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1
从财务会计理论的角度来讲,其核心职能主要有两个,也就是核算和监督职能,具体分析如下:
所谓的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主要是指会计对企业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量上的确定,通过核算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为管理及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信息。会计核算职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是主要有记账、算账和报账,这也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核算职能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在会计核算当中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从货币价值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从这一角度来讲,在会计活动当中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其他的计量单位都不能使用,能够直接以货币形式计量的就直接用货币表示,不能直接衡量的需要将其转化为货币价值再进行计量。第二,会计核算只要针对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且具有可延展性,也就是说只能对核算日发生之前的事实进行核算,对于尚未发生的事实不能进行核算。核算的结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验证,以保证核算结果的可信度。第三,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也就是所要完整的反应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必须连续进行,核算项目之间形成一个系统。
(二)财务会计监督职能
所谓的监督职能,主要是指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监督职能也是现代财务会计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也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是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活动,具有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财务会计监督职能通常是与核算职能一起发生的,监督的内容包括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第二,监督职能主要利用了财务会计的各种价值指标,因此主要是以财务活动为主,综合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财务指标是进行监督的主要依据,对照财务指标数据机具企业的活动目标能够比较客观的、综合的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以督促企业内部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三,监督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主要依据,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的特点,可以说监督是法律赋予财务会计的一项职能,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二、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
财务会计的核心职责比较多,因为很多职责与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结合现代财务会计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流动资金核算
流动资金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在财务会计活动当中必须对流动资金进行正确的核算。为此,财务管理部门要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和核算的详细实施办法,参与核定流动资金的定额,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实行管用结合与资金归口的分级管理模式。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应该编著详细的流动资金计划,并根据企业的负债情况,制定银行借、还款计划,根据计划和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流动资金调度,企业流动资金供应,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在核算过程中,要详细考核流动资金的使用效果,调整流动资金速度,实现流动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经营性的企业,主要指的是企业,也就是核算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在成本核算当中,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办法,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程序,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在成本费用计划当中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费用开支的范围,对费用开支情况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每一项成本费用开支情况都要登记成本费用明细账,按照规定编制成本报表上报。在成本费用考核当中,主要检查费用实际产生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寻找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并在今后的核算管理工作当中加以改正。
(三)利润核算及分配
利润核算及分配是财务会计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企业来说这一职能非常重要,能够集中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企业所获得利润分配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到底是用于扩大生产、支付债款这些都需要进行决策才能确定。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要编制详细的利润计划表,将利润指标详细的分到各个单位或部门;另一方面要详细的核实利润实现情况,不断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点。
总之,财务会计活动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务会计活动当中要明确其核心职能和职责,明确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特制定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笔者拟就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是研究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基础。建筑产品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额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和生产工人流动性大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分级核算。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等特点,为了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效果,需要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办法,以避免集中核算造成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相脱节的现象。
第二,定单成本计算法。要求施工企业会计按照每项工程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分别计算每项工程的特点,即要求采用’‘定单成本计算法”,并使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相一致,以便于分析考核。
第三,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的分段性。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等到工程全部完工后才进行成本核算的价款结算,施工企业就要垫支大量资金,给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正确反映各项的经营成果。因此,施工企业要按照“已完工程”分期计算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并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
第四,每项工程成本单独计算。建筑施工产品存在多样性和单件性等特点,决定了施工企业不能根据某个时期内全部施工总费用和相应的工程总量来计算各项工程的单位成本,而应该按照企业所承包的每项工程分别进行成本费用独立核算,同时使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统计口径相一致,以便于分析。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第一,数据统计不全面。数据统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之一。一般来说,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比较准确的主要依据是事先统计、汇总的数据的全面与准确与否,对工程项目而言,具体类项应包括工程项目产值、人力劳动消耗、利用施工机械的情况、财产物资的消耗以及其他各项动力消耗等。除此之外,还应该有较为完备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总价和总价分解后的单价情况。只有具备这些具体的数据,财务会计部门才能有根据地应用统计资料对施工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并能够按照施工的具体项目对各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运用确切的依据分辨是确认为直接费用或间接费用,并准确、具体地核算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而分析各项费用增减的主要原因,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节约成本费用的措施。
第二,企业盈利逐渐下降。建筑施工企业以承揽工程、付出劳动换取计划利润,其劳动对象是不动产,它的产品主要是房屋建筑物的建设和设备的安装。近年来建筑施工行业经济运行环境多变,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十分艰难,亏损面日益扩大,整个行业经济状况有严重滑坡的趋势,许多企业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同建筑单位发生的正常商业信用关系都到严重的破坏,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急剧上升,垫付资金居高不下,财务费用大奎增加,严重的伤害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切身汛益。
第三,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理。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个工程项目,到工程信息的取得得到中标签订合同,历时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来越大,更不敢统计未能中标的工程项目。大额的经营成本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竣工工程结算之后,存在大量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可靠性存在大量预付分包工程款挂账,形成企业资产的虚增或潜亏。
第四,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施工企业会计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但会计人员的整体与专业素质没有跟上。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有的不具有相应的执业、从业资格。有些会计八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在领导的指挥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新会计准则项布与实施后,更多专业性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巫需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另一方面,目前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培训素质较低,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
第五,施工企业成本核箕受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观念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与效果。从我国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经营者对于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或者缺乏氏行力度,并没有将成本核算当作会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认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其核心内容也就是资金管理,增加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全使用效率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唯一内容,而忽视了工程作业中的成本管理;另一方面除财务部门外的其他作业部门对基础成本信息的核算不清楚,施工项目的情况只有作业部门了解,财务部门只能以施工部门的信息为基础进行核算,可能无法记录真实的成本信息,就会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严重者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制度的中心,而会计人员是承担会计核算职贵的主要人员,因此会计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重任。鉴于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会计核算是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节约成本开支的重要工作环节。针对当前施工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现状,施工企业鱼需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会计操作能力。首先,要对企业在岗会计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并重新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岗位需要设里包括会计制度、会计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其次,为施工企业准备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挑选出综合素质较好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培养出既懂会计专业,又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再次,要加紧对施工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加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论、新会计准则的培训,不断提高财会队伍素质,使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准确,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不但能对外提供完整可靠的财务信息,而且能及时地为公司领导提供各项经营指标。
第二,全面推广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电算化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条件,使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得以发挥。会计核算中心实施会计电算化操作,对纳入核算单位采用同一套核算软件。会计核算后,集团公司本部可以远程查看下属生产单位的财务系统,及时掌握下属生产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会计核算也必将极大的推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使建筑施工企业有可能从长远利益出发,认真规划和实施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核算作为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建立,最终将财务信息系统并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 会计核算 整合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体制,为其业务管理和数据采集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部门的人民银行,其会计核算仍处于相对分散、条块分割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中央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现状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主要分散在会计财务部门、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呈现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格局。近年来,随着支付系统以及核算系统建设的快速推进,各部门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引发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业务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岗位设置情况
中心支行营业室一般设有10个岗位。其中ABS核算系统岗位为9个,分别为网点柜主管、录入(接柜)、复核;联行柜主管、记账、复核;综合柜主管、录入和复核。国库部门一般设有12个岗位,主要负责国库会计核算与管理、国库监管、国库统计与分析、国债管理、国库综合管理等。其中,核算岗位为6个,包括录入岗、复核岗、重要要素审核岗、系统管理岗、会计主管岗、国库部门负责人岗。货币发行部门一般设有记账、复核和主管3个会计岗位,主要负责对货币投放、回笼、发行基金调拨等业务进行核算与记载。
由以上岗位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各部门会计核算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性质相似、工作内容相通等特点,如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了主管、记账、复核等基本岗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过多、过细,造成岗位人员较多,人力资源浪费。
(二)业务量情况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建设,通过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办理的业务范围和种类都在不断地减少,营业部会计核算总业务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人均业务量偏小,营业室每日人均办理业务不超过20笔。伴随TCBS系统的推广、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和一票多费系统的使用、同城清算的取消以及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国库会计业务核算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手工操作(税票的手工录入、复核等操作)业务量在逐步减少,采用电子数据传输形式完成的核算业务量逐渐增加,对人员数量的需求逐年下降。发行会计业务量近几年来基本持平,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取款以及发行基金调拨的频率变动较小。
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人员岗位设置过多与业务量少的矛盾突出,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亟需优化会计核算岗位。目前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而各系统要求设置的岗位较多、分工极为明细,造成岗位设置与人均业务量之间矛盾突出。如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要求至少设置两个操作员岗和一个主管岗,但系统自上线至今发生的业务屈指可数。若按现行规定配足人员,就会形成人多事少的现象;若不按规定配备人员,兼岗现象严重,则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操作风险增加。
2.业务系统独立分散与会计核算资源共享需求的矛盾凸显,会计信息获取成本过高,亟需整合会计核算系统。会计、国库和发行等几个部门实行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各部门系统自成体系,兼容性比较差,多套业务数据各自流通,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形成直观简明的信息资源,且信息采集传输中存在风险。如: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报表,需要从ABS、TBS等导出数据,再通过会计报表管理系统进行汇总才能完成,不仅存在数据传输中的风险,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会计部门的并表成本,而且也只能提供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无法随时提供准确、翔实的会计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
3.会计管理“纵向集中”与“横向分散”的矛盾存在,“大会计”管理职能缺位,亟需构建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纵向集中”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主体已不完全对应于行政机构,各级机构层层核算的状况已改变,并更趋于集中。“横向分散”是指在同一级机构中,会计核算分散于会计营业、国库、发行等部门。会计核算“四集中”启动了会计核算“纵向集中”的步伐,而于2011年8月上线运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简称ACS)使“纵向集中”的程度愈加深入。相比之下,会计核算“横向分散”的状态显得不合时宜,虽然各级会计部门是本行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但随着会计财务部门职责的日益增多,其已经很难有精力开展对营业网点和后督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督指导,会计管理更多依赖于部门内部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职能重复,进而造成会计部门管理地位不明确、缺乏管理权威,难以真正行使“大会计”管理职能。
4.繁琐的业务流程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矛盾显现,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亟需改变现行会计制度。一是业务处理岗位设置过多,流程过长,人员分工太细,导致一笔业务要在部门内部流转数个环节才能办理完毕,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如:一笔业务从网点柜发起,经过录入、复核,再到联行录入复核,最后至综合柜轧账、登账,需经过7-8个岗位处理,业务流程繁琐、耗时耗力。二是各会计核算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导致有的业务要流转多个部门才能办结,严重影响了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如:货币发生现金提取,先由营业室网点柜录入员核实商业银行支票真伪和库存量,然后由货币发行会计记账出库,待货币发行会计5010科目当天业务完成后,再与营业室的6010科目和3200科目进行手工对账,待对账成功后方能进行当天日结。
(二)可行性
1.相同的工作性质、风险特征以及人员素质要求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奠定了基础。首先,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业务核算均是会计核算工作,除核算对象和内容有所区别外,在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方面具有较多共性,这使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核算能够整合到一个部门办理。其次,人民银行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具有相似的风险特征,主要是核算差错事故和资金安全,而将会计、国库、发行核算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有利于加强核算业务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和案件发生。最后,由于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业务的工作人员均是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工作能力,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均能够同时担任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的核算工作,这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国库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难以发挥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动力。随着财税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库自身业务的发展,国库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人员极为紧张,国库部门只能将有限的人员摆放在日常会计核算岗位上,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监管”现象,造成对商业银行经收处的国库业务和财税部门收纳支拨业务的国库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国库业务的核算与监督是性质不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将两者分离,分离后,国库部门专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对经收处和财税部门税款收纳报解的监督管理,又能够有效促进国库核算质量的提高。
3.发行业务会计核算的独特个性为发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铺平了道路。不同于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功能。它实行双线核算,一方面,货币金银部门采用单式记账方法登记发行基金的收、发和结余情况,而发行基金的成本及其在运输、保管、投放、回笼以及销毁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在各级行会计部门列支,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涉及。因此,在现行发行会计核算体系下,发行会计实质上只是充当了会计出纳职能,主要负责现金管理,随时掌握现金收付的动态和发行库库存余额,保证发行基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发行会计核算的调拨、发行、回笼和销毁等业务均在会计营业部门的发行基金往来和表外科目上同步核算与记载,发行会计核算实质上已构成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思路及模式
总体思路: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整合系统,形成一个操作平台。
模式:建立由会计部门、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共同组成的大会计管理架构。会计部门的职能是检查和指导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工作;营业部负责全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负责全部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和会计档案保管。
(一)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
整合会计核算部门,变分散核算为集中核算。将营业、国库、发行原有岗位重新整合,归入会计营业部门。借鉴商业银行系统模式,实行综合柜员制。设置前台柜员、后台柜员、会计主管、综合人员若干人。前台柜员主要负责各自主机,实行随机接柜制,谁接柜谁办结的原则,综合处理三类核算柜面业务,形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后台柜员则负责对应复核前台业务并完成账务核算。各柜员按业务种类输入代码,进入不同的业务处理界面进行相关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会计岗位人员,将结余出来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其他部门,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统一人员的使用,提高核算效益。
(二)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
完善会计制度建立机制,构建有机统一的核算制度体系。按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由总行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所有会计财务、国库会计、发行会计、事后监督以及内审部门的专业活动都以此为统一准则和依据。由会计部门负责统一执行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业务,统一会计人员集中培训,统一定期对会计核算进行检查,编制统一的会计报表,进行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会计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的概念
社会生产中客观的经济活动,具有质量和数量的性质和特点,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数字表述,对其价值数量进行明确的确定,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日常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会计核算是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的记录,进行数量的计算和数据的报告。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从数量关系上反映和体现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这种反映和体现,应该是准确的、真实的、完整的,是对经济活动清晰的数字表述。
2.会计核算的原则
(1)真实。真实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要求。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数字反映必须资料可靠、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只有会计核算中所记录和表述的情况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是一致的,真实的,记账、算账、报账才是真实的,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才是可靠的有用的,会计核算才是有意义的。
(2)准确。所谓准确,就是在会计核算中,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正确的,是合理的,是合法的。
(3)完整。在会计核算中,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都要有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才能体现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会计资料会计信息才会是正确的。也只有这样,上级领导、有关单位、广大群众才能了解和掌握全面正确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领导作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社会和群众监督才有可靠有效的依据。
(4)及时。经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动态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要真实、完整、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发生和发展的情况,就要及时记录、计算、报告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以便领导决策的及时调整,各部门对经济活动的及时调控,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就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通过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财政状况、财务收支进行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的监督。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的智能,是我国法律所赋予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职权。目前,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虽有法律规定,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屡屡发生,会计报表造假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都说明会计监督这一会计人员的职能在不同程度地缺失。
2.会计监督的特点
(1)以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为内容,结合日常会计核算进行,具有连续性和时效性;
(2)以法规、制度、计划、预算、定额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制约,具有一定强制性;
(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监督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权衡利弊得失,努力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财产、资金的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完整无缺和合理使用;对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监督,以保证完成国家预算;对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对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以保证国家财经政策的贯彻和严肃财经纪律。在实行会计监督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
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证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这首先就要保证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负有法律责任,要保证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社会环境。为了使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取得实效,单位内部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也要切实到位。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司法监察部门的监督监察也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形成监督的合力。
(2)加强政府监督
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也要求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监管,以保证会计人员正确履行职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就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强化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使他们切实担当起领导责任。对不负责任的会计从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其违规违法行为要追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履职能力的监督检查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他们正确履行职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首先是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使他们具有履行会计职能的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恪守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活动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从而实现对经济活动有力有效的监督。鉴于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及时实现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5
Abstract: Th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business of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inance, therefor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in addition to domestic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i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ies.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 内资企业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特点
Key words: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domestic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features
作者简介:冯苗芹(1976-),女,河南登封人,会计师,现在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
一、外、内资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原则
会计核算又称会计反映,其主要计量尺度是货币,是从价值、数量上记录、计算和分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以会计报表形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的、完整的、综合的核算资料[1]。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环境纷繁复杂,经济活动及会计业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并产生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其变化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传统的会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必然被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向无纸化交易转变。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颠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厂房、卡车等资产,其不可缺少的内容还包括企业的终止清算,破产清算。
会计核算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相关性原则;其作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原则,是由会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会计记录的清楚明晰是满足相关性原则的必要条件。及时性原则;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核算的时效。一致性原则;其要求会计在结算账目时,必须保持概念、处理程序、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另外还有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原则等。
二、会计核算制度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给会计核算制度带来的挑战与变化,推动了会计核算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下述是会计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1985年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6月 财政部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贯彻了国家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会计的会计核算工作。
2006年10月 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其根据是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对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方面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核算制度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其显著特征是将“知识”纳入
到会计要素范围内,及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在新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改进和扩大了会计信息披露,拓宽了会计的核算手段和技术,主要表现为财务报告披露时间的改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及时有效的向报告阅读者提供信息。全球一体化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经济时代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对运用知识以后的经营结果进行科学、正确和有效的计量、分析和评价。
三、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特点
外商投资企业涉及的业务有大量进口、出口贸易,涉外投资与融资等,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除了应遵循内资企业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经济经营活动时,会计在结算账目时极有可能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因此,确定一种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就显得至关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在接触有关外币收支、债权债务的业务时,采用外币记账核算方法更加合理;对进口、出口贸易业务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则是运用国际贸易结算的惯例;由于汇率变幻无常,所有涉外业务面临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进行核算时一定注意汇兑损益情况,以及报表折算差额。
总之,我们应该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根据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扩大吸引外商投资企业(FDI)投资的规模,走合理利用外资、积极对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张咏梅.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内容探讨[J]. 财会与审计.2001 (6)
[2].李梅.新经济与统一会计核算制度[J].经营与管理.2002 (6)
[3].周德芳.对信息时代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范文6
依据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财务自不变的条件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形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不仅在实践上是可行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1.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要求对传统的财政职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特别是对财政支出结构、执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财政应该在进一步突出保证国家政权运转的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财政的进入和退出领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且,在保证国家机器和行政职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和激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性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务机制,及时足额收缴财政收入,强化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财会集中核算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从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体制入手,对财政资金的组织、预算、分配、执行及使用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还为部门预算和公共财政改革打下了基础。
2.所有者财务理论。所有者财务是指所有者以其对资本或资金的所有权为基础,对其所委托的资本经营者进行监督和调控,以维护和获得自己利益的一种机制或措施。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所有者就必须建立所有者财务,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调控。同时,由于市场机制无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所有者采取的监控措施应是非市场性质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存在差异。政府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目标也存在一定差异。国家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将财政资金交由各级政府使用和管理,同样也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进行监督和调控。实施会计集中制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财政资金的委托单位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也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应有的权利。
3.专业化分工理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大体相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在一起,实行会计电算化,由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4.成本最小化原理。地方政府的理财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应该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尽量少投入获得尽量多产出,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近几年来,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传统的地方政府“财务分管”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出人力成本、财力成本高的弊端。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把会计核算这一专业性强的工作从行政单位中分离出来,建立适合效益财政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和政府理财模式。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施,就可以用一个机构、十多个会计代替原有的几十个会计机构、几百个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减少了机构,精简了人员,还节约了开支和人员经费,其费用支出大大降低。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
1.集中性。会计集中核算制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性,委托单位所有收支必须围绕一个主要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相关的支出使用单位和收入征缴单位,通过信息管理网络使得每笔收支处理都处于核算中心的账务控制之下。通过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的集中控制,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可以了解本级政府究竟筹集和耗用了多少资金,及时发现政府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可以在不同的公共部门之间进行经济资源的宏观调控,改善本地区的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
2.独立性。会计核算中心是经省、市、县(区)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隶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办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并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是委托与、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从而保证了会计人员与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因此,核算中心的地位和职能的发挥具有相对独立性。
3.综合性。会计集中核算制将政府对行政事业的会计监督和资金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资金监督的基础上,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具有综合性。
4.效益性。财会集中核算制紧扣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集中和分散有机地结合。对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集中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是为了加强相互监督,提高单位理财水平。
5.全面性。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监督包括了收费、资金结算、办公用品采购、工资发放、零星支出等诸多方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监督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
6.一致性。会计核算中心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费用开支标准,对单位实施统一的会计监督,在监督的依据、标准、范围、尺度等方面做到一致,可以避免单位之间的不平衡性,有效防止单位搞特殊化。它主要是通过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参与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费用开支标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及对单位日常费用支出审核等工作而实现的。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运作成效
1.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实行集中开户后,会计核算过程由“暗箱操作”变成“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在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试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主动咨询有关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铺张浪费、胡支乱花等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中心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法支出,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2.强化了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会计分散核算,存在的主要弊端是资金分散使用,容易使资金在各单位形成沉淀,一方面使资金闲置,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资金紧张、调度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资金都集中存放在会计核算中心和统一账户上,账户资金月平均余额明显增多,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3.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在以前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体制下,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只对本单位领导负责。财政部门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的管理权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出现“两张皮”,造成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难以“依法理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直接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也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4.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分散核算体制下,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按会计、出纳等工作岗位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事业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出纳岗位,不仅精简了人员,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发展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中心业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中,树立良好形象,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热情服务,帮助集中核算单位理好财,为财政把好关。一是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同时也要做好对报账员的业务指导工作;二是加强同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沟通,使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所分管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准确核算和强化财务监督及年终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三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地关于集中核算工作的先进经验,完善集中核算工作。
2.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目前核算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在筹备和运行初期制定的,对核算中心业务开展起到了有章可循的作用。但随着集中核算工作进一步的深入,为进一步搞好集中核算工作,尚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使各项费用开支标准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