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能力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能力论文

教师能力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以问卷方式从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两个维度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自评结果在年龄和学科因素上显现出显著差异,在性别、毕业院校、教龄、职称、学位因素上未显现出显著差异;教师自评结果和学生评价结果相比较显现出显著差异,教师自评结果明显高于学生评价结果。

一般而言,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含3个维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笔者认为关于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研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践研究。对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为进一步研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某高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328份,回收问卷281份,有效问卷235份。接受调查的教师性别分布:男性124人(占53%),女性111人(占47%);年龄分布:30岁以下的有45人(占19%),31-40岁的有105人(占45%),41-50岁的有50人(占21%),51-60岁的有32人(占14%),60岁以上的有3人(占1%);教龄分布:5年以下的有75人(占32%),6-10年的有51人(占22%),11-15年的有34人(占14%),15年以上的75人(占32%);职称分布:教授56人(占24%),副教授67人(占29%),讲师95人(占40%),助教15人(占6%),没有职称的2人(占1%);学位分布:博士137人(占58%),硕士74人(占31%),学士20人(占9%),无学位4人(占2%);毕业学校分布:师范院校188人(占80%),非师范院校47人(占20%)。被调查者中文科学院84人(占36%),理科类学院119人(占51%),艺术类32人(占13%)a

发放学生问卷3268份,回收问卷2756份,有效问卷2671份,接受调查的学生男生739人(占28%),女生1832人(占72%)。其中,一年级学生769人(占29%),二年级877人(占33%),三年级683人(占25%),四年级342人(占13%)。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自行编制“大学教师教学能力”问卷。问卷包含:指导语、基本信息和教学能力评价三部分内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评价内容相同,包含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和反思能力。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包含6项评价指标,教学实施能力包含7项评价指标,教学研究和反思能力包含2项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分为5个评价等级,要求被试者在相应项目上做单项选择。

(三)数据处理方法

利用SPSS11.5录入与管理数据。研究中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共有巧项指标,每项指标分5个等级,分别赋值:5,4,3,2,1。通过对15项指标得分的累加形成总分(满分75分),并计算平均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教师自评结果在年龄、教龄、职称、学位因素上和学生评价结果在年级因素上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教师性别因素、毕业院校因素、学生性别因素、教师和学生的总体评价结果及在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上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自评结果分析

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结果见表1。表1显示: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在学科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显现出显著差异:理科与艺术学科、文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显现出显著差异,而理科与文科之间都未显现出显著差异。从平均成绩上看,学科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文科、理科、艺术学科。

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在年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未显现出显著差异,但通过LSD多重分析结果显示,在31-40岁和41-50岁两组之间显现出显著性差异,31-40岁的自评成绩明显高于41-50岁的自评成绩。从平均成绩上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31-40岁、30岁以下、51-60岁、41-50岁。

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在不同性别、毕业院校、教龄、职称、学位的不同水平上未显现出显著差异。从平均成绩上看,女性教师的自评成绩略高于男性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略高于非师范毕业的教师;教龄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教龄1-5年、教龄11-15年、教龄巧年以上和教龄6-10年;职称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讲师、副教授、教授、助教;学位因素上自评成绩从低到高依次是博士、学士和硕士。

(二)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差异性分析

大学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自评与学生的评价对比结果见表2。表2显示:师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在总体平均分和各项指标的平均分上均显现出显著差异,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评价的各项指标之和的平均成绩和各项指标的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学生。师生在各项指标上的平均成绩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教师自评成绩在1,4,5,6,''''7,8,9,10,11,12,13,14,15项得分基本相近,折线基本平缓,2(明确单元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内容,必要时进行选择或调整)项得分较其他项得分偏高;学生评价成绩波动较大,其中1(了解学生的有关特征),9(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课堂氛围),12(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13(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效果),14(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项指标上的得分较其他项偏低;师生在4(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媒体),6(制作必要的电子教案及其他教学资源),11(熟练操作各种媒体)项的评价分数距离较小,1,8(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9,12,13,14,15(思考改进教学的途径)评价分数距离较大。

(三)讨论

1.影响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的因素分析

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毕业院校、教龄、职称、学位的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评均未显现出显著差异,只有年龄因素和学科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自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教龄并未对教师教学能力自评造成显著差异,因而年龄因素上的差异很难用教学工作经验积累、以及相应的教学能力评价标准的演变来加以解释。因此推断:教师教学能力自评结果的年龄差异是教师作为一般的社会个体在成长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自我评价结果,与教师职业生涯中经验积累相关J性较小。学科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自评构成的影响,体现在艺术学科和文科、理科这两个非艺术学科之间,文科和理科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艺术学科与文科、理科相比,教师个人魅力(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更容易得到充分展现,教师性格方面也较文科和理科教师更加开朗、乐观、活泼,可能导致艺术学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更强。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职业的从业人员,其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总是要经过一个逐步积累、提高、完善的发展过程。尽管从业者并不一定从一开始就能够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其自我评价也并不一定和从业时间、能力积累形成直线型的关系,但如果自我评价和从业时间、专业能力或职业能力提升无关,则需要作出解释。笔者认为,对这种情况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该职业或专业原本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能力,只要是一般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劳动者,都可以胜任该职业的工作,而且时间积累或进修提升等变化都不能使工作绩效发生任何改善;其二,虽然职业本身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但如果从业者不知道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能力标准,无法准确判定自身能力与能力标准之间的差异,仅凭借猜测和自信进行自我评价,也会导致能力自评与从业时间等因素无关的情况。显然,教学工作不是机械的不需要专门能力、也不需要逐步积累和改善的简单职业,且本次调查中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显著低于教师的自评,表明调研的教师并非如自我评价结果显示的那样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因而只能解释为:由于大学教师职业缺乏相应的能力标准供教师参照,加之教师在工作中未对教学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思考,因而自我评价中未能准确评价自身的教学能力,导致本调查中显现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自评与教龄无关的情况。

2.影响师生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因素分析

师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出现显著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角度来看:其一,扩招以来,高校教师教学任务负担沉重,他们在努力完成工作之后自然倾向于基于自己一个更为积极的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认可;其二,部分高校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欠缺,认为只要把学科知识内容说出来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倾向于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评价;其三,目前高校生师比较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内与课外交流,对学生的期望和诉求了解很少,进行自我评价时对学生的感受考虑不够,也是教师自评高于学生评价的一个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一,扩招以来的高校生源整体在自我监控和管理方面相对降低,部分学生未能及时充分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大学教师的评价偏低;其二,在学习中学生更关注个人感受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但由于当前高校往往很难贯彻落实助教制度,加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这不但使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而且也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指导和情感上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偏低。这说明,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现状认识不充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教师能力论文范文2

本文作者:刘艳杰工作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数学与统计学院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另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是各系(部)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部)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每个学期,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要拓宽培训平台,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做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提供进修机会,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教师能力论文范文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从知识的传承性考虑,工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工程实践。青年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指导教学和研究,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实际工程知识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工业行业里,具有工程能力的合格的水处理工程师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还未完全转变。目前一些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忽视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种教育理念违背了工程教育的特点,致使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之青年教师的角色基本都是直接由学生转化而来,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在从事专业教师的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工程素质。目前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2.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内驱性不强。现阶段由于高校的考评体系不太完善,造成绝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学术研究,追求论文数量,专业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不太看重青年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因而这也导致各高校在制定考核和考评政策时,重视科研成果,而非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并不会影响其职称晋升,这一机制加深了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的忽视。并且青年教师为了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在这样的考评和考核机制下,也自然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研上面。

三、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的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工作,对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青年教师除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外,自身还需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通过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通过分批安排青年教师进入给水厂、污水厂、设计院、研究所和环保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尽快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其知识和素质结构。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不能仅仅只是作为一名实习者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而是要真正地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快速成长,并丰富其工程实践经验。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技术改造等活动,能使他们迅速深入到本学科工程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从中探索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政策引导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比如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方面,重视教师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的评价。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使广大专业教师对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意识,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每一个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比如我院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以此引导青年教师走入企业,主动进行工程实践。

3.强化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学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一般只是针对教育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知识进行,没有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而言,可能很多都是毕业于环境工程或化学工程等相近专业,因此可在其入职培训中增加给排水工程方面的教育环节,安排给排水相关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授课;组织新进青年教师去给水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的取用、输配及净化过程及污水的处理和回用过程,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学校在聘任新教师时,除了注重他们的理论层次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应充分考虑他们是否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若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更好。若是刚毕业不久的应聘者,则可考虑先采用师资博士后形式,在此期间,可在获得企业实践1年的工作经历后,再考虑其正式聘用问题。

4.外聘企业导师。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各高校可定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来校对专业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或开设专题讲座。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充分发挥他们经验多的优势,为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指导,逐步增强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加注册考试。目前大多数工科行业已实行了注册工程师制度,这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工程师制度涉及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通过注册考试并不意味着工程实践能力就得到了飞跃。但是由于注册考试的很多内容都是和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因而通过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可使青年教师进一步厘清专业知识体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青年教师可以报考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或注册环保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四、结语

教师能力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到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了解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改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自,这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课程能力在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体现教师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课程能力的内涵

从词义上理解,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适于多种活动要求,如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特殊能力适于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物理教师课程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教师个体在物理课程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体现出来的,直接影响物理课程活动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的总和。

顺利完成任何活动都需要构成能力的诸要素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个能力结构,这里尝试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结构细化为学科特质、能力类型、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1.学科特质

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多采用学科分类,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门学科课程。课程能力结构中的学科特质,是指因学科不同导致教师课程能力的差异性。一方面,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规律和事实的知识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还以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所凝结和升华提炼出的科学思想方法来推动科学的持续进步。与此同时,它的成就对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变更和进步的伟大阶梯。也就是说,物理科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文化的和谐统一。但是,物理学并不等于学校内的物理课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改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将物理科学的灵魂,即知识、过程和文化统一改造为一门物理课程,而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过程、文化“异化”为另一种“知识”灌输给学生。物理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与物理课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能力,以便教师将时代规划的理想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经验到的课程。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育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备出色的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同时,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创造快乐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合作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能力类型

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类型主要包括课程理解能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转换能力、实施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类型之间不是绝对分离、完全对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只有各种能力类型都得到重视、培养和发展,物理教师课程能力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

能力层次与时间维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能力层次体现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维度标明了物理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理论,无论是生活实践、科学技术抑或是学生培养均提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物理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来看,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体现出了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和变化过程。在具体的物理课程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任教时间的增长,物理知识占有量、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沟通、交流、协作等能力的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会逐级发展提高。我们将物理教师的课程能力划分为适应、重塑和创生三个层次。

二、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对课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研究发现,一些教师不知道“课程能力”这个词,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能力”,会用“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素养”“综合能力”等词语替换“课程能力”。

2.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制定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程活动中,我们应力行之。然而,某些教师“不太清楚”课程理念,有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学活动“基本不能”实现《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将各种教育文件进行深加工以便应用于教学活动的能力比较差;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但却有半数之多的教师认为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见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之不足。

3.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情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一个学科特色。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科学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师具有很强的监控、引导、动手实验等课程实施能力。但一线教师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些教师不能有效地开展STS教学和科学探究教学。

4.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课程评价与反思是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质量和水平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对课程实施和教学操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物理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目前,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所教课程进行评价、质疑、建议和修正,但还有部分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现状归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师对课程能力认识的清晰程度、自身对提升课程能力的动机水平,以及物理教师的心智品质,都是影响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与选择能力不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习惯于过去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把教科书看成最权威的东西,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感觉难度很大,多数教师都在尽心尽力地“教教材”,而并不是“用教材教”。这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明确哪部分重要,哪部分次要。

2.考试制度

受“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有许多是在“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和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已经习惯于讲授式教学、搞题海战术,物理教师几乎变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考试制度制约了新课程实施、教师课程能力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亟待调整目前的考试、教师评价制度。

3.学校文化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缘自外力推动和自身反思,那种寓于文化之中的、由良好的文化氛围所产生的隐性知识,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近些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文化”的关注逐渐增多,包括校园文化和环境的营造及建设,教师之间良性的、团结合作的组织文化的构建,等等。其研究初衷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殊不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是教师提升个人能力的主要场所,由于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影响的潜在性和重要性,营造一种团结合作的教师文化、宽松民主的学校文化,对教师课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4.教育体制

教育管理部门往往只是把已定的教学材料提供给教师,没有留给教师一定的空间去思考和讨论,即使在形式上倡导发展教师课程能力,实际中也并没有在政策和条件上引导教师发展课程能力。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受重视,教师的课程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发展。同时,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与方法也存在问题,许多地方和学校往往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统考、课程进度的检查和抽查等,完全控制了教师的课程研究与实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课程能力的唯一依据,教师成为课程的“附庸”,不利于教师形成和发展自身的课程能力。

5.社会氛围

在传统以升学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多数人注重的都是中考、高考的成绩,以分数高低评价一个教师、一所学校。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影响下,一些教师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效益和个人实惠,这种教育的经济主义倾向扭曲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

6.教师培训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课程能力”方面的培训不满意。可见,新课程虽然在如火如荼地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实际上对教师进行的培训收效却不大,教师的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教师观念一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思想基础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观念,对提高自己的课程能力有主观上的愿望和要求,才能更有利于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提供政策支持——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制度保证

物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出台一些政策,如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对教师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积极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从源头上淡化择校和竞争;加大薄弱学校改革力度,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等。

3.改革教师教育体制——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关键环节

首先,调整师范生的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对在校师范生进行教育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抓好他们在课程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引领师范生参与课程和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课程和教学能力;其次,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地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开展方便有效的教师进修活动,及时更新在职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升他们的课程能力。

4.构建良好校园文化——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环境

学校是教师生存发展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教师课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为教师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的人文关怀中,心情舒畅地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进行教学探索。创设出“对教师课程能力有较高需求”的良好学校文化氛围,比任何教师教育培训更能推进教师主动发展自身的课程能力。

5.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教师课程能力的动力源泉

校本研修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通过教师自主选择并在专家指导或课题组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的探索活动。这是一种刚刚开展起来的新的教研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单方面地洗耳恭听教研员的意见,而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自由的阐述、辩论中,观点会越来越鲜明,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对于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教师能力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学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四个维度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探究、发现能力。但是,在很多课堂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教学效率不高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情况。究其原因,恰是因为教师注重了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内涵,忽视了对教学基本功的自我培养和发展。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完全有必要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全面性和阶段性要求,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和帮助。下面,试为成长中的教师提供一份自我发展的参照。

一、考察教学能力的四个维度

1.对于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及学习心理的把握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全班的同学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学习必须的文化知识,达成目的的基本方法是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实施不同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帮助个体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过程。所以,上课前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及学习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2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表达相同。教师有了高度熟练地掌握、运川这些知识的能力,才有可能把它们完美地呈现给每一个学生。

3.对于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总要有把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方法,对于不同学生总能找到最适合于他当前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无定法是指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掌,...各种教学方法。

4.对于自我教学风格的把握

教学风格是指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的某种教学特色,比如,有的教师善于讲解,有的善于演示,有的善于组织学生讨论等等。一位教师一旦形成了其教学风格,就总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二、教学能力四个维度的发展阶段

1.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及学习心理的把握

对于学生当前学习状况及学习心理的把握司劣为四个阶段。首先,刚刚成为教师时,总是把土大学时(或者考取教师资格证之前)从书本上所了解、掌握的学生心理特征作为基本依据。难免主观臆断和单调片面。其次,工作二年至三年之后,知道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发言情况来了解个别同学的学习状况更为直接、可靠。必要时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来了解情况。第三,工作五年至六年之后,有上进心的教师还会通过其他教师、其他同学、学生家长等渠道来进一步了解某些同学的学习状况。现在,有的教师还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才;一解情况、沟通思想。第四,通常在工作十年之后.有的教师就已经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的教师为数不多。

2.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刚刚成为教师时,总是把上大学时在知识上的不足补起来,并尝试从教的角度去重新组织知识,找出更为深刻的知识结构。其次,工作五年之后,往往对于所教内容比较熟悉,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有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使学生快速进步的最佳方式。第三,工作十年之后,有的中学教师还能使用大学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善于帮助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体系,为国家培养一些特殊人才。比如,有些特级、高级教师在培养少数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方面就卓有成效。第四,通常在工作十五年之后,有的教师就已经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他们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善于把“启发式的问题”转化为“算法式的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钻研精神。这样的教师具备了教育专家的某些特质。

3.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

对于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刚刚成为教师时,总是把教学法类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教法加以运用,从中找出使用便利并比较有效的儿种方法广为应用。当然,其中总是少不了讲授法。其次,工作三年至五年之后,往往形成一些习惯,比如某些知识总是采用某些教法。如果某位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教改勇气,那么,他的教学就可能不断地重复下去。习惯进一步加强了。第三,工作十年之后,有的中学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教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究针对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力,使全体学生在各个方而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4.自我教学风格的把握

对于自我教学风格的把握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刚刚成为教师时,基木上没有教学风格的意识,只是下意识地去发扬学生喜欢、同事赞赏的教学方式,尽量避免去做大家都不喜欢的事情。其次,工作六年至七年之后,往往形成一些好的教学特色。比如有的教师擅长探究式教学,把问题设计得系统完整、由浅人深、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使学生如同科学家一般,经历一番艰难困苦而最终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有的擅长讲解式教学,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忽而如溪流涂涂,忽而如劈云飞瀑,使人屏心静气、洗耳恭听、如醉如痴。第三,工作十几年之后,有的中学教师完全形成了自己的极具艺术性的教学风格。需要讲解时则条理清晰,丝丝人扣,寓情寓景,活灵活现,使听者如身临其境,大彻大悟;需要探究时则由一个问题进人主题,草灰蛇线,绵延不断,解一问而通全篇。一堂课需要讲解则详略恰当,需要探究则追索发现,需要讨论则随时辩答,不拘一种教学方式,只要效果完好即佳。随时而动,随机应变,随心所欲,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此谓教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达此境界者不知凡几。

三、教学能力发展的三个层次

1.把四因素初步结合,侧重知识传授

许多教师都可达到这一层面。他们基本上能够胜任教师工作,但是缺乏创造性和改革热情,易于墨守成规和不思进取。

2.把四因素有机结合,侧重能力培养

少数教师把上诉四因素结合得比较好,教学中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尽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他们勇于教改,注重自身培养,积极探索好的、新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

教师能力论文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育博客网络教育论坛

一、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部分。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川。它是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完全有能力从各种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再是无知者,渊博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权威地位以及话语权的资本。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第一次弱化了教师在传统教育意义上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功能。平等对话、多向交流逐渐成为教学常态。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学养,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并且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各学科的知识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知识的创造与开发,把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自身的最新研究过程与成果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的专业深度与广度并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包括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课程的整合等,达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与研究相长的理想境界。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识以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科训练而形成的方法,并且能借助信息技术去指导大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甄别、处理与加工,培养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并且激发大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批判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具有很高智慧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甚至是学生成才的设计者。教师自我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实现。这又会激励教师更自觉、更主动地投人教育事业。这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高校教师在有组织的、系统培训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化环境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谋求自主培养、自主发展在当前来说会是一条很好的发展出路。当然对于不具备一定信息能力的部分高校教师来说在开始时会是艰难的,但就像计算机不是全学会了才能开始操作使用,而是往往在不断地犯错误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一样,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适合走“做中学”之路的,也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逐渐提高信息素养。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师应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并自主发展的智慧型教师。

二、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能力是习得的性能,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在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中,“反思范式”正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反思,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是应对能力发展艰难的较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小学教师比较广泛采用的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是两种非常强调反思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对高校教师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网络教研是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逐渐深化而出现的新型教研形式,其特点是能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专家引领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目前高校教师如果能把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网络教研密切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必将非常有助于教学能力的发展。

1.两种教学研究方法

(1)叙事研究法。在教学中的叙事研究法指教师通过记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情况、教学事件来反思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与Blog(博客)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研究过程;第二,通过合作研究,提出和解决教育问题;第三,以叙事研究的方式表达出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公开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都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2.在网络教研中可采用的技术形式

(1)教育博客。教育博客对高校教师个人来说可以作为开展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的电子记录本,可以随心所欲地、有详有略地自主记录教学中发生的教学故事、教学事件并进行教学反思。和传统纸质记录本相比高校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管理教育博客中的内容,比如增添、更新、分类、保存、备份、共享等。另外,教育博客依托网络技术具有的共享性、互动性也是传统纸质记录本望尘莫及的,可以很方便地与他人或群体开展合作研究。

(2)网络教育论坛。网络教育论坛可以帮助教师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话题、专题,及时地展开讨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活动以及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目前网络教育论坛形式非常多样,比如有的以独立主题出现,有的分布在综合类教育网站中或在具体学科网络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中,有的由个人自发主持,有的由官方组织机构主持,等等。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教育论坛参与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参与论坛的创立,成为论坛主持人。

此外,聊天室和QQ群也可有效开展教学研究。

3.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

(1)网络教研能更好地突破时空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随时进行教学研究。这种自由性、自主性对高校教师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容易持续激发高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