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1
黑龙江省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较多,幼儿园数量大幅增长,农村学前教育备受重视。在黑龙江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遴选出12 个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 000万元; 确定2014 年学前二期改建项目92 个,总资金21 564. 27万元; 2015 年学前二期改扩建项目101 个,总资金23 735. 0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8 162. 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 572. 28万元。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是当前改变小学化倾向,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
二、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 一) 宏观制度不完善和财政保障不到位
1. 宏观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 1) 政府责任框架的法制建设滞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内容不明晰,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何时服务、如何服务等原则性问题缺乏统一规定,各级政府往往根据自身情况出台政策,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强。由此也导致农村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往往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2) 政府间责任划分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导致各级政府无法有效落实服务责任,反映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即出现各级政府责任不明、重心过低等问题,不利于各级政府责任的有效落实,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2. 财政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乏发展动力充足的经费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就农村学前教育而言,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保障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障碍,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根本的发展动力。一方面,长期以来政府始终是优先将经济资源投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力为学前教育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明确将其财政保障重心归于基层政府,使其原有薄弱的财力雪上加霜,无力保障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甚至难以兑现教师工资,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拓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 二) 农村幼儿园教师力量薄弱、待遇偏低
幼儿园教师的职称与其自身利益直接相关,黑龙江省农村教师和园长的专业职称级别较低,基本为小学一级,拥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晋升机会不多; 被聘用的教师每月工资1 000多元,而且没有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无法享受正式教师相关待遇,严重降低了职业吸引力,客观上影响了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补充,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2. 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过低
无视当地自然资源的存在,较少或者不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是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农村幼儿园玩教具设备十分匮乏,除经费不足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很多幼儿园没有认识到玩教具设备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不知道玩教具在农村有更多的来源。事实上,农村有很多可利用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却未能得到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重视和使用,影响着幼儿获得实践经验的能力。
3. 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严重
( 1)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理念仍然滞后,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理念不理解,简单地认为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习识字、算数、拼音几种知识,是为上小学打基础。( 2)在学前教育管理上,公办幼儿园、学前班由所依托的小学或中心校管理,缺乏适宜的幼儿园管理机制; 而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提前进行小学的教育。( 3) 在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来自有编制的小学教师; 民办幼儿园教师大都不具备专业资质。( 4) 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学前教育必备的材料设施、玩教具等。
三、主要对策
( 一) 强化政府职责和规范化管理
1. 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针对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应努力探索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 应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农村幼儿园规范化发展。
2. 健全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和问题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直接相关。必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幼儿教师的进修、培训、教研、课程资源开发、工资待遇、奖励补助等提供有力的保障,应确保专项经费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除在每个乡镇建立公办优质的中心园,应继续利用小学剩余校舍,改建、扩建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积极鼓励经济强村( 镇、企业) 投资兴办幼儿园; 鼓励村村联办、村企联办幼儿园。同时,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开展家长科学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力争让农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发展。
( 二)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1. 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职员工管理
( 1) 应严格贯彻2013 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 暂行) 通知》精神,按照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及时核定并逐步配齐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 县人事和编制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指导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补充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情况的动态监督。
( 2) 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坚持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准入制度,实现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全面推进园长上岗培训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 要把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纳入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并适当向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 公办幼儿园应公开组织考试,择优录用在编教师。
2.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农村幼儿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免费培训特别贫困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针对性,培养一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3. 建立城乡之间幼儿教师交流制度
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选用园长和教师,把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城乡教师对流计划; 选派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以挂职的方式进行交流; 选派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学习培训。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2
论文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数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仍需从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入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地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高,且已成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结合国际经济学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运用该课程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学科的主要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部分高等院校才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陆续引入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在中国发展时间仍不长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经济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从研究内容来看,国际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部分(国际贸易部分)和宏观部分(国际金融部分)两大块。其中,国际贸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属于实物面研究;而国际金融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属于货币面研究。 理论体系比较庞大。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并且涉及到很多当前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微观部分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要素国际流动等问题,侧重于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利益分配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及其依据等。宏观部分主要研究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汇率理论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货币制度等问题。从国际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理论派系来看,微观部分主要涉及到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宏观部分主要涉及到货币模型、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可谓是理论派别林立。此外,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如克鲁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国际经济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国际经济学和经济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课程互为依托。在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专业课程之前或者与其同时开设。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将会涉及到一些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以前所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基础课程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也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学生以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来学习和研究理论和现实中所涉及的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比较多的经济数量关系。国际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形成关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体现了数学的基本特点,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一般来说,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支撑。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论述的国际经济学,更是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一样,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经济类课程,这些西方经济理论在解释或应用到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然,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也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尽管这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所安排,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一问题在国内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同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致使专业基础不够牢固。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尤其是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因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方式比较传统。目前,很多国内高等院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满堂灌”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讲授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更忽视了“教”和“学”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学生仍倾向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的思考。 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大多高校仍倾向于由教师选取相应的教材并以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教师完成备课、讲授等教学环节,也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但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进而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实际之间的关系,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而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可能会导致“教”、“学”双方思维僵化,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难以增强学生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定位应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用所学的国际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有效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而建设好国际经济学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学科内任课教师的定期交流,不断提高团队意识,此外还要积极同兄弟院校的相关师资队伍进行沟通和交流;(2)鼓励任课教师到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进修和深造,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知识层次;(3)鼓励任课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4)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使之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 引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目前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已经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因此,在我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面,可先尝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然后逐步推广到经贸学院的其他经济类专业。此外,可以采取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将所涉及的理论同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充实新内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层出不穷,国际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而教材里面知识的更新却显得有些滞后。因此,在结合教材讲授国际经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发展动向,并及时充实新内容和引入新数据。如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要引入当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在讲授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时候,要引入新数据并介绍欧盟发展的最新动向等等。此外,还应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并立足于为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 处理好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国内不同高校的经济类专业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高等数学等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而国际经济学又是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国际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认识到国际经济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对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课时量及其开课时间等进行科学安排,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对于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性课程的知识点要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作为一门对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如何处理好理论模型和经济发展实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专业方向以及学时安排等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等有所选择地讲解模型,并着重讲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班级,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理解数学模型的假设前提、论证过程和经济含义等。学以致用!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认识现实中的国际经济问题,然后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3
关键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59-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之中,经管、财经类专业由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需要以其专业知识针对性强、就业面宽,而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从近些年我校财会学院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中都可得到验证。而西方经济学是经管、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更好的进行西方经济学本科生的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授课学生的特点。现在入学的学生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接触的信息大、新事物多,头脑比较灵活,但经济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加之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是在大一的下半学期或大二的上半学期,学生还没有机会进入社会实习,所以特别缺乏对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深入了解。而西方经济学是对现实经济中的经验和规律高度概括和总结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进而很难将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相联系,造成学生理解经济理论上的困难。经管财经类的学生普遍数学功底较为薄弱,他们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于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感兴趣。因此在授课中当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案例定性分析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当讲解到经济学公式的逻辑推导、图表分析等内容时,则不易接受,产生较为明显的厌学情绪。
2.教材状况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然后进行理论总结。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一般多使用后者,但这类教材的案例讲解较少或是没有,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这就需要教师要将西方经济学的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的优点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民办高校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刚毕业的毕业生,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企业去体会经济学的原理,或到政府主管经济的部门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况且西方经济学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在一学期有限的64学时的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学完全部的经济学内容。在重视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并且传授给学生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治学的精神。这是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但是目前民办高校中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由于自身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基本经济理论的教学,比较忽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应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目前民办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学校指定的教材为主展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经济学理论和模型的讲解,课堂气氛过于的单调使学生产生厌倦。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集中在板书教学或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经济学理论。单纯的板书教学,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输出给学生信息量十分有限,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了PPT演示相当于电子板书,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上课灌输给学生的信息量又过多;讲课速度过快,前一个问题刚讲完,紧接着又讲下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仔细体会老师的讲课思路,又加重了记笔记的负担。
4.考核方式.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加试卷成绩两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就是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两者之和就是总评成绩,超过60分者可以获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平时成绩由出勤及课堂纪律、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这三部分组成。由此可看出考核只是比较注重课堂常规的教学管理上,没有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考核,比如说课堂案例讨论情况的过程性评估成绩。再者西方经济学的试卷考试普遍为闭卷考试,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也按照答题要点给分。考试前老师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的情况比较普遍,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一下就可能考过了。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优势;而对于善于思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考试却不一定能得高分。因此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1.更新教学理念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民办高校培养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下,面对“90后”的孩子们的这些特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与个体差异的条件下,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由原先注重“教”单纯的书本知识向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学”的转变。比如教师每次上课讲西方经济学原理前,可以通过师生问答方式引用生活实例或案例进行导入,然后再讲解基本理论。这需要教师在每次备课时都要时刻关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根据课堂需要改编成实用于每堂的案例。其次教师更需要加强自身对西方经济学良好素养的培养。俗话说:与人一碗水,自身要有一桶水。这句古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学内容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培养学生经济思想的主要手段。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关注基本内容教学,而且辅以适时的经济思想培育,这对学生未来将受益匪浅。若干年以后,或许他们早已淡忘那些经济学概念,但是有了经济思想的指引,他们就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还要重视对经济学思想的培养。教师自己要有意识的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分析工具,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最后民办高校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定期的派教师去其他院校进修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或鼓励教师不定期的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老师的教学视野。为教师提供到校企合作单位的挂职学习,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现实经济情况,用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融合国内外教材的优点,按照经济学的逻辑学习体系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少而精”,让学生听懂、学懂。课堂教学的手段应采取多媒体加板书的方式进行。在讲授经济学的发展史、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后习题讲解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经济学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适当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讲解时,笔者根据几年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经验认为,适当的运用板书辅助教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数学模型的推导对于很多的文科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一边讲解推导思路一边在黑板上进行公式的推导,这样能适当降慢讲课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在讲解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讲清楚数学模型本身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数学模型的经济学意义以及其在现实经济中的运用。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合理选取案例。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编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个体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5~10个学生,事先要进行案例资料的收集,课堂上每组的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不同观点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课堂以外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热门经济问题,让学生练习写一些课程论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的专家或企业家来校进行经济学的专题讲座或报告,扩大学生的经济学视野。用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有效的唤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调整考核方式.鉴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闭卷笔试为主体,不妨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一些适当调整。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将平时成绩由原先的30%分提高到40%,注重日常课堂教学工作的管理。这里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采集,包括:到课率、课堂提问的积极程度、案例讨论的参与率、课程论文的完成程度、课堂纪律以及作业完成等课堂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制止课堂上学生的一切不良行为,建立起严谨的课堂秩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的平时学习给出一个适当的分数评价,并对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评价,引起学生重视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互动的学习中来。把“教、学、评”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对于公办院校来说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许多公办院校都有西方经济学的网络学习平台。随着民办高校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将平时供学生练习的试题库、课堂内外讨论的案例、供学生课后阅读的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网络学习课程以及师生互动的等放在网上,构建立体而全方位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试题库以章节为单位,练习题的难度“由简到难”,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感兴趣的学生还可对难题进行攻克,每次练习完,客观试题给出标准答案,主观试题给出参考答案。各种教学案例和供学生讨论的案例放在网上,可以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准备,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案例的讨论。课后学生进行案例阅读,有利于强化对所学经济理论的理解。将优秀教师的经济学课程放到校园网上,可供偶尔请假的学生自主补课,也可供有兴趣的学生随时学习。网上的师生互动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每天有教师负责及时给学生做出解答。
教师可以在网上定期向学生编列一些经济学的课后阅读书目,如《国富论》、《道德情操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通史》等经典的学术著作,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针对现实经济生活所写的《人人都爱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黑板上的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家所写的通俗著作,还有一些专业性报刊杂志,比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茶座》、《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消化吸收教材中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的角度与方法,并激发学生自己主动分析现实经济生活的各种经济现象,让学生参与到经济学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7(4):142-146.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5-106.
[3]欧阳华.财经类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148-150.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4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金融数学
1前言
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可以理解为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教育部2013年批准了在本科层次开设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可见虽然金融数学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但其专业特征却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的定量分析技术,并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并且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授予经济学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而言,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课程。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最能体现金融数学交叉W科特征的课程之一。不少学者也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建议与想法:姚寿福等(2010)认为需要加强案例教学的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兰草和徐晓辉(2011)在借鉴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之路;白秀广和陈晓楠(2012)认为应该突出以案例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李劫(2014)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应该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熊彦(2015)认为目前国内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从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顾翠伶(2016)针对统计学专业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可见,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尚缺乏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探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剖析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2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数学理论的推导和实际经济和金融问题的计量分析。在数学理论推导方面,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过多的数学推导,甚至使学生误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把其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基础课程并列,对略显高深的数学理论望而生畏。事实上,因为金融数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其目标就是要把数学、金融理论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金融数学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如何处理计量经济学的数学理论推导是具有金融数学特色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如下两个例子为例:
第一,在介绍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往往非常注重于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估计量统计性质的推导证明。具体的,往往详细给出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并罗列出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这些推导及证明往往数学公式就有近10页,导致学生往往对计量经济学产生敬畏,从而有远离的趋势。
第二,在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把多个随机方程改写成矩阵表达式,然后再用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给出矩阵形式的参数估计的数学推导。而后,用矩阵形式对多元回归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
可见,当前计量经济学中涉及数学推导的部分是非常严谨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数学推导,让学生在数学、矩阵的海洋中“畅游”。但其在严谨的同时,会让学生更多的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需要大量的计量及数学证明,而忘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如此这般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忙于应付烦琐的数学推导,忘记了去讨论经济变量的关系,使得学生难以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应用于有着真实数据的金融实践。因此,针对这些弊端,本项目组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数学推导内容的改革。
3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改革措施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针对上述数学推导的设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第一,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推导应该尽量化繁为简。例如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设置。我们给出最小二乘法的详细推导后,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设置,我们只需给出方法思想及目标函数,而无需再给出详细推导。对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证明,我们可以只给出线性性的详细推导,对无偏性及有效性只需给出方法及目标即可,不再给出具体证明过程。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5
对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经济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想让这些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知识,必须让其更好地融入生活。与经济生活融合,是经济学最核心的教学方法之一由于经济学知识比较枯燥,理论内容较多,对于一个经济学的初学者来说,要想简单地通过看书、看图来理解这些枯燥的理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迫切地需要任课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而这些方法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将经济学的教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接触的生活常识入手,从中体会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知道,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懂得经济学知识的人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范围日益在扩大,但是目前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存在其缺陷,要想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经济学知识,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将经济学的教学与生活进行融合。1.改革现有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市场上有关经济学的教材很多,其中不乏着名经济学家的着作,但是这些教材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显得过于枯燥、理论化。因为对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其学习经济学都是通过公共选修课来完成的,这就意味着其时间不可能多于专业课,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想真正读懂经济学的理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经济学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量做到以“应知、够用”为原则,使理论更加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按照现在高职教育中提出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法,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通过项目化来完成。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经济与生活》课程,本身就是强调经济与生活的融合,课时只有36学时,不可能——去介绍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将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置了几个基础的项目让学生学习,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我们设置了项目:如果去饭堂买饭时,你会站在哪一个队伍上?为了让学生了解供求理论,我们设置了项目:请你对“十一”期间商品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为了让学生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我们设置了项目: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是世界末日吗?等等。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让学生能从浅显易懂的生活中掌握经济学的理论知识。2.改革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校在进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时,主要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教学方法。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只选取书本上已有的一些案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解释“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时,可以结合我国的春晚现象。我国的春晚举办了三十年了,每年的节目都差不多,陷入了“年年办,年年骂”的怪圈,这是为什么呢?而今年2012年的龙年春晚一改往年的风格,立体感更强,而且首次实行“零广告”,这让人们感觉到了不同,而这些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是我们每个人在过年的时候都会讨论的一个问题,真实而又现实。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取新闻时事介绍法,这是一个可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在课后通过报纸或网络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时事,每一次课上课前,用五分钟时间介绍所了解的本周发生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经济新闻,同时结合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介绍完后,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一方法对非财经类学生非常有用,因为他们本身平时就少接触经济类课程,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还有一个可和日常生活紧密融合的教学方法是市场调查法,这一方法在财经类的很多课程中有采用,但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很少使用,这是一个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比如针对目前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整,究竟效果如何呢?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从供求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又比如针对春运问题,让学生到汽车或火车站去调查了解,究竟春运期间各地的运力和车票价格有什么变化?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都是要和生活密切融合才能有效使用的。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方法传统的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都是通过闭卷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的记忆而不是理解。但是,非财经类学生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目的是掌握方法,能对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因此,考核方式应更注重过程考核。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口试,比如分组进行演讲、辩论等;考核也不一定是试卷形式的,也可以是写小论文等。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经济学不是单纯的一门研究理论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问题可以用人类一般思维加以理解。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借助经济生活案例,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地去学习,这样的教学就会事半而功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学的主要课程范文6
【关键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经管类的其他专业课有着紧密联系,如会计学、财政学、市场学、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完全脱离西方经济学。因此,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析,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效果是很有必要的。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理论体系庞杂,系统性较强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用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探寻国民收入稳定地以较适合的速度增长。每一部分都有很多的概念和理论,而且紧密相连。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虽然拥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也存在众多经济学流派和不同的学术观点。这些虽然丰富了西方经济学内容,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发展,但也给西方经济学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2、研究方法众多,理论较为抽象
西方经济学采用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长期与短期分析相结合,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均衡与非均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体系。西方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基础之上,是通过剔除现实中需要排除的因素和现象,达到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的目的,因此理论性很强且抽象,并且在理论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学推导与证明,甚至很多时候还要通过图形来分析解释经济问题。
3、教学目的多层次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的难度不同,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确定及教学深度也不同。初级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全面地介绍西方经济学中主流的理论框架和基本理论体系,为学生在经济学的继续学习中提供比较扎实的知识储备,目前国内较多高校本科都是以这个层次作为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中级西方经济学是在初级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讲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相关经济模型与数学推理来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目前国内只有部分高校本科把词层次作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高级西方经济学则是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思想,真正做到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难度大,学生基础差
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逻辑性强,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所以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层次不齐,数学推导能力不强。在很多高校西方经济学常常会放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此时学生的高等数学还没有学完,不能为经济学的学习提供较强的数学基础,带来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难度,致使很多学生都觉得西方经济学晦涩难懂,失去学习的信心。
2、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一致
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课,几乎所有的经管类专业都开有这门课,所有专业都学习一样的内容。但不同的专业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要求和层次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差别,就不能因材因需施教,影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通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是要使学生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但是现在多数高校中选取的教材中很少有联系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案例分析,有些教材是国外经典教材的翻译,里面有大量的国外经济案例,有些教材是国内学者编写的,知识点梳理明晰,逻辑性较强,但又缺少经济学案例,即便有也是国外的案例居多。所以很多学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之后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用学习到的知识分析国内经济运行的情况。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概念较多,而课时却很有限,所以多数老师还是主要采用讲授法。西方经济学中又有大量的数学模型和图表,单纯的讲授法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讲了很多,学生真正理解的却很有限,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把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局限于经济学知识点的学习。现在高校基本上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它可以将文字,图表,动画甚至视频都融入教学中,有表现力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但有些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传统板书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得了解图形的推演和数学模型的推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老师启发下进行思考。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各高校在西方经济学的考核上多数都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卷中多以客观题为主,即便有主观题,为了阅卷标准化,也会根据答案的要点给分。这样就会使教师教学会着力在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也重在知识点的学习,甚至有的时候会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不利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真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寻
1、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时间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做人为地调整,课时也应该根据需要差别对待。对经济学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要分配较多的课时,选取系统性较强的教材,对经济学原理进行较深入的讲解;而对经济学知识要求不太高的专业课适当分配较少的课时,选取实用性、浅显易懂的教材,使学生对经济学这门课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在时间安排上也要考虑衔接性,西方经济学应安排在学生修完高等数学之后,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增强教学效果。
2、革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积极性,革新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讲授法基础上,尝试采用提问、讨论、启发式、专题辩论或案例分析等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加入社会经济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讲解,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到的知识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中。教学手段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3、考核方法多样化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的效果,因此课程考核的方式就应该与教学目的相一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课程考核时不能只关注知识点的考核,还应该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考核试卷中,要多加入主观题目的设计。考核总成绩中即要包含试卷分数,还应该包含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上课时的课堂表现、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志刚.独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