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分析

会计核算分析范文1

本文所关注的会计核算在于审核分公司的盈利水平,这就需要对分公司的经济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然而从目前所执行的核算手段来看,其主要针对分公司的会计凭证和盈亏平衡表等形式要件进行审核,却无法完全获知这些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需要指出,当前集团公司在内部普遍引入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也将不断扩张,这样就可能在当前的网络化分工形态下增大分公司利润的隐蔽性(如在对外经营中与客户实施合谋)。从而,传统会计核算手段将无法核算出上述经营信息来。

二、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切入点,毕竟解决方案的设计需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为此,根据上文逻辑以下将从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反思。(一)针对会计核算主体的现状反思随着我国集团公司市场扩张力度的增大,部分分公司已经涉足海外市场,诸如华为的部分移动业务已在海外设立的公司中进行着技术研发。这就意味着,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离心力也将逐渐增大,在现有产权安排下已经显著增大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会计核算难度。因此,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将长期存在,所以需要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会计核算主体所面临的挑战。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存在于两大因素,即主观和客观因素。因此,从另一途径来解决上述挑战的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实施某种制度安排,来从分公司内部来促使当事人放弃隐蔽关键信息的动机。(二)针对会计核算手段的现状反思众所周知,会计核算手段构成了实施会计核算工作的技术,但这种核算技术是否与现阶段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仍值得商榷。为此,面对集团公司管理幅度不断扩大的局面,需要在会计核算手段上进行优化甚至创新。在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因素中,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不充分构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应增强互联网平台在增强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上的作用。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反思,便为下文的对策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反思引导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对策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深化对当前挑战的认识在解决集团公司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工作模式创新。为此,需要深化对当前企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目前存在一个误区,即许多文献所构建的应对策略似乎是在抽象的企业环境下来完成的。这种均衡分析方法,并无法为我们提供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来。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人员在深化认识时,一定要理清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产品生产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唯有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与助力企业发展相融合。另外,针对目前的网络化分工趋势,总公司还应重视分公司与协作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特征,从而增强会计核算的力度。(二)适度对分公司实施授权既然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离心力有加强的趋势,既然分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优势和详尽的财务信息,因此就不必在提升总公司核算绩效上过于用功,因为这不仅会增大集团公司的财务运营成本,而且也不会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绩效。为此,应建立分公司与会计核算利益关联性。即,在审核通过分公司的年度资金预算后,并在企业财务资金监管机制的作用下,增大分公司对预算资金的支配权;同时,配合制订出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来。(三)优化创新会计核算手段笔者认为,优化乃至创新会计核算手段,一定要借助电子商务系统。从广义的电子商务概念出发,需要在总公司内部建立起ERP系统,并通过内部局域网与分公司的资金使用信息、产品销售信息、货款回笼信息间建立起传输通道。这样一来,就在物理平台的搭建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在完成这一平台的搭建活动时还需要注意几点:(1)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贯彻ERP系统搭建始终的问题,也是优化创新手段的价值判断;(2)人员培养。针对ERP系统未来的维护和优化,需要在公司内部培养专门人员。以上三个方面,便从主要环节对优化集团化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思路。而且,本文所构建起的对策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企业。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的到来,总司内部应通过强化会计核算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绩效。

四、今后在会计核算中还须重视的问题

会计核算分析范文2

关键词:会计核算 成本核算 医院绩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78-01

新世纪以来,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医院绩效的评定开始显得愈发重要,医院的整合管理也开始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优化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医院急需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新时期下,通过绩效管理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与水平,增强医疗机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激励机制,对医院管理规范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1.绩效成本管理部门职责。医院的成本核算部门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部门,涉及到医院其他部门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医院只有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及各职能部门,才能保证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从组织管理的架构上来说,各级职能部门对医院各项成本支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目前各部门更多的却关注临床业务管理,而忽视了医院成本管理的责任,而且,在对各部门进行职责划分时,一定要重视单部门管理划分原则,尽量避免多部门管理下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确定划分好各部门职责后,就要最终落实成本消耗部门与成本计划执行部门的责任。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疗需求与经济效益总是不可协调的矛盾。因此,在这种困境下,各科室不能只为满足医疗需求,不顾医院成本及效率与效益。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应形成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责任最终落实的保障是绩效考核,没有完善的考核制度,一切责任只是空谈。绩效考核的内容可分为三类。

(1)对职能管理部门的考核。管理绩效的体现,可以分为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在定量考核上,对各部门管辖的支出制定明确的量化指标,评价各部门成本管理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定性考核中,可以通过专家委员会评价相关管理部门的成本管理方案、管理落实情况,也可通过问卷形式,动员全体职工都参与对部门管理业绩的评价。

(2)对成本消耗部门的考核。根据成本消耗的特性,划分收益性成本消耗与非收益性成本消耗。对收益性成本消耗,实施绩效追踪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年度评价、负责人聘任、奖金分配等相关,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对非收益性成本消耗的部门,通过专家委员会对消耗是否高于正常消耗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各部门的年度考核、负责人聘任、奖金分配等挂钩,促使各部门重视成本效率。

(3)对执行部门的考核。执行部门涉及的成本面广,成本构成复杂,因此对其考核主要是制定总体考核指标。对于临床业务科室,可以综合评价其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水平。对于行政后勤科室,可以分析其费用水平,评价其合理性,并且可以通过逐步建立内部服务价格机制,独立考核后勤辅助部门、管理部门运行成本的合理性。此外,对于医院不同时期的成本管理重点,可以设定单项成本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二、制定绩效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

1.确立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的对象指具有一定的权限,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医院内部单位,医院的每个科室都应是成本核算的对象。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可对一些较大科室进行进一步细化。

2.对成本进行统一归集、计算、分配。首先,房屋、建筑物的折旧费。根据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和预计可使用年限估算总折旧费,再按各部门使用面积分摊计入各科室成本。由于账务上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所以固定资产的价值可根据账面原价或重估价值来计算;其次,工资、福利费、招待费、交通费、科研费、培训费等费用,以在财务部门领用或报销的金额据实计入各科室成本。最后,医疗设备的折旧费可根据设备的价值和预计可使用年限计算每月的折旧费计入各科室成本。计算时应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更新快的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于一些使用频率不均、使用时损耗大的设备可采用工作量法。其次,医院广告费、管理费等费用应分摊到各部门,并计入各部门消耗情况统计中。

三、确保绩效成本核算的技术实现与建立监督评价体系

1.确保绩效成本核算的技术实现成本核算要面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近千项的测算指标和复杂的评价模型,为此必须编制科室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管理程序。在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网上在线数据,使测算作业方便、快速,使考核的指标结果准确、及时。它的应用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和节省人力。为此程序设计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对数据来源一是通过数据接口采集业务科室的基础数据,二是设有汇总数据的直接输入。第二,对指标体系、计算方法、被核算对象(科室)和评价模型有灵活的系统设定。第三,用形成的结果数据完成对科室的管理操作。第四,对核算数据形成历史积累及产生相应的管理分析结果。

2.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最后,主要是要划分责任单元。责任单元是医院内部按责权统一的原则划分的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能反映经济责任情况的内部单位。责任单元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建制单位组成。责任单元按控制范围可分为两类,即成本单元和收益单元。成本单元是指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内部责任单位,即只考核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考核其收入的责任单位。划分了责任单元后,还必须建立起医院、部门或科室、员工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收集、分享、交流是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反馈、沟通过程中达到了绩效监督的目的。医院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后,再将绩效核算的结果即绩效工资分配至部门,部门根据对员工的个人考核结果再发放至个人。其体现这一部分工资与员工个人的业绩、部门业绩以及医院业绩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薪酬分配的竞争和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益炯,金永春,张录法.国有医院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4)

2.赛岳,段德春.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3)

3.杨丽坤.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6)

4.赵玉亭.医院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6(7)

会计核算分析范文3

(1)新会计准则中商誉的主要变化。商誉是一种不能被单独识别与确认且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数值上等于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涉及商誉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使商誉概念、商誉会计理论向更深层次发展。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再次对我国商誉会计处理作了进一步完善。有关商誉,新准则涉及主要三点会计政策的变更,其中包括:CAS No.6――《无形资产》准则将商誉剔除在无形资产的范围之外;CAS No.20――《企业合并》准则明确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作为企业合并的使用范围,并规定只有购买法合并才能够确认商誉;CAS No.8―― 《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由公允价值法代替直线摊销法,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结合相关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进行测试。我国早期采用商誉十年直线摊销的方法承认了商誉是作为无形资产的一个种类,并按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然而定义上不可辨认的商誉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毕竟有本质的区别,但对商誉会计方法的变化将影响到每年转入损益的商誉摊销额,进而影响利润表的净利润金额,这对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且带来大量商誉的购买方有巨大影响。

(2)商誉会计核算变化的理论和现实原因。商誉会计核算变化的理论原因:从商誉的资产性质来看,取消系统摊销法否定了将商誉视为一项消耗性资产,其价值并不一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消耗。从理论上看,商誉是一项可以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的资产,如果带来的超额收益发生变化,则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评估,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则体现了商誉作为企业资产的这一特性。FASB在修改商誉处理方法时认为:不是所有商誉的价值都下降,并且即使下降也很少会是直线基础下降。许多被调查者认为商誉以直线法在主观期限内摊销不能反映经济实质,也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从商誉的形成和作用看,商誉是在企业合并中并购双方都承认的价值,其将对并购方产生协同效应并带来超额经济利益,但这个整合出来的资源不同于其他资产,其与社会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较大,而带来的经济预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并购后商誉的价值还会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变化而产生变动,不能简单地进行系统摊销。商誉会计核算变化的现实原因:新会计准则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做法来规范商誉的会计核算,基于现实考虑,可以使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在国际上具有更高的可比性,或者为了达到同等可比性付出更小的成本。

从会计监管角度分析商誉会计核算改变

(1)商誉会计核算变化带来的经济后果。商誉会计核算变化的有利经济后果:由于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合并企业的净利润影响巨大,当只能采用购买法从而确认商誉的情况下,若采取原准则规定的系统摊销法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其市场价值和融资能力;而采用减值测试法处理商誉,则使商誉的账面价值变化更加符合其经济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上述影响,提高了有关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质量。商誉会计核算变化的不利经济后果:在计量问题上,新准则规定需要对合并商誉进行至少每年一次的减值测试,测试时需要计量商誉所属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的公允价值。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远不如西方发达,在流动性方面,不流通的国有股仍然占了多数,导致市场报价也并非公允,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取值是使用商誉减值测试法的最大难题。另外,如何准确判断商誉所属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也会影响商誉减值测试的准确性。由于最小现金流入单元中包含其他可辨认资产,将商誉划分到不同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其公允价值的不同又将影响商誉减值额的准确性。

(2)商誉会计核算变化带来的盈余管理动机。基于上述不利的经济后果,对商誉采用减值测试法核算的难点在于,计量商誉所属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的公允价值。国内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充分的估值信息来源,因此商誉的减值测试难免会依赖于大量的主观判断,这就给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动机,也给我国会计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商誉会计核算改变对会计监管的影响及对策

新的商誉会计核算方法的实施将给会计监管带来严峻的挑战。首先,职业判断的大量应用将对会计监管提出挑战,企业在应用减值测试法时对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而公允价值依赖于会计人员对市场正常交易价格的认定。其次,新准则中的核算方法应用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较大,这使得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的当年出现利润变化大的现象。如果不细化对新旧准则应用所造成差异的披露的监管,采用新准则后产生的会计数据将很有可能误导投资者。

会计核算分析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149-01

近几年,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开始对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为了能够贯彻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国家相关部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因此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坚持低碳经济的思想,在节能减排方面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所以,基于当前社会背景,企业十分有必要加强对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探索,为企业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当前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一般具有隐蔽性

对企业实际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包含排污费用以及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经费支出等,但是部分企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将这些环境成本相关费用隐藏在管理费用项目中,极大增强了环境成本的隐蔽性,不利于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领导在相关工作中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对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不良影响[1]。

(二)企业对环境成本进行合算的意识缺失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般不会将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工作纳入到会计核算的范围内,极大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意识。同时,部分企业领导也没有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不够重视,最终导致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不理想,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三)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相对复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也受到影响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给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2]。由于企业环境成本本身涉及到企业各类相关工作项目,因此一旦某一个项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环境成本也会随之产生特定的变化。所以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相对复杂,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核算工作的优化开展创造条件,则必然会对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良性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从低碳经济角度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的措施

(一)进一步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加以完善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相吻合,应该对自身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加以完善,为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制度指保证企业各项相关措施都能够得到稳步实行和全面贯彻落实的外部保障体系,只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有相对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依托,才能保证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升核算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在其他领域加强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合作

在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想推进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与低碳经济的融合,还应该从企业内部其他领域入手,通过加强环境成本核算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尽量在企业内部获得最大的帮助,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化开展创造条件。此外,在加强与其他领域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还应该从社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以及环境经济学等方面对环境成本核算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究不同元素对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影响,进而结合各个相应因素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强核算工作的有效性[3]。

(三)积极构建成本核算外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除了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外,在低碳经济社会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环境成本核算工作还可以有选择性的组建相应的外部监督和监管部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检查和分析,促使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工作能够优化开展。同时,针对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上报不真实数据的现象,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惩治力度,而对坚持上报真实数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和鼓舞,进而逐步提升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有序开展。

(四)积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

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看,我国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核算工作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在短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成功经验也相对较少,因此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结合低碳经济的特征促使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优化开展,就应该积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对环境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增强核算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为企业环境工作的强化奠定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结合低碳经济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自身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工作质量,为企业决策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促使我国社会和企业共同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民英.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问题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6):67-73.

[2]曹明才,刘金彬.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3-35,47.

会计核算分析范文5

一、在会计核算分析中,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重要影响

1.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会计科目的变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个别的会计科目出现了变化,而会计制度并未发生变化。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银行存款科目,改变了以前只显示本科目结存现象,增加了以前年度的结存、自筹资金的收入、各项往来款项。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新增了一些科目,例如“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

2.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会计入账依据的变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财政直接支付款项时,此款项先汇入银行,再由银行转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用以确认收入、支出的依据,是开户行或是上级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预算单位根据此凭证来确定入账的时间、入账的收入。

3.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账务处理的变化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在账务处理上有了很大变化,支出可分为授权支出、直接支出两种。比如:财政直接支付的情况下,预算单位应借记“材料或事业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对于财政授权支付的情况下,应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4.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会计报表的变化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情况下,会计科目有所变化,相对应的会计报表的内容也要做出一定的修改、调整。例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项目将添加在“资产负债表”中。相应的会计报表的核算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入账票据的管理、监督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情况下,在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账务处理、入账依据等方面的变化,给会计的核算也带来了相应的影响。在入账依据上,存在着有些基层人员对原始凭证无法正确的填写、会计人员无法认真审核等问题。在报销的问题上,手续的不严格,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准确、不完整,都会给会计核算带来一定的影响。

2.会计的核算基础不能适应其改革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各行业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分为两种,就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用此来确认收入、支出的标准,它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体现的是收付实现,但经过改革后,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适应此制度。目前可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两种形式。在授权支付的情况下,预算单位不能以实际收到的资金来确认收入。它只能以银行到账通知书上的金额,来确定单位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违反了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3.缺乏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工作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中,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科目,此科目也是整个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财政集中支付实现的重要手段,是商品、劳务供应商账户与国库账户相连接的重要纽带。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此账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多个非独立的预算单位,在同一个会计核算主体下,只能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这样加大了资金的保障,降低了资金的安全度。

4.会计报表信息的不完整性

所谓的会计报表,它不仅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也是汇制、编制下一年度报表的基础。实际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会计报表的调整并不是很彻底。比如,预算单位的支出、出入类项目,在“收入支出表”中,在“资产负债表”中都有所显示。这样就大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同时也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议

1.规范会计入账的依据――票据

在会计核算中,入账的重要依据就是票据,它是预算单位对财务进行检查、审核最重要的依据。想要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脚步,对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规范,就要加强对票据的管理。

会计核算分析范文6

关键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用策略

当前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仍然使用着收付实现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传统收付实现制无法满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既不能全面还原事业单位工作实际情况、资金收支情况,而且也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及会计报告编制,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并通过使用权责发生制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一、收付实现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用中的不足

收付实现制主要就是指会计核算人员以实际支付与收到现金为记录标准,并不深入考虑与该项现金收支相关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因此事业单位在使用该种会计核算方法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无法全面还原工作事项实际情况

由于在事业单位中使用收付实现制时,不会考虑到每一个经济项目的权责,只将是否收入资金作为该会计期间内是否发生该项业务的标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并没有真实的开展某项经济业务,但是已经收入了该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时,就会将该项业务作为当期经济业务,因此在工作事项实际发生角度来看,无法准确记录已经收入或支出资金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使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还原工作事项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无法严格记录出该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由于该业务以资金收入、支出时间为标准,因此在记录时也会以资金收入、支出时间为依据,无法准确记录出该业务实际发生的时间;二是无法准确记录该事项是否发生。笔者根据分析发现,当前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出现了工作事项实际情况不明确的问题,这样就容易造成二次开展。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三是不利于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会计核算人员无法明确工作事项是否真实开展,造成会计监督工作可靠性降低。

(二)无法全面还原单位资产实际情况

当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采用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会进行折旧计算,因此从该方面来看,使用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良好的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新旧现状及损耗程度,随着事业单位工作时间的推移,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无法有效计算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虽然事业单位会以提取修购资金的方式对相应的固定资产进行损耗补偿,但是该种补偿并不是以固定资产原有价格为基础的,因此这样会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除上述问题外,事业单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资产核算时,还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事业单位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收账款等项目都会进行不计提准备,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当前拥有的资产价值;二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无法及时反映出事业单位应收未收部分,因此在该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下,还会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真实性与完整性。

(三)不利于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当前在使用收付实现制时,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相对简单,但是无法真实反映出非经营性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分别对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通常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非经营性业务使用收付实现制,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开展工作时,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造成事业单位难以合理分摊费用,成本核算也出现了不准确的情况。除此以外,当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性收支业务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余地较大,会计核算人员能够人为调节会计核算报表,由此可见,使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不利于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四)不利于事业单位计算会计报告

使用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无法全面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情况。由于当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了收付实现制,因此无法有效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相关人员既无法实现对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的动态监测,也无法让单位内部人员充分了解事业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无法支持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的评价与分析工作。根据对使用收付实现制编制出的会计报表结构分析可知,当前主要采用了“支出+资产=净资产+负债+收入”的平衡公式,但是仔细分析公式,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问题,导致资产在计算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差,其经济支出也是按照现金的花费进行判断的,并没有考虑到经济项目实际发生情况,因此平衡公式左边就实现了期间会计信息与时点会计信息混同编报的情况,右侧也是如此,在该种会计报告的支持下,信息使用人员无法准确分析出事业单位经营现状及日后发展趋势。

二、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性

权责发生制要求人员根据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为标准,对费用和收入进行确认的行为,详细的说凡是在该会计期间内,经济业务已经收到或发生,不论该项经济业务的款项是否收到,企业人员都应该将其作为该会计期间内费用和收入进行处理,由于该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准确记录出单位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应用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有助于我国事业单位市场化。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很多西方国家就积极的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他们通过使用该项制度提高经济责任感与财产使用效果,当我国事业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时,不仅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国际会计发展,而且能够使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现事业单位的市场化;二、有利于事业单位准确、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与收付实现制不同,使用权责发生制时能够良好的记录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同时也能够使会计核算人员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因此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企业资产情况。除此以外,还能够准确记录出业务是否发生,从而详细记录下企业负债情况;三、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当前的事业单位不仅讲求效率、而且讲求效益,在使用收付实现制时,事业单位会由于资产不计折旧而降低了会计分期资金使用效益的可比性,而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能够良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及事业单位效益,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全面发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使用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下面提出五点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在收入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支出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对外投资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固定资产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在收入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收入是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性业务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想更好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事业单位就应该在收入方面使用权责发生制。首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进行业务设计与规划,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应该遵循“收入与支出两条线”这一规定进行相关的收入核算工作,并在事业单位发生经济事项时,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原则进行工作确认;其次,财政部门安排的用于单位组织的预算资金、预算法设计的财政专户资金,应该在事业单位进行年度预算时,进行全面的分析、确认与计量,并将其纳入“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中,从而保证每一科目收入计算的准确性,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利用权责发生制详细做好每一项经济业务收入的记录工作,不仅明确记录出经济业务发生时间,更应该详细记录出每一项业务收入是否到位,从而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在支出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权责发生制在支出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借入款项利息支出方面,由于利息支出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借款时间、借款利率,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周期进行利息方面的计算与支出,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相对复杂、支出量较为零散,因此在整体进行支出记录时,还应该积极采取收付实现制,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能够准确记录出事业单位经济支出情况;二是用于事业单位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具体来说,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收益性支出应该详细归于在该会计核算周期中的成本,但是资本性支出就应该按照事业单位收益情况分摊经济支出。像事业单位内部购置固定资产时,就应该将其纳入资本性支出类别中,从而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及实际损耗程度分摊经济支出。当事业单位进行了一项经营性项目并支出经济成本时,会计核算人员就应该将该项支出纳入收益性支出中,从而全部计入该会计期间单位的支出科目中。

(三)在对外投资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主要包括两方面,因此在对外投资方面使用权责发生制方法时,也会将其应用于股权性投资与债券型投资中。根据对股权性投资与债券性投资的了解,我们能够发现,债券性投资这种对外投资,事业单位不会统一获得收益,且获得的收益与支出也是不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事业单位不应该在投资进行回收时进行一次性的确认与记录,而是应该在债券获得阶段性收益时进行分期记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记录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在一次性记录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变化问题。像事业单位在购买债券时,单位应该详细按照该债券的分红时间进行记录,通常情况下,对债券的记录时间为每月一次。在进行股权性投资时,事业单位就应该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方法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参照相关的会计制度,对股权从投资到最终回收进行损失或收益的计算,并将其纳入应收利息这一科目中。

(四)在固定资产方面进行权责发生制处理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组成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会计核算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对该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重视,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全面了解到使用收付实现制在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此,就要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固定资产确认、记录、核算工作中。首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在核算固定资产时,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损失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就应该按照减值准备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其次,固定资产核算应该积极使用工作量法、年限法,通过对固定资产详细研究分析,明确记录出固定资产得原有价值,并实时掌控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在详细会计分录中,应将固定资产“借方”记为支出中的折旧贷科目,将“贷方”记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类似科目,从而使会计核算人员在后期核算时能够准确进行整体的核算工作;最后,由于事业单位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较多,因此在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记录时,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对每一项进行分类记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五)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权责

发生制处理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向:一是资产负债表。在该方面的应用可以增设固定资产净值、累计折旧等相关科目,通过增设上述科目,能够使会计核算人员更细致的记录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项目发生情况,从而在制作资产负债表时,能够准确为信息使用人员提供支持,保证其能够更准确的分析出事业单位当前的经营现状以及日后的发展方向;二是收入支出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权责发生制,将相关的收入、支出数据准确录入收入支出表中,从而更好的反映出在每一会计期间中,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三是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该表主要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在相应会计期间内资金流入、流出情况,通过该表能够直观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部的财务弹性情况,并根据当前的财务弹性,更好的预测出事业单位未来资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事业单位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事业单位就应该根据自身运行状态,合理使用权责发生制,通过本文的分析,会计核算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将权责发生制应用于事业单位收入方面、支出方面、对外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方面以及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希望本文的详细分析能够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顺利使用权责发生制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优化升级,促进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敏.试分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

[2]于晶.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时代金融,2015(12).

[3]赵志荣.浅谈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3(14).

[4]钱文娟.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