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1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影响;研究

现阶段,因为我国加大了对财政体系的改革投入,其进程不断的深入之下,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自从我国的有关部门制定了新会计制度,多数企业都积极响应改革,将新会计制度引入到了相关的会计工作之中,同时进行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时,将新制度和传统的制度进行结合,并进行了积极的贯彻。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财务核算的模式,因此,本文通过对这些影响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一些对策,希望可以促进企业财务核算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相关影响分析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采用的会计制度为具有规范性、独立性的一种财务核算体系。展开财务核算的工作时,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决定信息质量的优劣、会计报告体系的完整与否、内容是简单还是详细等,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制度,才可以与国际的会计准则相接轨,适应我国对财政体系的改革。所以,很多企业将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积极的响应财政部门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已经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成本投资、经营管理、财务分析体系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1.对财务核算造成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不断的实施中,企业的财务核算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的提出,例如对业务类的会计处理进行划分的标准、使用计量单位的改变以及会计文字的改变等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于企业的业务类方面的会计处理更是要求严格,具体内容有:(1)明确的对资金核算的方法、利息资本化的纰漏细节以及确认条件等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要求;(2)明确的对非货币交易以及货币易进行了划分;(3)针对或有资产,补偿金额不低于95%时才会得到确认,若是低于95%,那么不能进行确认;(4)针对或有负债,需要针对可能性的程度以及情况的不同对财务进行处理,一定要对相关的原则进行确认;(5)对于相关报表之中的内容,应该对报表构成的相关数字的来源以及构成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应对报表之中的附注内容进行明确。对于上述的相关资料的处理,所有的财务核算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专业的判断以及分析。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三条确认原则进行掌握,熟练的应用于财务核算相关的工作中。进行资产的计量以及确定时,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对确认条件、准备计量值以及资产的定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负债的计量以及确认进行处理时,会计工作人员也需要对负债的内容进行了解,对确认条件以及计量值要准备好。针对收入的支出进行计量以及确认时,也需要对支出或者是收入的备好计量值以及确认条件进行明确。与会计调整、或有事项以及非货币易有关的工作有关的工作,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处理财务核算时一定要根据标准内容来展开。

2.对财务分析体系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核算的要求是应该具有规范性,其适用的范围也比较宽泛。实施新会计制度时要对谨慎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进行体现。会计的工作人员进行财务核算时,应该对优质的信息进行删选,才可以将决策的合理性增强。与此同时,应用新会计制度时,相关的经济成分关系人以及外部行业可以更为方便的对财务信息以及资料进行简要的分析,企业对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人以及行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也可以进行获取,同时还能对国际的会计走向进行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应该想着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但是会降低企业的机密程度。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的对策

1.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

企业应该对会计管理核算的制度进行完善。第一点,会计人员应该对新会计制度的财务核算评估以及核算原则进行掌握,对国家的会计政策进行了解,对于财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要使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决。因此会计人员需要改变思想,重视财务核算工作,将专业知识进行深化,将自身的判断力以及综合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因此,企业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为他们构建学习的平台,并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考核的人员要继续强化。第二点,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实现财务核算工作运行的有序性,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2.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健全

实施新会计制度,一定要辅以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会计人员需要借助于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同时及时的上报,积极的进行解决。第一点,企业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指标体系。企业还应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层次的了解,将不同层次的程度进行权数的明确,接着对指标合理化进行研究。第二点,对于总体目标之中的指标合理性的分析,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对指标进行调整,实现财务指标和管理目标的协调性,实现财务指标体系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企业借助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对更为安全‘有效以及真实的信息进行获取,根据这些有效的信息才可以正确的进行决策,实现企业正常的周转资金,与此同时还可以将生产成本进行降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对企业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

作者:范德清 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迎春.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52-53.

[2]张戡.新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3):37-40.

[3]陈杏.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226-227.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2

【关键字】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分散管理;集中管理

在很多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的分散管理显然不利于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集中管控,给资金的流失带来可能,从而给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将原来财务的分散管理改成集中管理模式。财务核算中心就是基于对集团内部成员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要求而建立的平台。它要求构建统一的系统平台、采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操作流程。在此,本文就如何在集团公司搭建财务核算中心,实现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

一、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平台的构建背景

财务的分散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集团公司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建立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对成员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对于集团公司而言,一般都具有以下几个有利于搭建财务核算中心平台的条件。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统一的财务运营,提升核算质量、提高核算的标准化、一致性及信息的透明度。

一是集团下属成员企业比较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分布区域比较广;二是联合重组前各企业股权形式不一样,有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各种股权形式,管理模式也不一样;三是企业财务人员核算水平也有高低悬殊;四是集团公司企业经营的产品比较单一;五是每个企业的财务核算都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有机结合,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六是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时处理,将业务信息按照信息规则自动生成财务信息,从而保证财务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更好地为财务集中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七是集团公司总部都期望提升对成员企业的管控能力,追求“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二、集团公司构建财务核算中心的基本条件

从原理上来看,财务核算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构建财务核算中心,首先必需进行集团范围内的财务制度统一和财务处理流程统一。

1.制度统一

对财务制度与政策统一,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政策,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仍然会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操作标准与流程,通过有效整合后,把制度政策嵌入到系统中去,保证各业务部门按照制度和政策去运营,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要求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

制订统一的财务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对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职责、报账流程、审批权限、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实行三统一,一是使用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二是采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三是实行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印刷了相关报销凭证,规定了票据的粘贴要求,规范的会计凭证的整理和装订。

2.流程统一

核算中心平台的本质,是流程的共享。核算中心平台流程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建立流程管理机制,进而规划、优化这个机制,使之真正实现稳定高效。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财务业务审批流程,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在OA系统中设置财务事由审批的模版,设计电子化和手工审批相结合的流程。

三、集团公司财务核算中心平台构建的具体操作

1.信息平台的建设

建立核算中心平台的前提就是以信息化为载体,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来强化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才能实现“财务协同、集中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让成员企业把数据准确及时录入系统,做到事前提示、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尽可能减少人工操作,让业务数据自动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可以运用系统标准执行减少偏差,降低各种风险;可以通过设置让系统自动提示和预警;可以利用系统的开放性建立各数据共享服务,满足各方不同需求;可以通过系统定期生成不同管理要求的各类报表。

企业的财务信息平台是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财务集中核算才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因此,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关键环节。

2.搭建核算中心平台,提高成员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度

一方面在核算中心的平台统一支撑下,可以优化财务运营流程,将财务信息集中处理,能够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对所有的核算单位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对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的财务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单位整合数据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建立核算中心可以把各单位共有的、重复的会计职能分离出来,合并到核算中心,可以减少人员的数量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纳入核算中心的企业地域涵盖浙江、安徽、江苏、上海4个省市,最远的距离超过400多公里,在总部财务审计部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陆续完善了涉及集中核算各方面具体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包括会计单据审核制单权限的分配、原始单据传递整理流程、会计凭证稽核、装订流程、资金审核,总账月末结账的核对、报表的填报、上报等等,这些业务实施细则使会计集中核算趋于标准化、流程化。

3.集中核算人员的分工

集中核算人员不隶属于各核算单位,直接受上级业务领导部门领导,能够实现单位行政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的分离和制约。财务核算中心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互相牵制、强化考核、管理规范。分成本费用组和资金核算组,成本费用组财务人员定位在“会计核算”及履行“会计监督”职责两个方面,包括本企业成本费用会计核算、交叉审核他单位资金业务并会计核算、月末各业务模块、总账结账、财务报表、管理报表填报、原始凭证整理、会计凭证装订等。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定期清理往来款项,避免长期挂账,定期核对往来账,督促业务部门进行对账,避免坏账的形成。资金核算组财务人员按总部下发的资金报表编制规范,审核上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依据审核批准的资金收支计划,及时、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同时认真履行资金会计监督职责,对不符合资金预算的事项不予核算。加强了预算管理,凡是没有计划或超预算计划的支出一律不得支付,如有临时性的资金支付的一定有追加计划后才可以支付。真正做到没有预算不得开支,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

4.成员企业财务职能发挥

纳入核算中心的各单位仍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这一原则有利于调动和保护各成员单位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负责人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实行集中核算并不是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收权,也并不意味着对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就可以削弱,而是各单位企业财务部门不再履行会计核算职责,其部门职责要从目前的“核算型”逐步向“管理型”转变,将财务部门“有效管控、高效服务”的职责切实落实,“有效管控”主要体现在预算、资金、审核、协调等方面的管控,“高效服务”重点体现在定额管理、成本分析、成本节约等方面,成员企业财务部门要从以往对数字的计量与纪录,转向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再加工、深加工,要深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成员企业下设材料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主要职能,一是负责督促本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岗位角色人员完成业务数据及时录入及审核,并完成发票审核维护工作,材料出库核对、检查,检查收发类别、出库部门等是否正确,以保证月未能及时、准确对材料出库进行成本计算。二是单据整理,各单位传递至核算中心的原始单据必须整理好,保证原始单据的规范性、及时性传递。报销凭证必须使用核算中心统一单据。三是每月编制资金计划表,合理安排各项成本费用支出。

5.检查与辅导两手抓,持续夯实财务基础

按照规范、统一的原则,以国家财经法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为依据,核算中心每月按财务检查规范自查,范围覆盖全部纳入集中核算的全部成员企业,这些问题小到会计单据粘贴的规范性、会计科目的运用,大到业务风险的管控。针对部分财务人员业务技能“跟不上、不会做、做不好”的现象,核算中心建立了“辅导员帮扶”制度,以核算中心业务骨干为主,实行“传帮带”形式辅导、指导,“以人盯人、师傅带徒弟、一带二、二带四”,时时跟踪、月月检查的模式。制定岗位说明书,采用科学、标准的作业规范、流程,按照岗位要求、作业规范来培养财务核算人员,并进行评价。

6.加强学习,搞好队伍建设,促进财务团队可持续发展

人员的管理,先从态度管理开始,态度管理的目标就是雇佣军向志愿变,从被动工作向积极主动工作转变。企业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对符合态度的员工予以表彰及奖励。一个核算中心就相当于一个大团队,就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心要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核算中心财务人员除积极参加集团内部举办的业务培训外,还争先参加各种后续教育、职称考试,财务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财务人员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职业化的培养,向尽心、尽智、尽职、尽责方向陪养。核算中心团队的每位人员都勇于奉献,辅导指导从不叫苦喊累,有非常强的执行力。

会计核算逐步走向规范、预算编制日趋合理、资金管理准确率逐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重在落实、执行,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如果不在实际工作中去落实执行,一切等于零,因此各成员企业财务负责人要把总部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区域公司财务部关于会计核算、资金、预算、税务等方面日常检查、审核出来的问题一一落实、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综上所述,财务的分散管理削弱了集团公司对成员公司的管控力,给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隐患。在确保集团公司制度、和管理流程统一的基础上,集团公司可以以网络财务信息平台为载体,集中核算人员,搭建核算中心平台。同时,组建一支专业精湛的财务管理团队,明确核算中心人员和成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采用检查与辅导两手抓的方法,促进集团公司财务的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胡瑜.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J].现代商业.2013(05).

[2]郝凤英.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建设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7).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3

【摘要】新预算法是在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此法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我国各个领域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全面规范的预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预算法对于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影响进行简要的探讨,并针对新预算法的影响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种种情况,指出我国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方面需要作出哪些改变。

【关键词】新预算法 医院财务核算管理 影响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新预算法对医院财务核算的管理也存在着较为明显影响,这些影响会让医院的财务核算管理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作出合理的转变,才能实现在新预算法的影响下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进一步的完善。

一、新预算法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影响

(一)财务核算管理模式的完善

在过去的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模式中存在着一些较大的纰漏,如经常会因为一些变动导致最终的财务核算出现偏差,也经常会使得财务的预算无法达到平衡。新预算法明确了医院财务核算的管理方式,并且对医院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行了相关规定地提出,这种恰当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医院跨年预算达到平衡[1],也可以让医院日常财务管理中,权责更加清晰,效率更加高效。因为这种权责的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医院进行预算盈余的突击消费现象起到了遏制的作用,进而让医院的财务核算管理更加法律化、规范化。

(二)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新预算的实施有助于医院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新预算法明确规定了在使用资金方面要进行统筹规划,只有在相应的要求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运用[2]。也就是说,医院在进行一些需要资金的项目实施上需要提前进行仔细地考虑,对项目实施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科学地衡量,根据轻重缓急的排列顺序对项目实施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医院自身要对这些项目进行论证与优化,根据预算可将不重要的或是不着急地暂时排除,之后要进行编制并计算出执行项目的大概预算。这要求医院必须要重视医院本身的财务核算管理,因为只有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本着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态度,才能合理地使用预算资金,才能得到国家的资金共计,才能将医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三)财务核算透明度的提升

新预算法对医院财务核算的透明度方面有着提升的作用。这是因为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了政府部门要在自身预算中反映收入与支出的情况[3],以达到全口径预算的管理。当然,这里的政府部门也就更包括了有着公共服务职能的公立医院。医院在自身的预算中反映收入与支出的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反映给人民群众和各方的利益相关人员,这么做就是要让人民群众以及各方利益的相关人员都知道医院的财务情况,让财务收支情况透明化,进而接受来自全社会的监督。这样既可以对医院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促进医院走向透明化、阳光化的道路,也可以提高医院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口碑,让老百姓对医院的好感加强。

二、在医院财务核算管理中新预算法影响力变弱的原因

(一)制度问题导致新预算法实行受阻

新预算法的实施要求医院在制度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要求在涉及新预算法的相关规定上有着专门的管理人员,并且有着有秩序的管理规范。特别是对于会计的核算管理方面,更是要贯彻权责发生制,但是现在很多医院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及管理部门,它们依然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在固定资产较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进行固定字长的计提折旧,便会造成账务资产价值出错,这种出错的情况多为固定资产贬值,而价值上没有表现,进而使得账目出现不够真实的情况。

(二)人员问题导致新预算法实行受阻

因为我国医院数量多,医务相关人员数量庞大,所以在新预算法的实施落实过程中,难以落实到每一所医院每一个人身上,所以存在着一些医院人员对新预算法不够重视,对新预算法不能充分理解的情况。因此,人员问题也导致了新预算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阻碍。

三、需要作出的改变

(一)完善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对新预算法的内容作出积极的响应,并将财务核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现阶段,我国的医院用于职工工资的发放、固定资产和相应公共材料的购买等全部资金都是由国库进行直接地支付或者是让授予供应商权利进行支付,而不是通过下划的方式支付给医院。通过这样的支付手段能够在出现固定资产较多的情况下,去评估资产时不会出现固定资产H值的情况,可以让账目数据表现得更加真实。

而会计的核算科目也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需要对核算科目进行一定程度的重新设置和细化预算。具体实施就是,在现有的一级预算收支科目下,在设立二级、三级的预算收支科目,做到预算收支科目的具体化、细致化,将医院所用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准确地数字都明确地表现出来,同时将医院在预算收支之外的资金进行单独的核算,同样设置相应的预算收支科目,全面地将医院所用的所有资金透明度都进行提升。在财务核算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部门应该作出具体的设置,明确这些相关人员的责任,在每一级的预算当中都有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进而完善医院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二)提高医院人员整体素质

医院还需要作出的改变是提高医院人员的整体素质,在这里指的是在新预算法的实施下,医院应该从上到下的做到每一个人都充分了解新预算法,去遵守新预算法。对于一些和新预算法相违背的做法要进行改变,学会运用新预算法达到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地全面提升。这样对医院人员素质的提升方法可以是开会讨论也可以是自由学习。

结论:综上所述,新预算法的实施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具有着让财务核算管理模式更加完善、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财务核算透明度提升的影响,但也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导致了影响力的下降,只有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一系列地解决与完善才能让新预算法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郭明学.新预算法对医院财务核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86.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4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 财务体制的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

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财务领域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级财政部门依据《财务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的精神,结合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要求,进行了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这在我国没有足够的经验可资借鉴,必须注意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分析评价

目前全国各地行政事业单位试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多种多样,适用对象各异,有适合省、市级的财务核算中心模式及财政集中支付模式,有适合乡镇级的“零户统管”模式,有适合村级的“村帐多管”模式,有适合财政拨付资金量大,财务核算较为复杂单位的直接管理模式。

(一)存在的具体模式中最重要的两种包括:

其一、财务核算中心模式。该模式是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上和业务上都归财政或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对各单位的财务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财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的市级财务集中核算模式,选择了一部分业务单纯、资金使用量小、单位规模不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单位财务。单位只设报帐员,将其各项财务收支纳入了财务统一核算范围。但该模式使财务人员的服务管理职能弱化,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经济决策的租极性与主动性受到抑制,解决方法是把财务与财务人员分开,即把财务管理人员留在单位;把财务人员集中到财务核算中心,把财务核算和监督职能纳入财务核算中心。

其二、财政集中支付模式。该模式是统一办理和具体承担全额预算单位所有资金的收付结算。凡纳入支付中心管理的部门和单位,除将其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内和预算外帐户移交到支付中心,由支付中心在中心总帐户下开设单位明细帐外,单位的审批权责、资金开支渠道、预算定额、资金性质、财务机构职责均不变。

(二)两种模式的不同之处有三

其一,内容不同。前者是集财务人员管理体制、综合财政管理、财务监督、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财务手段现代化、财务服务社会化等综合功能于一身的全方位改革。后者仅仅是以财务人员管理体制为单一内容的改革。

其二,财务监督力度不同。前者统一了财务核算和监督,各单位只保留一名或几名报帐员,取消了单位财务。由财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和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后者只是增加一道审批手续,单位的财务财务管理不变。

其三,机构设置不同。前者在政府财政部门内部设置独立的财务核算中心。该中心不仅负责对各单位款项的结新还负责对各单位财务财务的核算,各单位除纳入财务集中管理的报帐员外无财务,取消了单位财务机构。后者成立的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只负责各单位资金款项的收付结算,不负责各单位财务财务的核算,各单位财务财务机构不变。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财务管理模式不同省市、不同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管理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针对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规范财务核算和监督机制,因地制宜地建立起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市、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根据市、县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结合目前通过试点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建议在财政集中支付模式和财务核算中心模式中选择其中一种,由于前者较稳妥,作为一种过渡,可以在实践中推广运行,待条件成熟后再向财务核算中心过渡。市、县级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如果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实行财务核算中心模式的,理应比照执行。但如果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地理位置距离主管部门较远,可以采用直接管理模式。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财务集中核算与财政集中支付是“互为依靠,并驾齐驱”的关系。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外乎是对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及使用三个环节施行改革,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改革解决资金科学安排、发配问题;国库支付改革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支付环节,规范拨付问题;财务集中核算改革。它的理念是解决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问题,同时寓核算、服务于其中。显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诸方面,预算改革首当其冲。而“细化部门预算”是其他各项改革的基础,先有预算改革,继而是国库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招标采购改革,工资统一发放等。

三、财务集中核算与财政集中支付在藁城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笔者所在的藁城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是市直属的全额事业单位,担负着藁城市本级政府所有机关单位和直属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现结合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来的运行情况和工作实践浅谈财政集中支付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与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二者相结合对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的积极作用。

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意味着打破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建立起—套规范的制度、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运作体系。因此,藁城市在改革过程中,本着“统一规划,先易后难,依次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广,先入轨、后规范”的实施规划。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藁城市市本级的预算单位陆续纳入了集中支付中心管理。

综上所述,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与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二者相结合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各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相当数量自收自支的财政资金,这部分资金尚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的范围,如此必然会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这一方面,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监督管理的资金范围囊括了所有的财政资金,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使我国财务监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既是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的明显标志,也是财务工作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5

一、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的基本概念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投资项目,其主要通过政府与非政府投资者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投资设承担项目融资、建设、经营、维护的权力,并且在特许权时间内,投资者拥有经营使用权,并获得收益,直到特许权时期满,投资者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归还政府。因此加强对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核算的现实意义

财务核算是集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为一体的财务管理,其根本作用在于提高项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财务报表体系、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预算体系、财务基础设置等是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核算的具体内容。而BOT项目的根本立足点便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与财务核算不谋而合,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将推动BOT项目的有效进行,对其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核算的特殊性

BOT项目的建设本身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其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因建设项目的特点而变化,而污水处理厂作为一项特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BOT模式的背景下首先需要对其注册资金进行核算,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资产投资项目在注册资金方面进行符合审核。其次,BOT项目在管理流动资产时的根本任务在于尽可能通过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力度来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其中污水处理厂的BOT项目通常没有应收款项,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时只能通过加强对现金收入的管理来实现财务核算。此外,与一般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同的是,BOT项目下的污水处理厂的无形资产主要为收费经营权,因此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要将污水处理厂中的基础设施纳入公司无形资产管理之中。

二、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

“专门的项目公司经营”和“非专门项目公司经营”是BOT项目的两种经营方式,其经营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其财务核算方法的不同;此外,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在不同时期中的财务核算也不尽相同,其主要体现在BOT项目的建设时期、运营时期、移交时期。而污水处理厂的BOT项目建设属于非专门项目公司经营方式,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时期的财务核算

BOT项目在建设时期的财务核算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的资产属性、借款费用的归集问题,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时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来明确收入和费用。

1. 资产的初始计量

BOT项目在建设期主要有自行施工和外包施工两种建设方式,这两种建设方式导致了其资产在初始计量上的不同,其中自行施工应该纳入“在建工程”核算,竣工后达到预想中的可使用状态后可直接从“在建工程”转入“无形资产”,从而完成资产的处理计量。而外包施工在进行资产的初始计量时是需要明确合同条款的,其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明细来进行资产的处理,竣工后将“在建工程”直接转入“无形资产”。在具体财务核算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充分考虑合同规定的移交范围来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尤其对移交范围中的设施设备、不可分割的附属物品、分割后无独立价值的附属物品等都应当纳入无形资产成本中;而不在合同移交范围中的物品、能够与移交设施设备分离的物品、分离后具有独立价值的附属品等应当计入长期待摊销费用中进行财务核算。

2. 资产的财务核算

污水处理厂在BOT项目建设时期的财务核算主要是对其无形资产的辨别,因此在建设时期进行财务核算首先要在工程建设时的资产中进行资产核算,并设立明细的资产账本来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性,直到竣工后对项目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此外,针对无形资产中的收费权摊销问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核算,一般从竣工后无形资产开始使用的时间计算,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进行管理费的平均摊销。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污水处理厂与其它公司的区别导致的收费与无形资产的一般收费不同,即污水处理厂的无形资产收费是在合同约定期限中属于经营性资产的,因此其摊销方面的财务核算受到特许权协议中的具体条款限制,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当注重考虑这一点。

(二)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

BOT项目在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主要涉及项目工资的投资回报,即营业收入的会计处理,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对污水处理厂中的生产成本财务核算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细化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电力费用、人工费用、应收债权、主要营业业务收入等多项费用的核算方法,采用按月结转的方法来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核算,对因特许经营权产生的无形资产进行平均摊销,对纳入企业管理中的费用进行核算。

1. 无形资产财务核算

运营时期对无形资产的财务核算主要涉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摊销方法(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无形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零)、重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几个方面,其中在重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操作,通过确定最佳估计数来尽可能避免项目资产的虚增。

2. 注意事项

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从本质来看是对城市污水中的受委托加工业务进行财务核算,这主要是由BOT项目建设的特许权经营性质决定的。BOT项目在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要求污水处理厂首先要建设起账务管理体系,通过将BOT项目合约中的污水处理所得收入纳入财政行政事业预算中,并由财政管理部门委托相关的自来水企业来进行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问题,根据污水处理厂的真实污水处理量核算出污水处理征收费用,并将其划入承建企业中。

(三)移交时期的财务核算

1. 资产的后续计量

BOT项目运营期的特殊性会增减一些设备,因此在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考虑增减的设备的具体属性,即属于不可移交范围或移交范围两大类,其中不属于移交范围内的设备应当按照其各自的资产属性来进行“存货”、“固定资产”的核算,而属于移交范围内的设备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是否减少等来进行“无形资产减值”核算,而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新、增加设备等则计入“为维持特许经营权而发生的必要支出”或“长期待摊费用”中进行核算。此外,资产的后续计量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后续计量规定来进行财务核算。

2. 财务核算注意事项

BOT项目在进行移交时期的财务核算时一般已经完成了特许经营期的无形资产摊销问题,但由于固定资产的不明确(投资者未将项目及设备纳入固定资产中入账)、设备维护、附属设施等技术状态也不用进行折旧处理,因此在移交时期需要采用特殊的财务核算,依据其实际移交情况来进行财务核算。首先明确项目移交发生在特许经营期范围内,因此“无形资产”的移交设施在进行摊销时不存在净残值问题,因此移交为无偿的实务移交,不需要对其进行财务核算。

3. 摊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BOT项目进行摊销时坚持的重要原则,在进行摊销时应当重点考虑实际情况和投入资金的回收,并且摊销年限应当处于特许经营权期限内,因此在特许经营期满时进行BOT项目移交时是无偿的,不需要考虑无形资产摊销的净残值,不会发生净残值与无偿移交间的冲突。

财务核算原则与要求范文6

沁阳市人民检察院 河南沁阳 454550

[摘要]会计审计和会计核算对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加强会计审核和财务核算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更有助于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审计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并对二者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如何提升会计审计和财务核算工作质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期为广大行业同仁提供参考经验。

[

关键词 ]会计;审计;财务核算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展开企业会计审计和财务核算工作至关重要,除了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提升外部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的基本理论解析

会计审计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用一种特定的模式,对经济交易、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管,从而提供一种经济信息参与决策的管理活动。总体来说就是会计审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资料以参与决策从而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是企业明确发展方向且能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渠道。会计财务核算主要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者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核算的工作,是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合理的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准确及时的编制会计报表,对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会计内审独立性没有得到保证

在部分企业,会计审计形同虚设,其独立性根本得不到保证,如果审计工作无法在人员以及业务工作中保持自主和权威,就无法规避审计中的风险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监督就是空话。当前,会计审计的独立性不能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部门不独立。部分单位将审计部门合并到财务部门,而审计工作也有财务工作人员兼职,或者是领导兼任。于是审计工作就无法客观公正的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和评价。

(2)经济不独立。企业内审人员工资、福利受单位负责人控制,当二者利益冲突,内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可能对企业不正当行为采取默许态度,于是内审作用将会降低。

2.会计审计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

会计审计法律不充分、不健全,会计审计仅根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另外部分企业内审人员由领导指定,容易出现任人唯亲,于是就很难选用真正有用之才。最后就是审计工作当前主要停留在“查错防弊”,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于是很难客观、针对性、苗头性的解决问题,无法运用最新的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3.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本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业务技能偏低,或者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不能较好的胜任会计审计的工作;第二是专职人员较少,兼职较多,这样缺乏系统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学习,使得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最后就是审计人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而影响,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降低了审计人员的权威和形象。

三、解决会计审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切实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会计审计工作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后动,在开展工作中也要有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其客观性,在设置审计部门要保证两个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包括机构的独立,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经费都要独立;二是权威性原则。内审工作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就要保证其在单位的地位和层次,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发挥就越充分,组织地位越高就为内审人员卓有成效的履行其职责提供了条件,最后就是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2.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管理和监督机制

会计审计作为企业的管理控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管理。例如:完善会计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会计审计机构具有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限,同时授予审计部门必要的处理和处罚权,为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利保障、法律保障和措施保障。对会计监督不力的审计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或由于会计监督不力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4.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工作发展快慢,审计水平的高度和审计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是审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为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注重“专家型”和“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要审计人员从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和岗位资格培训、后续教育培训,鼓励且倡导其参加国际注册审计师考试,扩大审计人员拥有CIA资格的比例数。

(2)不断扩大审计队伍,在进行人员选拔时起点要高,将那些懂经营管理、企业运作流程、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财经、审计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充实进内审队伍。

四、会计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会计核算还存着许多弊端和漏洞,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会计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会计财务核算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财务核算流程和规范,这成为制约我国会计财务核算稳步发展的绊脚石。加之多数企业对会计财务核算重视不够,管控力度不大,工作人员就较为松散,于是企业的工作情况就没有制度可依,毫无秩序,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2.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不规范

会计财务核算工作流程粗糙,原始凭证少写或者不写,这样大量的会计信息因为人为因素而缺失,致使了工作进一步的发展;另外就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乱编的行为,败坏了整个共走良好风气;还有就是原始凭证不规范,实际金额和项目的发生内容存在较大偏差,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会计信息数据不准确。最后就是会计账簿子在书写格式上存在许多错误,使得在财务核算时看着账面模糊不清楚。

3.会计财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在部分企业中,会计财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抵挡不住诱惑,为了一己私利,弄虚作假,想尽一切办法从中获取利益,这样就碰触了法律的底线,败坏了社会风气。

4.财务报告体系落后

多数企业的会计财务核算过程只注重核算的内容和明细,单纯的反映了款项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是否正确,并没有对财务进行科学的评价;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满足各种需求,财务报告体系也要不断升级,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投资者做出决策提供资料参考,让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科学合理有效,符合新形势下发展的各种需求。

5.固定资产的意识管理观念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财务核算过程中,大多数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不够重视,没有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生产力和使用率,致使资源浪费,引起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消耗。所以如果不加强管理,根本就无法固定资产的流失情况。

五、解决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1.完善会计核算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管理制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制度能督促会计人员的日常规范,让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变得井然有序;除此之外要加强单位内各部门的沟通,使得部门之间无阻碍,出现的问题立即解决。其次每个单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在具体的实践中,控制事情的发展,对于表现优秀或者突出贡献的人奖励,对于违规操作会计财务核算人员,严重进行纪律处分或接受法律制裁。

2.完善会计基础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能有效的提高会计核算的最终质量,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每个工作环节都要仔细认真,原始单据不弄虚作假,账簿书写规范,整洁有序,从而保障整个会计信息的高度准确性。作为监管部门要不定时对财会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将财务相关情况公开透明,从而使得整个企业会计审计和核算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标准。

3.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

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素养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对现有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社会价值核心观,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对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4.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我国相关财务部门要改变企业财务报告体系陈旧落后的现状,与时俱进,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从而使之更加完善,进而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各种需要。

5.加强资产管理

为了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就要力争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树立新型的科学管理工作模式并落实到实处,尽量避免给国家固定资产造成流失。

六、结语

我国会计审计和会计核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和相关监督部门相互配合并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从而构建更加合理的科学有效管理模式,来提高整个行业的会计审计和核算质量从而为企业提供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书明.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2]王喜玲.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年07期.

[3]徐洋博.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5期.

[4]李建伟.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J].会计师,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