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1
摘 要 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由于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许多细节上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因此可能有意无意地存在法律风险。结合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人员防范法律风险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从个人法律风险的防范和项目部法律风险的防范两方面,分析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关键词 电力建设企业 项目管理 法律风险 一、项目管理人员个人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人员要时刻不忘学习,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公司法、经济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规避看似细枝末节其实存在法律风险隐患的工作行为。只有全面掌握与项目管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公司规章制度,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陷阱面前保护好自己。作为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应做到“三个不”,即不穿越公司规章制度的基准线;不逾越国家政策的警戒线;不触碰法律法规的高压线。
(二)重要岗位,亲属应主动回避。重要岗位人员认为自己属于应回避范围内的,应主动向有关领导提出回避要求。回避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维护好相关工作程序流程的内部监督机制,使各项工作均有所控制和校验,避免因为亲属面子和自然信任带来的不必要差错,大大减少出现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该原则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亲缘本性。现代法律法不容情,法律不允许亲属之间相互包庇,意味着公众要在“亲情”与“大义”中作出选择,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窝藏、包庇者已经触犯刑法,对亲属之间拒绝作证等行为要受到刑法处罚。回避原则在法律中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减少不公,真正的体现法律的“三公”原则。
(三)切忌随意签字。项目管理人员在一些单据或文件上签字是很经常的一件事,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大领导,自己签字仅是个人行为,其实不然,当你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代表项目和公司签字的时候,那么你的签字就代表了项目集体和公司行为。这些单据都是履行合同的凭证,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形成日后不利于公司的证据,给公司造成重大的损失。由于自己的过错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有向过错人追偿的权利。 二、项目部管理中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注意项目部履行合同中的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合同法律风险与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相比,其发生的概率有时更高,负面影响可能更大,但相比之下,合同法律风险是最具有可控性的。如果能够重视和加强合同履行和管理,对其存在着的法律风险进行规避,通过发现、识别、分析、控制和处理好各项合同法律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按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就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和防范合同法律风险。
项目部履行合同中常见的漏洞有:
1.合同签订人与合同实际履行人不同,又没有转让协议,同实际履行人之间也没有新的合同。
2.在结账过程中审核不严,出具证明草率,没有核实其真实身份。
3.财务把关不严,供货商的合同、发票非同一单位。
针对上述情况,有关合同履行中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有:
1.对照合同内容,让项目部所有人员明白,清楚地知道合同中的全部内容,如工程范围,要求、设计变更的处理,工程量的增加和减少程序等。
2.了解合作方的详细情况,包括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姓名、财产情况、履约能力、诚信度等。
(1)了解合作方的基本情况,保留其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合作方是个人,应详细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了解这些信息有利于我方更好地履行合同,同时,当出现纠纷的时候,有利于我方的诉讼和法院的执行。特别是在项目部自行组织招标和询价采购材料时,应注意留存对方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等相关凭证的复印件。
(2)调查合作方的商业信誉和履约能力。特别注意长期合作对象的信誉欺诈: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近期出现了迟延付款现象,并增加了订货量,此时应引起重视。很可能对方出现严重资金困难、面临破产等情况。应尽量到其公司实地考查,不能仅听其一面之辞。
3.取得合同相对方的授权委托书,核实人的身份情况,一定要对照身份证看是否在姓名上一致。一但有变化要再次要求另一方出具授权委托书。
4.项目部有关的人员出具给他人的有关工程证明须谨慎且要做好相关登记工作。
5.加强对材料、设备及相关凭证的管理。无论是项目自购材料,还是由分包商代买的材料,均应经过我方严格的审核和把关,购买凭据的原件需交给我方保存,财务人员在留存原件凭据和见项目负责人的签字时才能向其支付。一旦材料出现问题或产生付款纠纷时能找到责任源头,避免承担更大责任的风险。
6.工程繁忙期的合同管理问题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工程繁忙期,出现无合同施工和采购现象,无预算凭证,一旦出现问题,没有有利的证据,合同管理不到位,不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造成公司的损失和潜在风险。
(二)项目部要加强印章管理,勿入担保陷阱,避免诉讼。公司印章管理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工程项目部公章由办公室统一管理保存。各队、各部门对外联系需要盖公章,先经副总以上领导同意签字,或口头通知办公室,由办公室登记后盖章。”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公司印章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取用流程、保存对象、使用权限,杜绝因公章使用不当产生的法律风险。
按照印章管理制度的规定:所有印章的使用,必须严格做好申请和使用登记。在公章使用方面需要认识到的是:你担保了,签上名,盖上章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会使公司在法律纠纷中陷于被动地位。
(三)加强对废旧物资处理的监管。现在“小金库”的范围,超出有形存款的范畴。隐匿收入设立的“小金库”中的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设立的“小金库”中的以假发票、假合同、假票据等手段骗取资金设立的“小金库”;转移资产设立的“小金库”中的以虚假资产盘亏、毁损、报废方式转移资产设立的“小金库”。一旦查出是要追究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的。对在专项治理期间新设“小金库”的,要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按照组织程序先予以停职或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意义在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使小金库将无处藏身,使集体腐败行为大大减少。
为规范公司废旧物资处理程序和工作行为,合理利用现有的物资资源,结合电力建设企业实际情况,许多电力建设企业都制定有《公司废旧物资处理暂行办法》。在办法中对电力工程废旧物资的处理程序进行规范,一般的流程是:
1.需要处理废旧物资的工程项目部填写《废旧物资处理申请表》报物资(资产)管理部审核,监察审计部、财务部等部门会签。
2.物资(资产)管理部组织专业人员(技术、质量、基层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对废旧物资进行鉴定。参加鉴定的人员须在《废旧物资处理申请表》中签字确认。
3.物资(资产)管理部汇总报公司领导审批。
4.采取竞价、招标等形式确定价格。
5.处理款项缴入项目部财务科,项目部财务科负责人在《废旧物资处理申请表》中签字。
6.《废旧物资处理申请表》由物资(资产)管理部存档。
最后,针对电力建设企业项目管理人员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项目部管理岗位从业人员应不断加强学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工作行为,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认真查找岗位风险点,建立廉洁自律防控体系和长效机制,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机制;风险管理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中后期,国内外相继出现了许多破产案例,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喜人的账面业绩何以还被沉重的债务拖垮。这些企业往往是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导致破灭,由于风险意识薄弱,疏于对企业风险防范,特别是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忽视了收益与风险的共存性,盲目地追求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做出一系列失败的决策并最终走向衰落或破产。典型的银广夏事件、安然事件,虽被定性为财务舞弊事件,其实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失败的结果,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最终陷入财务舞弊并被公之于众的尴尬境地。
企业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忽视,将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创伤。如何针对企业内部风险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有效监督。这一迫切的需要,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的地位,内部控制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则可监督这种管理成效,通过制定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准则和审计准则,利用一系列财务预警指标,执行和监督企业风险管理。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一)企业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
企业风险包括企业内外部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现实中往往特指可能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企业风险管理就是针对这些不确定性的一种有效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过程,主要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在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中执行,即为识别、评估和处理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一系列风险。
财务风险,则是企业风险中的主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则直接决定企业风险管理的成效。企业风险管理的失败,往往会汇集到财务风险上,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数据,为企业和外部相关利益主体所察觉。财务报告难以全面披露企业财产债务、经营业绩、长期发展战略等情况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利益相关者更无法了解企业如何定位和管理这些财务风险。而企业管理者,虽然有信息优势,但也难以准确掌握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这存在制度方面的失误,是无风险意识的后果。财务风险管理的低效率,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风险管理审计
随着企业失败案例的增多,企业风险逐步得到了重视,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很多企业都设置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逐渐启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但大多作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只是内部控制或内部审计的组成部分,由内控或内审人员兼执,长远看来,由于缺少专门的责权划分,仅仅依靠内控人员或内审人员来执行,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等程序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因此,要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实施风险管理审计。
作为风险审计的延伸,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更注重企业战略层的风险管理与企业目标的实现,以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管理活动为对象,由内部审计人员具体实施,有利于考核部门业绩,落实责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监督审计。
三、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建议
企业风险,特别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该秉着“防患于未然”态度,积极面对各种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降低这些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冲击,达到通过财务风险管理来应对企业风险的目标。通过提高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性等措施,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一)提高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
由于财务风险性质与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空积累,并非所有的财务风险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冲击。一些财务风险在萌芽期可能对企业来说是微乎其微,这就会出现认识的误区,从而对这些财务风险采取回避、放任的态度,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时,往往为时已晚。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准则的指引下,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在企业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经营决策、分配决策等基本财务过程中,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选择最优的决策,提高财务风险防范与识别意识,正确识别和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二)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处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即使是非财务风险,也会以财务数据的形式有所体现,也就是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化。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非财务风险管理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以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点为依据,选择诸如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债务现金保障率、存货周转率、应收现金周转率等基本财务指标,对具体比率赋予合适的权重,建立一整财务预警机制,参考行业标准,结合企业纵向、横向业绩水平,通过具体的财务数据的对比,来衡量财务绩效,进而识别、评估和处理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与非财务风险,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识别、评估和处理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风险,但实践中,很多企业都是通过内审或内控部门来完成,这就不利于考核风险管理的绩效,难以客观评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因此,需要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审计,在内控或内审部门之外,设立专门的内部风险管理监督审计机构,明确化分内审、内控主体与风险管理审计主体的角色和权限,实行内部监督与制衡机制,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审计机构展开工作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从而能够对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风险管理绩效、财务预警机制、长远战略目标等的实施进行客观、科学、有效的评估,及时纠正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各种错误之处,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物流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系统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服务提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迅速增长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满足日益提升的物流需求,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加快了物流设施及相关要素的建设步伐。作为风险度相对高的物流服务提供企业,对物流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关系到物流企业的安全稳健发展。
物流项目的风险是指物流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发生的、对物流建设项目目标的实现和运营可能产生干扰的不确定性影响,或可能导致物流项目受到损失或损害的事件。
1.风险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1.1风险管理是物流企业订制度抓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
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若物流企业重视风险管理,并切实订制科学有效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就有可能将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实际上就是在为物流企业增加盈利。物流企业应认识到提高效益与风险管理的科学辩证关系,牢固树立起“做好业务工作是在为物流企业创效益,做好风险管理也是在为物流企业创效益”的新观念。
1.2风险管理是加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核心资源的竞争力、获取新机遇的能力等。在新经济背景下,加强风险管理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构建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物流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新亮点。
1.3风险管理是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真正意义在于减少物流企业损失,实现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际国内市场接连不断发生的一些案例,深刻地说明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2.物流企业如何建立风险管理策略
2.1识别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
2.1.1上游供应风险。如果某物流企业的客户是惟一的或极少数的,则很容易受到客户及其所在行业景气的影响;或者,如果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会导致客户群转移或流失,产生客户流失的供应风险。
2.1.2内部流程风险。指由物流功能要素带来的纯粹风险,主要包括配送、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
2.1.3下游反馈风险。作为物流企业下游的分包商、信息系统提供商,如果其信誉服务度差,造成客户损失,物流企业则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产生下游反馈的合同风险等。
2.1.4其他风险。除了上述风险外,还可能有投融资风险、财务流动性风险等。
2.2确定风险责任人
一旦识别出某个潜在的风险,则应确定一个风险责任人负责监控这个风险。风险责任人应由处于最佳位置、最适合解决该问题的人员担任,并由其制定风险缓解和应急预案。在风险缓解和应急预案实施完成后,风险责任人记录任务完成情况,并根据结果重新对该风险进行评估。通过不断更新评估,物流企业可以方便地掌握供应链系统中每个风险所处的状态,识别出当前最大的风险及其等级。显然,风险责任人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2.3评价风险的影响
评价风险影响的主要指标有三个:一是风险发生的概率P(Probability),二是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小I(Impact),三是时限T(Timeframe)。风险=概率*损失大小*时限(P*I*T),这三个要素的乘积决定了风险的严重程度,也即每个风险的优先级别。根据这个评价标准,可以把物流企业的风险分为如下类型:
2.3.1低风险型。此类风险发生概率小、损失程度小、时限短,优先级别低。例如由于桥梁断裂、道路塌方、泥石流爆发等导致企业因延迟送货而承担违约赔偿金。
2.3.2中等风险型。此类风险发生概率很高、损失程度小、时限短,优先级别中等。例如物流企业运送生鲜食品或易碎商品时,难免发生少量的货物受损或变质的情况。
2.3.3高风险型。此类风险发生概率很低、损失程度很大、时限较长。一旦发生,将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困境,优先级别高。如某物流企业的远洋船队运送大宗贵重货物在海上航行时,遭遇台风袭击,导致船毁人伤货损,
2.3.4超高风险型。此类风险发生概率很高、损失很大、时限很长,物流企业应极力规避此类风险。如运送古玩文物之类,一旦发生货物损毁或失窃,会导致企业破产。
2.4建立风险控制系统
物流企业在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时,应仔细审查所有细节,识别尽可能多的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和优先级别,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低、中级别的风险,通过切实提高企业的软硬件设施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加强信息沟通等措施,予以消除或有效降低;对于高级别的风险,企业可通过保险的方式进行转移。应对下游反馈风险时,则主要通过慎重选择合作者等措施进行规避。
结论
在物流企业经营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物流企业只有通过识别和评价风险,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控制计划,对风险进行控制和转移,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证和利益回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亚莉,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4):27-30.
[2]魏众,等.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
[3]曾祥云.试论第三方物流合作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流通经济,2004,(7).
[4]秦立公,等.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75-182.
[5]刘小群,赖益凝.供应链管理下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规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3).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内部审计 参与风险管理 措施
内部审计从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主的审计模式转变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内部审计如何有效参与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已成为现实需要,下面重点通过几个审计事例来阐述如何有效参与企业风险管理。
一、将企业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程序,以完善的计划和方案来控制或回避风险
风险迫使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前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或方案。
在具体编制审计计划或方案时应考虑的事项:(1)在计划编制的前期,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2)在更新审计范围与计划的内容时,应该选择能够反映风险重大性与发生可能性的检测风险的技术与方法。(3)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4)在进行追踪审计时,应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应当越广。
有时,对企业风险管理状况没有充分预测,仅考虑正常的审计程序,不对风险管理的误区进行揭示或通过切实的审计方案、程序加以追踪,扩大审计范围,有些风险问题是难以揭示的。
二、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经营风险监控,避免企业重大经营损失
风险预警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请企业管理层、决策者警惕风险。企业内审部门应综合风险管理、财务等职能部门各自的风险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内审部门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来确定预警线。
内部审计还应借助于管理层经营能力分析,剖析经营中潜在的重大风险,查找可能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真实、完整地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甚至是一些重大舞弊行为,坚持不懈地做好风险因素的监控工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在避免国有资产损失和减少违法犯罪中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从个人审计工作体验和参与某些案件审计深深感受到重大舞弊则大多是高管人员、业务人员、会计人员集体参与,有时甚至有政府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的人员参与,并且范围要广泛得多,这种风险的危害之大,预警的难度可想而知;有的是从材料、商品采购开始,到产品或商品销售、货款回笼为止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舞弊,有的是通过资产评估、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证券交易、股权收购及转让等进行舞弊,方式方法则要复杂得多,往往涉及内部、内外串通、关联交易甚至高科技手段,其造成的损失则要严重得多,除了由企业承担外,投资人、贷款人、甚至国家和整个社会都要承担。这种情形下,管理层的管理、控制已经完全失效。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内部审计转换角色直接参与风险管理,这时更能体现内审活动实现增值的魅力。
2006年12月,国资委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重要子企业的审计监督,增强重要子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从事高风险投资业务的子企业或业务部门,每年必须安排审计等,说明国家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视程度,从此也可以看出通过内部审计参与防范企业风险显得多么重要,责任多么重大。
三、积极参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直接为提高企业效益服务
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重大基本建设投资活动进行的监督、预防、鉴证和评价活动,是整个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一方面要其最终发挥应有的效益,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有专业部门来做前期的可行性论证,但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诸如从工程开工前审计、工程物资采购招标、工程建设招投标等直至完工验收的全过程审计应该说给内审人员(包括基建预算审计人员)提供了广阔施展的舞台,如何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以主人翁的态度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一方面可以预防交易过程中的和私下交易,避免职务犯罪风险,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应该立足于如何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每一分、每一元的工程结算审减额都是企业的直接效益。
四、学习创新,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的经营行为日益市场化,交易行为日益多样化,所以迫切要求内审人员应建立知识创新机制,对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各个领域不断创新,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关键。
那么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水平,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其二,除了举办培训班等以外,向其他企业兄弟单位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探讨风险管理审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使之永远处于主动的地位。
五、充分吸纳具有风险管理知识的优秀人员充实内审队伍
内部审计部门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人才的更新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构成中除了有财会专家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要有风险管理专家等,这是新形势下的需要。
总之,随着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有些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介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有些企业也在无形中执行了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些职能,它扩展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为企业管理工作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并逐步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将是内部审计持续、健康、有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燕君.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J].经济师,2011(04).
[2] 高峰.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业会计,2011(10).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5
一、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及其类型
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它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经济组织,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所处产业如何,其运营及组织内的不同层级都会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不同风险。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2、经济环境的变化;3、科技的快速发展;4、行业竞争、资源及市场的变化;5、自然灾害及意外损失;6、其他。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因素:1、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2、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3、组织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4、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5、组织人员的道德品质、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6、其他。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风险既预示着机遇,又会影响其维持融资的能力以及保持和提高其产品与服务质量的能力。因此,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必须将风险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充分谨慎地利用风险,以减少在风险真正发生的情况下对持续经营产生的影响。可以说,这就是所谓的风险管理。
二、内部审计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客观条件的综合作用,各种风险因素首先会表现为一定的风险征兆,利用内部审计手段,强化风险管理,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风险控制体系,转化风险因素,争取有利成果,显得十分必要。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是企业转化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目前,内部审计组织已经开始介入风险管理,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这一做法得到了国际内部审计职业界的普遍认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已把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一方面内部审计拥有独特的位置,它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更了解组织中的高风险领域。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组织中高风险的领域,协助管理部门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策略。
(二)参与风险管理过程。首先,内部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做出相关评价。其次,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管理极细微的环节上查找问题,分析其合理性。再次,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还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职能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组织整体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以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三)评价风险管理。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
1、评价风险识别。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组织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风险。
2、评价风险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已有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再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得当,对不恰当的估计予以更正。风险分析中,审计师不仅要关注风险的数量方面,而且要关注风险的属性方面或其承载价值的后果。
3、评估风险应对。内部审计部门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得当、充分。对于风险缺乏充分控制措施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协助完善风险反应方案,以强化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降低风险损失。
4、评价风险监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环境和风险变化,检查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已更新,是否能控制新的风险。还可以通过后续审计管理层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意外事项的处理情况,检查新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将分析结果和建议提供给管理层以便改进控制措施。
(四)传递反馈风险管理信息。在风险信息沟通活动中,内部审计人员要将掌握的风险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内部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的某些信息还要传递给其他有关方面,比如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监督者要了解风险管理的情况,供应商、债权人等也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有一定的信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评价报告系统证明风险信息被准确、及时地传达给相关人员,如内部审计报告可以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传递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的信息,而内部审计职能的设立对债权人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也是企业具备有效风险管理的一个证明。
三、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型现代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向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监事会独立提交审计报告;内审部门的隶属关系、角色、职责不明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局限于核实财会方面的交易,较少触及现代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管理和监测,从而未能就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担起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和内审方法有待提高,缺乏一套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内审程序,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企业要提高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位。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其功效如何,关键在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归属。内部审计部门应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的领导下发挥作用,这样对风险管理的目标有更深的认识,其审计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更大,风险管理的作用也就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宗旨、职责与权限都应以正式的书面文件(简称章程)来规定,并取得高层管理当局的批准。明确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确定内部审计在公司的重要地位,将其职责通过章程加以保护,有利于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部门应将风险管理放到重要位置。使内部审计由过去的控制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渡,主要程序转向“确定组织目标、评估风险、管理风险”,审计人员由被动地承受审计风险到主动地控制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参与风险管理写入内部审计章程,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心组织所面临的风险,使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的思路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使审计报告将目前的控制与策略计划和风险评估连接起来,有效地管理组织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前言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企业的一种客观存在,想要完全摆脱企业风险的影响是不且实际的想法,但是在客观面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降低财务的风险系数,尽可能的减少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及时了解财务风险的成因,准确预测财务风险,进行大力的防范和控制,把铁路运输企业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运输效益。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铁路企业,打破了很多旧体制,充满了活力与生气的机制正在逐步的新生与成长,只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影响,导致铁路运输企业在复杂的经济体制下缺乏正确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与措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道路。所以本文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给出了防范措施,希望能为铁路运输企业解决党务之急。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是由多种多样的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些成因并对之进行分析,以做到更好的风险防范:
(一)扶持多元经营所形成的风险
早期,铁路运输企业兴办的多种经营实体大多收是由业主先垫支的,然后经过一定时期积累再归还于业主。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单靠业主先垫支的办法难以完成铁路运输企业的壮大,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多经规模化、扩大再生产、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这就给铁路运输企业带来了新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为了解决大额资金问题,就向银行贷款或者多经自筹,还有就是由业主以借款的形式多经注人资金,而资金风险就在这里悄然而生。
(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铁路运输企业的外部制造了一个不利的外在客观条件,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针对这一客观事实,铁路运输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对其有利的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外在宏观环境,这些环境对企业财务的风险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对某项宏观条件进行改良,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某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当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不管怎么说,如果企业不能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阻碍。
(三)广泛的存在着道德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冲撞下,各种各样的欺诈、违约、投机倒把等不良的道德风尚悄然的“浮出水面”,这样一种不良的道德风尚对于企业财务来说具有严重的威胁性,比如我们常见的违约、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大量的赊销赊购等不良现象就纷纷不约而同的涌上市场,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依赖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受到其他企业信用所影响、所牵制。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增加企业的存货量,加大企业的仓储成本,导致企业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度。
二、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理路机构
经实践表明,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需要配备专职风险管理人员,要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总体的协调和具体的规划,要集中性的处理对企业生产发展有威胁的财务风险,以此来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的监督与控制。除此之外,风险管理机构还要和财务、技术、数据处理、人事等企业其他各部门进行密切合作,要其他各部门及时反映企业财务情况,根据各部门反映的具体情况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二)及时掌握财务风险信息,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就必须先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及时了解和掌握财务风险信息,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来完成各部门日常的活动风险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反馈的一套动态系统。该系统能反过来主动收集、识别、分析、防范、控制财务风险,把财务风险对企业的伤害降到最低。
(三)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效率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与所有员工都密切相关、密不可分,企业上下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更为高效。在文化层面上来讲,要加强企业所有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自私、风险与自己无关等不良思想,建立企业全面的整体风险观。在各项工作中,也要随时随处的评估和发现风险,尽量协调或实现风险控制,让企业上下所有员工的真正认识到财务风险,真正参与财务风险行动中。与此同时,管理层也要用心致力于调查、规划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把制度控制与文化引导双管并齐,力争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要让每一位管理者都知道,财务风险贯穿在整个财务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事物都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风险,所以要讲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贯穿始终,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整体效率。
结束语
总之来说,要更好的做到铁路运输企业的防范与控制,就必须得先正确认识与看待财务风险的成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及时掌握各方面的财务风险信息,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效率,加强铁路运输财务资金管理的创新,推动风险管理的工作水平,落实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各种管理办法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增加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国.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8,(01)
[2]朱勇.探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技术与市场,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