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1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网络设备得到迅速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触摸屏等终端为载体的数字阅读兴起,读者的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数字化的特点。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作为城市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的公共图书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更新服务理念,改变传统服务模式,与时俱进,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各个阶层读者在文化、信息等各方面的需求。
一、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环境的变化
1.服务内容多元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为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公共图书馆传统的以印刷型书刊借阅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各个图书馆为适应读者需求,更好的提升服务效能,不断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加强自身数字资源建设,努力为读者提供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如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数字型文献资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公共图书馆加快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不断改善馆藏资源结构,丰富馆藏资源范围。部分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实际打造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的特色专题数据库。
2.服务方式多样化
由于计算机、自助借还设备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运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传统的馆藏借阅服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助化方向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不再局限于馆藏资源借阅、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方式,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读者活动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常态。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不断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丰富了读者的精神生活。
3.服务范围社会化
由于受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一般仅限于图书馆周边社区的居民。服务方式也局限于到馆借阅,现场或电话咨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群体不再局限于本地持证读者,而是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全社会公众。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不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只要公共图书馆有读者需要并能为之提供借阅的文献信息资源,都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关文献资源传递与借阅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
1.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
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应当转变服务理念,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服务方式,增强服务积极性与主动性,认真研究读者需求,有针对性的改善服务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与普及,已经深刻的影响和改变了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公共图书馆应当顺应时展,开展实体馆藏与网络虚拟服务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广泛开展各种读者活动,满足读者其他的文化、娱乐、消遣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当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深化服务内容与手段,结合本地特色、读者需求等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增强图书馆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让更多的社会公众知道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文献信息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藏书资源,图书馆的其它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有效开展其它读者服务工作。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与读者需求合理调整优化自身藏书结构。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需求急剧增加。在购置文献信息资源时,公共图书馆应当注意合理配置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的比例关系。在注重实体图书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数字馆藏资源的购置与建设。各个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各类数据库建设,在购买商业数据库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拓展馆藏资源范围,丰富服务形式,深化服务内容,从而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变步伐。
3.加强馆员培训,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图书馆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图书馆提升服务工作效能的主要力量。图书馆馆员文化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能与质量。公共图书馆要提升服务效能与质量,就要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强,具备创新思维与组织策划能力,新技术接受能力和责任意识强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新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读者需求不断变化,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新问题、新状况不断发生,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加强馆员培训,提升馆员综合素质,努力将公共图书馆馆员培养成为既具有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服务意识的综合人才。只有这样,公共图书馆在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才能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4.加大图书馆服务宣传力度
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2
长庆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田,油气藏品质差,大多数油气区远离城镇,工作区域分散,油气井分布在沟梁峁沟壑或老少边穷地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不便,社会依托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油气田开发还面临着专业面广,作业区域分散,工艺流程复杂,管理层级多,信息共享难度大等困难。而且,生产场所大多数涉及高温、高压、高硫、易燃、易爆,安全风险高。同时,油气田快速发展面临的工作量增加,人员紧张,成本控制压力大,外部环境复杂等矛盾,无一不制约油气田发展进程。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常规管理面临生产组织管理难度大、安全环保风险高、管理人员供需矛盾突出、管理信息分散、成本控制压力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
2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为了有效克服上述矛盾,只有改变原有的工艺技术、设备所配套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探索新的油气田管理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走工业现代化之路。长庆油田按照“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手段现代、生产设施先进、工作环境舒适、队伍素质优秀、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管理,构建了“三端五系统三辅助”的数字化管理框架。该框架涵盖三个层面内容:一是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重点实现对单井、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二是中端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应急抢险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三是后端以油气藏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系统。
3数字化管理的优势、特点和应用的实际效果
数字化建设是油气田发展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巨工程,涉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劳动组织架构改革、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等一系列的创新,也是油气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3.1实现了减员增效。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与劳动组织架构相结合,按生产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压减了管理层级,优化了业务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控制了用工总量,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3.2提高了管理效能。通过建成站点-作业区-厂部-公司四级数字化指挥流程管理平台,实现快速准确调度、指挥生产、重要环节智能预警、报警及语音提示、监控到位、信息及时、管理到位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的作用,“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变革了管理方式,优化了生产管理流程,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智能,更加及时,更加全面。3.3改善了工作条件。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精确制导”的主动方式,实现了前端现场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井场无人值守,人员集中住宿,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实现了人性化管理。3.4实现了本质安全。实现由人的现场判断监控变为远程视频监控,数字化系统的24小时不间断电子巡查、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语音提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智能分析,更加及时和客观,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及时发现事故和异常状况的效率,使企业生产更加安全;同时,使员工远离了危险工作环境,减少了对危险源点的接触频次,大大降低了人身安全风险。
4数字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3
关键词: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技术
城市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我国独创的,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把城市管理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采用网格划分和事件管理、城市部件等方式,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的数据库实现管理对象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以及管理流程再造和体制创新,通过建立公共政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解决管理波动、职能交叉、信息滞后等在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城市管理达成由静态向动态、由粗放向精细、由分散向综合、由开放向闭合、由单一向互动、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从而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提升城市管理的品质、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些年,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已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深入研究数字化城市管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对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城市的水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优化生产关系。从生产的产值来看,现今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基本城市化,人民群众的生产关系以及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促使了城市本身的迅速发展,城市已经成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容器和载体。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城市的短期战略目标有重要促进作用。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就像机器零部件,只有每个零部件都良好的工作才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增强本地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增强本地产品的竞争力,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发展肯定会为优化组合市场要素创造条件。
再次,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目标。众所周知,城市化的高质量、大规模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意义,但是城市本身已经问题重重,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如何才能完成城市化的国家任务,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大势所趋。
最后,数字化城市管理有助于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活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密集地区,科学的城市管理有利于协调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1、系统的前期投入及运行的成本过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的研发、设备的购置、人员的培训以及运行后的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例如上海市的长宁区、北京市的朝阳区、杭州市等等城区的经费投入都在几千万元以上,对于这些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来讲,资金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来讲这种大额度的经费投入对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所以这种高成本的投入和维护,制约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
2、系统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目前,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国内很多城市仅仅把系统运用于环境卫生、市政管理、城市监察和市容市貌等领域,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功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关键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捕获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使相关的市政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例如交通、绿化、市政、民政、治安、人口等等都应该最大限度的加入系统功能。只有设计适当的标准和管理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才可以运用于所有领域。
3、人员配置不合理,问题处置不及时
对于信息的收集,很多城市化管理采用的是市民热线和设置城市管理员等方式,如果人员配置不合理加上工作量大、工作范围广就会造成死角和盲区,另外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的话更会出现互相推诿、处置拖沓、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的市场化,根据不同城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管理方案,配备专业的、充足的、管理人员,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统一指挥,由专业的信息采集单位统一采集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全面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
4、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很多城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了类似室外大型液晶屏幕等等的先进数字化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只有在文明创建或者领导视察的时候才会象征性的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致力于提高实际的管理效果,要摆脱面子工程等思维定势。
5、信息的透明度不够,绩效评价不够公开
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的绩效评价,目前很多城市的做法是以简报或政府文件的形式报送相关的职能部门和领导审阅,只供内部交流不对外公开。信息的透明度不够,就无法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得不到群众的信息反馈政府部门就缺乏动力,也阻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策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到今天,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每个城市的管理模式都具备了各自的特色,但是,综合管理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理顺关系、创新模式,才能使数字化城市管理更加完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水平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机制
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的发展是难以维系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政府引导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可以让各类社会资本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资金参与、规模化经营模式、竞争有序的局面。
2、完善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理念就是服务。首先,信息采集需要加强,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要进一步的细化,及时对管理的盲点区域进行补漏,逐步实现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定期向市民展示城市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诉求要及时反馈,政府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再次,管理人员及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备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争取把管理人员及事件的查询时间尽可能缩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3、通过构建公共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公共数据中心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得申请服务和查询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各系统部门的工作协同,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数据中心就是把重复的数据进行重新筛选,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把政府业务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先进的考核标准
首先,评价机制与标准要尽可能全面。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要覆盖到所有的工作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可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查询的依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全力突破。要善于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尽快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最后,措施要落实到位。完善城市管理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实施数字化的考评系统,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进行考评,结合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和城市长效管理制度,使考核标准更公平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优势才能得以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
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也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首先,要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完善填补空白。其次,完善并深化“两级政府、重心向下、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以网格的形式划分城市区域,专人专管、严格考核。最后,以制度保障经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城市管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虽然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继续深入的进行理论研究并且尝试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与解决方案,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必将逐步完善直至成熟稳定。纵观我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研究出了相应技术成果,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规范,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能,这对规范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民主化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数字化城市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其他城市或者城区横向拓展,向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纵向延伸。
数字时代赋予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机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城市管理上的创新,如何更好的管理城市、服务市民、服务社会是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完善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应用使中国得以与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充分结合了数字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领域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将跻身于世界的前列。(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4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二、“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
“互联网+”的核心正是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实现产业创新与升级。公共图书馆要更好地服?丈缁岽笾冢?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采用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服务创新与升级,以满足当前公众日益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是公共图书馆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公共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全媒体复合型公共图书馆转变的重要途径。
三、“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用户的影响
1.阅读方式多样化
随着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公众的阅读方式与习惯开始发生重要转变,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的电子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的欢迎,公众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成为年轻一代主流的阅读方式。根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因此,以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为主要任务的公共图书馆,必须创新与转变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当前读者阅读方式多样化的需求。
2.信息资源丰富化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源越来越多元化,信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各类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人类社会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公众面临与接受的信息资源内容庞大,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有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数字型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各个图书馆为适应读者日益多样的文献信息需求,不断丰富自身馆藏文献资源种类与数量,努力为读者提供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源。
3.服务内容多元化
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运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图书借阅服务,而是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由传统的馆藏借阅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自助化方向延伸,服务内容由单一的文献资源借阅服务向展览、培训、讲座等多样化读者活动方向扩展,以满足读者其他的文化娱乐消遣需求。
四、“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1.加快数字化进程,推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建设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信息技术正不断进入到图书馆领域之中,随着公众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快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推进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变。借助各项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各个公共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个公共图书馆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各类数据库建设,拓展馆藏资源范围。部分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实际打造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的特色专题数据库。
2.加强图书馆用户的培训,提升读者信息获取能力
作为由财政支撑的公共图书馆,利用率的高低是其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利用率越高其价值越能得到彰显,这是公共图书馆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要提高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必须使公众能熟悉图书馆馆藏及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对用户开展相关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所提供各项服务的使用技能,具备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分析鉴别能力,具备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搜集、筛选、分析和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3.增强服务宣传,提升自身知晓度
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外界的宣传工作,使自身的各项服务与活动能够及时为公众所知晓,提升各项服务的利用率。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大自身宣传力度。通过各类途径加强自身宣传,使尽可能多的公众了解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既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又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短信等平台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服务,使更多读者知晓、了解图书馆所开展的活动及服务,激励、吸引其走进图书馆,参与图书馆活动或借阅书刊,以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社会价值。
4.创建专业化队伍,夯实服务创新人才基础
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5
【关键词】 视频监控系统 平安城市 控制设备 公共安全
近几年来,平安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各大城市开始扩大对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网络,加强了对城市重要区域的监控工作,比如说城市重点单位、居民住宅小区、城市出入口等区域,起到了震慑犯罪、协助侦查等作用。
视频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安全,促进了平安城市建设,同时在实践运用中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亟需加强研究提升系统的效能发挥。
一、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现存应用问题
1.1前端监控设备选用问题
当前,视频监控系统选用的前端监控设备主要为球形云台摄像机,应用该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但是随着监控点位的不断扩大,人力配备严重不足,造成摄像机的功能优势无法发挥[1]。调查显示,城市很多区域的该类摄像机停止转动,照射范围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随着设备的长期使用,各种故障问题多发,加之该类摄像机结构是否复杂修改困难。
1.2监控点位的设置问题
调查发现监控点位的选择多以重要路口、犯罪高发区、要害单位等区域,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提升系统监控点位逐渐增多,基本满足公共安全需求。但是,在监控点位的设置上,监控点位受到角度与高度影响,实际的监控效能不高,比如说监控角度狭窄、被绿化树木遮挡等。
1.3人员配备问题
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后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24h值守,从而保证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但是当前系统人员配置不足,造成该问题的原有主要有两点:其一,系统管理与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培训时期长;其二,受到奖惩制度以及机构编制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严重,人员配备变动大。
1.4系统技术问题
城市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料会为案件进展提供重要资料,起到辅助破案的作用,然而当前系统技术水平有限,很多区域的视频监控资料清晰度不高,人物、车辆等辨识存在难度[2]。与此同时,受到资金限制,智能化系统应用率较低,视频监控系统只能借助人工进行值守。
二、加强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提升系统应用水平
2.1前端设备的多样化升级
前端设担负着收集监控录像的重任,提升设备质量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系统应用中应对前端设备进行多样化升级,科学选择摄像机类型,并采用多样化的配置形式保证重点监控点位监控质量。比如说,在城区的重要十字路口选用高清球机,实现道路口的日常定点监控,同时增设3-4台高清摄像机,像素高达200万以上,实现全方位监控,提升监控画面质量。
2.2微调监控点位
平安城市的公共安全能否得到保证,重在监控点位的选择与设置,为此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后需加强后期的排查工作,对部分设置不合理的点位进行调整。若监控点位被树木遮挡严重,应加强与绿化部门进行协商,及时对树木进行修剪;若监控视野有限或者角度偏斜,应更换监控杆并调整前端设备的安装角度。
2.3加强系统应用人才的培养
在智能化无法全面实施的当下,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主要依靠操作人员进行值守,加强系统应用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培养高素质的操作管理人员,提升系统操作规划,应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工作制度健全与完善,包含工作责任制度、激励制度等[3];其二,建立系统的操作平台,并对专职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提升整体队伍的操作水平。
2.4重视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21世纪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实现平安城市的安全建设,在运用视频监控系统过程中应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挥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功能。一方面,加强对储备设备的研究与改造,提升系统的数字化储备能力;另一方面,紧跟大数据时展,对系统的网络传输能力加以提升,改进联网系统以及显示体系等,实现高速的网络传输效果。
三、结语
完善平安城市建设,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加强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并紧跟现时代下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智能化、数字化系统的运用,提升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效能,保证城市公共安全。
参 考 文 献
[1]朱凌.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提升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水平[J]. 中国公共安全,2015,09:122-126.
数字化技术提升效能范文6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数字化文化馆;建设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信息流动速度不断加快,逐渐推动着社会众多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文化馆建设,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只有加强文化馆建设,才能更好培养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文化馆建设暴露诸多不足问题,使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成为必然。
一、数字文化馆的基本内涵
一方面,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将各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建立资源库,以数字为载体存在、传播和发展。区别于数字图书馆全门类的资源搜集,数字文化馆的资源应侧重文艺资源,建立海量的文化资源库,分享给公众使用。资源库是数字文化馆的基础,是提供文化服务的前提。另一方面,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立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平台(包括文化资讯、在线直播、远程教学、知识管理、文化论坛、搜索导航及网上办公等),公众通过网络终端即可享受文化服务,也就是使文化馆得以数字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
二、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浏览方式进步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各地文化馆总是习惯于将文化原件或者复制品简单展示出来,人们在欣赏和浏览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自己想看的内容,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效果也比较一般。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数字文化馆的出现,将数字技术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人们只需输入相关的关键词便可在网站上获得想要的资料或视频,十分便捷。
(二)产业文化馆建设的重要基础
鉴于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其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仅仅作为一种公益性组织而存在的。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馆决不能再坚持传统的观念,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向产业化发展。数字文化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身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更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技术给传统文化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文化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让人们在电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上获得在线服务。它使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满足了信息社会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三、大数据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不足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馆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文化馆的建设进程。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馆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的实际需求。首先,文化馆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一是文化馆缺乏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未能对工作人员产生规范性影响;二是相关服务设备设施不够健全,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知识的获取需求;三是文化馆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针对基层群众的服务相对较少,使群众难以充分享受公共服务。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编织极具吸引力的虚拟空间,社会公众更加依赖数字媒介或网络。可见,大数据环境对传统文化馆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文化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利用大数据条件,加强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以实现文化馆的创新,更好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四、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
(一)依靠大数据采集方式加强数字化文化馆信息完善
如今,大数据影响了很多行业,包括新闻,营销和传媒业,受众的研究,商情分析等等。新闻编辑也被称为数据分析师,大数据也在不断改进新闻生产程序,在对新的传媒业态进行改造。不过,这些情况并不象人们预想的那样发展,李彦宏认为,现在很多大数据公司实际上只有空架子,数据根本没有实现开放。他的观点是,要想真正利用和开发大数据,必须从政府的角度不断推动。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放开数据平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建设数字文化馆的目标是,突破馆际的壁垒,在全城实现一馆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把服务成本降下来,建立一个终端化,多渠道的服务形式,使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大范围覆盖,使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便利和丰富。数字文化馆利用高科技网络模式,有效地覆盖了受众体点对点服务,也有效的覆盖了公共服务文化区域。它不仅代替了文化馆的职能,也大幅度提高了公共文化均等性的服务效率。
在网络时代,数字文化馆具有丰富多彩的服务模式,具有非常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是更加均等,便捷和广泛,也更加先进,服务模式种类繁多,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个虚拟世界是一馆制的,能够有效的控制服务成本,充分利用广大的资源,有效对受益群体进行拓展,大范围实现政府文化的惠民政策。不断努力,使每一家都有一个文化馆,市民能够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二)加强技术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方便、快捷、高效的数字化文化馆服务作为新型的文化馆服务方式,是依托互联网这个广阔的网络平台构建起来的,相对于文化馆传统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就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数字化服务推广实施的瓶颈,文化馆亟须调整原有的用人机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能再限于艺术门类,需要一些现代型的复合人才,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可采取继续再教育、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来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五、结束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数字化文化馆具有必要性,既能增强文化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又能为人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树立坚持不懈的决心与信心,以全面推进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武晓鸣.探索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之我见[J].魅力中国,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