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语文学习属于语言工具的应用,无论是偏向于功用还是爱好,在学习过程中汇总体现的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和知识脉络的梳理,因此,交流式学习更有利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和精神目的的培养。若达不到这种效果,文字语言近流于表象,学又有何用呢?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集中开发学生思维,探索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融会情感,从而提高思维、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力。其作用的意义表现在: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不同知识类型的掌握,通过合作学习相互竞技,在团体的学习进步中提高个人学习能力;②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共性团体意识,从而实现交流、理解,展现个性;③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共性的氛围有助于消除个别学生的内向、不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信;④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快成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增强兴趣,培养他们对于他人的信任以及参与竞技的意识。
1.异质就近组合
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也便于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竞赛,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为适宜。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指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爱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任务驱动组合学习一般以2~6人为一组。这类组合一般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确立的学习任务难度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学习目标,营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合作学习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然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一些教师简单地把合作理解为“讨论”。因此,小组讨论成了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一有问题,教师马上组织“合作学习”,顿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纷纷做交头接耳状进行讨论,生怕不这样就会被别人怀疑自己没有参与讨论和交流,然后每一组代表各抒己见,一派热闹的景象。但由于对讨论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表面的热闹和自由背后,是思维的肤浅和低效。
2.教师对合作缺乏控制。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明确小组成员个体争取学习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团结其他小组成员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以下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对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巧妙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主导者”,而教师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引路者”。教师要做好这个“引路者”,要维护好课堂纪律,为创建和谐的有效的高效课堂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第八章第一节“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一)问题探究,精彩导入:(1)探究问题一:从3、4、5三个数当中选出两个数,可以组成哪些幂?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答案:34、35、43、45、53、54。(2)探究问题二:这6个幂当中任取两个进行运算,能组成那些算式?小组讨论,最终得出:乘法、加法、减法、除法等的算式,乘法中提取出同底数幂的算式:34*35、43*45、53*54,这样导入便引出了此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师巧妙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从中得到启发或新的见解。在探究问题一中,有小组回答出33、43或者45、54等答案不全面,此时教师可以说:“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组的有没有新的答案?按照一定规律把所有的幂都表示出来?”这样引导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得到启发,完善自己。(三)教师引导要进行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例如,“这位同学的算法是正确的,但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算法?”教师引导学生的前提,一定要维护好学生的“面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优化小组建组方式,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遵循建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原则无可厚非,但是也有其缺陷,比如,组内异质,学困生在组内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只能顺从地听;小组内成员发生分裂,又分为小组,很容易出现被孤立的一个,这种的小组学习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衷,成为“无效合作学习”,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小组建组方式。(一)构建“同质性合作小组”,组成“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例如,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第九章“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中的“因式分解”时,要区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教师列出以下习题:(1)2x2-6xy=2x(x-3y);(2)2x(x-3y)=2x2-6xy;(3)(x+2y)(x-2y)=x2-4y2;(4)x2-4y2=(x+2y)(x-2y)。分好小组,讨论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是整式乘法。这样,学困生小组互相帮助理解“因式分解法则”,得出答案。学习能力强的小组发挥优势,很快得出答案。(二)构建“自由性合作小组”,学生自由结伴,各组学生之间因存在信任感所以能畅所欲言,形成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在学习新苏科版七年级“乘法公式”的“平方差公式”时,在前面的铺垫教学中,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让学生自由结组讨论证明此公式是正确的。得出两种证明方式:利用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补差或者正方形、梯形面积补差得出此公式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
三、优化小组讨论内容,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讨论很不积极,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于是我“微服私访”了一下,知道了原由:一些讨论内容,大家都知道,所以都没有了积极性。此时我也在反思:作为教师,要做好备课,合理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能一刀切,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得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时,为使学生真正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我给出了以下习题:答出方程8x-y=3中,当x取3、5、3.5时,对应y的值,思考讨论有何好方法可以快速解答呢?此时小组开始积极做题讨论方法,得出方法一:把x的值一个个代进方程,算出y的值;方法二:首先把方程式转变成y=8x-3,这样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很容易得出y的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般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设置讨论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其心理需求,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及班级特殊性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这样才能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毛德聚,邴苗苗.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教学[J].现代教育教学:中学教师,2012.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一、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我国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这些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它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又可不断完善理论,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具指导性。
二、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注意到一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小组讨论,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每节课中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几分钟时间,这种讨论对学生来讲收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有合作的形式,却没有合作的实质现象。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本身是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合作又是更高层次竞争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竞争。学生本身能力有高有低,能力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小组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情绪、情感等为基础,进行自评互评,使每名学生都能明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参与程度、探索水平、解决数学问题、投入的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小组中评出最佳个人。另一方面,每周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上面几方面评出最佳小组。通过评比,不仅能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使组内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具有竞争力。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条件,使学生们体会到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才能达到目的。
四、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多思考、多发言,主动帮助学困生,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胆小怯弱,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使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以往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单一板书和诉说的方式,枯燥重复的教学让学生心生厌恶,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物理课堂中,我们主张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吸取,提高教学效率[1]。
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需要注意的方式方法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及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能力状况、性格组成等等,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确定组员之间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每个小组都必须有自己的性质和原则,成员之间相互遵守,最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成绩和各项能力的评比。小组的人数可以在5人左右,过多或者过少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小组之间不能只是差生,要优差互补,起到均衡发展的作用。每个小组都要确定一个负责人,这对分发任务、统计成绩、完成学习成果以及奖惩都非常重要。有了小组的负责人,教师也能每隔一段时间开小组负责人会议,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和合作状况。
二、目前在初中物理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
1.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没有实质的进步
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在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状况便是:每个小组在布置任务或者研究命题过后虽然都能够激烈的探讨,但其谈论的内容却往往太过浅薄或者偏离主题,有的甚至直接聊有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而有的小组因为分工不明确或者进度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进度不够,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偏离了合作学习的最初想法[2]。
2.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没有确定的目标,缺少自主思考
在进行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由于在事先没有为各小组定下准确详尽的目标,导致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章法,有的小组“工序”很多,讨论很忙,而有的小组则无所事事,闲得发慌。而且有时由于一味重视小组的合作表象,导致忽略了学生自主的思考过程,极易出现整个小组不能和谐前进的现象,由此也违背了合作的宗旨,不能够使得每个组员都得到发展,也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注重的方面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合作教学来说也十分重要,为了使课堂能更好的开展,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多与学生互动,在学生自主思考过后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而且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使得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分配小组任务的时候就要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情况来适当安排,明确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之后,再适当分配任务,让组员共同完成,成员之间取长补短。教师在对小组成绩进行评比以及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客观而明确,这样才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通过分配明确的任务,让每个组员都“有事可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和学习。
四、提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几点建议
1.合作学习小组的成立,要满足科学合理的要求
如上文中提到的,在创建小组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人的性格、学习成绩和能力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比如在进行探究摩擦力的相关定律研究时,小组中应当要有熟悉理论知识的成员,也要有善于动手操作的成员,来帮助大家进行摩擦力的相关试验,也要有负责分配任务,富有责任意识的成员,来保障课题顺利进行。
2.合作学习的小组课题选择很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课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展现物理课堂的魅力,教师在拟定课堂内容以及学习计划的时候就需要注意选择有一定层次的、富含趣味的课题,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学习电路串联、并联的电力学知识时,如果教师单单以教室板书或是播放实验视频再让学生自己讨论的方式来学习电路知识,则显得乏味而且不好把控,可以将实验设备准备好,让学生分小组自己进行试验,通过动手成功连通电路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物理的魅力。
总之,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团体之间,在与他人的合作之间,通过探讨和探究得以思考和解决问题。需要注意具体的方式方法,一般是采用分组的方式,以完成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每组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帮互助,获得物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分组的时候,也要把我小组之间的各项相关注意事项,比如要确定小组的性质,内部成员和研究探讨的方向[3],最终完成一整个教学计划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韩英.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J].2015.9.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初中地理 教学应用
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心理感受的来源是实践,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通过交流、反思、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这一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打造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概念价值
随着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模式的价值,首先我们要对这一模式有一定了解。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实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获得丰富感情经验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课堂中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可以说,体验式学习能够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模式。它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情感态度的形成,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都来源于体验活动,可以说,体验活动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基础。具体来说,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模式主要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学以致用、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虚实结合。这四个特点是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原因。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受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教育重点已经从“新”转变为“学”,体验式学习模式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此模式的研究,探寻更加高效的应用措施,强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一模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这一模式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课堂的有效助力。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加强小组合作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探索与发现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属于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学习感受与知识,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感受到体验式学习带来的乐趣。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下摸索出的一种新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学习组织方法。教师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学习《认识省级区域》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与讨论中国的省份到底有多少,你又了解多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上台进行总结与分享。这样便能够强化体验式学习在课堂应用中的效果。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应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习能力,总结了学习方法,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对于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取得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重地理实验
地理虽然属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不能忽视地理实验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授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习惯。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想得到较好的运用,注重地理实验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地理实验是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操作地理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地理知识具体运用和直观清晰呈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将知识内化于操作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和培养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与安全的意识。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调动感官感受与思考。
3.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地理课堂中运用需要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居民与聚落》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展示不同风俗与民情的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表演相关的节目,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地理课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理念在创设情境中得到体现,这为其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地理课堂增添独特的光彩与魅力。
体验式学习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对这一新型模式的探究,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为初中地理注入新鲜活力,使初中地理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任春兰.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4).
[2]马金林.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7).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笔者认为应该着眼于以下几点:
其一:在教学中布置“导学任务”
教师通过布置导学任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要根据单元的不同板块,设计不同的导学任务。如在语法课的导学案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整理与该语法有关的语言现象,然后激发学生思维,总结出语法规律。再如在Reading第一课时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这样要求学生:首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主要信息,完成较浅层次的阅读任务(回答问题,判断正误,选择填空等);其次找出并理解文中主要短语,扫除影响理解的语言障碍,了解文化背景(替学生列出部分较难的关键词组,提供语言背景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导学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体现层次性和一定程度的开放性。
其二: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指导者、激励者、纠正者, 力求每个环节都能摆脱“满堂灌”的现象,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识记什么,观察什么,对比什么),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应适时巡视并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并帮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其三:在教学中体现“合作探究”
如教师在学生预习单词后,检查部分学生的发音,然后组织四人学习小组学习单词,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纠正发音,寻找记忆方法,并运用这些词汇,最后组织朗读比赛、拼写比赛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如制作手抄报,可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四人一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让组员各尽其能,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也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适时控制好课堂。
其四:在教学中设置“检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