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1

所谓课程管理,其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实施,以确保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的主体为学校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各类体育资源,进而能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这个目标进行设计方案。因此,大学体育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课程及学校和教师通过加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再创造出的富有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等几部分构成。因而就可将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为体育类以校为本所进行的课程管理。

2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2.1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客观条件相对缺乏

当前,相当多的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意识,并且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物质水平低、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不足,这对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影响很大。仅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目前现有的客观条件对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难以满足,其以校本课程体育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和场地器材匮乏等为主要体现。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也就很难正常开设大学体育校本课程。

2.2体育校本课程有效管理与评价也不够

要正常进行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需要体育校本课程合理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来有效发挥指导作用。人们从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文献和调查研究结果可发现,不少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对申报和审议体育课程的程序没有正常履行,也在体育校本课程的科学合理性方面略显不够。已经开办的不少体育校本课程对这个水平阶段大学生不适合,课程设置偏难现象突出。

2.3课程设置和开设的随意性比较大

在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方面,比较普遍存在规划的长远性和科学性欠缺的问题。其不仅缺乏组织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标准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够,其与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差距相当大。

3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3.1提高对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价值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做好校本管理的基本前提。以健康性、创造性和专业性为目标成为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主要价值追求,而本质追求就是追求健康第一的健康性。首先,大学体育把健康作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体育的开展必须结合5个领域的目标进行,使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体育观,通过体育锻炼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其次,大学体育必须突出创造性。这就对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提出了必须具备足够创新意识和精神的要求。作为体育管理工作者应将创造性在体育工作指导思想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体现;对体育教师来说,应充当好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实现、组织、探索和引导者的角色,有目的地结合校本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不断进行修正;对大学生来说,就应通过积极学习和思考来争取自己最优化的体育学习效果。最后,大学体育要强调专业性。这就突出地强调了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效果。对体育老师来说,必须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不断积累相关教学材料,加强教学研究,让大学体育的实际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2坚持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为首要原则。实施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离不开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理解和尊重,同时让学生能够有主动和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机会,所有学生都具有充分发展的机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使学生有机会对课程开发决策有兴趣参与。同时还应多为每位学生个性张扬提供必要条件,要针对学生之间不同差异与经验,实施差异性教育。其次应突出自主性。这就要求体育部门必须将课程管理中的权责分配作为依据,合理开发组织大学体育校本课程,有效实现权职的有机统一。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够使体育校本课程的优化实施有可靠保证。最后要注重全员参与。必须组织好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全程中。课程开发的主体不仅有教师,也要包含学生的提出所学课程项目建议的权力,要动员全校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其中。

3.3确立体育课程校本管理的机构和内容

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运用机制的构建来完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就必须把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设立起来,具体对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进行组织与设计。可借助于体育校本课程评议委员会、设置专门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以及成立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组等来构成这一机构。此机构的职能可以是按照课程校本管理计划,来定期诊断、评价、修改和校正课程,以便促使课程系统与课程目标达到基本一致。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内容应与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紧密结合,这包括体育校本课程计划管理、体育校本课程标准管理、体育校本课程编制管理、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和体育校本课程条件管理等方面,以教学设施配备、保管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等构成了体育校本课程条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3.4构建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体系的模式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题学习 校本课程

1.引言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来讲,《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其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部分。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强调以“课题学习”的方式进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的意思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标准》的这一要求体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课题学习”也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条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道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学习”,基于通行的数学教材构建切合学校现有资源和实际发展,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校本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2.“课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的价值

初中阶段,一些教师和学生是为了课程而教学和学习,因此,一些课堂从根本上看是十分无序的、零散的,开设校本教材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校本课程,能够完成“课题学习”领域的任务,这标志着教师在教学方式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会有较大程度的转变。

2.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数学课题学习,强化了“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来讲是十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把握数学的本质,从而为逐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奠定基础。例如在初中数学中,“皮克定理”是引导学生认识多边形的面积S同边上的格点L和内部格点N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了让学生对“皮克定理”的公式S=1/2L+N-1的公式由来和如何运用公式有更深刻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探究性方式进行。可以通过最简单的三角形让学生发现S、L和N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不断调动原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还能够主动通过查找工具书等方式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动力。这种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转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

2.2实现学生、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一直被放置在无可争论的绝对位置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素质教育一直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功能的发挥,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逐步认识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意识地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成为课堂主体,使学习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为了使学生懂得“皮克定理”的由来与推导过程,对“皮克定理”做进一步的发现和验证,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数学实验的方式进行。在设计实验中,教师可以设定实验的目的,如“1.通过画图、列表、分析数据、寻找规律,发现并验证皮克定理;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在解决多变量问题中采用变量控制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在这一实验目的下,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不断寻找思考问题的着眼点,从而在掌握研究问题方法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通过不断地假设和推理,就能够根据规律发现S、N、L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数学实验过程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师生角色不断发生转变,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一个必要过程。

3.开展“课题学习”校本课程的途径

3.1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题学习”。

从目前的学校教育来看,课堂仍旧是教与学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要立足课堂,不断深入挖掘教材,开展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课堂学习”校本课程。“课题学习”是一种强调对问题不断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增加课堂教学的研究成分需要基于学生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一个立体、生动、内容更加丰厚的对象,从而在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实践中开展“课题学习”。

“人们的学习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课题学习”可以看做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形式,“人们在时间活动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常识,最终构建新的知识的过程,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的积累和创新”。因此,在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建构中,在“课题学习”中不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之处,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机会。

4.结语

建构以“课题学习”为基础的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能够使学校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促进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使课堂、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因素更好地结合,使教育教学呈现出新的生命活力。此外,通过“课题学习”合理安排数学课题学习,能够使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新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郭立昌,范永利.初中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J].2001,(1).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3

关键词:高校 课程教学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4-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好坏,是由教学质量来决定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由一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体现出来的。课程教学主要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的,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载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关于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需要借助相关的课程来落实,利用课程教学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所以,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教学的作用,通过对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实际的高校课程教学过程中优化和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来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这是一个多维性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但实质上就是指,高等院校教学的过程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体、社会群体的潜在需求的一种教学,主要通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社会发展水平来具体呈现出来,达到某一规定的标准、成就或者水平就会表现出来,所以简单来说,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而质量保障主要是指,可以为某些实体提供一种产品或者服务,比高校的课程评估机制和课程评价机制更具有信赖度,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规定质量要求,按照一定质量体系进行实施,还需要进行验证,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高校构建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根据一个特定的实体,按照一整套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遵循相关的过程和程序,对高校的课程和教学,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审核和评估,可以向相关人士提供准确的数据,来保证高校课程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为相关高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数据和信息,而这个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保障的,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2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2.1 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这既包括了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又包含了形成课程教学资源的所有物质和人力。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教材资源这三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指教师资源,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财力资源主要是指为课程教学提供各种的教学辅助设备,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教材资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质量也是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2.2 课程教学管理

课程教学质量还受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影响,课程教学管理主要是指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切动态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而课程教学管理主要受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实施情况和课程评价这三方面内容的影响。其中,课程设置主要是榱耸迪帜骋桓鼋萄е副甓规定相应的教学科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课程实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体现出课程实施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质量;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3 课程教学理念

要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还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理念,从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在进行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理念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3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第一,需要构建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模块,课程教学质量标准是整个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可以明确高校课程教学的质量方向,为高校课程教学制定相关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计划,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可以为高校课程教学提供各种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主要是表明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职责。第二,需要构建课程教学质量控制模块,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主要是负责课程教学质量协调工作的,主要由高校的领导阶层或者直接负责人来引导的,对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相关的控制,协调高校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好服务,来宏观上把握课程教学的质量。第三,构建课程教学质量信息整合模块,课程教学需要对相关的教学信息和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可以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收集起来,按照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整理和整合,为高校管理阶层的教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可以借助高校校园网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来整合教学信息,使各种教学信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教学信息整合的效率。第四,构建课程教学质量评监模块,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监主要对课程教学进行阶段性教学质量诊断和价值判断,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家团体组成,成立专门性的课程教学督导小组,按照相关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进行监督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第五,构建课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模块,信息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课程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直接反映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出相关的课程教学反馈资料,为教学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4 结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学。”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不仅是指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学业成绩,还包含了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发展,还包含了高校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高校师资力量得到补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构建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控制、课程教学质量信息整合、课程教学质量评监和课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这个5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课程教学环节,来提升高校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彩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析――教育部评估中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讨会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4):41-45.

[2] 王保宇.高校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8):72-74.

[3] 何云峰,李长萍.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66-67.

[4] 陈文贵,曹娟.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8(11):34-36.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4

Abstract: The paper based on effective teaching ideas, following the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focuses on the new model of production-learning-research co-culture, from the key points of target locati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content integration to start, builds mine safety direction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mee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 career and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trives to cultivate the senior specialized talents of 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all-round developmen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pecialized talents of mine safety direction.

关键词: 有效教学;矿山安全;课程体系;构建

Key words: effective teaching;mine safety;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76-02

0 引言

“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战略性调整以及“和谐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的确立[1],用人单位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如何切实有效贯彻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培养出优秀的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安全方向人才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目前,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上,集中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的有效性上,强调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然而,高校教育目标与特征已经说明“有效教学”根本上应从人才培养的方案做起,即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3]。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为进一步推进工程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在现代课程体系目标的确定与选择上,注重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同时注重协调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学科知识的认知实践价值和学生发展的本体价值三者的关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4]。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有效教学思维的课程体系结构,旨在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矿山安全方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 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与原则

1.1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核心思想 高等人才培养目标应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积极倡导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追求多元智力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1.2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科学性”原则 确定了总体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条件下,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合理调整其课程顺序、课时比例、授课形式。从矿山安全方向需求的知识重要度、知识间的相关度方面来科学调整和严格筛选进入课程体系中的新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4],突出应用特征与创新特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实用性”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要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国家总体战略发展考虑,根据社会对矿山安全方向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职业标准,强化行业特色,体现新课程体系的务实、创新特征。

1.4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发展性”原则 随着社会对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更新,根据本专业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及时增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课程,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摒弃与现代生产实践及社会需求脱节的旧课程,依据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走势,使课程体系始终处在动态建设之中,既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又具有发展性、前瞻性[4]。

2 矿业安全方向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课程体系构建所遵循的思想原则,力求优化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课题组对矿山安全方向进行了课程体系构建。

2.1 矿山安全方向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2.1.1 矿山安全方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矿业安全生产需要,综合素质高,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具备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1.2 矿山安全方向专业特色 矿山安全方向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密切结合专业特色,真正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注重工程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现零适应就业;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培养,即一条主线(理论和实践教学)、二项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设计能力)、三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

2.2 矿山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结构 矿山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结构按照“平台+模块”的形式设计。课程设置和选择内容秉承以学生为本、科学性、实用性、发展性的原则,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科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专题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通识教育平台是按教育部工程专业的一般要求设置,由学校统一规划,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政”类课程、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教育及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使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并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模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为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模块课程设置见表1。

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是加深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技能的课程。在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注重体现专业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如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及应用、事故分析与灾变处理、安全智能化仪表与传感器等课程。

选修模块包括学科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科任选课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可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公共选修课,面向理工经管类开设的文、史、哲、艺等文化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跨学科、跨学院选择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精神生活。

专题教育是以服务学生成长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并使学生了解雷锋精神、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等。

自主创新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发挥个人特长,自主学习,包括参加教学及科研部门和教师举办的各种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学科学术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结合,包括瓦斯防治与开发技术课程设计、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等。

矿山安全方向专业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学科任选课、公共选修课)、专题教育、自主创新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的课程设置见表2。

3 结语

矿山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现代教育改革与创新精神,遵循课程构建思想与理念,并协调社会需求、学科知识认知及学生发展三者的价值关系,将它们辩证、有机地统一于课程体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构建合理的、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矿山安全方向课程教学体系,才能不断满足时代对新型矿山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文才.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构建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第十四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2009.

[2]王福生,郭立稳.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3-125.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5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9-02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的重要途径。自2002年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对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研究,而作为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评价,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为什么评?评什么?怎样评?评价指标如何建立?事关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现状,然后针对现状设计一份专家调查表,运用德尔菲法对调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再对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访问座谈法以落实浙江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二、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1.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化,它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刚要》的指导下,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目标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促使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内容的确定。利用德尔菲法咨询相关专家,将各专家对两两因素重要性判断,按A,B,C三个层次构建判断矩阵,再利用最小二乘的AHP方法来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5各方面,即学习态度、心理评价、社会评价、《体育与健康》理论和运动能力评价,这5个方面又包括15小项具体评价内容,结果可见表1。

4.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法的落实。以往的体育课程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注重终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还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性评价,还要重视相对性评价。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的外部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以及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

5.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仔细研究《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专家调查分析,最后建立了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如表1。在“健康第一”思想和《纲要》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了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既符合《纲要》的基本精神,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充分体现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又充分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由此可见,新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浙江省教育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2002]228号文件.

[3]郭英,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0-113.

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书本及黑板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改变以往小学生数学水平普遍不高的状况,从而使其能够奠定更加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往的主体地位,变为课堂的主导,引导学生去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基础性认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这一教学模式将主体地位转交给了学生,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两个方面。首先,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便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对探究式活动将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以及探究的方式去了解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其次,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广泛地对其进行应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通过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多地去构建解题思路,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二、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在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成:

1.构建教学模型

构建教学模式是将探究式教学更好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前提。教学模型的构建需要在课前完成。课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要根据此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进行确定,从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学生学习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准备火柴棍等物品到学校,这样在课堂上,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物品的利用去主动地认识数字。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必须学生亲自去完成,教师只能作为引导的角色而存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培养。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鼓励学生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利用数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购买物品,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行对所要找零的钱数进行计算,这对于其加减法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学习,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中的数学。由于小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在心理方面其发展均不够完善,因此不能仅仅依靠其单独地解决问题,对于综合性以及复杂性较高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去帮助学生进行解决,并同时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才能使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达到更高的标准。

3.坚持问题式情景教学

所谓的问题式情景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通过对种种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研究欲望的培养十分重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对知识的不同接受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上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同时提出一个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学生去判断哪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具体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主要趋势。应用过程首先需要通过对教学模型的构建来实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问题式情景教学,这样才能使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达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索桂芳,薛彦华,赵明录,等.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