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课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课程体系

特色课程体系范文1

构建半工半读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一)、构建“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体系包函内容较多, 在学校是“半读半工”边读书边学习工作, 到工厂企业是“工学结合”边工作边学习。各种职业都有它的职业特点, 一项专业技术不是单一的存在关系确切与其它专业工种, 车、钳、铆、电、焊、有着密切合作关系例如; 将每个专业理论课、实践课都合二为一设置为“3 3 3 3 技术”课。如下范例;1、电子应用技术课; 设置一个月时间设120 学时, 工; 90 学时读; 30 学时2、矿山机电技术课; 设置一个月时间设120 学时, 工; 80 学时读; 40 学时3、矿山机械技术课; 设置一个月时间设120 学时, 工; 75 学时读; 45 学时4、矿井通风技术课; 设置一个月时间设120 学时, 工; 80 学时读; 40 学时5、综采综掘技术课; 设置一个月时间设120 学时, 工; 90 学时读; 30 学时6、计算机技术课; 设置一个月时间设120 学时, 工; 90 学时读; 30 学时学习本专业技术还要学习相关专业技术, 落实“精一会二”原则采取循环通过相关专业, 目的是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场地、职业技术特点、不同的工作方式。(二)、电子技术特色课程内容讲授内容; (1)、常用电子元件的种类、规格型号、图形字母表示方法、检查测量方法, (2)、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3)、万用表的功能作用使用方法, (4)、电烙铁焊接使用方法, (5、)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 (6)、声控开关工作原理, (7)、收音机工作原理实践工作内容; (1)、万用表使用测量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2)、电烙铁焊接练习(3)、装配稳压电源(4)、装配声控开关(5)、装配收音机例1; 装配“集成电路直流稳压电源”——从仪表的使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电路走向设计制作、各种电子元件“种类”图形字母表示符号“极性”及其好坏测量判别、安装制作一台直流24V可调稳压电源。从机壳制作到机芯制作需要经过钳工、精工、油漆工、电工、检测工、电子线路装配工六个环节, 在电子、机械两— 132 —科技信息职教与成教

种综合课两次作业中一次结合完成, 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就是“特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成为前面是学校后面是工厂、前面是工厂后面是学校的模式。因为是应用技术能力为社会服务增加产品满足社会需要。“半工半读”是前期在学校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是后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在那里发挥一技之长、前期在学校训练是奠基石后期在工作岗位上做工是敬业、创业的开始。(三)、半工半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关系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学习技能技巧应用方法, 理念清晰、记忆深刻, 学得会记得牢固、易于掌握已于发挥作用。1、学习掌握车、钳、铆、电、焊、工种机电设备设施。2、从小工件、小制作开始到日常用品制作的运作程序。3、了解各个专业工种“工学结合”相互配合的连接关系。4、定向作业全面了解工作过程、作业周期性循环制的优点。5、学习加工制作出“产品”就是增长能力提高技术的过程。(四)、教学场地设置〔钳工车间设置〕训练时间; 2 周共用56 个学时换位车间; 第三周星期一第一节课转换“电子一车间”制作产品;〈〈稳压电源机壳〉〉工艺流程; 划线、下料、打磨加工、钻孔、錾孔、油漆人员; 一位教师带领25 名学生场地; 一楼钳工车间面积120 平方米工位; 30 个虎台钳案工位设备; 1、立式钻床5 台2、落地式砂轮机5 台3、抛光机5 台常用工具; 1、手锤2、钢锯3、锉刀4、扁铲5、螺丝刀6、钢刷每样工具每人一个。消耗材料; 1、钢锯条30 根2、纱布10 张3、油漆2 斤4、油漆刷5 把5、钻头1mm、3mm、5mm、10mm 每一种5 个。教学过程;1、讲解1mm 铁板划线方法、剪裁方法及其要领, 教师示范操作全部过程。2、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练习划线、剪裁铁板, 人人会为止。教师巡回指导。3、讲解立式钻床的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操作全部过成过程。4、学生分组练习钻孔、设安全员监督, 人人会操做为止。教师巡回指导把握质量标准。5、讲解机壳在台虎钳上折叠、冲压直角方法、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操作全过程。6、学生在自己的工位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制作工艺质量。7、制作产品质量验收; 孔距、边角垂直度、盒盖吻合、油漆。〔电子车间设置〕训练时间; 2 周共56 个学时换位车间; 第三周星期一转换“矿井通风车间”制作产品;《集成直流稳压电源》工艺流程; 万用表使用、电烙铁手工锡焊接、常用电子元件功能检测、电子线路装配、装配电路带电性能检测、机壳与机芯总装。人员; 一位教师带25 名学生场地; 二楼电子一车间工位; 30 个配电工作台工位、两人一张桌子设备; 万用表30 块、电烙铁支架30 个、示波器10 台常用工具; 螺丝刀、尖嘴钳、镊子、电烙铁、吸锡器各种类每人一个消耗材料; 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集成电路、万能板、松香、焊锡丝、砂布、导线。教学过程;1、讲解; 万用表的功能作用和测量使用方法, 交直流电压、电流、电阻、三极管测量示范操作全过程。2、学生检测练习;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电容器、三极管放大倍数、交直流电压, 反复练习熟练为止。3、讲解; 电烙铁的功能与作用、焊接使用方法与技巧, 教师示范焊接操作全过程。4、学生焊接练习; 导线表面搪锡、线路板焊点练习。5、讲解; 稳压电源工作原理、方框图、原理图。6、学生画图练习; 默画原理图熟悉电路结构特点7、讲解; 电子线路走向设计、元件装配、电路检测方法。8、学生装配元件训练; 万能板上安装焊接线路、装配焊接电阻、电容、二极管、集成稳压电路、电位器、电压表。9、讲解; 电路检测方法、送电实验方法、机芯与机壳安装方法。10、学生安装练习; 电路检测、带电检测、整机装配、整机送电耐压调压试验。11、制作产品质量验收; 焊接工艺、安装标准、输出电压可调性能。(五)、企业工学结合关系一边熟悉工作一边领会工作目的,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生疏到熟练达到发挥技能应用。1、顶岗每日八小时工作制, 实践工作性加强学习环节速度加快。2、安全生产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思维、观察能力敏捷化。3、制作产品质量第一, 有严谨、正确的工作方法。4、工作制度生产纪律约束, 端正工作态度。5、干一行爱一行, 爱岗敬业。〔生产企业生产实践设置〕时间; 在学校学习一年以后地点; 各个厂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区队班组、生产流水线。人员; 应届各个专业学生分别进入企业各个生产班组跟班实践学习管理员; 实践学习班主任、企业班组负责人技术指导员; 技师、工程师、讲师、教授考评员任务;1、学生月出勤天数、遵守组织纪律情况2、参加日工作量数、完成任务情况3、本月学习技术应用能力情况4、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 引起一场现代人类教育行为方式的一场革命。具体表现为, 教育内容更加多样和丰富、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机动。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 生产技术多样化、生产技能高效化、材料成本经济化、产品产值效益化、院校办学服务化。总之, 完善“半工半读”发展“工学结合”构建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突出知识技能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是现代高职技术教育与企业联合发展的共同趋势, 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

特色课程体系范文2

关键词:信息安全 课程体系 课程群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人才,尤其是信息安全人才,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远不能满足网络信息化进程对人才的需要。如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行业特色,建立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促进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创新,是目前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过去几年里,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始终注重面向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强化应用型和复合化人才的培养,根据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日新月异的知识与技术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重构并拓展了相关教学课程体系,采用以任务驱动的层次教学模式,并对教材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1-2],以满足对信息安全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1 统一规划,立项建设有特色的教学课程群方向

坚持深入信息安全的主要应用部门,如公安、金融等行业进行调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了解单位对于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确定适合社会信息安全需求的课程群结构体系。对当今热门信息安全的未来发展做出前期预测,适应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知识结构的调整。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发挥教学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作用,在许多课程边界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现实等因素,统一确定边界,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贯通,防止出现课程冗余,有组织和有目的地以立项方式进行课程群方向建设。该过程以专业基础课为先导,已先后建立了“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3个特色方向的课程群结构体系,如在“密码技术”方向课程群建设中,已开展了“《密码学》个性化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等项目研究,确定了密码学和信息论与编码等为主干内容,重视对学生掌握密码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理的培养。另外,除引入国内外优秀教材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核心与专业课程教材,如已出版《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等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同步,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2 重点突出,打造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精品资源

构建融知识模块于一体的实验课程资源新体系,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实验内容,打造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精品资源。根据课程群各方向的特点,我们已建立“统一规划、分层开设、多样结合”的实验课程模式。“统一规划”是指对各方向信息安全实验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分层开设”是指按“基础-综合-探索”层次开设相关实验,每项实验均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难度;“多样结合”是指采取计划内学时实验与计划外实验结合、命题实验与自主实验结合、讲授式与自学式结合、课程设计与生产实验结合等多形式来组织实验课程的内容。在建设实验课程体系过程中,强调层次分解,将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并落实到各个环节以积累创新所需的基础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设计与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以体现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了解实验课程教材的局限性,针对容易忽视基本的产学研等环节必要知识的问题,专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补充,或作为课后资料让学生自学。例如在建立“密码技术”实验精品资源中,针对“信息论与编码”实验课程中提出模为质数时可以用于设计多种公开密钥算法,向学生阐明这些技巧的作用,同时启发学生去发现类似的技巧,用这些技巧去尝试创新。

3 强调实践,建立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信息安全实践性很强,为了促进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其实验教学不但要注重基础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还应建立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3]。根据近几年来该专业的发展需求,并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选择以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在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按上述实验课程模式和3个特色方向,建立分层次的实验体系结构,搭建虚拟平台实验与多元化项目或案例实验相结合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改革可以使我们摆脱以往实验教学脱离工程实际的困境,即使是一个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也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密码学实验时,直观地理解系统内部的加密过程,从而真正达到创新实验教学的目的。对于实验课程教学,我们采用全程内容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完全浸入式的项目案例教学环境,通过分组及角色的确定、任务分工及流程控制、完备的过程控制文档等内容,很好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了掌控。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学生自由发挥与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研”的积极性,并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来。

4 建设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模式已初具成效,有清晰的课程与实验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创新的教学与管理方法,充足的软硬件设备和企业资源,能够有效服务于各个教学环节,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得到持续提高,对“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基本原理”等相关教学课程连续3年的综合评教均超过90分。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3年来毕业就业率均稳定在93%以上。

5 结语

我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始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和行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分析课程体系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以大学基础课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并融入新的管理思想,建立了有特色的信息安全课程群结构和精品资源,同时构建了多层次多方向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于提高信息安全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罡,王鑫.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6):44-47.

特色课程体系范文3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0-0065-02

【作者简介】赵太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铁道分院(江苏常州,213011)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一、五年一贯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实现中高职无缝衔接

(一)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

根据学生入学年龄小,没有经过高中三年文化基础课学习,在学习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的特点和学制长的优势,江苏五年制高职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促进学生心智、能力发展作为主要培养任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融入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德育课和文化课设有限定学时,必修(限选)课时为1800个左右,选修课时为200个左右,合计达到2000课时,满足高中阶段和专科层次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同时,德育课和文化课建立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可供不同专业、不同学生进行选择,为专业学习、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有效服务,保证了德育课和文化课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功能的实现。

(二)科学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根据五年一贯制教育特点和初中后学生的成长规律,坚持以专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归纳工作任务,系统开发了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并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建立n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促进关系

一是将德育渗透于文化课、专业技能课和社会实践课程之中,形成德育合力。二是将文化课融入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建立了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综合模块,根据专业职业岗位需求选择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模块,针对专业特点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教学案例、教学范文等,使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实现了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有机衔接,促进了文化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相互融合。三是教学目标相互渗透,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教学目标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江苏五年制高职按照五年一贯统筹安排公共基础课(德育课、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两者相互渗透,避免中职和高职衔接过程中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造成的学时耗损,整体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周期上具有节约性,在教学资源利用上具有高效性。五年的学程既保证了高中文化基础和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为三年以上的要求,实现了中高职有效贯通和无缝衔接。

二、发挥五年一贯长学制优势,突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江苏五年制高职始终坚持将专业实践教学贯穿于五年学程中,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循环规律,构建了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到校外为逻辑线索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统筹安排从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单项实训、专业综合实习、工学结合到顶岗实习的实训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让学生较早接触到专业环境,有效延长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的时间。同时,江苏五年制高职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毕业生除全部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外,60%以上能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保证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发挥联合共享优势,实现江苏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化

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深入推进江苏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建设工作,近些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计划。一是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二是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深化五年制高职课程改革;三是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如《关于制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苏联院〔2005〕2号)等,为我省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极大地促进了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联合优势,成立18个专业协作委员会,引领了我省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建设。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共享平台,以各分院(办学点)和专业协作委员会为组织实施单位,制订了44个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102部院本教材、51门院级精品课程,指导相关学校开展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注重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保障和评价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教学顾问,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提出决策方案。组织审核学院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对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服务。18个专业协作委员会对专业大类教学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研究制订和修改完善指导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主干课程标准,开展校际教育教学交流,推广教学改革成果,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学院成立了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教材审定委员会,保障五年制高职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实施,为推进我省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

近几年来,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制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苏联院〔2005〕2号)、《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苏联院〔2007〕5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苏联院〔2010〕2号)、《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等文件,为推动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特色课程体系范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36-02

2008年,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那么如何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中国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绝大部分财务与会计没有实现分离,财务管理人员更多从事的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基础工作;其次,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预测、筹措、投资、企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根据财务管理本科学生的生源基础、知识水平和在校的受教育时间,这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最后,不同地域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使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不同地方的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一、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学生生源、毕业生就业渠道以及周围经济环境都有明显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点,作为一个新设专业,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务必要考虑其地域特色,从而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适应学生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

1.适应生源特点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地处偏远,其生源结构与疆外一些高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若盲目照搬内地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必然出现排异效应。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因材施教,本着“大众教育”方针,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般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人才,从而使目标定位与其生源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如此方能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2.适应就业趋势培养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塔里木大学的生源以新疆考生为主,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在新疆就业。据塔里木大学学生工作处统计,自2003年以来,毕业生留疆趋势日益明显,2003年有大约43%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疆,2008年以后,这一比例则扩大到8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分布在基层的各个团场,为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将其定位于主要从事比较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社会评价高、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2010年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的对口援疆工作,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为新疆和兵团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前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岗位划分不明确、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新疆和兵团中小企业必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在未来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实现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严格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适度,拓展投资领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预算管理等。此外,这一战略机遇必将加速推进新疆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财务管理人员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将日趋提高。对此,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时代要求,使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基础,熟悉财经法规,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化的理念和技能,将管理、会计和金融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工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具有较强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地方特色、本位特色。从中国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各高校都差不多,部分院校甚至照搬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体系,这是不尽合理的。须知不同的院校其生源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培养目标可能也有所区别。各高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务必要考虑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那么作为边远地区的高校,塔里木大学的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等明显区别于疆外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2.各高校课程设置大都过分关注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不仅仅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他们的文学修养、品德素质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对基础课给予适当的关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学生非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塔里木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新疆地方和兵团输送人才,结合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企事业单位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宽泛的知识面等,而这就需要通过相关的基础课程来培养。

三、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充分地发挥我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问题,制定出适应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公共基础课程。如前所述,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方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汉语写作、数学逻辑思维、计算机操作及外语写作表达能力,从而为其后续学习以及将来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公共基础课主要应包括:基本原理、思想、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

2.学科基础课程。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财政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学等,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分析判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旨在通过系统的教授与指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财务管理人员应有的专业素质。专业方向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包括: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学、战略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法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基本能力。选修课包括:高级财务会计、电子商务、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保险学、预算会计、资产评估、经济应用文写作、会计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专业实践环节。相较于以上的文化理论课,专业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实践过程中企业现状一定程度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一些专业方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专业问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促使学生在下一步更加努力的学习。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周边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种实习方式。校内实习主要以实验的方式体现,包括会计学原理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即用友U8的系列操作应用)、审计软件的应用、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即手工和电子ERP沙盘模拟)实验、以及校内毕业实习等。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性质的特殊性,校外实习则主要由学生自主联系进行。通过校外实习,使学习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认识书本知识与现实的一定差异,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样一个完整体系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素质好、知识面广,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2010,(3).

[2]邱婷.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特色课程体系范文5

【关键词】市场营销 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40-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中买方市场的特征日益明显,市场营销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的认同。各高等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顺应了市场需求,纷纷开办起来。本文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点在于,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应该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

1.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掌握社会活动和专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识,掌握市场营销学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知识,拥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和技能,面向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一线岗位,从事企业的品牌和产品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电子商务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营销正成为当代市场营销的重要领域,因此,如何做到传统市场营销与网络营销互相结合正在成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下开设了市场营销方向和电子商务方向,以体现这一时代趋势的要求。与独立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有所不同,市场营销专业下的电子商务方向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扎实的互联网应用技术,掌握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技巧,具备网上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熟悉网络商务的经济理论、管理理论及其运用,具备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能力的新型营销人才。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方向的教学内容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概括:一是基础知识层面,包括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西方经济学等相关基础经济学知识;二是专业知识层面,包括与营销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如市场营销学、广告理论与实务、渠道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理论与实务、商品学基础、价格理论与实务、消费者心理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等相关课程;三是综合知识层面,是指除经济类知识以外的其他相关知识与学科,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这三个层面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市场研究、营销策划、市场拓展、产品开发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是课程实训(主要通过模拟平台进行);第二层是专业实训(主要通过企业的认识实训、专业(顶岗)实训、专业的综合实训、考证实训、各项大赛等环节进行);第三层是毕业(顶岗)实践(一是在毕业实习期参与企业单位的预分配实训,二是可通过毕业论文进行的应用理论研究实训)。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电子商务方向为例,如下图:

通过真实岗位(群)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分析,确定相应的技能或能力模块,设置对应的训练课程或项目,初步形成了由职业基础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能力)训练课程(项目)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证实践类课时在教学计划中占总学时的50%以上,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分析

通过上文对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

1.实训和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突出的、重要的地位

首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对实践教学环节足够重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应规定适当比例的实训学时。第二,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扩大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以“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为课程特色,形成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的人才培养的新机制。第三,不断完善实训设施和设备,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先进的市场营销模拟实训室、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利用模拟教学软件强化对学生实操能力的训练。第四,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切身投入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在实际工作和竞争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成长。

2.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等职能的必要延伸。作为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是高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主要体现。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有两个特点是互相联系的。一方面,社会需要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所以高职教育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从而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色,做好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近年来,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当前高职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结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和要求,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向社会、向企业拓展实训营地,整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继续做好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1.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进行多元整合,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精简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教学,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淡化对专业理论的研究和探讨,而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把课程体系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或调整,在教学中简化对复杂理论、公式、模型的推导和运算,使学生只要有所了解即可,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方面。

2.以营销实务为主线,构建符合营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把职业岗位资质用KSAO模型进行分解。KSAO模型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不但要注重对学生K(知识)方面的传授,更要注重对S(技能)、A(能力和素质)和O(其他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在S(技能)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执行实训课时的内容设计和安排,不要随意减少实训课所占的课时比例,不要随意改变大纲规定的实训内容。同时,校方应保证实训经费投入,改善实训硬件设施,加大实训教室、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扩大学生参加校外实训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条件和足够的实训机会。

在A(能力和素质)方面,应在课堂内外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比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社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O(其他品质)方面,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完善、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促使毕业生理性、正确的看待就业压力,引导他们顺利就业;在校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邀请社会成功人士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市场营销的专业特点,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首先,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积极探索“无讲台,零距离”的教学新模式。在课堂上讲授到某些知识点时,假设特定的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假定的场景中模拟与该知识点相应的实践行为,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起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效果。

第三,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营销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经的起一定深度的推敲分析。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大胆地提出各种观点和方案。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努力地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填鸭模式,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贯彻师生平等、民主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疑问,并在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为学生传道、解惑;在教学中,适当地减少讲授比重,增加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讨论和自学比重,为学生创造更民主、更宽松、更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宗旨主要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整合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种职业针对性强、按岗位需要设置的课程体系,采用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训的教学方式,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市场营销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承志. 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特色培植[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3卷4期.

[2]郑绮萍、张涛等.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与社会适应性研究[J]. 职教论坛 2005.8下

[3]关世荣.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模块教学[J]. 辽宁高职学报, 2006年03期.

[4]陈群平. 关于市场营销教学创新的思考[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

[5]陈伟.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年04期.

特色课程体系范文6

论文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反思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菲薄女性作家的缺憾。加大其改革力度,丰富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激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建设中最基础的重要内容,不仅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改革能否深入进行,更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优劣,直接依赖于课程的建设。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视野的开拓,通常是由课程这一主要途径而在脑海中留下印迹,并由此激活个人的兴趣,生发出“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追求。

精品课程既是教育部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而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课程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迫切需求的系统改造与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建设既是一个载体。又是一个平台。作为载体,鲜明地显现出学校教改方向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作为平台,形象地体现出教学内容与知识点。平台与载体的互相作用,使学生能在精品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内夯实“重基础、宽口径”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迈出个性人生追求的第一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的改革,鲜明地显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一、活跃的学术动态发展显现出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滞后

精品课程建设是以“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为标识的,一流就是不能落后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学内容是由教材来载述,通过教材的文字表达、概念定义、图表符号等显现知识的系统性、信息的科学性、视野的开阔性、学术的前瞻性与思想的先进性。凝聚着教师心血与学者成果的教材,由于出版周期与纸质版本的限定,教材滞后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充实与学术动态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课程体系而言,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增添鲜活的新知识,这在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上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华民族在艰难而漫长的历史演进程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国粹学”。不仅以大智慧、大气派的进取态势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并且正在产生着不同程度的不同层次面的积极影响,而且以“学科优势”、“文学情怀”、“人文精神”的力量,撑起课程一片天。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相融为一体的古代文学课程,其史显现着文学发展的“脉”。其作品凸现着文学内核的“魂”,并融两者,体现着文学鲜活多元的“态”,显现出文学史发展的无限魅力与代相传承的生命力。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文学史》问世,给古老的封闭的“国粹学”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古代文学课程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后高等学府文科类的修业课。刘大杰主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相继问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古代文学课的设置层次面更宽泛,各个高校所用的古代文学教材可谓“百花齐放”。然而,不同版本标志性成果的古代文学教材的课程体系建构模式。均以男性创作为主。菲薄着女性与女性作品。这丢掉了文学发展的一脉,失去文学抒写情怀的一魂,破坏了文学史发生“现场”的“原生态”,不仅限定了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深层底蕴的研究,而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

古代文学内在精神所显现的是人类思想与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展现其丰富深厚的创造性,是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培养人才宗旨所在。性别把人分为男性与女性。女性在文学创作上是否有自己的创造性?唐代诗人王建在《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中日:“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才子传》载:薛涛字洪度,为成都乐妓,居地浣花里,性辩慧,娴翰墨,通史书,工小诗。元稹使蜀,遂相知相识。元稹返京登翰林,作《寄赠薛涛》诗:“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其诗赞颂薛涛杰出的文才和口才。待到武元衡人相,奏授秘书郎,有了“女校书”之名。女性名“校书”,始于薛涛。男性,才子。女性,只能谑称为扫眉才子。

扫眉才子不逊色于才子,为何古代文学课程体系菲薄女性?传统观念起着不良影响。《诗经·小雅·斯干》诗日:“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周礼》有太卜之官,掌占梦。太卜占梦有熊罴之象。是生男的吉兆。有虺蛇之象,是生女的兆头。生了男孩睡在床上,穿着华美的衣裳,带着精工细做的玉璋,声音肃然洪亮,红色的蔽膝耀眼辉煌,成人后将是一家之长,邦国之王。生了女孩就让她睡在铺席的地上,穿的衣裳由包婴儿的被子改做的,身上佩物是陶制的纺锤,只能讲些酿酒做饭的家务事。从着装服饰的现实待遇到人生未来的安排,男性女性有着天壤之别,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性别锁定男女的社会地位。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然经济的思维定势鲜明地印着男尊女卑的传统,男性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垄断着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今天虽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主张“男女平等”,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能随着旧制度的灭亡而完全走进坟墓,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以男性为主体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说上个世纪女性作家与作品难能跻身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情有可原,那么新世纪没有大变化,便是人为的遮蔽与历史的误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渗透,女性研究逐渐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也浮出地表。不仅走向,而且形成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面对文学类的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古代文学精品课程如果仍然重复着叙述视角为男性的教学内容,必将重蹈覆辙,精品课程势必与一般课程没有什么区别,使用教材所表述的教学内容必然滞后。

二、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显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有着时代气息,适宜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仅有紧迫感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办学定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课程教学的实践来实施。而课程设置不是随心所欲安排的,课程是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与专业所在的学科门类及其结构开设的。有学期的顺序与课时的分配。任何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必须依靠每一堂课、每一次亲手操刀等教学环节所构成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得以实现。换言之,精品课的建设也必须通过章节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由章节构成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现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灵活多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显现出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何谓“应用型”人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各有各有看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各有的理解。比较认同的看法:应用型人才就是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应用客观规律, 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或日社会效益。换言之,高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培养面向实际,掌握一定理论,具有多面适应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成果转化,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应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与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改变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与简单拼凑的状况。沟通精品课程的“一流”标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12I从古代文学课程性质而言,改革课程体系更谓势在必行。

古代文学课程是2003年立项的校级、省级精品课的,在课程教学中,注重采用“历史追溯法”,教师系统地讲授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与作品,让学生回到过去,以作家、作品为线索,设身处地地感受与思考:如何我们处在当时会怎么做?特别是“男尊女卑”封建制度下,女性如何“突围”呢?世人了解的古代女性作家常举的是与秦观、黄庭坚齐名的李清照,李清照仅因身在重病中所依非人而离婚事,便有秽言而不能进入正史。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作《自责》诗曰:“女子弄文诚可罪,哪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在客观遭遇北宋灭亡与主观遭遇婚姻不幸、爱情追求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中,反其义而用之,将男性磨穿铁砚的文学功名视为自己主体意识的觉醒。奔涌的诗情倾泄而出。“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渡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侍新雷震一声。”(《春日亭上观鱼》)刚直的个性、横溢的才华,迫使她的追求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意识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缈小的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被强大的传统势力挤压到绝路上,她只有投水而死。胡文楷先生的《历代妇女著作考》,列出中国古代女性作家有4000余位,其中不逊色于李清照、朱淑真的闺秀何止百计。古代“才女”的不幸遭际与今天女大学生所遇的挫折相论。何足道哉?

省级精品课程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打破“男权中心”的话语对文学话语权力的垄断,确立古代文学课程体系观念的多元化与叙述视角的多样化。古代文学课程不再是单调的男性心灵抒写,女性悲怨的吟唱。课程内容的充实、活脱,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对人的素质教育、营造和谐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中的省级精品课。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内容既在课堂教学上有着生动的体现,也在网站建设上有着精彩设置与凸现。古代文学网站不仅有蕴含课程知识体系的140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有与课程教学相匹配的几千张生动人物画像图片或考古实物的网络资源,而且开设“区域文化”、“学生习作”、“文学天地”栏目,上传着载学生各类文章近几百篇(首),其中近半数是以女性为写作对象的。从课程内容体系到教学实践,显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