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风险管理  现代审计  作用机理 

        1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和目标

        1.1 风险的含义

        现代审计学中的许多风险概念是从其他学科引进的,但现代审计学研究这些风险概念的目的、视角与方法均与其他学科存在差异[1]。在现代审计学中,研究相关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均服从于这一研究目的。现代审计学中的相关风险概念或者与审计目标相关,或者与审计对象相关,或者与审计技术的运用有关。因此,尽管现代审计学借鉴了其他学科中的有关风险概念,但这些风险概念已经与现代审计学溶为一体,成为现代审计学的有机构成部分。

        什么是风险?按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风险是指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衡量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对待风险关键在于监控。

        企业风险,可以理解为未来发生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企业风险种类一般可分为行业、组织、沟通、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具体分为:

        1.1.1 战略风险:不符合宏观经济政策、产业、行业政策;战略与规划错误,经菅目标不明确,并购失败,技术落后,没有战略合作伙伴等失误。

        1.1.2 财务风险:现金流不畅,资金回笼慢、债务困扰、直至资金断链(此类情况多且较为严重,称之为企业癌症),负债率高、应收账款高、产品存货高(企业“三高症”),内控不完善,效率低、利润低等。

        1.1.3 经营风险: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销售不畅、费用超高,股东撤资、银企关系不协同、客服不到位、资产沉淀,造成资不抵债或亏损的困境。

        1.1.4 产品风险:产品不合格,产品有质量和缺陷问题,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产品积压、产品不保险等导致的风险。

        1.1.5 体制风险:企业因选择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组织体系、激励机制不当而运作困难或内耗增大,或公司期限届满而面临解散清算。

        1.1.6 公关危机:企业因多种原因,如产品质量不合格、劳资纠纷、法律纠纷、重大事故案被公众媒体曝光,而使企业公信力和美誉度急剧下降。

        1.2 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从1930年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关于风险管理较为全面而又确切的定义,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斯和汉斯于1964年提出来的,在其著作《风险管理与保险》中指出,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损失达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而英国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的定义,则把重点放在经济控制方面。1981年,班尼斯特和鲍卡特在他们的著作《实用风险管理》中给出风险管理所下的定义是“风险管理应对威胁企业资产和收益的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经济的控制”。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1980年。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中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理论界比较接受的也是类似比较全面的定义: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为防范各种各样、不同等级的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利用现代审计手段,强化风险管理,企业通过对潜在的意外或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

        1.3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2

一、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内涵

(一)企业风险含义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全球经济联系的日渐紧密,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经济环境变化、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的变化都将带来企业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就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而所谓的企业风险,就是受到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经营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偏离,企业不能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就是企业风险。

(二)企业风险分类1.企业战略风险企业战略风险是指企业做制定的战略目标受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因素和外部经营环境等因素影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技术上具有的提升潜力以及行业变化和政策导向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结果进行预判而确定的企业战略目标。由于企业对影响因素分析不足和对发展趋势缺乏预判进而带来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失误风险。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初期,一些外贸型企业接收到国外企业集团大宗采购订单,带来了业务量的增长。个别企业开始调整战略目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策略的变化,国外企业集团采购量忽然减少,造成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并对企业价值增值带来巨大影响。可见,企业战略风险的出现将会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危机。2.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可以归结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具体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一般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些环节上对价值链产生的影响。例如:企业在物资采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环节上面临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生产加工环节上的工艺技术带来的效率低下和质量不达标,产品销售策略实施带来的产品积压等。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还包括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和企业信息风险。例如:人员聘任体制带来的人才流失、绩效评价体制带来的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企业信息管理不完善带来的企业重要信息外流等。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往往带来的是生产成本的增加和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进而影响到企业价值增值[2]。3.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筹资和融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企业财务风险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共存的,企业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越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实力越强,市场竞争地位也越稳固。企业财务风险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较为严重。例如: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利率产生调整,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变化。同时也受到行业本身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筹资环节和资金运营环节的变化,影响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进而对企业价值增值造成影响。

(三)企业风险管理内涵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它贯穿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抵御。主动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减少决策和判断的失误几率,能够避免或降低企业损失,提高企业价值增值。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实现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是在各类风险中谋求发展和机遇,企业生存和发展与企业风险并存。

二、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内部管理结构不断增加,控制范围不断扩大而产生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实施管理和监督的必然需求。我国在企业内部审计方面发展较晚,在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初期,作为国家设计力量的补充,企业内部审计开始逐渐出现,传统的内部审计针对的财务和会计事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内部审计逐渐向着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职能转变[3]。

三、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内容

(一)风险管理体系的审查1.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审查建立和健全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企业管理水平,结合企业经营性质和风险程度等,在实现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和组建专业风险管理团队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根据风险影响因素和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在组件风险管理机构的同时要明确各岗位人员的权责利。2.风险管理程序的审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审查要结合风险影响的基本因素,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程序针对风险防范和抵御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对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估,确保能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点,减少对企业的影响。3.风险预警机制的审查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审计是基于企业价值增值基础上对风险进行规避和抵御,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为目标,因此,风险预警是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相关部门要积极收集和整理各类对企业具有影响的信息,在各类因素的动态变化中进行分析,对风险发生做到提前预判[4]。

(二)风险识别能力的审查企业风险识别是针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和鉴定的过程,风险管理审计采取必要的审计方式对企业风险识别的过程进行审查和评价,对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对内部和外部风险的确认情况加以关注。

(三)风险评估效果的审查企业风险管理设计中要对风险评估的效果进行审查,重点审查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对于无法获取定量评价数据的风险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对评估结果进行审计。

(四)风险防御措施的审查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对风险应对措施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主要审查风险防范措施是否符合风险管理组织接受的范围,是否符合风险管理经营管理的需求,在风险防御措施设计中要对实施成本和实施效益进行综合考量[5]。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审计通过自身的管理活动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查和监督,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获取稳固的市场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一定会逐渐走向成熟,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陶强.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0):185-185.

[2]丁登峰.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14):68-70.

[3]刘先程.企业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及实现路径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7(21):145.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新经济带来的全球化、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虚拟化等特征,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实施新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方法。

一、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涵义及其特点

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1.审计目标:确定企业战略目标,风险管理策略及相应的经营风险(固有风险)并评价企业是如何实施风险管理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2.审计策略:①了解企业战略,经营及价值目标,以及经营行为。 识别实现该目标以及其经营行为的主要固有风险。②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及风险管理措施。③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并有效地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④关注风险管理缺口的有效性。

3.测试方法:实质性测试与符合性测试相结合,其运用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管理建议:识别出每个风险关键点所存在的风险管理缺口。

风险管理审计吸收了其他审计模式的优点,同时又关注到企业的战略、绩效等整体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其不仅考虑到审计师可接受的剩余审计风险,更是从审计固有风险源头,即企业管理层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活动的角度识别并评价风险,从而才能更一步地从审计师及企业管理层双角度确保审计资源的分配及审计的有效性。

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与其他审计模式的区别

根据原安达信公司专业人士Paul Sobel, 在其于2003年所著的《Auditor’s risk manage-ment guide: integrating auditing and ERM》一书中的概括, 现代审计模式在过去五十年中经历了四大阶段,其分别是:控制基础审计、流程基础审计(又称经营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又称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基础审计, 又称风险管理审计。那么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模式与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和控制基础审计模式的不同在于:

1.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与控制基础审计的区别。

(1)出发点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侧重审计风险管理政策与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的矛盾统一,控制基础审计侧重测试企业经营的横向、纵向的制约与协调。

(2)审核目标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是关注企业风险管理政策设计的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风险损失处理的合理性。控制基础审计的目标是关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健全性、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

(3)审计方法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采用预警分析、专业判断、综合评价等方法。控制基础审计采用测试、分析、专业判断等方法。

2.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与风险基础审计的区别。

(1)含义不同。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审计主体通过对组织风险识别、风险程度的评价等工作的审计,评价风险政策、措施的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的工作。风险基础审计体现着审计主体开展财务审计、绩效审计、控制审计等审计工作首先以测试组织的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为前提,根据对风险管理审计测试的结果,决定其他相应审计的范围、性质、程度和时间。

(2)侧重点不同。风险管理审计侧重对风险管理进行鉴证,而风险基础审计侧重于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证。

三、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经营必然要面对许许多多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销减少。因此,企业考虑风险时,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这对于对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的风险管理审计来说是一种挑战。

1.风险管理审计要与企业的各级风险管理组织相配合。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超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间隔,实现全体的综合的和全员层次的行动进行综合的风险管理。在现代企业的风险控制方面,不少大中型企业一般建立三级的风险管理组织,即由企业高级管理层组成的风险控制委员会作为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公司风险控制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及专职风险监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常规审计及专项审计评估公司风险,对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设计以及对各业务部门执行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揭示和报告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风险及改进工作的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总裁负责。各业务部门、业务支持部门和管理部门承担一线的风险控制职能,各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风险监控,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其监控情况组织、指导、监管和控制质量进行评估。

2.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整合。风险管理是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交汇的核心。公司治理的核心职责就是要有确保公司应对风险的战略和措施,在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战略性的风险管理因素。公司治理的实施需要内部控制,为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提供保障。同样,风险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内部控制,采用各种内部控制的方式与方法,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有着相同的目标: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进行整合中,以内部控制为手段,对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进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以公司治理为内容,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容是公司治理的内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以风险管理为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也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3.创新风险管理审计中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审计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内部审计在风险分析、风险量化和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方与世界各国存在较大差距,审计效率成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挚肘。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兼容性强和功能完善的通用审计软件,从而实现审计效果与效率的统一,全面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风险管理审计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必需的管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信息技术等。其次,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要加强审计队伍的理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采取学历考试、职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测评、外出培训及建立人员流动站等方式。然后,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廉洁勤政的观念,将审计部门;建成讲正气、讲学习的法治机构,这是保持审计人员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基石。最后,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某一领域的专家,改变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不高的现象。

5.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与完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采用审计软件使统计抽样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审计抽样风险可控,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在审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上不够理想,还有待提高,而且大部分注册会计师缺少相应的技术准备,在现阶段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能是一种愿望。

参考文献:

[1]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风险管理审计,management.省略/tax/2006-06/33521.htm

[2]王晓霞著:企业风险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4]田国双吕红梅: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若干问题探讨.审计2004(9)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1引言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采用了风险管理方式,对电力生产环节进行了安全管理,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及个人等管理主体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及相关的经济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以及处理的过程。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安全保障,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营。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根据管理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②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大致可分为火灾、技术、地震及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③根据事故实际的受损内容可将其分为人身、财产、成本、利润以及职责等方面的风险管理。

3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3.1目标规划

风险目标规划是企业管理部门在对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在一定发展时期内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政策方针、实施措施等方面作出的具体实施系统的全局谋划。电力企业一个完整的风险目标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企业内外部形势,确定组织管理目标,实现的方针策略以及实施的重点措施,相关技术等。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发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力安全风险的领域并识别风险发生的具体部位。

3.3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等级排序是通过两个基本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风险值的相关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事项发生的概率(可能性),风险事项发生的负面后果。风险值=事件概率×后果,数据值与风险成正相关,数值越高则风险越高。风险等级估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等级排序的价值需要在比较中得到实证,需要用经过等级估算选出的具体对象,与随机的、没有针对性的、任意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比较,来具体体现等级排序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险评估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如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年度方式分析等。除此之外,还有风险专项调查、现场核查等定期或非定期检查。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的确定,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对评估结论中存在突出问题部门或单位进行必要的提醒、预警以及亮牌。

3.5风险应对处理

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讲,风险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评估结果的反馈;②对反馈的响应。其中,针对评估结果存在不同的反馈,例如对综合风险的评定,其反馈是根据6个月的目标管理进行排序和点评。对反馈的响应是个互动环节,例如各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做出响应,并根据具体的意见对相关的风险内容进行必要的整顿,同时及时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报告整改的情况以及最终的效果,从而供评估部门随时复查。

4现阶段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电力安全生产状况

据国家能源网统计2016年2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起,死亡5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4人,同比起数相同,死亡人数增加3人。未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同比起数减少1起。未发生电力安全事件,同比起数减少1起。

4.2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2月2日,上海东日建设有限公司1名工作人员在上海申能星火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千伏母线清擦作业结束后,误碰带电母线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5日,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大唐长山热电厂进行1号锅炉C磨煤机内部检查时,热一次风插板门突然开启,造成正在风道内进行作业的3名工作人员死亡。2月26日,河南省防腐保温有限公司在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1号炉脱硫吸收塔内底部玻璃鳞片修复工作时,从脱硫吸收塔内上部掉落的一块脱硫石膏砸中1名施工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6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地下厂房主变洞中导洞施工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4.3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排查风险、解决问题层面上,电力企业管理层与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没有制定系统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以传统工作经验为依据,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管理工作。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电力生产风险管理难以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与超前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点,难以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未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4.3.2风险评估系统存在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输送以及电力销售等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产品营销体系,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电力生产环节,应当从电力生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制定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电力产品营销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评估系统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临时性质的风险控制小组没有明确管理人员的权责分工,导致电力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只能将工作重点集中于电力生产环节,难以有效排除电力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

5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5.1要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对其风险管理应当具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控,从而尽可能地排除管理纰漏,提高风险管控的预防目的。在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切实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多样化风险因素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避免出现敷衍工作的现象。同时,要注重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在评估过程中对事故预防、关键环节管控、日常监控等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综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两种方式,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风险反馈结构的科学处理,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5.2风险管理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能外,还应当将风险管理与实际生产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安全理论指导电力实际生产工作,并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验证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风险管理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从而及时解决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深入生产基层,加强同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注重采纳基层员工的生意见与反馈,从而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安全事故类型进行总结性分析,提升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5.3更新管理观念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统筹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医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并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务必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0(18):159~160.

[2]刘彬.浅析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5(33):297.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

ABSTRACT

Financialriskmanagementisthecoreofthefirm’srisksmanagement,andthekeypointofitistopre-controlandmanagethepotentialfinancialrisksandcrisisinordertopreventtheseriskschangeintofinancialandsurvivingcrisis.Inthisway,enterprisescangoonlivinganddeveloping.Therefore,thisarticletakesenterprise''''sfinancialconditionindexasthebreakthroughpoint,research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nterprisefinancialcontrolconditionandthemanagementrisk,establishesthesynthesisindexsystemabouttheenterprisefinanceriskdegreeandtheriskcondition.Astoenterprisesuperintendents,theycangrasptheenterprisefinancialriskconditionpromptly,guardandmeltthepossiblyappearedfinancialriskandfinancialcrisiseffectively,thusguaranteetheenterprisetoobtaingrowthanddevelopmentcontinually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effectiveriskmanagement.

KEYWORDS:enterprise;risk;financial;evaluation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目录...3

1关于风险概念、特征及成因...4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功能...5

2.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5

2.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6

3企业财务风险评估...8

3.1企业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8

3.2企业财务综合指标回归模型评估...11

总结...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3

1关于风险概念、特征及成因

风险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而经常发生的现实和客观现象。企业作为人类活动行为主体之一,更是无时不刻在与风险打交道。正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促使人们对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美国学者海恩斯,最早提出风险的概念并对风险进行分类。他对风险所下的定义为:“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1]。

美国风险研究专家威利特,通过对风险理论和保险之间关系的研究,把风险与偶然性及不确定性联系起来。他认为,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威廉斯在其风险研究论文中[2],对风险所下的定义为:风险是结果中潜在的变化。风险是人们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他认为,风险是在风险状态下,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大小或差异的偏离程度,这种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越小或偏离程度越小,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而这种差异程度可以用概率的方法加以测度。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于1,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概率越接近于0,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概率在二分之一左右。则表明风险的发生处于较大的不确定性。

莫布雷,布兰查德在其1969年发表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性风险。并指出,纯粹风险存在于只有损失而无收入的情况下。而投机性风险则存在于既有收入可能也有损失可能这一情况下。

关于企业风险的形态和产生的原因,斯蒂芬森(Stephenson)认为可分为如下三种:①经济原因所对应的经营风险;②社会原因所对应的社会风险;③人力不能控制的自然原因所对应的不可抗力风险。其中,经营风险主要源于企业本身内部的行为,如管理不善所导致的组织涣散、产品质量事故、交货期拖延、生产消耗及成本上升或投资决策失误所产生的风险等。社会风险则主要包括与企业本身的管理无关或者说主要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风险。如市场需求下降或竞争对手的作用所导致的企业产品销售量急剧减少;产品价格下跌及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企业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政府产业政策的限制及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企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企业进出口业务中所出现的国际结算延期,以及由于出口国原因所导致的贸易中断等。不可抗力风险则主要是指,火灾、雷电、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

关于企业风险的损失或代价,风险理论学者一般将其分为:企业风险的直接经济损失代价、企业风险的间接经济损失代价及企业风险损失的无形代价。其中,企业风险的无形代价又可分为,企业为防范风险所发生的无形代价及企业风险发生后的无形代价。在很多情况下,企业风险损失的无形代价甚至会超过其直接经济损失。企业风险及风险损失的代价从宏观经济上讲,不仅阻碍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阻碍社会资源配置。因为,由于企业风险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加上难以估量的无形损失代价,一般容易使企业产生“避险行为”,从而限制资金向高风险产业的流动,并容易造成某一行业资金的过度集中,形成生产能力过剩甚至形成泡沫经济(如房地产业资金的过度集中所形成的房地产泡沫)。此外,按照经济学原理,企业风险损失的代价,在一定条件下,服从“乘数原理”,即企业风险损失对国民收入会产生倍减作用。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及功能

2.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任何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损害性,同时还具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即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回避的;企业财务风险何时发生及其概率是不确定的:企业财务风险一旦产生,必然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这些经济损失对企业也许是可以承受的,也可能是致命的;此外,企业在面临某些财务风险的同时,往往蕴涵着多种潜在的盈利机会,风险越大,也意味着潜在的盈利性越高。因此,企业对待财务风险的态度,应是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策略,而不应是消极对待、简单回避和无所作为。在日趋变化、剧烈波动的现实社会及经济环境中,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己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

所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应对和改变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状况而事先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为。这些措施和行为包括:如何识别企业面临何种财务风险;评估这些财务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小及影响程度:由此决定企业采取何种风险回避策略,是风险自留还是风险转移?如何预先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一旦财务风险产生后,如何控制风险的不良后果及如何降低风险损失等。[3]

由此可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l)财务风险识别。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种风险暴露情况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辩识;

(2)财务风险测量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测量,对有关财务风险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助于风险评估方法和有关模型,对财务风险因素作出具体评估,以便为财务风险决策提供依据;

(3)财务风险控制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以监控财务风险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主要核心内容的风险控制过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企业人财物、销等各有关环节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并为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行为,以便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的测量与评估、财务风险的控制与化解三个方面。

2.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

1、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中,企业是实体经济的载体及基本单元,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水平。而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企业既是资源的所有者、使用者,也是所有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从经济理论上来讲,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企业的风险态度、风险偏好,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及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尤其是企业过度而消极的风险回避态度,可能使企业丧失很多潜在的、甚至较大的投资及盈利机会,从而降低企业投资回报,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而企业通过采取积极主动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并通过对风险的预先防范、转移及分散,则有助于鼓励企业进行可控制风险范围之内的经营行为及风险投资,从而可以促进企业及整个社会投资活动及消费活动的高效运行。

此外,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降低企业遇到风险时出现剧烈波动和冲击;实施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风险承担和风险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并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

2、提高股东价值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有较大数量),最大的股东是国家,其它股东所占股权比例较小,即使是在已经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中,国有股仍占有较大比重。从企业的本质及企业的最终目标来看,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即在国有独资企业或以国有股为主要股东的国有企业中,其一切经营活动均是围绕增加国家作为大股东和其它股权持有者的企业价值来进行的。从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来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降低投资风险、分散经营风险,提高投资者信心,降低风险损失及企业财务危机成本等途径来提高股东的价值。这从股东价值与企业未来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体现出来:

(2-1)

公式(2-1)中,Vj为第j个企业的股东价值;(NCFjt)为企业未来各时期的预期现金流;rjt为贴现率。而贴现率rjt等于无风险收益率rD加上风险回报率rs:

rjt=rD+rs(2-2)

公式(2-1)表明,增加股东价值有两个途径,一是降低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率rjt;二是增加企业未来的预期现金流。而企业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对贴现率rjt和企业未来预期现金流的影响来达到增加股东价值的目的。因为,如果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那么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波动性就会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可能减少,因此,公式(2-2)中投资者要求的风险回报rs就会下降,贴现率rjt就会减小,从而企业的股东价值vJ就会相应增加。企业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事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企业在产品经营中采用多元化经营分散市场风险;在资本市场采用不同的投资组合来降低股市投资风险;在项目投资中,采用多种风险控制手段来降低投资风险;在期货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中,采用套期保值和对冲等手段来降低其交易风险等。

3、降低企业财务危机成本[4]

企业无论是因为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还是经营决策风险等原因,陷入财务困境或出现财务危机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扭转这种不利状况,就有可能因财务现金支付困难而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从而导致破产或被其它收购方兼并重组,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高昂的损失代价,进而引起企业资产大幅缩水,股东价值下降。一般而言,企业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及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直接损失或直接成本,即企业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资产直接帐面损失以及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或被兼并收购时,在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方面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第二部分为许多不可预见并难以从财务帐面反映的间接损失或间接成本。如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有可能人心涣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出走,另谋高就;由此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而使生产经营活动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及经济效益下滑;与企业正常合作的客户或原燃材料供应厂家可能会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而中断其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经营活动雪上加霜;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也可能因企业的财务危机而停止对企业提供贷款或其它融资支持;在某些情况下,如企业对财务危机应对不当,甚至有可能使这些间接损失超过其直接损失。

与此对应的是,如果企业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则有可能降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并明显减少企业因财务风险而发生破产或被其它方收购兼并的概率,从而减少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期成本。根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及未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两种企业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的企业,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要明显低得多。

3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3.1企业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

在对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及财务风险大小进行识别、测量的基础上,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模型等方法的模式识别功能,以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法等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具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基于对企业财务风险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生成机制的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成果的降低,其结果将会直接导致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下降;而企业四个方面能力的综合即为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将最终体现为企业实际经营绩效与经营目标之间出现非预期的负偏差。所以,可以通过对这种负偏差及其偏差程度的分析,即通过对企业实际经营绩效状况的评价及其评价结果的分析,来综合判断企业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以及财务风险状态的严重程度。企业经营绩效状况评估所用的财务指标,如下图3-1所示:

图3-1基于企业经营绩效状况的财务风险评估

依据图3-1所示的企业经营绩效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企业每一财务指标实际值所形成的评价结果,既能得到反映企业系统总体状态或总体信息的综合评分值,又能得到反映企业系统局部状态或局部信息的单项指标分值。即:企业经营绩效状况综合评分值可用于判断企业系统总体所处的优劣状态,而单项指标评分值则可用于诊断企业系统局部存在的问题或其风险状况的大小。

上述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各自的优势以及克服各自的不足,考虑到企业经营绩效可以从获利能力、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每一个方面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系数,可以由包括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在内的n类有关人员依据各自的经验和方法分别给予评价。

评价结果W,k组成模糊关系评判矩阵:

其中:。

Wik:表示第i个评价人员对第k方面的评价。

再利用线性加权法:(k=1,2,3,4)得出上述四方面的权重系数。其中ai为第i类人员的加权系数。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整个评价体系的表层。在深层,每一方面的能力评价都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评价。这时可构造4个小的人工神经网络,其结构模型如下图3-2所示:

图3-2基于财务风险信.息的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结构图

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可分别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周转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行评价。网络输入为全面描述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即如图3-1所示的财务指标。对其中的定性指标,采用语言变量和模糊数字的方法定量化,然后和定量指标一起进行处理。网络输出则为[0,1]区间内的一个数值,以代表各种能力的大小,称为能力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能力越大;反之数值越小,表明该能力越小。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各个网络的算法。在此都采用BP算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l)企业财务风险评价问题需要较高的准确度;

(2)神经网络相对较短的训练时间(收敛速度快)有利于该模型的实际应用。

2、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如下:

在图3-1中,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别都为4个评价指标,而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分别都采用3个评价指标。因此,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评价网络都采用4个单元的输入层,而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评价网络则采用3个单元的输入层,四个网络的输出层都为1个单元。下面还需要确定的是网络模型隐含层的层数及隐含层的单元数。

神经网络理论已经证明,如果隐含层单元数可自由设置,那么用三层S状FO特性的节点,可以任何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函数。因此,都选用三层网络,即隐含层为一层,这既不影响网络的精度,也可提高网络的速度。至于隐含层单元数,神经网络理论尚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此,作者通过多组数据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发现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评价网络当隐含层单元数为6时,网络收敛速度均为最快,而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评价网络当隐含层单元数为5时,两者收敛速度最快。因此可得到前面两者的结构为:

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层组成,其中输入层单位数为4,隐含层单元数为6,输出层单元数为1。而后两者的结构均为: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三层组成,其中输入层单元数为3,隐含层单元数为5,输入层单元数为l。

3、神经网络模型初始权重设置为:

BP算法中,节点间的传递函数为:,如下图3-3所示。

图3-3节点间的传递函数图

该函数分为线形区和饱和区,当神经元工作于饱和区时,函数变化缓慢,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跳出该区域,而工作于线形区时,由于函数的变化较快,使得神经元的自我调节容易,因而收敛速度较快。如果初始权重选择的区域过大,神经元落入饱和区的概率也就越大,其收敛速度也就会很慢,但如果区域选得过小,同样会降低神经元的活性,影响网络的收敛速度。为验证上述理论,作者选择了[-15,15]至[-0.001,0.001]等9个区间,产生随机权重,通过分析输出的一系列累积误差变化,得出前两者当随机权值产生区间在[-0.25,0.25]之间时,两模型的收敛速度均为最快;而后两者只有当随机权值产生区间在[-0.2,0.2]之间时,两模型收敛才均为最快。

4、网络学习次数与精度的关系

一般来讲,网络学习次数越多,其输出结果的精度越高,但学习次数多其网络训练时间也越长,另外,如果学习样本选择不当,网络精度越高,意味着其记录的错误信息越多,也会对网络的应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通过网络训练比较,前两者模型中,网络训练次数定为15万次,而后两者网络训练次数则定为16万次为宜。

通过上述步骤得出的能力系数由输出层Of(j=1,2,3,4)输出,分别为R’1,R’2,R’3,R’4,则最终得到企业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

根据如上所述的神经网络对企业实际经营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比较,可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作出评估和判断。

3.2企业财务综合指标回归模型评估

因为企业财务指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果的最终反映。所以,企业财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同时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此思路,利用经改进后的Altman多元线性回归判断模型,,将企业多项财务指标中,选出若干项最能代表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指标,如营运资金与总资产的比值、累积盈余与总资产的比值、息税后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与总负债的比值、销售收入与总资产的比值等,并根据其指标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财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和回归分析,即可以得出如下形式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R=1.2yl+1.4y2+3.3y3+0.6y4+1.0y5

式中:R—经回归分析得出的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判断值

Y1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

Y2,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积累能力。

Y3=,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盈利能力;

Y4=,该指标主要是考察所有者权益的波动变化程度及社总资产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

Y5=,该指标主要是考察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资产创造销售收入的能力。

按照上述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模型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对该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模型中各财务比率Y1、Y2、Y3、Y4、Y5的相应回归系数进行适当修正,然后将不同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具体财务比率值Y1、Y2、Y3、Y4、Y5代入并进行计算,便可以求出不同企业的财务风险判断评估值R。按照Altman对多元线性回归评估模型中风险值R所作的风险程度分类,便可以对所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作出评估和判断。

如R≥3.1,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

如R<3.1,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一般,仅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如R<1.79,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较差,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如R值远远小于1.79,则表示该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已处于恶化状态,甚至面临财务危机或接近破产的严重程度。

总结

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任务,论述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有关功能及作用,围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如财务风险的识别、测量、评估、控制、处理的有关理论及方法深入进行了研究。基于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风险结构性质估计矩阵等方法,辩识各种财务风险因素中的主要风险,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提出了基于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企业资产负债市场价值以及企业最优负债结构为比较依据的财务风险测量原理及方法;提出了基于企业经营绩效状况为判断标准的风险评估方法及财务风险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模型;提出了以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作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风险控制过程、以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为控制元素,以企业经营目标和实际经营财务成果的偏离程度作为比较判断风险状况,从而进行财务风险的反馈和控制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模型。在企业具体财务风险的处理策略以及方法选择方面,对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保留、风险内部防范等方法的适用原则和范围等进行了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周慧玲编译.《风险管理学》[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6

[2][美]C·小阿瑟·威廉斯等著:《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马从辉等译,2000年5月:7-8

[3]王春峰著.《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5-17

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联系

一、风险管理审计

(一)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的可接受范围取决于组织对风险的态度)。

风险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风险规划阶段。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或策略确定控制目标:可以接受水平。2、风险识别阶段。主要确定风险来自何方?有哪几类风险?(我国国资委将国有企业风险分为以下几类: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以及法律风险。)3、风险估计阶段。确定事件后果有多大?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4、风险评价阶段。确定风险的严重顺序;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5、风险应对阶段。设计控制风险的措施策略。6、风险控制阶段。检查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自我评估和内部审计。

(二)风险管理审计概念及目的

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以风险为考虑核心,采用系统

化、规范化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来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增进企业价值的一种审计。

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了解,审查并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内容

企业建立内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评估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并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两个要素。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审计人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风险识别过程进行审查与评价,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适当的确认。

最终对内部风险管理组织的健全性、风险管理程序的合理性以及风险预警系统的存在及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最终出具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二、风险导向审计

(一)概念及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和审计目标的改变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审计组织的经济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原因。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解决方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原因

(二)内容

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的评价,鉴别其财务报表重要组成项目的各项认定,考虑财务报表重大错误表述的风险。其次,建立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以风险评价为基础,通过风险评估分析,制订审计计划,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的决策,为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再次,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以此出具审计报告。

理论基础:经营风险驱动审计风险。简单地说,就是任

何影响客户实现其经营目标的潜在风险,都是审计风险的来源。企业的经营风险来自两个层面:战略风险和运营风险。基本逻辑是: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与经营活动的顺利与否相关;经营活动的顺利与否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是否正确相关;企业经营战略的风险会逐步转化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直接来源。

三、两者区别与内在联系

(一)区别

产生背景及性质不同:风险导向审计是由于审计期望差距而产生的,同时也是对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的改进,是审计模式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风险管理审计是为了满足企业加强自身内部风险管理的需要及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审计业务类型。

审计目的不同: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评估审计风险,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并设计一系列高效率低成本的审计程序,并最终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而出具审计报告。风险管理审计则是为了审查和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最终服务于内部审计,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风险”含义及审计主体不同: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指的是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其审计主体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风险管理审计中的“风险”主要指的是经营风险,主体是企业及管理人员,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三个阶段。

审计思路不同: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确定重大错报风险,从而计算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审查评价企业风险识别是否充分,风险评估是否恰当,所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合理有效。

(二)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