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资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资源论文范文1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是获取知识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现象明显、说服力强的特点,是文字表述的重要辅助,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离开了实验,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及规律就如同空中楼阁。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苏科版生物学新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观察和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和掌握生物学事实性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即使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也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而绝不能把实验做在黑板上、讲在嘴巴里。首先要重视教材里的实验课。如在“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最快”的探究实验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不同的材料,自己去亲身实验探究。课堂上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面上,有的放在包装盒纸板上,有的放在软软的海绵上,更有甚者将蚯蚓浸放在水里。通过观察比较,直观得出结论:姐卿在粗糙的硬纸板上爬得最快。理由是蚯蚓的运动须依靠刚毛的协助,只有在粗糙的表面才爬得快。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探索,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引导,让学生大胆实践,学生就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当然这绝不是让学生上网搜、直接抄、随意编,而应该组织学生真正参加实践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为研究主题,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知识。如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的关系等课题,从而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关系,有效提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生物学科价值。
二、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者
生物世界是絢丽多彩的,因此,生物课程资源无疑也是丰富的,可以说是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在。诚然,教材编者、教研人员和任课教师责无旁贷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但是,如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必将对学生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产生奇特的作用。如在学习“花的结构”一课时,笔者曾发现一个怪现象:教师和学生都用鲜花实物标本学习了花的结构,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但课堂检测的反馈显示,学生对结构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特别是将桃花换成百合花后,学生更是错误百出。教师细心回顾课堂后发现了症结所在:学生带到课堂上来的都是很容易买到的康乃馨(虽然颜色有异),导致学生缺少对不同种类花朵的观察、比较与解剖,所以学习效果不佳。由此启示教师应该研究解决一系列与生物教学计划相关的问题。如,生物教材所涉及的各种植物有哪些是可以通过校园种植解决的?哪些可移栽?其他标本如何解决?校园小池塘可养殖哪些生物?如何分工?这样一来,一个班的学生就可能观察到十几种花,在动手解剖时就能轻松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又如在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一课时,很多学生都对课文提到的“病毒能帮助完成转基因过程”这一点非常感兴趣,少部分学生还能讲出一点小知识,但仔细追究发现,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对“转基因”这个名词本身的记忆印象上,而对概念的内涵却知之甚少。于是我提议全班学生围绕“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分组查找相关资料,下一课时进行小组比赛,看谁找得又多又好。结果,每个小组都能找到一些新奇有趣的资料,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可见,合理地开发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加以深化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此,大部分学生都开始养成自觉收集学习资料的习惯,每当学习某些内容需要举例说明时,通常都能有不少学生能帮上忙。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拓宽了他们的学习领域。
三、让学生成为情境问题的主动思考者
思维能力是考查学生科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空间。例如,在学习“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时,选用学生都熟悉和喜欢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明星父子(父女)的图片并提问:为什么他们长得如此相像?由此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便可进一步提出:那么决定子女相似于父母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呢?通过设置悬念,触发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情趣,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理解课文。顺势结合课文中提供的相关图文资料信息,提问:“你知道克隆是怎么回事吗?克隆羊多莉是怎么产生的?请观看影片《小羊多莉的身世》。”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对分析解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难点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像让学生清楚了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催生着学生更深人的思考。接着教师拓展提问:“你们对争议比较多的克隆人这一事件有哪些看法?请各小组收集有关信息,阐明你们的观点。”各小组学生在积极准备了一个星期后,将各自的观点带到了课堂上,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支持的证据,下课时大家还意犹未尽,我为他们能够收集到如此丰富的资料而感到惊奇,这说明了学生们对周围热点问题的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发表任何见解,也无需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不要求他们有一个最终的标准答案或者掌握什么新的知识,教学应该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自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仅仅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
四、总结
生物资源论文范文2
1利用本地生物资源,做好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发挥实验的作用。农村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十分方便,它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例。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观察到各种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惯和各种行为,脑海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他们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到生物课堂,充实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特别对实验课起到了一种不可估量的辅助作用。根据农村学生的这些特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先后让学生在青蛙、鲫鱼、家鸽等动物体作各种解剖实验。如鱼解剖实验操作课,我们让学生自带二两左右重的鲫鱼一条。老师先做示范性操作,并结合挂图向学生说明解剖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绝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并能将切下来的心脏、鳃、缥、肝、胰脏、肠、肾、精巢或卵巢,放入解剖盘内,等老师来检查,每班解剖时间平均为25分钟左右,整个实验干净利落。又如在“观察和解剖家鸽”时,也是让学生自带家鸽或麻雀,人人动手,在实验中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并讨论上述系统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例,实验课的效果良好。
2积极开拓第二课堂,进行课外教学
课外时间,对学生而言是一段很值得开发利用的时间,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盼望走出课堂进入另一个新的天地,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把教室里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见闻和疑问难题带回到课堂研究讨论,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
2.1种植花草树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根据教学实际,让学生在学生家里或校田地种植教学需要的一些植物。这种形式不仅绿化了环境,同时把种植的方法教会学生,让学生亲手种,种植全过程由学生自己观察,成果学生自己介绍,也可结合课外活动带学生到实地考察,把观察到的结果,与课本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2.2通过采集制作标本,培养学生生物学技能。课外时间,我带领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到校外的田野或山上,采集植物标本。首先实地进行整体标本和器官标本的分类,让学生重新认识和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直根系和须根系。然后将带回的标本指导学生把新鲜含很多水份的植物体迅速压平,制作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制捕虫网在校园里、田野上进行捕捉蝴蝶、蜻蜓和飞蛾等,并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2.3开展知识竞赛评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性的知识竞赛,能大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先后在野外组织了“野生植物识别竞赛”、“农作物知识竞赛”、“生物知识大比拼”、“生态案例分析”等生物教学和智力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些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验到了极大的乐趣,从而对生物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充分利用本地生物素材,服务课堂教学
生物资源论文范文3
4月9日,果然sars全国爆发,我最担心的事来了。
4月14日,我今天接到了上面的通知,明天我也要奔赴一线了,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走了我的母亲谁来照顾啊。
4月21日,我出来已经一个星期了,在医院已经几天没睡了,我还是放不下心。
4月23日,我接到了妻子的电话,他告诉我母亲很好,那些平常都不怎么说话的邻居们都来帮忙了,我真是非常高兴;也许今天可以睡个好觉了。
5月4日,我醒了,我发现我在病房,一个不只是哪个科的小护士告诉我:在工作时里我晕倒了。
生物资源论文范文4
对于“天然绿色宝库”之盛名,长白山名副其实。该地区生态系统保存得比较完整,由于其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区内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据调查,长白山现有植物种类共计248科3119种;其中,材用植物50种、药用植物900多种、食用植物近200种、观赏植物300多种,蜜源和粉源植物280多种、香料植物100多种、工业用植物380多种,还有真菌类和苔藓类1300多种。其中,蕴藏量占全国1/2以上的品种约40余种,人参,鹿茸等10余种道地药材产量居全国之首。长白山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乃至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吉林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生长点之一。
顺应国家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需,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以“长白山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有机合成新方法,开展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生物活性与功能、结构修饰与合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为区域创新植物药和朝药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实验室研究方向,仅在2008年承担的项目就包括“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经费共计1050万元。
实验室自立项建设以来,共发表了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发明专利证书3项;通过省级或州级鉴定项目15项,其中转让项目1项(金额33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吉林省优秀论文奖1项。
创业初告捷,实验室带头人吴学教授并未沉浸在满足之中,面对成绩他显得坦然而自信,没有谈及个人丝毫,而是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成立与发展之路。
成立之因
长白山开发历史较短,人为破坏程度较低,具有生长天然中药材的良好生态环境,中药材质量优良,驰名中外。同时,长白山地区朝药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绝大多数尚未进行研究开发,其中不少为朝药特有植物。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创造出可供人类物质生活消费的产品,为人类造福。而要搞好开发利用,首先应该摸清“家底”,搞好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保护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永续利用。保护并非意味着要保持生态的原始状态不动,而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尽可能不造成或少造成破坏,尽量恢复对生物有利的环境,促进其繁衍,形成生物资源的良性循环,以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
合理地开发利用长白山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可有效避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枯竭,促进天然药用植物的资源安全和可持续生产及发展。同时,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保护天然植物环境是保证天然植物及其产品质量,使天然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前提。
就是在这样的时势所需之下,2005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延边大学有机功能分子与材料实验室立项建设“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4月“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并同时提出更名申请。实验室于2009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五年计划
实验室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依托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两个省重点学科,立足于当前有机分析化学中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的研发,注重原始创新,并以此为支撑有效开展长白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本期目标的完成将标志着长白山天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由分散进入到系统,由短期行为进入到长期规划阶段,预计将从两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有力有效地推动延边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二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有机分析化学方向
长白山植物保护层面上首先解决植物生长环境的评价、植物质量评价、农药残留等问题,这些研究工作涉及的分析和测试工作量大、繁重而费时、费溶剂。为此,亟待开发提取、浓缩、分离和分析为一体的在线、快速原创分析技术,为创造生物最佳生长环境,进行生物质量实时跟踪评价,以利于天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李东浩教授主持的有机分析化学,着眼于当前有机分析化学中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注重原始创新,开展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将在长白山植物质量控制和保护方面起着龙头作用,并在与长白山植物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及知识产权和市场产权领域中起技术支撑作用。
应用有机化学方向
由尹炳柱教授负责,广泛深入地开展功能有机分子(包括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功能或性能的有机分子)研究,包括功能分子的合成、天然产物的化学修饰,开发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该方向由四个课题组构成: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修饰课题组,对从长白山天然植物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肝纤维化、抗癌、抗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合成系列化合物,从其系列化合物中寻找作用强,选择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
基于羧基肽酶-A抑制剂合成和抑制机理的研究课题组,从长白山天然植物中筛选对羧基肽酶-A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经化学修饰合成高性能的羧基肽酶-A抑制剂,研究抑制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
光电信息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合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其发光性能,探讨发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在分析化学指示剂方面的应用,传感器的制作与应用等,为长白山天然产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确立理论基础;
超分子组装体与大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机理超分子化学,如合成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Coil-Rod型大分子和π-
共轭扩张的四硫富瓦烯以及带有四硫富瓦烯结构单元的四氮杂卟咻衍生物,研究它们的结构和电、光、磁活性,分子自组装以及其LB膜和自组装体系的超分子结构以及在化学诊断、光化学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长白山药用植物及朝药研究方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药学专家南极星牵头,选择长白山天然资源及朝鲜族传统药物,建立朝鲜族民族药材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样品库,并利用活性筛选技术对样品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候选化合物,并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利用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揭示其作用机理,并开展以朝药为主的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驯化与保护研究。
在近几年的研究基础上,针对肿瘤、肝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4种疑难疾病,选择朝鲜族传统药物及特色天然药物,建立朝鲜族民族药材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样品库利用活性筛选技术对样品库中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同时利用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作用机理。长白山珍稀植物及生物技术研究方向
由尹成日教授负责,针对长白山名贵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有效保护长白山重要生物资源的新方法,创建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新工艺,研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产品。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人参不定根大规模培养,实现人参的工厂化生产,可大量生产野山参,西洋参、高丽参等高附加值产品,既保护林地又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用微生物转化法,使人参等药材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转化为新的高效活性先导化合物,大大增强药材的生物活性利用微生物深层发酵法,实现长白山珍稀药用菌(桑黄等)的工厂化生产,开发一系列药用菌产品利用长白山有毒植物,开发有效地防止人参锈腐病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发展目标
伟大的跨越离不开科学的目标和精密的计划,任何计划的成功都必有事先的预期和努力。实验室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将提升延边大学长白山学科群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争取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分析化学和生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
2、将造就一支由中青年博士组成的高素质学术队伍,培养引进1~2名国际,国内知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并使3~5人进入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建成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勤奋敬业的队伍。
3、将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到2011年本项目覆盖学科博士研究生年在校人数达到40名左右,硕士生200名左右。质量上,硕士研究生科研和论文水平接近重点院校相关学科硕士生水平,博士生研究和论文水平要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中上等水平。
4、将进一步提升学科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以上,发表SCI,El收录论文160篇以上,努力实现本学科高水平、影响力论文的突破;申请专利10项以上,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以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6项,提供以多种技术为集成的植物样品提取、浓缩、分离和分析为一体的毛细管液相色谱试验样机,建立长白山植物综合数据库;挖掘和整理朝药,验证朝医药有效方、药,完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朝药方(肝、前列腺),争取1~2个临床批号,提供4~6个生物活性强的候选化合物供临床前研究开发人参稀有皂苷等天然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技术1~2项和珍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3项,开发防治人参根腐病的植物源农药,防治率达到50%以上。
5、将进一步提升学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争取2~4项成果进入产业化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现代管理
达到目标,不仅要有鲜明的计划和严谨的实施,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还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运行机制。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样一个拥有多名世界各国归国人才的团体,独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组建统一的公共技术平台,配备专人负责设备管理、维护和培训等工作,形成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技术与辅助人员的合理配置与梯队建设。
在运行机制上,实施责任教授负责制度,遵照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组织建设本研究方向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有权支配该方向获得的各级科研课题的经费。
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坚持共享公用为基本原则,以所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将本项目添置的仪器设备纳入现有仪器中心实验室,集中使用和管理,提升使用效率。配备实验室专门仪器管理与维护人员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及仪器设备的高效率运转。大型仪器设备的增添可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经评审获得批准,方可购置。
生物资源论文范文5
关键词: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地方院校 微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Q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016-02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课教学是微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应用技术的重要途径,它对整个微生物教学和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块资源丰富的神奇地方,这里少数民族种类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但这里交通不甚便利故经济发展缓慢,专业人才匮乏故教育事业落后。在这块资源富饶而发展滞后的地方,太多的微生物资源没有开发利用或详细研究。鉴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的微生物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实践较少,投入经费不足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因素,该文就当前微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期望在开发当地微生物资源的同时,也能提高当地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1 强调微生物实验在就业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关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将大多数的微生物实验和学生的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起来。近年来,西南地区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当地资源的大量开发,给微生物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遇。比如说贵州省的“老干妈”、凯里酸汤、腊肉、青酒及华润雪花啤酒等远近闻名,这些工厂的工作内容与微生物实验中的微生物的灭菌、生长繁殖和控制等都有关。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的就业方向是教师,目前各地区的高考试卷中微生物的知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比如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曾经是高考内容的难点之一。微生物实验授课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乳酸菌与泡菜”、“微生物与现代农业”、“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微生物技术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课程论文与读书报告题目,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微生物科研项目,让学生学会分组查阅文献,完成微生物实验技术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设计。另外,加强实践实习也是微生物实验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加强野外生态考察和相关单位或工厂实习,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技能,也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在微生物实验设计中,增加综合实验考核内容,让学生能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自我设计或者团队合作完成设定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和科研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学习。
2 把微生物实验内容与民族特色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包括当地的饮食特色,这些饮食习惯与微生物有很重要的相关性,如果让学生在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明白身边很多事物与本门课程的联系,必将会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当地的酸汤为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可以说酸汤家家必备。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先介绍酸汤的做法,让外省学生也有所了解,增加了解欲望。可做如下的内容介绍: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而成,即可用来煮肉,煮鱼和煮菜。酸汤是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发酵型食品,分为红酸汤和白酸汤两种。红酸汤是在白酸汤的基础上添加辣椒、番茄发酵而成的。白酸汤是以米汤为基质,由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参与共同发酵而成的天然食品,具有清热解暑、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增进人体健康及预防消化道疾病的营养保健功效[1]。在这部分内容中让学生对酸汤中的微生物种类有所了解,并可以让学生在显微镜下镜检细菌和酵母菌,学习革兰氏染色技术等。另外,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控制这部分实验内容中,可以介绍一下苗族的食物保存,这与微生物控制的实验有关。可以做如下的讲解内容: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他们喜欢将蔬菜、鸡、鸭、鱼、肉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再比如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部分与微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笔者曾经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做过相关的研究,让学生通过微生物实验技术在糊辣椒中分离出7种霉菌,并在授课过程中以图文的形式和观察菌种方式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掌握身边的微生物菌种及这些微生物对他们的影响[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实验中观察曲霉的实验中,我们根据科研分离的菌种,可以让学生看到同属不同种的微生物菌落,比如说黑曲霉、烟曲霉、土曲霉和黄曲霉等,所以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做过比较观察,就会对这类微生物有更深的理解。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民族特色都与微生物实验中的特征观察、微生物发酵和生长繁殖控制有关,但是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可利用性。所以,通过多年科研探索实践,结合西南地区生物资源,将与微生物资源相关的科研成果化为教学资源,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本学科的科学前沿研究工作联系起来,将新近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启发学生结合老师所讲的具体科研内容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也是对将来毕业论文设计的一种锻炼。笔者所工作的凯里学院教师在微生物实验授课过程中,将微生物方面的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体现出该实验教材的先进性与高水平。
3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加强综合训练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教育事业的弊端,微生物实验往往都是在老师准备就绪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是依葫芦画瓢,根本弄不明白实验的目地和要求,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一点没有得到提高。另外,实验考核方法不合理也是弊端。在以往的微生物实验考核中,通常是在理论试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考核问题,让学生在试卷上叙述实验的原理或实验的操作过程即可。这种实验考核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根本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实验考核内容单一不灵活,难以全面检测学生的微生物实验学习情况。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师都对这种传统模式持反对态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一直难以成行[2]。
为了尽量减少这种弊端,很多学校采用综合训练方式进行微生物实验考核。这种综合实验训练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学有所用,并且让一部分有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实验考核的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激发了潜在的创新意识。据调查,当前多数院校的实验室大多是实验课时间开放,非实验课时间不开放。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保证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验的正常开设,使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验研究中,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就必须全面开放实验室[4]。参考云南农业大学的中心实验室的设计,将大多数的微生物公用设备摆放在中心实验室中,并配置两位专业实验教师在内指导入室的学生实验。比如高压蒸气灭菌和干热灭菌等。这也避免各个研究室重复配置实验仪器,减少设备浪费和实验设备花销。可以说开放实验室的采用无论对实验室还是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验设计都是很有必要的,也为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和实验考核提供基础。
另外,为体现微生物实验考核的公平性和随机性,可多方面布置实验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考核内容包括器皿的包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制片技术、显微观察菌种、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计数和大小测定、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等。考核形式以动手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口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试剂的用途、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等。实验实践课程部分注重基本实验技术训练、科学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养成的结合,将开设综合性实验(以分离纯化微生物为主,含培养基制作与灭菌、微生物的分离计数、菌落观察、鉴别染色和显微镜操作等基础内容、设计性实验等)。目前部分院校如凯里学院采用了综合实验设计方法,既给学生团队合作的机会,又给了因故缺课的同学一个补做、重做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本实验的兴趣。
4 建立精品课程创新团队
微生物学课程组采用“教学研究―团队协作―考评激励”的授课质量保障机制。在提高微生物实验授课质量的过程中以教学研究为先导,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论证,要求课程组的成员积极申报、参与各类各级教改研究课题,撰写教改研究报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定期进行“课程设计讨论”、“教学方法研究”、“互相听课”等教学合作与交流,交流教学经验或教训。优化以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为特点的选择性(或应用性)教学内容。培养教学队伍团结协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微生物学实验》是面向植物生产类、资源环境类和生物科学等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课程的主题与日常生活或职业目标相互联系,就会让同学们对这门实验课产生更大的兴趣。另外,引进国外优秀的新版教材可以充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吸收最新的教学经验和实验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结合当地企业,建设实践平台,完善多媒体内容及视频的使用,这些都为《微生物学实验》这门课的改革探讨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另外,鼓励团队成员申报微生物方面的科研项目,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之中,并将科研成果与学生分享,这也是微生物实验技能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都有较深刻地影响。此外,让学生参与微生物实验准备工作,参与实验结果分析过程,对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提升最为直接快速。
综上所述,中国高校已经进入了追求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化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5]。笔者在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深感除了以上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之处,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把握教学与科研的平衡与结合,把科研成果转为教学资源;二是在微生物实验授课过程中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创业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后立琼.苗族酸汤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2] 罗跃中,李忠英.浅谈高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3):127-128.
[3] 张文华,张国辉,杨秀丽,等.贵州糊辣椒真菌分离鉴定与污染状况初步分析[J].中国调味品,2014,39(4):85-88.
生物资源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农村 沼气建设 生态环境 评价体系 初步构建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86-01
引言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自2008年以来启动了沼气建设项目,沼气池是新能源建设项目之一,主要是对农村的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利用。目前宁蒗县的农业部门建设户用沼气池大约4000口,包括100立方米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30多个。这些沼气工程已经成为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的示范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
在农村环境中,之所以农村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物链比较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没有实现多层次循环,从而导致农村的生物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1]。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则是提高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农村的能源消耗。
从农村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虽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资源保护力度不够,使得农业的生态环境很容易遭到破坏,致使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不是很高,特别是生物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这也使得农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中国倡导循环经济发展,农村沼气建设对农业资源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所谓的“农村沼气建设”,就是一方面对农村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予以改善,以使得农业经济效益有所增加,同时促进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沼气建设,就是农业的发展以沼气作为纽带,结合养殖业和种植业,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标准建立起来。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加收入等等结合起来,不仅使得农村的牲畜粪便有效利用,还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原有的蚊蝇到处飞的环境由于废弃物得到多层次利用而有所改善,使得农村的资源被循环利用[2]。比如,农村的牲畜粪便可以采用厌氧处理技术,使得农村的环境得到了净化,而且还使得农村的生活能源缺乏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2 构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就是评价环境影响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自然环境和评价社会环境。在评价自然生态环境的时候,在客观条件下针对自然环境中所运行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主要是分析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即可以对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的能力,以及对各种干扰因素予以抵抗的能力。评价社会环境,就是对社会的生态化效应进行研究,即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的程度。进行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对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特征以及生态功能都予以充分认识,从而对生态环境开发建设项目所发挥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3]。要求在进行农村沼气建设的时候,要力求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动态性和实用性,让体系的运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能够分层展开,做到农村沼气建设和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结构层次分明,而且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
具体而言,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将评价指标确定下来。本研究所设定的指标包括8项指标,即生态环境指标、卫生环境指标、能源综合利用指标、废弃物指标、水环境指标、土壤环境指标、空气环境指标和生活环境质量指标。其中,生态环境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土地的适宜性、林木的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农业化肥使用情况、农药的残留率以及土壤退化情况等等;能源综合利用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降低化肥用量、降低农药用量、沼气能够对农民生活用能的满足程度、秸秆回收利用率、节约燃料量以及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等等;废弃物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活垃圾的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废水环境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污水排放效率、污水处理的达标率;土壤环境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农药残留情况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情况;空气环境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减少二氧化碳的气体排放量、烟尘的降低率以及恶臭气味的降低率;生活环境质量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绿地面积的占有率、空气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的浓度以及环境舒适度。
3 沼气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
对农村沼气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是通过将影响农村环境的各项因素指标化,以将农村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体现出来。如果评价指标很多,就会使得评价指标无法量化,如果指标的数量太小,就无法保证评价的客观性[4]。所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时候,要求聘请专业人士评价,量化后进行加权处理,将所有的影响环境的因子按照其影响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删除无法界定的、不能够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因素,确保环境影响评价量化处理,使评价体系可以定性分析,也可以定量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沼气建设属于是公益项目,旨在将农村的各种生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发为可利用的能源,以建设友好型农村环境。关于农村沼气建设,就是在利用农村生物资源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农村目前所存在的能源短缺问题予以解决,而且还可以对农村的卫生予以改善。
参考文献
[1]樊凯非.畜禽场沼气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 绿色科技,2011(11):151-152.
[2]孙家宾,殷小伟,彭朝晖.成都市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实践与思考[J]..中国沼气,2011,29(0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