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1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只有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把握住生物学习的规律,才能够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稳步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对初中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不断总结研究相应的生物教学方式,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生物学习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不够。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脱节情况。截至目前,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还没有形成对于生物教学的明确目的,相应的教学理念也没有完备的形成,这也就导致初中生物教学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持续下降,进而影响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对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的把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对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没有形成合理的组织串联模式。作为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初中生物知识具有很强的串联性和系统性,如果能够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串联分析研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生物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导致初中生物学习过程沦落为机械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初中生物知识的精髓,这也就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生物知识只是表面上的皮毛,并没有掌握完备的生物学习思维理念。

二、没有形成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成绩仍然在中考中占据了重头戏,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考核要求,初中生物教师格外重视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这也就导致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沿用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性的高效生物教学方法没有足够的勇气进行使用。同时,在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到对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总结研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重视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依托,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合适的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精神,有针对性地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探析,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例如,可以在进行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显微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规划初中生物教学结构。为了保证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应用效率,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物知识的具体知识点分布构造,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合理串联在一起;其次,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后,要保证规划好的初中生物教学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PPT课件上建立一个一整册初中生物知识的知识架构图,并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对生物知识的分析研究工作,让学生自己动脑进行对这些知识点的关系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又可以保证学生形成对于初中生物知识的总体认知,进而有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

3.博采众长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有效教学”方法的实际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需要,高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在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研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讨论,不断完善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初中生物“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就视力生产的原理在初中生物上开展课堂讨论。并让学生对近视产生的原因进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理解程度的提升。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于传统生物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研究,并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制定,对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婉婷.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与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谢怀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纸笔测试命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张淑清.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纪小苹.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2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初中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71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和构建知识结构网

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接受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习习惯在初中生的学习中扎根、成长和发展。但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此,思品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工具,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学习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每个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网。当学生心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以后,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因此,初中思品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合理规划学习方案,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每上完一节思品课,都会让学生整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把结论性的观点、重要的思想和基本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初中生的综合实力。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由于接触社会的时间短,主观意识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课堂随大流现象严重。因此,思品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创设开放、探究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有合理规范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统筹发展,与时俱进。思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差异和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实践。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让上等生发言,促进他们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班级的优等生率大大提高。而对于容易解答的问题,教师则可多让后进生来回答,并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开动脑筋。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锻炼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初中思品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点,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让学生感受并欣赏自己的成长进步,营造健康的班风和学风。在教学活动中,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而且会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所以,思品课教师要以一颗仁爱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多给予学生帮助,及时辅导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在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关心,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印象。

四、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

思品课教学时间有限,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品德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使思品课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使初中生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初中思品课要与学生家庭生活紧密结合,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发挥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或者家乡的习俗,通过做游戏或者表演等方式在班级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作为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思品课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多听,多练,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引导生活。总之,我们思品课教学不仅要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成长,做到学习与运用并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五、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告诫学生遵守纪律并珍爱生命

初中思品课主要以学校、家庭、公共生活和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这些教学仅依靠课本是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思品教师要广泛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身心得到锻炼。比如,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大多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引入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做文明市民。此外,初中思品课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把实践活动评价和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方法

传统观念的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采用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初中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仍停留在一个抽象、枯燥,很难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我们广大初中生物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从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初中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和加强实践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一、在差异性教学方法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志是它们对生物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我们这种对生物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死记硬背之中,也就出现了传统观念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制约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瓶颈。差异性教学方法的本质就是以新课标中因材施教作为理论基础,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分类”的重要目的在于对它们进行分层次的组织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们的“提高区”感受自己的成长,进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我在讲传染病时,首先明确了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传染病的有效了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疾病预防习惯,通过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掌握程度。

二、回归生活,让初中生物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初中生综合素质、个人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规划期”,因此,如何让生物知识发挥其特有的导向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生活情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进而培养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创新性思维。

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变得片面、抽象;反之,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论证观点,那么这个生物观点将会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讲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节时,我先把课堂变成一次综合性的拓展活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生物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学习的例子进行回答,最后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而且还对他们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地定位,可见通过课堂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引入,增加了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氛围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初中生物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知识是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知识支柱,也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生物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是以生物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能力然后采用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新时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只是我们教师培养初中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初中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体验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对初中生开展层次性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他们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积极运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素材,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导向,进而促进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本教育理念;探索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沿用“师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硬性讲解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真正意义。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生物学科的奥秘。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1]。在新的教学走向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则[2],抓住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完善与优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生物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新的培养目标。如此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着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就不同层面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最大限度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个性张扬,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我见解,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发展。

2、启迪性原则

启迪性原则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自由进行切换,提升自身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循循善诱,就学生在初中生物中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善于采用启发性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探究的可塑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准,遵循学段、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自主学习。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总结出自我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启迪性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出多样情境,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创设多样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实现内驱力的最大化作用,而创设课堂情境不失为一良策[3]。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中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可更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与以往无活力、乏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相比,情境的导入可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其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创设的形式(问题设置、生活例子导入、音频资料导入等),让学生在直观视听觉冲击下可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探析中。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疑问,以“在了解上节课人类起源知识后,同学们觉得我们每个人是怎么从婴儿慢慢成长的?”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风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大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从多渠道、多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各环节教学的目标与具体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可跟进教师的步伐,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其中,教师可注重捕抓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资源,巧妙整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可整体把握学习的脉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先天与学习行为》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联系好上下章节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合理规划好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应对上一章节知识(动物的行为)进行回顾,又应有效引入“先天”与“后期学习行为”概念,让学生可对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进行对比,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不断努力。

3、组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组间协作交流

小组团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可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生学情互补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可自由就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研究,并集思广益,整理出全面、完整的见解。其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谈论的过程中可适当、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但不可过于干涉学生间的想法。小组合作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每位学生可最大限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在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周边生物是否会造成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为题,让学生间自主选择某一特定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对污染背后的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际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作者:杨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15):80.

[2]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5(47):153.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课外教学实践 重要意义 课外教学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7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涌来,教师对各门课程都逐渐将重心由灌输式教学转移到素质教学当中来。初中生物课程原本就是兼具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课程,在教学改革浪潮中更是明显的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态,广大教师根据改革宗旨将室内教学积极向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延伸,将生物多样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高效利用,对教学成效、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生物课外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首先,初中生物课外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弥补课程中无法涉及的知识点与学习方式,同时起到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多种实验是老师无法带领学生在课上完成的,如果知识说教则过于抽象,达不到实验能达到的具体、直观的良好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打击。这种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只能放到课外去实施,这样一方面生动的有效的展示了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很好的弥补了课堂教学中无法覆盖的知识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深刻牢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次,初中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课堂教学是由老师占主导地位,大多情况下,都是老师在动手而学生只是旁观者。但在课外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就要转变,由老师来指导,老师是监察者,学生占主导地位,要自己独立动手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比如植物的嫁接,动物的解剖等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再次,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促使生物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在课外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更多的积极性。在课外探究中,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实践的能力及动手的能力,尤其是在经过自己一番思考之后得到的结论,不仅使自己记忆深刻,还会使学生对自己成绩的肯定,充满自信和成就感。这自然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导师,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最后,初中生物课外教学不仅仅对于学生的培养有利,长远看来,生物课外教学有助于拓展生物学科的教学空间,这是生物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在实践过程中能是学生接触更多在课本中接触不到的知识,了解知晓更多生物现象的由来与规律,实现了让学生突破实践和空间的限制,这样教师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进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拓展了余地。

二、初中生物课外教学活动的现实的方式

首先,充分利用校园的自然生物园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条件也在不断地完善,不少中学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了不同规模生物园地,或者是专用于生物教学的场所,或者是学校的苗圃鱼塘等等,一些便捷实用设置。这些看似简单的设施给师生及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深刻的影响着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要使这些设施充分利用,则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实践中,深化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比如:在生物课本中学习“植物相片”时,可以带领学生到生物园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围绕这个实验的目的来进行规划设计,进行实验,最终达到实验的目的。

其次,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应该创新,实现多样化发展。教师在基于教材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尽可能的为学生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课题,学生在课上遇到的没得到证实的新问题可以作为实践课题,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并从结论中发现问题,进行研讨,最终进行经验的总结。从实验的选题到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课外教学的多样化发展将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后,除了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利用外,还要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用于社会实践,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实践活动融于生活。比如:在学校周围组织学生进行环境状况的资料搜集,走访调查,分析调研,交流学些,撰写报告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感,思想得到升华,这才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初中生的学习规划范文6

关键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61-04

一、问题提出

厌学[1]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如今,厌学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并极具危害的现实问题,尤其在中学,厌学现象已相当严重。有调查表明,438名中学生中,26%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无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意上学[2]。以往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厌学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3]。因此,笔者选取了南宁市的部分初中学生,分别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访谈调查并进行分析,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以及为厌学的学生提供学习与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南宁市友衡学校的22名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年龄分布在13~16岁之间。其中七年级7名,八年级7名,九年级8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厌学访谈提纲,由6道题组成,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探究学生的厌学原因,访谈问题参考了蔡桂芬的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中的调查问卷的部分题目[4],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制,经证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提纲见附录A。

三、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

笔者对22名访谈对象的访谈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对所选访谈对象的共性特征以表格方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访谈,我们发现:22名受访者全部是走读生,同时和父母住一起,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关心或者是有点关心。如表1的数据显示,有11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点关心,6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共占总人数的77.3%。

表1 访谈对象共性问题总结表

表1的数据显示,22名厌学的学生都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表2的数据显示,有13名学生表示没有最不喜欢的科目,占总人数的59.1%。部分学生表示只喜欢体育和信息课或者一些文科的科目,共计有16名学生,占总人数的72.7%;对于理科的科目,大部分学生表示听不懂,太难。还有部分学生只喜欢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如表3的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131,大于0.05;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1,小于0.05;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 * 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95,大于0.05。说明只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的科目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表2 主体间因子

表3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打算作出改变,提高成绩。(有的参加补习班,有的决定认真听课。)表1中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占总人数的68.2%;而只有5名学生打算作出改变,占不满意学生人数的33.3%。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现在学习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只是自己不愿学,缺乏学习动力或者是无法坚持。如表1中数据显示有18名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占总人数的81.8%;18名学生没有想过来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也占总人数的81.8%。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表1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占总人数的68.2%,22名学生的父母全都没有给孩子安排好以后的出路。有一半学生没有想过以后想过怎样的生活。3名学生表示以后想过有钱的生活,占总人数的13.6%。

四、研究结论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过分地依赖父母,学习上遇到障碍不想自己解决,从而导致厌学心理。

学校因素方面,首先,学校未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理科相对于文科更为抽象,有的老师不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上又忽视后进生与厌学学生,导致他们上课觉得太难、听不懂,自然而然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教师对厌学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会导致学生从不喜欢这科的老师转移到所教的这门课程。

个人因素方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意志力薄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厌学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致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上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的不良风气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无时无刻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与此同时,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产业的兴起也给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诱惑。

五、对策与建议

家长要提高对厌学学生学习的重视。作为父母不能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之后,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切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因成绩优劣而区别对待,多关注厌学学生的需求,必要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

个人方面,厌学学生首先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其次,制定学习目标。厌学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应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再次,厌学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以自己喜(下转第66页)(上接第63页)欢的科目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成绩后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进而将学习兴趣拓展到其它科目上。最后,厌学学生应多多借鉴老师以及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社会方面,首先,社会媒体应以宣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为导向,尽量避免来自国外以及港澳台的不良思想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最后,招工招干或招聘其他服务人员的公司企业,应规范招收办法,严肃招聘纪律,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重文凭,更重水平,从而减少青少年走向社会时的侥幸心理。[5]

参考文献:

[1]傅安球.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22~23.

[2]周瑛.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97.

[3]喻兴波.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4.

[4]蔡桂芬.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