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概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概论论文范文1
1.1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方面的部分知识拥有正确概念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面的知识部分了解正确,比如:绝大部分学生(72.0%)认为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54.0%的学生认为“DNA记录了人及动物所有遗传信息”等,拥有正确概念。但是,也有部分内容学生的知识缺乏,比如:关于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完全不知道三者的关系,很多学生(62.5%)是因为缺乏相关的概念而引起的答题错误。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只有6.7%的学生有正确概念,认为“性染色体存在于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大部分学生(64.3%)是因为相关知识的缺乏而答题错误。
1.2大多数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方面的知识缺乏研究显示,只有14.0%的学生确定选择了正确答案,认为“隐性基因只有成对才能表现出隐性性状”。缺乏相关知识的学生达到了70.0%。
1.3多数学生对人的性别决定的知识缺乏,对禁止近亲结婚和优生优育有正确概念关于性别决定,有36.0%的学生有错误概念,只有18.0%的学生有正确概念。关于近亲结婚,大部分学生(52.0%)拥有正确概念,认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结婚,生育的子女携带的疾病及发病率要比非亲属关系结婚的高得多”“、法律说绝对不能”“、亲属不能通婚,可能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日本允许表兄妹结婚”“、周围有近亲结婚的人存在”。
1.4一半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缺乏相关知识关于生物的变异,有24.4%的学生有正确概念,认为“棉铃虫增强抗药性对自身有好处”“、棉铃虫抗药性更强,有利于生存,不易被杀死”。36.0%的学生选择了答案C,他们理解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是对人类的生存有利。缺乏相关知识的学生占接近一半。
2建议
基于前面的调查结果,如果仅仅按照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常规教学,不能触动学生的原有的前科学概念。学生好像听懂了,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问题却仍然不能解决。要想转变前科学概念,首先要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作充分的认识,了解学生具有哪些经验,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在教学设计时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转变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2.1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前科学概念存在的客观性作为主体的、独立的人,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己经具有对各种现象事物的理解和观点。前科学概念是学生解释某些现象的现成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珍贵参考资料。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和接受学生脑中前科学概念,尊重、了解、转变前科学概念。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范围十分广泛,目前某些研究也揭示了部分前科学概念,但并不是全部。[3]
2.2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19世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不能用单一的纸笔测验测出。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都只能让小部分学生收益。
3结语
生物概论论文范文2
改革本身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本身,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课程改革就得从引导者开始,只有教师适应了、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转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获取、加工、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跳出原有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实行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我们在课堂改革中改革研究的重点。据我了解,现在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为主。
我校最常用的讨论式学习,让学生是分组讨论,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效果很明显,为了使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每个教师策略是不一样的。我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目的进行学习,还可以分组留任务,下次上课让学生们自己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过也是有弊端的,有些学生趁机捣乱,所以任何学习方式都是有灵活的,这需要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灵活性。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一)中学生物实验现状
生物实验是中学生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和能力培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一大弊端,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有部分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室条件建设,实验室环境或仪器设备陈旧落后。
2.教师自身的实验能力弱。
3.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居多,学生动手的机会少。这些都是中学实验存在的现状,要改革此现状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我们还需努力。
(二)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此现状,我们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改革教学实验:
1.学校要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改善现有生物实验室环境。
2.教师必须有相应的实验能力,新课标的课本有很多实验是教师没有接触过的,我觉得有必要开设教师实验培训课,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
3.教师应改革实验教学。新课程的生物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要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验协作,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就能更好地互动,共同发展。
三、总结
生物概论论文范文3
核心概念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有助于教师前期备课和教学中把握知识的重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用于重要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师将核心概念提炼并组合成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核心概念的内容,以核心概念的内容为目标组织课堂内容,精选出较少量的知识,淡化无关的知识,比课程中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具有更强的教育功能,从而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核心概念教学提纲掣领,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是一种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概念联系
传统教育方法往往强调学生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教师们过于关注细小、琐碎的知识点,而核心概念包含了许多逻辑内容,涉及的是对抽象的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精心组织。许多核心概念包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背景知识的辅助教学,因此,在实施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自身要认真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概念的细化拆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梳理构建概念图,将所有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迁移应用于新知识、新情境中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创设生动导课
核心概念的学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第二是概念被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细节展现出来。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在课前导入知识时,不能和传统方式一样,先呈现给学生概念的文字性内容,而是要精心准备素材,巧妙设计导课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有自主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学生当前己有的知识导入,或者通过生物实验、生物科学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导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纪录片等视频材料进行导入,创设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探究性与科学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的内涵。
(三)结合STS教育理念,创新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
STS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它旨在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51STS教育的内涵本质在于使人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一方面,让教育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增强自然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应用性,运用STS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中尽量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化抽象为具体,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增强核心概念的应用性,鼓励学生多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价值观的形成与统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
(四)及时了解核心概念的学习效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法
生物概论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探索研究人体细胞发生、发育、增殖、衰老、死亡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学科[1]。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专业的一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后续临床课程的基础[2]。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医学专业学生从分子细胞层面理解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为专业课学习和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3]。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6]。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是新形势下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7-8]。本文结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
1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1.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针对不同专业,因材施教。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法医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均需要开设医学细胞生物学。任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并根据教材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按照学校的课程设置,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因材施教,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注重基础理论,由浅入深。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构建并完善由细胞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现象及本质等所组成的理论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及基础实验技术的理解。授课教师应该以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对细胞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等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然后,精炼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内容较多,但课时有限,所以,任课教师应精炼教材内容,有的放矢授课。该门课程的必修内容是认识人类自身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精练授课内容,突出重点章节,同时,课后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2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使用启发式教学。授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启发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启发式教学相比传统单纯由教师讲课的教学方式更具有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培养,因此,启发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中有很多细胞结构图和分子机制图需要制作成动画,以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任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视频课件资料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后,使用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是在事实案例基础上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医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还应该熟悉细胞的病理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但是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所以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案例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1.3理论课考试方式的改革建议
首先,优化考试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优化理论课程的考试内容:(1)建立和完善理论课程的考试题库,保证理论课程考试的有效性;(2)根据本院开设的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设置相对应的考试题目;(3)指导学生撰写综述性论文或科研标书,以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优化考试形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优化理论课程的考试方式:(1)构建综合丰富的考试方式。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试体系;(2)增加创新能力考试的比重。任课教师让学生按照要求写出科研标书并进行打分;(3)增加平时表现考试的比重。平时表现考试主要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予以评分并记录。然后,优化评价方案。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期末闭卷考试及平时表现考试优化评价方案。理论课考试中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理论课总成绩的70%,试题从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同时理论课考试中也包含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学生完成综述性论文的情况。
2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2.1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
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大纲。由于受到课堂学时及硬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很多院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实验课内容仅仅局限在一些验证性和基础性的实验。任课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增开一些与理论课程密切相关并且与学科前沿紧密联系的综合设计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任课教师可以在基础性实验之外开设一些探索性及创新性较强的综合实验,例如细胞融合实验、细胞凋亡实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免疫荧光实验等。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然后,设置开创综合实验。任课教师应当结合理论课内容及相关临床应用,修改完善实验课教学大纲,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为重点,在实验课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强且创新性强的综合实验,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设想,培养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2.2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
首先,应用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相比,在启发式的实验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在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后,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分析研究最后得到的实验结果以探索实验原理。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方便课堂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可以方便地解决一些不容易讲解或者难以开展的实验。另外对于某些受条件所限而不便亲自操作的实验,学生可以观看教学演示片,全面了解这些前沿实验仪器的结构、性能和用途。然后,开展研究型教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课程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采用开放式的研究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放式研究型的实验课教学,让学生经历严格的科研训练,为以后申报、参与以及实施各种创新性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2.3实验课考试方式的改革建议
首先,优化考试内容。为全面、科学地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考试内容应该以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为主,以考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为辅。这种改革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拓宽学生对实验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考。其次,优化考试形式。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课程的考试应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全时段的综合评测,包括平时课堂考试及综合实验考试,平时课堂考试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实验考试包括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开放性及探索性实验考试等。然后,优化评价方案。实验课的考察应该以考察学生运用实验技术的能力为主,包括以下几点:(1)考察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占实验课总成绩的20%;(2)考查学生的理论水平,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技术手段、实验操作方法等,占实验课总成绩的20%;(3)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占实验课总成绩的60%。综上所述,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做好科研工作并积极学习本课程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最前沿的实验技术。其次,任课教师也需要精心把握课程内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并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交叉运用。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案和课件的内容,在上课时适量引入案例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任课教师也需要加强实验课教学的比重,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条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并不断探索研究新实验,使实验课堂更富有学术气氛。以上这些举措是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具有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郑皓 单位: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
参考文献:
[1]杨宏新,王妍,李晓丹,等.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933-936.
[2]丁童.医学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特点与教学模式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559-560.
[3]蔡丽希,陈小萍,许桂芬.医学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5):696-697.
[4]付燕燕,陈彦,吴健,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2):135-136.
[5]唐历波,李栎,肖憬.临床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治学之法,2014(6):178-179.
[6]胡传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5(1):213-214.
生物概论论文范文5
现阶段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很多的老师还是在采取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相对来说,还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转变,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首先,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都是老师占有着主导地位,引导着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引导模式,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很大的自主性,不能够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系统性质的学习,仅仅是遵照老师的意愿来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其次,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不能够将生物课程中的知识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现阶段中,初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部分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有些则会乱用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教学秩序错乱,导致初中生在学习上难度加大。诸多的弊端都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过低,因此就需要尽早地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4.总结
生物概论论文范文6
提高苜蓿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是苜蓿育种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苜蓿对干旱、低温、盐碱和酸铝环境的抗逆性上。
苜蓿抗寒及抗旱遗传转化研究
低温和干旱是限制苜蓿生长的重要因素。在低温或干旱条件下苜蓿体内会积累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影响苜蓿的正常生长和生理机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抗氧化胁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在SOD基因转化上的研究也取得较多成果。Mckersie等将皱皮烟草(Nicotianaplumbaginifolia)Mn-SOD的cDNA转化到苜蓿中,通过对叶绿素荧光测定和电解质渗漏等试验证明了该转基因苜蓿能够降低水分亏缺所造成的伤害,转化植株及其子一代对除草剂二苯乙醚的抗性增强,而且低温胁迫后再生能力明显提高;田间试验表明转基因苜蓿的耐寒性和抗旱性显著增强[12]。Mckersie等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水分胁迫下转基因苜蓿产量也明显提高,田间试验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转基因苜蓿的产量和存活率比对照显著提高[13]。Mckersie等将拟南芥Fe-SOD基因转入苜蓿后发现转基因苜蓿的越冬率显著提高,并认为在苜蓿中过量表达Fe-SOD基因降低了低温对苜蓿的次级伤害,从而提高了苜蓿低温逆境后的恢复能力[14]。Samis等用Mn-SOD转化苜蓿,发现转基因苜蓿SOD活性和抗逆性均明显增加[15]。Rubio等将Mn-SOD和Fe-SOD同时转入苜蓿,研究结果发现转基因苜蓿对非生物胁迫增加[16]。Zhang等将从截形苜蓿(Medicagotruncatula)中克隆的转录因子(AP2)的cDNA(WXPI)转化苜蓿(Medicagosati-va),证明转基因苜蓿叶片的表皮蜡层大量增加,同时转基因苜蓿减少水分损失和抗旱能力均得到增强[17]。Jiang等采用CER6启动子在苜蓿中过量表达一个转录因子(WXP1)基因,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抗旱能力提高[18]。Sudrez等在苜蓿中过量表达了海藻糖-6-磷酸合酶基因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发现转基因苜蓿对干旱、低温、盐和高温的抵御能力增强[19]。Bao等将拟南芥的液泡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转入到苜蓿中,发现转基因苜蓿对干旱和盐分胁迫的抗性增加[20]。
苜蓿抗盐碱遗传转化研究
苜蓿是中等耐盐植物,土壤盐碱化可影响苜蓿的生长和产量。Winicov和Bastola将一个编码耐盐相关的转录因子Alfin1基因导入苜蓿中,增强了盐诱导的MsPRP基因的表达,在植株的生长过程中其耐盐性得到了显著提高[21]。目前,相关研究发现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是与植物耐盐性有关的基因。刘翠兰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BADH基因导入中苜1号紫花苜蓿基因组中,以生长习性、花色、生物量和抗逆性等性状特征为选育目标,选育出了符合既定目标的耐盐苜蓿,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在不同含盐量地区其产草量明显高于野生型中苜1号,该研究为我国耐盐牧草生产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22]。果聚糖有渗透调节的功能,晏石娟等对导入果聚糖合成酶(SacB)基因的紫花苜蓿进行耐盐生长适应性研究,发现转化苗比对照苗耐受盐胁迫的能力要高[23]。胚胎发育晚期丰富(LEA)蛋白质是目前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受较多关注的抗胁迫功能蛋白质。王瑛等利用基因枪法将来源于大麦的lea3基因导入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中苜1号细胞中,获得的转基因苜蓿再生植株在高盐胁迫下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耐盐能力约是野生型植株的4倍[24]。Zhang和Liu在苜蓿中同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人的P450基因,转基因苜蓿对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抗性增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