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1

第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企业内部控制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和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纠正各种错弊和不法行为,有利于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以最低成本为企业经营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及时预测、发现风险并防止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第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一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服务的,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二是两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风险,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则必然落实到内部控制上,否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科学的管理手段。

二、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良好的内控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执行。从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控制全员管理观念欠缺,未能贯穿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二是把内部控制完全混同于规章制度建设;三是重视不够,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控制度认识、理解不到位,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执行,在许多方面都流于形式,致使有章不循,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第二,企业的风险意识较弱,风险评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石油企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的经营风险意识相对较弱,风险意识不够、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在应对市场和资本运营等方面能力不足,对全面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与管理风险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目前石油企业的公司化重组大多已经完成,公司虽然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但这些组织机构的人员一般由上级委派, 为同一经济利益整体服务, 很难起到相互制约作用,导致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对经济活动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

第四,内控执行的检查评价机制不够全面,制约了内控的有效实施。目前相当部分石油企业内控评价体系操作性不强,对检查的具体内容、评价标准、质量效果缺乏量化,从而难以真正地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评价。

第五,内控业务流程与权限指引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石油企业全面推行内控制度,为适应新会计准则制度化,根据管理体制及业务操作模式的变动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内部控制手册》,但在实际中仍有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与权限指引部分条款不太切合实际,有待进一步完善修订。

三、加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石油企业在建设和执行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当务之急是要结合改革和转型的需要,以“有效和高效”为目标,围绕内控“一体化”、依托制度信息化、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和防范体系、优化内控检查思路等重心,狠抓内控制度的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内控管理的转型,提升内控执行力,确保内控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强化风险管理,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和导向的内控管理,企业应从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业务管理入手,强化对招投标管理、信用管理、对外投资、分包管理、资产产权处置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危地带的监控,并加强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避免重大风险和实质缺陷的发生。逐步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事件库。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已发生的事件或潜在的重大风险及重要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解决或改良措施,按要求纳入风险事件库的管理,逐步推进内控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

第二,做好内控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狠抓内控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内控制度贯彻落实的好坏决定内控管理水平的高低,为确保内控制度贯彻执行,企业要结合管理实际,做好日常管理和运行工作。一是跟踪抓好内控检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开展检查回头看及复查工作,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二是做好年度内控工作计划的安排布置,结合企业实际和总部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内控管理工作。三是抓好内控实施细则的完善,规范权限的细化和转授权机制。四是抓好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切实提高内控执行力和自觉性。五是做好内控管理定期总结和汇报工作。

第三,开展企业外部项目调研督导,加强外部项目监管。石油企业外部项目内控管理比较薄弱,考虑外部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项目内控管理的支持和督导。一是加强外部项目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外部项目的督导调研,了解外部项目内控执行的难点和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外部项目的支持,提升外部项目的内控执行力。三是加强对国际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研究国际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探索和完善国际项目内控管理制度。

第四,调整优化检查考核思路,提高内控检查质量。企业要加强内控检查评价,优化和创新检查思路,选拔、培养和选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内控检查人员,完善专业队伍人才库建设。企业在做好内控重点流程测试及自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项目的检查评价工作,延伸检查范围和深度,提高检查频率,结合审计、稽核、效能监察等形式开展专项和复合检查工作。检查中重点控制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抽查样本,切实提高内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并落实“严考核、硬兑现”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与部门、人员的奖罚挂钩。

第五,建立内控管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内控管理动态。企业要建立定期简报制度,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剖析执行中出现的案例,建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总结本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经验或剖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案例,以内控管理动态(简报)的形式下发所属单位,供所属单位进行学习和参考。

第六,强化基础资料规范工作,推进内控管理要件的表单化工作。企业要分步推进实施制度全面信息化工作,将所有制度按照“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要求进行信息化。企业要结合管理实际,不断规范内控管理要件,整理汇总企业成熟的要件资料,并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对没有的要件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所有内控要件资料力求以表单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件,为制度信息化奠定基础。

第七,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内控影响力。企业要抓好内控环境建设,扩大内控影响力,提升全员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对内控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方式。一是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结合,引用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内控流程的理解。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内控培训可以聘请兄弟企业的内控专家进行交流讲课,也可组团到管理好的企业去现场学习。三是鼓励内控管理骨干参加有关权威机构或高校举办的培训班,了解内控新观点和新思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四是开展内控知识竞赛,丰富宣贯形式,强化对流程的学习和理解。五是开展内控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提升内控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等。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税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税收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由于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引起的纳税不准确性,其结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少交了税,存在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受到惩戒或者处罚的风险;一是企业未享受到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有了指导性的管理性文件。2011年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又下发《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我国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开始全面铺开。根据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解释,可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为避免其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

二、企业税收风险存在的原因和现状

(一)企业税收风险意识不足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虽然能够意识到纳税申报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是大部分企业仍没有纳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是处于国家权威的强制性之下,对于纳税申报是应付和不得已为之。被动的态度可能使企业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各项交易适用的税收政策,导致企业纳税金额不准确或者适用政策依据错误,没有尽到依法纳税的义务导致逃税,或者无意识的多缴税加重企业税收负担或没有享受应得的税收优惠;另外,税收风险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对于自身权益不明,可能由于对于税务机关的迎合,导致企业在利益受损时缺乏维权意识,相关权益未能享受,产生税收风险。

纳税意识缺乏和风险意识不科学,使企业没有把税收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中缺乏对税收风险的通盘考虑,企业对于税收风险的防范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又缺乏统筹成体系的税收风险监控,没有相应的风险预防配合,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风险。

(二)企业核算与税收政策不符

1.财务核算与税收政策客观差异造成。企业进行各项交易的核算,由于交易本身的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可能受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本身的特点影响,造成财务核算与税收政策计税不同,影响纳税准确性,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不确定性。特别是当企业税务部门没有参与企业重要交易的过程,仅在交易完成后进行税务核算,同时企业并没有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去评估和监控交易过程中的纳税影响,可能造成税收风险。例如:企业在对外捐赠货物、原材料时,通常按货物或原材料成本计支出,漏计销项税,但是按照增值税条例,应按公允价值计算销项税;企业用自产产品对外交换生产资料,可能按产品成本直接出库,未计主营业务收入,同时未按公允价值计销项税;企业对外采购办公用品、汽油仅取得普通发票,未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少抵扣进项税额。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以来,部分交易会计核算方式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部分企业仍未能完全杜绝交易核算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对于企业来讲,偶尔发生的交易和复杂程度较高的交易,例如:兼并、资产重组等,越容易发生税收风险;经常发生的日常交易行为,如:材料采购、商品销售等,财务核算与税收政策越不容易出现差异。

2.税收政策的变化或地方文件的界定模糊。现阶段,我国尚没有也不可能制定统一的、明细的、应对任何实际情况税收基本法和操作指南,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文件、通知众多,企业面临国税地税两套征管系统完成纳税义务,国地税的规定也可能不尽相同,或者界定模糊、矛盾也偶有发生,因此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三)企业缺乏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部分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税收部门,更没有建立税收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导致税收风险。要对企业的税收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需要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对税收风险进行因素分析,对税收的风险要素、风险环节、风险时期、风险来源进行系统的梳理,才能找准风险控制关键点。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对生产经营各流程进行监控,对各环节无法有效的参与控制,对于风险和认定和评估准确性不高,影响税收风险预警与控制能力。

三、加强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税收风险意识

企业首先要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健全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各项交易和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及时的进行核算和反映,准确计算、及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在对交易活动进行调查和合同签订时,要重点关注对方的纳税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对方纳税资信情况,了解对方税收信用等级,防止对方转嫁税务风险,认真推敲合同条款,防止税收漏洞,额外负担税额,尽量化解税收风险。要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税收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会计人员、企业业务人员的业务、税收法律法规、各类税收政策的培训,使企业财务、涉税人员意识到提高税收风险意识的重要性,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权益,强化企业对纳税风险的规避意识与防范能力,同时也促进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二)增加税收政策熟悉程度

增加企业业务人员、财务会计核算人员、涉税人员对税收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相关人员要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树立法治观念,避免由于政策不熟或者政策变化引起税收风险。要熟悉税收法规政策相关规定,特别是与自身经营项目相关的内容要重点掌握,在进行核算、涉税筹划时必须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在进行涉税核算时即要符合企业利益又要遵守税法及相关政策规定,既不偷逃税款,也不放弃本应享受的税收优惠。

(三)建立税收风险控制体系

1.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应与财务部门平行,配备专门的专业税务人员。企业应当优化自身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完善自身内控制度,降低税务风险。从职能上看,专门的税收风险管理机构应当从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应对策略、信息和沟通这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规范企业风险,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企业也可采用委托和分包的形式,将这部分工作职能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2.形成税收风险控制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涉税风险防范机制,避免因制度缺陷而导致涉税风险的增加。要结合企业特定的管理构架、业务特点进行,不能照搬照用或沿袭他人制度,形成系统的税收风险机制。在制定制度之前,要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考察、分析,在机制试行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结合辅导制度,将税务风险纳入日常管理中,而且需要在机制方面构建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在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尽量使企业的税收风险与其他风险防范制度化。

四、结论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可能导致企业进行交易核算时与税收政策不一致,形成税收风险,使企业遭受现实或者未来利益损失。企业要不断预防和防范税收风险,需要提高企业税收风险意识,增加相关人员税收政策熟悉程度,建立税收风险控制体系,不断化解企业可能遇到的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华,贾心明.预防和化解我国税收风险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11(04).

[2]李汉文.刍议税收风险的定义及危害[J].税务研究,2008(08).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效益 内部审计控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提高,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趋复杂,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一定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将其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真正作用,不断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企业实现稳健持续经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当前多数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外部,但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淡薄的风险意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四)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主要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关系中,很多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十分混乱,资金使用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重点内容

企业要树立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民主性,突出以下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内容,形成全过程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 加强筹融资风险管理

要认真分析不同筹融资形式的风险,评价筹融资的条件和因素,建立健全筹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筹融资工作全过程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 加强投资风险管理

要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动态风险监测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加强投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切实做好企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重点控制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

(三) 加强运营风险管理

要突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对外担保、对外借款、重大采购、金融衍生品业务等重要财务事项及重大经济活动的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三、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 加强预算考核环节的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制度(绩效考核的多重标准),妥善解决预算管理中的行为问题。企业的业绩评价一定要与预算的目标体系有良好的协调关系。这样,预算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比较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避免考核中的意见分歧和讨价还价。国内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年末对各子公司进行预算考核时发现,各子公司在预算报告中都认为其完成了预算的主要目标(收入、利润),但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集团合并的财务报表却显示巨额亏损。主要原因就在于预算目标的定义不清晰,以及各子公司的业绩操纵。例如收入确认,在财务会计上是有严格的确认条件的,但在一些子公司预算报告中,只要与客户签订了合同,产品已经发出就确认为收入(而不管是否收到客户的验收单),甚至将一些产品尚未发送到客户手中的订单也全部确认为收入。在子公司的预算报告中,资产的减值也未能正确地计提,与财务报表中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金额有较大的差异。还有一些子公司为完成利润目标,缩减广告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渠道开拓支出,延迟机器设备的更新或修理以减少相关费用,所有这些行为,不仅会造成虚盈实亏,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第二,明确预算考核的内容。预算考核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预算目标考核;二是预算体系运行情况考核。预算目标的考核应侧重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包括收入、利润、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以及研究与开发、广告宣传、渠道拓展等长期指标。

(二) 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审计部门应该增配专职审计人员,按照有利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原则,专门负责对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并对每次检查对象和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处理意见,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审计部门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成本管理控制、信息披露情况等方面进行审计,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执行反馈情况进行合理修改。各项制度建立之后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贯彻执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监督、控制和指导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人员管理控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员工录用、培训、特殊岗位员工保证、考勤、加班、请休假、劳动保护、员工奖惩、保险及福利待遇、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企业要逐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严格按照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发放薪酬,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构发放奖金;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三) 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根据自身实际和不同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第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财务信息化的实时监控功能、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第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和完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多种措施,有效揭示企业财务或经营指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第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建设。企业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要按照合理合规、全面有效和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程序,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工作中要加强信息沟通和

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运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

(四) 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领导

企业是承担财务风险损失的主体,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经营决策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全面负责,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及时处理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负责人按照分工负责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协调财务、内审等业务部门的风险防控工作。内部要明确相应部门和专业人员承担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明确内部财务风险监管职责,建立权责分明、各负其责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职能部门和个人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务风险管理业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做好有关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五)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处理报告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状况分析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测评,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报告本单位决策层,同时向企业财务部报备,为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保障。风险评估报告要全面分析和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及时研究制定最佳风险管理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手段,通过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等方法,对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研究出改进和解决的措施办法;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要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予以有效防范。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35-02

作为企业综合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协调企业资金运作、处理企业财务关系,同时在企业决策中也起到推动作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同时需要结合企业、市场实际所需,配置、处理企业资金的进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状况,若财务管理水平低,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内容。

1 常见的企业财务风险

1.1 投资不当,资金亏损

财务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这种经营性风险贯穿于企业运营的每一阶段,每一阶段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由于企业决策层风险意识较差,致使企业在投资运营过程中没有充分调查分析市场,也没有细致考察研究投资项目,便直接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而项目后期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大规模的资金亏损。或者即便前期企业决策层针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调查,但由于调研信息不真实全面,最终致使调研结果无法反映投资项目的真实状况,最终的投资也极易亏损。这种资金利用率低而影响企业收益的投资,不但会影响企业资金流动,致使企业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周转,严重的甚至会对企业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 信用销售不当,无法回收账款

为了扩大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销量而使用信用销售的营销方式。这样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性的经济效益,提高消费群体覆盖率。但是信用销售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纰露或者某一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造成资金无法回笼。若企业在进行信用销售时,没有预先调查了解客户信用,而盲目地进行赊销,这种信用销售不当将会导致无法回收账款,信用账目变成烂账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数额。由于信用销售不当而导致的资金无法回笼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1.3 管理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融资是企业为了完成经营规模扩张的常见手段,很多企业为了扩大经营,在原有资金基础上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例如银行借贷、民间借贷等方式,从而增加企业资金总额。但在融资前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资本规划,直接导致一些负债无法及时处理,致使企业负债率过高,一旦无法按时还款必然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例如短期负债率较高,则企业需经常性进行资金偿还业务,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负担。若长期负债率高,则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远期负担。无论哪种负债,一旦管理不当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2 财务管理实际问题

2.1 无法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存在巨大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既要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还应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的大环境,才能有效防范多种意外和突发因素带来的巨大风险。大环境包括国家政策变化和市场物价变化,还包括供求关系和行业竞争关系的变化、银行利率变化等。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企业财务,如未能把握好各种变化趋势,必将造成财务管理不当,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未能充分关注大环境变化,且对大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各种破坏性环境因素肆虐,引发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

2.2 财务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能力较弱

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的强弱。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和培训机制不健全,造成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首先,财务管理能力较弱,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不足,未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且面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经验;其次,其职业素养较低,一方面责任意识不强,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投入精力不足,另一方面则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2.3 企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巨大影响。内部机制不仅包括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还包括财务管理监督机制。首先,一些企业未能有效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财务管理过程中多种财务问题频发,造成企业财务运行上的巨大困难。其次,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财务管理部门的资金运作和投资借贷缺乏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一些规范制度流于形式和表面。这样一来,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呈薄弱状态,其在财务风险的管控上也就相对困难。

3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

3.1 关注外部经营环境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应当Y合自身实际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首先,应当提高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了解程度。结合实际经营需要,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系统性发展规划,为企业发展确定方向。其次,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市场信息调研部门,时刻了解、关注市场环境变化状况,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最后,还应当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在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同时,当提升市场环境信息的管理水平,针对一些对企业有影响的市场变化,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3.2 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是保证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基础要件,这要求企业首先应当牢牢把握人才选拔标准,聘任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其次建立在岗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则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最后结合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因素明确已经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培养其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和处理风险的能力。

3.3 优化企业内部机制

企业内部机制的完善可以有效加强财务管理能力,通过制度体系的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预防能力。企业应当结合常见的财务风险制定风险的监督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落实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消除由于财务管理而导致的风险。同时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听取管理人员意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4 结语

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破坏力巨大。为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稳定安全,企业应当不断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日常经营中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外部经营环境,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健全财务决策体系,提高风险应变能力。与此同时,完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管理队伍,从根本上提高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决策层也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高财务安全性,为企业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立刚,马欢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企业管理,2015(12):176-177.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5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对自身的资金进行科学的管理,如果某部分的管理不到位,将会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直接使得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严重下降。在企业的资金管理方面,由于长期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导致最终的管理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切实改变这样的状况,一些企业开始针对自身对于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并想要形成健全的资金管理办法。但是很多时候,虽然企业有着明确的管理方向,但是所衍生出来的资金管理方法却不是那么科学有效,反而很可能偏离实际的资金运用要求,导致最终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工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措施和办法,以改善当前的资金管理状况,但是并没有取得较为完善的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资金利用实际渠道的合理分析。在实际的企业经济活动当中,经常会有不同的经济活动出现,而他们对于经济的消耗十分直接,并且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将会导致最终管理结果的严重下降。

一、企业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

在信息化社会到来以后,我国的企业开始加大了对自身财务管理的重视,不仅优化了基础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深层次地开拓了各种财务管理设备,整体的实效性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资金管理工作中,却依旧有着相当大的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资金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管理机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在实际的经济活动当中,没有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很容易使得整体的资金管理效益严重下降。同时,在进行很大一部分经济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很多的企业会盲目地消耗资金,无形之中会形成严重的资金漏洞,不利于多项经济活动的共同开展。而且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必然需要有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来彻底改善当前的经济管理状况。但是许多企业在以往的经济活动当中,过于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没有对经济活动的主体性进行过多的干涉,这样的状况直接使得资金管理机制十分不合理,难以迎合实际的经济活动需求,最终的资金管理效率不言而喻。

2.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漏洞严重

在企业的资金管理当中,风险防范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当中,企业的经济活动处于不断的衍生状态,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迅速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而不同的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管理办法有着很大的区别,而在这些活动的工作流程上,也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样的状况使得企业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存在着相当多的漏洞,尤其是对于企业的基础资金管理,其没有完善的管理方法,仅仅能够在一定层次上采取一部分风险应对措施,而其所能产生的效率相当低。同时,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能力,它们的风险防范仅仅是针对一部分经济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得风险能够尽可能地缩小,但是并没有对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评估,因而很多时候会忽略一些风险,而这些资金管理风险将会不断变大,为企业接下来的经济活动造成最为直接的阻碍。

3.企业财务部门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企业资金管理力度弱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也是企业内部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拥有先进的工作人才,就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以及资金规划管理的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有力后盾。但是从目前部分企业财务部门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在聘请财务管理人员时,对硬性设备要求较多,例如毕业院校,现有的资格证等。但是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较少,或者没能在选拔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任人唯亲”的思想在企业选拔财务管理人员时体现的较为明显,导致企业财务人员选拔时徇私舞弊等情况频出,为企业财务风险埋下了极其严重的导火线。

二、增强企业资金管理防范能力的主要办法

1.集中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

为了切实迎合当前时代的具体需求,企业应当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各种设施和手段,针对当前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开展,选择一些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内容,使得整体的资金管理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在整个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当中起着最为直接的作用,企业也需要对整个资金管理活动进行科学的优化,尽可能地优化其中的资金消耗成本,使得最终的成本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改善的方向可以从两方面的内容出发。首先是基础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可以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对每一项财务的支出进行相应的记录和管理,尤其对于一些重要的财务收支记录,需要加以明确的记录,以确保最终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对于各种实际的经济活动,想要开展切实的资金管理,必然需要对经济活动的主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优化经济活动开展的实际流程,使得成本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内。

2.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基础的风险防范能力已然有了切实的提升,为了保障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得到切实有效地进行,企业应当着重加强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要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尽可能发现其中的风险性。其次,对于不同的风险漏洞,企业需要加以明确的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实际的企业发展要求,制定最为合理的经济管理办法,使得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一直保持较为优越的水平,最终的风险防范能力也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最后,对于不同的经济活动管理风险,企业应当加以明确的分析和管理,一旦出现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应当迅速地改善和优化,使得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处于较为完善的状态。此外,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经济活动而言,由于不同的时期总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因而要进行随时的更新,实现高水平的风险防范。

3.树立资金集中管理理念

企业对资金的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障企业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收益。为此就必须要把企业现在的所有资金进行集中的规划管理。特别是在集团制企业当中,集中管理资金才能保障企业内部的团结统一。集中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协同效应,资金分配最优化增加企业收益。本人提出的措施,就是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资金调度中心,对每个部门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杜绝将资金挪为他用的行为。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还能为企业资金分配最优化做好基础。

4.采用合适的信用政策,降低企业坏账损失

企业在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时,会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造成坏账损失。除此之外,应收账款占用大量企业资金,造成资金收益率低下,这样不能达到以扩大销售增加企业利润的目标,还可能导致企业整体利润的下降。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形成客户信用调查体系,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确定相应的赊账限额。企业进行赊账时应该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把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加强收款力度。加快应收账款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从信用管理体系、合同签订、资金结算和催收账款等方面加强赊销比例及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范文6

一、在经营环节上要重点抓好回款、合同、融资控制

1.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

截至2011年底,公司会计报表反映应收账款余额已达Axx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70%,这一巨额资金在不考虑坏账损失的情况下,使当年的财务费用高达X千万元,直接减利X千万元。一旦发生坏账损失将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当前应收账款的风险已显而易见。因此,要化解这一风险必须从货款回收入手,努力降低应收账款额度。

(1)在公司最高管理层要统一思想,树立“生产围绕合同转、合同围绕资金转、资金不回什么都不转”的领导新观念,形成回款至上的经营新理念。

(2)建立由总经理,销售经理和销售人员三级共同负责的控制管理体系。总经理应对货款回收指标负总责,营销人货款回收员在完成市场合同的同时必须完成货款回收指标,货款回收指标要以合同约定的当年到期债权和历年结转的到期债权额为基准来进行科学设定,把资金回收指标列入到各项经营额为基准来进行科学设定,指标考核的首要位置中去。资金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源,在一定条件下,它比合同指标、产量指标、技术指标显得更为重要。

(3)对历年形成的应收账款要按账龄分类进行风险级别评估。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清欠组织,增加清欠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大清欠力度。按债权风险级别对清理老账、坏账有功人员要实行承包激励的办法。采取有效手段,突出效益原则,促进货款的快速回笼,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

2.加强合同质量的控制

近年来A公司组织审计、财务部门联合对销售合同质量和履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总体上合同质量和回款指标一年比一年好。但也发现前几年公司对外签订的三角合同占比达xx%左右,且价格普遍低于直销合同,有的合同签订的条款及技术参数、随机配件等不规范,特别是三包件的价格成本不明确,履行中加大了供货成本,个别合同甚至低于内销价,出现亏本销售的现象。同时,还发现有些外联公司注册资本金少,信誉度低,抗风险能力弱,占压公司货款严重。有不少最终用户虽经我方销售人员做工作愿意付款,但由于是三角合同,办理起来手续繁琐,给公司回款带来较大的压力。在财务结算上,有的是我方给公司开了发票而公司未给用户开发票,有的是公司开了发票而我方未开发票,从而在销售环节中出现许多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致使在途资金长期居高不下。针对这种现象,在合同质量和合同管理上应引起公司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控制力度。

(1)加强对外联公司授权的管理,一切授权要在公司的可控范围内进行。

(2)严格控制外联公司占用资金额度,对外联公司要逐个进行清理,建立信誉等级和风险控制档案。严防外联公司恶意挪用公司货款。

(3)坚决取消外联公司制的营销模式。所有货款回收应采取直接对产品终端用户的办法,以确保资金不在中间环节滞留。

(4)公司内部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产品价格制定体系,使公司营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针对自己各种产品的成本、利润空间等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签回赔本合同。

3.加强贷款规模控制,降低融资风险

截止2011年底A公司会计报表反映,贷款余额已达xx亿多元,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公司每年要向银行支付数千万元的利息而要消化掉数千万元利润所付出的财务成本,也说明公司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大。从近几年企业的盈利水平来看,积累的可供企业自己支配的自由资金很少,能用来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是极其有限的。这种状况,一旦遇到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是不利的。因此,公司在今后的经营中,应适度控制贷款规模、规避金融风险、降低财务费用。建议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较为适当,我们每年能降低1个点的负债率就意味着为公司节约融资费用X千万元。只有在提升企业自身盈利水平,经营活动现金流呈正增长趋势,多积累企业自有资金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对外投资环节上要重点抓好收益、风险控制

当前,A公司对外的合作、合资等各种形式的长期投资项目相当多,也比较复杂。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鞭长莫及之忧,遥遥不可控之患已有所显现。在资金上累计投出已达XX亿元。截止目前,能为公司带来直接收益的项目却寥寥无几,特别是在资本委托理财的运作上,风险隐患更加突出。因此,我们有必要审慎地认真分析梳理一下过去每一个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对预期收益和回收期限有一个科学的预测。为了防范和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收益率,应该对过去的投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1.对所有外投项目尽快进行清理,按优、良、差进行三级评估分类。对投资大、收益小,连回收资本都无望的行三级评估分类。项目要建立预警机制。采取折价出卖或转让股权的办法,择机退出,尽可能减少损失。

2.对所有外投项目要委派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良的专职人员代表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参与经营决策,适时对的专职人员代表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参与经营决策,项目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

3.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外派人员代表公司对投出资金的安全性负有监管和及时报告的责任,对投资收益负有按期及时收回的责任。公司各级管理者要定期对委派人员进行尽职考核。发现委派人员有越权、失职或不忠于公司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立即调换。

4.建立外派人员报告制度。公司对外授权委派的所有人员要至少每半年向公司领导班子书面汇报一次工作。随时服从公司的召回。

三、在生产环节上要重点抓好产品成套、质量、技术及在生产环节上要重点抓好产品成套、质量、交货期的控制

目前,输变电设备市场需求强劲,尤其是特高压封闭组合电器产品更是供不应求,这对公司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大好机遇。公司去年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但是,产品交货期拖后、现场安装缺件、技术服务跟不上、产品在运行中出现质量问题等现象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使公司在用户中的形象、信誉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千方百计开拓出来的销售市场造成一定打击。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我们切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特别是公司各级经营管理者一定要时刻保持一种紧迫感、危机感。

1.解决质量问题。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流程来组织生产。强化执行力,抓好每道工序,落实每个细节,强调每个岗位的职责。重点要对零部件加工、上下道工序配合、外协件质量和保障能力、组装成套过程等每个细节加以控制。同时要求技术部门在设计、工艺编制等技术支持方面必须贴近用户的需要,跟上生产的要求。对技术、质检、生产及管理人员要采取责任到人、激励到人的办法。不能只奖不罚,也不能以罚代管。

2.解决交货期问题。一是建立准确快速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销售合同日报表要坚持每天上报公司决策层和生产部门;生产进度表要坚持每天上报公司决策层和销售部门。保证生产、销售信息流畅通。对于每天每个环节暴露的问题,公司领导层要有专人负责协调解决,相关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结果。二是生产投入问题。不进行必要的物质投入,而想保交货期是不可能的。当前公司交货期拖后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有不少还是后续生产资金投入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的。剖析产品的生产成本构成可以看出,直接材料成本占比xx%左右,加上制造过程的人力、能源消耗,完工产品的制造总成本占比已达xx%以上。这还不包括库存、在产品所占用的资金,销售、管理环节所需要的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等因素。而市场上的回款比例一般是售出产品的xx%左右,再加上一些公司占用货款等原因,由此就造成了公司当前的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极不匹配的现状。从目前公司形成的XX亿元应收账款、XX亿元贷款和XX亿元对外投资已充分揭示了公司资金紧张的根本原因所在。企业是环环紧扣的良性循环链条,没有了后续资金的注入,生产就会枯竭,严重则将会导致生产停、交货迟、信誉失、合同止、市场丢、企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