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进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教育进课堂

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1

笔者不得不说,社会因素是这其中的主体因素。今日的中国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变化太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影视和网络由原先的教化功能趋向娱乐化,使得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纷纷涌现,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让人茫然无措。不少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尚且都开始出现了混乱,道德底线也在不断被冲破,更何况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父母和亲朋的同化,不少人出现了违法乱纪行为。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所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核心是孩子,避免孩子误入歧途,教育责无旁贷。但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面对当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现状,担负着人文教育功能的语文学科,如何让他们真正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怎样将法制教育引进语文课堂?笔者在探索中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借助教材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在教学中笔者开始尝试着将这些法律知识引进课堂,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一文就是很好的一个渗透法律知识平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包身工这种丑恶的用工现象,在今天的社会是否已经完全消失?”这一问,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和同桌讨论。笔者用多媒体演示了网上披露的“黑煤窑”事件,要求他们讨论“如果你准备在假期打工,怎样避免被用工方欺骗?”“发现被骗,怎样向法律机关求救?”“怎样通过法律途径讨要自己的工资”等一些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话题,他们的兴趣更浓了。课下大家借助网络,查找维权知识,开始有了一些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在学习《氓》一文时,笔者问学生,文中引发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这个女子思想上不成熟,被“氓”的甜言蜜语哄骗,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借此机会,笔者告诉同学们,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希望被人关爱、理解,感情胜过理智,这时就非常容易陷入一些“温柔的陷阱”,成为早恋的对象。而高中生一旦早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无心学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同时,在心理上承受家长和他人的责备、议论,影响了与同学、家长的关系,思想上会产生负担,心理、性格都将发生改变,吃下早恋酿成的苦果。趁此机会,笔者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文件,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早恋就如“苦涩的青苹果”,希望不要急着品尝。

类似的课文还有很多,像《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窦娥冤》中涉及的刑事案件审理的一般程序,《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严重违背《婚姻法》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做法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始一一领略,一个新的领域向他们打开。而笔者也在摸索,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挖掘文本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适时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使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

二、利用新闻材料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现在的学生,关注政治,关注人生,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鉴于此,除了巧借教材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外,笔者还针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议论、分析、总结,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培养他们正确客观地看待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

笔者发现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些栏目,像《新闻周刊》、《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常常会捕捉一些贴近百姓生活、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的热门话题。笔者精选其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案例,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达到让同学们明辨是非,增强法律意识的目的,启发他们做守法的、正直的人。

前一段时间的新闻热点事件,例如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甘肃正宁“校车事件”,学生们对此议论纷纷。大家的矛头都是指向国民的道德素质,却忘了生命是可贵的,当生命逝去时,一切都是虚幻。从法律角度思考,怎样避免和制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怎样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这才是我们事后应该做的工作。笔者专门从学习驾驶的朋友那里,借来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带领大家学习《大中城市中心城区内的道路通行规定》和《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因为笔者了解到,学生安全事故中,有一大半是交通安全事故。笔者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学生知道一些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认得常见的交通标志,街上逆行和闯红灯的人群中少一些他们的身影,少一些意外伤害。

三、语文主题活动深化法制教育

面对着学生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笔者以为,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直到他们成年,他们所拥有的法律知识,通常都来源于学校的教育,或是卷入一场法律纠纷后习得的。在这种形势下,将法制教育引进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白做事的底线是什么,教导他们明白对错和该不该做,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和生活。

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笔者至今不能忘怀,班里的一个学生,放寒假期间,参与了赌博,被人哄骗欠下了几千元的赌债,他从家长和亲戚那里骗了钱来还债。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这个学生就缺乏法律常识,试图用一个错误的做法去弥补上一个错误,结果却是一错再错,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组织了一些法制教育的主题活动,采用演讲比赛、手抄报和黑板报的形式,内容涉及“夜不归宿使你处于危险境地”、“旷课是走下坡路的信号”、“学坏常从抽烟开始”、“交友不慎容易走邪路”、“珍惜青春,远离网吧”等,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不良行为的严重危害。大量的实践证明,一旦养成了不良习性,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主题活动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事先的“曲突徙薪”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事后的“亡羊补牢”。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突如其来的犯罪伤害。当不可知的犯罪行为降临时,应该怎么办?这时,平日灌输的法制知识就有可能发挥效用,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免伤害。举行生动的课本剧,来场精彩的小讲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教会学生面对犯罪时如何自我防范,懂得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做到遇事不慌,想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2

>> 谈初中音乐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公共空间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 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 课堂纪律的应有价值及其实现 上海红色资源在高校党校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 职业教育价值的理论追问及其实现路径 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大庆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应用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论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论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 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困境及其破解 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中职课堂的生成性教学及其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18.

[8]沈鹏.书法的教与学[J].中国书法,2003(1).

Value and Reality of Calligraphy Education in Classroom

ZHENG Ke-chun & PAN Li-ling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3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对于如何建立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现将本人的意见表述如下,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树立以语文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其工具性与实践性,所以我们应该在注重语文课堂评价时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的评价,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具体到每堂课上,就是看学生对本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否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如字词的认知与书写,具体内容的概括与提炼,主题思想的把握与写作手法的运用等等。

2.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具体的评价内容应该是看学生是否对祖国充满热爱,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民族的语言,具体到小的方面,就是看学生能否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兄弟姐妹,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学校是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另外,学生个体人格品质的养成也一定要加以注意,具体点讲,便是要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能够采取坚定的态度和从容的心情,积极想尽一切办法加以改进,最终战胜困难。另外,还要富有爱心,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深刻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把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3.注意对学生的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主要是指学习习惯,譬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一定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而不能根据某一个偏旁部首大概地去读。还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能够给人以独特感悟富含哲理性的句子。

4.注重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时加以积极的评价,其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对相同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阐发自己的观点,对待同样的事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能另辟蹊径,这些都是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品质,极富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好好爱护。还有就是对学生注重实践的精神一定要加以肯定,即不是泛泛而谈,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些论调加以赞扬。一有关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例,对于一些建议如果可操作性强,实践性强就应当加以肯定和表扬,还有就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有些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强调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所得出来的结论就应该鼓励别的同学效仿。

二、扎扎实实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制定课堂评价的标准时,如果能够参照以下几点,笔者就会深感欣慰。

1.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一般都分成了小组,是模仿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也好,不是也罢,总之分开小组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士的认可。笔者在这里重点想表达的是评价小组活动时一定不要只注意每个小组中的极个别优秀学生,更应该参照小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情况加以评价,看小组的合作是否有条不紊,看小组间的成员有没有什么私心杂念,甚至是不和谐的音符。

2.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去伪存真,剥去其表面现象,注重其学习的本质。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都知道,学习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状态,不是仅仅通过外在的表现就能够证明其在认真的学习,当然,也不要轻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阳光的一面还是要倍加珍惜,认真呵护。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4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 课堂教学

按新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 《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认为必须涵盖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汉语文本体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就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汉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汉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汉语文能力。具体说,注重如下四个方面。

1、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

汉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汉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 “运用”,主要看“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汉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汉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汉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汉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汉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汉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三是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汉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3、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

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汉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汉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

4、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学生主体

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利,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具体说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1、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

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 “差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

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得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求得既参与学习,又能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局面。

2、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趣,(可以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或者是“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励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都不是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调动学生满怀兴趣深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3、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 《课程标准》顺应时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评价时首先要看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这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学生的合作,看学生愿不愿同他人合作,合作的效益怎样。其三要看学生的探究,看学生探究的欲望,看学生对教材是否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替代。

4、评价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急于成为学习的主人,急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要把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自学能力一要看学生自学机遇、时间和方法。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自学,前提是教师须提供恰当的自学机遇和时间。所谓的机遇,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一切能让学生自学得知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机会。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场,真心实意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二要看学生的自学效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小学汉语文讲,自学效益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汉语文,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尤其要看求异、发散、思维能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主导

崔峦同志说过:强调学生的 “学”不是说教师的“教”可有可无。在汉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难以实现。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

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5

2、坚持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教育。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领导干部法律学习活动不少于2次。

3、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保证在校学生得到基本法治教育。通过校园广播、法治文化墙、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模拟人民调解室、法治绘画、法治作文、法治演讲、法治夏令营、法律知识欢乐答等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丰富校园普法活动,促进中小学生与法同行,健康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4、开展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法治教育。健全企业员工法治教育制度,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法治培训。根据企业员工特点和需求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结合劳动执法检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活动,把“谁执法谁普法”落到实处。组织企业员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5、深入开展“七五”普法规划调研。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精神,紧密联系__实际,开展规划制定前的调研工作,为制定好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6、新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制定好规划。贯彻国家、省、市“七五”普法规划精神,联系__实际,围绕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组织作好“七五”普法规划的编制工作。

7、坚持开展法治挂图普展。在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83个社区开展法治挂图普展,发挥__在法治挂图、海报宣传上的优势,开展覆盖全部社区的宣传活动。

8、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握“3.8”妇女节、“3.15”消费者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以特定的法治内容开展面向特定群体的宣传教育活动,丰富普法活动形式。

法治教育进课堂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廉洁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充分发挥廉洁文化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对于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的社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应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切入点,引导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

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

高校是神圣的知识殿堂,是造就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一片净土。然而,从当前的形势看,腐败问题已经蔓延到高校。某些大学生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出现了“请客吃饭拉选票”、“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现象,一些学生组织也逐渐被异化,甚至成为藏污纳垢之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夹杂着大量西方社会文化思潮、错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冲击,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未来国家的接班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研究者指出大学生廉洁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与同构,两者在知识内容、结构层次、教育对象、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等方面具有相通性。因此,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为大学生提前接种“反腐疫苗”,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重视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所以,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应当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廉洁教育与学科建设、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地把廉洁文化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大学生在思想上趋向成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能消化吸收理论学习内容。大学生廉洁教育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作为主要载体,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课程中的廉洁教育资源,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受到廉洁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逐步形成廉洁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

二、以“基础课”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廉洁意识,牢固树立拒腐防线

《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意见》所指出的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以及法制的教育,与“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全相符,所以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当首先以“基础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把廉洁教育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中。

1.明志爱国,廉洁修身,传承礼义廉耻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某些大学生受传统“官本位”价值观和现实社会中某些官员腐败行为的影响,把当官与物质享受和特权等同起来。以这样的出发点把当官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必然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使社会更加腐败。“基础课”的思想教育版块要求大学生充分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确生活的目标,正确认识权力,远离腐败的陷阱。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中,引导学生认清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倡导报效国家、为国献身的民族精神,同时摒弃那些、损公肥私的不法行为,做忠诚的爱国者。

道德教育是廉洁教育的基石,道德水准的提高,必然会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意识和廉洁意识。“基础课”道德教育版块中,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有对公民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我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为,“礼义廉耻”积淀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精粹,是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主要内容。礼义廉耻的行为规范,有助于人们以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交流,以正直公正的品行对社会行为进行判断与制约,以“不苟取”的姿态对待富足商品的社会,以自知自尊的德性自觉地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和培养也起着规范和指引的作用。除去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中的“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要求的“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也都包含着廉洁的内容,可以结合真实案例,向大学生揭示腐败的危害,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提高对道德价值的分析能力,抵制和批评不利于社会主义主导方向的误导性价值观,在激烈的道德价值冲突面前做出抉择,从而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行为。

2.明法知畏,廉洁自律,维护公平正义

法治是治理腐败的必备手段,也是确立和保证公民权利的最佳选择。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大学生不仅应从思想道德角度树立廉政思想,更应从社会法治发展角度形成民主与法治的理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基础课”的法制教育版块不仅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同时着重培养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具备的法律素质。通过系统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我国的民法、刑法等主要的部门法,使大学生了解廉政建设中的法律法规,熟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作为公民应承担的相关责任。通过持续、广泛地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公民意识,强化作为公民的权利意识是遏制腐败的前提。同时,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有“畏”字。法律制度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树立畏惧心理,明白一旦走上的道路,不仅严重侵犯公共财产,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会为自己带来法律的严惩。

三、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廉洁教育实效性

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空洞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只会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弱化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基础课”中渗透廉洁教育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思维方式,在授课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手段,结合现实,贴近生活,使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学习过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努力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确保廉洁教育真正进头脑。

首先,当代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政治文化的建设、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关心自身的切身利益,比如教育公平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如何解答他们关心的现实问题,是否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将直接影响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精心选择感人事例进行重点阐释,通过正面典型的激励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使遵纪守法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