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导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导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导论论文

化学导论论文范文1

学会阅读是初中生最基本的素质,阅读教学也是各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缺少阅读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1.设计导读提纲

导读提纲要按学生实际由易到难,并且注重知识的新旧联系,引导阅读,增强理解能力。如:在H2的性质这节教学中,我是设计如下的导读提纲:A.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B.收集氢气的方法与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何异同?C.氢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只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便可轻而易举地解决。教师可以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2.按教材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读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导读方法。①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最关键的字、词、句归纳、综合、理解。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学会抓住理解最关键的词语,在解题中便可易如反掌。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CO2分子,二氧化碳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②对几类重要物质的研究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结构—性质—用途,将枯燥的描述性内容与化学实验相联系,利用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将不同类的物质或同类的物质区分开来。③对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阅读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学生的阅读掌握大致内容,教师演示实验中可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如: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什么要用KlO3而不用KCl?如果阅读时理解了实验原理,回答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实验完毕时,也可以提问学生如何拆除实验装置,不必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要先拆导气管,后移酒精灯。

二、导思

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思维僵化,是教师教学彻头彻尾的失败。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是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

1.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从对一个事物的思考转到与这相似相关的事物的思考。通过横向思维可以对相似的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共性与异性。如:初中化学学了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以把CuO还原成Cu。这三个实验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也有不同的实验现象,三个实验都必须加热,但加热的温度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得出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不同。

2.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向纵深方向发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O2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否肯定是O2?为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便可知道:凡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锌、镁、铁都可以与稀H2SO4反应,都产生氢气,实验室为什么要用锌与稀H2SO4反应来制H2,而不用镁和铁?引导学生从金属的活动性去思考,不但巩固了金属的活动性知识,又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通过纵向思维的训练,在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善于从问题的正面思考到它的反面或对立面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一种化合价”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通常情况下,这句话看起来是对。但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有没有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里显几种化合价呢?如学生一时难以想起,老师可以提供一种化合物,让学生算算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如:NH4NO3。初中化学有很多知识,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就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心了。

三、导创

化学导论论文范文2

在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概念进行回顾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微弱电离”的理解,从而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可逆的;在“逆”中进一步推导可逆的过程中必然有电离平衡的存在,学生就会自主地对“电离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在“等、动、定”中体会电离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志;学生在领会“变”的含义中,顺利将思维引向对“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探究学习.顺应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利用板书在黑板上构建知识框架,灵活地将各种概念进行串联,利用概念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来逐层进行延伸和学习,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不断地对框架进行丰满,从而建立一个“有血有肉”的高效课堂.通过这样思维框架的构建,结合学生的生成顺利的形成“思维导图”,使得课堂教学上不仅仅是“形似”,更从本质上达到了“神似”,灵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从根本上提高了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

二、突破思维模式,引申探究效率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突破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突破,在学生对现象、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核心讨论点上,在对重点的攻克中使学生对化学原理更为清晰,从而得到完善、严密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利用“电子转移”来联系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使电子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而产生电能?”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逐步地将问题集中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形成电流的问题上,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很是兴奋,都想利用这一原理来制造电池.学生主动地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其中的电子流向确定了正、负极,开始尝试选择相应的电极材料,使用导线将正、负极进行连接,不断地进行连接尝试各种不同思维的实验.在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中,终于看到了电路中所连接的“二极管”发亮了,顿时一片欢呼声.通过这样对一个“中心点”的研究,在学生心中绘制了一张“原电池”的电路图,非常清楚的理解了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并在学生的实验中得到了完善和修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三、共建思维导图,推进合作效率

“集思广益”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广、更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让大家相互之间配合协作,对学生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聚合和整合,使学生的思维、认识和经验得到共享,实现学生能力的最大化,以此来共同努力来建立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讨论“如何使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这个问题,学生就会从反应的原理出发,建立氢氧化钠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关系式,顺利的得出c(NaOH)V(NaOH)=c(HCl)V(HCl)这样的实验原理,从而顺利的得出计算未知盐酸浓度的公式,然而在仪器的选择和重点的判断上又出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仪器和指示剂,学生在认识仪器的同时对整个实验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启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最终学生得出了“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读数、滴定、读数”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整个实验框架也在学生们的齐心协力下逐渐地清晰,使得后面的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变得水到渠成.通过这样的集体构思,使学生们共同搭建来实验的框架,相互之间取长去短、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打造了思维导图,不但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小组合作的学习默契和效率.

四、整合思维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是学生记忆、思考、接受的一种升华,而其中的思维导图不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书本由“厚”变“薄”,有助于学生对关键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张白纸上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建立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其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用不同的线条将其标出来,新奇的学习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的学习变得富有生机、很充实.学生在标注“钠及其化合物”时,遇到了钠盐之间相互转换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参与讨论和引导,启发学生对“碳酸钠与盐酸之间的互滴检验”,讨论“碳酸氢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实质”,学生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突破了自己的原有认知,建立了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对物质之间的联系进行搭建时,意识到了自己在反应方程式上的遗漏和不足,纷纷的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同学或老师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不断的借鉴彼此的优点,起到了很好的“补漏查缺”的作用,使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样的反思式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建立了严密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构建了纵横式的网络,也使的学生的思维可以纵横式的发展,不但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作用,还轻松地突破了在新课讲授时那种顺向思维,建立了逆向、混合向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五、结语

化学导论论文范文3

有助于开发中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充分开发中学生理解与使用语言的沟通能力。文学的本质是语言,优秀的中外国文学著作可以借由语言艺术提升中学生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文学教学可以促使中学生吸取文字营养,帮助中学生进一步开发语言沟通能力,更是提升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手段。

有助于发展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每一个中学生都能够接受中外国文学教育。原因是文学教学的目标不单单是培养中学生阅读、欣赏文学著作的素养,更重要的是开发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教学旨在培养中学生的思维、开发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文学作品感染人心的重要途径就是形象思维,文学作品可以唤起人心中的想象与联想,从而诱发出人的创造性思维,而思维则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说,文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加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要途径

1广泛征引国内外作品,充分教授综合的文学知识

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具有强烈的综合性,一定的文学知识可以促进中学生加强理性化的认识,也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掌握。中学语文中的文学题材通常涉及到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类型,在文言文与诗词歌赋的教学中,语文老师通过引导中学生记忆文学载体中涉及到的文学知识,促使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外国的古代文化,体会中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语文老师在议论文、小说等现代化的文学题材中,广泛征引文学作品,充分教授给中学生适当的文学知识,从而促使其了解、接触中外国的社会、文学与历史,正确看待中外国文学内涵。文学教学不可以局限在人物形象的明确与表达手法的感悟方面,还应当充分了解涉及到的社会、历史与现状,并在充分了解中外国文学背景的基础上,区别、明确两者间的差异,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深入挖掘外国文学的作品内涵,有效发挥作品的感染能力

在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外国课文,具有较浓的文学特征。各类文学作品,不但能给人以具体、形象及生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又有着精细、含蓄、凝练,和无穷的思想内容。如果外国文学教育能够达到好的效果,把握到形象教育这一特征,实现以情感人和以文感人,这更能让同学们的思想情操受到熏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在于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抓住外国文学作品的特色,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趣,使学生觉得学习外国文学更有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语文课有了语文的味道,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文学是形象的东西,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学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生活的兴趣,这样就要求必须倾注于感情,使学生在感情上达到共鸣,受到文学的熏陶,在心灵中激起浪花,从而影响他们的智慧、情感、意志、思想、道德和信念。抓住了文学特点,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挖掘就深,教学才会有深度及新意。另外,在外国文学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力,才能使学生文学中学到一些文采,受到启迪,增强文学素养,受到艺术的熏陶。

化学导论论文范文4

一、地域文化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在当今社会显得十分重要。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细水长流的,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而西方的快餐文化则看中眼前的视觉享受、身心愉悦和实在利益,在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中,西方的思想不断冲击着年轻人,所以在学前阶段就对其进行文化认同的培养很有必要。

其次,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舞蹈本身就是一项集运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再加上地域文化的熏陶,孩子能够从舞蹈中健康地成长。并且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舞蹈之中的好处还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体现民俗文化的舞蹈都是来源于生活,孩子们通过舞蹈能够了解许多的历史故事和生活常识。

最后,能够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学龄前的儿童总是能够为掌握一门新的技能而感到十分自豪,而体现地域特色的舞蹈往往能够获得家长和其他人的欣赏,在别人的鼓励中更能够让孩子们认为民族舞蹈是正确的、是优秀的,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二、当前学前舞蹈教学地域文化融合的问题所在

当前学前舞蹈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不重视等等,更遑论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了。当前学前教育二者的结合存在着下面的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地域文化没有研究,只是生搬硬套和刻意模仿。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师仅仅去模仿所谓标准的民族舞蹈,将其传授给孩子们,而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本地的地域文化并且独创性地将其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其实这种做法完全不能实现对孩子身心教育的目的。

其次,教师对于地域文化的理解有偏差,地域狭隘思想严重。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者,他们狭隘地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指的是本地区的文化,而忽视了中国多民族的文化结合,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只注重本地的文化体现,不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促使孩子全面发展。

三、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当前学前舞蹈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所以要加强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首先要解决学前舞蹈教学本身的痼疾。

首先,学前舞蹈教学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做事情之前先计划的好习惯。舞蹈教学活动亦是如此。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增强孩子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其次,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刻的剖析。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区的文化,绝不仅仅指的是本地的文化。教师应当研究多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将其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在轻松的舞蹈过程中既丰富了知识面,又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本身的素质是必须的。

最后,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形式来进行。开放式就是说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前者是说可以请一些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文化和舞蹈的教学和示范,后者则是说要带领孩子们多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带孩子们去欣赏本地的戏曲文化、去参加一些活动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化学导论论文范文5

1.1实验目标

导学案必须围绕一个学习目标,分层递进地设计活动。为了提取实验的主要信息,每个实验都设置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素质目标,方便学生对照目标检查即将/是否完成的实验目标。如阿司匹林的合成,设计的实验目标是:①知识目标:巩固阿司匹林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酯化与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熟悉合成中杂质的来源及除去方法;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及如何设计和优选工艺参数。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作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③情感与素质:阳光展示,快乐学习,加强实验安全意识,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重点、难点

每个实验操作过程都较繁琐冗长,重点难点要突出。一般合成实验中设置的重点和难点只有一两个,即合成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中影响因素及其水平的选择。

1.3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即操作的理论依据,只有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才能理解实践操作过程的意义和目的,实验方案设计才能得心应手。根据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实践又修正理论的原理,设计的实验原理均是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预习与探究。如药物的合成实验中,通常设计的问题是:①简述药物的结构、性质、作用与用途。②合成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操作(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③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这些杂质?④如何鉴定所得产品是目标产物?

1.4仪器与试药

要求学生自己列出,并说明每种试剂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试剂规格和浓度是多少,实验前均需要提前准备好,这样在实验中才不会用错试剂。如磺胺醋酰钠的制备中,氢氧化钠试液有4种不同浓度(见表1),稍有不慎,将会有一步走错,全盘皆输的后果。

1.5实验操作及关键点

每个实验项目操作均不相同,根据具体的操作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探究。在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实验中,设计的探究问题是:①在反应过程中加料很重要,先后的原则,每次只加其中的一种,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pH值。如果pH值过高,则多,如果pH值过低,则多。②酰化反应为(放热、吸热)反应,应采取措施控制反应温度为。③调pH至7时,析出的固体是,调至pH7以下时,固体(A增多、B减少)。④调pH至4~5时,析出的固体又是,调至pH4以下时,固体(A增多、B减少)。⑤制备钠盐时所需要氢氧化钠的量如何计算,氢氧化钠量偏多或偏少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⑥根据磺胺类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请设计出2种以上的鉴别方法,并比较三种磺胺类药物的鉴定结果的异同。以上问题有些书上能找到答案,有些则需要探索后才能得到答案。

1.6原始记录、结果与讨论

科研过程要求原始记录真实、完整,这样实验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可查找原始记录,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在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原始记录见表2和表3。通过表2和表3的数据可以从实践操作层面回答以上探究的问题。科研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与训练,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

1.7巩固与拓展

此环节既是检测学生对实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又是对与此实验相关的知识的拓展延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实验中,设计的巩固与拓展问题有:针对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间关系我们提出了“亚硫酸氢钠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针对反应的原理及常用酰化试剂我们提出了“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的问题;针对精制的操作提出了“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中的特残杂质是什么”的问题;针对单因素实验结果提出了“影响酰化反应产率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自己设计一个正交试验来选择最佳的酰化反应条件。在思考回答这些问题时,即加深了对原来知识的记忆,又拓展了运用知识的新能力。

1.8反思与报告

课后师生均进行反思,对本次实验进行小结,以便能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实验教学。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以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写作能力。

2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导学案模式教学的意义

2.1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是教师口头告知需要做实验预习,因而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是被动的,将课本上原理与操作过程照抄一遍给教师检查。导致实验课上是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操作过程等基本不了解,而实验操作亦无新意与挑战性,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实验的认识疲劳,在满足了学生的一点好奇心以后,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教学试验的厌倦,丧失对实验的兴趣,因而很少有学生去主动探究实验的奥妙。采用导学案模式教学后,学生人手一份学案资料,按照学案资料能有目的地完成预习;实验环节丰富多彩且富有挑战性,学生对学习乐此不疲;实验成绩评价多元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2.2由机械地操作向丰富多彩地探究活动转变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实验,传统的教学实验按照教材操作[3],基本上是“照单抓药”式,只是训练学生的机械式地操作技能或技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操作,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怎么处理等等诸多问题学生完全也不用去考虑,因为试验指导书、教材、老师都是这样记载、讲述和要求的。引入导学案模式后,我们设计了四个循序渐进的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进行探究,且增加了对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展示与点评,巩固与拓展、反思与反馈等环节,学生在丰富多彩地教学环节中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创新等能力均得到较大地提高。

2.3实验成绩评价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传统的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确定,有的学生实验不做或做得不好,课后抄别组的实验数据甚至是照抄别的同学的报告,最后也得高分,这样误使学生认为实验操作不重要,重要是写好报告。而引入导学案模式后,实验成绩从预习、活动探究成果、展示与点评次数、实验报告、劳动以及纪律等多个环节较客观、公正地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各个环节学习的均较重视。

3讨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都适应且能良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积极主动完成预习、课堂探究、展示与交流活动开展有条不紊且有声有色,巩固和反思等环节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实验报告能及时完成且效果良好,并且能体会实验的乐趣,学会倾听与分工合作,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到了提升。但在实践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以便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是关于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包括“导”和“学”两部分。“导”即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巩固练习、课后拓展反思、兴趣与能力培养等各个具体的环节。教师需要全程参与、监督与指导,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话题或进入沉闷时,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与点拨,同时也需要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进行精讲,并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学”即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以“问题探究”形式进行,包括课前对旧知识的回顾、新知识的预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探索,课后学生需要自主整理、归纳、复习巩固,形成能力。

二是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①选择的实验内容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药物,这些药物贴近生活,不再是纸上谈兵,易产生共鸣与兴趣。②鼓励学生进行展示,补充、提问与点评,评选优秀小组与组员等,均可加分并累积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③实验成绩评价多元化,包括自评分、互评分和师评分,从预习、探究中展示、点评、补充、质疑、解疑、巩固拓展训练、反思、实验报告、劳动和纪律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客观、公平与公正。④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表示出极高的信任,对其成果表示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与成就感。⑤在教学实践将导学案模式与科学试验的原理与方法[4]、多媒体手段等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图、文与演示的直观生动与学习的乐趣。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结语

化学导论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一、引言

用全面的眼光看过去的学前教育,呈现出忽略教师质量的问题,而且教师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给幼儿传授知识,而忽略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正由于师资水平不高,最终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但随着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度不断增高,其发展局面有所改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唱、跳、画、演等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舞蹈教学来说,这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舞蹈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艺术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鉴于当前幼儿教育中,舞蹈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必须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以此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发展情况,是因为舞蹈教学已经成了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课,提高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质量,才能使舞蹈教学发生改变,不断探索出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幼儿真正走近并走进舞蹈艺术,学好这门艺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舞蹈教育也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但由于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时间还不算长,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教学技术问题。从好的一方面说,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做到幼儿自身身体发育状况和舞蹈教育的结合,给幼儿舞蹈学习者“灌输”适合她们的舞蹈教学,在提供简单的舞蹈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注重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但从做得不够好的一方面来说,有些舞蹈教师专业素质不够,为了快速达到教学效果,在对幼儿进行“拉筋”等柔韧度训练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容易使幼儿受伤。再有很多舞蹈教育机构为了追求最后的舞台表演,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幼儿的技术教学,并没有让幼儿学到最本质的东西。除此之外,当前舞蹈教学内容过于统一而缺乏创新,地域文化不能很好地在舞蹈教学中体现出来。良好正确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体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但只注重学习结果,忽略舞蹈学习的根本,不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舞蹈教学也是为了让舞蹈文化传承下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将中国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将其融入舞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综上所述,幼儿舞蹈教学是当今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一大问题。

(一)幼儿舞蹈教学着重点有偏差

通过对保定市15所舞蹈教学培训班50名优秀舞蹈教师的调查及自身舞蹈教学经验得知,现在的舞蹈教学机构大多着重基本功训练,总是关注基训课,忽略其他能力培养。在很多舞蹈教学机构中,无论孩子大小,统统从基本功开始学起,随之追求专业化技巧训练,这就是“重技轻育”。但是真正学习舞蹈,并不是单纯地“下腰”、“下叉”,并不是单纯地掌握这些舞蹈技巧。某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宁可让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学习舞蹈动作,也不愿让他们了解更多舞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这些背景和内涵往往包含很多地域文化,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技巧,忽略文化的传授,则很难使地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传承下来。

(二)幼儿舞蹈教学目的有偏差

根据幼儿舞蹈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得知,幼儿舞蹈教师大多采用“为了跳舞而跳舞”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某些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不仅呆板,而且使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被动致使他们“复制”和“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无法体会舞蹈原有的意境和精神,这种现象在舞蹈教学中是难免存在的。另外,一些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气质,而是为了迎合家长,带孩子考级、演出、比赛,希望孩子在舞台上表演出各种高超的舞蹈动作,或者单纯地为了获得奖项等。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幼儿创造力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舞蹈事业的创新发展。

三、将地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对策

(一)请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教学课堂

1.融地域特色文化于教学课堂。

舞蹈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既能反映一个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习俗,又能反映出该地区的地域特色。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贯穿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舞蹈形式,我们可以对各民族舞蹈进行分析,彝族有“跳老虎”和“烟盒舞”等,白族有“绕三灵”,傣族有“孔雀舞”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文化,而这些舞蹈文化又与当地文化有息息相关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那么,在教学中将这些地域文化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各地区的地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而且有利于促进该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由于这些地域文化是富有地区特色的,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陌生和新奇的,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起到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作用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请地方文化艺人走进课堂。

既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那么自然就存在传承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也就是文化艺人。我们可以请文化艺术走进课堂,让其给学生讲述当地的舞蹈文化形式,或者现场表演,甚至采用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更直接和透彻,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但是,为什么强调要文化艺人讲述,而不能由教师直接授课呢?这就是权威性问题,文化艺人生于该地区,他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是最直接和透彻的,客观性较强,这样在保证文化真实性的同时,让学生走近地域文化。

(二)走出去――增强教学的社会实践性

1.参观当地地区,走进民族文化。

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但这种文化对于异地学生而言是较陌生和抽象的,要对其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教师可以采取参观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直接来到当地,让学生感受这些地域文化,并搜集和记录一些与舞蹈有关的地域文化。还有,既然来到了当地参观,学生可以直接与当地居民交流,从居民口中搜集一些自己想了解的地域文化,并且进行互动,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教师最好选取该地区正在举行民俗活动的时间出行,因为通常一个地区的民俗活动是以当地地域文化为基础的,这样能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地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使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

2.保护地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

每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既是该地区的瑰宝,又是我国各地区的瑰宝。地域文化应该被各地区的人接触和了解,但是这并不代表地域文化全部都是精华,它存在一定的糟粕。要实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可以在搜集当地文化之后,对其进行整合,并且与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每个人的观点和认识都是珍贵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才能找出创新点,让地域文化的内涵更丰富,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和创新。

四、结语

每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都是独特的,它既是自己民族的,又是全世界的。可以说,地域文化是舞蹈艺术的重要资源,它是源源不断的,但是这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和探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其精华融入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这对创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至关重要。地域文化融入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够创新舞蹈教学形式,而且能够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走出地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