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处置;无形资产处置;会计核算;比较学习
在会计学习、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特别针对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学习中,注意到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着共同与不同之处,在此运用比较学习方法,分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差异和账务处理应用。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的异同分析
1、两项资产处置条件与原因相同。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技术落后、使用期限已满、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表明固定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应予终止确认。同样,由于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下降、受益期限已满、商业机密泄露影响,使得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表明无形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无形资产应予以注销。在此说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成为企业处置两项资产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同时成为企业对该两项资产进行处置起点。
2、两项资产处置方式相同。由于存在以上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方式主要表现为出售、报废、转销。在此说明企业两项资产已经失去自身的使用价值、转让价值和存在意义,企业采用出售、报废、转销的方式放弃对两项资产拥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注销两项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表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该整体退出企业的会计核算。
3、两项资产处置账务处理流程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有基本账务处理流程,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2)发生清理费用;(3)出售收入及税金和残料的处理;(4)保险赔偿的处理;(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而无形资产处置没有基本账务处理流程,在处置业务发生时,一次性注销有关账户、计算相关税费和结转处置净损益。在此表明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表现出一步到位的特点。对于两项资产处置核算流程与步骤的理解,有利于顺利完成它们的会计核算。
4、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应用账户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并且发现只有“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而没有“无形资产清理”账户。对于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账户,在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会计科目表中得以体现和确认。在此表明以上账户的应用是完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基础,是区别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重点。
5、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征税不同。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增值税,而无形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营业税。根据新税法有关规定,企业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如果原购入时进项税额已经抵扣的,则销售时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如果原购入时进项税额没有抵扣的,则销售时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如果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按以下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2%。同时,根据税法有关规定,企业销售无形资产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计税营业额,按照5%征收率征收营业税。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应分别计算和缴纳不同税金,同时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在此形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难点。
6、两项资产处置结果的账务处理相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账户。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损益属于营业外收支核算的内容,反映出两项资产处置结果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与支出。
以上分析发现,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基本模式表现为:“确认处置原因—采用处置方式—应用账务处理流程—选择处置核算账户—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在此基础上抓住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正确完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账务处理应用分析
1、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对外出售的账务处理。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其他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淘汰落后设备与引进高科技含量的各项技术成为企业当务之急。在此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两项资产对外出售进行账务处理分析。
例题:甲公司出售一台使用过的设备,原值为200000元,购入时间为2009年1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34000元已计入进项税额。假定2011年2月出售,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同时该设备已计提减值准备20000元。出售价款为140400元(含增值税),该设备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2年计提折旧=(200000÷10)×2=4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40400÷(1+17%)]×17%=20400(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40000
累计折旧4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40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
(3)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
如果该设备购入时间为2008年1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34000元不计入进项税额,则账务处理如下:
3年计提折旧=(200000÷10)×3=6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40400÷(1+4%)]×4%÷2=2700(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0
累计折旧6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40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37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00
(3)结转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17700
贷:营业外收入17700
如果该设备购入时间为2007年1月,甲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则账务处理如下:
4年计提折旧=(200000÷10)×4=8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40400÷(1+3%)]×2%=2726(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累计折旧8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40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3767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26
(3)结转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37674
贷:营业外收入37674
例题:乙公司将一项专利权出售给其他单位,该项专利权账面余额120000元,已计提摊销12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0元,取得出售收入140000元存入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
出售时应缴纳营业税=140000×5%=7000(元)
借:银行存款140000
累计摊销12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l0000
贷:无形资产12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7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35000
2、固定资产报废与无形资产转销的账务处理。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已满、遭遇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固定资产进入报废清理程序。同样,如果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换或超过合同、法律规定受益年限,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在此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两项资产报废与转销进行账务处理分析。
例题:甲公司有一栋厂房遭台风袭击,不能继续使用,经批准予以报废。该厂房账面原值450000元,已提折旧27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20000元;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8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报废时拆除的残料20000元,列作原材料;由于该厂房已投保,经保险公司核准,决定给予甲公司100000元的保险赔偿,款项尚未收到。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6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累计折旧270000
贷:固定资产450000
(2)发生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银行存款8000
(3)残料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
(4)保险赔偿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1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160000+8000-20000-100000=48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4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8000
例题:乙公司购入的一项专利权,购入时账面价值为120000元。现在已累计摊销80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4000元,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任何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经批准予以转销。
借:累计摊销8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4000
营业外支出16000
贷:无形资产120000
以上核算案例分析发现,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处置条件、原因与方式存在共同之处,因此在分析两项资产对外出售、报废与转销处置基础上,掌握两项资产处置应用的不同账务处理流程和选择的不同核算账户,重点处理两项资产出售收入征税核算,正确计算和结转两项资产的处置结果。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比较学习的总结
综上所述,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比较学习研究中,总结出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有利于加强两项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
1、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作为长期使用资产在管理上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风险来自于设备技术落后、资产使用寿命、自然灾害影响。为此,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的规章制度,保证固定资产及时更新,为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做好准备。同时,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处置条件、原因、方式、结果、账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结果进行正确的确认与计量,在确认固定资产处置原因与方式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账户、账务处理流程、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
2、在无形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方面。由于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它通常表现为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无形资产取得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形成无形资产价值较高,在无形资产管理上同样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风险来自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资产受益期限影响和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在无形资产处置管理上,应随时掌握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制定企业各项生产技术改革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时完成企业技术更新与改革。在完善无形资产处置管理的同时,加强无形资产处置会计核算,正确理解无形资产处置条件、原因及方式,重点掌握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账户、账务处理、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利主编.新编财务会计I(第五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葛家澍,耿金岭编.企业财务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卢永华,徐玉霞编.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2
一、无形资产抵债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以无形资产抵债,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对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债权人必须对债务人作出让步,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需将非现金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处置确定资产转让收益;再按公允价值抵债确认债务重组损益。
[例1]A公司与B公司达成债务重组协议,A公司将其拥有的一项专利技术(原价20万元,累计摊销5万元,公允价值17万元)偿还B公司的债务20万元。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账款
200000
累计摊销
5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营业外收入――资产转让收益
2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
30000
由于新准则采用了等同于税法上使用的公允价值,并将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因此在所得税方面不再产生财税差异,无需进行纳税调整。
二、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利用无形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该准则规定,非货币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则企业换入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税费入账。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则按账面价值入账,不确认转让损益。
[例2]A公司将其拥有的一项专利技术(原价20万元,累计摊销5万元,公允价值17万元),与B公司某设备(公允价值为17万元)交换,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则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70000
累计摊销
5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
20000
[例3]承例2,假如B公司的设备公允价值为16万元,A公司收到1万元的补价。其他条件不变。则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70000
累计摊销
50000
银行存款
1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
30000
新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交易损益,与税法规定的处理一致,故不需进行纳税调整。
[例4]承例2,假设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其他条件不变。则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50000
累计摊销
5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由于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人资产价值只能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相关费用入账,不产生交换损益。而税法规定将该类业务分解为两步:卖出无形资产;买入固定资产。与一般交易一样,应确认收益。因此,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进行纳税调整。
三、无形资产延期付款取得时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外,应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例5]2007年1月1日,A公司和B公司签定一项协议,从B公司购买一项专利技术,价款总额为300万元,分3年于每年末等额支付。该专利技术还可以使用5年。该无形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摊销(无残值)。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该交易具有融资性质,因此无形资产按现值假定折现后的价值为240万元。
(1)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
24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600000
贷:长期应付款
3000000
(2)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的分摊额,如表1所示:2007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
240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40000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第一年累计摊销额=2400000×5/15=800000(元)借:管理费用
800000
贷:累计摊销
8000002008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
164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64000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第二年累计摊销额=2400000×4/15=640000(元)借:管理费用
640000
贷:累计摊销
6400002009年12月31日借:财务费用
196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96000借:长期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第三年累计摊销额=2400000×3/15=480000(元)借:管理费用
480000
贷:累计摊销
480000第四年累计摊销额=2400000×2/15=320000(元)借:管理费用
320000
贷:累计摊销
320000第五年累计摊销额=2400000×1/15=160000(元)借:管理费用
160000
贷:累计摊销
160000
所得税法规定,无形资产按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无形资产按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
2007年1月1日,税法上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应为300万元,而会计上入账价值为240万元,两者之间差异对2007年所得税影响如下:
(1)2007年会计确认的24万元财务费用税法不准予扣除。
(2)2007年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为80万元,税法确认的无形资产累计摊销额为60万元。应纳税调增44万元,假定所得税率为30%,则: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32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2000
2008年纳税影响,会计上税前扣除为80.4万元,税法上扣除为80万元,因此应做纳税调增4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200
以后各年纳税调整与上述分析类似。
四、无形资产摊销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
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金额一般应计入当期损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新所得税实施细则规定,无形资产按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了使用年限的,可按规定或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新准则与所得税实施细则存在差异。新准则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根据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而税法规定只能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且摊销年限原则上不得低于10年。这些都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
[例5]企业从外购买非专利技术一项,共计支付20万元,预计可使用5年。该无形资产的使用会导致企业前期收入更多,后期收入更少。因此企业决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进行摊销。
会计对该项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如下:
第一年摊销额=20×2+5=8(万元)
第二年摊销额=12×2+5=4.8(万元)
第三年摊销额=7.2×2+5=2.88(万元)
第四年和第五年摊销额=4.32+2=2.16(万元)
借:管理费用80000
贷:累计摊销80000
以后各年账务处理与上述原理相同,只是金额发生变化。
税法对该项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如下:
由于规定采用直线法且摊销期为10年,每年的摊销额为2万元(20+10),而无形资产的摊销影响损益,也会影响所得税。企业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需进行纳税调整。以第一年为例,假定只有这一项纳税调整事项,则需纳税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所得税率30%,则: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8000
五、无形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当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应计算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当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可收回金额,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准转回。新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看出,会计上所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税法上不准税前扣除,产生纳税调整。
[例6]2007年12月31日,企业的一项专利技术原账面价值为50万元,估计可收回金额45万元。原来未计提减值。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00
会计和税法上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假定所得税率30%,则应调增应交所得税15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3
一、对医院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不断提升医疗水平,而且还要将财务管理作为重点内容。医院的医疗设备、药品、无形资产等都是其固有财产,医院在发展业务过程中,必须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明确医疗、药品等收入,并对其它固定和无形资产予以正确核算和管理,从而确保医院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医院会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出台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方法有了很大改变[1]。因此,医院为了实现经济稳速增长,必须要结合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有效管理,并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从而提升对资产购建和租赁核算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医院收益。
二、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关规定的变化
(一)固定资产相关规定的变化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相关规定发生了变化。首先,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有较大的变化,要求对财政资产和非财政资产予以分别核算。新会计制度要求在处理固定资产过程中,医院需要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做出不同的账务处理,并在财政资金补助的帮助下,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对于折旧的内容,利用待冲基金和累计折旧科目,而且不允许增加科室成本,通过待冲基金科目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此外,新医院会计制度还提高了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将固定资产单价提升到1000元,专用设备单价也提高到1500元以上,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相关调整。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相关规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医院具体账务处理和核算方法等与新会计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按照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管理。
(二)无形资产相关规定的变化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有关无形资产相关规定的变化主要包含如下几点内容:第一,确认方式的变化。在旧的财务制度中,对于医院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都计为管理费用,然而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分别计入为当期损益和无形资产,所以新旧会计制度中无形资产的划分有明显区别,而且研发无形资产更加接近于其实际成本[2]。因此,它也是会计可靠性原则的具体表现。第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还增设了累计摊销会计科目,该科目主要用于医院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核算,并且能够真实反映无形资产减值过程,进而医院会计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加以完善,能够对医院资产情况予以全面反映,从而避免无形资产流失。
三、加强新医院财会制度下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措施
(一)无形资产实施成本化管理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指引下开展财务工作,医院必须结合新医院财会制度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无形资产中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所以对无形资产实行成本化管理,无形资产摊销要按照规范流程进行。首先,医院要提交无形资产摊销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对资料加以调查,并提出意见,然后财务部门对内容进行审查签字,最终医院领导对内容予以批准。并且无形资产的购置具有严格要求。据有关卫生部门规定,当购置的无形资产超过50万元,需要通过医院和卫生部门的批准;如果金额在50万元以下,需要通过院长办公会批准才能进行无形资产购置[3]。当然,在无形资产账目处理上,一定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进行账目核销;其次,加强对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对于购买财务软件发生的费用,应该计入为管理费用,但具体支出区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是因为增加无形资产使用效能或者是软件升级而发生的费用,应该计入为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此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为银行存款;如果为了维护无形资产而发生费用,应该计为当期费用,借记管理费用,或者是医疗业务成本,贷记科目为银行存款。这就是对无形资产实施成本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过程中,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医院需要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由于医院拥有各种医疗设备,这些设备都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资产减值损失风险。因此,医院必须要设置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对医疗设备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并定期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测试,从而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此外,医院还要制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损耗,并进行成本核算,确保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以全面管理。第二,对固定资产予以直线折旧。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医院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因此,医院应该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要求,对固定资产加以计提折旧,并检查待冲基金原则,将计提折旧的金额冲减到待冲基金中,所以会计科目应该编制成借记待冲基金,贷记累计折旧[4]。同时,事业基金也是借记科目中的内容。
四、结束语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4
方案:甲方拟用土地使用权和乙方合作建设一个写字楼工程项目。甲方投资的是土地使用权200万元(尚未摊销),乙方投资的为货币资金300万元。工程项目交付后房屋及土地使用权全部归属于甲方,由甲方负责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并计提折旧。此写字楼的使用年限为50年,双方协定乙方享有该房屋30年的经营权。在会计上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笔者认为,此问题可以有三种账务处理方法,但各有优缺点,作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仅供各位会计人员参考。
一、第一种方案
写字楼产权全部归属于甲方,乙方享有该房屋30年的经营权。甲方出售的是30年经营权,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500万元
贷:长期投资(或在建工程) 20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300万元/30=10万元
(每年确认,不一次性确认)
其它应付款(或其他负债科目) 290万元(设立明细科目)
将对该房屋每年计提的折旧和缴纳的房产税等有关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作为其他业务支出处理, 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及附加税。有所得额时根据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再缴纳所得税。即: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累计折旧
应缴税金――应交房产税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金及附加
此种方法的优点:能做到收入和支出的配比,税负较轻。
此种方法的缺点:资产负债率较高。
二、第二种方案
甲方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且已作“无形资产”会计账务处理,尚未摊销无形资产,并反映在其公司的账簿中,拟将此块土地作为投资。如果甲方和乙方单独设立一套账簿反映该合建项目,双方协议委托甲方、乙方或第三方对此项目进行管理,甲方的账簿处理将比较简单,即:
借:长期股权投资(或在建工程)200万元
贷:无形资产 200万元
工程竣工后,甲方可以将该房屋作为接受捐赠固定资产作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确定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借:固定资产 500万元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3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或在建工程) 200万元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30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9万元(300×33%)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201万元
甲方取得的捐赠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每年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金 19.8万元
贷:银行存款 19.8万元
甲方拥有该写字楼的所有权,应根据规定计提折旧,缴纳有关的税金如房产税等。乙方的会计处理则比较简单,只需将30年的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在30年内予以摊销,用于抵减经营房屋带来的收益即可。
此种方法的优点:增加了权益,提高了净资产利润率,降低了资产负债率。
此种方法的缺点:甲方拥有该房屋的所有权,在30年中经营权不归甲方,但甲方必须对该房屋计提折旧和缴纳房产税等有关的费用和某些不可预见的费用,且此部分根据规定又缴纳了所得税,势必使甲方多纳了税。
三、第三种方案
甲方将对该房屋30年计提的折旧和缴纳的30年房产税等有关费用作为负债处理,实际计提折旧和交纳税金时再冲减负债,再将差额部分剔除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此种会计处理甲方缴纳所得税很少,此种业务较为少见,其税金的处理是关键。故甲方必须取得税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有关的账务处理。
此种方法的优点:能避税。
此种方法的缺点:会计账务处理不合常规,建议谨慎采用。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5
关键词:碳排放权;碳排放权交易;会计计量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低碳视野下的环境会计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代码:2011Y01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21日
2013年6月18日我国第一家碳排放权交易所开始在深圳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由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走向实际操作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也成为试点企业在新形势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国碳排放权的研究和应用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先行一步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和制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碳排放权的相关会计准则,使其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计量研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步骤,也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将财务报表要素的货币金额确定并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确认和列报的过程,在会计确认和信息披露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在现实背景下,本文认为应在遵循现有的会计准则规范下,通过二级明细科目的创新来实现对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计量。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初始计量
1、企业碳排放权的获得属于政府无偿划拨。由于我国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的碳排放权是通过政府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划拨而得到的,对于政府无偿给企业发放的碳排放配额,可视为一种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根据政府补助相关会计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因此在实务中,假如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则会计分录为,借方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贷方记“递延收益”;若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按名义货币金额1元计量,贷方记“营业外收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利得。
2、企业碳排放权通过交易和购买方式获得。企业所获得的碳排放权如果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所公开交易取得的,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即以取得该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碳排放资产的成本,主要包括购买碳排放权支付的对价及一些必要的手续费和法律费用。企业在购买时如果使用目的是自身消耗,可根据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借方记入“无形资产――碳排放权”;企业在购买时如果使用目的是转让获利,可根据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借方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科目。而贷方可根据对价支付情况记入“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后续计量
1、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每期实际的碳减排量对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价值进行相应的摊销,摊销额可直接影响以后各期的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价值波动将不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借方记“制造费用――碳排放权”,贷方记“累计摊销”,或者借方记“递延收益――政府碳排放权补贴”,贷方记“营业外收入――处置碳排放权利得”。
碳排放权在持有期间,还可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在期末对碳排放权的价值进行减值测试,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即借方记“资产减值损失――碳排放权减值损失”,贷方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碳排放权减值准备”。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2、如果碳排放权的持有是计划用于出售,可直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可将“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即借方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贷方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在未出售前,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当公允价值上升,则借方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贷方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反之,则做相反处理。当出现碳排放权对外销售时,则借方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方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同时调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借贷方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并且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结转到“投资收益”科目中。
三、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可以结合碳排放权的取得方式和计量属性分别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1、初始分配时政府无偿取得碳排放权,暂不进行相关账务处理或象征性账务处理。在使用期结束后,如果存在剩余,而且暂时没有出售意向的情况下,按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递延收益――政府补贴”。
如果打算近期出售,则可以直接按照公允价值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递延收益――政府碳排放权补助”;如果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无法满足自身需要,需要从外部购买时,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银行存款”。
例如:某市政府于201×年初给某企业进行碳排放权配额无偿发放,该企业获得三年碳排放权配额数量为5,000个单位。第一年末,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转化为配额后约为1,500个单位,第二年末,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转化为配额后约为2,500个单位,第三年,该企业预计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转化为配额后还要消耗1,500个单位。因此,该企业在第三年从市场上以8欧元的价格购买了500个单位的碳排放权配额。
则会计处理如下:
企业收到政府无偿发放的碳排放权配额时,暂不进行账务处理或进行象征性账务处理,并在附注中进行登记,记载相应的数量及其发生的变化。
第一年末,记录本年度碳排放权配额的消耗数量及剩余数量。
第二年末,记录本年度碳排放权配额的消耗数量及剩余数量。
第三年,由于排放超标需要购入配额时:
借: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消耗结束,首先应将政府分配的剩余1000个单位的碳排放权配额抵消,然后再将购入的配额抵消,进行如下的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碳排放权 4000
贷:累计摊销――碳排放权 4000
假设如果该企业三年结束时,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配额还有500个单位的剩余,当时市场价格是每单位配额的价格为8欧元,且暂时不打算售出。则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4000
贷:递延收益――政府碳排放权补贴 4000
如果上述配额该企业打算近期内出售,市场价格为8欧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 4000
贷:递延收益――政府碳排放权补贴 4000
2、从政府或者二级交易市场购买取得碳排放权,且持有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时,则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银行存款”,待发生实际碳排放行为后,即进行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碳排放权费用”、“管理费用――碳排放权费用”,贷记“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摊销”。当使用期满,碳排放指标出现剩余时,应将剩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出,若计划用于出售,则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在未出售前,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当实际出售时,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资本公积结转至投资收益科目。
当持有的目的是为了出售获利时,则取得时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银行存款”;当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出现变动时,及时调整碳排放权的价值,若公允价值上升,则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碳排放权”,反之则做相反处理。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资本公积。
例如:某生产企业计划近期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将会增加企业的碳排放量,因此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了2年期4,000个单位的碳排放权配额,每单位配额的价格是10欧元。第一年结束时,该企业的碳排放量相当于1,500个单位的配额,在第二年结束后,该企业的碳排放量相当于500个单位的配额。本企业计划将剩余配额出售,当前市场价格为每单位11欧元。第三年,企业将其出售,出售价格为每单位13欧元。会计处理如下:
该企业购入碳排放权时:
借: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第一年结束时:
借:制造费用――碳排放权 15000
贷: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摊销 15000
第二年结束时:
借:制造费用――碳排放权 5000
贷: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摊销 5000
第二年年末时,将未用完的剩余配额转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 20000
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摊销 20000
贷:无形资产――碳排放权 40000
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 2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
实际售出时:
借:银行存款 26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碳排放权 20000
――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 2000
投资收益 6000
四、基于项目进行交易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定价购买的碳减排量初始成本等于交易合同规定的当年采购单价或交易价格乘当年的核证减排量(CERs)。要注意到CDM项目开发过程中,相关发生的主要支出也需要进行成本化处理,它包括: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费用、项目开发中介的服务费用、经营实体项目审定费用、经营实体核实核证费等。
以项目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交易在会计处理上按照特殊项目进行,可以依据项目进度来进行会计处理。CDM项目在申请成功前发生的支出,借记“CDM项目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CDM项目申请成功并找到相应的购买者时,可按签订的合同金额借记“衍生工具――碳排放权”,贷记“CDM项目费用”,并将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公允价值上升,则借记“衍生工具――碳排放权”,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之做相反会计处理。当CDM项目实际产生的碳减排量经核证后,则终止其确认,其差额反映在当期损益中。
如果CDM项目交易双方约定,产生的经核证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如果只是部分的转让给购买者,出售者可能会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此时根据其发生的条件变化做进一步的会计处理。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如果剩余部分留作自用,则将其转入无形资产;(2)如果剩余部分用于短期出售获利,则将其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洪峰,刘桂春.浅谈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
[2]秦军,赵SS.碳排放权会计计量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3]姚国春.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7.
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范文6
核算事业单位各类没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为各类事业单位自身的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主要会计账务处理列示如下:
1.期末时,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的余额转入到事业基金会计科目,借记或贷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账户,贷记或借记本会计科目。
2.期末时,将单位使用的非财政补助结转的资金即解除用途限制(项目已完成)资金转入到事业基金会计科目,借记“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账户,贷记本会计科目。
3.以银行存款外购取得长期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购买价款以及税费等)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会计科目;按照双会计分录,按照投资成本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会计账户。
4.对外处置或到期收回债券投资,按照实际收到的银行存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照收回的有关长期投资的成本,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或者股票”科目,按照两个账户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照收回长期投资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如果事业单位发生需要追溯调整以前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时,通过本账户核算。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历年滚存的解除用途限制净资产的金额。
二、对于“非流动资产基金”账户
本账户主要是核算事业单位有关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通过设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会计科目,进行明细分类账进行会计核算。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非流动资产基金主要是在取得长期股权和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时予以计量和确认。取得该类资产时,借记“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会计账户,贷记本账户等有关会计科目;同时等以后期间发生相关支出时,借记“事业支出”等有关会计账户,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库存现金”等会计账户。
2.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时,应当相应的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摊销无形资产时,按照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金额,借记本会计账),贷记“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会计账户。
3.对于销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这些长期资产相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科目。
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各类非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
某事业单位从租赁公司融资租入设备一台,租赁协议中规定应付租赁费50 000元,租赁期限5年,每年付款一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 :
借:固定资产 50 000
贷:长期应付款 50 000
支付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借:事业支出 10 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10 000
三、专用基金
主要是确认和计量各类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包括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同时按照专用基金进行明细分类账核算。该专用基金会计科目核算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按规定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时,按照提取的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会计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2.计提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时。年底时,按规定从本年度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中计提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按计照提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3.以后期间运用该类专用基金时。使用该专用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账户;使用专用基金如果形成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是借记“固定资产”会计账户,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会计账户。
四、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