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1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新生存在的典型问题

初入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可以说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共性特征与12年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独生子女的养育模式有关;个性特征是个人的成长模式和家庭环境的差异形成的。第一,生活上。生活习惯的改变――没有父母在生活上的监管,也很容易产生倦怠的生活状态。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特别是对于跨地区入学的新生,则要面临水土差异、饮食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等更多的问题。生活习惯的问题,往往是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第二,学习上。学习模式的改变――大学学习更强调自主性,习惯了高中的辅助式学习,往往会使部分学生迷失了学习的导向,不懂得学习方法。第三,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高中阶段,生活圈子小,人际关系较单一,主要有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这几种。大学阶段接触人的广度加大,层面也更深。学会与不同层次的人接触,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技能。除了以上的共性问题,许多学生也会有自身的适应困难。首先外地学生对于学校和地区要有双重的适应,因此融人新环境的进程更缓慢一些。其次是经济条件问题,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同而导致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同,会让贫困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再次是性格因素,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将不愉快情绪埋在心里,而外向的学生,往往会较快的适应环境。

二、提升新生适应能力的方法

(1)由紧张到放松,新生在心理上要适应。迈入大学的门槛,很多大学生以为大学学习很轻松,对学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毫无思想准备。一些一心想进大学喘口气的同学,由于自身心态的原因一下子适应不了,加上大学学习方法的变化,顿感学习压力很大,甚至不堪重负,情绪一落千丈,整个生活变得灰暗起来。同时依赖与渴望独立的心里在大学生心里互相撞击。要独立,但不习惯一下子失去依赖。(2)从中学到大学,新生在认知上要适应。中学阶段,许多同学都是佼佼者,大都习惯于领先和胜利,然而,进入大学后,由于比较的参照系发生了变化,原有的自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方面充满激情、自信和好奇,但青春期的特点又使他们内心很敏感和细腻,结果造成很多新生内心愿望多,实际行动少,浪费大学的宝贵时光,没有打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石。(3)重新树立集体荣誉感。新生入学后,应更多的加入集体组织,让新生体会“家”的感觉。一是可以利用军训的机会,从执行纪律的高度来改变生活方式,逐步摆脱家庭中的娇生惯养的生活习惯;二是要维护班级成员的平等性,尊重与自己各方面有差异的同学,让自己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三是可以在学校或者校际范围多参加比赛,通过集体参与,在竞争中凝聚新生自己的集体荣誉感。(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新生大学生活的愉悦性,冲淡对陌生环境的抵触。

三、大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客观认识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职业目标,选择既定职业,制定相应计划并采取积极行动以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需要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根据英才网的调查,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状况。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教育讲座,逐渐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入职业角色,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2)及早确立发展目标。在学习安排、兴趣发展、技能强化上都朝着目标去努力,提升自己以后的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素养。(3)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制定和反馈。在确立发展目标后,应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新生的个人规划应详尽,确定总目标和子目标,使计划一步步实现,做到有的放矢。高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新生自己要提升自身能力,加强职业规划意识之外,学校也应想新生所想,及时化解新生中的矛盾和困难,新生的进步成长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各个方面的共同推进。

参 考 文 献

[1]梁结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之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6(8)

[2]齐铭鑫.从提高适应能力到大学生涯规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109~111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2

关键词 草业科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华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25-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ONG Zhao-xia LU Xiao-liang XIE Xin-ming * ZHANG Ju-ming ZHANG Jian-guo

(College of Agricultur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i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ain employment problem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atacultural science.

Key words pratacultural science;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建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收农学专业草业方向的本科生,直到2005年才开始招收第1届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目前从毕业的6届学生来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都从事与该专业无关的工作,造成了人才的错位流失。由于大部分学生并非出于热爱草业而填报志愿,因此进入学校后,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对前途和专业没有信心,上课提不起兴趣,存在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其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虽然有部分学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但其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心理准备,学习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没有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草业科学专业大学生总体表现为综合素质低、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等,这严重减弱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毕业后都想脱离农业,找一份体面、报酬高的职业,以便尽快改变自身和家庭的贫困状况,使其就业期望值过高。

草业科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了招生的规模,限制了专业的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对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

1 就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对草业科学专业不感兴趣

多年来,社会一直存在轻农观念,对农业类院校草业科学专业不甚了解,认为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就是种草,而农民田里的草都拔不完,完全没有必要学种草。正是因为社会的误解,直接影响草业科学专业的招生工作,使得广大考生不愿报考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1],成为农业高校草业科学专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很多就读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带上“草”或“农”的专业与学校都是没有前途的,因而在整个大学阶段都没有扎扎实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与“草”或“农”有关的工作,更不愿意投身基层,造成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即使有部分草业科学专业学生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单位,也因为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吃不了苦而无法胜任本职工作。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草业科学专业是新专业,前几年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专业缺乏特色和系统性,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全面,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3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学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及社会关系等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1.4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和求职技巧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和锻炼,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1.5 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学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是目前高校学生就业中的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注重薪酬待遇,选择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就业,关注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和假期要求等方面。

随着城镇绿化、运动场和高尔夫球场的建造管理及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需要不同层次的草业科学专业的人才。而这些工作场所大都位于比较偏僻的郊区或农村,环境闭塞,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升职需要时间较长(做到一个高尔夫球场的草坪总监最少需要5年的时间),学生觉得前途渺茫,不愿意到这些单位工作。

1.6 学生综合素质低

社会适应能力差、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等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通病。而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应付新的挑战。

社会适应能力差、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是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到高尔夫球场工作几个月后,因不能忍受寂寞和辛苦、不能适应工作环境而辞职转行做其他工作。

2 就业对策

2.1 增强华南农业大学与兄弟院校、相关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了解更多的兄弟院校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和经验,为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一是加强华南农业大学和兄弟院校的学生交流,开展专业教师研讨。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论坛,为学生与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网络平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更方便地与教师沟通,也方便已经就业的学生与教师交流[1]。二是聘请一些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使学生在学术交流中及时了解草业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更好地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三是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科研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进行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作适当的调整,取消相互重复的课程,做到精而简,避免学生抱怨整天有上不完的课,产生厌学情绪。

2.2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草业科学专业要求毕业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而生产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应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切实培养草业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提前走向社会,接触更为广泛的专业工作[2]。华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教师与外界许多相关单位联系密切,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接触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例如,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参与了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足球场和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足球场等大型赛事的草坪养护工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对运动场草坪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实验课、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已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积极地与珠海金湾高尔夫球场、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顺德君兰高尔夫球场和珠海、广西等地的牧草种植与加工公司协商沟通,以增加草业科学专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2.3 形成具有地域性的专业特色

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科地域特点很明显,不同地区的专业设置也应该具有地域特色。草业科学专业基本可划分为草地畜牧业、草地生态、草坪与绿化等专业方向。广东省地处水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亚热带地区,学生的培养除了基础扎实外,要研究课程设置与地域特点的关系、课程设置与全国招生和学生全国就业之间的关系。专业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设置必须与全国其他院校接轨,有利于学生考取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和全国就业;专业特色课程主要体现在选修课中,围绕草坪草、园林绿化、水土保持与环境、高能量密度C4植物4个方面充实课程,如草坪工程学、高尔夫球场的设计与管理、运动场草坪、观赏园艺学、园林草地景观设计、园林制图、水体环境及污染防治、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学、草资源学等[3]。

另外,草业科学专业可以开设经济类选修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通专结合的复合型草业人才,使他们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生产,又懂销售,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引进高质量、高学历、科班出身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来充实现有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在草坪建植和管理、草坪工程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现有的教师队伍应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到国内外学校相关专业交流学习、进修;提倡敬业奉献精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和教学水平[4]。

2.5 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确定就业方向

华南农业大学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就业论坛等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同时还邀请校友、人力资源专家及心理专家开展求职技巧培训,传授毕业生求职的经验。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方针,认清就业形势,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与方法,从而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能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5]。

在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时,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需要从正面和侧面了解其就业方向和就业的期望,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模拟面试,根据具体情况实行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

受择业期望影响,部分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较为突出。许多草业科学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时,放弃本专业而跨行业工作,甚至宁愿进行“暂缓就业”,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从事草业工作,造成了草业科技人才的错位流失,不利(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6页)

于草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引导和协助学生就业,促进其就业观念的转变,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同时,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研究生,以缓解就业压力。

3 结语

总之,草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草业科学专业的人才,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这需要草业专业的大学生转变观念,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增强综合能力。另外,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应适应当前的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全面提高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智能结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的人才,适应当前草业发展的需求[6]。

4 参考文献

[1] 周旭丹.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21-23.

[2] 刘香萍,李国良,杜广明,等.加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切实培养草业应用型人才[J].黑龙江畜牧,2011(4):24-25.

[3] 赵祥,董宽虎.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多元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5):16-17.

[4] 干友民,张新全.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情况与办学思考[J].草原与草坪,2003(4):84,86.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3

(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尝试将三个环节合并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三个环节同时开展,延长至整个大四学年,实现一体化的新模式,既保证各环节的教学质量,又促进了学生就业。

关键词 实习;就业;一体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特别重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教学环节[1-2]。这两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还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

但是在很多高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这两个环节是同时进行的,一般安排在大四学年。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学生为了找工作往往无心参与这些毕业实践环节。造成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又反过来影响学生就业率[3-5]。因此,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想办法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1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实习单位出于经济效益和产品成品率的考虑,一般不会安排具体的工作给实习生。大多只是停留在参观,了解生产流程上。由于实习学生可能会干扰到正常生产,学生在生产现场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无法实现锻炼动手能力。师资方面,一般是很多学生只有几个老师带队,指导力量不足。实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实习的时间和质量都难以保证。久而久之,毕业实习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达不到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

1.2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大多由校内老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开题。由于跟企业接触少,选题往往脱离工程实际,跟现有技术相比太过陈旧,基本上就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

老师方面,指导工作量过大,平均每位教师所带学生数过多,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对每位学生进行详细指导。

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忙着考证、找工作、考研复试等等,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非常少,很多学生靠答辩前突击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1.3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应用型的专业,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毕业设计所用知识又与企业脱轨。导致学生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单位要求,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就大大减弱,大大加大了就业难度。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体化教学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三个环节的开展时间由一年延长至整个大学四年,这就有效解决了各环节时间不足的问题。从入学就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使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学生结合以后的就业意向可以寻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的积累,同时加强所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加大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较早的熟悉工作环境,毕业后就可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就业时争取在实习单位就业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去相关单位就业,也有了比较好的工作经验。

对于没有联系校外实习的学生,可以聘请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在校内实习时给予相关指导。

新模式教学中,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比较宽松,时间安排也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然而,为了保证学生能切实提高各种使用技能,新模式下,必须采取统一的、严格的、高标准的考核要求。从根本上来控制教学质量。

3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条件

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管理和实践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这里对教学实践条件的建设方案加以分析。总体可以有三种方案。

3.1学校内部建立接近企业的实验基地、实习工厂

在实习工厂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环境。此方案要求资金投入比较高,实施起来建设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使用权限和管理自由度最大。学生在实验基地开展毕业设计和实习时,学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

3.2开展校企联合办学

这种方式要求在学习初期就有很明确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计划。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在企业实习,最后实习的积累可以完成毕业设计。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企业需求最接近,很好就业。这样实习时间很长,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理论知识的应用得到应用,毕业设计题目贴近企业的技术需求,毕业设计准备充分。通过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学生因为实习和毕业设计锻炼的技能最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也能够很快的完成职业转换。但是这种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的密切配合。

3.3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通过工厂实习的方式

学生自己在企业中找到指导老师,在企业里面实习,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方式需要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合作。

4总结

一体化的新模式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三者有机融合, 使三项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给出了几种可能的实现条件。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毕业后,学生能更快的适应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葛祥友,莫徽忠,黄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大众科技,2013,4.

[2]苏聪聪.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2,30.

[3]周庆元,包文殊.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4]周英,陈惠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9.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在激烈市场竞争和组织机构变革的情形下,面临生涯抉择的时候,不但要掌握个人的生涯竞争优势,更要配合周围环境变化,从而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预定目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是高校毕业生个人的事情,更是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方向等问题。尤其是2011年以来,面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和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恶化,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高校并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少大学生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除了个别学生认为自己必须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觉得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工作只能随行入市。

2.职业准备不够,沟通存在问题。

职业准备,包括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问题有许多是由于职业准备不够造成的。准备不够造成信心不足,当就业机会来临不能及时把握或把握不住;一旦失去机会,就会垂头丧气。最明显的一点体现是缺乏求职方法和技巧。许多学生就业时存在沟通障碍,求职简历写得千人一面,没有特色,许多简历连词句都差不多。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挑谁来面试,好像都可以;面试时不知道怎么推销自己的问题也很突出。许多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优势和优点,介绍自己时,只会强调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毕业的,不是强调自己的优势和为什么适合这份工作。

3.看重经济因素,价值取向偏颇。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失偏颇,过于看重经济因素。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越来越务实化,存在着不同程度地追求实惠和功利化倾向,收入情况已经成为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在择业时,理想价值或多或少受到忽视,经济价值更受到学生的重视。对于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有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比如相对于去外企和公司更愿意去更为稳定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相对于竞争较小的小城镇更愿意去繁华的大都市,相对于待遇较低的工作更愿意从事福利优厚的工作。

4.自我评估不够,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但是,目前不少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片面,缺乏综合性。很多学生只分析个人的兴趣、特长及优缺点,没有涉及个人的情感、意志、受挫折能力、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的适应性等,而这些因素对职业生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自我评估的主要方式,要么是单纯地通过各种测试来认识自己,要么是根据友人、同龄群体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就很容易产生两种误区:第一,过于肯定,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忽略劣势,使自己陷入自负的境地。第二,过于否定,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让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两种误区必然导致不同的规划结果:第一,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是“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职业生涯规划因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第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不知道工作的意义,失去信心,妄自菲薄。这说明学生未能从全面的角度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职业定位不准,就业困难。

5.职业目标模糊,抱有投机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抱有一定的投机心理,渴求走捷径,追求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寄希望于凭人情关系找到好工作,而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做事业。有的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这种盲目地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也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然,最严重的是许多同学目标缺失,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学习、工作缺乏动力。虽然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资格考试,但其目的只是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习经历,没有把这些实践和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6.执行能力欠缺,实践能力缺乏。

我国目前的主要人才供给依赖学历教育,而现有的高等学历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与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有较大距离。如IT业需要更多有外语交流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法律、财务咨询、流程外包服务与咨询等业务,但现在高校毕业生中的大部分人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要。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训不够,许多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仅仅做过家教和兼职,目的只是赚几个零花钱。而到了企业之后,还需要很长时间培训才能满足企业的业务发展需要,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造成企业不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7.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单一。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对学生而言,除了学生自身要进行探索和努力外,学校也必须担负起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设计,构建起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体系,实现企业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良性互动的作用。但现状是,许多高校就业中心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人员比例严重失调,甚至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满足“学习者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课程自身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而非简单机械化地组织。课课程内容不能太单一,应该全面考虑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需要,而非单纯地偏重择业技巧而缺乏教育性的指导,忽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对策

1.大学生应自觉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必须自觉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提高的地方,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增进自我了解、实现个体价值、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提高综合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要做到认清自己。自我认知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最后,要处理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时代需求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就业及人生的重要性,发挥自身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中心作用,尽早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选择,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分析与评价的方法:自我评定法、系统测评法、互动交流法、案例启发引导等,对自己做出科学测评,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2.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及职业能力培养。

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清楚自身特点与社会需求之后,大学生应该结合实际,设定出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及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就是“如何去做”,也就是为自己完成理想、实现目标找到策略和办法,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强自身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更能够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2)针对自己的职业取向,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加强能力的培养;(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4)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3.调整不良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面对个性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毕业生及时调整协调关系,摆脱消极因素的影响,积极进取。不良的心理则有碍其发展,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的各种心态,其实质是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的问题。就业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其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义利观、幸福观和价值观。鼓励毕业生志愿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使个人价值在与社会价值的交融中得到升华。

4.提高自我认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个性等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对自我有良好的认知,以确定合理的期望值,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其次要树立自信心,在正确把握自己的情况下,要勇于迎接挑战,参与竞争,相信自己,自信而不自负、不自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做到逆境不气馁,顺境不骄傲,面对现实,勤于思考,积极进取,百折不挠。

5.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规划和构想。目标的确立应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而大学生建立一种自我激励目标非常重要。只要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动摇。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一定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的,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做的构想和打算。所以,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不仅会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而且会影响个人成功的机会。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顺利与否,与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得当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加以设计,择世所需,看清未来发展趋势,关注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要择己所长、择己所爱、择己所利,充分考虑自己的特点,珍惜自己的兴趣,追求个人幸福最大化。通过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明确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势和困难,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积累求职择业经验。

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大学生一旦确立规划目标,就要抓紧时间积极行动,生涯规划各阶段任务的完成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尤其是除了储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针对规划目标的求职锻炼和求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大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供支持,需要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增强大学生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对大学生而言,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学术科技活动,专业对口的就业见习,针对学生信心不足和以提升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团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应通过搭建丰富多彩的见习平台,引导学生及早实践和检验自己的规划,不断进行修订,为顺利就业、实现规划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规划对个体求职择业的实践指导作用。

7.设置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为保证教学的科学性,需要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为保证教学的普及性要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现有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从事职业研究或心理学专业的人才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专兼职的教师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使科学的、高质量的生涯辅导伴随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目标导向项目管理 项目识别

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概述

职业生涯教育最早发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中华民国建立后,这一理念才逐渐从欧美国家深入到内地。关于职业生涯的概念,目前,学界的观点各有不同。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较为认同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的观点: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1]

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连续不断做准备、做决定、做评估的过程,通过对自我、机会、限制、选择与结果的了解,确立与职业生活有关的目标。并根据个人在工作、教育与发展方面具备的经验,规划出具体的履行步骤。[2]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各高校进一步规范职业指导课的开设,把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指导课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 基于ZOPP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项目识别

2.1 ZOPP及其问题-优势-目标分析简介[3]

ZOPP是德语Ziel Orientierte Pro-jekt Planung的缩写,即目标导向项目规划。ZOPP始创于德国,是德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之核心。它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在其调查、分析、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与评估和项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术。其应用程序为:问题分析—优势分析—目标分析—项目规划—项目选优排序—项目实施规划—项目实施。其中,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为重要的三个步骤。

问题是现存条件与人们的欲望之间的差异,要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构成了一个问题。“树”的关系是描述问题间因果关系的最佳模式。运用“树”的关系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造成核心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核心问题产生的结果,建立问题“树”。

优势与劣势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是相对的,又是每个问题都存在的。充分开展调查、分析,利用问题的固有优势,规避其劣势,将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问题的快速解决。

目标是对未来的描述,是未来打算实现的、解决问题后将达到的未来状态,是未来的方向。目标的确定离不开问题的存在,问题为目标的确定打下基础。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翻改为相应的目标,就产生了“目标树”。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问题-优势-目标分析

2.2.1 问题树构建

如前所述,近年来,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和教育部统一部署下,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色和内容需要,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手段开展。笔者基于校基金课题——“A校M&E学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研究”,利用问题矩阵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的34个问题(如图2.1)中,最主要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2.2 优势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诸多优势: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处于繁荣与发展期;国家教育部《教学要求》的颁布;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由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和相关学科专职教师构成的师资优势;社会网络资源、专业培训机构、测评系统等;以及大学生自身优势等。

2.2.3 目标树构建

结合问题树进行问题和目标的转换,将问题“树”翻改成目标“树”,如图2.2所示。课题组研究表明,如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34个问题,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重点在于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既是由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全面性旨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设计全程、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4]

在完成目标“树”逻辑关系分析后,将目标“树”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标归类,就可建立目标“群”,一个目标“群”也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群A: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项目

项目群B:明确课程定位项目

项目群C: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项目

项目群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项目

3 结论及建议

分析表明:要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等四个项目入手,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鉴于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将秉承这一思路,也建议志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各地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个项目的方向不断实践下去,帮助大学生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在职场上实现人职和谐。

参考文献

[1] 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58-59.

[2] 吴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涵与价值的思考[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8,27(4):383.

大学生学业提升计划范文6

(1.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云南昆明650201;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成才,有助于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重规划轻落实等诸多问题,致使完美的生涯规划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文章运用PDCA理论,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实施过程、路径不断得到改进与提升,从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根据内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实现科学合理的动态调整,从而达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PDCA理论;路径提升;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3-0066-05

收稿日期:2014-12-02 修回日期:2014-12-26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0220:22

作者简介:王艳伟(1980—),男,河南沈丘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就业管理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http://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602.2022.013.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59(3):66-70http://xb.ynau.edu.cn

ISSN1004-390X;CN53-1044/SE-mail:ynndxbsk@qq.com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3.013

党的十提出要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制定自己的生涯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路径。职业生涯规划就像gps导航一样,能够促进毕业生顺利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经常提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和流程;陌生是对具体的职业生涯路径的提升思考较少。将PDCA循环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提升当中,有利于探讨和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提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国内,并逐渐进入高校。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引导高校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2007年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逐渐过渡到必修课。截至目前,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已经经历了六、七年的时间,许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是由于受政策引导、社会观念、师资队伍、思想引领、学生自身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仍然是收效甚微[1-4]。

(一)政府重形式轻监督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做出了明确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建议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但是,对于这一要求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至今仍有一部分高校未单独开设职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单位重效益轻培训

社会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要求,多单纯地从其为单位创造效益出发,没有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全面考虑,只片面录用“即时效益”人才,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对大学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培训。

(三)学校重教学轻实操

在具体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影响,大都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灌输,教师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基本理论,很少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操练习,通过生涯人物访谈让学生现场了解具体的理论及如何在现实中应用;或者利用各种职业生涯规划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意义。

虽然有些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过多的采用一些“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游戏形式,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本身;虽然很多教师想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达到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许多教师把握技巧的“尺度”不够,致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只能是教师累得团团转,学生乐的手舞足蹈。

职业生涯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得到了丰富。但是由于其本身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偏重于具体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其理论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四)家庭重结果轻过程

大学生父母对其职业发展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偏执心态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的选择与提升增加了“精神枷锁”,许多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结果不得不因为父母的“一厢情愿”而改变,并且,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提升过程中,也会由于家庭观念的影响而悄然发生变化。

(五)学生重规划轻落实

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就将规划束之高阁,并没有认真的按照规划进行具体的落实,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中也没有进行规划的管理与调整,到最后只能是规划还是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职业生涯过程当中。职业生涯规划就像汽车导航一样,第一步设定目的地;第二步规划路线;第三步按照路线行驶;第四步到达目的地,结束导航。大学生一般设定好目的地、进行路线规划之后,就不再进行中间的调整和监督管理,即使是设计了一些备选方案,但是由于环境变化迅速,规划远跟不上变化,大学生在按规划路线行驶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偏差,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逐渐偏离了原来规划的路线。

二、利用PDCA理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

(一)PDCA理论

PDCA循环理论又名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开始主要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后来逐渐应用于其他方面。PDCA是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PDCA循环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并且循环进行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

(1)P(plan)计划:包含方针及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等。

(2)D(do)执行:根据已知信息,设计具体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先前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从而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析对与错,明确效果,并找出问题。

(4)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同时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5-6]。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

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利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提升框架模型[7-10],详见图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提升框架模型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主要阶段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以及评估有机地融入在PDCA循环当中,并且每一个阶段又都可以进行一次PDCA循环改进,这样形成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互相促进的立体循环体系,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效果的不断提升。

1.利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改进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探索工作世界、决策、求职行动及再评估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利用PDCA循环进行分析与改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探索阶段,一般需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四个方面的分析,结合这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综合评价自我。结合PDCA循环理论,可以首先制定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等四个方面探索的具体计划,比如根据大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探索工具和方法以及实施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采用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评;接着总结分析探索的结果的可靠性,并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测评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这样,周而复始,经历几个循环之后,就可以使自我探索这个阶段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工作世界阶段。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工作世界(即外部世界探索)阶段,通常需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外部工作世界的具体要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生涯人物访谈、实地调研工作岗位、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实习等。如果采用生涯人物访谈进行探索工作世界,那么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生涯人物访谈的具体计划,比如根据大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生涯人物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地点、访谈大纲等;然后按照访谈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并按时赴约。访谈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和访谈的一些技巧;接着根据访谈的纪录总结分析自己目标岗位的信息;最后对访谈结果和自己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分析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决策阶段。在进行了自我探索和外部工作世界探索阶段之后,通过内外部结合分析,以及SWOT、平衡单等工具进行决策。在决策阶段,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利用决策平衡单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前期准备,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平衡单使用的前提和规则;接着根据平衡单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对决策结果和自己采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还有一些方面没有分析清楚,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这样,周而复始,经历几个循环之后,就可以使决策阶段的问题得到解决。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行动阶段。求职行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包括求职准备、求职礼仪、面试、签约等一系列过程。在求职行动阶段,结合PDCA循环理论,首先制定求职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前期的个人简历、求职服装、发型及求职礼仪、面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与实施;接着根据面试的结果总结分析,哪些地方自己做对了,哪些地方自己还有待改进;最后对面试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面试成功,则滚入PDCA下一循环进行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面试成功率。

(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再评估阶段。再评估及调整阶段常常被大学生所忽视,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许多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经常换单位的原因。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实在不适合目前的工作,结合PDCA循环理论,可以首先制定再评估的具体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再评估的实施;接着根据评估的结果总结分析,究竟自己不适应工作?还是工作不适合自己?最后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2.PDCA循环七个步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时动态调整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时间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可以利用PDCA循环理论的七个步骤科学合理的进行动态、适时地调整。比如大一时自己的计划是本科毕业后去高校当老师,但是到大三时发现高校教书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自己一年之后毕业很难能直接到高校工作,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时调整。

(1)分析目前现状,发现存在问题。通过分析目前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达不到今后目标岗位的要求,这是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

(2)分析生涯规划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就自己目前达不到目标岗位要求的问题,分析影响这一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历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师资格证、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历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教师资格证等一系列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学历水平不高这一因素。

(4)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并执行。针对自己学历水平不高的问题,有必要到高等级学府进一步深造,需要考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取得研究生学历。

(5)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研究生之后,再经历3年的学习,看看自己能否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和研究生毕业证,如果取得了,那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6)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笔试和面试进入了高校工作,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可以对这些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利于以后自己的发展。

(7)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虽然顺利进入了高校工作,但是由于自己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暂时还不能承担教学任务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新出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CA循环发展路径是一个不断循环向上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每经历一个PDCA循环都会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向前发展一步。通过每一次PDCA循环,不断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提升的对策措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提升实施效果涉及到国家宏观层面、学校中观层面、学生微观层面等三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1.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监督管理措施

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效果监督管理规定,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实时通报,要求不达标的进行定期整改,以确保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保质保量的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

2.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的问题,国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比如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平面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和意识引领。

3.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计划

在政府层面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领计划,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生涯案例剖析等活动,引领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二)中观层面

1.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就业指导课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职称评审给予关心和支持,保证其职业上升通道的通畅。

2.健全和完善社会用人机制

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用人机制,并不断完善生涯规划的培训辅导体系。通过健全用人机制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效果,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为单位创造更多的效益,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转变家庭传统职业规划观念

父母的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家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人和领路人,而不做阻碍者。

(三)学生微观层面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是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路线,就像GPS导航一样,如果一开始路线不正确或者路线不科学合理或者路线不经济,那么以后的实施都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会南辕北辙,偏离目标。因此,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是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2.切实执行规划路线

严格执行规划预定的路径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重要保证。再科学完美的生涯规划路径,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永远只是停留在纸上,不能实实在在地落地。另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也能发现原来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以后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

3.实时监控实施效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比较活跃,自制力还有待提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容易走向斜路。同时,大学生思维比较灵敏,时时会迸发出一些新的创新的思想与灵感,这样还有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时监控实施效果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有力保障。

4.动态调整规划路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经历时间较长,受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影响较多,在实时监控过程中,发现当前路径不再适应总目标时,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规划路径的调整,变通思路,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切实执行规划路线、实时监控实施效果、动态调整规划路径这一系列措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也是PDCA循环理论的运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应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优化提升,只有站在整体的角度、系统的高度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提升,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陈良声.PDCA循环原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83-8490.

[2]吴从娟.PDCA循环模式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中的应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24-26.

[3]解臣习,许艳辉.PDCA方法在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9):274-275.

[4]张红,朱克敌.基于PDCA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通用多维模型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172-176.

[5]张秋贤.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之PDCA法[J].中国市场,2013(29):194-195.

[6]赵毅.试析PDCA循环法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12(1):81-82.

[7]王艳伟,李永能,黄宜,等.基于WSR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集成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13-17.

[8]刘艳,陈华平.基于“三维资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