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1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也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并建立有效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原有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其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相关基本理论
(1)成本会计核算物流成本的原理及缺陷。
在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下.物流成本的核算是按职能部门进行归集与核算.并对不同部门的物流成本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一手数据均来源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原有会计体系中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将与成本核算对象相关的费用归集并分配至该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方法.它以产品或部门为核算对象.核算成本与费用。
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制造企业习惯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诸项费用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括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已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割开来的物流成本 也不能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真实全貌。表l为物流显性与隐性成本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列举了物流成本中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所含主要项目及会计处理。
与物流成本相关的各项支出.在实际发生时被归集入各相关会计科目,从性质上难以划分,金额上难以剥离。能否正确分离、核算.将是影响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
(2)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上,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上去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模型及分配方式如图l所示 与传统成本会计不同的是.“作业” 作为联系资源— — 即各项费用与“成本对象”— — 产品、服务、作业、生产过程等的中介,通过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资源最终精确的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
成本动因是成本分配的基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可以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21。
2 成本会计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
原有会计体系无法直接准确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作业成本法的复杂性使其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又有实施难度:因此.本文将尝试就二者结合作理论性的探讨2.1结合作业成本法设置与物流成本相关的会计科目(1)物流成本分类与物流作业成本分析要素。
① 首先,参考一般物流成本的分类。并根据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进行选择.笔者将物流成本按照特流作业功能,主要分为: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五项;而将花费少、对管理决策不具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则放在其他物流费用中。
物流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 上述这五项物流功能可认为是物流作业中心:再根据“作业层级”的概念逐层分解,作业中心则由各项具体的作业组成。
②物流资源表明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 按支付形态来划分物流成本,包括人员工资、福利费、包装材料费、水电费、折旧费、物流管理费、保险费、修理费等.可看作是耗费的各项资源【3J(2)科目级别设置。
关于将“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设置为一级科目还是二级,我们认为:“物流”是企业的支撑性活动.每一项功能都是与生产运作其他功能相联系的。如运输与原材料的购进、产成品的销售等有关。这也正是物流隐性成本难以剥离的原因。由于在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支出散落在多个会计账户中.在不打破原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应在各级含有物流成本的一级科目下设置为二级科目如此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有利于物流域本的管理与控制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范围设“销售物流成本、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成本”三级科目进行归集在三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四级科目.再按支付形态下设子科目物流成本核算科目便可以将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从形式上结合起来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科目设置是灵活可变的 一方面.可能会因为科目设置级别过多过细带来核算不便.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与自身条件.选择级别设置的层级数目;例如,企业极少设计退货或废弃物流.不需要独立了解该方面的信息.则可不设置“退货物流”与“废弃物流”的三级科目.而将按功能划分的科目设置为三级科目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分类依据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别.所以在进行明细科目设置时.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视企业需要得到哪方面的信息而定。按支付形态类别进行科目设置.企业可以很清楚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整体费用中处于什么位置,物流费用中哪些偏高:按照物流功能设置科目,可以明确各物流环节的责任与成本总之.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因类别不同而有所差异。我们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结合本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等实际情况.设置一套相适应的会计账户体系.这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是否有效.关系到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是否完整2_2间接费用分配率的选择“间接费用”.是指不可直接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费用。在第一步的设计中,仅仅将二者从形式上结合起来是不够的。作业成本法较传统成本会计科学之处即在于它分配率的选择— — 即成本动因的选择。如
第一步设想我们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但金额的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归结出的物流成本的准确性 我们认为.可按照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的选择、设定与计算引入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将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率” 关于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1)相关程度。
在分配过程中.我们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动因的数量是线性相关。在实际中,存在着多个成本动因,而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才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2)行为导向。
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不同的成本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会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
(3)成本收益。
一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据.无法采集的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须考虑成本数据的采集成本.保证相关的数据易于获取.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则可能使得作业成本无法实施。
3 应用范例
笔者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范例.比较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与二者结合的模式下。归集到最终成本对象上的物流成本有何不同。
3.1范例设计假设某公司的生产需要A、B两种原材料.由公司自有运输部负责运输。现购进A、B各1吨,发生的资源和费用如表2所列表2 运输部资源和费用 (单位:元)现假设原材料A体积大而数量少.仅4名装卸人员即可 而原材料B体积小而数量多.故动用了6名装卸人员。传统的会计核算将采用单一分配率,按照原材料重量进行分配。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A—— 运输成本 5000— — B— — 运输成本 5000贷:银行存款等 10000实际的帐务处理将通过“物资采购”帐户进行归集.待原材料检验入库后再转入“原材料”帐户。此处为方便理解,直接计入“原材料”帐户。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A、B两种材料因特性不同,应分担的装卸费用也不同;如再单纯按重量在两种原材料间分配费用.就会出现问题。而按照下列过程进行归集.计算出的结果将更为科学。
3.2结果分析公司自运输部发生的费用为间接费用 在本例中.前后对比可发现:原材料A的运输成本由原来的5000元降低为4500元.而B的运输成本则相应由5000元上升至5500元。
可见.在原有核算体系下.不能反映原材料成本中真实的物流成本比重.进而造成下游环节即产成品真实生产成本的核算不清。而在作业成本法下算出来的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 增加“物流成本”等各级明细科目.可用于有效分析原材料成本构成中.明确物流成本所占的比重及金额以及物流成本的结构构成.从而挖掘成本降低空间。
4 结论
在不打破原有财务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将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与作业成本法相结合.通过设置“物流成本”等相关科目.各级科目分级汇总.可以有效地核算和归集出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构成: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成本控制。两者的结合,既易为会计人员接受.又使核算出来的物流成本也更为准确。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2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4;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100-02
一、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构成与特点分析
(一)物流企业成本的构成
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整个物流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目前,物流服务有运输、拣货、流通加工、交付、仓库管理以及财务结算等。物流企业成本的分类可以参考工业的划分从而分为营运成本和非营运成本两类。其中,营运成本是与提供的物流服务或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它主要是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间接费用这三个部分组成。而非营运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二)物流企业成本的特点
物流成本具有瞬时性、无形性、多样性、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效益背反、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等特点。这是因为物流服务本身就具有瞬时性、无形性和多样性。另外根据物流企业运营的相关特点,提升服务质量必然会增加企业的业务量和相关收入,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相关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二、我国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没有被规定
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没有被确切地定义或规定。所以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时只涉及物流费用的一部分,因此物流成本在会计核算时内容和范围都是有缺失的,这就导致了物流企业中的大量成本被隐藏,物流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并且丧失了寻找新的利润源泉的能力,最终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二)物流成本的披露没有被规定
因为物流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物流成本经常与企业的其他成本一起核算,所以物流成本信息出现在企业其他成本信息中的情况屡见不鲜,致使企业所需要的物流成本信息要从其他的生产成本费用信息中寻找。因此物流成本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完整性,并且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业务处理也会变得繁琐而费时,这对物流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仅仅停留在获得物流成本信息,尚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信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这就导致了财务部门和物流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物流成本信息的用途却非常有限,违反了效益成本的原则,最终使企业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会计和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层对企业物流成本缺乏管理的问题。而这些缺陷必然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不准确,并对企业自身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基于上述情况,为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找到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三、作业成本法的引入
(一)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收集物流成本信息极为困难,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却无法解决,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前所未有的瓶颈,所以笔者在不断分析各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控制物流成本的方法时,发现从经营业绩以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上来看,日本居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从学术界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实务探索以及政策规定上来看,美国更是世界之首。而它们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应用作业成本法获得了精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尽管各国国情、经营状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来说,各国的物流企业都属于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物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往往都是属于小批次而且是可分解的。而作业成本法正适用于这样的企业。
(二)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贡献
1.作业成本法规定了物流成本的定义。作业成本法确切的规定了物流服务或产品导致发生的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与物流服务的直接人工以及直接材料之和为物流成本。所以运用作业成本法首先能够解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没有对企业物流成本做出明确的规定的问题。2.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流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作业成本法可根据作业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动因。并通过公式准确计算出各项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最后加上物流服务消耗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就可以计算出每项物流服务所消耗成本。所以可以解决物流成本核算不规范的问题。3.作业成本法可以解决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其他问题。作业成本法能够取得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揭示成本发生的原因,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完善物流成本控制,帮助企业定价,最终帮助企业做出合理决策,降低资源耗费,帮助企业盈利。一旦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便能了解物流成本信息的巨大作用,进而改变核算目的不明确的现状,并能引起企业自身以及社会大众对物流行业更多地关注和重视,最终能解决企业决策层对物流成本缺乏管理,社会缺乏物流会计管理综合人才等问题。
(三)物流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比例较高的企业。物流企业在进行服务的时候,发生的间接费用不仅占总成本的比例很高,而且种类繁多、范围也很广泛。例如物流企业的运输流程中,其运输作业如果以客户或者是服务合同为成本计算对象时,驾驶员的工资以及车辆消耗的燃油、轮胎等属于营运间接费用。其实在生产物流产品或服务时,属于间接费用的支出和耗费不仅仅是这些。像机器设备的折旧,运输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站点的租赁或建立,以及电、网、保安等都属于间接费用。2.物流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往往都是属于小批次,而且各批次都不同。因为物流企业提供的一般都是无形的物流服务而不是有形的产品,所以通常将其提供的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企业的产品。因为物流企业一般将客户或者合同订单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而合同规定的物流服务不仅主要由间接费用构成,而且不同的合同所规定的服务必然不同,所以每个批次的物流服务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这样当结构越是复杂、工艺越是多变、调节生产作业的次数越是频繁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就越可以得到显现。3.物流服务的过程是能够被分解的。尽管物流服务的流程很繁琐且极具个性,但是通过作业成本法能够将其拆分为几个大类,进而分为多个单独的作业。基于上述原因,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相当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鲍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1-116
[2]陈克勤.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和对策[J].科技创业,2007(6):61-72.
[3]邓凤祥.现代物流成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111-123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3
关键词:集约化会计核算;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与集约化会计核算概念解析
1.集约化
“集约化”中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集”有集中、集合、集成之意,“约”含节俭、拘束、高效之义,“化”使之规范、标准[1,2]。
2.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强化管理、争创效益的核心理念,具有“财权集中化、业务流程化、监控实时化、预算模型化、核算标准化”的鲜明特征,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
3.集约化会计核算
集约化会计核算是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借助信息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电网公司的全部会计工作集中于统一的核算模式之下,取消传统财务管理多级、分散的核算模式,基层单位仅保留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及财务自,而不再开展会计核算业务,并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统一开展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业务的一种形式。
二、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
1.规范会计工作,提高核算效率
为了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各级企业必须打破地域和组织界限,集成会计信息与前端业务信息以及集成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实行会计业务与前端业务的协同,构建省级公司为主体,上下协调一致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利于将财务与前端业务实行纵向集约、横向整合、重点集中的格局。由于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共享合一,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账目,并实行一套账集中核算,资金存储也由分散改为集中,改变了传统会计模式下分散存储、分散核算而效率低的弊端,为减少资金存量、优化贷款结构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基础上有利于减少货币资本存量和贷款余额。由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因此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3.提高监督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电网公司在实施其整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落实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标准成本和统一的组织体系,并加强在线监控工作,以确保会计口径统一及业务透明、规范,从而提高了财务监督水平,增强了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途径
1.统一流程标准,构建“一本帐”模式
如前所述,要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施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组织体系,归纳起来就是构建会计核算“一本帐”模式。但由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一本帐”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按照“一本帐”的需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是统一会计科目和制定会计核算凭证模板。其次,统一会计核算流程,其中成本费用、售电、工程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税金等核算流程与电网公司经营密切,需要重点梳理和整合。再次,集中管理财务要素资源,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来负责企业集团所有会计核算业务,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建立“一本帐”信息系统,确保信息流畅通。
2.精简管理层级,归并核算主体
传统会计核算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管理会计主体多,下至供电分局、检修工区都设有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管控力度薄弱,与集约化会计核算管理要求不符,所以需对管理层级和会计主体进行精简归并,供电分局、工区厂队会计核算职能上移到市县供电局,使管理体系扁平化。基层会计机构撤并后,日常小额支付、报销业务可安排驻点核算员或报账员负责。这样会计核算主要是省网母公司和市县供电企业子公司两个管理层级,但母公司不能直接管理和经营子公司,而是通过控股形式行使管理权,并需要对财务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割,母公司通过审批制度行使决策权,子公司通过预算制度行使日常管理权,并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
3.搭建信息平台,协同会计业务
信息化是集约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为满足财务集约化管理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转变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集成各项业务的一体化系统,以全面、准确、完整、实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EPR是集成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集约化管理要求重组会计业务流程,传统功能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将转变为EPR环境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并使会计核算与前端业务深度集成。例如关联交易抵消不再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表抵法”,而是采用“帐抵法”,但为了保证内部关联交易的正确性,应由会计人员最后确认。由于集约化会计核算高度依赖一体化信息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核算必然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4.调整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管控
集约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前端业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层电网企业会计职能也需转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而不仅仅作为核算部门,为此基层电网会计职能要积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借助EPR一体化平台及内部交易平台,基层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对前端业务监督和管控,从存货领购开始对每一笔销货状态、流向、货品信息、客户信息、货款收取与存放进行监督。
四、结语
电网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集约化会计核算作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环节,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为了确保集约化会计核算工作稳步推进,要以一体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一本帐”模式,并精简财务管理层级,调整基层电网公司会计工作职能,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管控,以利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4
[关键词]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控模块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它进行层层分解。最高层若干模块是主控模块,它们体现了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系统风格,其模块结构的划分标准是否科学将影响会计软件的整体质量。科学的模块划分标准有助于获得标准化、通用化,甚至是全通用的主控模块结构。按功能和数据处理流程划分是电算会计模块划分的两种主要标准,它们各有优缺点,只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标准,都会显得美中不足。如果以数据处理流程为主要划分标准,将各模块重复的内容抽出来,再按功能划分,就可以扬长避短,进而获得全通用标准化主控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这是一个全通用标准化的主控模块结构,适合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的电算会计,并能实现强大的核算功能。这些核算功能主要包括:加工中央数据,实现双轨核算制。并为适度的反记账和反结账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采用主辅核算,既能满足传统编码内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进行更详细的编码外核算;报表模块全通用,不仅能加工各种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报表,而且结合编码技术可实现成本核算的全通用。
三、主辅核算全通用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电力企业会计核算
作为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处理环节,会计核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对电力企业甚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那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形成了怎样的影响与挑战?而电力企业又应如何在应对挑战的基础上对自身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调整?以下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与挑战
理论上来看,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规范与指南,各项会计行为的发生都需要将会计准则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新会计准则自制定和实施以来,已经深入到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的实现都带来了相对深远的影响与挑战。
从影响的角度上来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内部借款费用的核算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内部所得税的核算处理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第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内部政府性补助的会计核算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形成的影响,同时也是对企业内部传统会计核算工作的一种挑战,基于新会计准则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以上四点影响,企业内部会计处理工作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第一,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使电力企业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
第二,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使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面临一定的挑战;
第三,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使电力企业内部原有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的可操作性面临一定的挑战。
由此来看,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进与落实,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也因新准则的影响而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要在实践中推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落实,保证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电力企业应当对现有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完善。
二、新会计准则下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调整与完善
要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调整,电力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集中化会计管理和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对内部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调整。但要实现这种会计核算模式的有效转变,电力企业首先要从基础准备环节着手进行调整与处理,进而按照系统且严谨的程序推进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一)做好各种基础性的转变与调整
这里所谓的基础性的转变与调整主要是指企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三方面的内容。
1、思想观念的转变与调整
要通过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电力企业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根据会计核算的信模式,明确会计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角色定位,保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满足制度的要求,同时又应对政策进行合理利用,以便于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
2、工作方式的转变与调整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要转变工作方式,处理好管理跟经营之间的关系。由于会计核算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对电力企业乃至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形成影响。因此,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转变粗放的核算方式,将会计核算的管理功能与企业整体的经营联系在一起,以精细化的工作方式进行会计核算;
3、管理模式的转变与调整
从管理模式方面来看,要积极构建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电力企业还必须对管理真空的问题进行防范,切实处理好管理半径与管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对会计处理整个过程的全面管理来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避免因风险因素的扩张而使企业陷入到风险当中。
(二)根据科学规范的程序推进新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要按照规范化的程序推进电力企业集约式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则需要从会计核算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统一,对内部的各种财务要素资源进行集中,并在实践中积极构建企业会计处理的信息化系统。
1、对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及流程进行统一
(1)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
制度方面的统一要求电力企业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进行一体化的整合,对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的凭证模板进行相应的调整与统一,保证会计核算可以始终保持统一的口径。如此一来,在统一的核算制度下,所出具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数据才具备较强的可比性;
(2)会计核算流程的统一
从核算流程方面来看,电力企业首先要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基本的梳理,并通过制度规范对会计信息的证实行和其决策价值进行必要的保障,同时还需要对于与企业整体经营相关的成本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以及税金核算流程等进行统一的规定,保证会计人员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统一路径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核算。
2、对内部财务要素资源进行集中
要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准确性,就必须保证核算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你给和及时性。因此,在集约式的核算模式下,电力企业必须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要素资源进行必要的集中,通过系统性的财务体系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基础信息的完整与有效、保证核算行为的规范和核算结果的准确,进而为推进企业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积极搭建会计处理的信息化平台
当然,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电力企业会计核算数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要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核算的整体质量,避免各种核素误差的出现,电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还必须借助信息化的处理方式,通过对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的搭建,来推进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核算,保证在输入数据准确的基础上,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论
综上分析和讨论来看,要顺应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根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调整与完善,这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甚至是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实践中,电力企业必须从思想、方式和管理等方面理清思路,通过适当的方式推进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调整与完善,以期在保证核算结果的基础上,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师建华.浅析新会计准则在电力供应企业执行中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2]张瑜.浅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电力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2,(02)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范文6
以会计核算流程为主线,按会计的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最终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主要有:
(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其实质是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务之间的桥梁。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拆解融合到各项目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和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这样,学生既能体会会计职业行为,感受到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真实感觉,又能提高操作能力,为期末的模拟实训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通过适时且适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过于依赖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最终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而现代教学评价观提出要建构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发展性教学评价[1]。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在考核时既要考核学生在参与项目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在解决问题时的贡献大小、在完成项目时所负责部分的工作量大小,又考核学生在完成项目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合作、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学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
(一)分析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学基础》项目化教学首先应明确会计核算基本流程,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如下: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会计核算流程,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架构,突出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将传统10章的内容进行整合,共设计了5个模块教学模块。
(三)设置项目
根据教学模块共设置5个项目:
(四)实施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基于对会计职业情境和岗位的分析,教师可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一些开放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如在讲授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一模块前,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的过程录像,介绍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的流程以及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2)实施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项目1、项目2和项目3主要结合会计实训软件,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凭证———账簿的会计处理流程,实现了教学和实际工作的对接。项目4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5-7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分别以某种财产的清查为小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商定财产清查的方法、顺序,然后以小组为会计核算的主体,以小组成员的财产进行清查,清查结果出来后,按照财产管理责任制度,层层把关审核报批,再进行处理。项目5中,要求学生以学习团队形式上网查找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学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探讨,解决不了的问题咨询老师,老师也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