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1
【关键词】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高校提出了数字校园的建设构想,并付诸行动,网络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提供了硬件保障。与此同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信息化知识越来越丰富,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为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在这种深刻的背景下,现代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在悄悄改变着校园的原有面貌,信息化代表着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于2013年1月立项开始建设,3月份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并作好系统开发的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利用半年的时间做好系统开发的具体工作,直到9月已经完成系统的基本功能开发,同时并作好前期测试工作,及时修改系统出现的问题。2013年10月,学校采购服务器并顺利安装调试完毕,同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已经实现了全校辅导员和学生基础数据全部导入系统,建立了全校学生工作管理基础数据库。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通过系统上报大学生医保数据,除个别原因外,基本上已经成功与贵阳市医保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学院和辅导员在系统里可以上传工作计划、总结、学生工作案例等,根据学院和辅导员上传的工作文档,系统自动完成了2013年度全校各学院和辅导员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辅导员、辅导员同行评价、学院领导评价辅导员),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考核机制,实现了辅导员考核公开化、公平化、公正化,使系统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系统的“学生管理”、“学生工作”、“勤工助学”、“奖学金评定”、“辅导员管理”、“常用信息”和“我的文档”模块,集中解决学生反映的学籍信息及学生基本信息资料不全、密码找寻等问题,成功通过系统信息平台大学生征兵宣传资料、补办学生证的通知等信息,优化了学生工作的信息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系统能够紧密契合我校学生工作实际,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通过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学校已经初步实现了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但是,在贵州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建设进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只有正确分析当前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阻碍因素,才能推进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一、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阻碍因素
(一)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范围和地位认识不到位
虽然,学校已经将学生管理信息化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但师生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人认为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上网就是学生管理信息化,也有人认为学生工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化办公就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等,其实这些都只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的一方面。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学校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决策、管理、执行、反馈等各项功能,力争学生管理部门能够在学生管理信息化条件下做到“找到最想要找的人”。
(二)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贵州师范大学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学校已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但就其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而言,都还处在粗放经营的阶段。多数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表格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和处理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使得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集中在各职能部门,形成信息管理的瓶颈,影响了数据的精度。
(三)学生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涉及学生的各个管理部门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宏观规划,尚没有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目标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各部门往往采取“各自为政”的做法,“条块分割”造成各管理机构的交流障碍,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没有统一标准、所完成的管理工作单调、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协同工作等,造成重复建设,整体水平低下。学校没有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将招生工作、教育管理、评奖评优、保险管理、素质拓展、就业指导等学生管理工作流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
二、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认识加强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贵州师范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国家建设快速输送大量高质量的人才,已成为贵州师范大学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竞争力,是搞好学校学生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是当前贵州师范大学工作的重点,我们应该抓住当前全球信息化的机遇实现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
在高校内部的管理过程中,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制定者、管理制度的执行者、组织协调者和服务者,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实际上,他们是管理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处理加工者和传递者,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中处于决定性和支配性地位。要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明确信息化管理分工,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把管理人员从传统的经验性管理者转变为学习性管理者,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三)明确目标、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发展规划,贵州师范大学要在国家宏观规划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部门规划。发展规划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实现目标,同一学校不同部门、不同机构之间要有一个统一规划,以避免不同部门和机构采用不同的平台和标准而造成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上的困难和矛盾,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部门之间的权益之争。所以,以实现目标为导向,整合校内现存的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促成各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削减功能重复的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率。
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2
关键词:学习计划;大学低年级学生;独特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05-02
麦基奇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学习者应该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对活动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有研究发现73.3%的大学生认为在时间利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1]。又有研究发现有九成大学生不会管理时间。[2]而学习时间管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减轻心理压力和降低焦虑、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能起到很重大的作用[3]。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在时间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选取安康学院教育科学系2012级一个本科班42名同学。42人参与学习计划撰写、执行与访谈,2次参与问卷(2次问卷略有不同)。研究历时4个月,分为学习计划撰写、执行、访谈、问卷和总结5个环节。
1.撰写学习计划阶段(历时2个周)。要求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撰写学习计划,必须实事求是,不走形式。
2.执行学习计划阶段(历时14个周)。要求学生在执行过程当中适时进行计划调整,以免刻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3.访谈。在学习计划执行时过程中,每隔4个周进行访谈。访谈涉及学习计划的适用性,存在的具体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等,并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案。
4.问卷。在开始执行后9个周进行第一次问卷,14个周后进行了第二次问卷。问卷由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自编完成,问卷主要涉及学习计划落实情况(好的方面、存在问题)、学习状态充实程度(很好、好、良、一般)、学习状态受挫原因(要求分条概括说明)、计划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很大、有、不明显)以及还需要哪方面的帮助。第一次收回41份有效问卷,第二次收回42份有效问卷。
5.总结。每次对访谈与问卷结束进行总结。总结涉及通报全班整体学习计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改善意见等。最后对两次问卷所涉及内容进行项目指标细化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
大多数学生可以不同程度地落实计划,但完全落实的只有12.2%。而且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学习状态在“好”以上。
2.学习计划的落实带来的生活改善情况。
从上表可见,落实学习计划给大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带来了改善。学习计划的落实,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改善,对其个体的自身发展、心理都带来了改善。
3.落实学习计划受挫的原因分析和主动改正情况。
使计划落实受挫的原因有许多共同点,像自控与自律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时间管理等问题,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偏向于自身内部因素,表明大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到是个体自身的原因没有按照学习计划执行。但对受挫的原因也存在找借口,如:记忆力差、老师批评、外界诱惑、机会错失、情绪影响、没有人志同道合等。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可看到,学校的活动以及硬件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计划的执行。从表5可见,大学生大多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正。
4.学习计划的帮助作用和大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
有90.35%的学生认为计划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另外9.6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但不明显。从表6可见,大学生们都能认识到学习计划对自己学习和生活帮助作用,并且察觉到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发展所带来的显著改善。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中有许多共同点,并且倾向于辅导员的监督指导。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原因分析保持一致。从研究结果可见,低年级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普遍存在自控自律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足、缺乏时间管理、对自己不严格要求等问题,而学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讨论与建议
针对低年级大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具体情况,学校、院系、辅导员和学生个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以制订学习计划为突破口,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1.学校和院系要重视大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基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其自主学习能力与高校的自主学习模式存在较大的适应问题。而学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自己进行逻辑反思、总结,进一步感知认识自己状况,进而找出原因,进行改善。学校和院系要组织人力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地学习监督和支持,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借助高年级的学生力量,实行高年级学生帮扶低年级学生的模式。学校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其认识。策略的训练可以着眼于认知策略培养和元认知策略培养两部分。通过疏通学习理念与意义,催生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着重解决学生自控自律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专门的时间知识讲座,促生学生对时间的感知与掌控。
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中的作用:一项学习计划的执行所产生的效果,需要双方较深地投入与重视。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协助和监督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与同学建立一对一的特殊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计划充当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话题的中介,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问题所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更可以与学生培养起较深的感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发挥独特作用。辅导员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监督、提醒、督促、反馈和建议。
3.利用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计划的认知,加强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训练。在入学教育活动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学习,以及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对学习计划的认识,认识到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4]掌握学习计划在制订过程中要具有可行性、具体性和一定的弹性。同时号召全体同学行动一同努力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以及改善学生的不合理归因方式,还可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逐步解决个别同学思想问题和其他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小方.大学生时间利用状况的社会学分析一对北市七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7,(4):309-310.
[3]李森,张力.大学生学习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11,(5):955-959.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3.
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互促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选择上海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980份,回收 952份,回收率97.14%,有效问卷为930份,有效率97.69%,符合调查要求,结果有效。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2.调查内容
问卷由 19道客观选择题以及涉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的附加问题组成。客观选择题中,多选题 8题,单选题11题,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动机:共有 3 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涉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第二,学习需求:有4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课堂课外学习状况、课外时间安排,以及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第三,学习行为特点:共有 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调查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以及存在的旷课情况;第四,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共有 6题,涉及本校教学质量、校园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复杂,除“其他”项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而在学习动机排序中,前三项主要反映在个人方面:“找一份好工作”(93.80%),“对知识的追求”(68.01%),“证明自己的价值”(62.92%),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家庭和国家方面,占比则比较小,选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选项的调查对象占比46.33%,而因“报效祖国”进入大学的更是仅有23.27%。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找一份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表2数据,纵向比较不同年级发现,虽然四个年级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但不同年级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同学在“找一份好工作”方面占比偏高,而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销祖国”方面占比较低,由此说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体现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习需求
(1)大学生花费精力的方面
根据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四个年级的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方面为“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学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同学也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博览群书”。可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具体分析表3可看出,在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四个年级比例呈抛物线形状,然而,在博览群书方面,虽然四个年级的比例都在20%以下,但却呈上升趋势,由12.44%上升到19.13%。以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需求逐渐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从课堂转到了课外,学生从“跟着老师走”逐渐转变为“跟着知识走”。
(2)大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
表4显示,一年级同学课余时间投入中选择在图书馆看书或寝室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参加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与前者接近。说明了大一学生对于学习和参加校园活动很热衷,而且在纵向对比中,对于校园活动,大一同学是积极性最高的,相对二、三、四年级的12%左右,投入了接近四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量。
二、三、四年级同学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上网看视频或游戏的同学比例持续增加并排在了首位,选择在图书馆或寝室看书学习的同学比例下降,但是上网浏览学习视频的比例却持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到四年级逛街聚会时间的投入也逐步地在增加,四年级的比例近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同学们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以及逛街聚会的同学的比例却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习态度
(1)大学生学习计划执行度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大学生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有近30%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随意的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较大,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中,每个年级有仅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个年级会有40%以上的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
根据表5,具体来说,一年级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73.06%,有学习计划但很少能完成的比例达到了49.68%。可见,一年级同学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但自控能力却不高,无法按时完成计划。而四年级数据显示,没有学习计划且随意学习的同学在四个年级中占比最高,为13.33%,反映了四年级同学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高。
(2)大学生缺课原因
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体现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待上课的积极性上。表格显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大部分学生缺课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根据一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因其他事情耽搁和身体不舒服缺课的同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4.67%和27.25%,二三年级则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想自学课程,21.79%的四年级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上,四个年级同学所占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由一年级的6.01%上升到四年级的18.97%。由此说明,随着年级的变化,大学生缺课的原因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迫不得已”变为“主动放弃”,一年级时是由于事情耽搁等迫不得已的原因,二三年级则因不感兴趣放弃上课,四年级则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方式。可见,不同的年级在对待上课的态度是不同的。
4.校园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评价进行分级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很好4分;还不错3分;一般2分;差1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得分,如表6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一年级得分最高,为3.1688,说明总体上,一年级班风处于“还不错”水平,但二、三、四年级班风评价得分却在3分以下,即三个年级的同学对本班级的班风评价介于“还不错”和“一般”之间,且四年级更偏向于“一般”。以上反映出,一年级班风较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四年级时同学们对班风评价则降低,学习环境逐渐变差。
在班风对同学们的影响方面,70%左右的同学表示有影响,但影响度却因年级的不同存在些差异,一年级感到有影响的同学比例达到80.84%,高于四年级的75.56%。由此说明,虽然一年级班风较好,但由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大学生活,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风对一年级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学校应提高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调查结果及思考
1.学习动机从理想向现实转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改变,学习动机也逐渐由理想化转变为现实型,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大学的原因也主要是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
2.学习需求从课堂转到了课外
学习需求方面,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调查反映多数学生对于生活娱乐需求超过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也存在着不科学性,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成了很多心理不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滋生懒惰放纵心理的温床。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重视学习转变为随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在缺课方面,不仅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
4.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
此外,学习环境对不同年级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同学抗诱惑力较差,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相反,高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学校目前的教育体制、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不具有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各个学校也普遍存在,也存在其合理性。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更多的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但是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到现代的电子网络教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得到广泛的推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知识的即时获取,但是绝大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大班面授的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要。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是“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的塑造,师生的教与学是剥离开的,老师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3]朱丽姣,王贝贝.大学生学习行为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农业大学社科学生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9(11)
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行为 问题 指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加入WTO,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这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获得宽厚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精深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科学人文知识,还需掌握新的信息技术,使个体获得长远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学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应地,我们的教育活动将不再以传统的灌输知识为主,而应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
一、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都有很大的发展。大学生学习既不同于儿童的学习,又不同于成人的学习。大学生学习既有一定的专业性、目的性和探索性,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广泛的兴趣和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学习有其特殊性:(1)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在学习中会有发现与创造,但其主要内容还是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2)大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前提的;(3)大学生是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对间接经验的学习与掌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4)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与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
二、大学生学习面临的挑战
(一)学习主体发生变化。
中小学时期的学习以教师为主,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大学生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即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活化所学知识。
(二)学习要求更多的自主性。
大学生学习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都更加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角色,主要强调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既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又有辅修课程及大量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大学生选择课程学习内容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学科内容与职业的契合性、学科的实用性、自己兴趣及将来的职业生涯选择和对自身素质的拓展等。如计算机、外语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热点,这是因为科技发展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再者,大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自学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业拓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第二,高校更加重视学习知识活化能力,即知识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体现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三)学习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大学生的学习是在确定了基本的专业方向后进行的,其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即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所进行的学习;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也将大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专业学习要求大学生既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与经典理论,又要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
(四)学习方式要求多样化。
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中心,学习获取知识的多元化带动了学习方式的变迁,网络又开辟了一条学习的新途径。大学开放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成功之路,除课堂教学外、课外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计划、学年论文、专家讲授、学术报告及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咨询服务等都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道路。
(五)要求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无知必然无能。
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一再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应试教育下那种只重视学生学习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育模式,必须摒弃。
(六)大学生学习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性。
大学生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即对书本之外的新观点、新理论进行深入的钻研与探索。大学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目前,高等学校普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衔接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性;加大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大学生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急功近利现象,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选择课程时表现为轻基础理论、重实用和技能的功利倾向,往往注重实用性,对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甚至财力和物力,而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常常受到冷落,甚至无人问津。有些学生认为学校课程只要能通过,60分同100分是等价的,只要拿到毕业证书就行,“考证”、“考级”、“自考”、“专升本”、“出国”和“公务员考试”等才是学习的关键。这导致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书本与上课内容无关,甚至出现逃课等现象;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校里为了获得奖学金,盲目追求高分,忽视社会实践和能力的培养。最近一项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阅读花时间最多的是英语应试书和电脑网络图书。[3]
本研究选取广东十所高校的400名本科生作为被试,共回收396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366份,占92%。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输入统计。
四、总结与建议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育人思想,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动机、情感情绪、价值观,并使其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建构。良好的学习风格是高层次的学习观、内在的学习动机、深层的认知加工与较强的学习管理能力的一种有机结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结合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对大学生学习进行指导,使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风格,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对大学学习特点的认识指导。
大学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专业性增强的这些特点就间接要求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记记背背就能很好掌握的,中学阶段的记忆术、题海术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学习需要。学习者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监控等策略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意识地构建起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学习动机指导。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的需要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的。我们现在提倡“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人进步,但并不是忽视人生社会价值的意义。如果个人的需要经不起社会的考验和评价,即使个人需要满足了,也并不代表你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再者,人的发展和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不仅本身能创造较大的人生价值,而且高层次的需要往往能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一致。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深层学习动机。兴趣有助于大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也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有效地调节个人内部因素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如唤醒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控制焦虑、正确认识学业成败、建立积极的学习期望等;还可以通过调节外部环境因素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如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正确处理学习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和反馈;组织合理的学习模式等。[4]
(三)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对学习资源尤其是时间资源不会利用、不善于利用,学习上缺少计划性,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知上缺乏,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
因此,高校应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习应及时反馈。
(四)培养大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有的侧重于相对结构化的方案,着眼于技能、概念、信息的掌握;有的注重非结构性的讨论或小组设计,着眼于社会化、高水平的思维或问题解决的技能。根据学习兴趣在班上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如英语组、数学组、篮球组、羽毛球组等,在组内配备不同类型的角色,使参与者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发展、同学间互助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困扰当前大学生的还是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方法相对单一,学习效果较差。
本研究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善于发现问题,即使有了问题,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勇敢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大学生的学术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听课方法。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听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用心思考。而记笔记的目的是为听和思维服务的,而不是单纯地记些用来背诵的事实。
(六)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品质。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学习努力程度不够,缺乏抗挫折力、学习的坚持性,自制力差。这实质上是大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的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大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取成功的基础。
高校应要求大学生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将体育锻炼中培养出来的自制力和坚持力用到学习中;学会目标细分,逐步实现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从小事、容易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当遇到问题或挫折时,通过自我鼓励和自我暗示养成面对挫折的健康心态。
我们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学习观、动机、方法、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有利于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动机、情感情绪、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岩松.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浅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3).
[2]郑延才.从现代学习理论看现代学习方式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由于中学阶段形成的应试考试习惯,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只会被动地应付考试而不会主动地学习,再加上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教学过程缺乏学问探讨和情感交流,难以使“教”与“学”达到有机地融合,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此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系反思目前大学“教”和“学”关系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学生学习改革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改革观,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完善“导学、助学”服务为前提,依托“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平台、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为基础的良性互动的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平台构建互动模式。
1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团队平台的背景和意义
1.1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越来越大,柔性的培养计划、弹性的学习年限、自主地选择专业方向,为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充足的空间和条件。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随着大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增多,自主学习活动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依赖性严重,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相脱离,自控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应付学习、急功近利、厌学情绪突出等现象。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大学学习创新,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1.2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平台的意义
自主学习作为与维持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打破固有传统学习模式,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自主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运用各种有显著成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探索新问题,从而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创新,培养创新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使之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创新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并最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1)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学习观念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由于忽视了自我学习,学生渐渐养成了一种依赖书本、依赖教师的保姆式学习习惯,他们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影响了他们的应变能力,使他们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系部在推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平台的构建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让他们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和学习的意义。针对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我们组织大家探讨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自主学习的价值,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
教师一旦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向、动力和目标。学生在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应是漫无目的、盲人摸象式的学习,而是在教师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之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毕竟是处于学习阶段,各方面知识储备还不完备,还没有能力自己来制定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而学习又必须有一个方向要求和目标,否则就会无的放失,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再加上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学生本身在向自主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部分学生很难自行转变成自主学习者。因此,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制定就成为教师首要任务,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取得成效的方向性保证。
(3)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收集信息、整合资源的习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从教材和教师那里学到知识,获得的知识有限而且往往是一家之言,而在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下,学生不仅从教师和书本中获得应有的知识,而且还应主动到图书馆、网络、多媒体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中去搜集相关知识,既发散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搜集信息的能力,还为进一步理解教材、创新思想提供了条件。
2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团队的构建模式与创建平台
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系部构建了由“学习指导”、“教学引导”、“提供平台”,“制度支撑”四部分组成的自主学习创新平台互动模式。
2.1根据专业教学特点,提供各种导学服务
导学主要指为自主学习成员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员可以使用的学习资源的种类日益繁多,随之而来的是其学习方式也会有多种选择,如何将几种学习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自主学习指导老师在导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导学可以分为专业导学、课程导学两种。专业导学:目的是帮助学员转变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利用多种媒体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主要内容有:学习方法指导、专业技能学习、专业学习计划指导等,为所有成员提供人性化的关怀。课程导学:自主学习指导老师根据学习小组成员间不同的专业基础和知识水平,提供的不同的指导。主要内容有对本小组研究课题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过程中技术性的指导、课程学习支持服务的指导、网上学习、小组协作学习、预约式教学的时间与地点的分配和安排的指导等。同时给学员留下电话、电子邮件及QQ等联系方式,便于学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
2.2构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信息平台
为方便系部自主学习团队成员做好课题研究,系部构建了以校园网为依托的互动式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并结合自主学习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确保每人有专有帐号、所有机房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上Internet网,因而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成员学习、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条件。该网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2)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通、共享;(3)为生生、师生间的多向互动创设了条件;(4)实现团队学习、自主学者的有机统一。#p#分页标题#e#
2.3制定适合专业特色的自主学习基本框架
为了把更多高质量的学员选拔到自主学习团队中来,系部探索形成了一套选拔机制。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每学期初都有一大批专业素质较强的同学加入到自主学习创新团队中来。
2.4按照“分层推进”、“坚持团队”,“政策支持”和“提供平台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做好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团队工作
“分层推进”就是对三个年级采用不同的方式。大一学生采用整班上机的方式,每个班每周安排一天晚自习在机房上,提前给大一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如四周内完成熟练的计算机录入、四周内完成熟练的文字处理、四周内完成简单的电子表格、四周内完成网络检索等等,让大一的学生尽量缩短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压力,提前为更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宝贵的时间。大二学生是我们推进这一项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召集所有专业教师列出若干个课题,让学生自由组队来选择,每一队我们指派相应的指导老师,学生也可以自选、自立课题,自己挑选指导老师,每一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确定每周晚上和周末的上机时间,然后机房统一进行安排并进行考勤。大三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只有一个学期,我们采用了把毕业设计提前扩大到整个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我们称为毕业设计工作提前,也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到毕业设计工作上面来。“坚持团队”就是所有的选题不接受个人报名,必须是3-5人的学习团队,学生自由搭配,可以跨系、跨班、跨年级、可以男女生搭配,鼓励大三带大二,大二带大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真正培养学生从选人开始就培养团队的意识,在学习中有一个团队的话可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毕竟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配套政策”就是我们跟学生之间签订协议,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系部的义务是免费提供场地、配备课题指导教师、提供无线上网接入等。学生的义务是:在机房内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学生必须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要遵守机房学习的相干规定,违反后将按照事先的协议取消以后的所有选题资格,只要任何团队中有一人违反则同时取消所有团队成员的任何奖、勤、助、贷方面的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等惩罚性措施。“提供平台”就是系部有责任在每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内,安排好场地,请院领导和企业相关人员过来观摩,让这些自主学习团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PPT讲解和作品讲解的方式,向全系同学进行展示,一是这个平台将极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他们为几分钟的讲解将要花费很多时间准备,同时对于指导教师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压力,二是对其他暂没有参加的学生的示范作用将非同寻常。提供平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每一个学习团队每一天学习后必须通过平台进行电子反馈,简要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遇到的困难、需要指导教师配合的地方等等,指导教师进行及时反馈。
2.5与学员签订协议确保自主学习效果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提高专业机房利用效率,服务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在系内形成浓郁的专业团队学习氛围。系部所有专业机房对自主学习创新团队实行免费开放,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范自主学习方式,系部对自主申请进入机房进行相应课题自主学习的课题小组经过协调沟通,达成了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实行制度化管理。
3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平台的思考
3.1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大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平台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本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自主学习创新平台指导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惟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所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减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而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本人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应当说,自主学习创新平台使传统教师的角色更加丰富和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倡导者;(2)教学改革的设计与策划者;(3)大学生疑惑的迅捷解答者;(4)大学生创造力的发现者与学习方法的总结者。
3.2学生角色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大学生学习周计划范文6
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228-0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迈入了“学习化”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已无法使个体应对科学技术与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毕生面临的发展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的“主动”学习者则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对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且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自我调节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低,说明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这些策略使用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但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使得学生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和理解控制等策略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自我调节策略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程度进行监控、管理朝向目标的前进过程并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必要时做出修正行为,还可消除焦虑,防止因焦虑而产生的注意分散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依据元认知,使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的一系列计策或谋略。学习策略可以表现为外显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既可以是一般性的通用策略,如监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的,与特定学科有关的策略;既可以是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也可以是自动化的,无需意志努力。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影响学习策略择用的类型、水平和有效性。一般说来,表面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将会导致表面型的、消极的学习策略;而具有深层次学习动机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往往是高水平的、积极的、主动的。而学习过程是一个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策略运用水平高就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动机。Ames(1998)研究表明,能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具有良好动机水平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产生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动机水平差的学生有效策略的使用较少。
2.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着学习策略的掌握速度或者择用策略的优劣。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效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相应的活动,会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不管原先取得何种成绩,他们的学习都会更加努力、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面临困难时更能持之以恒。
3.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性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运用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在教学关键时候和关键环节给学生授以必要的策略,能使教师有效展示内隐学习策略,压缩思考过程,能使教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连续的思考过程步骤化,使学生有实例可仿,有程序可依,便于学习与掌握。
4.归因
学生的成就归因、学习策略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如果学生将成败原因指向努力和学习方法,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技能和策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灵活调整学习方法,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或寻求外部条件的帮助,或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策略。而将落后、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良的学生,往往缺乏合适的学习策略,因为他们认为努力也无用。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自主学习主要通过个体自己来完成对学习计划的拟定、监控和调节,因此,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习策略培养的核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元认知的认识功能和监控功能的提高,即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要求灵活地制定学习计划,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记分技术、自我提问技术等,鼓励学生及时、准确、经常地对学习进展情况做记录,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即如何通过反馈等方法来对不适当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这样,学生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工具以便在需要时去对付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去达到各式各样的目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加强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培养
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保障。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这些资源。(1)训练大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意识到时间计划的重要性、并优先考虑时间的运用。(2)对大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接近学习目标,使大学生更为经常地使用自己已经习得的策略。(3)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求学业帮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学习困难,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的问题,这时就要求个体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交给大学生一些工具性求助策略,使大学生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3.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确立掌握知识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目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三种方式:(1)增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2)积极的自我强化。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其能在较近的目标达到后看到自己的进步。(3)言语说服。这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提高高校教师学习策略教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多是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策略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决定了在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策略指导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术思想、学习行为以及学业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内容的关注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他们会认为所学知识相当重要而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策略教学素养将有助于促进或加速大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策略。
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学习策略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方法,如发现法、模仿法、讨论法、观察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做到:(1)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策略学习中是一种重要而稳定的动机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学习起推动作用。(2)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提供丰富的恰当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概括化的知识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在恰当场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2]邢强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