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大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药行业大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药行业大趋势

医药行业大趋势范文1

第一部分 2004年医药行业回顾

一、2004年医药行业的十大事件

1、三大并购事件:

A、云药重组并购

东盛通过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东盛拥有其49%股权),以7.5亿的现金入主云药,根据重组协议,2007年,云药集团要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净利润3.4亿元、上缴税收11亿元。完成此次收购后,东盛总裁郭家学先生说,东盛将在未来5年内不在进行收购,而主要练内功!

【背景:1995年5月,西安东盛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996年12月,东盛兼并国有企业陕西卫东制药厂,进入高科技制药领域。1999年,东盛集团西征,通过买同仁铝业的壳实现上市,同仁铝业也更名为东盛科技。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东盛科技先是将旗下的电解铝资产与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制药资产进行置换,使东盛科技成为以生物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接着收购了我国惟一的麻醉药品生产企业———青海制药集团,获得在这个领域的垄断优势。2000年11月,东盛科技东进,完成了对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的收购,获得了盖天力、白加黑等著名品牌。至此,东盛集团向西,向东,与国内一些知名的医药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以东盛科技、东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东盛济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制药集团等企业为核心的高科技医药企业群体。

东盛目前旗下拥有20多家控参股企业,在业内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影响。

东盛五大产业平台:

·以东盛科技为核心的非处方药

·以潜江制药为核心的处方药

·以山西广誉远国药为核心的经典国药

·以云药集团为核心的现代植物药以及以河北东盛英华、新疆新特药等为核心的现代医药物流。】

B、华源生命和北药集团的重组

华源出资11.65亿现金, 重组北药集团,北药集团改制后的注册资本达到23亿。

华源与北京医药重组,有利于建立跨北京和上海两大地区的生产和销售格局,打造中国生命产业“航母”。《解放日报》2004年11月13日评论

【背景:华源集团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列当年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第27位,在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名列第一。目前,华源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5家,包括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等一批上市公司。此次增资北药集团的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是华源集团核心产业———“大生命”产业的经营、发展主体。

北药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国有独资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拥有双鹤药业、紫竹药业、赛科药业、北药股份等知名企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位居医药产业第7位。】

C、哈医药的重组

哈医药与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重组、总的资金据说是20亿元左右。而且后续的行动可能还要大于20亿元。

哈尔滨当地对此次重组预期很高:希望通过重组使哈药在2005年的产值达到130亿元、利税18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航母。

三大并购事件反映出:

1、从长远来看,医药行业的利润呈增长趋势。为众多资本所看好。

2、医药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新重新“洗牌”。重组后的公司在未来2-3年将显现影响。

一个值得玩味的人动:2004年12月13日, 哈药教父刘存周正式加盟西安东盛集团,出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

2、四件零售业大事:

A、抗生素降价

2004年6月7日,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24类约400多个规格的抗生素开始降价,实行最新的最高零售限价,公布降价的24种药品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幅度为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平均降幅约为35%,最高达58%,而总体降价金额大约35亿元左右。

B、抗生素限售

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抗菌药。

降价收窄了相关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毛利率,限售堵塞了抗生素的零售渠道,致使市场需求呈现相对不足。在"限售令"实施后的7 月和8 月,抗生素在零售市场的销售份额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64%和1.53%。“抗生素限售对药店的影响远远不止20%的利润下滑那么简单,更致命的是由于抗生素限售导致相当数量的其他客源流失。”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

虽然在2004年抗生素限售,让药店叫苦连天。但从目前的经营状态来看,抗生素限售令的影响不过是使药店多了一道手续而已。消费者要买也不过是签个名而已。

C、GSP大限已到

2004年12月31日,药店GSP认证最后期限。大鱼吃小鱼,谁有实力谁就活。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8108家应认证药品批发企业已有7445家通过GSP认证,162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已有1410家通过了认证。76295家县及县以上药品零售企业中已有58065家通过了GSP认证;1400家药品批发企业、11600家药品零售企业被淘汰出局。

D、洋店入侵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开放药品分销业。从目前来看,外资药店的影响尚不明显,但无疑它必须会使竞争激烈的药店零售业又雪上加霜。尤其是外资与国内的强势连锁药店的联手,将更是一只不容轻视的“老虎”。

[背景:据统计,现在连锁药店已占到我国药品零售份额的60%强。在深圳,就有海王、一致、中联、万泽、南北、合丹等连锁医药企业30多家。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04已有连锁医药企业600多家,连锁门店逾1.8万家。

2004年6月,国内医药零售领域第一笔境外投资协议正式签署。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于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主要用于海王星辰在国内市场的拓展。海王星辰相关的市场拓展工作已经全面提速,尤其是大本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开店速度开始加快。]

四大零售事件反映出:

1、随着GSP认证的完成,医药零售业的整合已基本完成。

2、医药零售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拿医药流通业首家上市公司的南京医药来说,虽然它控股了拥有百余家门店的百信药房,合资组建了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和南京医药合肥天润有限公司,又控股了在福州市场占有率达70%的福州同业集团公司,但对苏、皖、闽三省市场的初步覆盖并没有给它带来好业绩。南京医药流通业务的销售毛利率,从2002年中期的11.06%逐步下降到了2004年前三季度的7.25%。2005年1月29日,南京医药还了2004年净利润将下降50%以上的预警公告。

3、三大公关事件:

A、西安杨森:

“息斯敏”被迫修改说明书

2004年3月,有媒体报道息斯敏可致人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甚至死亡。这个在2002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抗过敏反应药物排名第一的畅销药,其实自1997年后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多个国家已经相继停用。一时间,息斯敏在药店的销量急剧下降。此事件被外界评为“比PPA事件更严重”。

B、潜江制药:

劣质眼药水被强令召回

2004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19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药品进行了查处,潜江制药生产的利福平滴眼液名列其中,成为惟一出自上市公司的问题药品。得知利福平滴眼液被定性为劣质药后,潜江制药向经销商发出了检讨函,召回全部利福平产品予以销毁。

明明知道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为了蝇头小利还继续生产,潜江制药这种不顾商誉和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实令人震惊。(搜狐评论)

C、巨能公司:

被指含双氧水可能致癌

2004年11月16日,《河南商报》以《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为题,披露巨能钙含有致癌作用的工业用双氧水。一时文章被大量转载后,引起一片哗然,各地药店纷纷将巨能钙开始撤下柜台,巨能钙危机全面爆发。12月3日,卫生部网站通报了就“巨能钙含过氧化氢”一事进行的调查结果,称产品中的过氧化氢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但事件对巨能钙造成的影响恐难以消除。

三大公关事件反映出:

1、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在2005年进一步加强对于广告、质量方面的力度。

2、消费者维权意识空前高涨,这不光表现在药品行业。从近期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SK-Ⅱ事件、光明奶事件,可以看出此类突发事件已严重考验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

3、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巨能钙事件为众多医药企业敲了一记警钟,不可否认有部分媒体相当不负责任,最近的高露洁牙膏致癌、啤酒甲醛事件基本都是媒体炒作所致,企业只有加强媒体合作关系,以避免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危机。

二、2004年医药行业总结

2004 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2000 年以来的增速,为17%,稍低于2003 年19%的水平。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帐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12-13%左右,远高于前几年水平。

原因:困扰行业多年的低水平重复和原料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

可能与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面吃紧有关。

子行业分析:

A、大宗原料药制造业不景气;

中国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2004年化学原料药毛利率大幅下滑10%。

抗生素四大家族全面亏损:

2003年,石家庄制药集团(以下简称石药)的利润总额高达8.9亿元之多,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榜首。其销售收入虽然以56.7亿元位居第四,但其盈利能力却直逼老牌利润龙头——西安杨森。石药集团在港上市公司中国制药去年年报显示,2004年净利润为2.45亿港元,比2003年减少了2.59亿港元,降幅超过50%。目前涉足保健品领域,推出功能食品“果维康维C含片”。

华北制药:

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8万元。下降72.74%。

鲁抗医药:

主营业务利润及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99%和47.85%。同时,该公司年报显示,2004年公司每股亏损0.22元。

新华制药:

也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04年度亏损5561万元,每股亏损0.122元。新华制药规划企管部部长许连生说,去年上半年新华仅原材料涨价就减利1500万元,动力能源涨价减利50万元。

原因:

1、产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如青霉素等从2003年的最高价12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6美元/公斤;

2、能源及化工原料价格上升;

3、出口退税率减小2~4个百分点也降低了化学原料药整体毛利率近1个百分点。

B、化学制剂行业创新不足,应变乏力;

长期以来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产品少,难以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企业持续成长。国内绝大部分化学制剂企业主要生产低端市场的普药品种,一些领域重复生产导致的恶性竞争则十分严重。在医保目录扩容中,化学制剂是以药品通用名进目录的,同类厂家竞争激烈,化学制剂的竞争优势不明显。2004年以来受成本推动和产品降价影响,化学制剂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C、生物制药波动较大;

生物制药同样面临受我国由于科研经费和技术水平的严重制约,几乎不可能自主开发有知识产权的专利生物药物,完全依靠仿制国外产品来更新换代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和价格战。

D、中药工业净利润同比仍然快速增长;

中药工业行业总体实力有所提升。2004年以来,中药工业虽然也受医药行业政策调整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影响,但要小于其它子行业,在2003 年基数很高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增长20.09%。

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孔树脂、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中药大生产中;超微粉碎、纳米技术也在已经立项的中药新药项目中开始应用;在剂型方面,中药注射剂有所增加,口服固体制剂中出现了分散片和缓释制剂。

同时中药的出口增长。2004年以来我国中药出口高速增长,前三季度中药出口总额突破5 亿美元,同比增长18.23%,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但是中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展滞后,不完全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中药出口仍以价低、资源性的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并过分依赖亚洲市场,中成药出口困难,目前仅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可作为中药注册出口。由于人类的疾病谱转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而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老年性疾患的防治问题更加突出。作用的多靶点和辩证施治的整体性理念使得中医药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中药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科技开发创新任重道远。

E、医药商业继续延续下滑态势;零售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据统计,2003 年全国18 个省市汇总性亏损,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为8.75%。从企业层面来看,468 家重点企业中,共有127 家亏损,亏损面为26.13%。

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1709.6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纯销售为983.02 亿元,同比增长6.31%,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行业效益水平增长并未同步。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一些重点城市的应收帐款增幅进一步上升。受平价药房的冲击、抗生素限售令的实施、GSP 认证、外资进入的影响,目前还看不出行业毛利率出现向上的转机,未来2 年医药商业的毛利还会进一步下降,预计由目前的8%逐步降到6%~7%或更低,经营形势仍较恶劣。

F、医疗器械没有起色。

G、随着农村两网(药品监督网络、供应网络)的建设,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04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约为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第二部分 2005年医药行业趋势

一、2005年影响医药业发展的因素

1、政策因素与宏观调控

2005年国家继续加强医药领域的宏观调控,采取更严厉的手段制止医药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壁垒的增加会对现有的医药企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促使企业进行产品转型和营销模式的转型,迅速转型的企业将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这也将促使医药企业的进一步分化,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药价趋于平稳。

GMP认证的完成:经过一年的修养生息,通过GMP的企业已经积聚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去做市场营销,有规模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将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2、人民币升值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2005年7月,人民币出其不意的升值。对医药行业也带来了出其不意的影响。

原料药: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容易替代的低端原料药产品,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引起原料药产品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扬,降低我国原料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一旦出口受阻,极易发生原料药制造业向我们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等国家转移。这对于诸如新华、鲁抗等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影响非同小可,可以预见2005年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日子过得有点“烦”!

中药材及中成药:中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左右中药生产企业及中药种植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因素对产品的出口影响不大。

西药制剂:一方面我国西药生产企业的原料药很多是进口,而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使购进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西药制剂产品出口量非常小,只占整个医药工业产品出口量的3%,所以从行业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对该行业的影响不大。

医疗器械:低端医疗器械出口为主,产品出口增长动力主要源是替代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对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2005 年农村医药市场将会启动

2004 年10 月20~23日吴仪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政府公开承诺:2010年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提供不低于20亿元的试点补助金。以此推算,我国的8亿农民的医药费用将会增加160 亿,2003 年我国医药的总销售额为2700亿,这项政策的实施将会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销售额达6%左右。

4、外资进入药品零售行业,加剧竞争

二、2005 年医药行业趋势

1、中药业两极分化明显

在我国目前的1100 家中药生产企业中,整体的盈利水平并不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影响了整个中药企业的销售利润的提升。一方面,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这样的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举步日益为艰。从药品价格的稳定性上来讲,中药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明显超过了西药产品,中药受药品降价的影响比较小。

2、仿制药品给西药制剂业带来良机

我国未来从医院到零售药店对制剂药的需求将会保持旺盛的增长,这种状况未来五年内不会改变,并且进口药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为我国的制剂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国家调控政策对制剂药的利润大幅压缩,本该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转嫁到制剂药企业,这为该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仿制药品给制药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毕竟制剂药的灵魂是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迅速仿制过期专利药才能为企业带来机会。而企业采用的传统销售模式遇到挑战,在国家严历打击带金销售的政策下,企业需要考虑更专业的更新的销售模式。

3、生物制药渐趋平淡

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低下。根据2004 年IMS Health 的统计,近五年全球生物制药产品的销售额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3 年全球的生物制品的销售额达到了370亿美元,我国目前在生物制药方面的水平已经明显的落后了。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的治疗产品主要集中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 集落刺激因子)、INF (干扰素)和IL(干扰素)等, 这些产品的增长潜力并不大。

国内主要生物制药产品的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远远低于国际生物制药产品销售的增长率(年平均30%),说明国产生物制剂的科技含量非常低,市场前景不明朗。

但是,疫苗产业将生物制药带来一丝亮色。与生物制剂比较,疫苗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类:CHO乙肝疫苗、酵母乙肝疫苗等。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与生产基本处于平衡,年市场份额为5亿元;其他疫苗目前业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医药行业大趋势范文2

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其显著特点表现为:城镇和城市的数目不断增长、人口不断增加、用地规模的不断增加、消费习惯和配套设施的需求巨大、农村人口的减少和村庄的消失、以及政府主导的色彩较为浓重,发展不均衡性长期存在、人员转移后的土地和身份变更后过度等问题。

在国家层面将城镇化作为十重要施政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也就显而易见了。首先,伴随着中小城市、县城和大乡镇等形式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人们对于医疗保障需求的显著增加。这种需求增加带来的将是高端医院、社区门诊及药店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其次,由于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快慢不一,东部沿海地区的进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的进程较慢。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国家政策重点倾斜于中西部地区,会直接对该区域的药企发展是个巨大的机遇。第三,伴随着基药制度的深入推广和省级招办的启动,未来必然会有大量的产品因为不能中标而退出基层市场和高端临床市场,这些企业之前的聚集方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大连锁、中小连锁、单体药店、社区门诊和民营医院市场。伴随着以中小城市、县城及大乡镇为代表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则为这类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竞争机会。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机遇面前,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到一些显著的比那话:1、大型连锁根据战略指导,将优先进入城镇化实施排头兵的大中城市进行区域布局;2、伴随着县城和大乡镇的城镇化进程,社区门诊的逐步兴起,与之相对应的商业公司等渠道终端必将予以重视并形成合作供应关系;3、县乡级市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以纯销型商业公司、中小连锁、单体药店为代表的零售重点也必然会大量出现;4、伴随着这城镇化进展,从农村到城市人口转移,其本身的生活档次和消费习惯必然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样原来较为保守的药品消费结构必然会被打破。之前以便宜药、小厂高毛药、常用病治疗普通用药为核心的产品结构必然会演变为品牌药、高质量好疗效的药品、保健品、治疗糖尿病风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的特效药等。

在这样一个大趋势大背景下,OTC企业的营销也必然需要根据大趋势进行调整和布局,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人员储备,又快又好

城镇化进程面对的中小城市、县城和大乡镇这样一个趋势,也就注定了借助城镇化东风进行市场进入的企业要将战场从大中型城市的大型连锁、中型连锁扭转过来,不能以大中型市场的零售市场操作手法来操作。要综合考虑中小城市、县城和大乡镇在区域划分上较为分散的特点,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配置人员和队伍,以之前的三终端模式为基础,做好人员储备和布局。

2、产品组合,满足需求

根据城镇化进程的趋势所带来的药品结构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讲就不能将这类市场当做传统的基层市场的产品布局来操作,而要根据其发展特点通过企业品牌药打造、常用药结合慢性病新药以及院外临床销售类产品为组合,根据地区性用药习惯来配置产品才能满足需求,提升销售。

3、找好市场,重点开发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产品和样板市场的巨大影响作用不可小视。品牌产品是解决企业渠道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大规模集中生产降低成本提升利益的核心。而样板市场不仅是企业销量保障的关键,也是企业模式复制的试验田。所以在城镇化的浪潮下,企业要实现抢占扩容后零售市场的战略意图,就要根据城镇化的进展程度以及本身企业市场操作的情况来合理规划自己的重点市场,并给与政策方面的倾斜来推进。同时,还要考虑该市场的企业重点产品选择问题,因为企业的主导产品往往与不同市场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很多企业又觉得自身的产品在哪里都受欢迎,这就造成了企业确定的重点产品在不同的市场销售结果不一样,这一点尤其重要。

医药行业大趋势范文3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Malmquist指数 创新模式 收敛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47-05

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s eastern coastal areas

Qin Li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

ABSTRACT Using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09,there 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rough the clustering analysis,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mod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is reg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vergence,the differences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among the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re widening. We suggest that companies should focus o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direction they put resources in while strengthening their invest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ir support i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guide the reasonable technical innovation among enterprises.

KEY WORDS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almquist Index;innovation model;convergence analysis

《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说明在现阶段,制药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战略更应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国医药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正逐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得到一定提高。然而,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在各个地区间存在着差距。相对于国外制药业的研发投入来讲,我国研发投入力度还很小,如何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正确揭示各个地区间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模式及其演变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依靠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速度迅速。东部沿海地区的制药业虽十分发达,但其技术创新效率如何、地区间是否存在差异值得关注。而前人的研究多数只注重与技术创新效率有关的计算,却少有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地区间差异性分析[2,3]。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应用相关面板数据测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进行收敛性分析。

1 研究方法及分析依据

创新效率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各要素的投入产出的转化效率,即反映创新活动过程的效率。国内目前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DEA-C2R、DEA-B2C。但是此种方法的一大缺陷为其只能计算截面数据,适合于静态分析。而Malmquist指数法不仅可以分析不同时期决策单元的动态效率演化,还可以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因此,本文选用Malmquist指数法。

Malmquist指数是在1953年由瑞典经济和统计学家Sten Malmquist提出 的[4],后经多人完善。Rolf Fare和Grosskopf等人在1992年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给出了这种理论的一种非参数的线性规划算法,使得Malmquist指数可以用来建立多产出、多投入的技术描述形式。其表达式为:

其中,是距离函数,代表以第t期的技术表示的当期技术效率水平;代表以第t期的技术表示的t+1期技术效率水平;代表以第t+1期的技术表示的当期技术效率水平;代表以第t+1期的技术表示的t期技术效率水平。

Malmquist指数还可以被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其表达式为:

EC是指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技术效率指数,为两个时期相对技术效率的变化。TC是指技术进步指数,测量的是两个时期内的技术进步情况。

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出来的两个指数均无固定参照临界指标。Malmquist指数大于1时表示第t期至第t+1期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成长状态,小于1时表示第t期至第t+1期效率呈现衰退的趋势。EC大于1时,表明技术效率改善;反之降低。TC大于1时,表明技术进步,反之后退。

2 研究决策单元及其数据选择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某些省份统计数据的残缺,故本文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代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这9个省(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决策单元。此外,由于南北跨度较大,经济实力、制药业实力存在一定差距,故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分为东北部沿海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东中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以及东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广东省)。在时间跨度上,选取1997-2009年的数据。

一般而言,投入产出的测度指标体系中投入和产出因素均应主要从人、财以及物力三方面来考虑,本文亦从此角度来选取。选取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等经费支出作为测量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三个投入指标。有学者选取科技活动人员数来作为人力指标,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这一指标更能显示制药业在研发中投入的人数和所费研发时间的状况[5]。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标用来反映研发的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和引进消化吸收等经费指标用来反映对外引进力度的投入指标。选取新产品销售额以及专利申请数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选用新产品销售额而不是新产品产值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原因为新产品销售额更能反映技术创新的转化效果以及被市场接受的程度。使用专利申请数量而不用企业拥有专利数这一指标,原因是有学者认为专利的审批成功与否可能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专利申请数量更能代表企业的研发力度[6]。

由于研发从投入到产出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7],本文将投入指标比产出指标提前了2年,即投入指标时间跨度为1996-2007年,产出指标时间跨度为1998-2009年。

3 测量结果及分析

3.1 技术创新效率测量结果

应用MAXDEA 2.0软件计算1998-2009年东部沿海地区Malmquist指数(Tfpch)及其分解指数(技术效率指标Effch和技术进步指标Techch)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1998-2009年我国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年均增长28.8%,技术进步的年增长率为17.8%,技术效率改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这说明,我国沿海地区制药业的技术效率虽然有所改善,但技术创新效率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这一结果与我国制药业还处在模仿型创新阶段相一致。

具体省(市)的计算结果见表2。

进一步将这9个省(市)分为东北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中部沿海地区(江苏、上海、浙江)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表2显示,这三片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增长率存在差异。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最高,平均为57.9%;东北部沿海地区其次,平均为23.7%;东中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最低,平均为16.3%。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福建省,如果去除福建省,那么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平均为17.7%,与东中部、东北部相差无几。

从整体数据上看,这三片区域在推动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动力上还存在差异。东北部和东中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主要由技术进步提升推动,而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主要由技术效率的提升推动。东南部沿海地区技术效率的提高(35.1%)大大高于东中部沿海地区(3.2%)和东北部沿海地区(5.2%),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福建省在2003-2004年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查阅原始数据发现,福建省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技术效率值,是因为投入相对于其它省份小,而产出也非常不稳定,偶然性较大,导致了福建省技术效率指标呈现出上下大幅度的波动。如果去除福建省,东南部地区在技术效率指标中的数据(3.1%)与其余地区差别不大。各地区技术进步增长率大致相等,东北部沿海地区为19.8%;东中部为13.6%;东南部为20.5%。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也趋于一致,相互及对外学习程度趋于一致。

从各省(市)来看,片区科技创新效率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福建省(98.1%),增幅最小的为河北省(6.7%)。由于福建省投入产出较少,其技术创新效率虽高于第二名北京(35.3%),但从其产出数量等方面来看,福建省的技术创新实力均弱于北京等地。从表2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这7个省(市)均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动力向前推动。但在北京市、福建省两个地区的增长动力中,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比技术进步提升的作用要高,说明其投入资源等运用得当;而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的增长动力中,技术进步的提升作用比技术效率提升的作用大,说明这些地区存在着投入浪费的现象。河北和上海两地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则主要为技术进步的提升。这两个地区的技术效率反而有所下降,表明河北和上海在增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应注意技术创新投入的方向,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

由于投入力度和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同,建立分类体系,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模式进行归类。应用SPSS 18.0软件将各地的技术创新效率(Tfpch)和文中所选取的三个投入指标的均值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结合数据和分析结果,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9省(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低投入高效率改进模式,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福建省,这类地区具有相对较低的科技投入,但效率却非常高,而且具有投入越多、效率越高的特点,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获得更多的产出。第二类为低投入低效率改进模式,包括上海市、广东省以及河北省,这类地区具有一定的投入基础和实力,而且科研能力强,但还应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适当注意技术创新投入资源的合理运用,提高利用率。第三类为高投入低效率改进模式,包括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山东省,这一类地区投入相对较多,但技术创新效率却没有多大改进,应该注重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投入方向,同时还应该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以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动力。

3.2 收敛性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从每个省(市)的角度得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变化的初步结果。但是,如果要动态、全面地反映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东部沿海地区间技术创新效率的演化趋势,故本文进行有关收敛性分析。由于β收敛可以采用收敛回归,从而可以更为深入地分析区域间的收敛特性,故选取绝对β收敛指标来进行收敛性分析,其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i为某一地区,t为某一时点,T为观察期长度,为i地区在t时点上的技术创新效率,α为常数项,β为稳态的收敛速度,μ为随机误差项。计算出β值,如果大于0则收敛,反之则发散。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

从表5数据可知, 1998-2008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发展呈发散趋势,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地区间以每年5.1%的速度增加。这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的发展由于地区间政策制度、投入力度等因素的不同,其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正逐步拉大。结合前文结论可知,一些地区(如北京等地)的技术创新效率由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创新投入资源、合理的政策鼓励等正逐步迈向产业发展的快车道。而另一些地区(如江苏等地)则由于科技创新投入资源方向或使用效率不高、没有合理的政策激励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动力,导致了高投入下的低效率改进,这样的现象应该及时纠正。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合理引导制药业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应用Malmquist指数和绝对β-收敛法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研究表明,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各个区域自身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地区间技术创新效率增长动力不同。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这7个省(市)均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动力向前推动,而河北和上海两地的技术创效效率提升则主要因为技术进步的提升。通过绝对β-收敛法还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正处于逐步扩大阶段。针对一些地区存在的高投入低效率改进的情况,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合理引导制药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精华.当前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形势及特点[J].中国经贸,2007,(11):66-71.

[2] 郑洁,杨昌辉,徐晟.基于SFA的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58-62.

[3] 罗亚非,焦玉汕.我国制药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J].科研管理,2007,28(2):71-77.

[4] 邹鲜红,罗承友.基于Malmquist指数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J].中国药房,2010,21(37):3457-3460.

[5] 刘战伟.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河南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情报杂志,2010,29(8):101-113.

[6] 盛垒.外资研发是否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71-1581.

[7] Furman JL, Porter ME, Stern S.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s Policy,2002,31(6):89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