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1

    1.1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很多企业只管生产,不关心市场调查研究,不把市场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做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产品销售不出;而且,企业不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明白质量来源于管理、效益来源于管理的道理,造成企业只收获短期利益,做不到效益收入长效化、规范化。

    1.2企业管理定位不清现如今,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国际大形势的变化,都给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主体思想发生大的变化。企业不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还要履行社会发展和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前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同时把创新放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的首要位置,运用创新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1.3企业管理制度缺乏企业管理制度是使企业能长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好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使企业管理保持活力、反馈及时、政令畅通;而缺乏企业管理制度,则会使企业管理混乱、信息迟懈、人员懒散。更加重要的是市场调查、生产管理、销售保障、企业维护等都需要有好的企业管理制度的配合,确保任何一项环节都能环环相扣,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1.4企业管理应用落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素质不高,使得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主体本身的贡献有限,未能有效的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其作用现还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事务性的管理工作上,没能有效的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没有做到有效的洞察,无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使得人力资源部门游走于企业的外围,无法成为企业的核心,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5企业管理脱节环境目前的经济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性市场概念正在慢慢淡化,资金与产品流动性加强,国家与城市的界限已经逐步模糊,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产品系列化、资本运作国际化、技术更新和人力资源可持续性化等等,可现如今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没能通过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来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作用、资本运用等方面效用没能最大化,阻碍企业更好的发展。

    2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未来策略

    2.1培养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能给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参加工商管理课程的培训是企业培养工管人才的主要途径,而选择好的培训机构,是企业培养工管人才的基本要求。好的培训机构有以下三点重要特点:第一,培训机构拥有扎实、坚定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是工管人才的重点学习内容,扎实坚定的理论基础是决定成员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第二,培训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深入浅出地把工管知识有效地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学到,并且培训师的知识要与时俱进,有前沿的眼光和先进的理念;第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当前最新的工管事例运用到新式的科学理论当中,引导学员做到学以致用。

    2.2着眼全球化企业管理规则现如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应该放在国际环境中来考虑和布局。这种国际化管理,包括了管理理念国际化、品牌塑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及企业技术、市场销售、客户管理、税收管理、财务管理等全面的国际化。其中,管理国际化意味着企业管理在国际间的关系应该发展成为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这种“竞争合作”关系不仅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同时带来不曾有过的机遇,因此要求企业要以更开放的理念及国际视野、意识来认识并提高企业管理和实践。

    2.3制定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拥有了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优秀的人才也如一盘散沙一样,不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效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包含以下两个重要特点:第一,管理制度包含权责利,能够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惩处,使企业管理能有章可循、恩威并施;第二,管理制度条理清晰、权责明确。清晰的管理制度,能使企业管理高效率的开展工作,不存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的现象。

    2.4完善人性化企业管理建设“以人为本”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很多企业管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都是以企业经济利益为前提,缺乏人性化管理,造成企业职工人员流行性大,企业管理常出现断层,这样不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害。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应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增加人性化层面,体现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关怀。比如,在病假、工伤等问题上,多采取人性化制度,展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2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市场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煤炭企业面前。煤炭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借鉴、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机制中取精华、弃糟粕,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活力源泉。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重点是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期,煤矿企业只有开展有新创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才能有新突破。煤炭企业这种依靠单一自然资源而生存的企业发展更要有可持续性。所以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技术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管理制度创新与煤炭企业

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从历史的反思中提高对现代管理思维方式的认识,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造中去。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者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思维来确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路。

2.1改变煤炭企业现行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提高服务为目标,以人的治理和技能为重要资源,把单一的发展速度变为追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和职工满意度相统一,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制度。

(1)重组企业结构、调整组织框架。根据市场的需求,用战略眼光去发展,重新调整企业机构。要适度放权,保证企业运行的集中控制与协调,保证实现企业的统一目标和任务。

(2)面向市场决策,提高决策质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取决于决策的正确与否,改造企业管理制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就是体制上确定产权的明确,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决策体制,提高管理质量。

(3)突出财务管理,注重效益核算。要打破一种纯粹的核算工具传统观念,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状况,通过财务活动来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确定企业效益,并提出企业管理的改进方案。

(4)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树立职工的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精神和思想观念。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机制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重视人的因素,严格人员控制。要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表彰先进等一系列工作抓好,把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使全体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从而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6)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综合治理。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与综合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7)转变管理思想,调整人际关系。要改造传统的以职务和权利管人的体制,指导员工逐步树立“以市场为中心”和“让顾客满意”的原则。

(8)加强经营管理,优化经营策略。要注意经营策略的研究和销售队伍的培养,了解、研究和预测市场,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占领市场,保证把一定的骨干力量放在经营环节,放在企业与市场的衔接上,通过优化经营策略占领市场。

(9)倡导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要创造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并为企业管理制度提供服务。企业文化要在企业各个方面起到良好的建设作用,使企业出现崭新的精神面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0)加强基础工作,严格管理措施。扎实的基础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现代管理制度要求基础工作为现代管理提供资料依据,可以说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要靠扎实的基础工作,有了较好的制度,还必须制定有力的措施并严格进行管理。

3经济技术创新与煤炭企业

(1)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搞好煤炭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围绕煤矿企业改革发展的难度和实现经济建设目标这个重点,面向市场,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和创新,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加强管理、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收效益,才能把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争创一流,多做贡献,促进煤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2)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国有煤矿企业来说,要实现科技兴煤,走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的路子,就必须开展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等为内容的经济技术活动,改变企业形象,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各种生产要素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彼此能够获得“1+1>2”的系统效应的全新关系。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3

[摘要]19世纪60~90年代,晚清洋务官僚为“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和民用工业,但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人事管理、企业产品管理和分配等方面受封建衙门作风和旧式企业管理方法的影响,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总体来看,洋务企业起点低,弊病丛生,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关键词];洋务企业;洋务官僚

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为维护其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目的在于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船舰和利器,实现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这场近代化的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对此,学术界早有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以洋务企业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对洋务企业管理制度的封建性和落后性作初步探讨,以期更准确地把握的历史使命。

一、洋务企业概况

晚清洋务官僚将创办近代化事工业作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意在模仿西方军事技术以求“自强”。1861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在“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演习试造,以勤远略”①的意愿下,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揭开了中国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序幕。但是,此时正值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南北进行最后决战,清廷无暇顾及投资近代企业,创办的军事工业规模比较小,技术落后,效益并不大。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工业则是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1865年,在的鼎力支持下,由李鸿章筹集资金在上海成立了江南制造总局,之后,洋务派官僚陆续创办了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这些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各式枪炮、弹药、钢铁,同时兼造地雷、轮船等。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洋务官僚逐渐认识到“求强”必须寓于“求富”之上,在创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其经营方向由军事转向民用。主要的民用企业有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此外,还有火柴业、电报局等。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织布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业。虽然,这些民用工业“构成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整体”,②但是,“在当时条件下,离开资本主义这一新生产关系的充分发展,便等于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是不可能开花结果的”。③同时,受帝国主义的压制和排挤,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

二、洋务企业的管理模式

所谓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中指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力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产品的管理和分配、民主制度等,而洋务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洋务官僚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制度。

近代洋务企业是晚清洋务官僚在列强的刺激以及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从西方移植过来的,企业在人事管理、产品的管理和分配等方面带有浓厚的西方引进色彩,同时又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沾染了难以摆脱的封建性,打上了既进步又落后的时代烙印。

(一)以洋务官僚为指导的企业管理模式

晚晴洋务企业不管是以官办形式组织的军用企业,还是以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形式组织的民用工业,这些近代化的企业是晚清政府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同时,由于本国生产力的落后,植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军工和民用企业只能依靠政府创办。运动失败以后,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地方督抚掌握了晚清政府的部分实权,而这些人大都是效忠朝廷的洋务官僚,在洋务企业管理中形成了以洋务官僚为主导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洋务企业受总督、巡抚辖制,总督、巡抚之下有总办、提调、委员等人,这些人都是由总理衙门或南、北洋大臣委任的,既享有经济利益,又有官位品级;既在朝廷任职,又管理企业。企业原料采购、产品的调运、企业用人等完全听命于官府。当时就有人指出:“官督商办之不能无弊也。夫泰西虽官督一体,然商务则官保护之,维护之,必侵其权也。”④而洋务企业的总办、帮办对企业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知之甚少,企业的重大决策权也由这些人控制。1878年,上海织布局筹建期间,总办彭汝宗在招股、购置机器、建厂等方面急于求成,购置机器800部,结果这些机器都是劣质机器,根本不能运转。郑观应向李鸿章揭发彭汝宗的劣行时说:“或独断而不相谋,或会商而不见纳”。⑤1880年,李鸿章让郑观应管理上海织布局,郑观应上任后,在招股、建厂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整顿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厂规,织布局出现了好转。但在1883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上海股票大幅下跌,郑观应则投机倒把,私自挪用民股做生意,严重影响了织布局的筹建。由此可见,这些所谓的总办依仗官府,利用手中职权,干涉企业经营管理,而股民则处处受封建官吏的宰割。“企业的重大决策权操之于官,只有官监督商股,而无商股制衡官权”⑥。正是由于难以摆脱的封建性,使得企业在运营管理上丧失了灵活性和自主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当时就有人批评道:“试观二十年来,到处创办,到处无成,究未尝参一官,治一罪,以昭炯戒。”⑦

因此,以洋务官僚为指导的企业管理机制和清廷无视民意,不顺应时代潮流,政府和官员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的做法使众多洋务企业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大多数洋务企业经营惨淡,不是亏损就是倒闭。正如李时岳先生所说:“洋务派既是洋务企业的创办者,又是洋务企业的扼杀者。”

(二)人事管理上,委任制与工头制并存

所谓委任制,是以企业内部管理层为基础,上级委任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制度。在这种人事管理机制下,上级选用下级时很大程度上依靠个人关系,完全不考虑下级的能力、才干和技术的熟练程度。而下级则效忠于上级,按照上级的计划和命令行事,这完全与以考核为主要方式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相背离。

洋务企业在人事管理上,企业的上层领导和下层的工人没有像近代资本主义企业那样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和意在提高工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机制。洋务企业上层领导层中,各局、厂内部经营管理者有总办、会办、提调、委员等人员。主持生产的又有监督、总监工、总考工、总工程师、领班等名目。这些人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企业管理层,他们并不是靠个人的管理才能和技术熟练程度进入企业领导层,而是凭借个人关系进入企业管理层的。“总之缺,向归总办分派,非唐即润,间用他姓,必须打通关节。”⑧[盛宣怀担任几个洋务企业督办期间,利用手中职权,在天津电报总局的各机构中安插亲朋好友达30多人,而这些人都是一些不懂经营和管理的无能之辈。下层的工人管理则是封建的工头制,官办企业的工人大都来自军队,沿用军队的管理模式。每五人设什长一名,每十人设队长一人,什长、队长由勤快士兵担任,对工人的衣食住行严加稽查。官督商办企业或官商合办企业工人虽都雇佣而来,但这些人大都临时拼凑而成,在进工厂之前也没有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1861年,黄君宇主管上海织布局时说:“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布质随劣。”⑨工人也没有任何人身自由,有的局厂设有刑庭,公然对工人进行处罚,处处受官吏的压迫。1893年11月3日,捷报登载一名刚任湖北织布局监工的英国人的一封信,信中写道:“这个工厂都是男工与幼童……(工人们)离开工厂出去散步的机会都很少,因为厂中做工是从早晨直至下午六点钟……这些人很可怜,因为他们瘦到只有皮包着骨头,五十人里面也找不到一个体格健康的人。”⑩

(三)企业产品的非商品化

盈利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企业的盈利要建立在商品化管理和经营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商品销售,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比较之下,晚晴洋务官办企业首先要服从政治和军事需要,企业产品不参与市场流通,而是作为军用物资调拨给湘、淮各军使用,这就限制了企业内部资金的积累,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初,官办企业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生产管理困难的现状,对此,钟天伟认为主要是由于官办企业缺乏商务观念,脱离市场,经营管理腐败所造成的,因此,他建议官办军工企业实行市场化管理,使官办军工企业在满足军事需要的前提下,适当生产民用物资。钟氏建议道:“以其余力听其民制机器、轮船及救火水龙,并一切开矿、挖河、抽水磨麦、纺纱、织布机器,以收其利。”11钟氏主张转变企业经营方向,按市场原则办事,那么就会“风气大开,人才日出,工艺日益推进,不凡国家之提倡矣”。12实际上,钟天伟的主张是将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商务观念导入军工企业生产之中。然而,洋务官僚创办军工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其统治,防止民变。1865年,李鸿章几次上凑清廷,军事工业必须由政府严格控制,不许民间私自制造,这与现代企业管理中市场化管理截然不同。

如果洋务军工企业是洋务官僚为防止民变而进行垄断,那么洋务民用企业应以商品化观念为指导,按市场买卖原则和市场规律办事,但是,洋务官僚创办的民用工业也首先要服从政府和军队的需要。如轮船招商局首先要保证军粮和武器的运输,各煤矿所产之煤首先要满足各局、厂机器用煤和南、北洋军舰用煤的前期下才能流向市场,企业经营管理和产品生产不但没有面向社会需求,反而受官府限制和干涉,其衰退、亏损和倒闭是必然结果。

三、结语

总之,洋务官僚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揭开了封建中国应运西方先进技术的序幕,在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建立我国近代工业体系,推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洋务近代企业的封建性大大妨碍了西方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3因此,由于无法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没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即便是洋务官僚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耗费巨资,引进大量近代化的机器和设备,但还是难逃失败的厄运。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近代化运动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封建的、落后的管理体制是不可能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的,要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对封建的、落后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注释]

①:《未刊往来函稿》,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37页。

②夏东元:《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41页。

③13 黄逸峰、姜铎:《论引进西方近代技术的经验教训》,《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4期,第115页、第116页。

⑤⑦11、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80页、第245页、第52页。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4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核心地位,一个企业的兴衰与财务息息相关,只有拥有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本文经探讨分析指出了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问题及策略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需有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常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客观造成企业管理的新的矛盾: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与经营管理严重滞后,特别是财务管理水平严重滞后的矛盾。许多企业通过调整管理机构,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增强对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的认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1.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程度不足

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与企业中所制定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但不少企业管理者却没有真正去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革和完善,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加强和完善,许多战略规划部署停顿于表面,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秩序紊乱,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影响到了企业管理的正常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战略投资缺乏科学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但不少企业却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盲目地扩大规模,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资金能力、管理能力的限制,缺乏长远的发展思考,导致企业发展盲目求大求快,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在投资中缺乏科学性,企业对所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以及资金来源等缺乏科学的筹划与部署,缺乏系统的财务规划,导致投资活动难以转化成有效的财务行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大大降低,而且带来的潜在破产风险不可低估。

3.全面预算管理形同虚设

预算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多年积累的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是以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研究和科学预测为前提,以销售预算为起点,进而延伸到生产和资金收支等重要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数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很多预算指标与企业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指标体系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由于预算指标缺乏弹性,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也使企业的预算工作难以推行。而且全面预算涉及的部门众多,牵涉的利益复杂,也使得许多预算制度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严重。

二、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针对财务管理、财务工作制定的企业制度,其订立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在实际工作中起规范、指导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想顺利地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规范的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财务制度,使企业各项事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地履行财务管理职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加强项目投资财务管理

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加强对管理环境和管理机制的监控,对企业内外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有效性的评估,必要时候借助专业的项目评价机构,评价企业内控制度在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有效性,督促企业对新增投资项目做全面、系统的分析,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建议尝试用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进行横向动态管理,也就是公司建立数据库的形式实现对已投资项目财务状况的动态了解和掌握,设立三级财务数据系统,一是收集大量的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投资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职能

企业高管应当明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效益、明确权责、全员参与,目标控制、分级实施的原则。同时要着重从以下几点下手:

第一,坚持综合性原则,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连续性。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前提,是确保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企业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不能漏掉任何一个预算单位。对于财务预算指标,应当尽可能做到细致、清晰,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

第二,财务预算管理应以现金为线索,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努力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水平。要严格销售或营业、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最大限度节省开支,完成预算目标,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三,建立预算信息的反馈体系。实施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定期上报机制,各单位应按时编制各项预算,定期上报财务预算委员会,由其加以汇总、分析后,写出总体情况反映意见,提交董事会,并建立预算资料库,以便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三、小结

企业的管理是个永恒的话题,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毋庸置疑。但企业管理也就是细节管理,点点滴滴关注每一个节点,认认真真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彻彻底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扎扎实实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志.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监管的举措.财务与会计.2007(12).

[2]何学红,周海琼.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科技.2008(4).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企业 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复杂,因此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强化创新管理,才能成为新形势下在竞争取胜的根本保障。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一)企业管理创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求企业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除了国家政策外,市场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更新和群众思想层面的转变等都要求企业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和战略布置,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二)企业管理创新适应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前提下,企业的一些落后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并加强管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开始了不断加强技术的创新之路。相对于那些企业物质资源来说,企业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资源的提法则较为新颖。管理将不仅仅只是开发天然资源和其他劳动对象的必要的手段,同时也是开发技术资源的必要手段,更是企业革新管理方式和方法的直接手段,管理资源一旦被开发利用,就具有十分显著的导向作用。

(三)企业管理创新适应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的调整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以粗放式为主,且人口数量多、流动量大、人均资源缺乏等,因此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刻不容缓。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幅度调整,企业的生存环境必然随着改变,当前的企业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向高效、集约型转变。只有适应市场,不断变革并勇于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领域中处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方法

(一)企业管理观念上的创新

管理创新的灵魂是观念创新,企业管理者要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不断创造和拥有更新的思想、更新的观念,不断增强企业核心技术优势,优化、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会走得更高、更远、更稳。

(二)企业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我们企业是庞大而多层次的管理组织结构,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首先,企业不应承担各种社会政府职能,且各部门注意分工合作,使企业轻装上阵且高效率。其次,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能够高度适应市场经济。最后,企业应削减中间管理层次,使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组织效率。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就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它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为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它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国际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新趋势,符合管理本土化的要求,符合“入世”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建立一种更优、更高效的管理制度,综合协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率。

三、企业管理创新中应注意问题

(一)建立创新型理念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任何创新性管理行为都是在理念的指导下发生的。企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拥有一流的创新理念。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企业要不断对原有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赋予特定内涵,使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要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企业自身的凝集力。要有不断超越的精神。惟有超越创新思维,树立全新的管理与技术创新理念,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

(二)创新举措要尊重客观规律

企业所建立创新举措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有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因为企业管理创新并不只是纸上谈兵,他要在生产经营中能够操作,在具体环境中能够实行。若违背了客观规律,终将一事无成。企业只有充分考虑了市场环境和自身实际,并充分发挥创新的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创新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重视企业组织结构的速度和效率

新经济时代,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但要比创新,还要比速度,速度最快的企业就可以迅速地占领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的第一个拥有者,也往往是该市场的成功者和领导者。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创建面对持续变化环境的企业运作模式。在新经济时代,重要的是营造出充分发挥知识和智能效率的组织氛围,在快速变动的竞争环境中为员工提供最快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潜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总之,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要为员工发挥创造性才能搭设舞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者,并注重个性文化的培养,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长江.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J].决策探索.2008;02

销售企业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 问题 对策

所谓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通过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我国企业须要尽快地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开展系统科学的动态企业管理活动,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

不少企业的管理方法仍停留在订制度,补台帐、翻报表、算奖金等等。还有些领导仅仅满足于听汇报,作报告,这些不切实际的管理方法,只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企业管理的不够规范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明、定位不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脱节,推诿扯皮现象屡屡发生。我国企业因此而发展后劲不足、创新不够、竞争不强。面对近年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许多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而是手足无措,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体制。

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面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大,企业为相创造各自的利益,不愿意安排时间给职工培训。造成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缺乏。没有形成或完善有利于调动高技能人才积极性的分配制度。没有建立并完善职工凭职业技能资格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大小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

3、营销管理不科学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营销策略的运用。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速度不是很快,虽然与我国历史遗留的问题有一些关系,但是主要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营销策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营销手段有待改进、营销创新动力有限、忽视品牌建设、短线思维局限了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等。

4、企业文化不能跟进

企业文化可以被当作企业赖以生存的软环境,对于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以及激励思想基本功能。任何先进的管理理念必须要与员工形成强烈的共通才能够顺利开展。一旦管理理念和目标与员工达不到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共鸣,就难以取得预想的成效。然而,我国的不少往往忽略企业本身所处的背景和环境,增加了员工抵制情绪,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企业管理的对策

1、更新观念,规范企业管理

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针对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特别是我国很多企业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基础比较薄弱。它们迫于发展以及竞争的压力,加上思想认识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这些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必须更新管理理念,规范、创新企业管理。我国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就要把企业经营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整套科学完整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使企业管理科学有序化、规范化,促进企业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职工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位置、档次和今后的发展。一是完善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快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人才选拔制度。要积极提高技工经济待遇,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责任大小和贡献等要素,确定岗位工资标准。要根据工职需要,开展竞争上岗,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对成效突出、业绩显著的高技能人才,要及时提拔;对解决重大技术难题、在技术革新创造发明方面取得较高效益的职工,要破格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

要创新营销理念。我国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的经营为主,随着传统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率也越来越低,为获取比较高一些的利润,传统企业往往会忽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应当树立绿色营销、低碳营销观念。企业在选择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原料、制造程序时,应符合环保标准;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时,应尽量降低产品包装或产品使用剩余物,以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使用过程中减少污染,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