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1

在学习化学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又如,有些外地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元素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三、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五、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W生进行类似操作。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2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57-1

让学生学会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体现生活处处有信息,感受信息技术之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实施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需把握的四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是学生的终身课堂,源于生活的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进而理解和掌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比较单调而且枯燥,但又必须了解的知识,如在学习flas制作时,如果我们只是教给学生某个动画的具体实施过程,这样的教学和以前填鸭式的课堂学习一般无异,而且这样流水帐的介绍,学生转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其实教师就可以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件相联系。如元件(好比是演员):一个位图、矢量图形、音乐片段或是一段独立的FLASH动画。元件都被放在库中,使用时只需将其拖放到场景中即可,在场景中只能对其位置和形状进行编辑,如果要对元件进行编辑,需要切换到元件编辑状态。库(好比是后台):存放动画元件的地方。场景(好比是舞台):动画的表现场所。时间轴(好比是剧本):动画制作最重要的区域。它是编辑动画的工作台,是加工动画的流水线,包括层编辑区、帧编辑区和时间线。要制作一个动画好比是在导演一出戏,需要找好演员(制作好元件),置于后台(放在库里),然后演员走上舞台(把元件放在场景上),让演员照着剧本演出(在时间轴上放置开始、结束时的状态,生成动画)。通过把动画制作与演戏相联系,理解这种关系以后,学生就能很轻易地理解了动画制作的各个步骤了,这样制作动画的时候相对来说就比较轻松了。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自然比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纯粹的机械记忆效果要好得多了。

二、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和在生活中寻找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去。“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最盛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 “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可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那么怎样的“任务”才是真实的呢?具体地说,任务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就是说教学过程要吻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过程。科学的引导过程能让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同时展示了一个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老师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信息,而是在用信息技术;不是在复习信息技术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这大大激发了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的《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一课教学中,由于接下来很快就要到中秋节了,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中秋节,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你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方面的诗词歌赋以及歌曲吗?通过这些很联系生活的一些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完成。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老师一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计算机,而是在用计算机;不是在复习计算机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

四、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3

一、以生活之中的成果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上至国防科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下到生活中的一些便捷措施,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广阔天地,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发展态势仍然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制约。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注重选取和学生感知较为接近的生活化运用作为素材,既有高科技运用的成果展示,也有生活便利设施的运用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首先,笔者结合当前国人最为自豪的神舟飞船为例,向学生简要介绍了飞船控制系统、运行原理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这一科学研究得以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其次,笔者列举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一些运用成果,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微电脑技术智能电器等,这些方面的运用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将这些形象的内容搬进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悟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前景,和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化的运用成果让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运用前景和意义的认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效果,也能够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这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选取生活化素材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生活化的素材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之中,可以拉近教学活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设计环节就注重体现生活化内容的运用,提前安排学生准备这样的素材,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融入其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掌握。例如在“图片的获取与加工”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要运用于教学活动的图片确定为学生自己的图片,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的生动效果。笔者在这一方面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家庭生活方面的电子相片,如果实在没有的,就帮助学生拍摄一些数码照片作为学习所需的素材。有了这样的素材,学生在具体操作环节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以自己的相片或者家庭照片为素材,进行尺寸、明暗、旋转、边框等方面的处理,经过自己的加工,一幅精美的图片就显示在大家的面前,这样的学习操作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操作的过程掌握更为牢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许多环节的教学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如文本加工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取自己认为最优秀的文章输入电脑,并按照指定要求进行排版练习,制作成标准格式的版本。这样的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加工操作的要点,对软件的运用更为自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每一位学生编排的文章整合之后,可以制作出班级优秀作文选,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具趣味性。

三、结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运用方便学习生活

学以致用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师既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素材,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之中,方便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体会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要求学生主动将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了软件安装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家庭电脑上进行运用软件的安装,可以下载安装一些学习软件,也可以安装娱乐软件,让电脑的功能得到增强。学生掌握了软件安装的技能之后,还可以帮助亲戚、邻居安装一些软件,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计算机杀毒等内容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对家庭使用的电脑定期进行杀毒,清除病毒以及木马程序,保持电脑的高效运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学以致用。另外,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联系非常密切了,笔者指导学生与时俱进地掌握一些网络消费方面的软件,如美团、淘宝等,这些方面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学生向家长推荐这些便捷的功能,对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生活的功能具有积极意义。生活化的运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之中,既能够体现学习技能的巩固与运用,又能够方便生活,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努力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拓展教学空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四、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活动拓展教学空间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4

【范文一】

愉快的暑假到了,为了使自己的假期生活过的健康充实,欢乐而有意义,我特别为自己的暑假生活制定了具体的计划。我的计划大概分为两个方面:学习计划、生活计划。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1、争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语、数、外三门暑假作业。计划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业。

2、预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等等。并有重点的选择背诵。

3、预习六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4、预习六年级上册英语的课程,默写有关单词,听磁带。

5、每天看课外书,报纸,还可以看看动画片,但时间不能太长。

6、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练好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如下:

1、培养个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饭、洗衣服。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2、要注意个人安全等方面问题,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不做危险违法的事。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每个星期天去爬一次山。每个星期六去游泳馆游泳一次。每天还要早起,不睡懒觉。如果父母不在家,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讲话。见人要有礼貌。

这就是我的暑假计划,我相信只要认真执行这些计划我就一定能过一个美好,愉快的暑假!

【范文二】

首先,出玩/休息,放松心情是必要的。

不 管是孩子还是家长在经历过小升初这场艰苦的“战斗”后,都会觉得身心疲惫,不管孩子最终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校还是未能得偿所愿(不过跃子老师还是衷心的希 望每个孩子都能走进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学校),这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适当放松。放松一段时间也不为过,毕竟想要工作、学习的效率提高,必须注重劳逸结 合,有句话说的好“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工作的”嘛。

其次,两个多月完全只玩不学习是绝对不可取的。

跟 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故事:之前认识的一个男孩,勉强进入学校的实验班,孩子自己也知道跟其他孩子有差距,于是,暑假的时候他不敢完全的放松自己!很庆幸的 是,在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中全班第三,年级第十三。从此他初中三年一直给自己定位就是班级的顶尖高手,不再是垫底的。初中三年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心态,也使 得他真正成为了那个名列前茅的孩子。

所以初一分班考试或者第一次期中考试,会给所有孩子一次重新定位自己的机会。而这次机会可能直接决定孩子初中三年对自己的要求,而不同要求,有时候可能真的会决定孩子的发展走向

最后,暑假提前学习,是初中三年保证持续优秀的最好时机。

1)形成精准的计算能力。

培养计算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用。经常听到家长们说孩子很粗心,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时常出问题,我想这不是个例!提升计算能力对于初中的学习弥足重要,特别是能让孩子在初中三年和中考少吃亏,这一点必须引起每个孩子、家长的重视。

2)适应初中的思维方式。

没有过渡和适应,新初一的孩子可能理解所以,不理解所以然,为什么要这么想,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这么用等等的疑问,这也是孩子无法真正领先的原因,毕竟小学学习跟初中学习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很多孩子觉得压力大明显增大——科目多、作业多,有时晚上12点还在写作业。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不可少,注重预习、提高课堂学校效率、学会复习每个环节都有助于孩子更加高效的学习。

【范文三】

1、旅行。

在学校里呆的时间久了,整个人也会变得比较机械化,学校、家、辅导班“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比较单一,思维也比较模式化;接触大自然,能够愉悦心情,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此刻不用去管学校里的作业,不用担心考试成绩,该玩儿的时候,就全心全意的玩儿,让自己疲惫的心灵休憩片刻。

个人比较推荐南方,南方的环境比较好,空气湿度比较高,景色也很清秀,九寨沟、三亚都是很好的选择。也可以尝试着短距离的“自行游”,可以几个同学结伴,骑着山地车短途旅行。这几年去西藏旅行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大学同学从西藏回来之后都极力推荐我去西藏看看。

2、学习小语种。

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英语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比较实用的小语种包括日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韩语等。不管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会一门小语种的同学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融入其他同学的。

英语、德语、法语等,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通性,学好英语有助于其他语言的学习,同样的,学习小语种也能帮助提高英语成绩。更长远来说,大学里会有各种小语种的社团,这些同学的交际圈会更加广泛。

3、预习初中的知识。

在难度、深度、广度方面,小学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比不上初中里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都会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同学们可以利用假期好好的预习一下初中的内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前准备的孩子总会有所收获的。

初中会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例如数学上会开始接触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等,学过奥数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

4、学一门乐器或者舞蹈。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5

学校寓无形的德育于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这些活动寄予着学校美好的期冀,似春风化雨,重濡染和熏陶。随意撷取其中的吉光片羽,即可读懂学校在助力学生编织梦想、成就梦想的道路上所倾付的心血与努力。

“启梦夹”秀梦想

林语堂说,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教育就是提供阳光,培育自信,助力行动,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

学生从小学跨入初中,开始了载梦起航的新征程。无论是新生还是家长,都面临着新的茫然与困惑。我校抓住开学伊始这一有利的教育契机,开展了以“新征程,梦启航”为主题的“启梦夹”系列活动。

七年级新生“启梦夹”活动在开学前两周,活动内容包括:“启梦寄语”――请两位授课老师为自己写一段激励性的话,两名同学分别为自己写上一段鼓励语,父母给自己写一封信;“新征程,梦起航”――在第一个周末写下自己进入初中的真切感受与美好憧憬;“致未来自己的一封信”――第二周时,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拟定本人新学期及初中三年学习生活计划,并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启梦夹”开学教育系列活动调动了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积极性。老师和同学的寄语,充满着关切与激励;父母的来信真实感人,字里行间尽是殷切的期盼。这种情感的交融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更让孩子鼓满了信心与斗志,能有效激励学生们为圆其梦想奋力前行。

文化雨 滋梦想

余秋雨认为,文化的核心是道德,文化的本质就是教导人做人。学校教育要以文化为引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情怀,为学生梦想的滋长提供养分。

学校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一场连着一场的文化盛宴,乱花迷眼、享受不断。这里有名家烹制的“佳肴”――“书画名家进校园”“高雅音乐进校园”,学生可零距离接受传统优秀文化和高雅艺术的濡染;更多的是自家拿手的“美珍”――朗诵社声情感人,合唱团余音绕梁,古筝社声醉湖畔,书画展人头攒动,摄影社遍寻美点,健美操啧啧称奇,大汇演掌声如潮……

校园文化艺术节里也少不了传统文化精神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的活动。这些别出心裁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尊重人、教育人、激励人、发展人的导向作用,力使学校的文化因子渗入每一位学生的血脉。是因为有了师生主动、广泛的参与,四十八中这片德馨之地才有了“馨园”,园中有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涤荡心灵之处才名曰“濯园” “慧泉”。看!有两位老师作了优美的《慧泉赋》,谁的书法最棒就由谁书刻于泉旁。瞧!图书馆有奖命名大赛开始了,校报有奖征名与报名题写大赛开始了,班徽班训设计大赛开始了……

学校的德育系列主题活动不断追求着创新。比如,科技节时的“科技专家手拉手活动”,多种形式的“走访老校友”活动,由“金点子”发展而来的暑期“创意大赛”……一个个奇妙创意,一件件精致的作品,都是美丽绽放的梦想礼花。

“毕业树”植梦想

“有根的教育”强调共同的文化追求与价值认同,是一种激发学生归属感的教育。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留下孩子们三年初中学习生活的印记和“根”?2010年,学校萌生了将“树木”和“树人”融为一体的新思路:以班级为单位,每位学生毕业前在校园里栽种一棵树,将感恩教育、环保教育、节俭理财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置于捐栽“毕业树”活动中,将其作为一项传统,接力下去,建设学生的“毕业林”,打造学校德育的一道新风景。

首先,学校向毕业班学生发起了“攒下零花钱,添校一片绿”“根植母校,爱留心中”的捐栽“毕业树”活动倡议。倡议一经发出,得到了积极响应。孩子们拿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不够的部分学校补齐。越来越多的银杏树植立于学校大道的两旁,每棵“毕业树”下的青石围栏上也留刻了他们的班训和自设的班徽。如今,银杏树已成为学校的校树,校徽也被设计成了一枚幻化的银杏树叶:半片翠绿象征青涩与成长,半片金黄象征成熟与收获。隐喻四十八中的莘莘学子,又像一本翻开的书。望去,那枚银杏叶像在自我“呢喃”,也像在与书“对话”。

每年植树节是毕业班学生栽种“毕业树”的日子,也是全校最隆重的节日。即将走出校门的孩子们以一份虔诚的心种下感恩与梦想,同时,也在培植和传递学校的精神――坚韧挺拔的自强精神,多予少取的奉献精神,质朴无华的务实精神,趋真向美的求新精神。他们以青春的名义在“毕业树”下庄严宣誓,将永远铭记母校校训的铿锵教诲和殷切期待!

“毕业树”捐栽活动结束后,一名同学这样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梦想树下,校长给予我们的厚重祝福,家长、老师的殷切期待。我们一定会如这蓬勃生长的银杏数一般,在祖国的大地上扎根,长出遮天浓荫,结出累累硕果!母校,六月,即将分别,但我们的根永在这儿。母校,我们植树,您――树人。”

初中学习生活计划范文6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社会工作;个案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的出现作为20世纪后期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件,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不但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极大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性。但是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在显现,一个具体表现就是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出现。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对相关青少年的学习、身心健康和社会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频频引发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和越轨行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都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来不同的应对策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遵循自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观,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个人、群体摆脱困境,克服困难,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化。显然,网络成瘾青少年就是社会功能异常的群体,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和支持。本文主要从服务对象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帮助其实现社会功能正常化,而不单单仅是注重其治疗和脱瘾。本文在对一个典型案例追踪的基础上,来介绍个案工作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介入过程。

二、个案概况及其原因分析

小阳(化名),15岁,温州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庭环境良好,父母都是在外地做服装生意,但经常不在家,性格较为内向,平时不怎么和人交流,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不好。小阳是奶奶和保姆负责照顾的,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小阳很早就接触了网络,小学时就有了自己的电脑和iPad,上了初中之后,小阳迷上网络,并且放学后经常和同学们去网吧,出现逃课玩游戏甚至夜不归宿的现象。奶奶和保姆也无计可施,母亲认为小阳不务正业,父亲得知之后更是拳脚一番,但却也没有实质的解决办法。因此小阳和父母亲只要见面就会情绪激动,发生冲突。学校老师也说小阳在学校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学习态度消极。

根据社会工作“人在情景中”的全人观来看,小阳网络成瘾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小阳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服务对象的几次接触和相关人士的资料收集中可知,造成小阳网络成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自我意识开始凸显,但是由于经验和知识的缺乏,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思维具有片面性,对事物的认知也是有缺陷的。青少年由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使得虚拟网络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很容易沦陷于这个“多彩”的世界:

社工:网络是怎么吸引你,让你迷恋的?

小阳:其实刚开始只是玩玩,慢慢就发现一天总是想上网,而且网上很多东西自己是不知道的,并且越玩越好玩。自己的成绩也很烂,在学校有时候会被同学瞧不起。但是网上就不用担心别人带有色眼镜看自己,大家都是不知道对方的,可以交到很多朋友,说话什么也是自由自在的,骂人,踢人……总之自己一不开心就会去上网。

同时在交谈中发现,小阳在学校也是不怎么和同学交流,没有什么朋友。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歧视,使得小阳更加不想去表达自己。一不开心就会去上网(不开心包括学习上的苦闷,与同学相处的不愉快,和父母的争吵等)。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基础的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对小阳情况的了解中可以发现,小阳父母存在着对小阳长时间教育和网络正确引导方面的缺失。在谈话中不难发现,小阳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丧失,对待父母逆反心理也比较严重:

社工:你爱爸爸妈妈么?

小阳:哈哈……爱又能怎么样,他们那么忙,一年之内见不了几次,定期给我钱,希望我好好学习,但是从来都不问问我作业完成情况。而且,我迷上上网之后爸爸妈妈回来频率虽然比以前多了,但是一见面就打我,骂我。我很生气,就又去上网了。

笔者在和服务对象父母亲的对话中得知,其父母亲都是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创业,自己没有实现的大学梦希望小阳可以替他们实现,在外面辛苦的打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有限的知识使得小阳父母对网络的认知是片面的,他们盲目地排斥网络,对小阳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小阳一接触网络就会打骂小阳,这无疑是增加了小阳上网的频率:

社工:你们是怎么看待网络的?

小阳母亲:网络就是,一碰就有瘾,特别是小孩,你看看那新闻上说的,经常有孩子上网猝死的,我一想到就害怕呀……

小阳父亲:不是我要打小阳,我是为了他好呀,小孩子还可以治治,他天天上网,我害怕最后就没救了,被网络给毁了。

(三)社会因素

朋辈群体和大众传媒也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化,大众传媒负面的宣传和朋辈之间偏差行为的模仿使得发展不成熟的青少年群体更加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

社工:怎么学会上网的?

小阳:那还不容易?电视、报纸都铺天盖地地介绍:网络多好、多方便啊,带给大家多少好处啊,还有很多同学在班里炫耀自己是网络高手,你要是不动心才怪。

社工:第一次去网吧是谁带你去的?

小阳:当然是同学了。一开始自己很多游戏都不会玩,都是他们带我,慢慢就什么都会了,越来越过瘾,给自己升级装备和等级……

三、介入过程

在对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做出明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服务目标,了解服务对象深层次的内心世界,建立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设计服务方案,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小阳逐步实现网络脱瘾,增强自身能力,协助小阳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

(一)初步接触与建立专业关系

以平等、接纳、保密的原则,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建立专业关系。可以从服务对象感兴趣的网络作为切入点,逐步取得服务对象的认可和信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做出初步的评估。本案例中,小阳起先对笔者是极其排斥的,刚开始几次是直接拒绝见笔者的,但是笔者通过书信的形式,通过QQ进行了沟通,并以小阳喜欢的游戏作为突破口,初步建立关系。在之后的会谈中,笔者也始终是中立的态度,不批判。慢慢和小阳建立起信任,使得小阳愿意表达和诉说。

(二)收集资料与问题评估

在与小阳建立专业关系之后,笔者通过和小阳会谈直接搜集服务对象第一手资料,通过和学校老师以及小阳父母的沟通间接搜集小阳家庭和学校的基本情况资料,并对社会环境做出一个全面的分析。对小阳的问题做出评估,并最终确定其问题和需要。小阳的主要问题和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对网络的认知偏差,不清楚网络只是生活的工具,生活中还有很多别的乐趣和活动;

2.对家庭缺乏归属感,对父母看法也比较冷漠;

3.学习障碍,初一有一段时间小阳学习是很认真的,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可能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4.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认为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歧视;

5.父母亲关爱的缺乏、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和对网络正确认知的需求。

(三)确定目标和制定工作方案

在对小阳的基本情况和问题了解之后,笔者结合自己机构可以联系到的资源以及自己的能力和服务对象一起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工作方案:

1.工作目标:

(1)根据服务对象的兴趣爱好,对网络的相应知识进行介绍,并下载学习和益智的APP,让服务对象知道网络其他作用;

(2)在征得服务对象同意的前提下,协助制定改变计划,比如业余生活计划、学习计划、上网时间控制计划等,并且在家长的配合下,监督实施。尤其是上网时间表,尽量从以前每天四小时逐渐减少。设计丰富的业余计划和合理的学习计划;

(3)提供课业辅导,提升服务对象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其在课堂发言,逐步建立自信;

(4)鼓励服务对象一周给父母写一封信,讲出自己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5)在协商的基础上鼓励父母参加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工作坊,改变教育模式。

2.工作方案:

(1)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还是一种心理障碍,因此,首先需要为其提供心理辅导,通过策划一些情景模拟演练活动,沙盘等游戏,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一些深层次的交流。

(2)提供学习辅导

协助小阳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阳成绩一直不好实质上归咎于学习方法不当,尤其是缺乏父母的引导,并且很少与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3)提供人际交往辅导

由于自身性格内向,加上成绩一般,使得小阳与同学和同伴的交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心理上也存在自卑感,平时交往的也是一些游戏伙伴。据此,笔者与小阳所在的学校取得联系,尝试运用团体工作的方法,鼓励小阳加入了一些学校的社团组织,比如书画社、街舞社、足球俱乐部等等,鼓励小阳一直参加下去。

(4)提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休闲娱乐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必然要求,也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正确引导并提供给青少年一些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避免他们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除了鼓励小阳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各种活动以外,笔者还亲自和其一起进行一些业余活动,比如爬山、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去书店购书等等。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逐渐占据业余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相应地,小阳上网的时间得到了一定的减少,显然,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间接地减少了。

(5)积极协调各种可利用的资源

通过改变家庭、学校、社区的环境,为小阳的生活带来改变。笔者和小阳的父母进行一周一次的沟通和反馈,其父母参加机构组织的家庭教育工作小组;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与社区有关机构(居委会)和人士(居委会主任)取得联系,通过耐心的讲解,督促他们为青少年的成长树立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尤其是需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监督,严控未成年人随意上网。

(四)结案与评估

在对小阳两个月,十二次的个案辅导之后,小阳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学习主动性加强,成绩有所提升,每周上网时间不超过五小时,开始主动和人沟通和交流,父母对其关心增进,教育方式有了改变。服务目标基本完成,服务最终结案。但是结案并不是意味着完全终止了服务,在结案之后,笔者和小阳及其家长沟通商讨跟进事宜,确定一周一次家访,一月一次电话回访,确定服务对象保持改善和进步。

四、总结与反思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结合小阳的案例,笔者有以下的总结和反思:

1.社工应该充分运用“全人观”,即人在情境中,不要简单的将服务对象的问题归结于其自身,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其行为和思想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来促进服务对象的改变;

2.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接纳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他的想法,不要评判而要积极寻求理解;

3.制定的计划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而且计划也应该根据服务对象的变化修改或完善;

4.对于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的个案追踪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家访或者电话回访,不要让问题反弹。

总体来说,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结合小组和社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介入的效果是明显的,不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了网络成瘾问题,恢复了其社会功能,同时也对其长期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发展有很大的促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地避免了教育、心理咨询等传统方式的局限。概言之,个案工作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介入是一种有效而且可行的方法。(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 隋玉杰主编,杨静副主编.个案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刘树娟,张智君.网络成瘾的社会――心理――生理模型及研究展望[J].应用心理学,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