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1
固定资产的折旧,并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需要进行计提折旧,应当对具备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合理条件的进行折旧,例如土地就是固定资产中不可折旧的典型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方法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计提折旧大多数被应用于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资产计算中,以下本文将对固定资产折旧及分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个人观点。
一、固定资产折旧提取
折旧仅仅是对于成本的一种分析作用而不是对资产的价格进行计算,其本身并不属于资金来源,但这却可以使企业应当上交的资产税起到一定的消减作用。一般企业使用的折旧方法为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其中直线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1.年限平均法
2.工作量法
3.加速折旧法包括年数总和法以及双倍余额递减法。
3.1 年数总和法
3.2 双倍余额递减法
二、资产折旧分配
折旧的资金分配需要严格的规划和计算,要有目的性的分配,因此,许多企业提出折旧资金分配表这一概念,折旧费用分配表是用来查询一个或多个会计期间,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提出之后的详细的数据资料情况,一般分为五个类别,即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经济用途、变动方式、使用状态。多数企业均使用该表进行多层次的归纳和查询,用来查询固定资产的计提分配情况以及分摊数据情况。另外,折旧分配表其内容大致包括科目名称、原值、残值、使用年度以及折旧率等栏目,折旧分配表是进行折旧分配数据计算的十分便捷的一种方式。折旧周期即包括固定资产本身的实际使用周期以及规定的计提周期,也就是说,一份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周期例如是二十年,而上面规定的允许进行折旧的周期也是二十年,那么这个表格中可以填写的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周期也可以为二十年。多数情况下折旧的周期由固定资产使用月份的下一个月开始计算。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分配表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这份表格可以作为绘制固定资产折旧凭证的原始数据,作为原始凭证,其要点需要有应借账户名称、使用部门、并显示出上一季所计提的折旧额,并需要计算出上一季应该增加的计提折旧额以及上个月减少的计提折旧额,最终以上述数据计算出本月需要计提的折旧额。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
1.管理分工及职责
为了将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我们将按照统一管理的原则把资产管理工作明确分工。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应由微机中心主管,主管工作人员应妥善保管及维护管理用品,而办公室管理人员则负责办公设备管理及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资产状况,并定期对账、 卡、 物 进行清点,保证其真实相符。严肃对待财务经济纪律,对违反违纪人员根据破坏固定资产现象的轻重,严格审查并给予处罚。固定资产的部门负责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清晰记载每一笔明细的来龙去脉,固定资产的走向。固定资产报废必须由高级领导部门负责人批准执行,不得擅自改动或变卖等。
2.固定资产验收
企业的生产及研制离不开固定资产的投入,固定资产的采购要遵循高效、先进、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经批准购置后的固定资产到货后,现场业务主管人员应会同厂方服务人员做好验收工作,有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填报《新增设备验收单》,并将固定资产的合格证书及一份随机资料交至产权单位业务部门。
3.固定资产的转移及报废
公司的固定资产在没有经过负责人批准下,不得擅自转移和报废。凡是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都必须通过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转移及报废手续。如要出售或出租固定资产,都要交由业务部门出具处理价值报告,再由相关人员办理有关财务手续进行交接。如发现不经上级领导审核私自变卖和转移固定资产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经部门领导申请报备企业负责人后,公司固定资产方可进行报废处理。凡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报废。
1)国家明令淘汰的;
2)技术性能低劣,继续大修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安全生产的;
3)设备严重损坏,大修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4)设备老化,耗能高,效率低,环境污染超标,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固定资产报废应由产权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经审批后的设备应依据批复文件冲减固定资产。
4.固定资产的清查及奖惩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管理部门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及盘点,以有效反映及掌握财务状况,保证账目真实相符。固定资产的清查人员做好清查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工作人员有序的进行清查。固定资产清查能够有效及时地上报由于工作疏忽所带来的损失事故,经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了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清查完毕后,要填制清查详单,由负责清查的工作人员及财务管理人员共同签名盖章,并送于上级领导审查。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如,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造成固定资产重大事故者将给予严格的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工作认真 、兢兢业业、 业绩突出者将以奖金形式或物质奖励并表扬个人。
四、结尾: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但是,一个公司如不及时计提所持有的固定资产的折旧,企业不仅无法按时出账,国家的税务法律也不会允许资产的一次性摊销,而固定资产的使用都是存在一个固定的周期的,无法预测性的看到固定资产的损耗,这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对于企业之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不光反映了资产在运行中的转移价值,更是可以增加企业所购买的设备的更新费用,可以预先为企业的损耗买单,从企业本身来讲,更是可以减少需要上交的税金,增加企业的净收入,因此,正确、合理的计提和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每个企业都需仔细研究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2
关键词:影响 问题 策略
企业的固定资产,就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等等。自1979年起,我国开始将固定资产作为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一大改革方向和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能够更上国际化的发展路线,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引入了相应的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工作了进行了改革,缩小了我国与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差距。
一、固定资产折旧对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就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采用一定的折旧率,根据固定资产的损耗量来计提相应的资产类要素。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利益,例如新技术的引进等,同时还会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及企业现金流量等均产生影响。所以,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促进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加快其发展速度的一大保障,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要求。
二、我国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面对多年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关我国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现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已经逐渐模式化、规范化,但是,这其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改正。
1.方法较为传统,法定折旧年限过长。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就一直在使用直线折旧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易懂易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忽视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维修费用的递增、企业对固定资产使用的平率等等。正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的考虑不完善,使得折旧时出现不相符的现象。
再者就是法定的折旧年限很长。由于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损坏越来越快,损坏现象越来越多,所以,法定年限已经不能够适合所有的企业,如果不考虑固定资产本身的一个自然寿命,只会导致企业科技的落后,跟不上时代,使得丧失大量潜在利益。
2.折旧政策的应用缺乏灵活性。我国企业虽然已经开始逐渐采用新型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但是,在针对各种不同固定资产的计提却缺乏灵活性,在计提时只是一刀切,不曾考虑固定资产之间的不同性能和对计提方法的适应性。因为,在企业中不同的部门中,所应用的仪器等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有着不同的性能,所以针对不同的部门应尽量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来进行折旧计提,这样才能够促进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制度松散混乱,管理体制不严。在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当中,各企业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管理上都显得极为不严格,为了能够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常常不将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计入账面,为了短期的利益,人为减少相应的计提折旧。再者,就是国家对于企业的资产范围的价值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调整,使得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显得极为被动,为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4.计提折旧仅仅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未考虑资产价值的改变。在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中,一直采用的是固定资产的原值来进行计算,这样就不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固定资产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价值的改变,就没有办法将其充分地考虑进去,使得计提折旧过程中,造成记账的偏离,不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的更新的要求与需要,造成企业的记账误差。
我们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并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计提,这样才能够保证计提折旧的正确性,让企业的账面清晰完整,加速企业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与策略
面对我国现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折旧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够改善现状,加快我国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规范化、有效化呢?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加强企业管理,促进规范化发展。全面提高新形势下的企业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应用,管理起到了一种保障作用。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我们能够全面保证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有效实施,避免漏记、错记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了企业账面的一个真实性。那么,企业内部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意识,完善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制度。
2.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实地盘点法管理。在我国的企业中,要做到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的一个管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完善其计提折旧的过程。在企业中,可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即首先通过财务人员到现场进行实物的盘点并记录,来确保每个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每个企业至少一个月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损毁和破坏,这样既能够延长固定资产的寿命,还能够减少企业的资金的流出,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产,促进了其发展与自己的运用。
3.正确选择计提折旧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固定资产的折旧真实、可靠,可以正确反映当期的固定资产的变化,企业一定要能够正确地选择折旧计提的方法,以适应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固定资产现状,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利用,充分运用其价值。
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固定资产的价值的变动,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对其进行折旧,计提其损毁,使符合固定资产当期的真实价值,减少多记或少计的事件出现,是不能够真实地表现出当期的资产变动。
参考文献:
[1]崔海燕.论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8)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折旧 减值
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固定资产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财务管理、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虽然较之前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就其整体水平而言仍比较低,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设备重复配置、资产流失严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的有效管理。因此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总额逐年增加
高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随着资金项目的投入量加大,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反映的金额和比例越来越大。
(二)无形损耗日益加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固定资产、设备更新换代的也很快,旧设备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实之需,新设备就取而代之。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是种类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虽然高校许多设备在形态上仍保持完整,性能上也能达到当初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换代产品也不断涌现,使得这一类固定资产的寿命大大缩短,从而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很大,因此有必要对这类类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类设备价格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减值情况明显,从而造成当年固定资产价值不真实的情况。
二、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1.高校固定资产有着种类较齐全,个体价值、性能却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各类固定资产的属性进行区分,且分别采取相应的折旧方法来核算其价值,如房屋建筑物和一般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使用价值在寿命期内或使用期限内转移较平均,通常选择平均年限法对此类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对于购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教学科研设备,由于它们具有价格昂贵、科技含量高、技术生命周期短、无形损耗十分严重等特点,通常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相关折旧部分;电脑等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设备也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于占用大量资金而又作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图书资料等,一方面具有保存、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会贬值,反而会增值,也就不存在折旧核算的情况,对于一般图书资料,这类虽然在形态上完好无损,但因为诸如历史、政治形势变化等无形损耗原因,使其不再具有保存、参考价值,因而在计提折旧中可以按照直线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各期的折旧费用会相差很大。高校相关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要相当重视,慎重选择每种类目下应采用的折旧方法,一旦选定,在以后各期核算时都应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动。同时,在有关统计报表附注中应当将折旧的计提方法和数值等详细地予以说明,从而更好地反映高校的财务信息。
2.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根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需要,高校财务部门应设置“累计折旧”科目,真实记录和反映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由于高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不是从事具有经济收入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一般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且国家财政又很难将折旧费列入预算,因此,可增设“教育费用”、“管理费用”、“科研费用”和“累计折旧”科目。在账务处理上,可一个季度或者半年计提一次折旧;同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由于对折旧的计提,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再列入当期“事业支出”,而是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提取折旧时将折旧金额借记上述费用类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科目的差额即为固定资产净值。随着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计入各费用类数额相应增加,其“事业结余”相应减少,与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引起的“事业结余”相应减少的道理相同。
固定资产原值与累计折旧的差额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净值,从而为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变价处理和确定净残值打下基础。通过扣减经费指标,可以使固定资产占用减少,使高校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增加固定资产的减值处理
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应设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用于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情况。高校应在每年年末,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固定资产或设备,按照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孰低法来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以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来确定需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并且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也应增设“固定资产净额”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用于反映固定资产在报告时点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好地反映高校资产信息。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分为: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无偿调出和对外捐赠等。处置固定资产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于核算经批准允许报废的固定资产在清理过程中的残值收入以及清理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照已提取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协议价或评估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照投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或借记“其他费用”科目。对于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发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发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其他费用”科目。
三、建议
为使高校固定资产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仅从核算角度改革还不能达到预计的目标。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全面改善高校固定资产运营情况。
(一)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工作
为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办好“开放式”统计,必须搞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政策性。围绕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反映建设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新课题,对基本建设中规律性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可以成立小组来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细则,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特点的统计工作制度,以此来作为行动标准。
(二)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引入绩效评价体系,设定可行性的绩效评价体系,将高校的国有资产运作置于国家宏观指导和监督之下,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评价,就是要考核该校固定资产是否被充分利用,有无闲置、浪费的表现,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具体执行中,可以依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以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国家要从宏观上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绩效的管理,也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逐渐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资产评估体系,控制资产流向
由于利率、科技、供给需求、通胀水平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甚至会大于其历史成本,所以同一资产的价值在不断的变化,这样各个高校还可以利用资产评估的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准确界定固定资产产权。通过成立资产评估小组,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且计提减值准备以及扣除相关费用后,来核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相关部门成立的资产评估小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做到对每个环节层层把关,定期进行固定资产评估检查,真正做到高校固定资产结构优化配置。Z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新旧会计制度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差异研究”3-13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减值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92-03
一个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决定了其会计核算基础与核算方法,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下,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一项经济资源,其经营杠杆作用使企业非常重视对于固定资产所产生的经营风险的管理,在企业长期的会计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2010年年初,最新《高校会计制度》试点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新制度的基本理念是引入权责发生制,要求事业单位计提折旧,进行成本核算。为了适应新制度关于会计核算基础及核算方法的变化,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应借鉴企业比较成熟的核算方法,探索出既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又适合高校特点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一、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高校管理与发展目标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其固定资产作为一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只需要简要的列示在财务报表上,以反映高校拥有多少教学资源。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简化适用的原则,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采用简化核算的方式。
高校在取得固定资产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修购基金,并相应增加固定基金;处置固定资产时,在减少固定资产的同时,相应减少固定基金。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是一致的。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第一,高校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要列入相应的支出,同时通过“固定基金”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第二,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计报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第三,高校运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联营等形式进行的创收活动,没有规范的核算要求。由此,在会计实务中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量不断扩大,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高校投资主体、财政、国资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校的合并、扩招、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的推出更是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基于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发展的需求,简化的核算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革新,借鉴企业成熟的核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与企业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分析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会计核算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为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一种特别的资产形式,是从流动资产到非流动资产的一种形式上的转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是在投资回收期内通过折旧费用的形式形成企业净现金流,进而完成其资产使命的。增值税征收转型后,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从会计账务处理上可以看出,资产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高校固定资产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分为七类: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固定资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 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 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2]。但制度同时规定,对于大批量的同类资产(如课桌椅)而言,尽管其单位价值可能低于规定标准,如果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此类资产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名称不清,价值限额模糊,将部分单价不足的也列为固定资产,或者应列入固定资产的却没入固定资产账,使得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高校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事业部分仍按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在购置时一次性记为当期支出,经营部分比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会计处理上,作为事业核算的固定资产在取得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当期事业支出或者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平行地增加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作为经营核算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核算。
(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核算
1.固定资产的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是企业资产发生了部分或全部的损失,体现在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和相应期间的净收益的减少。通常资产在取得时,其购入的价格代表了当时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其账面价值与投资者预期的可收回价值应当一致。《企业会计制度》第56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为了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规定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高校固定资产按大类进行管理,为了简化核算,高校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折旧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合理分配的过程。折旧概念是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所要求的配比原则。企业将折旧作为一项费用,归集到相应的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中,与收入形成配比。高校以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代替折旧,而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与固定资产的原值和使用年限不存在配比性,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和费用。
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事业的过程中,由于不核算教育成本,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然而高校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必须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计提折旧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性能,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设备陈旧、老化、跟不上高校快速发展需求的现象。还可以掌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原值和净值的变化规律,以适应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3]。
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必要的,但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进行折旧费用的归集。在折旧核算的方式上,可以按大类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七大类,各类固定资产的性能、用途、使用年限均有差别。除房屋以外的各种设备仅限于在用部分,未使用的不计提;对某些价值不发生损耗的文物和陈列品也不计提折旧[4]。图书折旧由于会计制度还是一个空白,折旧年限很难确定,考虑到现行高校的图书购置一般是稳中有升,也可不提折旧。
在折旧核算的会计处理上,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严格划分各单位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分类核算。对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核算则与企业会计接轨,购置时不列支出也不增加固定基金,只增加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再记录进“经营成本”账户。(1)购入时,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2)在使用期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借:经营支出;贷:累计折旧。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核算仍然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购入时一次性列作支出,使用期间提取折旧时不再计入支出账户而是直接冲减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1)购入时,借: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2)在使用期间选择合适的折旧计提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固定基金;贷:累计折旧[5]。这样核算后,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就可以如实的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了,一方面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减去累计折旧得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另一方面固定基金的余额即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这也恰好体现了固定基金作为净资产科目的真正意义。
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主要是指大修理及更新改造方面的支出,凡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应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除报废外,不计增减、不计提折旧,账面价值始终不变。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考虑资产更新成本,一个大型固定资产(如进口设备)的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而直接计人教育事业类支出。为了能够更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高校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该仿效企业,对于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处置的会计核算
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处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处置发生的清理费用及相关税金扣除后,将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项目中。高校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一般设备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应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旦需要更新或报废,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往往凭主观判断,要么提前报废造成资产浪费,要么因经费紧张迟迟得不到重置,随意性较大。因此从根源上还是要合理计提折旧,按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以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三、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建立内审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在固定资产取得以后,对其使用情况疏于管理,既不提折旧,又不核算教育成本,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强化管理意识,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高校应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便在会计账上就能直观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不是按固定折旧率在账外估算虚拟折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定期进行清理盘点,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
高校应该及时清理盘点固定资产,防止出现挂账而实物已经灭失的情况,造成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情况。通过固定资产盘点,可以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及时核销报废固定资产,解决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情况。
(四)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
高校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培养一批精通固定资产核算细则的优秀会计人员。同时还要培养会计人员的创新精神,以适应经济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静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2009,(5):153-154.
[2]胡明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1):30-31.
[4]刘烨,刘为民,等.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和计提折旧减值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1):11-12.
[3]宋桂彬.浅析中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发展研究,2009,(2):78-79.
[5]梁长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若干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3):254-255.
O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ies’ Fixed Assets Accounting
GAO Fu-gui,HAN Suo-min
(Finance Department,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5
我国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新制度之下,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则是进一步规范并强化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标准设定、折旧核算、资产处置等方面,主要目的是实现医院对自身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充分提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对医院的日常经营运作将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是一家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医院需要认识清楚新旧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调整和变化,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发展。
二、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变化
1、提高了医院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确认标准
新制度中,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有所提高,从500元提升到1000元,其中专业设备标准的提升幅度更大一些,从800元提升到1500元。这一举措,能够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接轨,避免医院将一些单价过低的简易办公设备也列入到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于庞大,降低管理效率和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将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进行体现,有助于医院降低对低值资产进行管理的实际成本。除此之外,新制度下还将单位价值低于固定资产标准,但是预计能够使用1年以上的大批量、同类型物资,统一划归到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这一举措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物资往往具备固定资产的使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为何会将大批量、同类型的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来管理呢?这是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医院的绝大部分科室的资产都属于同一国标固定资产分类代码,不属于特殊的零星购买,并且将来也不太可能会采用大规模购买的模式,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谨慎性原则,于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2、进一步明晰了固定资产的属性
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最显著的特点是医院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并凭借分摊制度来掌握各项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以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科学性与客观性。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如何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科学计提折旧的办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资源结算,这在最新的医院会计准则中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严格的使用寿命,如果管理不善,不但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甚至还会带来业务风险。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办法进行折旧,以便更好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综合性管理,稳步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
3、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办法转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不涉及折旧的,只需要按月根据一定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长期以往,固定资产的真实损耗难以得到客观反映,一方面会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的成本被低估,直接使得医院经营业绩虚增,财务会计报告质量下降,信息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合理虚增。如果固定资产不能科学折旧,那么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都将失去参考意义,计算出来的结果也难以指导实际业务的发展,导致医院管理层作出不恰当的财务决策。新制度下,要求医院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计提折旧,规定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只能选择工作量法、平均年限法累计提折旧,并且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同企业一样,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然计提折旧,下月停止计提。针对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也就不再需要计提。以上一系列的变化,主旨仍然在于帮助医院强化财务制度中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力争提升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4、固定资产科目的变化
在过去的财务制度中,医院针对固定资产处置、减值等内容没有特定的核算科目,在一定程度上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进行报废、出售时,过去的做法都是直接冲抵固定资产科目,对于变卖固定资产的收入和相关清理费用都直接计入基金科目中的修购部分,难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的支出、收入和净损益。在新会计制度中,首先增加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医院报废、出售的固定资产损益等内容的核算都直接通过该科目进行集中核算,余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支出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收益或者损失。这样一来,医院将有条件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环节进行科学控制,提高了固定资产处置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性,深化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意识,对杜绝国有资产流失有着积极意义。
三、新制度下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途径
1、完善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医院需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提出要求,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列支成本,并统一划归到使用部门所属科室进行核算。通过已有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后,为固定资产完成会计分类,从而确定折旧年限、折旧方法、资金来源等问题,通常每月计提的折旧,与人员经费支出、医疗管理费用、医药卫生费等各类支出一并构成科室的直接成本。这样的核算方式清晰明了,能够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不同部门、科室可以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进行比较,促进各科室在确保医疗业务顺利进行时优化固定资产配置。针对一部分超期资产医院可以停止计提折旧,让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节省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如果医院的固定资产难以继续满足医疗等需求时,各科室按照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申报、购置。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各科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重视程度,逐步建立成本意识和投资概念,对于已经出现闲置的固定资产,需要及时进行调拨,利用经济杠杆对医院资产运作进行合理调节,尽可能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转化效率。
2、摒弃多头管理,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从现有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采用“多头管理”,专业医疗设备、器械由药械部门管理,而其他设备则由后勤等部门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容易出现盘点混乱、管理失序等问题,而且也不符合固定资产整体化管理的大趋势。新会计制度中,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照使用科室、资金来源的等因素划分,以避免多头管理所带来的重复劳动。鉴于此,医院应该尽快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而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核算,让科室从固定资产采购、使用、报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能切实担责,通过专人管理固定资产清单。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对划归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明细核算,根据类别、名称、规格等因素分别设置账户,将固定资产的金额和数量进行完整准确地记录。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固定资产采购、维修、核算都需要专人管理,其中财务部门需要负责对固定资产完成核算与监督,包括建立固定资产折旧总账、建立固定资产总账,以便对医院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把握,对固定资产数量、金额进行严格管控,完善固定资产卡片标签的粘贴,定期对全员固定资产的账目价值和折旧费用进行核对,分析是否有反常现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规范固定资产清查环节,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新会计制度中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若干要求:首先,医院必须彻底清查各项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其次,必须了解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便对固定资产的折旧环节实现追溯调整,对未能计提足额折旧费用的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按照新会计制度给固定资产订立的标准,原有固定资产在进行报废、盘亏、盘盈时,都需要严格比对我国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规定,在清查彻底的基础上,获得固定资产真实的账目价值,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不少医院通过较为系统、彻底的清查,发现低于最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数量和种类有很多,这些固定资产价值占比很低,但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理,按照新标准进行管理之后,固定资产的数量将大大减少,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目前,很多医院正在推广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能够帮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固定资产清理来盘点数量,将盘点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具体的书面报告,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的制度应该依照严格的内部控制实施,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要切实落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实现医院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完善管理,逐步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如果采用统一软件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可以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将固定资产信息进行详细录入,便于查询固定资产的变动、使用、处置情况,真正做到动态管理,让管理者对医院固定资产情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
四、结语
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为了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颁发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制度新增了国有资产管理与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事业单位在新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管理必须调整相应的管理模式。
一、原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符合一定的标准,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交付使用,均按实际成本入账,直接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结转“在建工程”项目;期间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和实际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始终保持账面价值不变,同时以相应的金额分别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中显示。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的规定
(一)固定资产的单价标准提高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遵循了201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由原来的一般设备500元以上,专用设备800元以上的标准,提高为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固定资产分类有变化。新旧制度固定资产同样分为六大类,但是“一般设备”改为“通用设备”类;原来的“图书”改为“图书、档案”类;原来的“其他固定资产”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类。分类更为规范和明确。
(三)创新引入“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应当对除了“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和“图书、档案”这三类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按照所对应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等进行明细核算,由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折旧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新模式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内容的财政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增加和改变。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后续计量统一规定计提折旧,摊销;不再设置原来和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科目,设“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期内计提折旧以后的实际价值。
(一)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转账时,应将原账中“固定基金”科目的余额(扣除转为存货的固定资产对应的固定基金数额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3)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原价。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事业单位按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应当自2013年1月1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以“无形资产”科目2013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为原价,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摊销。
(二)会计核算处理的基本模式
(1)事业单位资产购置时,以实际成本入账(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同时登记固定资产,以“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取代了“固定基金”科目。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自行建造或者改建、扩建、修缮固定资产,或者需要安装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完工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2)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后续管理按月计提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时,按实际计提的金额,做会计处理: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累计折旧
(3)固定资产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时,按其账面价值先转入“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实际发生时按已计提折旧和资产的账面余额,做会计处理:
借:待处理资产损益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待处理资产损益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根据相关的税费,已计提折旧和资产的账面余额,做会计处理:
借:长期投资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借: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应缴税费)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意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满足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在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加强预算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完善成本核算,加强财务管理,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反映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在财务报表中更加直观、精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趋同于企业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