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效率
“新零售”的概念在现如今的互联网领域风生水起,“新零售”电商模式强调纯电商已经走向灭亡,这种死亡的警告更多的是针对那些仅仅依靠线上起家的品牌,如三只松鼠、全棉时代等,传统企业只有将线上和线下结合,才能寻求新的突破。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事实上只要其从事电子商务,本质上就是一种“新零售”,因为茶叶企业本身就是线下茶叶零售的主力,其重新借助互联网开疆破土,就是一种从线下走向线上的过程,然后再线下线上充分融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最多问题就是这个线下和线上融合是否有问题,融合的过程是否也产生了新的浪费,还有就是到底是线上多一些还是线下多一些。
1茶叶企业应该注重线下线上结合的零售电子商务模式
“新零售”的电子商务模式是未来电子商务的主流,对于传统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适合“新零售”。首先其有产品优势,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很多是自产自销的,所以不存在渠道问题;其次,由于其自产自销,那么成本必然是非常低的;最后是其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技术有沉淀。那么这些传统的茶叶企业转战“新零售”,是非常恰当且合适的。但是,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到底花更多的精力在线上还是线下,是其需要权衡取舍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茶叶企业来说,线上是方向,是最终要完成的目标,而所谓的线上与线下结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对于一个初进入电商领域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必然线下销售占主要的,但是,其开辟的线上模式因为不需要租金,也省去了不少物流和仓储成本,所以相比较线上会更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对于一个这样的茶叶企业来说,其做法就是应该引导线下的消费者进行线上购物,比如一些季节性的很强的茶叶,原来顾客预订都是通过线下,那么茶叶企业就可以引导这些顾客在线上进行预订,茶叶生产出来之后将其直接邮递给消费者,并不需要其再到门店领取,那些并不着急拿到茶叶的消费者,可以给予其适当的优惠,引导其线上买单。亚马逊是一个纯粹的电商购物平台,在最近一两年,亚马逊开辟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AmazonGo”,这种购物新模式,消费者只需要进入到亚马逊的线下商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扫码就可以将其加入线上的购物车,点击购买就可以线上购买,然后亚马逊用快递给顾客配送。在亚马逊的线下门店中不会存在一个店员,也没有柜台、无需排队。这种新的购物模式,其核心就是线下的门店是一种体验店,店里的商品都是样品,顾客可以像原来一样接触和体验到商品,而购买则是通过线上。对于茶叶这种消费品来说,顾客重复购买的情况很多,就更有必要让顾客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第一次购买之后,二次购买以及后续的购买都可以通过线上,这样不仅节省顾客的时间,也可以节省茶叶企业的成本。所以,总的来说,线上购物是茶叶企业最终的一个方向,最终茶叶企业也可能会变成线下全是体验,所有的购物都变成线上那样。互联网的发展是没有办法预估的,可能这样的情况在10年后实现,但是,对互联网来说,真的有可能5年之后就成为现实。
2茶叶企业应该着手构建独立的线上交易网站
互联网线上购物的实质是效率的提升,效率提升之后必然成本降低,那么销售价格就会降低,这对于销售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国内人线上购物的习惯和国外有不少差距,在国内,淘系(淘宝、天猫、天猫超市、天猫国际、聚划算)线上购物平台市场占有率接近95%,而在国外,世界排名第一的线上购物平台亚马逊市场占有率也仅有50%左右,这是因为很多西方世界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立的线上网站,后来这些品牌同样在自己的官网上开辟了购物模块,于是很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消费者都习惯于去品牌的官网购买,其好处是购买的商品能够保证正品,其次是售后服务相对方便。但是中国在互联网崛起之前,由于缺乏比较知名的品牌,而品牌商在之前也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公司网站的重要性,很多中国比较大的公司网站常年缺乏管理和运营,以至于人流量很多,自然人们选择购物就去第三方的购物平台上了。在国内,在大的购物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存在很多假货,加上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越来越分散。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很少有非常知名的品牌,那么第三方线上流量分发给自己的就很少,同时第三方平台购物相较于自己的品牌的官网的购物其风险将会加大,所以独立的线上购物网站将成为未来一些中国品牌公司的大势所趋,而对茶叶企业来说,同样适用。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新零售”模式大行其道的今天,茶叶企业需要顺势而为,首先要积极地寻求开拓自己的线上市场,其次要让自己的线下渠道和线上充分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消费者体验的基础上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茶叶企业在线上拓展的时候,要注意经营自己的独立线上网站,独立的线上网站不仅是企业消费者购物的地方,也是企业独立展示自己的舞台,当第三方给予自己的展示机会越来越少的时候,自己就需要去创造这种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建鑫.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以新美亚公司的物理管理体系为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462+464.
[2]岳晗,陈晶,代临轩,刘催,朱振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何去何从[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6,(16):17-18.
[3]宋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的重构———以大连软件职业学院为例[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9-101.
[4]张永强,高延雷,王刚毅,单宇.“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两种典型模式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2):8-12.
[5]陈雯雯,俞雪莲.传统工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研究———以黄山雕刻有限公司C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19):19-21.
[6]韩国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5,(08):7-9.
[7]刘霞,王海宾.基于O2O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研究———以地方企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4):248-249.
[8]刘舒.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模块的变革和匹配———以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为例[J].现代商业,2014,(03):55-57.
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基本形态;基本内容;路径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运营方式创新、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占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尤其是想要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需要对于商业模式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来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于企业进行运营的核心就是进行现代商业模式的运用与完善。这种现代的商业模式,有人称它为020商业模式。简而言之,020商业模式就是一种离线的商业模式,其基本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进行商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实现线上营销、线上预定或购买,以此来带动线下的经营与消费,推动商业的发展。
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
1.商业模式基本概念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中企业与外部的相关利益者形成的一种交易结构,其基本有企业资源能力、客户价值、盈利方式、外部效应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商业模式也进行了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网络信息商业模式。比如:由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引领的现代网络物品交易平台的组建与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现代化应用。
2.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基本形态
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形态为入口模式,也就是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将人与物品进行了有效的节点链接。第二种形态为“线”模式,将物品与网络入口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线上交易带动线下物品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方式。第三种形态为平台模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交易平台进行产品的营销、购买、预定的服务。第四种形态为生态圈模式,也就是对于网络信息交易平台、传统的营销方式与资源、其它类型的产品产业进行有机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商业生态圈,实现产品产业的科学高效运行。
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
1.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一个企业对于客户进行问题价值提供的一种方式。它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内容是目标市场、第二个内容是产品服务。而目标市场主要是由产品销售市场与产品的顾客群体构成。产品服务是一个企业对于产品客户提供的一种产品运行方式的延伸,优质的产品服务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核心内容,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可以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优质的商业盈利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的。第一个内容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第二个内容是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而降低经营成本主要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减少人工的投入比例、对于企业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来完成。而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可以采用增强网络营销能力、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质服务等手段来完成。
3.企业资源能力
企业的资源能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运用价值主张与经营策略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构成。第一,企业拥有关键的资源,比如:先进的科技、大量优秀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式等等。第二,企业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而这种核心的竞争能力是其它的企业不具有的、稀缺的、难以复制与模仿的一种能力。比如:产品的核心技术、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等。
4.企业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指的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持久发展的动力与因素,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方向,其由隔绝机制与伙伴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伙伴价值指的是一个企业具有的产业链价值,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隔绝机制指的是一个企业建立的对于竞争对手的模仿与破坏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核心机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路径
1.跨界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与新变革,是对于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创业大学生来讲具有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价值。但是,想要完成这种颠覆性,是需要有一些条件与因素的作用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力的政策与措施等等。总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性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完成这种创新与变革。在进行这种跨界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大学生需要对于原来具有低效率的产业进行资源的整合,重构生产关系、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比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增强本公司产品的信誉。众所周知,美国的苹果公司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与商业模式的重塑由软件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行业,短短几年间就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国内的小米公司从风投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业,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乐视公司从视频行业跨界到电视制造行业,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2.边际收益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商业模式路径为建立边际收益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通过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去创造价值、实现良好的收益。比如: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运营、以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为代表的杀毒软件的运营、以优酷、乐视等为代表的网络视频网站的运营、都是通过这种边际收益商业模式的运用,依靠良好的服务与大量的广告收益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的运用对于他们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们需要从中领悟到,大学生创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创业项目的网络化运行、扩大自己创业理念与行动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对于许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创业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他们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挨饿受冻、历经挫折、备受家人与朋友的不理解与嘲笑等等,这些很有可能是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受的磨练。
3.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商品交易运行方式,从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其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线上营销与服务,带动线下的产品生产与消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商业平台有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等。这种商业模式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行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流通效率。同时,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也使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方式迅速发展。比如: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都可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企业创业商业模式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还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进行企业创业。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是建立起微型企业。比如:020商业模式团队、进行一些小产品的网络市场营销、成立小型的产品研发公司对于一些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探索、组建小型的广告公司通过现代的网络进行一些产品的现代化广告制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办起了各种动物的绿色环保饲养场等等,这些方式都是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
四、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大学生在现代网络科技的指引与帮助下进行创业活动和进行企业发展的创新、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姚瑶,赵艳敏,段美佳,唐璇,袁琳.“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227-228.
[2]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01:49-52.
[3]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59-63.
[4]刘沁铄,黄炯亮,江楠,张芷莹,黄敏怡.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创业新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52-54.
[5]周妙苗.互联网+创新创业决策竞赛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6.
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19-02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和数据挖掘等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的公立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中介性和平台性,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匹配、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改造、完善金融模式和服务。互联网现在或未来会极大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比如金融服务渠道的互联网化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等,对金融构成五要素(对象、方式、机构、市场及制度和调控机制)进行重塑。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金融需求呈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传统金融的边界和市场无法充分完成用户需求。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减低顾客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同时大幅降低实体店服务数量进而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体系过于集中及庞大形成的低效率及覆盖盲区吸引民间机构尝试突破金融壁垒,由于没有严格监管及臃肿机构设置,这些机构的决策更贴近市场,而且对民众需求的敏锐度高,机制和模式优于传统金融机构,解决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由于运营成本、业务触角等导致的金融服务盲区问题和涉足传统金融低效率的部分领域。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货款暂由平台托管并由平台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在此类支付模式中,买方在电商网站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待买方检验物品后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平台付款给卖家,这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转至卖方账户。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P2P(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络贷款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P2P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贷款的利率确定或者是由放贷人竞标确定或者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和银行的利率水平提供参考利率。
由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对P2P网贷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界定,其运营模式尚未完全定型。目前已经出现了以下几种运营模式,一是纯线上模式,此类模式典型的平台有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部分业务)等,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此类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第三种,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现在还处于质疑之中,这种模式是公司作为中间人对借款人进行筛选,以个人名义进行借贷之后再将债权转让给理财投资者。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与银行的信贷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京东商城、苏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以电商作为核心企业,以未来收益的现金流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为供货商提供贷款。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给银行带来挑战。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走向支付流程的前端,并逐步涉及基金、保险(放心保)等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蚕食。另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利用其系统中积累的客户的采购、支付、结算等完整信息,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为其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信贷等金融服务。同时,支付公司也开始渗透到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领域。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叠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对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二)P2P网络贷款平台
从P2P的特点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利率市场化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其参与门槛低、渠道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的融资渠道。但从目前来看,P2P网贷暂时很难撼动银行在信贷领域的霸主地位,无法对银行造成根本性冲击。P2P针对的主要还是小微企业及普通个人用户,这些大都是被银行“抛弃”的客户,资信相对较差、贷款额度相对较低、抵押物不足,并且因为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暂时没有对P2P企业开放等原因,造成P2P审贷效率低、客户单体贡献率小,以及批贷概率低等现状,并且很多异地的信用贷款,因为信贷审核及催收成本高的原因,不少P2P平台坏债率一直居高不下。P2P网贷平台还处于培育期,用户认知程度不足、风控体系不健全,是P2P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从短期来看,P2P网络贷款平台很难对银行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能够通过海量数据的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的可控行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对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有精准的把握,将推动金融机构对更深入和透彻的数据的分析需求。虽然银行有很多支付流水数据,但是各部门不交叉,数据无法整合,大数据金融的模式促使银行开始对沉积的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大数据将推动银行创新品牌和服务,做到精细化服务,对客户进行个性定制,利用数据开发新的预测和分析模型,实现对客户消费模式的分析以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都在自建电商平台,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电商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用户粘性,积累真实可信的用户数据,从而银行可以依靠自身数据去发掘用户的需求。建行推出“善融商务”、交行推出“交博汇”等金融服务平台都是银行信息化的有力体现。从经营模式上来说,传统的银行贷款是流程化、固定化,银行从节约成本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更倾向于针对大型机构进行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银行和中小企业直接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职能。但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通过建设电商平台,积极打通银行内各部门数据孤岛,形成一个“网银+金融超市+电商”的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及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商业银行系统是一场革命,面对变革,商业银行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有效的应对,可以说,只有经历过互联网金融这场革命的洗礼,中国银行业才会真正建立成熟健康的现代银行体系。
参考文献:
[1]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10,(4).
[2] 谢平,邹传伟.CDS功能的不可替代[J].金融发展评论,2011,(1).
[3] 谢平.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4] 叶冰.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怎么做[J].金融科技,2013,(3).
[5]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互联网金融,2013,(10).
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IT创新发展迅猛,IT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居民消费模式向信息消费发展,破解原子消费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难题,促进“新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融合与发展。我国信息消费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与创新能力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配套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需开展与促进信息消费相关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随后,国家在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导向上推动生产业,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尤其是通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生产业的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据托管、技术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一环是工业制造新现代化,要求传统产业大力引进信息化、电商方面专业人才,支撑商务模式的改造与创新,这也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进一步要求。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各行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商务”(广义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商务模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商务应用与高端人才需求的重大趋势,对满足互联网商务模式设计、开发、构建、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本文聚焦于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上的核心问题,提出通识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研究教学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构建方案,并进一步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力素质提升指标这六个方面予以探讨,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
二、互联网商务模式
商务模式本质上是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商务战略是在商务模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等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商务模式。商务模式设计是创业机会开发环节不断试错、修正和反复的过程,是分解企业价值链条和价值要素的过程,涉及到要素的新组合关系或新要素的增加。
学术界,有关商务模式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的文献研究也证实其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中,Afuah 和Tucci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 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Afuah 和Tucci随后将其构建的商务模式称为“互联网商务模式”,并建立了一个教学教材体系。
基于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与探索,亟需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为高校培养具有全局观、战略观、实操能力的互联网商务建设人才提供有效思路。
三、互联网商务模式通识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互联网商务模式教学目的是培养互联网商务管理人才的基础理论,并系统地讨论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商务模式、决定因素、价值网络、竞争环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通过系统训练,让授课对象充分理解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互联网商务相关内容的科学定义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
互联网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应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使学员理解应用互联网为何能获得竞争优势。并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经典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思维,把握最新动向,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掌握互联网商务的基本概念、商务模式、价值网络与环境因素。
2. 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组成部分、动力机制与评价方法。
3. 理解互联网商务模式竞争环境与宏观环境的作用。
4. 能应用基本概念、工具对互联网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分析方法;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采用1:3:6综合成绩评定体系。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程作业,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或考试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1,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四、互联网商务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商务活动的创新能力与管理操作能力,掌握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商机及陷阱,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新的商务模式并开展商务活动。课程系统研讨互联网商务业绩的决定因素、商务模式、价值网络、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及其应用,提高学员参与互联网商务实践的能力。培养具备较好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运作能力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开发与管理人才。
(二)教学形式
在教学设计上对互联网商务概念、原理、模型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讨,教会学员应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并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讨论、实践操作、模拟演示、课堂思考等,启迪学员的创业思维,使学员了解互联网商务的最新动向及发展趋势,捕捉知识经济环境中蕴藏的种种商机。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结构组成。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
4.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5.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驱动因素。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商务模式结构组成、价值网、战略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期末商业计划书与案例制作、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2,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五、互联网商务模式研究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
该体系旨在培养面向互联网平台的商务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人才。训练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与分析方法,认识互联网商务活动中潜在的机遇及陷阱,提升对竞争环境、动力机制、评价方法及相关战略的研究、分析、制定能力。
(二)教学形式
通过案例研讨、模拟演示、机会识别等,观察与分析互联网商务模式发展最新动向及趋势,撰写案例、培训材料及商业计划书。
(三)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
1. 互联网创业环境分析。
2.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构建方法。
3. 互联网商务模式的评价。
4. 互联网创业案例剖析。
5. 创新商业模式实训。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 难点。互联网商务环境分析技术与方法、商务模式构建方法、商务模式的识别与创新。
2. 重点。互联网商务创业环境分析、商务模式变迁、新商务模式构建。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兵棋推演。
2. 考核方式。论文撰写、商业计划书、案例制作及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10%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30%为课堂训练实效考察,包括新模式观察与分析;60%为期末成绩,以课程论文、商业计划书编写或案例制作形式进行。
(六)能力素质提升指标
通过系统的训练与实践,学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见表3,从0~5表示能力素质从低到高。
六、展望
互联网商务模式本质上是互联网利润点、客户价值、实施策略、动力机制等若干因素构成的一组赢利逻辑关系的链条,是互联网商务战略生成的基础,决定互联网商务业务的生死成败。高校通过互联网商务模式三层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培养商务模式的分析、构建与创新人才,为我国“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经济业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燕武,邓兴磊.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俞世峰.生态消费需求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理论探讨,2015(04).
[3]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J].科学学研究,2016(02).
[4]孙艳霞.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2(05).
[5]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theoretical roots,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C].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June,2010.
[6]Morris M,Schindehutte M, Allen J. The entrepreneur’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01).
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5
内容摘要:移动商务企业群处于一个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新兴产业市场环境中,发展才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移动商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态势,以移动终端用户为核心,提出企业群价值关系,探究移动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获利途径,以期给企业提供一种具有创新价值的新经营理念
关键词:移动商务 价值关系 企业群 价值主体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移动商务正在从通信业务向数据业务不断地演进,由最初的语音通讯到短信收发,移动娱乐到移动支付,个人移动办公到企业商务领航等,各种业务模式层出不穷,业务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移动商务正在催生出更多新的产业机会。面对如此广阔的移动商务发展空间,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商业经营活动,抢占移动商务应用市场,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共识。
然而移动商务在我国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移动商务产业链的主体不明,许多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构建和发展。移动商务企业群能否抓住当前3G全面商用的契机,调整经营战略,争取占据有利地位,加速企业的发展则至关重要。
移动商务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自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经历了多次重要变革和跨越式发展。到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不仅为移动通信的良好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移动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
2008 年5月24日,电信运营商重组之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都成为拥有固网和移动网经营能力的运营商。2009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获得一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的3G牌照。3G牌照的发放,一方面为移动商务发展带来了优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基础,另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移动商务产业进入3G时代,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综观移动商务手机终端市场的发展状况,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截止2009年5月,国内手机用户总数已达到6.87亿,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近7.4亿。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6月,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3.38亿人的45.9%,半年内手机网民增长超过3700万,半年内增长32.1%,手机网民规模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
从行业市场反馈的情况显示,受移动商务各种业务发展地影响和冲击,许多传统互联网行业纷纷加入移动商务产业链拓展新业务。例如,电子商务争夺从传统互联网延伸到了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最活跃的领域,众多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纷纷试水移动电子商务。根据艾瑞咨询的《2008-2009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数据表明,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09年预计交易规模将达6.4亿,同比增长高达205%。艾瑞还预计2012年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移动商务作为新兴产业群中发展的热点,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多从移动商务概念引入,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商业模式和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两方面进行探讨。在价值网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中,张向国和吴应良在阐述价值网这一新商业模式机制特征和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进而分析移动商务的商业特征,提出一种移动商务的价值网生态体系模型,并讨论价值网生态体系的协同模式和运营机制,最后给出其有效运作策略。毕新华,李海莉和张贺达通过对商业模式理论和移动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采用价值网的视角对移动商务产业的增值过程进行分析,突破传统的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商务模式,提出基于移动商务价值网的商业模式,即围绕客户需求,根据产业链节点企业自身优势,选择核心能力企业作为价值网领导者控制价值增值过程。
在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方面的研究中,刘道斌从移动商务概念入手,深入研究移动商务的价值链理论及其价值链模型,根据第三代移动商务的价值链模型,提出基于个人的移动商务的价值链模型。通过该模型应用使得半移动商务模式转化为纯粹的移动商务模式,并给移动商务带来一种基于会员制的新型的盈利模式。张千帆和梅娟从网络运营商角度探讨了移动商务的通道式、半开放式、开放式和封闭式四种形式的商业模式的特点、盈利潜力和管理复杂度,为价值链中的企业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吴晓波对移动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已有文献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链层次模型,分析移动商务价值链中各个层次参与者所提供的功能,及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中国移动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移动商务企业群赖以发展的价值主体
通过对移动商务价值链文献和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链群体的构成,具有普遍的认同,但对移动商务企业群赖以发展的核心主体及价值关系,未予以指明和阐述。笔者从电信项目开发入手,全面了解各运营商的业务运营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移动商务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态势,本文认为现阶段企业群发展,围绕的价值主体是移动终端用户。
(一)垄断性的移动商务产业平台缺少市场竞争活力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企业进入互联网的门槛低,从C2C到B2B,B2C到G2C等,各种业务模式百花齐放,业务办理一站式完成,业务成本低廉,时效性高。然而3G时代之前,移动平台则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大寡头移动运营商所垄断,众所周知,不管从通信网络的运营能力方面,还是从终端用户的服务质量方面,两大移动运营商在诸多方面存在距离差异,无法形成有效地业务竞争,更无从谈起如何让用户感受到的“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激烈竞争的热闹场面,移动商务产业平台处于一边倒的“舞台”想象,移动商务市场竞争活力不足。另外,受移动互联网业务经营权的限制,选择移动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开展移动商务,成为企业开拓移动商务新领域的快捷途径。但对于此合作方式,企业将不得不付出价值收益中的部分利益给合作伙伴,因此,企业计划的经营利润目标难以达到预期,进而缺少业务创新的动力。
(二)手机的普及应用使用户成为企业群的价值主体
手机的普及应用,为移动商务企业所提供的即时通信,娱乐音乐、网络游戏等小容量,低带宽开销的移动增值业务,构筑了庞大的消费用户市场。手机业务的应用,发掘出移动商务价值链的源泉,为企业带来丰厚的价值回报。本文中权威机构给出的调查数据样本仅为手机用户数,而同样有着移动商务服务需求,使用PDA、上网本、移动PC等产品的用户,却不在调查报告之列。究其原因,由于移动互联网带宽瓶颈以及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局限性等问题,一些高质量移动业务需求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满足。这一方面向企业透视出现阶段移动商务企业群的价值主体就是终端用户,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围绕主体对象进行移动业务开发指明方向。
以用户为主体的移动商务企业群价值关系分析
目前,我国移动商务产业发展处于产业周期初始阶段,产业链业务更新快,市场环境不稳定,上下游企业也处于不稳固的发展变化中。围绕价值主体为核心,理清需求服务关系,探明市场发展方向,则尤为重要。
企业分群是在研究企业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从各个企业提供不同服务类别的角度出发,把现阶段移动商务企业分为技术群和业务群两大类别群体。技术群企业为用户提供基础设备、通信技术保障、安全保障、金融支付等服务;业务群企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资讯信息、商务等服务。
图1中,技术群包括设备提供商、金融服务商、软件服务商、移动运营商等;业务群包括内容提供商、接入服务商、广告服务商、移动运营商等。作为移动商务现阶段价值源泉的用户,因其业务需求的多样性,与企业建立不同的服务关系,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关系。设备提供商与用户建立终端产品价值关系,金融服务商与用户建立移动支付价值关系,软件服务商与用户建立安全应用价值关系,移动运营商与用户建立通信运营价值关系,内容提供商与用户建立个性增值价值关系,接入服务商与用户建立综合资讯价值关系,广告服务商与用户建立广告业务价值关系,移动运营商与用户建立商务/个性价值关系。
笔者研究中发现,某一移动商务企业与用户之间存在多种服务,产生多种价值关系,可能会分布在不同分类群体中。如图1中的移动运营商具有满足用户多种业务服务需求的特殊企业。不论企业分布在哪个群体中,它们与用户之间建立一种服务关系,必然创造一种相应的价值。这种价值源于用户的业务需求,形成于企业对需求的满足。企业与用户之间业务需求的多样化,造就价值种类的多样化。企业在需求中寻找商机,创造商机,用户则在应用中产生价值,增值价值。也正是源于企业与用户之间需求与服务关系的稳定构建,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才不断地扩展细分,移动商务企业才得以扩大发展。
影响移动商务企业群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用户消费成本高
首先,用户终端产品生命周期短,消费价格高。新产品具有功能齐全,性能优异,价格贵等特点,移动终端用户为提高商务办公效率,跟进电子产品周期,从低端手机,到高端笔记本电脑,新产品均成为用户追逐对象。而移动终端产品为一次性短期消费投资,消费成本之高不言而喻。其次,移动互联网上网费用高。目前移动和有线上网存在两种计费方式。移动互联网上网是按流量计费方式,而传统互联网是按时长计费方式,按照最低标准移动商务50元套餐500M数据总流量来看,套餐可使用流量仅等同传统互联网下载一部电影文件的数据大小,由此可知,现有移动互联网要想在网民中普及,必须解决上网资费高问题。
(二)业务内容匮乏
移动商务的经营运作中,终端用户并不需要服务商提供海量信息,供自己筛选查询,而是要求服务商能够一次性提供精准的业务内容,这是当前流量计费业务模式下,移动商务用户提出新的服务要求。但目前,许多信息资源来自于传统互联网,移动服务商缺少对信息的加工整理,业务内容不仅不具有查询精准性,更不具创新性、及时性等移动特色,因此,难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三)产品功能不全面
虽然移动商务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现已有便携式PC、数据上网本、手机、PDA等移动产品,但多数产品功能简单,不能满足商务应用。比如手机产品存在屏幕小,按键功能性弱等问题,人机交互界面难以达到PC机的应用效果。另外,手机性能稳定性差,无法满足复杂业务的应用。移动上网本、移动PC等产品功能虽然强大,但存在携带不便、不适宜移动状态下随时处理业务等问题。因此,能否研发功能全面、适合移动环境下商务办公的产品,是影响移动企业群发展的技术因素之一。
移动商务企业群发展策略
(一)降低应用成本
扩大产业规模结构,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随着3G业务的全面推广应用,移动运营商新的竞争格局不断形成,移动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因市场需求的增加进一步扩大,规模经济的效用也进一步显现,企业经营成本将会得到进一步降低。
推进企业技术革新,降低产品成本。3G技术已经开始商用,技术应用还须经历市场的检验,才能趋于成熟。从摩尔定律可知,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句话说,摩尔定律告知我们,移动商务产品的价格将会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高。因为随着产品市场提出新的功能需求,企业将会加快技术革新,改进产品功能,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最终,用户会接受更多性价比高的新产品。
推动电信机制改革,降低通信业务成本。虽然全国电信企业三分天下,但依旧不能形成有效的业务竞争格局。因此进一步推动电信企业运营机制改革,逐步放开移动业务经营权,鼓励企业参与移动商务的业务服务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另外,加快移动商务资费的调整,降低移动通信上网费用,切实开展移动商务地全面应用,从而促进移动企业群的竞争发展。
(二)开拓业务应用领域
移动商务开展以来,遇到业务服务内容匮乏,业务应用领域狭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受前期移动技术发展的局限,导致移动互联网带宽瓶颈和终端产品功能不足等问题。二是由于移动商务是一个新兴产业,业务模式在探索中前行,业务内容缺少提炼和加工,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随着3G技术的全面应用,移动互联网将破除带宽瓶颈,移动产品性能也会得到进一步改进。
移动商务企业发展必须依靠“业务引领,内容为王”来推动。开拓业务应用领域,既是对移动商务成熟业务推广的要求,又是对新领域业务创新的要求。移动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把业务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且不断地创新业务模式,移动企业群才能快速推进发展。另外,移动商务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用户主导消费趋势也日渐明显,企业若想在一些无差异市场中赢得胜利,只有提升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才是企业在移动产业中发展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制胜法宝。
(三)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共赢关系
虽然我国移动产业发展中企业面临的机会多,但环境多变、业务更新快等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业务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加强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传递业务压力,降低经营风险,而且建立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企业间客户关系,稳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价值链企业共同发展。
(四)政府给予政策指导与规范管理
总体上,移动商务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产业发展中将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政府应给予及时地解决和政策指导,促进产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具体到移动商务业务应用,政府对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规章同样适用移动商务企业。同时,针对移动商务的业务应用特殊性,政府应及时出台新的管理规范,指导移动商务企业在合法规定内经营,及早规避政府管理盲点。
结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产业链的继续延伸,移动商务将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移动增值市场,移动商务无疑是未来移动网络时代的重要领域,同时也必将成为国家关注和学者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移动商务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讨论了终端用户在移动商务初始发展阶段的价值主体地位,提出企业群以用户为核心的价值关系构建,指出企业发展必须围绕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服务,才能建立持续稳定的价值关系。
3G时代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在价值关系的纽带中,移动商务企业群应该合力引导用户,关注移动商务所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同时,共同推动用户,选择使用移动商务所提供的各种全新业务,只有不断的在服务中提高质量,在运营中创新业务,才有可能加快培育市场。另外,企业群还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企业间合作共赢关系,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共赢关系,这样,移动商务企业群才能持续良好的快速发展。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对影响移动商务企业群发展的因素给予分析和对策探讨。
通过本文研究,以期帮助企业理清现阶段移动商务的各种价值关系,了解并掌握移动商务企业群发展的影响因素,以便企业找准其在移动商务企业群中的定位,从而在3G市场竞争中寻求机会,创新业务服务,与用户建立一种促进企业发展的价值关系。
参考文献:
1.汤兵勇,雷轶.基于移动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12)
2.毕新华,李海莉,张贺迭.基于价值网的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9(1)
3.张向国,昊应良.移动商务价值网商业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5(6)
4.刘道斌.移动商务的价值链模型研究[J].理论月刊,2009(9)
5.张千帆,梅娟.移动商务商业模式分析、评价与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
6.吴晓波,陈琦,盛玲玲.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简介:
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范文6
【关键词】O2O;电子商务;移动电商
一、引言
2012年淘宝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创造了单日销售额191亿的销售奇迹,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B2B、B2C、C2C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被演释得精彩纷呈,并且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是,不难发现,B2B、B2C、C2C这些模式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线上交易的方式尽管快捷,但是却忽略了线下的用户体验。与O2O模式相比而言,B2B、B2C、C2C这些传统的电子商务显得单调的多,因为这些模式仅仅是通过一次性在线完成付款就能达成交易。而O2O模式则将电子商务的主要效力引入到线下,充分发挥线下实体的资源,使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体验在线下的得到完成。这样的模式打通了电子商务中线上与线下服务之间的渠道,才能够使得线上的虚拟经济和线下的实体经济融为一体。O2O将把电子商务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O2O模式的概述
“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团购。但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著名学者李开复的这句话说明了O2O模式将会在电子商务行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O2O即OnlineToOffline,广义上讲,包括利用线上宣传带动线下销售;也包括利用互联网渠道来扩展实体销售渠道,用网络数据为传统业务服务。狭义上讲,就是利用互联网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把线下实体店的消息以网络的方式推送给线上用户,用户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相关的线上流程去线下的实体店体验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
(一)O2O模式的特征
1、在线支付是核心
O2O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在线支付。从表面上来看,O2O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宣传功能。互联网大众传播的功能可以将商家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的程度、最庞大的数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也就可以在瞬间聚集强大的潜在的消费力量。但实则不然,O2O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一样,其核心依旧在于在线支付,倘若O2O模式没有了在线支付功能作为其核心,那么O2O也就与铺天漫地的网络广告没有什么区别。团购作为O2O模式的初步创新成果,以此为例,如果团购网站没有提供在线支付这一功能,那么团购网站与商家如何结算将成为难题。若团购网站仅凭用户网购的统计结果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那么双方将就网购人数与实体消费的人数无法达成精确的统一而陷入纠纷。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在线支付的功能,那么消费者、实体店、团购网站它们之间的消息的传递将会中断,它们之间的利益链也会中断。对团购而言,只有用户在线上完成支付,团购网站才会从中获益,才会把消费需求信息准确的传递给实体店,实体店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用户体验过后会将信息传递给团购网站,以此形成一个信息链,一个利益链。在线支付不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也是消费数据可靠的考核标准。传统电子商务中的B2B、B2C、C2C等模式的成功都是实现在在线支付的基础上的。对于以提供线下商品和服务消费为主的O2O模式而言,在线支付更是举足轻重。
2、一定要有实体店落地在于线下能力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O2O的市场规模被急剧放大。O2O让所有觊觎者欢呼和期待。但不是谁都可以做O2O,也不是谁都能够做成O2O。因为需要贯通线上与线下,对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颇高。团购之所以红火一番后很快沉寂,就是由于线下服务体系欠缺伤害了用户体验。做好O2O的要义在于,必须通过互联网方式,把用户资源带到线下去体验。在O2O模式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决定O2O能否成功落地的,正是线下服务能力。
从试水O2O的企业看,生活服务类构成相当大的比例。人们吃饭、住店、美容之类的消费必须在线下实现,注定了O2O天然和生活服务直接相连。其实早已在本地生活消费平台构筑起坚固壁垒的大众点评网便是最好的例证。近年来,生活服务领域又涌现出一些后起之秀,将O2O模式做得有声有色。餐饮类O2O哗啦啦就是此中代表。哗啦啦网站是国内首创的餐饮O2O电子商务平台。该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在线预订、点菜、支付一站式便捷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Pad随时随地选择服务,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用餐需求;同时,加盟哗啦啦网站的网络餐厅也为餐饮企业创造了价值,延伸了餐厅的服务时间与空间,提升餐厅的服务效率。此外,网站还开发了基于生活消费体验分享的社交平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分享消费的经历与体验。然而,易到用车是租车领域中的O2O的典型代表,在没有车也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却可以做到只要用户拨打电话即可下单的专业服务。易到用车通过自主搭建网站平台,将用户需求导入上游的大型租车公司,通过线上的信息整合之后,易到用车用自身核心技术从后台调配车源,即通过呼叫方式或APP为用户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做到约租车随叫随到,并且线上终端直接对线下服务负责,全程监管。易到用车用O2O的理念创造了租车行业的新模式。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成为的O2O模式的代表,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找到了与自身相匹配的运营模式,也就是实现了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相融合的状态。
(二)O2O模式的作用
O2O模式的作用,按照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一是商家,还有一是O2O平台。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以获得海量购物的信息;更加方便进行在线咨询和预订;获得相比线下直接消费较为便宜的价格;相比B2B、B2C而言的消费可信度更高。对于商家而言: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吸引更多新老客户到店消费;推广的效果可以追查,每笔交易的数据可掌控,有利于维系客户关系;利用在线有效预定等方式,重构供应链,降低经营成本;降低线下实体店对黄金地段旺铺的依赖,大大减少租金支出。对于O2O平台本身而言:O2O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吸引并培养大量高黏性用户;互联网的推广效果和的庞大用户群可吸引大量线下实体生活服务类商家的加入;用户群产生的流量将产生可观的广告收入,平台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更多的盈利模式。
三、O2O模式的分析
(一)O2O模式的先行军——团购
虽然团购仅仅是O2O模式的“冰山一角”,但是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团购确实加速了O2O模式的演进,使O2O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应该是“线上下单+线下物流”的模式,然而以团购为代表的O2O电子商务模式采用的则是“线上下单+到店体验”的模式,即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并完成支付,获得相应的订单消费凭证,然后到实体店消费。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生活服务类的消费。以团购为代表的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将消费的方式与客流的引导相结合,使得网络推广的效果可视化,交易数据的可控化,这就是O2O模式的最大优势。
团购网站可以说是O2O模式的经典案例,然而它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中国的团购网站在2010年到2011这一年之间经历“”式的发展。“千团大战”让中国的O2O企业痛定思痛。团购网站的混乱的“赔本赚吆喝”的运营模式,线下实体店商家的诚信与服务理念,消费者对于团购网站认可的态度都反映出我国团购的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先行军,团购的发展虽然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还是毋庸置疑的,除了团购,O2O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其背后拥有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二)O2O模式的主力军——本地生活服务消费
团购网站在2010、2011年经历了大爆炸的发展,团购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从CNNIC的《2011年团购行业报告》中,不难发现,生活服务类商品或服务(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美容健身、酒店旅行等)在团购上更容易吸引消费者,事实上这种在线支付购买线下消费的模式也更容易被接受。传统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更多的是在网上购买商品,然后由商家通过物流公司把商品送到消费者面前。然而类似餐馆、电影院、酒吧、KTV、宾馆等服务不能将其打包送到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到线下实体店体验消费。即使是在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线下实体经济的消费依旧占整个消费的92%。这就说明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占据了人们绝大部分的日常消费,这就给O2O模式的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在2010年之前,中国O2O模式中的本地生活服务类的在线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处在萌芽期,随着2010年兴起的团购的推动,在线购买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数大幅增加,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起来。艾瑞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为361.1亿,比2010年增长134.9%;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755.6亿,增幅为109.2%,预计到201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在未来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企业与实体商户的通力合作,以及居民网购消费习惯进一步养成,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爆发将真正到来。
(三)O2O模式的未来——移动电商
毋庸置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的的普及,与传统的依托于PC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庞大用户群、更加便利的市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和实体商户能以最低廉的成本和最便捷的方式接触和吸引到更多客户。因此,移动电子商务更适合O2O商业模式的应用,也是推动O2O模式融入更广泛的商业生活的主导力量。在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力量,将引发强大的商业价值链的迁移。移动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推动着产业链的利益重构。O2O商业模式将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相贯通融合,也是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根据艾媒咨询的《2012中国手机应用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达到了712.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2.8%。由此可见,巨大的市场容量已经形成,并且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商机。在未来,相信随着居民网购消费习惯的养成,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电商与实体商家营销意识的增强,O2O模式会日趋成熟。届时,O2O模式将推动着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也将成为O2O模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剂。
(四)O2O模式的风险与挑战
移动电商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但关键问题是,O2O模式如何在移动终端上“落地生根”?让业内焦躁而又期待的移动支付问题如何破解?
就像智能手机最终必将取代功能手机一样,移动电子商务的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来说,与那些资本雄厚、规模稳定的B2B、B2C、C2C等传统传统电商企业相比,移动电子商务还有待发展。
首先,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发展不够成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传统PC端的电商体系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移动电子商务方面,就移动设备方面来看,比如智能手机,虽然现在的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可以逐步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但在硬件配置、网速、安全、支付等技术问题上任然存在问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全承载成熟的PC电商体系。其次,大部分用户对移动端尚未有需求。目前,大部分网民依然习惯使用PC购物,移动电商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各大电商还需耐心培养用户在移动端上的消费习惯。第三,在线支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移动支付必然也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但是,目前的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让多数消费者很不放心,安全问题必将成为移动电商发展的瓶颈。手机木马病毒、资金欺诈等相关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对移动支付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相关调查显示,近70%的手机支付用户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同时有50.5%的被调查者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表示怀疑。总之,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了解并在不断的探寻中逐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中国移动电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四、结论
《2012年度中国O2O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到986.8亿,环比增长75.5%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中国O2O市场规模将达到4188.5亿元。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已足以让我们对O2O模式充满信心,也足以让那些传统的电子商务的从业者们刮目相看。在O2O模式下,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下商务的机会与线上服务结合在一起,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想贯通。随着O2O模式的深入发展,更多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被发掘出来,电商企业或许会告别今天的同质化严重、大打价格战的现象,向个性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回归。
参考文献:
[1]焦汉明.O2O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新阶段[J].信息与电脑,2012,9:35-36.
[2]朱丽.O2O改变商业的力量[J].中外管理,2013,2:70-75.
[3]苏涛.O2O电子商务商业新模式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34-35.
[4]陈锦标.O2O在中国未来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95-96.
[5]姜奇平.O2O商业模式剖析[J].互联网周刊,2011,19: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