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 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 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2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它们为高端客户提供的资产管理服务,囊括了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以及服务,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证券、保险、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税务、投资期限以及财产结构等方面,为客户制定长期的投资组合方案。然而,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未达到上述的水平,只有一些大型银行凭借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产品优势,创建私人银行部,较早涉足财富管理业务并奠定了基础;其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到此行列中。

既然中国的资产管理服务业已起步,那么,大型银行私人银行部、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水平,又孰优孰劣?产品又有何差异『生呢?

私人银行与券商定向资产管理的相似性

2007年,中国国内首家国有银行开设私人银行业务,拉开了财富管理的帷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有银行与第三方理财公司。

而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资产管理业务在管理层的支持下于2005年得以重启,适逢2006~2007年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单边大牛市,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黄金的试水机会;随后的大熊市和震荡市中,催生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衍生工具,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更朝着对冲基金模式发展,这种有效抵御下行风险的投资管理模式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随后的6年里,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经历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如何通过投资国内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证券来实现客户财富的增值,投资方向单一、投资工具有限、仅仅关注客户局部资产,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功能;在后一阶段里,佣金战白热化程度越发高涨,佣金率下跌趋势不可逆转。因此证券公司迅速从单纯提供交易通道的经纪商向提供综合理财解决方案的金融服务商转变,为高端客户提供除证券投资以外,更多层次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下面将列举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与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相似_生。

首先,财富急速扩容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是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两大基石。与众多追逐财富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相比较,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一样先天拥有丰富客户资源的优势,客户基础扎实。

其中,财富管理对于大部分的证券公司客户来说仍是个新兴事物,可挖掘的空间巨大。证券公司在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时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不需要过分依赖其它的外部资源。

其次,良好的销售渠道与强大的销售队伍也是私人银行与证券公司的突出优势。

证券公司可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除了销售自主品牌的理财产品以外,还代销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如开放式基金、阳光私募等,为客户在配置资产时提供多元化的理财产品选择。

最后,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与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是一致的,两者均具备了“私密性、高端性、沟通性以及轻松性”四大特点。

“私密性”是指两种业务均是一对一的一站式服务,根据客户的理财需求制定解决方案,整个理财过程只有管理人与客户了解,资料绝不公开,客户的合法资料得到很好的保护;“高端性”是指无论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还是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它们的参与门槛都很高,两类业务均是针对高端客户群体的;“沟通性”是指这种一对一的业务为高端客户提供多种了解其资产管理情况的途径,如面谈、电话、电邮、传真等,而且沟通是及时、有效和全面的;“轻松性”则是指在专业团队的规划与管理下,高端客户可以轻松理财,大大消除由于专业不足而导致投资失利的烦恼。

券商由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延伸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重启以来,尽管个性化的理财需求源源不断,但由于开发不足、成本过高、灵活度不够等原因,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若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能成功将专家理财结合证券投资、提供更多灵活的理财增值服务作为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将有助于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保持强劲的发展后劲。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定向、集合以及专项等三项业务。其中,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是对单一客户进行的,根据客户理财需求量身订制投资方案,其本质与目前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相仿。因此,证券公司可依托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平台,综合考量高端客户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常用的证券投资以及外购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全局性的资产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多综合性的增值服务,藉此建立起内涵更丰富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

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向财富管理延伸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专家理财结合证券投资管理,有效鼓励客户长期投资,提高高端客户的稳定性。

在这种新的业务模式下,证券公司不仅要考虑客户所委托的资产,还要充分考虑客户整体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其他理财需求,为客户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即需要投资哪类资产,其投资比例分别是多少)。由于这样的资产配置方案是基于客户的整体情况而设定的,配置了多种类型的资产,且不同类型资产的相关性低,因此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客户投资的波动性,使客户更愿意长期持有,提高客户的认同度和稳定性。

其次,证券公司从“单一的投资管理”向“一篮子的理财解决方案”转变,为客户提供更多灵活的理财增值服务,有利于证券公司改善收入来源结构。单纯的投资管理只能为证券公司带来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用,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将影响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后续发展。但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理财规划,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将是未来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综合理财方案涉及到内外部理财产品的配置,促使证券公司与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证券公司为高端客户制定最优的理财方案,建议客户配置的资产不仅局限于公司内部理财产品,也会包括银行、基金、信托、保险等外部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暂时并不能代销所有类型的理财产品,当客户需要外购理财产品时,证券公司可借此契机与外部的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将原来“两强相斗”的竞争状态转变成“强强联手”的合作状态。此外,通过长期的对外合作,证券公司也可多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尤其是创新产品,汲取其精华,将创新元素融入到自主发行的产品当中,培养核心竞争力。

监管建议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财富管理需求的激增。相对于财富的迅速累积,投资者将面临信息的匮乏、对自身风险承受力的难以准确判断以及投资研究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难题,亟需“理财专家”型的专业团队为其管理财富。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新技术;资产管理;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11-02

一、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

从资产管理的价值链来看,从资产获取到分销,再到资产服务,各个环节的展业方式均由于技术的“赋能”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新技术改变不了金融的核心,即风险并没有被消除。只要仍存在金融资源的跨期、跨区配置,风险就仍然存在,而资管机构的专业价值也就仍然存在。

(一)资产获取、投资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基础资产的构成。过去的资产标的往往规模较大,趋于集中,比如大企业贷款、大型项目等。新技术的发展则通过新的渠道和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使一些过去不存在或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资产也能被收录其中,比如P2P模式下的小额贷款、股权众筹模式下的初创企业股权等等,从而推动了资产管理基础标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也扩大了整体基础资产池。

2.改变了资产估值的方式。工业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通常基于硬件和实体资产的价值,比如生产线、厂房等,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信息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则是基于软件、数据、网络、服务的价值,关注的是关系链、数据和生态系统。例如,飞利浦从照明设备生产商转型为智能照明系统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也从耗材销售收入转为服务费用收取,其LED灯可免费安装,但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节省电费,从节省部分分成。由此,对这类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预测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

3.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方式。过去的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抵质押物、现金流等来进行判断和控制。信息时代的风险管理手段则更加多元和立体,借助海量数据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预判。例如,传统征信巨头FICO推出了大数据分析产品BigDataAnalyzer。

4.改变了投资决策的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更多是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则使投资决策能够更多地依靠数据、量化分析,甚至机器人决策,从而更好地避免因情绪或情感对投资决策造成影响,保证策略和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与定制化的平衡。例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等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就是利用自动化系统,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定制投资组合;又如嘉信理财的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

(二)产品分销、财富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分销方式。过去的投资产品主要依靠金融中介的实体渠道(如银行网点)进行分销。为了覆盖网点和人员的成本,金融中介往往不得不提高投资门槛或收取较高费用。新技术的发展使投资产品的分销更多地转移至PC端、移动端的直销渠道,大幅降低了分销成本,因而也降低了投资理财的门槛,吸收了更多原本难以进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小额、零散资金。例如,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2014年实现基金销售2 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仅上半年基金销售额就急速上升至4 000亿元人民币,基金销售规模堪比四大行。

2.改变了投资人的参与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权威意见,普通投资人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现在,专业金融机构在信息与产品领域的“权威性”及“特许供应”地位已经相对弱化,投资人日益习惯于主动获取信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或朋友的推荐,并且希望决定和主导投资决策。Motif、雪球网等社群化运营投资平台,很好地把握并促进了投资人的这种行为转变。

3.改变了投资人的体验。分销方式的改变和投资人参与方式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投资人体验的提升:第一,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从数万数十万元降至数百数千元,甚至“1元”。第二,产品购买流程更加简单便捷,只用几分钟和几步流程即能实现随时随地线上开户和交易。第三,普通客户也能享受定制化服务,通过快速的数据分析和匹配,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供给所有客户。第四,投资透明度显著提升,通过在线平台,投资人可以轻松比较不同标的和产品并做出选择,对已投资的标的和产品能实时查看运行状况、还款情况、收益情况等。因此,投资人对资产管理机构的预期已随着客户体验的提升而彻底改变。

(三)资产服务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服务对象。过去,资产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现在,新技术所培育的大量创新业态也开始成为资产服务的对象,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托管、针对在线销售的货币基金的托管、针对P2P平台和众筹平台的资金托管等,这一类业务目前也已成为了资产服务机构一大新的业务增长点。

2.改变了服务方式。大部分机构过去托管、清算、运营服务依靠电话、传真和人工手动,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风险高。新技术环境下的服务体系则是以云和数据为基础,服务方式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线上化转型,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活性以及风险可控。例如,富达(Fidelity)就推出了专为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顾问服务的线上平台Fidelity Institutional Wealth Services;招商银行也推出了专门服务资产管理机构的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

二、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经过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后,正面临转型的关键关口。互联网和新技术在资产获取及投资管理、分销及财富管理、资产服务这三大环节上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变化已切实发生并且不可逆转,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应如何应对?

(一)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

在资产管理价值链的三大环节上,分销及财富管理已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最深远的影响。专注于这一环节的资产管理巨头在应对创新模式的挑战方面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例如,专注财富管理的嘉信理财最近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理财平台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这一平台将客户的投资门槛从数万美元降至5 000美元,使客户只需花费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快速完成简单的线上注册流程,但同时仍保持了嘉信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度,包括:将客户资金配置到20个资产大类中;由系统自动为客户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规避风险、保证收益;同时还为5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提供原本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避税服务,所有这些服务全部免费。此外,嘉信还即将推出专为投资顾问和机构服务的线上平台InstitutionalIntelligentPortfolios,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

(二)加大科技投入

新科技的运用能帮助资产管理机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全球资产管理巨头们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大力利用新技术建设私有云、新的投资平台、高质量的用户交互界面,积极培养和吸引金融与科技并重的人才。

例如,全球领先的资产托管机构道富银行在过去五年间每年的科技投入均达到8亿~9亿美元,占其营业收入的8%~9%。自2011年开始,道富银行开始通过“私有云”建设来促进其IT系统转型。2011―2014年,道富银行每年通过“私有云”项目实现了6.25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同时也通过“私有云”为客户提供了快速的计算和定制,并且有效地保护了客户信息和交易的安全。

资产管理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不仅加大了对内部科技的投入力度,而且还选择通过大量外部投资来增强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摩根大通投资了数十家金融科技公司,涵盖支付、投资、P2P等多个领域。2011年参与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B轮融资,之后参与在线投资平台Motif的D轮融资并投资3 500万美元,近期又参与了P2P平台Prosper高达1.6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提升客户体验。

(三)积极拥抱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更高效、更专业地实现更出色的客户体验,比如:与第三方合作获取资产或客户,与外包系统服务商合作进行平台开发,与外部征信机构合作完善风险管理,与外部投顾合作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效率,与网银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改善支付流程,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或在线理财平台合作扩大分销网络等等。

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表明,全能资管、精品资管、财富管理、服务专家是常见的四种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于蓉.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J].金融研究,2015,(7).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4

11月2日,诺亚财富的客户在微博上指责:“广发基金去年通过诺亚财富发的信托,合同中(规定的投资范围比例)一半大额交易套利,一半定向增发,半年多仅投出一笔定增。投资人被迫同意全部资金转投定增后,冯卫东(广发基金投资经理)投的若干项目全部为平价进、无打折,且频繁交易,与原定计划偏差太远。”

指责立刻引发各界关注,来自媒体和投资者的发难让诺亚财富一时间焦头烂额。这款为高净值客户“定制”的创新产品引起争议的地方,在于未经投资人同意,擅自修改投资策略。

自2011年以来,在各方压力和严峻的市场挑战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标杆”——诺亚财富启动了转型,采取了包括主动开发创新产品等一系列策略,引发争议的这款产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定制发售?的。

这款产品虽然是“定制”,但真正和客户签约的不是诺亚,而是陕国投,陕国投又定向投到广发基金专户中。某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陈晨对《新财经》记者分析:“从诺亚等第三方理财机构卖出的产品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越大,一旦这款产品有一点瑕疵,坏了口碑,更多的客户就会远离它。”

向产品供应商提供渠道收取佣金,这与诺亚财富给自己定义的“为中国高净值客户提供客观中立的财富解决方案”的使命相违背。

此次诺亚遭遇的危机不过冰山一角,激进的销售文化使得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一片混乱,诺亚作为“领头羊”看到这一点,并启动向资产管理转型。诺亚的艰难转型折射了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前路的艰难,转,还是不转?怎么转?是摆在所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佣金之殇

“第三方理财在欧美成熟市场,意味着独立性和专业性,打着独立的牌子代销产品或卖自己的产品,都丧失了独立性。”某财富管理公司CEO甘永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第三方理财市场以销售模式赚钱,谈不上独立的财富管理。

在陈晨看来,目前几乎所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都是在佣金和风险控制之间寻求平衡点。好的产品不需要第三方渠道的介入,很快会被客户抢走,只有无明显亮点、结构设计有瑕疵、或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产品才会拿给财富管理机构去卖。

“说难听点,我们就是销售,帮人家卖产品,至于产品到底怎么样,我们只能尽力去挑选。现在鱼龙混杂,环境好时大家都赚钱,我担心未来1~2年可能出现大风波,把行业名声给毁了。”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中层对记者说。

陈晨表示:“国内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了佣金和绩效,客户经理必然激进,产品风险被转嫁到客户身上。”

甘永不赞同“第三方”的提法,除非有一天财富管理机构能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服务,向客户收费。甘永此前是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事业部副总裁兼企业客户集团总监,更早是花旗环球金融企业事业部董?事。

他给自己公司的定位是“企业现金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公司,甘永回中国之初雄心勃勃,虽有心理准备,但不久他就痛苦地发现,国内很难向客户收咨询费,销售佣金仍是生存基础。

“没办法,要生存。”甘永对《新财经》记者感叹:“我们现在卖产品就是卖产品,不提独立与否。名誉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资产,一旦失去,就很难再重?建。”

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甘世雄最近在2012投中集团年会上对记者表示:“没有风险控制意识,迟早要付出代价。诺亚的独立性体现在产品的独立性、风险控制等方面,诺亚有一套自己的体系。”

诺亚不认同自己存在独立性欠缺问题,比如诺亚自称2011年看了1500多个金融产品,285个通过立项会,92个通过风控委员会,仅76个产品进入资产配置产品池,产品通过率仅5%。

在收费结构问题上,诺亚也尽力做到“透明”,诺亚高管曾公开声称无论代销还是诺亚找项目的产品,基本上按照平均0.8%~1.2%的比例收取佣金。据了解,实力较强的第三方销售信托产品佣金一般为1%~3%,今年以来,受市场多方因素影响,第三方收取的佣金普遍下降,平均约在0.5%。

此外,诺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介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领域,希望掌握项目和客户两端。但诺亚的种种努力,并不能完全说服外界对其独立性的质?疑。

陈晨说:“固定收费标准对诺亚没好处,实际上是降低了诺亚的收益。而且,无论收费多少,只要是向上游收佣金,都没有独立性可言。”

细心的人发现,这间中国最知名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已经悄悄淡化“第三方”这样的描述,从2011年开始,诺亚财富开始称自己为独立财富管理。

动了谁的蛋糕?

最近,李欣然接完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打来的推销电话时,她突然注意到,大厦卫生间的一个角落,有一家叫“格上理财”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广告,那一刻,她感到诧异:“怎么这行业无孔不入到这种地步!”

为了吸引李欣然,某财富管理公司高管表示,她若成功推荐一位客户购买产品,会返给她不菲的提成,她说:“有朋友一个月赚了20万元,都是朋友介绍朋友,相互信任。”

李欣然的信息是银行客户经理透露给这家财富管理公司的,从银行到第三方财富管理,业界管这叫“飞单”。

抢客户的行为可大可小,私底下银行客户经理会出卖客户名单给第三方理财,但“飞单”让一些银行非常愤怒。

有外界认为,诺亚80%的客户是在和银行合作中得来的,20%是通过私下与银行客户经理沟通得来的。对此,诺亚并未给予确认。

陈晨认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和银行的竞争关系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因为都是渠道之争。私人银行的客户黏性比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要强,毕竟银行的平台更大。”不过,在这个阶段,银行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竞争关系还不够直接。

诺亚财富原本只是一个销售渠道,但由于手中握有客户资源,收费高,而且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诺亚开始介入产品开发,其犀利作风渐渐让一些机构警惕和反感,有实力的机构(华融信托、华润、九鼎、汉理等)都已设立或打算成立财富管理部门。这或许就是诺亚今年大幅下调佣金的原因之一。

尽管诺亚一直对“封杀”传闻予以否认,但现实是,诺亚过去的两个支柱产品:信托和PE(私募股权投资),都纷纷加入财富管理领域,它们自建团队和渠道。短期看,或许还难以撼动诺亚的市场地位,但这些机构长期自销自己的优质产品,拿不到好产品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销售优势注定会逐渐消?失。

诺亚如果转型不成功,未来根本玩不下去。

诺亚的财报数据显示,自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诺亚净利润一直呈现大幅下滑趋势。2011年四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6.79%,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52.58%,二季度同比下降30.68%。因此,诺亚下调了2012年全年的业绩预期。

“领头羊”尚且如此,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状况可想而知。

诺亚财富CFO武韬表示,公司业绩增长低于此前预期,主要由于不确定的宏观环境继续影响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加上下调一次性佣金率,都对公司营业收入预期产生负面影响。

在陈晨看来,整体增长形势放缓,一家金融机构的崛起必然伴随另一家机构的衰退,未来5~10年,包括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同业之间的竞争,比的是能力。

2010年11月10日,诺亚控股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此后,以诺亚为样本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甘世雄表示:“很多新人,像光伏产业一窝蜂地进来,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某些价值观。投资也好、财富管理也好是一个马拉松,百米跑冲出去没有用,马拉松要一直跑下去。”

全国两千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未来的市场洗牌中或许会死掉半数。陈晨分析:“不改变,前面就是死胡同。过去经济形势好,财富管理公司闭着眼睛卖信托、PE。以后不行了,洗牌的时候到了,内斗会非常惨烈。”

艰难转型

诺亚财富自2012年以来加快了转型的步伐。

2012年1月,诺亚香港获得香港证监会第1、4、9类牌照,并于2月正式开业。同时,诺亚旗下的诺亚正行获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据了解,目前诺亚正行已与二十余家基金公司签订了销售合作协议。

8月,诺亚香港完成第一只产品的首次募集,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产品配置选择:美元FOF(投资基金的基金)、固定收益类、二级市场类、房地产基金类、私募股权类等。

9月,诺亚旗下歌斐资产管理公司证实其第三期人民币PE母基金已结束募资。迄今,歌斐资产募集了三期PE母基金共25亿元,投资红杉资本等15家机构,已颇具FOF雏形。

诺亚的产品架构是,歌斐资产布局家族财富管理,诺亚财富布局高端财富管理,诺亚正行布局基础财富管理,诺亚香港布局海外财富管理。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CEO汪静波表示,诺亚已经初步具备了为中国客户实现全球化、全面资产配置的能?力。

甘世雄表示:“我们有自己的产品,将来金融机构重要的生命线是在产品开发和创新上,还要有自己的特色。”据了解,甘世雄领导的歌斐资产在财产保全、婚姻制度隔离、家庭成员供养、遗产分配、税收规划和专业理财等方面实现家族的资产管理。

但陈晨认为,诺亚转型并不容易,转向资产管理公司,意味着与上游产品供给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竞争对手,销售上的优势会逐步失去。资产管理能力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具备一定的资产管理能力。

陈晨说:“如果诺亚不能在销售优势消失之前,把资产管理能力建立起来,它的转型就是失败的。”

在甘世雄看来,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已面临着洗牌和格局竞争的分化。

甘世雄正在做类似于TOT(投资信托产品的信托)性质的产品,这样就形成了PE、RE(地产基金)、固定收益以及对冲。他透露,诺亚正在布局二级市场做对冲。

甘世雄说:“我们要变成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要和第三方理财不一样,转型已布局三年,我们有信心完成。”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5

信托业终于迎来10万亿时刻。

11月5日,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67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一举突破10万亿大关,达到10.13万亿元。

但是,如此规模的数字并不能让信托从业者们感到兴奋,相反,他们有种难言的尴尬。

因为第三季度的数字同样表明,信托资产的季度环比增速连续放缓的迹象已经很明显:2013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速为16.87%,低于2012年四季度的18.2%。今年二季度的环比增速大幅下降至8.30%,三季度进一步跌至7.16%。就增速而言,信托已经风光不再,这让信托业的未来变得愈发不确定。

从三季报可以看到,陕国投(000563.SZ)、安信信托(600816.SH)、爱建信托(600643.SH)和经纬纺机(000666.SZ)旗下的中融信托这4家信托公司盈利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安信信托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仅增长0.90%,为2.99亿元,而陕国投的业绩更是惨淡。仅就今年第三季度业绩来看,陕国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0.45亿元,同比下降49.75%。?而从经纬纺机三季报可见,中融信托在三季度亦没有了往日的生猛。数据显示,该公司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10.21亿元,同比下滑20%,而在今年上半年,这项指标同比增速曾高达50%以上。

全国共有67个信托公司,或许这4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不能代表全部,却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整个信托行业所面临的难题。

“真正的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现在信托制度不仅仅被信托公司所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所有公司都可以利用信托红利。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保险资管,还有期货资管、基金资管和私募股权等。”一位第三方理财公司中层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其实,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相关监管机构逐步放开资产管理市场,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基金子公司、商业银行相继进军资产管理领域,与信托公司展开直接竞争。

信托既有的资管方优势已经在慢慢消失。事实上,信托产品发行的增速和产品收益近几个月以来,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华宝证券统计显示,今年9月已公布发行的集合理财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666.7亿元,环比下降9.5%,同比下降17.3%;合计发行信托产品376只,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7.2%。

而收益方面,9月集合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为8.77%,较8月下降0.07个百分点,是继7月份以来的持续下跌。现在很多资管产品的预期收益高于信托产品,这对信托来说竞争压力空前。

在很多信托从业者看来,10万亿拐点来了,2014年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惨烈,而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信托业需要找到突围之路,唯一的选择就是进行转型。

“在这样的外界环境变化过程中,迫使信托公司要进行差异化定位和思考。信托行业所要做的是依据各个信托公司所掌握的不同方式,在许多差异化道路上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道路。” 兴业国际信托副总裁司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三条路引领信托业转型

在所有金融行业共同争食资产管理这块大蛋糕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该如何差异化发展?

“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的基础,还是应该从信托公司现有的禀赋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来谈这个问题。”司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司斌还认为,信托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成长,锻造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极强的创新能力,当信托公司拥有的牌照和渠道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加快创新会给信托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提及信托公司的转型定位,司斌解释,从目前各家信托公司的实践来看,信托公司的转型定位主要有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综合服务三个大的方向。

所谓资产管理,即以产品为中心,对资产进行管理和运用,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司斌进一步解释,资产管理的核心在于产品驱动,信托公司应提高主动管理能力。

“尤其是现阶段的产品体系仍有大力探索的空间。在推进去杠杆化、盘活金融资源的存量上,资产证券化是非常有力的工具,同时这也是信托制度的特殊优势。”司斌说。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道,司斌所言是希望信托公司担任起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人”角色,比如在医疗养老产业里推出健康产业基金,甚至借力土地政策改革之机推出土地流转信托等。信托公司在产品端上的创新能力非常强,通过产品创新,可以把这个市场的蛋糕逐渐做大。

但也有人并不看好,一上市信托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信托转型看着很美,资产管理说易行难呀!如果信托高层和项目经理真愿意做点主动管理的真正投资项目,机会并不难找。可在现有管理和考核机制下,有几个人愿意等到若干年后去拿那并不确定的投资收益分成?”

他担忧,信托公司不会有这样的耐心去等,习惯了做短平快业务的信托公司很难转型。

财富管理则是以客户为核心,通过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发掘其财富管理需求,制定财富管理目标和计划,平衡资产和负债,以实现财富的积累、保值、增值和转移等。

充分利用保持了10年之久的刚性兑付所换来的信任,以及这1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渠道和客户资源,是信托未来定位发展财富管理的基础。

综合服务则是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结合。对此,司斌认为,“信托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客户的黏性,而综合服务是全面布局信托业务发展的各个方向和领域,在资本实力、专业团队建设、营销能力、资源整合方面拥有突出的综合能力。”

司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三种业务的发展除了符合信托的传统优势,也恰逢其时,是大有可为的。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文6

报告还列举了各个地区按管理资产规模(AUM)的著名资产管理公司。来源更为广泛的调查数据(共含623个条目)显示,目前全球另类投资资产规模总额已经达到6.3万亿美元(2013年为5.7万亿美元),资产类别分布大体与前100名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比例相同,例外的是房地产(下降至总规模的23%)和对冲基金(增至总规模的27%)。

韬睿惠悦中国区投资咨询总经理毛晓佟表示,“机构投资者每年继续将数十亿美元巨额资金用于各种投资机会,而非购买债券和股票,目前这些机会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核心配置,而不再被视为另类资产。同时,在这个群组内,具体‘资产类别’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投资者正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内在回报因素而非‘资产类别’上。虽然我们认为这一领域的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会继续吸引资本,但是只有那些认识到机构投资方法日趋复杂、并采取相应调整措施的公司才会真正取得成功。”

这份研究报告包含多种不同机构投资者类型的数据。相关内容表明,养老金资产在前100项另类管理公司资产中占有三分之一(33%),然后是财富管理公司(19%)、保险公司(8%),财富基金(5%)、银行(4%)、母基金(3%)、捐赠和基金会(2%)。

毛晓佟表示,“另类资产管理行业拥有最优秀的投资团队,如果辅以合理利益和公平资费,必将成为一种很有竞争力的投资方式。然而,所有投资者,从保险公司到财富基金投资者,都应首先确保自己拥有足够的监管水平,使他们能够区分真正和可持续的技能,特别是针对极其复杂的另类资产的投资管理技能。鉴于当前市场缺乏清晰的趋势性机会,这将确保他们充分利用不断增长的市场波动和优秀投资机会。”

研究报告表明,在前100名资产管理公司中,北美仍然是另类资本投资的最大目的地(47%);不过,基建和非流动性信贷领域里有更多资本投向了欧洲。总体上,36%的另类资产投向了欧洲,9%投向了亚太地区,8%投向了世界其他地区。

如果按照养老资金规模排名,前100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了超过1.4万亿美元养老资金。房地产管理公司仍然以36%的份额管理着最多的养老资产,其后分别为私募股权母基金(20%),私募股权基金(15%),对冲基金(12%),基建(8%),对冲基金母基金(6%),低流动性信贷(4%,2013年为2%)和大宗商品(1%)。

毛晓佟说,“随着‘资产类别’界线不断模糊,投资者面临越来越多的投资选择――但是,他们必须知道,并非所有另类资产投资价值都是一样的。有些另类资产非常复杂,需要很高的管理能力,如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但是其他一些另类资产可能相对简单,如房地产和低流动信贷。目前,投资者倾向于区别对待另类资产类型。比如,有人试图通过房地产、基建和一些分散化的对冲基金策略来增强组合的多元化;有人希望通过其他对冲基金策略和私募股权获取更高的超额回报。投资者很快就接受并运用这种更加细化的、回报导向的投资理念,形成自己的组合投资结构,而不再利用传统的‘资产类别’方法。”

此次调查表明,在2014年年底,财富管理资产领域前25个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4540亿美元(上升7%);保险资金领域前25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2880亿美元(上升5%);财富领域的前25家另类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着1550亿美元(大体持平);银行资产领域的前25家另类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400亿美元(上升12%);母基金领域的前25家另类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1220亿美元(上升23%);捐赠和基金会领域的前25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810亿美元(下降3%)。

毛晓佟说,“过去五年,从事另类资产管理的公司数量增加了三倍。随着投资者投资持续多元化,并试图从单纯长期股权等传统回报来源以外寻找优质投资机会,这一数量会继续增加。这一趋势培育了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市场,并产生了许多创新方法,解决长期处于低回报水平的市场挑战和养老金领域持续高赤字问题。然而,有人对该行业的部分现象提出了批评,认为扣除费用后这些投资并未增值,也未给终端储户带来最佳利益。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持续,势必挑战本行业的e生存能力。批评者呼吁加强监管,同时本行业也应该主动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我们优化投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