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模式范文1
关键词:PPP模式;会计核算;项目
公司根据PPP模式的需求,政府与企业按一定投资比例成立一家项目公司(又称SPV),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PPP项目的载体,负责PPP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移交等工作。PPP项目需依法设立项目公司,本文所涉及的会计核算也是指项目公司的会计核算。根据不同的PPP模式,对项目公司成立、建设、运营、移交阶段的会计核算进行分析讨论,对PPP模式的顺利推行以及会计核算明晰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PPP模式概述
所谓PPP模式,就是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模式。为了弥补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中资金的不足,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民营企业签定特许合同,共同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运营,一段时间后,项目经营权交回给政府。PPP模式使企业和政府部门参与整个项目运作,更透明,也更具备责任心。通过民营企业的参与,有效地缓解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实现了风险的部分转移,而且运用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2PPP模式下的会计核算
2.1项目公司成立阶段的会计核算
按照特许合同的约定,PPP模式要求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双方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注册成立项目公司。根据该项目公司的经营期限和产权归属,决定了会计核算在成立初期就需要对传统的会计核算进行一定的改变,以便能正确核算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
2.2项目建设阶段的会计核算
PPP模式可分为BOT(建设-运营-移交)、MC(管理合同)、OM(委托运营)、BOO(建设-拥有-运营)、TOT(转让-运营-移交)、ROT(改建-运营-移交)等不同运作方式。2.2.1BOO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项目公司拥有资产所有权或控制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应确认为固定资产。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原材料、机械设备支出、人工支出、资本化利息费用等应确认为固定资产。发生建造支出时:借:在建工程;贷:原材料(或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发生借款利息时:借:在建工程;贷:应付利息。项目完工时: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预计负债(如有)。2.2.2BOT、TOT、ROT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下,项目公司均不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但拥有特许经营权,企业应根据特许经营权所约定未来收益的确定性与否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1)确认金融资产当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公司可以无条件从政府获得约定的具体金额(保底)或缺口补贴,这种情况下项目公司应当在确认建造收入的同时确认为金融资产,借:长期应收款,贷:工程结算,同时按照工程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分别确认收入和成本,差额计入合同毛利,借:主营业务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贷:主营业务收入。(2)确认无形资产当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公司通过向用户收费,比如高速公路的车辆收费、轨道交通等,这种情形属于未来收益不确定性,企业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为借:无形资产,贷:工程结算。同时按照完工百分比确认建造收入和成本。(3)确认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当项目建设完工后,项目公司收费,政府提供差额担保。这种情形下,项目公司就已获担保部分确认为金融资产,剩余部分为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为借:无形资产;长期应收款,贷:工程结算。同时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建造收入和成本。2.2.3OM、MC模式在这二种模式下,项目公司既不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也不拥有特许经营权,在会计核算中只需要在当期根据合同直接确认收入、成本即可。
2.3项目运营阶段的会计核算
在PPP项目运营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资产进行一定的维护,因此会产生相应的运营成本、费用及收入。为了准确地核算运营阶段的经济业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特许经营权资产的摊销以及后续支出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三大难点。2.3.1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约定,当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应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在2008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对BOT业务提出了具体的业务处理。其他模式参照执行。(1)收到确定金额的回报初始计量: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即初始金额+实际利息-偿付款,每期将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按照实际利率计算当期的实际利息,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或投资收益,按照收到的确定金额的回报计入银行存款,两项差额作为利息调整计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相应的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长期应收款—利息调整。(2)收到不确定金额的回报初始计量:成本(建造合同收入),后续计量:运营期内摊销,即初始金额-已摊销金额,按照收入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2.3.2特许经营权资产的摊销特许经营权资产只在特许经营期间内归PPP项目公司拥有和运营,因此摊销的年限应当以特许经营期为限,并且不考虑残值因素,项目公司应就全部入账价值进行摊销。2.3.3后续支出的处理按其发挥的作用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别(1)日常维护支出。通常这类支出不会显著改变设施的性能或提升其使用效率,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应的会计处理为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等)。(2)特殊性支出。有些特许合同中规定项目公司移交前需要进行法定更新改造,这类支出无法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但却是PPP项目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在合理期限内进行分摊,而不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2.4项目移交阶段的会计核算
关于移交阶段的会计处理,根据特许合同约定,对无偿移交的那部分资产,财务上不作会计处理,剩下的属于PPP项目公司的资产,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算处理。
3加强财务核算的相关建议
3.1健全财务法律法规制度
PPP项目的运用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依托。从目前来看,有关PPP的各类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在财务领域,涉及的更少。而PPP项目运作时间跨度大,涉及金额重大,内部操作体系又极其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国家从财务上对PPP项目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法规,从而保障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减少各类风险,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的财务法律法规是最大限度发挥PPP模式优势的有力保证。
3.2积极培养PPP专业人才
PPP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的模式,需要更为专业的工程、法律、金融和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人才。新型的模式需要新型的财务核算相匹配,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我们财务人员,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有关新的知识,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企业呢,通用外聘与自培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PPP人才管理库,通过PPP相关专业知识的各类培训,通过对相关的PPP项目学习锻炼,强化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打造娴熟于PPP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
3.3增强预算及成本管理
在PPP模式下,投资预算分析尤为重要,一个科学的预算体系,强大的预算管理,关系到项目能否营利,同时有助于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因PPP项目特殊的属性,更需要加强成本管理,以保障项目的正常利润。在具体的财务操作上,通过运用营利率或者资产动态投资分析法科学计算回报年限,从而合理估算项目总成本和经营成本,有效地做好成本控制。通过增强投资预算管理和加强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防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障PPP项目的顺利运作。
4结语
作为财政资金强有力的补充,PPP模式在全国各地得到大力的推广。但目前我国PPP模式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困难重重,特别在财务领域,如何准确地做好PPP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仍是难点之一,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等尚未对PPP模式的会计处理做出相应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徐雪梅.关于PPP模式下会计核算问题[J].财经界,2016(02).
[2]陈阿芳.PPP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11).
会计核算模式范文2
【关键词】PPP模式 养老机构 会计处理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养老机构需求的不断扩大,PPP融资模式在养老事业中的运用将成为中国养老的趋势。PPP模式是政府或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一起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融资模式,主要特点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部门与私人企业全程合作”。长期有效的将民间闲置资本吸引到养老机构中,解决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可解决目前养老机构资金短缺、经营利润低、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在PPP模式养老机构的发展中,会计核算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反映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正确合理的做好会计核算的工作,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是为管理者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但是,PPP模式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并没有明确规定PPP模式下的会计核算,相关的文献研究也比较少。
本文将结国外PPP模式核算的成功经验以及BOT模式核算在我国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
一、文献综述
(一)PPP定义及理解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一种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一起合作运营项目的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此后,不少国内外对这种融资新模式进行了研究。
综合以上国内外组织结构和学者对PPP模式的定义和解释,我们可以知道PPP模式是将政府和私人企业连接起来的桥梁,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一起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促进公共组织建设的运行和发展。
(二)国内外对PPP模式会计核算的研究现状
对于PPP模式会计的核算,国外的组织都进行了研究,也公布了一些核算的准则。如下表所示:
早在2001年12月31日,国际财务报告委员会对服务特许权协议做出了披露,但是还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会计处理,但是在2005年就开始对有关的会计核算内容作出了规定,确定了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英国作为最早运用PPP模式的国家,在会计核算方便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也相对比较完善,在2009年6月,也引进了国际会计报告准则。
但在我国,对PPP模式会计核算的具体规定还比较缺乏,仅仅对PPP模式下的BOT这一种形式的会计核算做出了规定,有关学者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二、PPP模式与养老机构
(一)PPP模式分类
PPP模式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分为以下三类:一、外包类。外包类公私合作中,私人部门只承担项目的建设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政府为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支付一定的费用,私人部门对项目没有所有权,也不参与项目的利益分享。二、特许经营类。特许经营类就是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通过特许协议建立合作,全程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社会,共同促进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特许经营类项目的资产最终一般归属于政府。具体的运作模式包括:BOT、ROT、TOT等。三、私有化类。私有化类项目最终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私人部门,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政府只是负责监督,保证公共部门的利益不受损害。具体的运作模式主要是:BOO(建设-拥有-经营)。
(二)我国目前养老现状及养老机构的特点
(1)养老现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越发严峻。据我国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到今天,我国老年人口瞻养比达到13.1%。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选择“机构养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但是中国现今养老机构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现在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仍未达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而且目前养老机构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经营利润低、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不宜长久经营。
(2)目前养老机构的特点:①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养老市场的发展。目前的养老机构大部分是集中在基本养老和基本生活保障上,医疗设施不够健全,很少有养老机构有配套的医疗设施;在对老人的服务上也缺乏专业培训,在照顾老人方面往往不够贴心;再者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法满足老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养老机构应该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②公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公办的养老机构相对于私立的养老机构而言,有费用低保障好等优点,这就让更多的愿意去公办的养老机构,导致公立的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私立的养老院又由于费用太高导致床位空缺,资金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③公办与私办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公办的养老院在我国现今的养老机构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够健全,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民营的养老机构资金不够充足,很多服务都达不到标准,而且由于很多优惠政策的实用性较差,使得民营养老机构亏损严重,发展受损。
(三)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的特点
(1)养老机构项目公司投资主体具有多样性。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的运作模式是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合作成立运营PPP项目公司,一起为养老事业提供资本与和服务。政府对其拥有所有权,而私人部门拥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这种融资模式有效的解决的政府的财政负担,改善公共养老服务,但与此同时,也会加大会计核算的难度。
(2)养老机构项目公司运营模式更具自主性。根据特许协议,在允许经营的年限内,私人部门可以根据养老市场的实际市场需求,在保证养老机构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制定管理发展计划,对于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的构建,管理方式等做出相应的决策,可以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养老机构的利润达到最大化。
(3)养老机构项目资金回收方式的多元化。养老机构项目主要是一种软性的服务为主,根据老人的不同健康状况,分为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因此,对每一个老人的收费情况都是不同的。目前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①给老人提供基本照顾的条件,例如住房条件,基础护理等;②医疗护理、健身等;③提供精神文化和娱乐文化以及心理层面的服务;④租金,提供给短期居住的老人家属或者有需要的老人。
(四)PPP模式与养老机构的对接
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比较固定和成熟的特许经营类的模式,如:BOT、ROT等。但养老机构项目情况比较特殊,与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有所不同。它是以软性的服务为主,难以作出硬性的标准。其次就是它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老人院、老人福利院、老人医院等,而目前的基础设施领域的设施形态比较固定,如轨道运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等。这些原因都加大了PPP模式在养老机构中运用的难度。史小辉认为,可以采用新建基础设施的BOT、BOO等模式建设养老设施。本文将主要研究BOT、BOO、ROT模式在养老机构中的会计核算问题。
三、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
(一)PPP模式下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
(1)PPP模式项目产权的分配问题。PPP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融资模式,它有两个会计主体,一个是政府主体,一个是私人部门。PPP项目公司在进行核算时,要明确项目公司的资产所有权问题。以BOT形式为例: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出资并成立项目公司,以特许协议的形式建造养老机构及其相关服务设施,在协议期满之后,政府将会收回相关工程。在一般情况下,投资主体之间应该按照投资的份额来分配产权,而在此项目中,政府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而项目公司拥有的只是此项目的经营和收益的权利,并不拥有项目产权的分割权。
(2)对于政府出资的核算问题。政府在PPP模式项目的建设中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政府的出资可能是包括在特许协议中的作为投资者而进行的正常投资,也有可能是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进行的出资。若为前者则计入“预收账款”或者“长期应付款”中,后者则是按照政府补助的处理方法,将政府出资计入“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中。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计人员应当注意政府出资所属类别,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
(3)对于项目公司收入和费用的核算问题。养老机构主要以软为主,这一点与其他基础设施相比有所不同。它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配对不同的服务,每个老人的收费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运营期间,资金的回收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基础进行核算,及时反映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向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
(二)不同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
(三)PPP模式下养老机构的会计核算建议
(1)资产的核算。在PPP核算时,要注意分清两个主体,一个是政府主体,一个PPP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所建设的养老机构完成后,对于特许协议之外的,项目公司拥有所有权的资产,可以确认为固定资产,但是对于特定协议中所协定的资产不应确认为固定资产,而是金融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根据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PPP项目公司所拥有和控制的只是依托在养老机构之一资产上的对养老机构的特许经营权利。所以,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的定义。因此,如果在特许经营协议中政府保证无条件支付给经营方一定的现金或者其他金融资产或者弥补差价,则将该项资产确认为金融资产,如果没有,则可却认为无形资产。
(2)政府支付的款项的核算。在PPP模式项目中,政府也有可能向项目公司提供一定的资本支持。
①如果政府支付的资金属于特许协议范围之内或者与特定项目的服务相关
工程建造之前: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工程建造之时: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
②如果政府支付的现金属于特许协议范围之外
工程建造之前就拨付款项: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工程建造期间: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工程完工时拨付款项: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③收入和费用的核算
建造期间,项目公司对于所提供的建造服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如果不是项目建造,而是打包给其他方的,则不确认收入,而是直接作为金融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确认。
基础设施建成后,项目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
四、总结
PPP模式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是对BOT、ROT,BOO模式的会计核算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我们应注意:①明确会计主体,分清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区别。养老机构在建成之后若是直接归属于项目公司,如BOO模式之下,在工程建造之时就确认为“在建工程”,在工程完工后确认为“固定资产”。而在BOT、ROT模式下,项目公司没有养老机构的所有权,特许经营权应确认为金融资产或者是无形资产。②分清会计期间。项目公司在进行PPP项目时,分为工程建造、工程完工、工程运营以及工程移交四个阶段,分清会计期间,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使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利益相关者作出决策。③项目公司的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相对于收付实现制而言,权责发生制更能客观地反映在每一个会计期间所产生的费用与收付,在计算经营业绩上更为合理和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真实性。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Raining and Research.PPP-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2000.
[2]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PPP, USA. For the good of the people:using PPP to meet America’s essential ,needs[R]. 2002.
[3]Allan R J. PPP: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practice [C].Saskatchewan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Paper, 4.1999.
[4]叶晓d,徐春梅.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3,(6).
[5]刘志,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J].建筑经济,2005,(7).
[6]SIC 29 Disclosure-Service Concession Arrangement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pretations Committee(IFRIC).2001.
[7]IFRIC Interpretation 12 Service Concession Arrangement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pretations Committee(IFRIC).2006.
会计核算模式范文3
阐述重建会计核算模式的思路,针对公司财务报销业务中出现的问题,对会计核算模式进行重建,同时指出重建会计核算模式的风险。
关键词:
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重建
引言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集成技术,会计核算体现出它的集成性、共享性和发展性。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从侧重核算职能逐步过渡到“管理型”职能阶段[1]。目前,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够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集成、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部分对接。但是复杂的会计报销流程仍使得会计业务变得低效和耗能。我们有必要开创一种更高效、更精益的核算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
1公司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现阶段,公司应用烟草行业会计核算软件(用友NC系统),已完全实现会计核算无纸化阶段,并能够及时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实时获取个性化管理报表,生成报告模板等,实现了从简单会计核算到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管理功能的转变。在与卷烟业务的协同上,实现了卷烟入库及卷烟销售的同步处理和对接,即根据配送及销售部门传输的采购及销售数据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月末,可根据会计数据库自动生成或提取各种辅助分析报表,为编制财务分析、预算考核等提供信息支撑。目前,困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问题。
1.1无法做到预算、结算与核算一体化,简称“三算合一”
首先,“三算合一”理论上不存在问题,在信息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2]。省局(公司)前几年做全面预算时也曾准备全省实行三算合一,但由于资金监管平台软件(独立的软件)的使用导致软件之间无法衔接,资金监管平台成为三算合一无法逾越的障碍,是全省乃至全国烟草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1.2财务报销方法落后,效率低下
公司现行的财务报销方法依然遵循传统模式,即手工填写各类报销凭证,逐一由相关人员签字。由于报销制度多、报销程序繁琐、报销规范严格,经办人办理报销业务时要面对填制哪种单据、如何填制、是否需要事前审批、需要哪些部门签字等众多问题,导致报销业务占用工作时间长、部门负责人无法及时签批、财务支付效率低、归口部门无法实时掌控费用执行情况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公司虽然制定了《济宁烟草有限公司关于印发<财务报销程序管理规定>的通知》、《济宁烟草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全市采购审批程序规定(试行)>的通知》、《济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印发<事前审批补充规定>的通知》、《济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印发<职工食堂用餐报销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等多个财务制度来规范报销财务报销业务,并通过业务指导、专业培训、业务咨询等对报销经办人进行培训,但依然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会计核算模式亟待重建,特别是财务报销方式[3]。
2重建会计核算模式的思路分析
2.1基础条件
重建会计核算模式的基础条件是基于以下事实,一是目前的会计信息处理的网络化、智能化使得会计业务操作越来越便利;二是当前企业财务核算软件ERP已实现与采购、销售等业务协同对接。
2.2解决思路
把报销软件、会计结算与核算对接,用技术手段解决报销规范、提高支付效率问题,进一步实现会计核算模式的重建。如果能把企业各部门及各种业务有效地联系起来,使企业的财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可以直接挂钩。它不仅使决策者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基层人员也能在工作效率上大大节约时间。为了实现会计核算模式重建,必须简化、优化报销流程,以方便财务支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速度、质量和效率,推进财务工作实施精简化管理。新的核算模式也可以适应公司政策、业务等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如会计科目变化,会计政策变化,会计制度规范变化等的及时更新,能够传递到每位经办人及管理者面前。并提供给员工一个全面了解会计制度,会计政策的平台[4]。
3会计核算模式的重建
针对公司财务报销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会计报销软件的可开发性、发展性,拓展会计核算软件渠道,将会计报销模块纳入到会计核算中来,实现报销和会计记账集成,提高报销流程智能化水平,真正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一致性、同步性、完整性[5]。
3.1统一标准,规范报销流程
按照省局公司会计实务操作手册要求,将统一的报销凭证录入电脑,并设置填制关联选项,实现除报销凭证签字外其他如摘要、会计科目等电脑录入或自动生成。
3.2统一报销流程,解决因业务不熟发生的漏项问题
每类支出项目事项事前审批流程、报销流程都以流程图的方式分别显现在事前审批表、报销凭证格式下面,方便经办人按图索骥,明确每类支出项目报销需要的凭证附件,避免因报销经办人业务不熟发生漏项。
3.3简化、优化流程,解决报销凭证填制繁琐、报销时间过长问题
财务支出涉及100多个会计科目、400余个项目支出、10几个归口部门、20余种凭证格式、7个流程,该软件将简化报销流程,方便报销支出。只要正确输入支出项目内容(模糊输入),软件会自动链接与业务内容相关的凭证格式、会计科目及报销流程图,引导经办人实现自助式报销。同时,采用短信提醒,实现事项事前网上审批,大大节约咨询、填制、签字时间,提高财务支出效率,提升财务服务水平。
3.4提供数据查询,解决部门不能实时掌控预算执行进度的问题
软件集成后,可提供报销数据与预算数据查询功能,通过报销数据与预算数据比对,各部门可合理控制费用开支,避免预算超支。
3.5关联制度查询,解决报销支出依据难以查询问题
日常报销中,经常会出现经办人咨询财务制度中规范的报销事项,报销经办人由于不熟悉会计业务,查询相关制度规范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在集成软件中嵌入相关会计制度并及时更新所有与报销有关的制度、规定,以方便报销人员查阅。
3.6电子打印,解决报销凭证印制问题
所有报销凭证实现在线填制,电子打印,可节约由于报销凭证格式变更,存在多印制报销凭证单据问题,节约报销凭证印制费用。
4重建会计核算模式的风险
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如: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风险性;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等。但是,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运用,减少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潜在的风险,同时信息技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结合,也使企业获得了控制风险的机会与工具,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尽可能地避免风险。
作者:靖素华 王万银 单位:山东济宁烟草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夷大陆.ERP条件下会计组织重建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4):62-63.
[2]姜汝川.对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模式选择的再思考[J].现代商业,2012(34):229-230.
[3]柳珺.现代信息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4(11):100-101.
会计核算模式范文4
[关键词]PPP模式;会计核算;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90-01
1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也可以被称作是公私合营或公私合办以及公私合伙制。PPP模式首先是在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应用的,将财政资金效率低下和短缺等各种问题进行了解决,吸引了社会资本成功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造。当前我国的PPP模式主要就是外包类和特许经营类以及私有化类三种类型,类型少但具有复杂的运作形式。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利用相关会计原则可以将会计要素确认和会计要素计量这两个主要的关键点,针对PPP项目的会计目标,结合公私双发,将产权变动关系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体现,使产权变动具备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可以将受托责任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PPP模式在基础设计或者公共服务行业当中将社会资本进行引入,从而使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改进,将公共服务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降低。与此同时,项目在进行的整个过程还要实现公开透明化,这样公众可以更好的进行监督和参与,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升项目价值,将管理水平进行改善,从而促进行业实现改革。
2 PPP项目运营模式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2.1 项目公司成立阶段
PPP项目会计核算涉及两个主体,分别是政府和PPP项目公司,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于特许经营权的所带来的利益需要由PPP项目公司来进行核算而不是政府。一方面来看,就目前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来看,比如公路、桥梁等辅助设施采用的是传统的收支性核算方式,与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脱离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项目公司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成立的项目公司划分为一个主体,这样的界定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区别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职能,使其各自针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进行核算。
2.2 项目建设阶段
PPP项目建设阶段会计核算面临的问题主要是PPP项目特许经营权资产的特殊性。虽然PPP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公共部门,但是其特许经营权是由项目公司所有的。另外,项目公司依托其特许经营权从PPP项目中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对项目公司来说,应当将其特许经营权视作一项无形的资产。其成本即为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
2.3 项目运营与移交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面临的是运营收入的确认、特许经营权资产的摊销问题,根据PPP项目只在特许经营期间归属于PPP项目公司管理,因此应将此期间作为资产的摊销年限。PPP项目公司的成本即为基础设施的建造成本,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于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成本和资金的监控、计划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体系。
2.4 政府主体的会计核算问题
由于我国的PPP项目会计核算起步较晚,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尚缺乏坚实的监督机构,导致PPP项目在实施的^程中很有可能充斥了不正当的营业,同时,PPP项目范围的扩大导致部门项目没有完全纳入政府的账单中,从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收益,也对政府的形象的树立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运行。
3 PPP模式下有关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3.1 重视财务预测金融和业务流程
将财务预测纳入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当今的市场环境得到正常的运行。同时利用ERP信息系统,建立出标准的成本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例如BOT项目,项目中主要包括大大小小七个必要的环节,会计处理要实现规范化,那么在实际流程当中,需要针对资本结构等等内容,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一来,政府的社会
效益和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都会得到保障。同时,可以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估,使投资结构和贷款比例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确定,这样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会计权益等因素,使工作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例如某项目公司在具体的PPP模式下,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将财务预测金融和业务流程提到日程,并切实展开相关的七个环节,针对这些环节实现精细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将PPP项目的范围界定进行完善
以PPP项目的项目类型为基础,分成建设型融资和发展型融资。在实现项目类型界定之后,需要结合不同的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这样在实际建设期间,需要有效的控制收益和成本,将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间获得的运营权和实施权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当中,将其运营权进行归还。
3.3 对于政府主体的PPP项目提出的建议
建设完成运营基础设施之前,需要全面的审核其工作。PPP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要想得到保障,那么相关的部门需要对其工作进行核实和确认,充分利用各种投资控制行政监督手段,实现全程监控,并且制定出完善的监督体系,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得到提高,并且获得当今广大公众的有效支持。如果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迅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3.4 提高核算可操作性
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适合会计准则,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其自身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需要得到强调。资产分类要实现简约化,在确认过程中,金融资产处理和无形资产处理可操纵性需要得到保证。无形资产在实际摊销的过程中,避免为不法者提供盈利后置的情况,使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以外,对会计原则还需要给予关注,利用会计原则指导PPP项目的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高度重视会计原则,明确PPP项目的会计原则,需要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确认具体的会计要素和跨级要素计量,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当中,避免出现失误和偏差的情况。
4 结语
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PPP项目自身具备很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规范性的引导,因此PPP项目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财务领域需要重视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这样投资方可以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动态监控管理项目。
参考文献
[1] 许涛.PPP模式下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12:62-64.
[2] 王永辉.基于PPP模式下会计核算的初步探讨[J].现代商业,2016,09:155-156.
会计核算模式范文5
一、我市“乡财县管”改革背景和采用会计核算模式。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财政机构,自1983年设立以来,乡镇财政对促进广大地区和各项事业的,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针对在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乡镇财政管理混乱、财力薄弱的现状,各地财政部门通过以县级财政统管乡镇财政的方式,即“乡财县管”,来实现对乡镇级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并实现集中财力目的的新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以“乡财县管”为核心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既调动了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规范和节约了乡镇支出,也堵塞了乡镇乱收费、乱开支、乱进人和乱举债的漏洞,控制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为彻底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经验。
我市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在现行财政体制和政策不变的前提下,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业务,收入上划、支出下拨;实行预算管理政策不变、乡镇资金使用权、审批权不变、乡镇会计主体责任不变、债务债权关系不变的原则,以加强市财政对乡镇财政的监管力度为出发点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其基本做法是:
(一)撤销单位原有存款账户,设立市会计核算中心账户。会计核算中心在农业银行开设总户,并在总户下开设各单位分户,实行“总户管理、分户核算”,在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开设后即时冻结各统管单位银行账户,由各单位自行办理销户和存款余额划转手续。
(二)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实施报账员制度。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和会计人员取消后,设置专职报账员,作为联结核算中心和单位的纽带,负责向核算中心申请支款、经办单位财务收支具体业务,业务上受核算中心指导,行政上受单位管理。报账员确立后,核算中心又根据单位业务量的大小,分别核发了备用金,用于报账员支付单位零星费用。
(三)会计核算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主任、总会计、统管会计、资金会计等岗位,单位发生收支业务,必须通过统管会计、总会计、资金会计审核后方可办理,对于手续不全或违规违纪的支出,核算中心予以退回。纳入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统一保管、编目、立卷、归档。
(四)办理工资直发。核算中心在对财政供养人员及工资标准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实施工资统发,核算中心为每位干部职工在银行设立一个工资账户,按月将人事部门审核后的工资打入工资卡,实行工资直发。
(五)统一财务公开。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向有关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财务,并统一办理财务公开。
二、会计集中核算适应性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将单位原有的算账、记账、分析等工作交由核算中心接替,有效遏制和纠正了不合法凭证和不合理开支,保证了各统管单位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完整,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置监督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不再发生;核算中心的成功运行为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改革的纵深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问题也不少,主要有:
(1)改革有似倒退,乡镇领导思想抵触情绪强烈。对乡镇取消分单位核算,实行报账制,似有一夜回到八十年代的感觉,这是的进步,还是现实的无奈,许多干部想不通;加上会计集中核算体现的脱离法治求人治的管理方式使乡镇领导普遍觉得实行统一核算,实质上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不信任,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
(2)乡镇领导对家底把握不清,增收节支积极性不高。撤消财务后由于乡镇领导对收入、支出、结余和往来款项等把握不准,加之询问不便,大多凭笔记本和记忆办理,工作较为被动。
(3)改革成本加大,乡镇不堪重负。改革后,由于乡镇每调拨一笔资金,就要派人往返于市乡之间,一个星期要来回好几趟,票据安全、差旅费用等问题开始凸现。乡镇每用一笔资金,至少需要两次往返于市区,有时一天还办不成事。长此以往,仅差旅费一项,乡镇就不堪重负了。
(4)手续繁杂,票据流转不畅。现在乡镇每办理一笔资金,要在多人手中传递和审核,即经过报账员、核算、财政结算员、乡镇长、代账员、中心主任等六个环节,这不仅传递程序多,也有失财经制度的保密原则。
(5)账目余额不清,结算冲转不及时。乡镇移交前的未结工程和往来款项,中心会计因对事实不清且账户管理过多,往往不能及时清理,造成大量挂账。
,“乡财县管”中的诸如此类的,不仅了乡镇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还影响了改革所要得到的预期效果。因此,解决“乡财县管”中主要问题,破解“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的难题刻不容缓。目前我省许多市县正在推行“乡财县管”仿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其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相比如同异曲同工,虽说较之会计集中核算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有较大改善,但对强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来说只能是虽能治标但不能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乡镇财政、财务状况,必需配以体制改革。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在条件成熟时修改宪法,改五级政府建制为根据需要而设。我国宪法规定,行政区划设五级政府,从而与之对应必需设立乡镇财政,但实践证明,全国除少数发达地区外,绝大多数乡镇并不需要或并不具备乡镇一级政府职能,设立政府派出机构其实完全能够胜任。对于规模偏小的乡镇来说,按上下对应关系设立的许多机构、人员无疑是一种财力、人力的浪费。
(二)、建立健全各乡镇、派出机构会计核算机构,以人为本,实行法治化管理程序。为强化管理,每个乡镇均设置总会计师,负责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对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由市财政进行委派,行政上不再接受乡镇领导,使会计人员即站得住,也挺得住。
(三)、实行乡镇仿国库支付制度,通过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出纳,从支付层面对支出实施有效监控,即增加了乡镇理财积极性,又使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四)、应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明确,上级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必需以离任审计结论为依据,对拟任对象廉洁自律和行为品德方面进行重点考察,凡对铺张浪费严重行为等负主要责任的,不得提拔和任用。
(五)、精减乡镇机构,减少领导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节约乡镇行政成本。乡镇领导岗位设置过多,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最大失败。事实证明,领导职位的多和滥造成上下攀比、人浮于事、脱离基层是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另外,对乡镇自聘人员随意聘用缺乏有效约束,也是乡镇行政成本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会计核算模式范文6
关键词:PPP模式;会计核算;分析
我国在2014年出台了有关PPP模式的文件,促进PPP模式得到广泛的推广,使PPP模式的要求得到全面的规范。但是在这些文件当中,关于PPP模式的会计核算方法却很少的提及;PPP模式在会计准则当中缺少相P的规范,在实际会计实务当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对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严格的遵循,明确有关会计要素的定义,使计量方面的有关思路得到确认,从而需要在实务当中不断的进行探索。
一、概述PPP模式
PPP模式也可以被称作是公私合营或公私合办以及公私合伙制。PPP模式首先是在英国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应用的,将财政资金效率低下和短缺等各种问题进行了解决,吸引了社会资本成功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造。当前我国的PPP模式主要就是外包类和特许经营类以及私有化类三种类型,类型少但具有复杂的运作形式。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利用相关会计原则可以将会计要素确认和会计要素计量这两个主要的关键点,针对PPP项目的会计目标,结合公私双发,将产权变动关系的会计信息进行充分的体现,使产权变动具备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可以将受托责任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PPP模式在基础设计或者公共服务行业当中将社会资本进行引入,从而使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改进,将公共服务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降低。与此同时,项目在进行的整个过程还要实现公开透明化,这样公众可以更好的进行监督和参与,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提升项目价值,将管理水平进行改善,从而促进行业实现改革。
二、PPP模式的会计核算问题
(一)项目公司的成立阶段
PPP模式会计核算主要包括政府和PPP这两个主体,项目公司通常由政府方代表和社会资本方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进行注册成立。针对当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的现状,通常情况下利用的都是收支性核算的方式,脱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于PPP项目获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产无法得到确认和核对。在项目公司的范围内,特许经营期不能影响到政府对于PPP项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除此以外,针对传统的项目公司会计处理方式,其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视为一个整体,但是这样无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进行区分,针对各个要素仔细进行核算。
(二)项目建设阶段的会计核算问题
我们应该知道PPP项目资产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可以划分为安全产权资产和特许经营权资产,需要项目公司进行区分核算,不能产生混淆。
对于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权的特殊性需要给予关注,完成资产建造的项目是属于公共部门的,其代价就是特许经营权获得的资产,是在过去的经济交易当中逐渐形成,得到的预期经济利益可以实现可靠的计量。特许经营权自身具备资产属性,可以将其作为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从而实现相关的规定。按照具体的会计准则,项目公司不能将PPP项目资产确定为固定资产,要视情况确认为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但是需要注意一点,PPP项目资产如果属于无形资产的话,对于益物权和无形资产之间产生的差异需要给予关注;金融资产在得到确认的时候,界定资产属性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财务信息不可比的相关问题。
如果项目资产还没有达成可使用的状态,那么全部资产投入就是资产价值的实际组成部分,当达到可以使用的状态的时候,才可以将其视为全部的投入。结合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在后续的会计期间才可以确定为费用支出,并且需要切实发挥出费用的效用。在建造时期,并没有实际发挥出费用效益,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对借款费用实现资本化的处理,将账目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增加;对于其他的各种情况也需要采取费用化处理。
(三)运营维护和项目的移交阶段
在实际建设期间,有些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以及各种混合模式得到确认,在运营期间需要将资产分别进行摊销。在实际运营的期间,存在着运营和维护等各种收入的类型,项目公司需要将合同总价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从而更好的分配不同类型的服务。在基础设施良好的状态下,需要项目公司定制相应的维护准备,对于运营阶段实现常规的维修,保障日常的支出维护,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待执行的性质的,在发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确认;改良合同约定的基础设施,或者针对具体的升级活动,需要单独完成合同义务履行,以建设阶段的核算指引为基础,将资产或者收入进行确认。如果项目公司获得了项目商业运营许可,那么需要将运营应缴纳的保证金进行及时缴纳,在实际提交的过程中,需要将应收款项进行确认,并在实际退换的过程中要实现冲回。移交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对于各项的费用,可以采取直接费用化的处理。
三、PPP模式下有关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重视财务预测金融和业务流程
将财务预测纳入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当今的市场环境得到正常的运行。同时利用ERP信息系统,建立出标准的成本体系,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例如BOT项目,项目中主要包括大大小小七个必要的环节,会计处理要实现规范化,那么在实际流程当中,需要针对资本结构等等内容,提出合理的要求。这样一来,政府的社会效益和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都会得到保障。同时,可以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估,使投资结构和贷款比例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确定,这样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会计权益等因素,使工作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例如某项目公司在具体的PPP模式下,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将财务预测金融和业务流程提到日程,并切实展开相关的七个环节,针对这些环节实现精细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将PPP项目的范围界定进行完善
以PPP项目的项目类型为基础,分成建设型融资和发展型融资。在实现项目类型界定之后,需要结合不同的内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这样在实际建设期间,需要有效的控制收益和成本,将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间获得的运营权和实施权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当中,将其运营权进行归还。
(三)对于政府主体的PPP项目提出的建议
建设完成运营基础设施之前,需要全面的审核其工作。PPP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要想得到保障,那么相关的部门需要对其工作进行核实和确认,充分利用各种投资控制行政监督手段,实现全程监控,并且制定出完善的监督体系,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得到提高,并且获得当今广大公众的有效支持。如果出现了问题,也可以迅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四)提高核算可操作性
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适合会计准则,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其自身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需要得到强调。资产分类要实现简约化,在确认过程中,金融资产处理和无形资产处理可操纵性需要得到保证。无形资产在实际摊销的过程中,避免为不法者提供盈利后置的情况,使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以外,对会计原则还需要给予关注,利用会计原则指导PPP项目的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高度重视会计原则,明确PPP项目的会计原则,需要满足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确认具体的会计要素和跨要素计量,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当中,避免出现失误和偏差的情况。
四、结束语
我国近些年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PPP项目自身具备很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规范性的引导,因此PPP项目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财务领域需要重视PPP项目的会计核算,这样投资方可以及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动态监控管理项目。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促进PPP模式得到更规范的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君. PPP模式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会计核算探讨[J]. 会计之友, 2014, 28:75-77.
[2]史可. PPP:成长进行时――专访普华永道中国会计咨询服务组合伙人陈燕华[J]. 新理财(政府理财),2015,05:38-39.
[3]仲娜. 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会计核算探讨[J]. 财会研究,2015,09:35-38.
[4]梁春丽.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分析与会计处理研究[J]. 财会学习,2016,13:93+95.
[5]唐大鹏,常语萱,王璐璐. 供给侧改革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内部控制制度创新[J]. 财政科学,2016,07: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