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
基于对上面两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反思,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更倾向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通过实践、对比、论证、分析,探索出“角色定位--网络先导―环境开放--互动探究”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明确开放式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实施开放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者,起组织和督导作用,是活的要素。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换自身的角色,把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们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情是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与教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真诚的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真诚的感情是爱的使者,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相互依赖的桥梁,使教师顺利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 网络先导教学是我们计算机操作教学的必要手段
我校现有学生用微机室两间,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在60人和40人,基本能保证学生在上机操作练习时达到一人一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设备,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例如在学习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时,我们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的“全屏广播”功能来进行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示范操作,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已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尤其是非常关键的操作细节,这就免去了学生睁大双眼紧盯大屏幕之苦。操作示范后,教师即可关闭“全屏广播”功能,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相关项目的操作练习。教师还可以从他的操作中取长补短,又可以指出其错误所在及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智能发展,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书本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已有主动权,能做出自已感兴趣的事,以激发其自发学生的动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探索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可体现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任务的灵活性。
四、网络互动学习是我们计算机操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2
【关键词】习题教学;初中数学;新课程
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核心手段。数学习题教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成交的手段,也是学生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地布置课后习题是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之一,对习题模式与内容进行优化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路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使预留习题的质量得到提升,使习题内容能够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一、对预留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习题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任课教师所制定的习题内容尽量要能够适应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解题水平与学习需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得到新的知识。习题的难度与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习题的质量,任课教师一方面需要通过习题向学生传达比较高水平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要不同学生在解题能力方面的差异,所致定的习题内容一定要体现出示范引路与方法指导两方面的作用,在确保灵活性的同时使习题在情景、设问以及立意等方面的具有比较多的变化。使学生能够通各种不同的层面对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习题来类比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境,使学生们可以依照各种生活现象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直接的观察,方便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
例如:
某市政府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在区道路改造中为盲人修建一条长3000m的盲道,根据规划设计和要求,该市工程队在实际施工时增加了施工人员,每天修建的盲道比原计划增加50%,结果提前2天完成,则实际每天修建盲道__________m.
该题目中即有题目的背景解释(某市政府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在区道路改造中为盲人修建盲道),也有对于变量动态因素的解释(实际施工时增加了施工人员)。这样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针对问题的需求设置一个思考落点,使解答问题的过程不会过于枯燥,同时也使学生在得到解题答案的同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通过变式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题
“变式”教学指的是任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命题进行转化,使命题中的一些非本质特特征不断化的过程中突出命题的本质特征。另外,在便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也可以使便是进一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使不同思维特点的学习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同样的知识内容。对于一道习题来说,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可能会于教材中许多内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通常无法全面地将各方面的知识分析到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利用“变式”教学的有关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另外,采用变式教学方法,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数学世界中充分认知的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刺激学生发挥想象、勇于探索,综合运用各种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手段对数学习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精彩。任课教师在解释习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与“是什么”之外,也要,将更多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介绍给学生,从教材知识的角度出发,对课堂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
三、加强模型训练
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式结于习题知识内容的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由于应用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并且没有对题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筛选与分解,这就需要解题都专门设计一个方程式,于方程中纳入题目中所列出的各种数据,一个数学模式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建立数学模型是对实践生一贯的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将建立数学模型的有关要求以及具体的建立方法传达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与研究,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规律。
四、做好考核工作
对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情况进行科学有效考核,是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程度与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环境,因此,任课教师要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数学习题考核体系,依照难度、知识点重要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习题的分值进行划分,不仅要从高低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还需要将学生目前的理解能力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档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讲解
五、结束语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知识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以及理解难度大等方面的特点,而习题教学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这种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将课堂教学知识全面地融入到习题内容之中,使学生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新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小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39-141+146.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3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多媒体技术 图片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强调知识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在内容的选择上涵盖了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等方面,并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是必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具体的科学现象的统一要求有丰富的材料。科学概念与科学原理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概念与原理是建立在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现象之上的,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丰富复杂,我们不可能通过第一手的直接经验来接触所有事物,信息技术可以为科学课程提供丰富的具象资源。(2)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广泛用于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科学技术让人类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与挑战,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3)传统的科学课程(即物理、化学、生物等)是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建立起来的线性体系,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定理为核心的,脱离了现实生活,通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可以打破这种线性体系,将科学课程的各个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使得封闭、僵化的课程结构走向开放。新的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使科学课程的综合特性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此,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是科学课程的内在需求,是由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科学课程的组织与建构的需要。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科学课程上的应用
1.数字化图形与图片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涉及到许多自然界中的生物与自然现象,但由于受季节的变化与教材内容的不合拍、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物材料收集的不方便、模型标本等的不完备之类的原因的影响,不容易展开实地观察或是实物的演示,教师通常只能凭借教科书展开讲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尽失本色。而且,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千姿百态,若脱离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教师很难解释清楚,学生也学得枯燥无味。因此,图形与图片的演示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图片可以展示出自然现象的五彩缤纷,为抽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提供表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展开观察,并提供思维的依据。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一课时,由于枯叶蝶、竹节虫、变色龙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而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此时运用枯叶蝶竹节虫的图片来呈现,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形象生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生物的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拟态”这一抽象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出了。通常教学挂图是大小固定的,教师无法进行修改,而数字化图片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这能够提高可见度,引导学生观察更为细微之处。数字化图片存取方便,教师可以通过素材库或网络获得一系列组图。,数字化图片可以将各种环境下的竹节虫展现出来,对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非常有用。
2.数字化动画
动画可以表现很难拍摄的客观存在的有形世界,如天体的运行、地球的构造、原子的结构、有花植物的授粉等,它在科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动画与视频都可以展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视频是建立在实物拍摄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的逼真性,而动画可以不受景物的限制,可以是象征性的。由此,运用动画来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去粗取精,突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阐明最本质的原理与规律。例如,在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教学中,由于日食这种自然现象不常见,许多学生从未亲眼见过,如果仅仅是通过讲解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此时运用动画来显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好的选择,如示为日环食成因的动画截图。在该动画中,月亮绕地球运行,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转,当太阳、月亮、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月亮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就发生了日环食。这样,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形象生动。动画能分解重叠物,使物体各部分形象及其相互关系完整、清楚地呈现出来,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内部状态及其与外部的联系,即从内外两个层面上同时加以表现。
3.数字化视频
视频是媒体表现形式中最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一种,它集声音和动态的图像于一体,能够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结构、过程、变化。视频镜头可以带领人的视线进入人体,观察人体内部的微观结构,也可以带领我们穿越丛林与沙漠,环绕地球,甚至可以到达太阳系以外,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例如,在关于“青蛙的生活习性与捕食特点”的教学中,要显示青蛙舌头长而宽阔、附满粘液以及捕食时动作迅猛快捷的特点时,要制作动画软件来呈现这一复杂过程并非易事,而一段视频剪辑可以非常容易地表现这一过程。视频媒体在技能的示范、态度情感的激发方面,往往比动画媒体具有更强的优势。例如,播放神州六号飞船载人航天升空的视频画面,既能够清楚地观看飞船升空的过程,而且易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感情。数字化视频可以采用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传送。“流”意味着可以边下载边播放,不必等整个文件都下载完,因此网上提供了许多可以在线观看的视频流。例如,在中国科普博览网上,就有关于大熊猫、西双版纳等流畅的视频流提供在线观看。
4.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它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结点与结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相似,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处理信息。作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学生可以利用超文本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这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得特别有用。超媒体是超文本与多媒体的融合,它允许超文本的信息结点存放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程序等多媒体信息,并使用与超文本类似的机制组织和管理。超文本和超媒体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它的交互性,它们能刺激读者的多个感觉通道,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人的要求。例如,很多百科全书中包含有彩色图片,声音和视频剪辑。如果学生查找关于狮子的信息,那么他不仅能够找到关于狮子的文本信息,还可以看狮子的照片和短小的视频剪辑,听到狮子的吼叫声。超文本和超媒体使得大量图像和视频存储于电子百科全书中,这对于学生全面而深刻地领会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是非常有效的。
三、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科学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时,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有些教师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没有较多考虑教学的需要,忽视《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缺乏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性。例如,在讲《杠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使学生对力臂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有的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是,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是综合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直观的课件或概念图让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到抽象,便于理解,同时在讲授一些新科学,新技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有些教师仅仅把技术作为呈现机械定义和答案的工具,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来真正解决《科学》教学的实践,缺少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高级认知工具的意识。事实上,当科学教师真正钻研下去,用熟了多媒体技术,他会感觉到上课的速度快了,课后完成作业和试卷的批改也快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提高了。一位老师说:“计算机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考试和作业的反馈速度都加快了……最近,我进行了一次科学测验,学生们在15分钟内都完成了……反馈速度非常快,节省了很多时间。”随着教师们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越来越熟悉,利用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再认为学习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和课程相冲突。相反,他们认为技术对课程形成支持作用,现在可以利用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第三,有的科学老师仅仅满足于对多媒体技术的简单和使用,以及当堂课内容的讲解。实际上,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使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更忙了、更主动了;教室里也忙碌起来。例如,一位老师这样说道:这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令我吃惊的……孩子们主动去做事情,不用强行布置任务。他们充满动力,他们学习使用强大的技术,他们自己找到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教育者的目标:学生们主动去解决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而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去做。这种情况在普通教室里是从来不曾出现过。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多了,因为他们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们正在学习如何成为帮助孩子们学习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者。每个人都获得了好处。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变化是教师们越来越愿意去思考教学、质问旧的模式、观察学生们变化的原因。而学生在完成学习的方法上有了质的差别。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利用了询问、合作、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不断涌现,其操作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会越来越强。因此,我们广大科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4
(一)新旧教材的对比:从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来说,有以下几点:
(1)新旧课本内容上,新教材较以往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视图与投影,专门增设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从内容体系上来看,编排顺序与以往也有较大差别,比如在几何证明中,把学生学会证明书写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内容之后学习。
(2)新旧课本在知识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例如删掉繁杂的分母有理化运算,立方差,立方和公式.三元一本文次方程组的解法,在进行因式分解时,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在初二上学期前对几何证明基本上不作要求,对数学用表的要求取消,删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
(3)新课本较旧课本知识理解程度要求进一步加强.例如:课本中专门设计了100万有多大,公园有多长、多宽(即估算面积有多大),多边形外角和的理解等以往的学生来不及或几乎从未思考过的深度.比如:学生体会百万分之一有多大本教材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描述,学生就会对百万分之一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教材也更贴近生活。例如课本设计了图形的密铺,以及各种各样图案设计,利用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等进行图案设计的作业共有六套.学生对此能有许多创意进而激发出其学习热情。
(4)新教材更注重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及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例如课本在设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时,注重了从几何图形方面对公式的理解,利用面积相等的原理进行拼图。学习勾股定理时,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关系来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用拼图来引导学生证明勾股定理,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证明勾股定理的多种方式,使认知更符合学生实际.又比如在无理数教材编排中,先通过学生认识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及非整数又非分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后通过该对角线究竟有多长,利用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来理解有多大,并最后引入无理数的概念。
(5)新教材的练习量较以往大幅减少。阅读材料更丰富,涵盖数学趣题,例如柳卡趣题.博奕问题,数学史,数学方法,计算机解方程组的原理,WORD中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诸多方面。
(二)教师教法的转变: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中,要学生自己动手,从一个条件(即已知一角或一边)能否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开始,逐渐增加条件,并由学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哪些暂时无法确定,在此应到学生适当的分类,再进行讲解。在学生探索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学生很难举出反例,此时应及时帮助学生出示反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一知识。在探索《轴对称》中角的对称轴时注意纠正学生对称轴是直线等都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该去做的。在《镜子改变了什么》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教师只需适时纠正就可以了!
(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②零的绝对值是零 ③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①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②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③若a>0,则a =________; 若a=0, 则 a =________; 若a<0, 则 a =________ ④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3)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5)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①我喜欢的数学图形②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③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5
关键词:学以致用;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
近来,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得到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信息课程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学生经过信息课程熟练地掌握了信息课程方面的知识。但是在信息课程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使信息技术更加具有实用性。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实用性
信息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课程,家长和学校对于传统中的课程非常重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初中信息课程往往会被其他传统型的课程所取代,使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忽视,继而学生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要,学不学都无所谓,很多学生在信息课程中不认真听讲,甚至去看其他课程的书,使信息技术课程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偏向于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被动地听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使整个教学课堂缺乏新意,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整个课堂显得枯燥乏味,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让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以致用
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对初中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到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的掌握对于学生能否适应当前的时代产生了直接影响,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如果学生能够对于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学以致用,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会受益匪浅。比如,学生可以把信息技术当做工具,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扩展,对于预习以及复习中建立知识结构有着很大的帮助,让信息技术能够对学生的校园生活起到有效的保障。因此,信息技术在初中课程教学中非常的重要,如何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当今时代中很多初中信息课程是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承接,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对于课程进行扩展。与小学阶段学习不同的是,初中的信息技术强调学习技术的实用性。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初中阶段学到的内容并不是特别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所学到的知识接触得非常广泛,多少会有些基本的认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基础,例如,“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就是小学课程中“认识计算机”内容的深化;“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就是“Windows初步使用”内容的承接,设置这一内容就是让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初中阶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PPT应用制作”就是“初级多媒体幻灯片”内容的延伸;“网络基础应用”对于“因特网的简单应用”有着很大的承接关系。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求知的欲望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
三、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的措施
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初中信息课程的实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评价方法,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合理的方法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当前很多初中的硬件设备建设已经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也应当跟随时代的潮流得到发展,对以往比较好的教学模式进行发展和继承,对于比较旧的课程要及时地进行更新,多听取学生的建议,灵活地进行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有限的时间多讲、多练,对教学实践给予重视。要让学生多进行实践,让学生获得比较好的上机体验,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提供比较大的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不同,光靠死记硬背难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更多的实用性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发现问题、查找资料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要进行设计,结合教材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充分的得到应用。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16-01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 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总之,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要促进和谐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