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1
技术可行性
2011年,平台收录了150余家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对60余个新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数字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利用成员单位公共科技资源,建设适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系统,解决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主要瓶颈问题,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平台成员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60余项。平台通过整合资源,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推广信息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作用,2011年,平台专家组对全省40余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平台通过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建设,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成员单位2011年,举办制造业信息化培训期数总计524期,共计培训各类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6890人次,其中培训管理人才860人次,核心技术人才2568人次、其他技术人才3462人次。培训的内容包括:4CP、PDM、ERP、数控技术、电子商务、CRM系统、MES系统、网络计算与资源共享等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及应用技术。
服务内容
工业设计能为产品提供造型、色彩、功能、使用方式的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附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视觉传播设计及优化方案,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传播度。培训服务。目前,我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企业急需的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熟悉CAD/CAE/CAM等先进设计手段,对产品开发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人才。企业希望能够针对技工和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平台培训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技工、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在数字化设计领域,采用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各类专项培训,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使学员在更多地、更好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地、高效地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服务模式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的联盟单位,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技术等集成,为我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提供数字化设计的全方位服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加强专家团队打造。完善专家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包括企业需求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培训等工作。平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管理方式,根据不同要求,采片“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专家技术指导+企业派人参加”、“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技术开发+企干骨参加”、“政府安排+中心组织+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服务手段[1]充分利用平台的“导航”和“窗口”作用,整合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广泛吸纳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如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和专业技术人员加盟平台的建设与服务,分行业、专业、地域,建立和健全基于平台的科技公共服务网点。建立一支与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广揽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来。同时,建立科学的、符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开展从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有关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并委以重任,通过挑战性的工作,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推广工作团队。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平台建设与服务的宣传力度,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大力宣传和弘扬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公平机会。规范服务流程,严格把好技术服务质量关。平台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明确需求、确定方向、达成合作意向、技术协议、项目实施、提交报告,从而保障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会员制推广服务策略。平台根据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开发远程设计服务程序并通过会员制方式把程序提供给企业使用。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软件购置及运行费用,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好技术及信息服务。
结论
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2
关键词:产业经济;电子信息;发展思路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漳州市规模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愈趋明显。“十五”期间是漳州市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产值从2000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05年102.18亿元,突破百亿大关,成为继福州、厦门之后福建省第三个产值超百亿的地市,是国家9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福厦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7年漳州市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65家,实现产值123.4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2.3%,其中灿坤公司实现产值50.27亿,万利达科技公司实现产值40.7亿元。
1.小家电产业链逐渐完善
以灿坤实业有限公司、万利达公司为龙头的小家电行业迅速发展,2007年小家电行业产品产值约占漳州市信息产业产值一半。灿坤公司在小家电领域不断创新,日趋智能化,煎烤器、电熨斗单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柱行业。同时,对相关产业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至今已有多家小家电配套企业落户龙池开发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确定漳州市龙池开发区、金峰开发区为“智能小家电产业园”。
2.数字视听产品竞争力强
数字视听产品产值约占漳州市信息产业产值35%。特别是万利达,系集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注册的“万利达”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激光视盘机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利利普的小屏液晶电视也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3.数字化仪器仪表初具规模
漳州市现有数字化仪器仪表的生产企业有20多家,如:科能、东方、威华、华仪等公司。目前漳州市已成为仅次于深圳的我国第二大数字万用表的生产、销售基地,数字万用表绝大部分出口国际市场。
4.电子石英钟表产业稳步增长
电子石英钟是漳州市的特色行业之一,是中国电子石英钟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电子石英钟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有15家,如:华艺、恒丽、宏源、吉邦、桑泰等;漳州市钟表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5%,石英钟产量约占全球的15%,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具竞争力。
5.光电产业开始兴起
漳州市光电产业以六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科明、立达信、富顺、锦达、亚明工贸、国绿太阳能等公司为龙头,形成全省较大的光电子产业聚集带之一,主要产品有节能灯、LED显示屏、LED装饰灯、数码音乐景观灯、数码幻彩变色灯、数码万年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等,还有太阳能与LED结合的产品——太阳能LED灯。随着国家和省里对光伏产业的进一步重视,华安利胜电光源项目的投产,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6.计算机及软件行业规模虽小发展迅速
漳州市现有计算机及软件企业几十家,从事计算机销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为社会信息化提供服务。其中漳州顺和达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通用管理系列、行业管理系列、娱乐学、实用工具系列”四大系列20多个产品、商务王软件、必特公司的行政服务中心软件、漳龙公司的“督查业务工作管理”等软件已打开市场,形成批量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超市管理系统”出口日本和欧洲,开创了漳州市软件产品出口的先河。漳龙公司的“督查业务工作管理”软件获漳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漳州翊峰机械公司从台湾工业研究院引进先进技术,专业生产数控机床,填补了我省规模化生产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的空白。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种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随着国家的政策调整开始显现
由于国家出口退税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漳州市有不少电子企业取消了较为低端的产品业务,或者将业务外移,从而影响了产业增长。最明显的是灿坤公司,2007年产值下降12.5%,开始出现负增长。
缺少专业的信息产业对外招商品牌及载体。漳州市没有像泉州南安的“光电产业园”、福州及厦门的“软件园”等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也没有专业的电子信息产业对外招商品牌,从而使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与邻近地区相比缺少名气及吸引力。
2.制造业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漳州市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水平、规模和实力与福州、厦门和省外其他地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漳州市制造业较有规模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较少。虽然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但能形成产业规模、竞争力强的不多。漳州市电子企业创新能力欠强,增加值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不多。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研发资金投入较少,产品更新周期较长,市场应变能力较弱,发展的后劲不足。
3.企业贷款融资困难
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及三资企业,起步较迟,原始资金积累不足,企业缺少有效的融资手段,从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及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计算机及软件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漳州市从事计算机销售、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的企业不少,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软件企业的总体实力较弱,软件及系统集成与硬件销售额比例失调;软件业与制造业发展还不协调,目前漳州市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只有四家。
5.信息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漳州市经济收入水平比周边地区低的原因,造成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高端人才和熟练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这些也是阻碍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措施与建议
1.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行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会协会作用
政府应通过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会协作为政府助手和中介作用,通过政府扶持、行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究、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平台,以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提供信息服务。让行会协会更好地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府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行业动向,了解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做好应对策略和措施;做好行业规范自律和引导企业良性发展,做强做大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
2.政府加强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对接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借助每年各种展会的平台,积极鼓励、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并做好对接工作。如通过每年召开的“4·8漳台恳谈会”、“6·18海峡两岸经贸恳谈会”、“9·8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1·18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等平台,对外展示漳州企业的特色,宣传漳州的电子信息产业,扩大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力及知名度,积极跟踪服务漳州市电子信息项目,做好项目对接的服务工作,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3.建设仪器仪表检测研发平台
电子仪器仪表行业是漳州市特色产业,特别是数字万用表是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大数字万用表生产及销售基地。全市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有数十家,产品类型繁多,但是档次及附加值较低,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弱,产品开发周期较长,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检验、检测手段。建议通过行会协会牵头、政府扶持、行业共建方式,积极建立电子仪器仪表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漳州市产品档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4.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及人才储备机制,依托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创办培训、试验基地,大力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为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漳州市高等院校少,电子信息行业专业人才匮乏。为了使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有充足的人才保障,通过技能培训鉴定站的工作,组织引导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为漳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5.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改善融资方式和担保手段,用好用足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银行与企业的资金供需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扩大信用贷款试点,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业规模,促进行业集群化。
6.加强对外交流、推进产学研协作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梳理,编录漳州市企业的技术需求手册,并与西北工大、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中科院沈阳分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渠道。通过做好校企间的牵线搭桥工作,促进漳州市企业与知名高校的产学研协作,推进漳州市经济发展。
7.举行相关培训,讲解有关政策
帮助漳州市电子信息企业了解国内外的相关政策,抓住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邀请福建省软件协会、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等有关部门,分别到漳州市为电子信息企业讲解“欧盟两指令”、“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双软认证及其优惠政策”等内容,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打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经贸健康发展。
8.实施名牌战略,组建集团公司,增强行业竞争力
鼓励企业参与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质量、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及注册国际商标或申请国外专利的企业,由同级政府给予奖励。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组建集团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增强行业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漳州调查队.漳州统计年鉴2007[R].漳州:漳州市统计局,2007.
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3
一、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1.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源现状
全县农村现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8900人(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已评定农民技术人员410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205人,发放绿色证书3200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1生产能手
包括种植能手3700人,养殖能手900人,加工能手400人。
1.2经营能人
包括企业经营人才400人,农村经纪人800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150人。
1.3能工巧匠
包括技能劳动型人才1800人,文体艺术类人才200人。
1.4基层干部
包括村组干部及其他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人才300人。
1.5其他
包括创业人员、招商人员等250人。
2.总体评价
经调查分析,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女性人才偏少;三是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年龄普遍偏大;四是农业推广、开发创业、经营管理人才还十分匮乏。总的来说,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量不足,而且人才外流趋势十分严重。
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不足
1.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
1.1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作用,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协会、合作社为载体,提供有关“三农”信息,防范市场风险,实现农民增收,降低政府执政成本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之路。
全县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政府引导下,根据区域生产特点,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4个,其中专业技术协会44个,合作社30个。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本着自愿、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则,不向政府要钱,还为政府分忧解难,为社会服务。一是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每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把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既宣传科学思想,又普及科学技术。二是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每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把办好科技培训班、办好示范教学点,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县农委等单位也经常组织专家讲课并带领参观示范点。三是开展信息传递活动。会(社)员之间经常传递生产管理信息、市场营销信息、政府导向和社会服务信息。四是开展团结互助活动。在协会(合作社)内部共同解决困难,协会(合作社)之间开展相互聘任,使各协会(合作社)之间团结得更加紧密。
1.2坚持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和技艺性培训
近年来,广德县在实施农业专业技术暨阳光工程培训工程的同时,依托农口各部门、农广校等在开办了农民教育课堂,扩大了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和实用技术培训。依托本地的“田专家”、“土秀才”带动广大农民进行传、帮、带。培训内容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紧紧围绕粮油、林(竹)业、畜牧、名优水果等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1.3进一步完善了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委员会
自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以来,共评定各类农民技术员450人。同时,配合省农业、劳动等部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并发放职业技能鉴定证书4000余份。
2.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广德县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发展,迫切要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是,目前广德县农村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这与广德县推进农村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确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量应达到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左右。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局、农机局,乡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林业站等组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适度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规模,做到村村都有农技员。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推动乡镇企业与营销合作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三是鼓励和支持种养能手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村专业协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四是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壮大能工巧匠队伍。
四、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及早规划,组建机构
建议尽快制定《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成立县级人才工作领导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涉农部门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能职责。各个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和人才服务所,为搞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2.培养人才,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
规范完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突出抓公共知识的培训,依托各职能部门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农村人才培训中,突出以乡镇为基础,以培训失地、无业农民为重点,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村组、支部、协会(合作社)为载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向基层农村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开展帮扶工作,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共同寻求科技致富之路。开展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重点是对已在二三产业就业且岗位技术要求较高的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等级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从业岗位的技能,实现稳定就业。进行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重点是培训有文化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增强新增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3.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认定标准,并在县一级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调查、仔细分析,摸清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具体情况。通过自主申报、村组或企业推荐、政府审核等多种途径,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档案。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数字化资料,并在政府相关网站上公布,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既激活了人才选拔的机制,又能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应有的作用。
4.在各乡镇试点成立人才交流服务工作站,广泛聚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人才工作站以服务为宗旨,以互利为目的,不断开发利用农村人才,为“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农村乡土人才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技术互助、技术推广等提供活动场所。人才工作站建立后,可以在服务互利中吸引、激活、培养和提高人才,更好地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5.进一步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如今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趋势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解决了农民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的问题,并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协会(合作社)还可以建立了党支部,在优秀的会(社)员中发展党员,使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6.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深化城乡一体化人才工作
人才认定与选拔不设门槛,不限身份,做到人尽其才。
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4
1、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许多电算化会计系统是用户单位的财务人员和协作单位的计算机人员合作开发的,这就存在着开发和使用脱节的问题,使得设计出来的系统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流于形式;数据处理的集中性使会计工作组织会发生质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使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扩大;会计电算化控制手段和方式的变化,加大了电算化系统的控制风险;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2、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用纸张记录,这些数据如果被修改,很容易辨别出被修改过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就给业务的记录带来了风险,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
3、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由于会计处理环节相对分散,各个环节由不同人员登录,一个环节数据出现错误,在下一个环节还可以发现更正。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环境下,由于数据处理的程序化和集中化,只要一次输入原始数据,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多项处理。因此,一旦原始数据出现错误,将引发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等出现一系列错误,从一个环节蔓延到其他环节,使得错误的严重性加大。
4、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风险
安全性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系统密码被非法窃取和盗用,会计人员甚至有的外部人员未经授权浏览、修改甚至破坏会计资料,舞弊的手段更加隐蔽。(2)由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存在物理性,一旦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其他非人为原因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丢失,导致数据处理的不准确。(3)存储数据的磁盘、磁带等,经过修改、擦除和拷贝均不留痕迹,同时这些磁性物质容易损坏,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4)各种各样的病毒也对安全系统造成威胁,甚至导致计算机系统的瘫痪。(5)网络财务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新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有很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使内部控制形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1)电算化的实现减轻了原手工做帐的工作量;(2)电算化的实现使原手工的内部控制更方便。在电脑里实现例如凭证的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的平衡检查;各核算与系统之间的数据核对;报表数据的勾稽关系检查等。
2、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
(1)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不再是内部单纯的会计核算岗位,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凭证复核、会计软件维护、硬件维护、系统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制和调试等新的工作岗位,财务管理岗位比手工条件下划分的更细、投入的人员更多、管理的更加深入。(2)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计算机的应用和保护成为新的内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主要储存形式转变为机内文件,这使得计算机机内文件的安全保护、备份和恢复、禁止非法操作等成为会计内部控制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防止计算机舞弊和计算机病毒破坏,成为会计内部控制一个新的、至关重要的事。
三、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其他建议
1、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电算化部门内部必须把职责分工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
2、加强内部审计
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出的信息是否可靠,而且还要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以及会计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通过电算化的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内审人员参与,定期检查和测试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工作情况,参与指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建议修改或选折会计软件。
3、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高度重视电算化人才的开发与培养,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或聘用一批精通技术、熟练应用电算化程序的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4、网络的安全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安全问题愈加显得重要。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
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5
关键词:共享工程 服务方式 服务效益 服务内容
2002 年8月,文化部启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等方式,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的实施平台,能否深入挖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能否最大限度地提升共享工程的服务效益,是衡量共享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1 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的服务现状
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定位是,建立中华文化数字资源的中心,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的文化资源,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目前,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按照国家或省级中心要求建立了至少一房二室的网络架构,硬件设备基本满足开展服务所需要的条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支中心不能够正常开展服务,文化活动缺乏创新,形式和内容单一、陈旧,没有发挥共享工程的本质作用,公众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资源建设方面,主要利用国家和省级分中心整合的视频、图书、期刊资源以及通过卫星接受的视频资源为公众提供服务;在实际利用方面,大多数支中心仅通过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广场、学校等公共场所播放视频资源,这与共享工程的服务本质相距甚远,这只是共享工程最基本的服务模式。围绕共享工程的服务本质,发掘和拓展深层次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效益是各级支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益提升的具体措施
2.1 促进馆内软硬件不断完善和升级,充分发掘共享工程软、硬件设备的服务效益。
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随着共享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必然推动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必然为图书馆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馆藏新体系, 打造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格局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各级支中心在分析如何开展服务时,主要围绕上级中心提供的数据资源展开,通过分析数据资源的构成决定如何开展服务。而共享工程既包括国家中心和省中心数据资源共享,也包括硬件资源共享,同时还包括网络资源、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在制定文化活动时需改变思路,既利用国家中心和省中心提供的数据资源,同时围绕硬件来开展活动。即在具备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原有资源,搜集、整合一批公众急需的、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或公众放映等向公众提供服务。
2.2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要采取多种方式,实行积极的人才政策。“共享工程”各县支中心要积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方式,组建一支适合“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基层服务队伍,一支高水平的资源建设、软件开发、网站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健全专业人才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各县支中心派人参加市级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或者参加其他培训机构举办的有关培训,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软、硬件的管理与维护技能,提高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将管理人员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培养出基层中心管理和技术骨干,提高其现代科技意识和应用能力,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同时,各县支中心还应抓好本地区乡、村基层服务点的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2.3 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1)拓展渠道进行宣传。一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主动与媒体沟通,在“共享工程宣传月”期间,通过本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二是利用网站进行宣传。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开辟专门的共享工程宣传网页。三是利用展板进行宣传。在共享工程支中心设立文化共享工程宣传长廊,分建设成果、服务培训、发展规划等版块,用图片的形式介绍共享工程建设情况。在图书馆醒目位置设立展牌,印刷共享工程彩色宣传折页,让群众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共享工程。
(2)依托宣传开展活动。一是开展数字资源进社区活动。将馆藏的数字资源全部对各区市图书馆开放的同时,对基层服务点中具备上网条件的,发放免费的数字资源使用帐号,把数字资源推向农村、推向社区。二是开展资源进农村活动。针对农村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基层服务点,利用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提供的资源和支中心自行加工的资源,通过刻录光盘的形式,送到农村基层服务点。三是编辑出版共享工程培训教材。内容包括共享工程介绍、服务器卫星系统使用维护、共享工程数字电视专栏操作、文化共享机的使用等等,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培训。四是强化共享工程资源视频讲座。选取高端讲座,利用共享工程视频教室,面向观众免费播放。
(3)针对需求提升服务。在认真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要开展富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文化活动,积极满足广大居民求知、求乐和求美的需求。如利用文化共享机,设立“百姓影院”,定期放映各种题材的影片,实现居民“不出社区(村)观赏影片”的愿望。再如利用基层服务点将文化共享工程与加大农民科技培训结合起来,建立培训中心,精心挑选农业标准化生产、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奶牛选育等农民急需的技术培训资料,定期对农民进行培训,并利用这些设备举办讲座,实现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4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
共享工程之所以成为共享工程,其根本在于它所提供的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的各县级图书馆是共享工程的实施主体,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不断完善,软硬件总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不但有成熟的网络技术,大容量的磁盘储存阵列,而且建立了具备技术实力的研发和管理人才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自建地方特色数据库的条件和能力。地方文献是本地区各个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情况的真实记录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 收集、整理、保存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 努力建设好地方文献库, 并不断地深化其服务功能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作为县级图书馆,虽然具备一定的自建数据库的能力,但从财政实力、技术力量等方面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网络环境下,各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只有各地方县级图书馆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宝库。比如建立人文、历史类数据库,地方农业种养业方面的数据库,反映地区最新信息情报的资料文献库等。
2.5 建立共享工程公共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共享工程服务包括社会各方面的内容,而图书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向公众提供实体服务总是有限,公众需要获得的知识,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体服务往往不能满足需求,所以通过建立公共服务虚拟平台,公众如果有什么问题,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出,共享工程工作人员利用所拥有的资源内容在线予以提供或解答。但公共服务平台收到的咨询可能种类多样化,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不一定有能力解决,单纯依靠共享工程的资源以及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远远不够,所以应由共享工程支中心为主导,建立各部门的联动服务,组建各专业专家库、组织义工团、开放免费咨询电话等,让公众能够及时联系相关专业人员。
2.6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及时组织提供信息服务。
共享工程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新闻工作者的敏锐感,能够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如地震期间组织防震、救灾方面的信息资源,节日期间播放相关题材的电影等,这些吸引公众眼球的题材,能够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力。
3 结语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公众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满足公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各级支中心必须紧紧围绕共享工程的服务本质来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工程的服务效益,最终促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陈天文.图书馆情报论坛,2008年第3期(总第79期)
[2] 文化部关于做好200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社图发[2008] 17
数字化技术人才培训范文6
关键词: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
1、前言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力推动下,信息技术在考试领域也逐渐应用到各类考试中。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考试阅题、考试报名等方面以来,信息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现代考试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从考前、考中到考后,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教育考试信息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考试的各个环节中,来提高考试工作的效率,促进教育考试改革发展的过程。结合多年的教育考试工作实践经验,本文就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探讨自己的看法。
2、当前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教育考试信息化的需求下,全国各省、市都大力开展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各省的招生考试院都建立了自己门户网站并向考生服务,极大的方便了考生,受到考生的好评。但目前很多省市的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教育需求,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不足。
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是打破传统的考试方式,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因此,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要在思想方法上要解放思想。但是很多招生管理部门对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持怀疑态度,认为将钱花在无形的东西上不值得,在全面推动教育考试现代化和面向未来的重要作用上认识不足,甚至阻碍教育信息化建设。
2.2 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1)教育考试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够。由于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部平衡,对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对教育考试信息化的投入是不足的,很多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考试信息化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地方花费了大量资金去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而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开发各种教育考试应用平台,或者因没有足够资金而购买现成的软件平台,造成应用方面的问题。
(2)部分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近年来,教育考试信息化的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存在一些考试信息化项目的软件平台重复开发,各自独立运行,不能实现考试资源共享,浪费了有限的资源,造成建设成本过高。
(3)考试试题库资源不足。实现无纸化考试最基本的条件是有大量的试题资源,试题库是支撑无纸化考试最为关键的一环,拥有海量的试题是无纸化考试权威性、科学性的主要依据。但是很多地方的无纸化考试的试题库重重复复都是考一些相同的试题,考试没有了科学性,因此,不断丰富试题库,满足无纸化考试的需要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2.3教育考试信息资源开发能力薄弱,利用率低。
虽然我国各个省的招生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招生考试网站平台,方便了广大考生进行考试报名、成绩查询等服务,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约了大量成本。但是很多网站平台和软件大部分都是采用外包方式建设,缺乏开发教育考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能力,一旦平台出现重大问题,处理故障的速度很慢,软件升级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另一方面,网站的考试资源大部分比较匮乏,考试资源的数字化和资源共享工作还有待加强。
2.4 教育考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滞后。
由于各个省市的教育考试项目都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进行,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忙于组织考试、考试管理、考试评卷等工作,对考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不到位,资料的收集不完整,整理工作更是很少有人去做,没有进行存档备案,这对建立完整的考试档案是极为不利的。
3、加强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对其建设和规划不但要定性,还要定量,既要有指导性又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终落到实处。针对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考试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建立教育考试信息管理应用平台
教育考试工作强调的是效率和质量,考试工作涉及考生的前途命运,考试中间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此提高教育考试的效率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为了加强与下级教育考试管理部门的联系,快速沟通,及时掌握各地的教育考试工作开展情况,建设一个高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教育考试信息管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
3.2开发教育考试各种软件应用平台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力量开发考务管理应用平台,实现考务管理电子化。
二是配置先进的阅卷设备和软件系统,逐步完善和加强智能评卷工作,。
三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集网上报名、电话报名和其他社会报名方法于一体的考试报名平台,为广大考生提供人性化、便捷的服务。
五是加强考前的管理,考中的监控和考后的成绩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预防各种考试舞弊行为的出现。
3.3加强教育考试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一是建立信息化的教育考试技术人才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定向培养、业务培训和专业讲座多种形式,并加强与同行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具有一定教育考试应用平台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才。与此同时,对管理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进行一些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是通过社会招聘和培养的方式打造教育考试信息化团队,逐步建立一支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教育考试技术队伍,在研发各类教育考试软件的同时,保证教育考试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4、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到国家的教育考试信息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国要深化教育考试的技术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考试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广大考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我国教育考试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岚.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南昌:南昌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