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1
关键词 商业模式 构成要素 路径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63
Abstract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model and value creati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o by practitioners, strategist and scholars' attention. Through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to explore the connotation of business model, elements, and on this basis to build commercial pattern generation path, to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model and helps promote business model from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the chang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business model; elements; path
0 引言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一般用来描述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企业生存运营状态以及其进行商业活动的行为逻辑,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②自1988年Timmers③首次界定商业模式概念以来,与商业模式相关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多。然而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层面往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研究成果,因此,不同研究成果很难相互支撑相互佐证。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厘清学者们在运用“商业模式”概念时所涉及的真正含义,并深入探讨其生成路径即商业模式实际构建问题,以促进企业实体正确应用商业模式理论,推动管理实践。
1 商业模式的内涵
商业模式一般指的是企业在向客户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复杂过程的简化描述,这种描述涵盖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价值创造以及利益相关者交互两大部分。由于研究者们对商业模式理解维度与侧重不同,因此在理解商业模式内涵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观点。
经济角度。该观点认为企业从事商业活动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利润,因此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的成本结构、收益来源以及为获得超额利润所应采取的措施战略。例如,Afuah等(2000)④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值的商品来战胜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利润的方法。Stewart等(2000)⑤指出商业模式是为实现企业持续收益流的内在逻辑。
运营角度。该观点认为企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层级结构与内部流程尤为重要,企业间关于价值创造过程以及价值链的传递过程是不同的,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交易、企业如何运转的归纳总结,聚焦于企业内部结构与设计。例如Chesbrough等(2002)⑥强调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运营秩序的描述。
战略角度。该观点指出,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中所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消费者需求研究、市场产品定位、营销渠道分析、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等都属于战略层面,因而商业模式是对企业战略定位的宏观归纳,是企业实践的指导蓝图。
由此看来,商业模式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应该涵盖企业经济实质、发展战略与运营过程的每个方面,以孤立视角看待商业模式是不科学且缺乏可靠性的。商业模式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所制定的一系列决策,这些决策应包含组织战略、内部结构、价值传递等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
2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内涵从框架上规定了其构成要素。例如,从经济角度来看,成本结构、盈利模式是构成商业模式的重要成分;从运营角度来看,资源配置、合作网络更为关键。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模型主要为Osterwalder(2005)⑦提出的九要素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认为商业模式主要围绕四大模块构建:产品服务、客户界面、管理结构以及财务结果。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应该详细描述其产品服务的价值主张、创造获得这种价值的企业资源、支撑这些价值活动的企业结构以及将这种价值传递给目标客户的渠道,获得利润的成本结构等。具体来说,商业模式由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资源配置、核心能力、合作网络、成本结构以及盈利模型九大模块构成。它能解释所有实体商业模式,为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描述勾画了一个框架。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差异和特色体现在各要素内容的差异、要素重视程度的偏差以及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中。例如戴尔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以无中间商的直销渠道为特色的典型代表。
这个分析框架以系统观的视角涵盖了运营、利益、战略等多个方面,比较完整的概括了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实践性较强。因此,在设计、描述某企业的商业模式时,要考虑企业的产品价值、管理结构、客户界面以及财务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3 商业模式的生成路径
不难发现,商业模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系统,因此在研究其生成路径时要考虑各种要素。白宏(2012)⑧认为在设计商业模式时应运用一套科学完整的思路和逻辑,他强调商业模式的根本目标就是创造价值,原则上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应该也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由此他提出实际商业模式生成二维模型(图2所示),即依据商业模式物质基础和价值运动逻辑两个维度进行商业模式的构建。具体来讲商业模式中的物质基础为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目标客户,合作网络,主体企业以及股东。价值运动逻辑则是围绕价值发现、价值聚集、价值交易、价值实现这一系列活动产生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相互交易和结合的规则制度(例如竞争模式、营销模式),它决定了商业模式内在要素的结构和关系。由于不同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偏重点不尽相同,因此该模型能解释各类行业、各种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并能指出各个构成要素的角色定位。
商业模式作为涵盖价值逻辑和利益相关者交互界面的系统框架,其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企业各要素之间保持内外的一致性从而来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实际商业模式构建过程中还要考虑企业所面临的影响企业价值形成、创造、分配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4 研究启示及意义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本文从经济、运营、战略等多角度对商业模式内涵进行了探究,在现有商业模式构建模块的基础上,沿用价值运动逻辑对商业模式的生成路径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因此,企业在设计商业模式过程中,首先应确立其独特价值链,即异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过程以及价值分配方式,立足于利益相关者交互界面,确立符合企业自身价值逻辑的基本要素。换言之,企业首先确立目标客户及价值主张的独特配套的支撑结构,然后进行资源配置,运用核心资源和能力创造产品和服务,再确定相匹配的营销渠道将价值传递给目标客户。当然,独特的成本结构与关系网络也起到关键性支持作用。
注释
① Pateli A G,Giaglis G M.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eBusiness model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13(4):302-314.
② 孙永波,陈柳钦.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其路径选择[J].发展研究,2011(11):78-85.
③ Timmers P.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1998.8(2):3-8.
④ Afuah A, Tucci C L.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M].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
⑤ 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000.19(2):287-296.
⑥ Chesbrough H, Rosenbloom R S. The role of the business model in captur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Xerox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spin\off companies[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529-555.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2
旅游行业需求爆发性增长、国家级的行业政策扶植以及消费结构的转变,这三大因素构成了当前市场投资大热的主因。
与此同时,多数投资商看到郊区便宜的土地、良好的环境资源、政府以优厚条件频频示好、宽松的竞争环境,愈发认为旅游开发投资是未来城市升级、房地产开发转型的蓝海。然而,近两年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市面上却出现了大片资本套牢、项目旗鼓难下、旅游规划流产、景区开园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这个看似蓝海的市场,为何有如此多的投资商兵败,值得深思。中国旅游地产大玩家华侨城的相关高层曾有论断:举国范围之内,复制华侨城模式的投资商,基本都会失败。作为标杆旅游地产企业的论断和残酷的市场现实,不禁引发我们深思,在国内做旅游地产,什么因素决定成败?看似前景广阔的旅游地产开发到底会遇到怎样的门槛?
1 旅游地产本身就是个巨大的价值陷阱
旅游地产,对于多数投资商来说,其实本身就是个有巨大价值陷阱的词汇。顾名思义,旅游地产的根本是在地产,是以旅游环境塑造来销售房地产,旅游资源成为了房地产的附属品。然而对于真正扎根旅游地产的开发者来说,旅游地产的开发难度极大,风险超高。据业内人士不完全估计,当前国内旅游综合项目开发,打造高吸引力旅游综合项目的商业成功率都不到5%。
因此,应当正名的是,真正的旅游地产的开发并不是如文字所述的以地产为核心的环境开发策略,本质是在城市郊区打造一个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产业集群。如果一个投资商,对旅游地产的概念只简单看成是环境营造和房地产开发,那么对产品理解的浅薄、投资的草率和对未来发展可能遇到问题的短视将决定未来开发之路必然坎坷。
所谓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产业集群,不是一个故弄玄虚的产品概念,而是众多保障项目成功要素的最基本组合。从产业链布局和商业模式的必要性来说,完成一个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三大方面的投资必不可少。
第一、旅游吸引物的打造。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颠覆对旅游地产的表面意义的认知,旅游吸引物才是旅游地产开发真正的核心难点和重中之重。
第二、环境营造。旅游的本质是让游客换个环境看世界。在市场向休闲度假旅游升级的背景下,环境营造成为旅游地产开发的重要条件,高水平环境营造必不可缺。
第三、房地产开发。因为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刚起步,在商业模式上无法模仿美国迪斯尼这类行业巨子,通过强大虚拟文化产业利润支撑实体主题公园的前期巨额投资,因此,当前市场绝少有独立的旅游项目可以盈利,绝大多数旅游项目盈利高度依赖地产开发。
综上所述,旅游吸引物、环境和房地产这三大方面构成了旅游开发的必备基础条件。三个条件重点解决了旅游综合开发实际运营的三大问题:第一,消费者为何而来?第二,来项目游完之后,会留下怎样不同寻常的体验?第三,投资商的财务投资如何平衡?
2 核心旅游主题需考虑家庭需求,产品应全面、多元,提升投资门槛
从1980年代中国旅游产业兴起开始,国内市场上以产业化方式打造旅游景区核心吸引物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除却天然景点,当前市场上有主题器械类娱乐、有人造景观环境奇观、有特色文化综合设施、有时尚艺术社区、有影视科技体验等等。经过20多年的产业化洗礼和市场竞争的升级,国内旅游景区的标的吸引物打造模式越来越成熟,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以主题公园类的旅游项目为例,从90年代的上海锦江乐园、深圳世界之窗的城市乐园型项目开始,到深圳欢乐谷、常州恐龙园主题乐园型项目,再至当前市场火爆的深圳东部华侨城三大主题山谷的打造,直至今日即将开园的上海迪斯尼乐园,20年内,仅主题公园类的旅游景区就经历了几代变革,从而达到情景体验化、综合化、高度主题化的程度。今日,若要以主题公园游乐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就不得不面临如此高门槛的竞争环境。
因此,除却少数拥有极好自然奇观资源的景区外,在城市郊区新建一个以家庭游客为核心客群的旅游度假区,若想打造标志性旅游吸引物并获得市场运作的成功,至少应包括如下几大方面内容:一是针对成人群体的观光游乐、文化综合设施、运动健身、演艺、温泉度假等功能主题项目,这些项目的构成需要满足成人消费者观赏、参与、游玩、体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需求;二是针对儿童群体的一系列主题项目,这类项目不再是城市公园内简单的器械娱乐,要想形成差异化从而引入目的性消费,必须植入教育、体验、科技等方面功能。只有同时锁定这两代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才能基本保障一个现代家庭周末和节假日出游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
3 每一个有吸引力的主题游乐项目都有最基本的投资门槛
以度假区实景主题演艺为例,稍作研究即可发现中国当前成规模的实景演出项目,基本投资规模都在5000万~1亿元以上,即便如此,仍只是少数演出项目可以盈利。但如若低于这样的投资,那么在视觉效果、内容创作、演艺团队、高科技器械配套方面会明显减少或者降档次,在大手笔项目竞争的当下,如若只做小心精品演艺活动,风险会大为提高。
总体来看,核心旅游项目的打造,是个极具挑战性和投资额高昂的工作。挑战之一是企业家的艺术修养和战略眼光,好的主题旅游项目,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高度的艺术审美和洞察社会休闲消费变革的能力,这样才能做成美轮美奂和抓眼球的好项目。因此核心价值是眼光和创意。挑战之二是创意旅游项目的落地执行能力,这要求的不仅是杰出的智慧头脑,更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创作和运营团队。靠一个点子和创意取胜的时代已经远去,行业成熟之后,投资建设一个主题景点,极类似投资拍摄一部电影大片。在当今市场大片云集的时代,虽然小成本投入的电影也可能取得票房奇迹,但对于一般行业规律而言,大片投入才可能产生更高回报,投资成功率大大高于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而这种以现代大片电影拍摄模式进行的旅游产品打造,对创意、技术、设计、文艺、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团队都将大幅提高,因此,训练有素、技术创新和高度专业化的团队组建更是旅游项目竞争的关键。
4 环境营造战略升级拉高投资成本
过往的观光旅游时代,消费者对旅游环境景观的要求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多数久居城市的游客而言,大海、蓝天、绿地、树林即可成为出门旅游的理由。因而我们看到,在整体市场的旅游需求刚被激发的时候,少数出名的景区成为稀缺的旅游资源,旅游景区产品供给低端,经营粗放。多数出名景区人头攒动但环境恶劣。
然而,当市场升级到休闲旅游时代,环境景观质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关心的要素。为何日本、欧洲的旅游线路持续火爆?多数原因是国人更倾心于海外景区的环境质量和精细的服务水平。市场调查发现,对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来说,生态环境景观特色已成为郊区度假首要考虑的因素。瑞士的山谷小镇,法国普罗旺斯壮美的花海,英国浪漫的大草坪,苏格兰地区的神秘宫廷古堡,都是国人最为青睐的休闲度假地。对于消费能力和审美能力日趋上升的国内游客而言,真正以打造吸引游客为目标的高品质的环境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必备。
因此,成功的环境营造战略需有几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成规模的环境空间。对于旅游度假而言,再是精品的环境,如不成为规模,都无法让游人产生震撼的旅游观感;第二,景观奇迹的打造。大片的英式草坪、壮美的花海、修葺整齐的花园、充满人文气息的艺术雕塑、多样而变化的滨水驳岸、趣味十足的湿地景观、色彩斑斓的树林落叶……这些在国内地区少见的环境空间的营造,都是成功的基本要素。成规模和景观奇迹,这两点就成为景观空间投入的重要手段。仅要将这两点的做的成功,就需花费大量创意设计工程方面的投入,相应资本投入更是高门槛。
5 配套房地产开发成为主要回收投资手段,但前期投资不容忽视
当前市场上大量案例已经证明,纯粹旅游项目开发仅凭门票和相关景区内商业消费收入,极难短期收回投资,甚至要想持续维持当期的收支平衡都是难事。因此,要想收回动辄数亿的景区前期投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很难寻找到能产生数以亿计盈利的生意模式。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正成为旅游项目高度依赖的产品模式。因此,按这种商业模式计算,如若需要收回5~10亿的前期旅游投资,必须获得相应的房产投资利润。假设按照30%的毛利率计算,相应在前期的开发成本也需达到70%%。因此,在获得补偿旅游的高额利润之前,前期配套的房地产投资额也将达到10~20亿元。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前提是旅游景区的成功打造。如若前期旅游主题项目未获成功,那后期的房产投资将如狗尾续貂,价值骤减并极可能烂尾。这种结果的本质即是郊区房产在无人气、缺少配套资源情况下,房产就失去了基本居住价值,被市场遗弃。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3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大致可以按照交易对象分为五类: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B2B,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商业机构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电子商务B2G,消费者对政府管理部门的电子商务C2G以及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C2C。
以下我们主要讨论B2C、C2C、B2B这三种商业行为的电子商务模式。
B2C模式是我国最早产生的电子商务模式,以8848网上商城正式运营为标志。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但是在网上出售的商品特征也非常明显,仅仅局限于一些特殊商品,例如图书、音像制品、鲜花、玩具等等。这些商品对购买者视、听、触、嗅等感觉体验要求较低,像服装、音响设备、香水需要消费者特定感官体验的商品不适宜在网上销售,当然,也不排除少数消费者就认定某一品牌某一型号而不需要现场体验就决定购买,但这样的消费者很少。所以,到目前为止,B2C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如当当、卓越,都是卖一些特殊商品的。目前B2C电子商务的付款方式是货到付款与网上支付相结合,而大多数企业的配送选择物流外包方式以节约运营成本。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优秀企业示范效应的促进,网上购物用户迅速增长,2004年占整个互联网用户的5.4%,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到2004年底达到了 45亿元,这种商业模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成熟。
而C2C这种模式的产生以 1998年易趣成立为标志,目前采用C2C模式的主要有eBay易趣、淘宝、拍拍等公司。C2C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上交易行为,目前C2C 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运作模式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搭建拍卖平台,按比例收取交易费用,或者提供平台方便个人在上面开店铺,以会员制的方式收费。虽然我国网民已经突破了1亿,市场规模巨大,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我国的C2C电子商务仍然处于融资烧钱聚集用户阶段,并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零售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C2C已经基本解决,目前真正的难点在于交易信用与风险控制。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把全球变成一个巨大的“地摊”,而互联网的虚拟性决定了C2C的交易风险更加难以控制。这时,交易集市的提供者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交易机制,一套有利于交易在线达成的机制。eBay在美国能够发展得如此快,除了PayPal这套支付工具外,与美国社会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分不开的。今年我国电子商务网站推出的“支付宝”、“安付通”等支付工具以及赔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购买信任危机,但C2C市场要想彻底突破这些制约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过程。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4
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以品牌为引领
园区发展应以品牌为引领,以培育骨干企业和催生产业链为重点。品牌包括园区品牌、企业品牌和园区的自主活动品牌等多种类型,最好以打造自主品牌为主,同时引进一些高端品牌,形成品牌的联动和综合影响力。品牌增值是通过自主品牌和联动品牌来体现的,自主品牌的价值不仅在于促进经营,还在于无形资产的积淀和可持续发展。园区整体品牌和专业内容创意与服务公司及其园区所合作的各个品牌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品牌积累来形成对园区整体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
例如,嵩山文化产业园区可以致力于打造中原首屈一指的“少林禅武文化”核心品牌,塑造强势“少林功夫”品牌和“嵩山·少林”联动品牌,同时带动各子品牌的市场推广,形成“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国际武术文化论坛”、“嵩山论坛”、“禅文化国际论坛”等文化品牌系列,使“少林禅武文化”品牌成为国内、国际家喻户晓的驰名品牌。
大众化、平台化和可复制化
作为文化产业园区,园区经营的基本定位需要考虑与“产业”发展理念相适应,体现大众化、平台化、可复制化的基本要素。大众化就是紧紧把握市场的需求,坚持以大众导向为主。要锁定核心顾客的消费需求,创意生活,同时综合运用渠道资源,分类提供各层次产品和服务,全方位覆盖相关消费需求。大众化应重点从内容方面思考和策划,开发有体验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内容产品的体验价值,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例如,音乐产业基地的音乐体验是全景式体验,包括全类型音乐体验、驻地观赏体验、驻场互动体验、自主体验、音乐茶座及关联体验、活动观赏体验、活动参与体验、与明星互动体验、新媒体体验、鉴赏与教育体验等体验形态和类别。此外还得注重开发或挖掘特色体验项目,形成差异化。根据创意内容等资源的特点,以企业为运作主体开发具有差异化的、可持续的、具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的项目,并形成无形资产积累和品牌沉淀。
平台间的融合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致力于形成园区的物理平台与虚拟平台互动融合。通过打造物理平台和虚拟平台,形成平台的联动和资源整合。比如,可以以园区的经营管理公司为主经营物理平台,以专业服务公司为主经营虚拟平台,园区管委会同时负责两个平台的协调与联动经营。平台化应重点从渠道角度思考和策划建设若干个平台,至少包括内容交易平台、内容传播平台、产业信息平台、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平台、创业融资支持平台、创意产品交易平台等。
文化产业园区的商业模式
构建相应的产业链
园区要通过活动和合作延伸产业链,形成园区产业链、园区与活动产业链、园区活动与新媒体产业链等产业链的整合。
例如,音乐产业基地可以从细分产业链结构的角度,形成以音乐原创活动、选秀活动、艺人经纪、内容提供、延伸产品开发等纵向产业链和新媒体体验、时尚产业配套、自主活动体验、交流与合作等横向产业链,以及其他配套为第一形态的细分产业链,以园区、媒体和企业向外经营为第二形态的产业链。
具体盈利模式
园区的商业模式应包括园区投资人和其中的企业两个方面,园区应主要依靠吸引或培育企业来赚钱,注重企业的成长性。相应地,园区的盈利模式依靠四种收入:自有或合资公司经营收入和企业增值、投资公司投资收益(股权或债权收益)、物业收入(租金和服务收益等)、土地增值收益。其中,以自有公司经营和投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例如,音乐产业基地应以音乐现场体验(LIVE)和参与为核心,打造系列产品。通过打造参与性和体验性的若干核心活动品牌,吸引本地和外地音乐爱好者和音乐消费者全面参与,形成集聚人气的氛围。产业基地应以具有独特性的音乐产品及其产业链结构的商业模式,依托物理平台和商业平台,充分挖掘资源和潜力,形成主题公园的商业模式、公司发展的商业模式及其联动发展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5
关键词:小米公司;商业模式;手机;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3日
一、小米公司发展概况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以“为发烧而生”为产品概念,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以建立网络社区的方式在产品推出之前就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形成目标客户群。2014年10月30日,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小米公司在手机业务增长的同时,还向电视机、空气净化器、运动智能装备,甚至影视业拓展业务,成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企业。
二、小米公司商业模式分析
所谓商业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某一行业的发展套路,是该行业长期以来的盈利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是一种标准,一套体系,乃至一种规律。研究商业模式需考虑其成本结构部分和收入部分,其中成本结构部分包括核心竞争力、合作伙伴和价值配置,收入部分包括客户关系、渠道和目标客户,并以二者关系来衡量企业的价值主张是否合理高效。
(一)价值主张。2010年小米进入市场之初自主研发了MIUI和米聊,通过开辟网络社区,将全民创新的理念落实到手机系统开发中,实现了手机开发全民化的首创,选择了“创新”之路。小米手机的价格较同等配置其他品牌手机低,追求高性价比,走“平民”路线。
(二)核心竞争力。小米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是物美价廉,而这来源于小米强大的研发能力。2014年11月6日晚,大唐电信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将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人民币1.03亿元的价格许可授权给小米成立的芯片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三)合作伙伴。目前,小米的合作伙伴范围较广,主要有金山软件、腾讯、微软、美的、爱奇艺、李宁,为小米的产品开发、宣传活动以及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技术、资源、资金支持。
(四)价值配置。所谓价值配置,就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以业务流程安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表现形式。小米公司的价值配置为以业务增长为目的的,以市场需求为研发目标的拉动式配置。
(五)客户关系。小米公司在创立之初就将客户视作自己的合作伙伴,提出“发烧”这一概念,倡导目标客户一同参与产品的研发。因此,小米聚集了一部分优质客户。这些客户的品牌忠实度高,对产品问题有较强的包容性,并且能提出产品研发、改进建议,乐于参与小米的成长过程。
(六)渠道。小米采取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销售,通过小米官网、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进行销售,当然线下也可以买到小米产品,但线下渠道不是小米的主流渠道。
(七)目标客户。小米成立之初的目标客户是对电子产品有热情的青年人,随着业务扩展以及老客户的成长,小米的目标客户一方面向商务人士扩展;另一方面向老年人扩展。
三、电子产品发展新趋势对小米公司的影响
在智能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企业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电子产品的高科技、新材质、低价格成为新趋势,而受行业特征影响,大多数企业将关注点集中在产品的科技革新上,形成了“堆科技”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基本要素范文6
一、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最初由百度CEO李彦宏于2011年提出,张瑞敏、马化腾、周鸿伟、雷军等企业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其中以雷军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最为大家津津乐道。2013年11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为题报道了小米手机和海尔空调的开发模式,“互联网思维”一词由此风行日盛。“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并没有严格的定义,陈雪频在《定义互联网思维》一文中认为,互联网思维不是社会化营销,不是电子商务,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而是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陈光锋在《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2014年1月)一书中结合案例提炼出互联网思维的12个核心点: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丝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和整合思维。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是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变革性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遵从多元化、个性化、扁平化,崇尚协作、分享,具有平等、开放、民主等特征。它与工业化时代遵从单一化、标准化、规模化,崇尚精英文化的思维模式具有本质差异。用这种思维模式审视传统出版业,会对商业模式、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乃至运营模式、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产生革命性影响。随着技术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思维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会不断演进和深化。
二、互联网思维对出版工作的启示
我们策划任何一款产品首先都会思考:产品的读者是谁?读者用这个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让潜在消费者获知产品信息?产品如何推送?如何盈利?如何持续吸引读者?用互联网思维考虑这些问题,答案或许迥然不同,甚至还会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如,读者如何参与产品的开发?内容免费如何产生新价值?流量如何转化为收益?等等。下面分别从商业模式、产品策划、市场营销三个角度做简要阐释。
1. 商业模式:从内容售卖到内容增值
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按照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观点,互联网已经进化到“数据流(Streams)借助标签(Tags)构成(Cloud)云”的阶段,数据和信息汇聚和共享到“云”中,基于所有权的模式转换为基于访问权的模式,传统出版中的“复制权”转化为数字出版中的“传播权”。传统出版秉承了工业经济的商业模式,虽然售卖的是内容,但内容是以“物”的形式(书、报、刊、磁带、光盘)生产、流通和销售,利润来源于同一产品的大规模复制。数字出版秉承的是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内容脱离了“物”的羁绊,可无限复制,即时传送,以“比特流”的形式生产、流通和销售。由于有了互联网基因,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出版的商业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通过互联网平台售卖实体出版物和数字内容,如纸质书和电子书平台、专业数据库、在线学习等;二是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再设置“付费墙”或提供优质增值服务从部分付费用户获取收益,如网络文学、在线游戏等;三是搭建平台,提供海量优质免费内容,积聚用户,然后对用户行为和偏好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向广告商提供精准营销服务获取广告收益,如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等。用互联网思维审视出版业的商业模式,需要我们“跳出出版做出版”,摆脱传统出版单一的“售卖内容”的思维定式,依据互联网特点创新内容的表现形态和展现方式,再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字营销手段,实现“内容增值”,或许实现的价值远大于内容售卖本身。
2. 产品开发:从读者需求到用户体验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又忍受着信息的饥渴。读者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获取,而是如何从复杂的信息环境当中吸取解决问题的信息内容,并将这些信息动态重组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仅要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重组,转化为读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更要关注读者使用过程中的感官体验、交互体验与情感体验,在满足读者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契合读者的群体归属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正如罗尔夫・詹森(Rolf Jensen)在《梦想社会》一书中所说:“未来的产品,必须取悦我们的心,而不是大脑。”
从用户的角度看,优秀的产品必须是贴心的。只有站在用户的角度开发产品,抓住用户的痛点,让用户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愉悦,体会到超乎期待、出乎意料的人性化服务,进而对产品和品牌理念形成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才能保证产品和品牌的价值最大化,进而维持产品和品牌的生命力。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产品开发中抓住专注、极致和快速迭代这三个基本要素。专注即确定细分领域,关注读者的核心需求,集中优势资源,抓住核心点做深做透,“多看阅读”专注于精品数字阅读,短短几年,估值过亿;极致即抓住用户的痛点,提供远远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或服务,乔布斯将苹果手机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一举改变了智能手机的定义和用户的操作习惯;快速迭代即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和使用偏好,快速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完善,更新迭代,腾讯的微信产品在推出后一年内即迭代开发四十多次。
3. 市场营销:从媒介传播到口碑传播
互联网时代媒介垄断被打破,媒体中介逐渐失去主导消费者的能力。消费者同时成为媒介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商家通过买通媒体,以单向的、广播式的方式制造热门产品诱导消费行为的模式已不再有效。产品通过用户,特别是粉丝团体在互联网(微信、微博、豆瓣小组等)分享推荐,形成病毒式传播,业已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调查数据显示,这种通过关系链传递信息的模式更易被用户接纳,超过半数的人更愿意相信来自社区或朋友圈推荐的产品信息。显然,当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通过社交关系传达到用户的时候,用户会不知不觉地把对社交圈的信任与其关联。同时,用户通过分享带来参与感,让口碑传播效果最大化。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这种营销方式被用来卖手机(小米)、开餐馆(雕爷牛腩)、卖煎饼(黄太吉煎饼),产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效果。尤其是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通过平台整合经营固定的用户群,打造“为发烧而生”的米粉社交圈,并在这一群体中出售产品,2013年销售手机1870万台,销售额达316亿元。
出版企业可以借鉴这种营销方式,利用社交媒体(微信、微博等)经营核心用户群,解决传统营销方式(如广告、海报、征订单等)用户转化率低,且极易流失的问题。微博走“精英路线”,借助影响力大的种子用户“一对多”裂变式传播,推送产品信息,带动粉丝关注、点击和消费;微信走“平民路线”,借助移动终端和位置定位等优势以“平等亲和”的姿态进行定向精准推送,并通过品牌话题、游戏互动、有奖竞猜、线下活动等方式提高用户活跃度与黏性,借助核心用户的强关系链形成高信度的口碑传播。事实上,中信出版社、湛庐文化等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