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1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这时,可视化管理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可视化管理能让企业的流程更加直观,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可视化,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

因此,作为一种全新理念,标签打印机的出现为可视化管理做出了一份贡献。

比如文件柜上的标签、文档夹上的标签、生产线上的产品、机房的线缆、固定资产上的标签等,都能帮助我们对文件、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在需要某个文件或物品的时候能迅速地找到,从而提高效率。

管理和生产相结合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之前不少CIO认为车间生产和信息部门无关的观念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可视化管理是生产车间的基础管理工程,可视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因素。目前很多制造型企业,企业在飞速发展,员工人数在迅猛增加,但现场的基础管理水平总是滞后。有的企业对现场管理极不重视,没有投入太多的管理精力在生产现场,尽管接单能力强,但还是没法满足客户要求,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车间现场可视化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要找的东西总难找到,车间现场标识管理混乱,易发生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随着企业生产现场规范化管理和5S管理(5S管理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管理)的推行,可视化管理在生产现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这其中,颜色的应用是可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件管理方面,有大量的小零件、部件,或是类似的零件放在同一个货架上,工人很容易拿错。如果标识清晰、颜色分明、编码正确,就不会产生这样的差错。

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P&s事业部长尹炳新举例说,有一家制造汽车座椅的企业,在流水线作业的时候,到了固定位置以后工人只要按一下鼠标键,就可以打印出相应的序号标签,直接贴在座椅上。并且打印出来的条码可以追溯到生产终端,直接连接到数据库。

“标签打印机可以直接连接到ERP系统,通过数据库连接以后直接打印,不仅可以省去很多编辑标签的时间,而且可以降低编辑标签的差错率,因为它是直接从数据库里面提取数据,不存在输入的错误,所以废标签率也非常低,几乎不会产生废标签。”尹炳新补充道。

管理固定资产

很多用户布设机房时,所选择的设备和各项配备都是一流的,但是组建起来的机房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网速慢、信息弱,有的时候甚至还会丢失数据。其实问题出在小小的线缆上,线缆之间的连接差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性能。相对于机房的整体布局以及局域网络的整体建设来讲,线缆是渺小的。相对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大件产品来讲,线缆的费用也是微不足道的。但线缆虽小,却是“秤砣小,拨千斤”。可见,各种线缆标识清晰对机房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专业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3]王永.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机[J].福建电脑,2007.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3

一、实物资产管理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资产管理范畴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已经扩展到流动资产中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以实物状态存在的设备,通称为实物资产,针对实物资产的管理称为全资产管理。在管理层级上,也从财务会计核算层级的价值管理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的实物管理,从获取物权后,一直到报废、处置等物理形态消失或所有权转让后的状态,提倡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业务管理系统,其应用目标是为管理人员提供作业平台,采集资产基础数据、资产业务数据,实现实物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二、传统资产管理特点

传统资产管理模式的特点:管理范围为固定资产,不包含低值实物资产或设备;管理层级局限于财务方面的价值管理;管理目标是资产宏观管理,侧重于账务处理,业务用户为财务部门;管理手段为ERP(企业资源计划),侧重于对企业资源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不涉及实物资产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运行状态。在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中,由于“重财务、轻实物”的管理理念,且管理技术手段相对缺失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普遍存在管理范围狭窄、资产管理粗放、未涉及资产全生命周期等情况。

三、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技术思路构建

信息化系统采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管理思想、提供的业务功能是跟随管理理念、实现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阶段不断进步,从而满足不断地新增的业务需求。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进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实践通过落实资产管理业务的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控制、精细化核算、精细化分析、精细化规划等管理过程,实现以实物管理为核心、全资产、全生命周期、全视图管理。这是现代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主要趋势和发展方向。(2) 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管理系统 “互联网+”在实物资产管理的体现是基于Web架构技术与Internet网络,构建B/S模式、跨平台的应用系统,提供业务处理、数据查询、分析报表、决策依据等信息服务,这是现今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主流趋势。(3) 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运用物联网技术,将资产、设备等接入互联网,构建网络化物理设备管理系统,解决人与物的通信问题,实现数据的自动交换和实施过程控制,协助用户进行业务处理,不断发展与提升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4) 多异构系统的应用集成化实物资产管理系统需要与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ERP、MDM、OA等多个异构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与管理业务的整合与集成,实现业务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高效利用。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等信息化技术,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成果,为资产业务管理的更加深入、细致和广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为实物资产业务管理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四、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与设计

实物资产管理系统是落实实物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工具、手段、载体。需要基于企业现有的信息化整体架构,整合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应用集成与融合创新,全面实现信息流的上下贯通、资产业务的左右协同、资产数据的资源共享,为企业经营提供资产业务、数据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全面支撑资产管理科学化。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定位由于红云红河集团已实现了ERP、MES、OA、MDM等核心信息系统。系统设计要遵循集团信息化建设要求,坚持统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确保与集团信息化建设体系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一脉相承、相互关联,遵循集中化、平台化、集成化的技术路线开展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实物资产管理系统需要与ERP系统对接,实现资产实物与财务账务一体化;与OA系统对接,实现统一的审批业务处理;与MDM系统对接,获取各种主数据。基于主数据模型构建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在系统设计阶段,参照主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遵循主数据系统指定的接口标准,实现主数据管理的集成目标。重点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数据模型设计要保证与集团数据仓库系统基于相同的主数据标准,为数据仓库的抽取、清洗、分析等提供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实物资产系统中应用与产生的数据,要与主数据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保持一致。实物资产管理业务应用的各种组织数据、人员数据、客商数据等都是属于集团的主数据管理范畴,实物资产管理系统通过从主数据系统实时更新这些主数据,保证在业务应用时使用最新的、标准化的基础数据。实物资产系统管理着所有实物资产档案,其中的固定资产数据属于主数据管理范畴,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将新增的固定资产数据,通过ERP系统及时上报给集团主数据管理系统。由于遵循行业统一的主数据标准、规范管理体制及同步分发机制,从数据层面解决了数据不一致、不共享、不完整等问题,提供集中统一的数据视图;保证了实物资产的数据质量,避免与其它系统之间的数据冲突,减少错误的、语义重复的数据;从业务层面加强了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帮助业务人员统一沟通语言,降低沟通成本。物联网技术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体现在感知层:由条码/RFID标签、打印设备、固定式读写设备、手持识读设备组成。在业务处理过程中,采用数据采集设备扫描条码或RFID标签识别资产实物,从服务器或存储区获取资产数据,帮助用户实时掌握实物资产状态等信息,协助用户进行业务处理。根据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和资产对象,采用的不同的物联网技术。条码具有成本低、数据容量小、只读、应用寿命周期短、安全性差、抗干扰性差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具有生命周期短、流通较快、成本较低等特性的实物资产、低值易耗品等:一维码受标签长度限制,一般应用不超过50字节,可以将实物资产编码打印在标签上;二维码的最大容量可储存2000~3000字节,可以将实物资产编码与固化属性共同打印在标签上。超高频(UHF)RFID标签具有数据容量大(512Bit)、可远距离读取(5-8米)、可重复存储(100000次)、能够回收利用、应用寿命周期长、安全性好、抗干扰性强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具有生命周期长、价值较高的实物资产,在存储区内保存实物资产编号、固化属性及当前状态等业务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导入图2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与主数据图3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与物联网在资产管理业务处理过程中,实现了精细化操作、精细化控制;通过解决物品标识问题,对不属于固定资产的设备、工具、低值实物等物品也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扩大了企业资产管理的范畴,实现了全资产管理;将实物资产业务管理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的各个业务节点,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全视图管理;通过现场作业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上传,保证业务数据及时更新,为资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流。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适应业务现场的复杂环境,在充分利用企业的局域网(有线、Wi-Fi)、移动互联网(3G/4G)等网络环境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手机外置RFID模块的集成方式,集成条码、RFID、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为业务人员提供便捷的现场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巡视管理、转移管理、维修管理、资产及车辆定位等移动业务服务。为业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与资产业务相关的任何事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构成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创新方案。综上所述,从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在集团信息化系统建设体系中的定位出发,说明系统建设与设计过程中,应用主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促进系统按照企业信息化规划进行合理化、合规化、创新化建设的方法和技术。

五、红云红河集团构建了集成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4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很有必要。

首先,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价值关系到企业质量、发展规模、运营能力的高低,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工具,标志着企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企业可能实现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基石。

其次,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固定资产的巨额投资上,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价值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环境是保证企业发展硬件设施安全、减少资产流失和浪费、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关键条件。

然而,尽管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以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安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固定资产运行的完好率、发挥固定资产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就要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二、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一,管理的严格性与完好性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此研究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于发现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浅薄。当前,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大部分企业还是把它归于大宗物品,其可视化可触摸的特点让许多企业认为固定资产是不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其的来源、使用进行管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常常被忽视。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大多是企业耗费巨资购进的使用周期较长的企业运营基础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不重视会导致企业盲目大批量购置,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激增和生产资源的浪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浅薄不仅是企业资产管理部门的弊端,更是企业发展规划部门、监管运营部门的失职,它阻碍了企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的肆意使用和挥霍,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2.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严格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风投市场的评估预测进行相关操作,要及时核算固定资产价值,避免投资额度超过固定资产价值的最大限度,防止对固定资产的过度使用,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缩短使用周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按照规范规章制度进行。

3.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价值再创造认识程度不够,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固定资产的隐藏价值,甚至不能充分利用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往往出于对资产盈余和使用空间富足的考虑而大量购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备不时之需,这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再加上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不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度不够,致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4.企业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目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较低,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由于企业对投资对象和投资担保人的资产和信誉额度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只是根据当前市场的评测结果进行选择,缺乏规范的审查批准制度,便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或欺骗。企业关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机构不足,对经办审批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存在隐性纵容和失察的现象,这无疑会损害企业利益。另外,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后续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对投资对象和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也没有开展必要的跟踪调查,难以发现相关经办人员的异常情况,这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受损。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机构应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事情,更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职责。要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在促进企业发展、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发展潜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固定资产耗资巨大、使用周期长、价值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在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时,一定要经过企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审核人员、发展规划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严谨社会调查与充分论证,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购置办法操作,保证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物尽其用,不浪费、足够用。同时,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完善健全的管理操作规范,所牵涉的每一个管理及使用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爱护家庭中的每一项资产,尤其是支撑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础资产――固定资产。

2.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资产,决定着企业生产规模、经营范围、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固定资产应根据前期市场调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发展现状等进行关联性分析和采购计划安排,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来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要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设立固定资产专项管理部门,加强固定资产及相关资产管理的联系,保证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一致。

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既然是一项资产,就具有资产应有的可投资、可保值增值、可价值再创造的特点。因此,对于固定资产,还可以按照一般资产的利用方法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在公司间进行固定资产的置换、在风投市场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运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购置新增固定资产的资金数额,还可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联系各企业的生产动力、进行各企业间的固定资产风险均摊,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发展。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制度。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耗资巨大、维护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制度,以保证固定资产在有效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企业发展效益。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的防灾防盗、修理维护、更新改造等,还要有相关规章制度限制对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随意拆迁、改建、买卖等,各职能部门要树立监督管理意识,切实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发展要求进行合理规范的使用。

5.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以提高管理手段。固定资产的数量小、规模大、种类多的特点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复杂、手续多、计算程序繁琐,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或者简单的计算机数据登记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对提高管理手段意义重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可操作性检测,是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5

生产销售系统整体优化思路

一、在原有的生产销售运行

机制上对企业生产销售系统进行优化(见图1)。生产销售系统运行机制改进的要点是使企业生产任务性质与生产销售管理相配套。其中,取消销售管理部门,成立“供销运行部”,使之返回到本来面目,即只负责日常油品发运及资源接收,确保发运及接收设备运行安全,隶属于生产管理部门管理。原销售管理部门日常接收销售及资源进厂指令业务由生产管理部门调度室承接,并据此编制日常生产销售作业计划,以调度指令实施。建立企业内生产管理部门以调度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系统,融合月度计划指令,日常产销作业计划、库存、调和进度及质量检测等信息,做到可视化,使信息同步传输至相关方及决策层。计划管理部门明确代表企业与集团公司下辖各销售企业进行产销衔接,争取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强化与生产管理部门衔接,信息共享,依据生产指挥系统对日常产销情况进行监督,依据旬统计数据监督月度生产及交货计划进度。

二、在原有的企业内生产销

售供应链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见图2)。通过企业供应链整合,物流清楚,信息传递对象明确,在企业内部实现了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即物料供给与生产供货彼此融合。计划管理部门的生产计划管理业务通过生产管理部门生产指挥系统,来实现生产供货信息同步传输,极大方便了对企业内生产供货过程的全程监督,促使生产计划管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向成本管理方向转移创造条件。

优化系统在大数据计划管理中的设想

固定资产可视化管理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经济形势的转变势必带来供能和用能方式的重大变化,为了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力设备管理之中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将结合物联网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支撑技术,探究互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电力设备;管理;应用现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目标,未来能源开发与消耗势必要转变方式,这就需要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低碳电力之路。基于此种目的,推进电网管理智能化是当今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而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则有助于促使电网管理智能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可见,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物联网简介

目前被广泛认同的物联网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过信息的高效采集与传递,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利用,以此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物联网的4大支撑技术

2.1识别技术

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信息收集与传递的基础,是实现物品可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进行非接触式的主动识别和管理,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2红外感应技术

一般来说,所有的物体都是具有温度的,只要有温度就会向外辐射一定的红外线,采集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能够对物体进行判断,同样不用与物体进行直接的接触,并且灵敏程度也相对较高。

2.3全球定位技术

GPS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以及时间信息,对于电力设备管理来讲,全球定位技术不仅能够帮助设备防盗,能够监测电力设备的故障地点,同时为各种系统提供精确的时间标准,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

2.4M2M技术

M2M技术指的是末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与集中管理,其实质是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交互,通过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电网的成本配置,增强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人力维护的成本,由此推动电网向高效、稳定、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3物联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国土面积广袤,但是目前电网已经覆盖了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由大量电力设备形成的中枢在电网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电力设备并不全是布置在城市之中,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同样会有,而在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电力设备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电力设备失窃或者出现故障,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电网不能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电力公司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控电力资产,有效管理所有的电力资产,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1设备的防盗监控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设备的防盗监控,通过在电力设施周边布置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电力设施的运行状况,如温度、电池电量等信息,这些信息在采集之后统一交由后台监控人员进行处理,可供判断电力设施是否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再者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移动状况,一旦有人恶意偷窃电力设备,后台控制人员可以及时得知消息,侦测被盗设备的运行状况,为警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

3.2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计算固定资产的价值的工程相当庞大,在固定资产上贴附RFID标签,利用RFID标签非接触读写的特性,定时对标签进行扫描就可以了解固定资产有无损失,既方便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又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3电力资产管理主要内容

1)小型监控模块。

通过在特殊位置设定相应的传感器,能够及时了解电力设备所处环境的状况,如果出现高温高湿等异常环境,信息可以通过标准无线传输技术由小型监控模块发送到后台控制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对于失窃的设备还可以用内置的追踪器进行追踪,既可以挽回电力设备失窃带来的损失,也能够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

2)传输网络模块。

各项传感器监测到的信息需要及时传递到后台控制端,这就需要传输网络模块。在通信线路无法架设的地方尽量使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从而降低网络架设的成本。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

3)电力资产管理平台模块。

将由各种传感器传感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监测电力资产的变化,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作为支撑,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又要求电力网络向智能化转变,对此需要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对于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对于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管理,继而最大程度的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供应。

作者:张维志 单位:国网河北阜城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贾林,冯锐涛.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13,29(8):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