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1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适合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双语教学进一步推进、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诚如学者黄宝强、唐丽娟指出:“评判双语教学实施到底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往往还停留在定性的层面,无法对不同课程的效果进行横向比较,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对课程的质量进行定量评判,无法对课程做出合理的评价,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推进。”可见,双语教学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进行教学、教学资料如何准备等具体操作上,而应注重加强纵深发展,加强内涵建设。诚如学者闵海燕指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规范双语教学管理,保证双语教学效果,而且对双语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在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要充分利用现有其他课程的评价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本校的具体情况。其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并充分考虑接受教育对象具体情况等因素。

(一)系统全面、重点突出。

质量评价体系应是系统的、全面的,不能仅仅体现在某些方面,然而,整体评价体系的设计应保证核心内容突出,有主次之分,真正体现全而精,达到该门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适用性强,延展性好。

会计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对于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又能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需符合时代的要求,为该门课程后续发展提供空间。

(三)指标明确,操作性强。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简洁明确,与现实情况相符,具有实际操作意义,切记远离“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一套好的指标体系,不但能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对教师、学生应有“双边”激励效果。学者闵海燕指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为教师提供更加明确的行为准则与行动方向。”

三、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施教群体。

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会直接作用于教学效果,目前,对高职院校来说,既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的“双质”教师相对较少,这是制约高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瓶颈。

(二)受教对象。

教学效果的高低应以受教对象为参考基数,高职学生由于整体英语水平较弱,因此在教学的实施环节中应准确定位学生的需求及市场的需要,力争两者完美融合。

(三)教学管理部门。

双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部门应当好“家长”的角色。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并明确双语会计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在积极探索和调研的基础之上,从系统性、灵活性、适用性、促进性、科学性等方面出发,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评价指标体系,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再次,在教师评教、学生评教等教学效果的反馈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保障整体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能真实反映该门课程的教学情况;最后,在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考评中,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引入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同行教师参与其中。

(四)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会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学资料既要符合学生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实际接受能力,又要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现有的课程体系相配套。故,学校应根据自身状况,参其也高校的资料建设情况及具体受教育对象,选择或自行开发相关教学资料。

(五)社会的认可程度。

以需定产,不再是企业的“专利”,它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会计专业双语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是促进双语教学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指导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该如何教?教什么?如何评?评什么?等的指南。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2

关键词:AHP;电子政务;教学质量;评价

作者简介:周伟(1977-),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级教研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2jyxm27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12-03

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求公共部门管理人员尽快转变管理理念,尽快提升专业水平,要求高校尽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尽管已取得一定进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作为电子政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主要领域,电子政务课程教学以内容讲授为主,忽略了理念的塑造,教学过程偏重“管理学”理论知识传授,轻视“网络信息”课程实践教学,[1]教学内容缺乏学科前沿知识等,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政务教学质量提升和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瓶颈。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是一个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常引起争论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2]但不管怎样理解,教学质量都必须考虑教育所提供的结果能否满足教学目标所设定标准、能否满足受教育对象的需求和期望。而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一种活动。因此,梳理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标,界定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是设计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电子政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它既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本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设定的主要依据。作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政务课程目标就应该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政府管理的理念、环节与各个领域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改造政府的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府信息服务;而不是侧重对技术领域的探究。[3]具体地说,电子政务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一是引导学生树立现代的政府管理理念,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二是促进学生理解信息化政府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及其过程,以加深对电子政务本质的认识;三是培养学生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因此,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应该包括:一是学生是否树立现代的政府管理理念,是否能从传统的“为了实现统治而行使权力,主张官本位、权力本位的管理观念”,转变为“从公民需要出发,主张人本位、社会本位、‘顾客’至上、有限政府,以为公民谋福祉为宗旨”的现代管理理念。二是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信息化对政府管理各个环节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管理过程。信息化对政府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有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更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政府管理过程的一种信息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三是学生是否具备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是否掌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完善自身的功能、确立政府的定位,通过信息技术挖掘和发现社会需求,并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办公效率和提供相应的服务。

二、基于AHP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用来反映和概括课程教学水平的概念和具体示标,是评价主体认识及评价客体的依据和基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构成教学目标的具体要素,具有强烈的政策导向性,其设计要符合课程的客观实际,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但大多学者试图设计一套通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采用这样的指标体系,从操作方便、规范角度考虑是可取的,看起来显得公平,但实际上隐含着诸多不合理,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学科或专业课程的特点,抹煞了被评价课程的专业性,导致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有待商榷。[4]有些课程课程理论性强,有些课程则实践性强等,不同的课程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指标体系来评价,这当然是不科学的。

AHP,即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译为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最早提出,是一种处理具有复杂因素在内的管理问题的方法。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广泛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中,它能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按支配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并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评价确定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总顺序。[5]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3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信度分析 回归分析

【课题资助】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创新工商类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030204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55-02

一、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高的特性,其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基于工作工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迅速成为主流,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使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到保障,能加强物流课程的教学质量管理。

经本课题组研究,在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参与评价主体涉及学生、辅导员、教师(含教学团队)、教学管理者(含教学督导)、用人单位,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仅考虑学生主体。因此,针对学生主体,我们首先设计关于“物流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法”的调查问卷,采用信度分析法检验出问卷数据的可靠性;然后,运用回归分析法构建物流管理教学质量指标及其权重;最后,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验证其可行性。

二、资料与信度分析

1.指标的设置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如普通话水平、不经常调课、不会无故迟到、严格管理要求又热情关心学生等等,所以,本课题组在设置指标的时候,将摒弃作为一名教师本该有的基本素质指标,添加更多关于工作过程的内容作为教学质量水平的考核点,具体指标见下表。

2.资料来源

根据以上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本院在校物流学生分两时段进行调查,分别为2012年9月和2013年1月,即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开学与课程结束,两次调查使用同一份问卷,且学生人数都是283人,第一次调查有效问卷278份,第二次调查有效问卷275份,取两次调查有效问卷较低者,即275份,有效率达97.17%,在有效误差范围。

3.信度分析

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文在形成正式问卷前,对其进行信度评价分析。

信度,又叫做可靠性,指问卷的可信程度,它主要表现检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其结果应该始终保持不变才可信,因此,本文采用信度系数()来测量问卷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情况,当≥0.7的时候,表明信度,即一致性较好;若0.5≤

(1)二级指标问卷信度测试

第一次测试对象是二级指标,具体结果为: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2个二级指标的信度为0.748;教学内容维度5个二级指标的信度为0.712;教学方法与组织维度5个二级指标的信度为0.486;教学效果维度4个二级指标的信度为0.8。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教学态度与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信度相对稳定,而教学方法及组织的二级指标信度变化较大。通过访谈形式,我们发现,由于是开学的测试,大一及大二学生并未接触物流专业核心课程,无法直观感受到教学方法及组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而通过一个学期学习后,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也就更加客观化。

(2)一级指标问卷信度测试

第二次测试对象是一级指标,测试结果为:教学态度与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教学效果四个一级指标的信度为0.811。可见,在本次测试过程中,反映出量表的信度一致,但也需进一步开发完善。

三、回归分析

在实际经济问题中,一个变量往往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回归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反映统计变量之间的数量规律,准确把握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其又可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本文将利用回归分析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立因变量及自变量。在指标体系里,本文将每个上级指标作为因变量,而其对应的下级指标作为自变量。

第二步:进行F检验。将数据导入SPSS18.0软件,在95%置信度下,观察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伴概率P,如果P小于0.001,说明存在线性关系,进入第三步;否则,说明存在非线性关系,进入第四步。

第三步:如果呈现线性关系,因变量与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其系数可作为每个自变量的权重。

第四步:如果呈非线性关系,利用相应关系类型的回归分析确定权重。

根据以上步骤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如下:

教学质量与一级指标的回归分析:

表一中显示,统计量,相伴概率值。说明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同样地,我们也得到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

教学态度及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组织、教学效果与它们对应二级指标:统计量分别为F1=8.76,F2=11.384, F3=8.446, F4=9.026,相伴概率值都是P

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权重得总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1)在一级指标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组织指标占的权重分别是33%及30%,比例较大,权重最低的是教学态度与行为,可见,教师教学质量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该门课的熟悉程度及所授的内容、该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其次考虑的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教学态度与行为方面则在乎程度就相对低,因为学生普遍认为其就是一位教师该有的基本要求。

(2)在二级指标中,教学态度与行为和教学效果对应的二级指标所占比例比较接近;而在教学内容中,相对于其他指标,X21占的权重为比较高,即学生更在乎的是教师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所拥有的企业经验。教学方法及组织,学生更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四、实例应用

根据以上结论,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货运》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例。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这位教师的自身对课程很熟悉,但是其课程所使用方法与组织还是有点欠缺,需要在此方面的加强。

五、结论

本文首先对调查问卷做信度分析,测试问卷的可靠性及有效性;其次,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得出结论:教学水平的高低首先考虑教师对该课程的实际工作过程的熟悉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对其掌握的内容组织表达方法,学生经过这一门课的学习获得的知识及能力,最后,教师在课程中的态度及行为,最后以本院的物流课程为例,说明该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康宁,程晓樵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7( 2 ).

[2]郭彬,刘阳,郭伟东.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08):58-61.

[3]侍寿永,嵇金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2(3) :35-38.

[4]李森,李霞.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版),2005(01) :72-77.

[5]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 考核评价体系 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

轨道车辆制动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课程传统的成绩评定方式是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平时的学习状况及期末理论考试试卷的成绩来确定的,在最后的成绩评定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体现出实践课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重要性。以至于部分学生实践课敷衍了事,实践报告抄袭严重,这种考核模式直接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实践课的作用,保证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具有满足职业能力及岗位的需求,我们对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内容。

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成绩评定部分,过程考核占20%,实践考核占40%,理论考核占40%。主要包括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形式3部分。其中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态度(占10%),实践报告书的评价(15%),操作考核(15%);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期末试卷的方式(40%)。

1.1 考核内容的优化 本课程为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针对实践课部分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优化重组,构建了以实践技术为主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技术,编写实践项目操作要求及评分要点,并按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价。具体包括:①实践操作考核,从实践项目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的内容重要是针对不同的实践项目选择合适的使用工具,由教师根据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合理等。②实践报告书的评价,其中加大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表现出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部分的权重。主要是针对是否独立完成实践报告、实践结果的分析情况、实践过程的记录情况以及实践报告书的填写情况等。重点是评价学生在实践中有没有灵活应用课堂中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否自行设计出与车辆制动相关的故障并解决故障的能力等。③实践态度评价,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④实践过程评价,主要是包括实践理论、实践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实践效果等,是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实践项目学习情况的评价。

1.2 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学生的考核成绩由过去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试卷考核转变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在终结考核中加入了实践考核的部分。使考核成绩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课,从而加强了学生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又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3 考核形式的完善 将考核的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为此,我们为相应的实践课编制了学生自评表,自评内容包括学习的态度、理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操作的能力四个部分;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四级和相应的权重比。并将学生自评系统的意义、要求作了详细的说明,要求学生在完成实践项目报告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则在批改实践报告时查阅学生自评情况,对自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使其逐渐规范。学生自我评价系统的建立对由教师的单一评价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强化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意识。

2 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特色

2.1 建立了学生自评系统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通过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只注重终结而忽视过程,从而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理实一体化课程学生自评系统的建立,更注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相应的提问及思考,积极的找到答案。通过加强对实践课的考核权重,强化了学生的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诚实、客观、实事求是的对自己作出评价,同时利用评价的结果来改善自己的学生状态,提高学习的质量。

2.2 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 在实践项目自评表中学生除了对本项目的实践操作情况作出自评外,还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包括对本次实践课中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这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有几种解决的方案;如有机会想再操作那些方面的实训内容,对本实训项目有没有创新性的建议和对实践课的内容方法的改革等几个栏目。通过学生的自评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实践项目报告及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同时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课程更好的展开。

2.3 增加了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传统的实践设备的使用往往是根据教师对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使用时间和内容,不考虑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而师生互动平台的建立,为实训设备使用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实训设备利用率的模式。即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阶段性实训项目操作情况,提出针对这个项目中所使用的实训器材还想怎样运用达到其他的目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通过本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可以更合理、更客观、更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蒋培余,顾福萍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微生物通报 OCT20,2008,35(10):1638-1640.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5

目前改善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才能更好地反映和提高当前的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建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全面顾及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一)组织上的可行性

目前在我国,一个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必须要得到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的,建立完善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如此,质量评价体系要充分得到执行,就必须要有组织上的可行性。应该在这方面与各级领导进行沟通,充分明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避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出台之后流于形式。

(二)定位上的可行性

作为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就应该致力于督促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把重点放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上,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另一个方面——学校活动则起不到太好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制定完善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的时候要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改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做好准确定位才能做到更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

(三)条例制作上的可行性

一般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都要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出发,配合各种可行性较强的实际条例来确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形成,一般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兼顾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也应当如此制作,一般情况下在不太严苛的教育质量评价条例上得出的综合结论才比较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标准。

(四)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

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中,一般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作为评价标准,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例,一般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真实可靠的高等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以促进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1、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于教师的要求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对教学内容的综合评价所以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它主要体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从这里评测教师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负责程度。教师的专业素质,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老师,不管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都必须有一定的艺术和专业基础,这是评价的重要条件,如果让拥有专业素养的老师来教授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再好不过,但是即便是没有专业背景的老师,也要对艺术有着充分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当重要,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培养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艺术教育课程不能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科研创作能力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善于科研,在艺术方面同样要注重这个部分,艺术课程的内容和标准要跟上时代,那么也就是说艺术课程要由善于科研和创作的老师随时创作出新的上课内容或者上课形式,以应对新时代的需求和全体学生更为新颖的艺术鉴赏能力。教育质量评价要基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评价,一名教师对教学教育工作的投入程度可以从教学工作量上完美地体现出来,教学质量评价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教师的工作量为基础的,教师在课前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准备程度直接体现在时间上,也就是教学工作量的增大,这也是最为直观的教育质量数据获取的渠道。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价体系是全面评价教师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在课程结构上也要做出适当的分析,教师如何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对学生产生最大的审美教育效果是教育教学中的难题也是重点,所以课程结构的安排是教师能够胜任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合理的课程结构安排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证明。

2、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学生方面的要求

教育质量的评价还要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毕竟学生才是教育所要触及的最终主体,学生受到的教育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这种教育模式是否成功,所以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受到的艺术教育应该有如下的反馈信息:学生的艺术技能是从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得到最直接的东西,很多学生也是因为这个才选择了艺术教育课,尽管这不是艺术教育最根本的内容,但它也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公共艺术教育中所能传授的艺术技能有限,在这方面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做强求,但是一定要有艺术技能的基本了解和提升,这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证明。开设了艺术课程之后一定要有一些艺术活动,这些活动不同于学校组织的另一部分有利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大型活动,是课下学生开展的有利于课堂知识巩固的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程度代表了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感兴趣程度和认可程度,活动开展的频率、次数、内容都应该成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内容。当然学生在艺术教育中所展现出来的成果,一般表现为作业,它是检查教育成效的最佳表现方式,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当中,不宜留下太多的任务以免学生对艺术教育产生反感,但是留下的成果却是检验教育质量的绝好方式,所以必须要有这方面的留存作为重要参考。产品那个学生的艺术教育成果来评价教学质量并不是基于完成度,而是基于学生成果中产生的创造性和对艺术的理解来判断。学生的艺术修养是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成果,可以说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指标,但是这个指标却是难以测量的,只能从日常和成果两方面综合去分析,取得一个稍显一致的指标,对学生的艺术修养进行间接的表示,作为对教育质量参考。

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社会层面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这个体系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社会整体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在教材编选方面的专业程度,这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社会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普遍认识程度也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当然这是一个影响小但是难以改变的因素,需要公共艺术教育的长时间普及。

二、结语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范文6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因素

1.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在观念应加强“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在高校,长期以来以科研为导向,致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价值科学、合理、可持续增值发簪;教学评价机制的运行应重视专家、学者、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主动性;教学评价标准应重视师生内在的主体价值取向、成就动机、个性、创造性等价值目标;教学评价应多关注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广泛参与。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评价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结合使用、减少误差,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权威性。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使师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主管部门评价结合起来。

3.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要具有弹性和发展性指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要注重师生课外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既要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考察,又要注重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人格等因素在教学上的体现;既要注重规范性和知识性等易于操作的指标的考察,又要重视素质性(如创新能力等)的不易操作的指标的考察。

4. 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构。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而又繁杂的工作,必须有健全的机构保证其运作。

5.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还建立与之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院系教学评估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考

1.树立发展性、人本化的教学质量评价观。 “高校教师在教学事务中应当而且事实上享有相当广泛的自”[1],高校教师的工作动机来源于内在激励。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调动师生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因此,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发展性的评价观为指导思想,不以定性为目的,而以发展为根本目的。

2.建立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是一个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关的概念,学校的教学质量活动是一个与学校所有成员有关的活动,所以,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教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和评估。教师、学生、院系领导、学校职能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活动中来,形成对教学质量的多角度的审视,以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合理性。

3.建立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还要受到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所以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必须建立一个层级结合、上下贯通、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来保证它的实现。第一,纵向的运行。层次合理、职责明确、权限分明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是教学评价体系得以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一般由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评价主体组成,以院系评价为主,逐级负责,分工协作。校级教学评价的运行,重点放在涉及面较广的课程和主要教学环节上,并对全校整体教学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院系教学质量评价重点放在教学的具体环节和直接因素上,教研室是院系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执行部门。第二,横向的运行。即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评价。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要针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专业、课程等进行诊断性的评价,以便了解情况、协调配合、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的进行中,要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教师育人能力、师生关系、教风学风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形成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结束阶段,要对学校教学质量、院系教学质量、师生教与学的质量、课程、专业、教学管理水平等进行系统的终结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院校内部体制改革、重点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奖学金评选等各项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4.建立动静结合、灵活多样、权重分明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静态的、易于操作的、便于描述的教学因素,又要看到各因素互动而生成的动态的、不易操作的、难以量化的指标(如师生关系、师生的创造性、教学艺术等)。基于高校学的特殊性,评价指标更应注重后者,注重对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学术品格、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性的等级评价。对大学教师教学过程的要求宜粗不宜细。教学静态因素可采用标准化的指标,而动态因素宜采用模糊性指标。其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又要反映教学的个性特色。所以教学质量评价决策部门在建构评价指标体系时,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师生群体、不同教学环节分别制定相应的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尽可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的对象,又要尽可能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还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为此就必须处理好评价标准和权重的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