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开放式教学

基于对上面两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反思,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更倾向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通过实践、对比、论证、分析,探索出“角色定位--网络先导―环境开放--互动探究”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明确开放式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实施开放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者,起组织和督导作用,是活的要素。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换自身的角色,把课堂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们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情是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与教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真诚的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真诚的感情是爱的使者,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相互依赖的桥梁,使教师顺利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 网络先导教学是我们计算机操作教学的必要手段

我校现有学生用微机室两间,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在60人和40人,基本能保证学生在上机操作练习时达到一人一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设备,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制课件进行演示示范,并结合必要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例如在学习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时,我们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的“全屏广播”功能来进行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示范操作,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已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尤其是非常关键的操作细节,这就免去了学生睁大双眼紧盯大屏幕之苦。操作示范后,教师即可关闭“全屏广播”功能,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相关项目的操作练习。教师还可以从他的操作中取长补短,又可以指出其错误所在及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入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智能发展,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书本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让学生觉得自已有主动权,能做出自已感兴趣的事,以激发其自发学生的动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探索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可体现为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任务的灵活性。

四、网络互动学习是我们计算机操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2

【关键词】习题教学;初中数学;新课程

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核心手段。数学习题教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成交的手段,也是学生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地布置课后习题是突出教学重点的方法之一,对习题模式与内容进行优化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路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设计,使预留习题的质量得到提升,使习题内容能够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一、对预留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习题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任课教师所制定的习题内容尽量要能够适应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解题水平与学习需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得到新的知识。习题的难度与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习题的质量,任课教师一方面需要通过习题向学生传达比较高水平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要不同学生在解题能力方面的差异,所致定的习题内容一定要体现出示范引路与方法指导两方面的作用,在确保灵活性的同时使习题在情景、设问以及立意等方面的具有比较多的变化。使学生能够通各种不同的层面对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习题来类比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境,使学生们可以依照各种生活现象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直接的观察,方便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

例如:

某市政府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在区道路改造中为盲人修建一条长3000m的盲道,根据规划设计和要求,该市工程队在实际施工时增加了施工人员,每天修建的盲道比原计划增加50%,结果提前2天完成,则实际每天修建盲道__________m.

该题目中即有题目的背景解释(某市政府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在区道路改造中为盲人修建盲道),也有对于变量动态因素的解释(实际施工时增加了施工人员)。这样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能够针对问题的需求设置一个思考落点,使解答问题的过程不会过于枯燥,同时也使学生在得到解题答案的同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二、通过变式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题

“变式”教学指的是任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命题进行转化,使命题中的一些非本质特特征不断化的过程中突出命题的本质特征。另外,在便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也可以使便是进一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使不同思维特点的学习能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同样的知识内容。对于一道习题来说,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可能会于教材中许多内容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通常无法全面地将各方面的知识分析到位,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利用“变式”教学的有关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另外,采用变式教学方法,还能够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数学世界中充分认知的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刺激学生发挥想象、勇于探索,综合运用各种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手段对数学习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精彩。任课教师在解释习题的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说明“为什么”与“是什么”之外,也要,将更多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介绍给学生,从教材知识的角度出发,对课堂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

三、加强模型训练

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式结于习题知识内容的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由于应用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并且没有对题目中的有效数据进行筛选与分解,这就需要解题都专门设计一个方程式,于方程中纳入题目中所列出的各种数据,一个数学模式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建立数学模型是对实践生一贯的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将建立数学模型的有关要求以及具体的建立方法传达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与研究,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规律。

四、做好考核工作

对学生解答数学习题的情况进行科学有效考核,是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理解程度与学习能力水平的重要环境,因此,任课教师要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数学习题考核体系,依照难度、知识点重要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的习题的分值进行划分,不仅要从高低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还需要将学生目前的理解能力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档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讲解

五、结束语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知识内容多,知识结构复杂以及理解难度大等方面的特点,而习题教学又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这种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将课堂教学知识全面地融入到习题内容之中,使学生们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新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小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39-141+146.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3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多媒体技术 图片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科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强调知识与获得知识过程的统一,在内容的选择上涵盖了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等方面,并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是必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抽象的科学概念与具体的科学现象的统一要求有丰富的材料。科学概念与科学原理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概念与原理是建立在丰富而具体的科学现象之上的,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丰富复杂,我们不可能通过第一手的直接经验来接触所有事物,信息技术可以为科学课程提供丰富的具象资源。(2)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广泛用于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科学技术让人类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与挑战,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3)传统的科学课程(即物理、化学、生物等)是按照学科逻辑结构建立起来的线性体系,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定理为核心的,脱离了现实生活,通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非线性特点可以打破这种线性体系,将科学课程的各个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且使得封闭、僵化的课程结构走向开放。新的技术与方法的应用,也使科学课程的综合特性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此,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是科学课程的内在需求,是由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科学课程的组织与建构的需要。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科学课程上的应用

1.数字化图形与图片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涉及到许多自然界中的生物与自然现象,但由于受季节的变化与教材内容的不合拍、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物材料收集的不方便、模型标本等的不完备之类的原因的影响,不容易展开实地观察或是实物的演示,教师通常只能凭借教科书展开讲授,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尽失本色。而且,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千姿百态,若脱离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教师很难解释清楚,学生也学得枯燥无味。因此,图形与图片的演示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图片可以展示出自然现象的五彩缤纷,为抽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提供表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展开观察,并提供思维的依据。例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一课时,由于枯叶蝶、竹节虫、变色龙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而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此时运用枯叶蝶竹节虫的图片来呈现,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形象生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生物的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拟态”这一抽象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地得出了。通常教学挂图是大小固定的,教师无法进行修改,而数字化图片可以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这能够提高可见度,引导学生观察更为细微之处。数字化图片存取方便,教师可以通过素材库或网络获得一系列组图。,数字化图片可以将各种环境下的竹节虫展现出来,对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非常有用。

2.数字化动画

动画可以表现很难拍摄的客观存在的有形世界,如天体的运行、地球的构造、原子的结构、有花植物的授粉等,它在科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动画与视频都可以展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视频是建立在实物拍摄的基础上,具有高度的逼真性,而动画可以不受景物的限制,可以是象征性的。由此,运用动画来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去粗取精,突出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阐明最本质的原理与规律。例如,在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教学中,由于日食这种自然现象不常见,许多学生从未亲眼见过,如果仅仅是通过讲解和阅读的方法,教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容易理解,此时运用动画来显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好的选择,如示为日环食成因的动画截图。在该动画中,月亮绕地球运行,同时,地球不停地自转,当太阳、月亮、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月亮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就发生了日环食。这样,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位置关系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形象生动。动画能分解重叠物,使物体各部分形象及其相互关系完整、清楚地呈现出来,能较好地表现物体的内部状态及其与外部的联系,即从内外两个层面上同时加以表现。

3.数字化视频

视频是媒体表现形式中最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一种,它集声音和动态的图像于一体,能够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结构、过程、变化。视频镜头可以带领人的视线进入人体,观察人体内部的微观结构,也可以带领我们穿越丛林与沙漠,环绕地球,甚至可以到达太阳系以外,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例如,在关于“青蛙的生活习性与捕食特点”的教学中,要显示青蛙舌头长而宽阔、附满粘液以及捕食时动作迅猛快捷的特点时,要制作动画软件来呈现这一复杂过程并非易事,而一段视频剪辑可以非常容易地表现这一过程。视频媒体在技能的示范、态度情感的激发方面,往往比动画媒体具有更强的优势。例如,播放神州六号飞船载人航天升空的视频画面,既能够清楚地观看飞船升空的过程,而且易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感情。数字化视频可以采用流媒体格式通过网络传送。“流”意味着可以边下载边播放,不必等整个文件都下载完,因此网上提供了许多可以在线观看的视频流。例如,在中国科普博览网上,就有关于大熊猫、西双版纳等流畅的视频流提供在线观看。

4.超文本和超媒体

超文本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技术,它以结点为单位组织信息,在结点与结点之间通过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链加以连接,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这种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相似,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和处理信息。作为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学生可以利用超文本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有关信息。这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得特别有用。超媒体是超文本与多媒体的融合,它允许超文本的信息结点存放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程序等多媒体信息,并使用与超文本类似的机制组织和管理。超文本和超媒体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最大的优势是它的交互性,它们能刺激读者的多个感觉通道,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人的要求。例如,很多百科全书中包含有彩色图片,声音和视频剪辑。如果学生查找关于狮子的信息,那么他不仅能够找到关于狮子的文本信息,还可以看狮子的照片和短小的视频剪辑,听到狮子的吼叫声。超文本和超媒体使得大量图像和视频存储于电子百科全书中,这对于学生全面而深刻地领会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是非常有效的。

三、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科学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时,出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有些教师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没有较多考虑教学的需要,忽视《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缺乏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性。例如,在讲《杠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使学生对力臂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有的教师用课件来演示反而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是,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是综合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直观的课件或概念图让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到抽象,便于理解,同时在讲授一些新科学,新技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有些教师仅仅把技术作为呈现机械定义和答案的工具,而不是用信息技术来真正解决《科学》教学的实践,缺少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高级认知工具的意识。事实上,当科学教师真正钻研下去,用熟了多媒体技术,他会感觉到上课的速度快了,课后完成作业和试卷的批改也快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也提高了。一位老师说:“计算机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考试和作业的反馈速度都加快了……最近,我进行了一次科学测验,学生们在15分钟内都完成了……反馈速度非常快,节省了很多时间。”随着教师们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越来越熟悉,利用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不再认为学习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和课程相冲突。相反,他们认为技术对课程形成支持作用,现在可以利用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第三,有的科学老师仅仅满足于对多媒体技术的简单和使用,以及当堂课内容的讲解。实际上,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使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更忙了、更主动了;教室里也忙碌起来。例如,一位老师这样说道:这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是令我吃惊的……孩子们主动去做事情,不用强行布置任务。他们充满动力,他们学习使用强大的技术,他们自己找到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教育者的目标:学生们主动去解决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而不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去做。这种情况在普通教室里是从来不曾出现过。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多了,因为他们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老师们正在学习如何成为帮助孩子们学习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者。每个人都获得了好处。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变化是教师们越来越愿意去思考教学、质问旧的模式、观察学生们变化的原因。而学生在完成学习的方法上有了质的差别。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利用了询问、合作、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四、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必将不断涌现,其操作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将会越来越强。因此,我们广大科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4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常规的数学教学只是数学规律和概念的讲解。新时期下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我用多媒体CAI进行教学。用PPT出示了很多张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下列问题思考:(1)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2)能否类比三角形的定义给这些图形下个定义?观察思考:两个多边形有什么不同?并说明我们今后所说的多边形是指凸多边形。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能感受到从现实原形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可以由学生归纳出概念:(1)由一些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2)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中做,做中学是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数学思维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加深入。例如,在讲解《图形与变换》的相关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以下性质:(1)可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图形中互相对应的点称为对称点;(3)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笔者通过分发教学活动材料,让学生动手绘制对称轴的方法来开展教学。

画对称轴

例如:如图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对画法进行归纳总结:方法1:过线段AB,CD的中点画直线;

方法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方法3: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给学生一个充分动手绘图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摸索与实践完成了知识的内化与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深化了对对称轴的认识,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过渡。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用敏锐的思维及时了解和收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信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条形图与扇形图》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了条形图和扇形图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种图形,分析和比较两种图形的优缺点,提高比较、推理能力。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频数、频率、百分比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学生能逐步认识到条形图与扇形图对数据描述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数学素养

一、背景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对人类理性思维的形成和个人智力发展的促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数学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活动来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其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数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数学学习中提出了“学生应提高和发展的能力”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故针对每个阶段不同的难点,应逐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所特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这些基本原理运用到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

二、新课标下存在的难点

为了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做了相对应的改动,其中初中教学内容较之前相对增多了,且部分高中的部分内容又移到了初中。同时,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与缓解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难度,在初中教材中又增加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跨度,使得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加大了难度,不仅在技能上,而且学习方式上都存在。

传统内容的新变化求使初中数学在思维方式上较初中也有着很大的差异,然而大多数的初中数学却只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达上,没能有效地揭示数学的本质特质和属性。而现今的初中教师却一贯沿用着原有的教学方式,没看到初中数学的定位不同所需要的处理方式和教学的不同。

另外,在课堂学习中能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很少。据官方调查数据显示,信息技术的经常使用情况所占的比例不到两成,故使得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来,没有直观性,使得学生的理解也不能很到位,这对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正视问题,解析困难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数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难点与疑点,我们应正视,同时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和能力,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继承和发扬我国重视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良好传统,让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初中数学素养。

首先,在数学知识、技能的衔接问题上,我们应看到主要存在于有理数、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次函数解析等,故针对不同的学习课程要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次函数解析等适合放在所有新课之前单独讲授,而像有理数、因式分解就适合在讲授有关内容时穿插在单调性与最值的习题课中,另外像三角形中的位线关系就适合单独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传授的方法。数学解题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叫做变换法,也称转化法,当你遇到的问题直接解答有困难时,可以通过变换成其他形式的等价命题使之变得更为简单。其实,整个解题过程就是将未知转向已知。在传授逻辑推理时,更要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同时在日常的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将这一概念穿插其他,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点本身的繁琐性与独立性,故在知识点传授时,显性的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隐性的思想是潜藏其中的一条暗线。由于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故要有意识地使用提示语,使思想方法显性化,使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无意识默会走向有意识习得。同时可以将关注重点迁移,体现函数与方程思想,突出主线。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16-01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一、 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即“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统计图等。新增了概率的内容。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及估算与近似计算能力,删去繁杂的计算。淡化笔算,重视计算器的运用,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几何方面也增加了三视图、展开图,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了。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好课程标准加强的内容和新增内容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灵活的运用教材。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选用教材、资料,特别是分析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的体现。

三、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的课题学习里“面积与代数恒等式”,是让学生通过长方形、正方形拼成面积来推出公式:(a十b)2=a2十2ab+b2,一改过去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到结论的方法,接着利用长方形纸片再由特殊推出一般性(a十2b)(2a一b)=2a2十3ab-2b2。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综观近年来各省的中考试题,探索性试题占了一定比例,这类问题常有思维多向和结论不唯一的特征,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均较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新课标的必然要求,是怎样教、怎么学的一种导向。

总之,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自己,要促进和谐互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从而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