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系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系统论文范文1
城际铁路通信系统承载的主要业务,有电路域数据话音业务和分组域数据业务。具体如表1所示。电路域数据话音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又要十分准确地传递信息,具有最高或者较高的优先级;分组域数据业务对实时性要求较低(与电路域业务相比),突发性强,有一定的数据量。本文将跨层设计应用于城际铁路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在物理层和链路层进行AMC-HARQ跨层优化设计。AMC-HARQ跨层自适应传输的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物理层釆用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根据业务类型分类,制定M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首先,接收端通过信道测量技术,估计出信道质量信息,并通过反馈信道,将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给发送端;然后,发送端根据接收到的信道质量,选择下次传输要使用的调制编码阶数。MAC层采用同步并行停等协议即HARQ协议。首先对各数据帧分别进行CRC编码,级联构成数据帧进入物理层。物理层使用FEC编码对整个数据帧进行编码,然后存入缓存用以进行重传。接收端经过译码、CRC校验后,回送确认帧。确认帧包含了帧确认号和重传比特向量。
帧确认号表示链路层上一个按序接收的帧的序号,重传比特向量比接收窗口长度(W)小1的比特向量,即长度为W-1。比特向量表示当前接收窗口的所有帧接收情况,如“1”表示需要重传,“0”表示接收成功。由于重传比特向量是接收窗口的历史移位记录,即使当前的确认帧因信道变化而丢失,确认帧也不应重发,因为后续的确认帧包含历史的接收记录。确认帧格式如图2所示。收发双方的链路层都缓存W个数据帧。发方维护发送缓存和重传列表,发送缓存中保存着当前发送窗口中未确认的帧,重传列表中保存了待重传的帧序号。收方的接收缓存保存当前接收窗口中乱序的数据帧,当接收到的帧有序后,链路层向。
2AMC-HARQ跨层自适应传输性能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仿真工具对基于AMC-HARQ跨层自适应传输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信道使用瑞利衰落信道模型,每个数据包中含信息位500bit,通过1/3码率的卷积码,仿真包数目每次1000个,结果取6次平均值,同时假设CRC能正确校验。在物理层,提供不调制、BPSK、QPSK、8PSK等4种传输模式,系统可以根据AMC中每种传输模式的瞬时误包率(PER)和接收到的SNR在各种物理层传输模式之间的关系,自适应地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式。在链路层,要综合考虑时延、误包率和吞吐量,真正满足城际铁路不同业务的QoS要求。设置最大重传次数为N=0、1、2,测试在不同干扰条件下,不同的业务类型的成功率,见图3,图4,图5。可见,通过AMC-HARQ跨层自适应传输方案,当链路层重传1次,可以在5%干扰情况下实现95%的接收成功率;链路层重传2次,可以在5%干扰情况下实现99%的接收成功率,在10%干扰情况下实现94%以上的接收成功率。
通信系统论文范文2
1.1技术特点MSTP的出现迎合了电力二次系统针对各类通信业务(如安稳系统、继电保护、远动通信、电力系统信息化等)接入和动态带宽处理的需要。基于SDH系统,MSTP具备集成对多种业务(主要是时分多工TDM、以太网业务和ATM业务)支持的能力,实现了对城域网业务的汇聚。其技术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1)延续了SDH技术的诸多优势:如具有杰出的网络倒换保护性能和良好的TDM信号业务支持能力,能很好地兼容现有的TDM信号业务。2)对多种协议的支持。对多种协议支持以增强网络边界智能硬件性能,通过对各种业务的交换、聚合或路由划分来筛取不同种类的传输流,使MSTP对多种业务支持的能力得以实现。3)可支持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WDM)扩展。MSTP的信号类型随所处网络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MSTP设备被置于核心层时,信号类型最低可为OC-48,并能扩展为密集波分复用信号;当MSTP被置于汇聚层和接入层时,其信号类型则变为OC-3/OC-12,且可在必要时扩展至支持密集波分复用(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DWDM)的OC-48。4)支持动态带宽的分配。MSTP具备支持虚级联和级联的功能,因此MSTP可对所用带宽进行灵活多样的分配,其通常的带宽可分配颗粒为2Mbit/s,某些厂商甚至能将带宽可分配颗粒调整至576kbit/s。基于此,MSTP不但可以满足对SDH帧中的列级别以上带宽的分配需求,还能通过支持其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inkCapacityAdjustmentScheme,LCAS)技术,动态地配置、调整链路带宽。5)提供综合网络管理功能。拥有对不同协议层的综合管理能力,有利于MSTP管理和维护网络[5-6]。MSTP管理涵盖整个网络,无论是对网内性能的告警监控还是对业务的配置,均基于直接为用户提供的网络业务。配置MSTP网管上的业务时,仅需要配置好网络业务的源、宿及相应的时隙、端口等参数,网络业务便能快速自动生成,避免传统的SDH系统需逐个对网元相关参数进行设置的繁复操作,进而实现业务的快速开通。此外MSTP还具备一些非电力通信需要但被运营商广泛使用的功能,如计费和带宽租用等。
1.2MSTP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广西某市地区电力通信网涵盖网内20多个变电站,每个变电站建立一个网元节点,组网采用产自UT斯达康公司的NetRing系列光传输设备,该系列设备均具有MSTP特性。其中NetRing10000-(IV2)系列设备主要针对大型网络的骨干网和城域核心层需求设计,是高集成STM-1/4/16/64(155M/622M/2.5G/10G)多业务传输平台,具有大容量高、低阶交叉连接矩阵,分插复用功能及Ethernet/ATM信元交换功能,最大交叉连接能力为512×512VC-4,4032×4032VC-12。此外该设备可按实际需要,灵活配置成2.5G或l0G,可平滑地由2.5G升级到10G。基于NetRing传输平台,该市地区电力通信网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多条符合实际生产管理和管理信息需求的通道,如地区级综合数据网通道,承载的业务包括:综合信息化管理、电力统一通信、电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营业所及变电站在线视频监控;地区调度数据网电力调度自动化、电能在线计费、电网一体化运行智能、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调度电话等。保障了该市地调与各变电站之间、发电厂之间及厂站间的各类专线信号;供电局与各下属二层机构之间的专线信号的信息传递与交互。
2MSTP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分析
2.1MSTP设备的日常维护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MSTP光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项目很多,例如对光缆设备的定时巡视记录、设备电源清洁保养、配线架端子测试等。下面是MSTP设备日常维护的一些简单但值得注意的要求:1)供电电压不可超限。传输设备可正常工作的直流电压范围是-57.6~-38.4V,即MSTP设备的直流电压允许范围为-48±20%V。2)保证设备的运行环境。通常MSTP设备的允许机房温度是0~40℃,但根据实践经验,通信机房的建议保持温度约为25℃[7]。3)设备应按照行业规范采用三地联合接地,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普通变电站内通信点接地电阻要求小于5Ω,否则雷击打坏设备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另外接地线的长度最好小于30m,并且尽可能短;两个接地体在最近点用导线短接。4)禁止小角度弯折尾纤,避免经常打开光连接器。5)网管、本地维护终端(LocalCraftTerminal,LCT)用电脑应专机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以免电脑中毒瘫痪。6)插入单板时,先将单板的上下边沿与机框的左右导槽对齐,然后沿左右导槽慢慢推进单板,直至其刚好嵌入母板。更换单板时,在更换前要确认待换单板与在用单板型号一致。
2.2MSTP设备的故障分析高效地开展MSTP设备维护工作是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但由于网区内各个站点之间、厂站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能否准确分析并定位故障,是MSTP设备故障处理中极为关键的切入点。与传统SDH故障定位方法一样,MSTP设备的故障定位也遵循“先系统,后单站;先线缆,后设备;先设备,后单板;先线路,后支路”的准则。通信检修人员可结合设备网管、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TimeDomainReflectometer,OTDR)等测试仪表,充分利用性能事件、环回、在线检测帧等技术手段,分步、有计划地对MSTP设备故障定位。在故障出现初期,先分析告警的可能成因、相关业务流向及性能事件,初步判断后,再逐步缩小故障点的范围;然后通过分别对支路板和光板进行逐段环回(注意设备参照点)的方式,排除外部干扰,把故障点定位到单站,接着到单板。在MSTP设备故障处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排查SDH层面的问题,较为常用的SDH故障定位方法有告警性能分析法、仪表测试法、环回测试法及替换法等。1)告警性能分析法。该方法借助网管捕获有关的性能及告警信息,定位潜在故障。检修人员通过网管可以获得每一个站、每一块单板故障的详细情况;全网设备的故障状况,以及业务两端间的告警信号;告警信号的产生、结束时间和所有历史告警信息。例如检查网管时如果发现网管报TU-AIS和TU-LOP等SDH层告警,就可初步判定单板硬件有问题,需准备更换故障板件。2)仪表测试法。该方法需要采用各种仪表(如2M误码仪、万用表、光源、光功率计、以太网测试仪、SDH分析仪等)检查传输设备的故障点。如:用2M误码仪检测业务信号通断情况、误码数量;用光源、光功率计测试相关设备的收发光状况;用万用表检测设备的直流供电电压,判断是否存在电压越限影响设备运行的问题。用仪表定位故障的方法很有说服力,但前提是故障现场需要备有相关的仪器仪表。3)环回测试法。该方法使信号在网元的Tx、Rx端口间环回流转,藉此定位故障。环回测试法的两种典型方法:硬件环回和软件环回。硬件环回又分光接口、电接口两种,其中光接口的硬件环回,用尾纤或借助光纤配线架(OpticalDistributionFrame,ODF)配线端子,使光接口板的Tx端口和Rx端口互联;电接口的硬件环回,用电缆线或经由数字配线架(DigitalDistributionFrame,DDF)配线端子,将电接口板的Tx端口与Rx端口连在一起。软件环回则是指通过网管下发命令环回某一网元中的某一单板,又可分为内环回和外环回两种,如图2、图3所示。软环回的对象相对较多,包括电支路、光支路、光线路等。在分段自环设备的各种不同位置点后,便可将故障点从纷繁的信息中剥离出来,继而排除故障。值得注意的是,硬件环回光板时必须视具体情况在光板加入适当衰耗,以免损坏光板4)替换法。该方法是使用正常部件去替换疑似异常工作部件,以达到定位、排除故障的目的。这里的部件,是指与设备相关的物品,如线缆、单板、模块甚至于芯片等。这种方法在排除传输外部设备问题时应用较多,当故障被定位到单站后,替换法则更多地用于排除站内设备单板或模块的问题。通过上述方法排除SDH层面的问题后,检修人员可以转入以太网层面对故障进行定位。实践中一般采取环回手段+Ping和测试帧定位以太网层面的故障。例如在本端MSTP设备以太网单板端口Ping对端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IP地址,若能Ping通,则可基本确认本端设备以太网层无异常,Ping包的格式有很多种,常用的Ping包格式如下:pingxxx.xxx.xxx.xxx-11000-t11000表示数据包的包长是1000,-t即持续不断Ping包。其中的包长可视具体情况设定,在测试时不妨同时多开几个Ping窗口来尝试。如果Ping不通,则考虑检查线缆、网线、设备等硬件工作正常与否,在排除硬件方面的问题后,应在网管或LCT排查网元上的端口工作模式的设置、TAG属性、封装协议的匹配、虚容器(VisualContainer,VC)通道捆绑情况、端口VLANID的设置等,假如这些设置均被正确配置,但网络还是Ping不通,此时就应考虑检查两端站点路由器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Redundan⁃cyCheck,CRC)的配置情况。较常见的,如本端设CRC校验,对端不设CRC校验,也会造成Ping不通。但是即便Ping包正常也不可轻易认为本端MSTP设备以太网层无异常,因为当端口工作模式配置不正确时,也可能出现小流量Ping包能通过但大流量Ping包存在时延或丢包的现象。此时应考虑查验本端站点与对端站点设备的使能流控设置一致与否,两端设置不一致的情况下,大流量Ping包很可能存在丢包现象,故建议双方都关闭流控。此外这种现象也可能与带宽配置不够有关,带宽配置不够有用户业务量小但突发业务比较大或用户业务量大两种情况。带宽是否充足可通过多绑定几个2Mbit/s的方法来验证。针对基于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MPLS)的报文类型或基于VLAN的报文类型的故障业务,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以太网性能分析仪辅助定位故障点,如果现场没有相关的测试仪表,则可借助“模拟发包”类的软件,使用计算机网卡模拟设备发送业务报文的办法来定位故障点。当涉及用户内网时,tracert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命令,其可用于圈定IP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通过跟踪数据包的访问路径,检修人员可以了解数据走向,缩小故障范围,有助于故障信息的定位和处理。
3结语
通信系统论文范文3
1.1通信电源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铅蓄电池。
其按种类划分主要可分为富液式和阀控密封式两种类型。且两者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其中第一种电池具有着较长的寿命,同时安全性能也很高,耐用性,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在很多的国家中的通信电源设备中。我国大部分应用到电源的地方则主要使用的是第二类型的电源,所以,在铅蓄电池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相关方面的技术水平也有相应的加强。近几年来经常出现变化例如电池的内部空间逐渐变大,能够供电的时间逐渐变长等。新出来的有关的方式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有一种新型的电池,凭借其能够供电的时间之长,现在已经被广泛投入了使用。在相关的研究和调查的内容中显示,新出现的冷压纯铅板成型的手段。这样就能够在更加进一步的程度上让电池具有更高的寿命和更高的效率和使用更能。
1.2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在不断被投入使用和研究的基础上,技术水平上也不短的提高,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加大。同时在经过技术不断的优化的条件下,锂离子电池能够供电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性能越来越好。所以在应用的范围方面也逐渐扩大,就目前来看,不仅仅能够被使用在便携产品的使用方面,还能够被应用在后备电源,车辆机械等多个范围中,同时还在逐渐的向外扩展。
1.3组合电池
目前,在不断提倡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对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的问题已经日益明显,所以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要求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规定。目前出现的很多环境友好的电池已经占领了市场的很大的一个领域中,例如通过对太阳能,水力能源等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来进行发电。然而由于通信电源技术在很多方面有着同其他不一样的特殊化的相关规定,所以在不同的要求和背景下,我们所采用的具体的对策和应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单独设定的通过采光来提供电源的方式。风、光、柴混合或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系统等。
2.通信电源系统的发展和现代化
主要是通过交流电来进行供电的系统。这个系统首先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组成部分:首先是降压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油机发电机,UPS以及低电压的配电屏等相关的组成。所以这个系统的交流电源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油机来进行电源供应的系统。后补的电源系统,UPS的供给电源设备。首先来进行第一种的介绍。由于油机发电机。出现市电不足的情况的时候,发电机就会自动来给系统进行交流电的供给。UPS:这是一种为了能够使得通信电源保持完整的,没有突变并且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电流的系统。其中包含了多种结构。例如有铅蓄电池,整流器,逆变器和不动态的电源通断控制器等设备。在相关的一切的情况都正常的情况下,在市电的逆变器一起并联并作为一种能够提供交流电流的设备来进行使用。
3.应对通电系统中的多种复杂情况的方法。
我们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由于各种通信电源出现故障之后出现的各种通信电路相关的障碍,例如出现的电路中断等相关的情况。在电源平时基本的维护工作被完成了之后,要同系统中系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拟定好相应的能够对系统出现的任何障碍和故障顺利应对并解决好的完整对策。从而能够在发生多种事故的时候,有急事解决的对策的出现,来对问题进行完整解决。这样的方式的采用还能够在很大程度维持电源持续工作,使得电源停运的时间大大的缩短。首先,要保证有有效并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在事故出现的第一时间达到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出造成出状况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式。要不就应该将一些辅助的设施关闭。让电源能够维持较持久的电流供应。如果出现的相应的交流电的问题是因为交流电配电系统中出现了很多相应的毛病造成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首先要将接触器置于短路的状态,完成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维修工作。如果没有出现交流电路中的相关的问题,整流电流的输出也是运行良好的,可以首先将电源供应上之后,在进行接触器的恢复工作。
4结语
通信系统论文范文4
(1)在电力通信中,完成通信需要多个设备的参与,而这主要是由于设备的性质不同、功能不同,且所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因此,这就使得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结构复杂,由于传统的通信已无法适应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发展的要求,因此,把光纤通信作为介质,提高通信质量也就成为一种趋势。(2)电力通信与其它通信之间的区别在于,其不仅对传输信息质量要求高,而且在通信实时性方面有着较高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电网规模的扩大,通信信号的种类日渐繁杂,同样要求在电力系统通信领域应用光纤通信,不仅包括继电保护信号,也包括语音信号,通过应用光纤通信,可提高信号传输质量。(3)由于电力系统的覆盖范围广,在通信这一领域,对传输范围和抗冲击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通信的损耗,保证传输的质量,特别是长距离传输的质量,也要求应用光纤通信。
2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的特点
光纤通信的特点,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电力通信方式来说的,这些特点同时也可视为光纤通信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系统中的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相当大,一般情况下,一对光纤便足以满足上百路甚至上千路信息路径通过,同时在一根光缆中,含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光纤纤芯。(2)众所周知,光纤的制作材料一般为硅或者玻璃,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光纤制作的原料来源非常丰富,所以对于节约金属材料的使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电力系统通信领域中,光纤通信的保密性良好,外界的电磁干扰不容易对其造成影响,同时光纤通信也不受雷击、潮湿等因素的影响。(4)电力系统用的光纤,主要是OPGW光缆,其敷设与地线一次性完成,比较简单。(5)由于光纤通信无感应性能,所以电力系统中的光纤通信不容易受到电位升高的影响,毫无疑问,光纤通信技术是电力通信系统最为理想的通信技术。
3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领域
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在以下方面有应用:(1)电网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在电网中应用光纤通信技术成为一种常态,在监控与调度中的应用表现为:把监控传感器采集到的状态信息传输给上级系统,同时下达有关的指令。(2)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在电力系统通信领域应用光纤通信,在状态监测、调度管理与分层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光纤通信在继电保护器中也有着应用,主要是用于保护电流纵差中的导引线、保护继电保护装置、智能变电站或控制室内的信号传输线等。
4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前景
现阶段,光纤通信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光纤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光纤通信技术,具有容量大、信号传输速率快等诸多的优点。随着技术的进度与经贸水平的提高,全球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因此对光纤通信的通信距离、容量和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4.1光纤传送网新技术
目前,传输40GE/100GE网络的技术中,主要包括两种技术:①40Gbit/s技术;②100Gbit/s技术。同时,这两种技术中又包含有编码调制技术、色散补偿技术与非线性抑制技术,以及OSNR保证对策等几个方面。在未来电力系统发展过程中,为有效保证长距离光纤通信的要求,应使用光纤传输网新技术,主要是FEC技术,也就是多种增强前向纠错技术,以及动态增益均衡技术、新型编码调制技术等,通过利用电均衡接收机、功率调整技术等,可实现增加容量的目的。而频分复用技术、偏振复用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等,在未来的电力系统通信中,毫无疑问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2光纤通信接入网新技术
在现阶段,电力系统中光纤通信接入技术主要存在传输距离、分光比、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的差距。目前光纤接入技术包括EPON技术(即太无源光网络)、GPON技术(即基于I-TU-TG984标准的新宽带无源光网络),以及基于星型结构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基于树形拓扑的APON/BPON技术等。一般情况下,EPON技术的实现,相比于GPON技术来说要简单不少,但是对于多业务的支持能力不如GPON技术。而基于星型结构的光纤接入技术是在传统的以太网的基础上实现的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的接入技术,这种技术适宜在单用户对宽带的要求大的区域(此种光纤接入情况下只能对单个用户进行连接)或者具有丰富光纤资源的区域,因此,相对来说基于星型结构的光纤接入技术的范围比较窄,并不是主流光纤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
4.3光纤通信光交换新技术
对于光网络来说,典型属性之一便是光交换。当前,基于实现特征与交换颗粒进行光交换技术的划分,可以分为OPS即光分组交换、OBS即光突发交换、OCS即光路/波长交换。OCS的交换单位是波长,具有易于实现,交换颗粒大的优势,然而宽带的利用率以及复用特性非常差;OPS的交换单位是分组,并且交换的颗粒较小,因此不易于实现,然而其宽带的利用率以及统计复用特性非常好。基于光路/波长光交换技术与光分组交换技术的OBS,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实现,同时,宽带利用率和复用特性能较好,因此,在未来电力系统通信中光纤通信的应用中,OBS会处于主导位置。
5结语
通信系统论文范文5
无线通信技术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数转电台与车载微机的对接问题,在单片机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要保证数转电台与车载微机之间对接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车载微机系统采用的处理器是DALLAS公司研发的DS80C320处理器,其在运行中能够提供两个全双工串行口,两个数据指针、13个中断源。通过处理器自身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结合数转电台和车载微机所处的不同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其对接的方式进行选择,保证数转电台车载微机系统在对接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接口连接安全和数据传输安全,减轻了单片机控制接口的负担,同时提高了单片机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2]。
二、通信软件设计
1、通信格式。车载微机向地面通信系统发送请求信号主形式为ABBAIDSUMNFF、其中数据帧一共包含有6个字节,前两个字节(ABBA)表示起始位置,第三个字(ID)表示该趟列车的车载微机的编码号,第四字节(SUM)为通信活动中的标注字节,第五字节(N)表示在本次通信活动中从起始字节到结束字节的字节数,是为了防止在通信中信息丢失而设置的,第六字节(FF)表示通信内容结束。无线通信技术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对通信模式最大的创新就是实现了信息通信的数字化。单片机通信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广泛的存在着运行中一对多的运行模式,一般大型机务段都拥有数百台机车。因为铁路运输自身的特性,大量的机车回段的时间都不确定,机车在完成运输任务返回机务段时,应该首先与地面信息系统取得联系,这种联系由机车首先发出通信请求,在得到地面信息系统的回应后,与地面信息系统建立通信连接并完成数据信息的转发。当车载微机连续三次申请通信都得不到回复或者回复信息不正确的时候,车辆管理人员应该保留该车次的数据信息,并与维护人员联系进行车载微机的修理[3]。
2、程序流程。无线通信技术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结构包括有数转电台和车载微机系统,其运行流程为机车管理人员将通信键按下,车载微机系统向地面通信中心发送通信请求,车载微机系统在通信请求发出之后其接收系统就开始工作,验证是否收到地面数据中心的应答,如果收到应答则进入到数据传输程序,如果超过三次通信请求没有收到应答系统将提示维护,同时如果一次通信请求在10分钟之内没有收到应答信息系统也会自动提示维护[4]。
三、结论
通信系统论文范文6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2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用范围广传统的通信方式
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3计算机通信技术
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4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