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原理

商业模式原理范文1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动力机制转换任务艰巨,影子银行与地方债务的“去杠杆”、产能过剩“挤水分”等先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正逐渐显现,商业银行面临全新的经营环境,加之监管趋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这给商业银行传统发展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商业银行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依靠人力资源优势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随着商业银行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使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占得先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2.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概述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胜任力”概念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胜任力定义是斯彭斯(Spencer)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算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林日团,2007)。简单地说,胜任力模型是指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是一个偃瘟结构(王家奇,汤舒俊,记凌开,2009)。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岗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的文件。首先需要针对某一岗位进行职务分析,明确该岗位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写岗位说明书,进而为组织进行人员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提供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岗位说明书的主要缺点是:它并没有以可观察和可量化的方式描述预期的结果。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岗位说明书并不能及时反映某一岗位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的迅速变化,因此,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难实现持续利用员工才智获取竞争优势的作用。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比,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很大不同。该方法认为员工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能力素质上存在差距,可以将员工区分为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前者比后者会给组织创造更多的效益。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合适的手段发掘、培养、开发表现优异者,这样,在人力成本日益上升的背景下,组织能够在保持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效益,通过利用员工的才能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3.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每一环节具有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方法,而胜任力模型则为其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清楚的描述了胜任某类工作或岗位的胜任力,借助胜任力模型,能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许祥秦,闫俊宏,2007)。胜任力模型为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可将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竞争力优势。

3.1胜任力模型在招聘选拔中的应用

目前商业银行在进行人员招聘选拔时,对于能力素质的考察,一般比较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外显特征(如:知识、技能、学历等),而较少考察应聘者的内隐特征(如动机、价值观、特质等),胜任力模型为商业银行的困惑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切入点。胜任力模型作为基础构建各个岗位的任职要求,相对于传统招聘更易挖掘应聘者的潜在胜任力,规定员工应使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胜任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这种招聘选拔方式也可以使商业银行和应聘者双方受益:商业银行不仅能够为自身的发展找到合适的人才,而且应聘者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用以所学,人尽其才(袁传攀,2012)。由于胜任力模型中既包含工作岗位的任职资格,还包含商业银行战略和企业文化的因素,因此,能够选拔出契合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的人员,他们在人职后,愿意为完成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而贡献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匹配”。

3.2胜任力模型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

目前,商业银行都能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培训投入,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培训的针对性不强等。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培训开发工作,是通过对员工胜任某一岗位所需胜任力的培养、开发,进而提升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胜任力水平。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某一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各岗位的培训课程体系,为员工量身定制培训开发计划,按照做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服务、考核培训效果的基本思路,使培训开发工作有的放矢,增强员工取得高绩效和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能力。此外,根据胜任力模型,还可以为组织制定能力培训培养计划,即对某一岗位任职员工进行胜任力评估,发现每一位员工的能力优劣势,通过与该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对比分析,找到组织整体的能力优势和短板,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发展计划,提升组织整体的竞争力。

3.3胜任力模型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受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利润增长乏力和不良贷款率攀升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人才流失严重。究其原因,薪酬激励机制是一重要因素。目前商业银行的薪酬分配中,员工的业绩和对银行的贡献往往由于难以准确衡量而不能获得相应的薪酬福利,无法发挥薪酬管理在吸引和保留高素质、高潜力人才方面的作用。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薪酬管理模式,大多采用宽带薪酬制度。所谓宽带薪酬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同时,将每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随着能力的提高,员工将承担新的责任,只要在原有岗位上不断改善自己的绩效,就能获得更高的薪酬(刘晓旭,2008)。这种薪酬管理模式,将员工的能力素质与薪酬福利直接挂钩,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现员工业绩和银行经营业绩的双提升、共促进。

3.4胜任力模型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建立的前提是找到区分优秀与普通的指标,以它为基础而建立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经过科学论证并且系统化的考核体系,也正体现了绩效考核的精髓,真实地反映了员工的综合表现(谭娟,2009)。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明确认识到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能力素质以及行为表现特征。商业银行可以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经办岗位等不同的胜任力模型,设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型,进行量化考核管理。这样,上级能够更及时清晰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存在的困难挑战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等,为向员工进行反馈、指导和帮助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撑。此外,通过胜任力模型进行的绩效反馈增加了新内容,即围绕胜任力模型和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使绩效沟通更聚焦到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能力素质以及行为表现特征上。

3.5胜任力模型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

商业模式原理范文2

关键词:烟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8401

随着经济大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管理的重心也渐渐从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杜拉克说:“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现代企业重视人的因素,把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做管理的首要问题,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愈显重要。

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1 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中的员工为对象的管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有效地开发利用企业各级员工的潜能。从招聘、录用、晋升、培训和绩效考评,到薪酬制度和保险福利的制定,其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挖掘潜力,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总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导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有效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不断发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

1.2 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赢得人才的制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将会比以往更加激烈,企业内部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占领人才发展的制高点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智力资本的竞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就能拥有最新的科技开发能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所以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的最佳管理机制。

2 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无法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发展战略,无法为公司制定长期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不出与之配套的招聘、培训、激励、薪酬等具体措施。

2.2 行业内部工资水平不平衡

烟草商业企业一直以来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这是一种实行了20多年的半计划性的工资机制。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原因,形成了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收入差距较大的历史事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

2.3 考核激励机制缺乏

烟草商业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以致使人才的成长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步伐。企业内部裙带关系复杂,员工的晋升、加薪等制度缺乏透明度,使员工感到缺乏公正性,对企业丧失信心并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企业长远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3 探析烟草商业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为做好烟草商业企业人力资源工作,需从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薪酬制度和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3.1 确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从战略高度来说,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具备战略高度。烟草商业企业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首先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起到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保证企业目标与企业资源的协调发展。其次,人员规划作为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是企业制定各种人事决策的依据和基础。企业可以通过人员规划将人员招聘计划、员工培训开发计划、薪酬福利计划和激励机制等有机联系在一起。最后,烟草商业企业要获得人力成本的最优化和员工获得人力资本的持续增值,最终达成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和平衡,必须使人力资源成为烟草商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通过发挥人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达成人力成本最优化。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烟草商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3.2 坚持薪酬制度持续改进

烟草商业企业近几年持续推进用工薪酬制度改革,促进了行业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必须持续改进和提升,才能使优化的薪酬制度成为激励员工提高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3.2.1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烟草商业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岗位管理体系,首先,通过梳理各岗位职责,从岗位关系、责任内容、技能要求、学历标准、工作经验和环境条件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各岗位用人、选人的根本依据,这是从身份管理迈向岗位管理的第一步。其次,开展岗位价值评估,确定岗位等级。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点,将各类岗位详细、系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档次,通过运用科学的岗位评估方法,客观并公正地确定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相对价值的高低,从而在薪酬中拉开差距,这是迈向岗位管理的第二步。最后,建立岗位竞争机制,打通成长通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一般管理类岗位的成长通道,通过公开选拔走上管理岗位,承担更多责任来实现职位晋升;专业技术类岗位的成长通道,以职称评定为方式,走专家发展道路;业务和生产操作类岗位的成长通道,以职业资格认证为方式,走业务发展道路。通过开展多通道设计,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淡化“官本位”思想,最终实现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过渡。

3.2.2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将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考核过程与结果应用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推动企业及职工不断向前发展。一是设计考核指标。在设计具体考核指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内容要客观明确,每个指标的考评重点,使考评人和被考评人一看即懂,不会产生歧义。其次,指标不可过多,一般分为“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分别为60%和40%的考核标准。最后,考评的尺度尽可能细化。可以通过培训及对绩效考核的明细规则和标准进行宣讲和统一思想,运用强制分配与正态分布调整的方法,建立真正“按劳考评,按成绩考评”的绩效管理氛围。二是运用多种方式达到激励目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运用多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除了物质激励,更多需要使用非物质激励的方式,对员工使用情感关爱、精神激励,以提升士气,利用企业文化激励、竞争上岗激励等手段,重要的是让员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给予他们进一步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

3.3 建立员工教育培训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人本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让员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其根本途径就在于员工的教育培训。要想使培训具有可操作性和规划性,就要在烟草商业企业建立员工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做好培训需求。通过对各岗位员工开展素质测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准确找到适合烟草商业企业员工需要提升的各项能力素质,明确下一阶段的培训目标和方向。二是制定培训课程库。基于需求分析,进行分层分类、突出重点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结合能力素质提升的轻重缓急及能力提升的有序性、进阶性,建立多层次的、分类别的培训课程库,依据课程清单,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三是内训师队伍的培养。要经过严格甄选、规范管理、有效激励、进阶培养的方式,建立集选拔、管理、激励、培养为一体的内训师队伍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师资力量充实课程库,开展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各项课程培训,全面提高烟草员工技能水平。四是培训效果评估。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用的培训效果评估手段,分别通过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等手段强化培训效果。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有效的人才培训规划,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总之,当前新的国际发展机遇形势下,我国烟草商业企业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吸取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适合烟草商业企业发展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员工活力,努力吸收优秀人才为烟草商业企业所用,才能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原理范文3

【关键词】 中影星美;院线制;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

一、 中影星美的发展状况

院线制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也是发行公司拥有影院的资产或与影院存在资产连接,二者有着共同的商业利益和目标的一种模式。一个老板既是中间发行商又是放映商,可以直接从片商或发行商那里拿到片子,并根据影片的重要性马上安排放映,中间发行环节被最大程度地精简了。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公司成立于2002年初,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投资成立的院线管理公司。中影集团作为国内中外影片发行和供应的主渠道,在电影市场拥有强大的资源、品牌优势。由中影集团拍摄和合作制作的国产影片一直占据国内制片业的主导地位,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具有很明显的红色主题色彩。每年发行的进口分账影片、进口卖断片占据着电影市场的重要份额。而星美传媒的经营范围涵盖电影院线、影视节目和数字节目制作与发行、卫星数据传输、音像制品连锁的大型跨领域媒体公司,拥有成熟的融资渠道和极强的融资能力,具有传媒产业和资本市场相互促动的独特优势。

2007年中影星美公司提出“阅读、阳光、感恩、创新、自律”十个字为公司企业精神。公司一直秉承公司服务宗旨以及企业精神为旗下加盟影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影星美院线已经拥有超过250家影院,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天津、上海、广东、深圳、山西、河南、河北、福建、云南、四川、江苏、安徽等18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在北京收获票房13900万元,占本院线票房的38.16%。

二、中影星美的商业模式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对于加盟影院采用统一供片、统一结算、统一品牌、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的管理模式。中影星美电影院线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新影院的投资建设和旧影院的更新改造。不像异军突起的万达院线是以资本为纽带,中影星美是以供片为纽带。

院线综合管理系统的实施,是投资收益的保障。它塑造院线新形象的切实举措,硬性建设上顺应了以国际现代化的潮流,软件环境上融入了国际大都市的品位。用电子影票代替传统的纸印影票,便于收藏,游客倍加珍惜,极具收藏价值,也同时有利于环保。另外管理模式中采取认票不认人,是严格管理和堵塞漏洞的手段,从而减少因影票的各种流失而造成的损失。钱款收入纳入到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的系统投资不仅是管理费用,更主要是经营投入,不低于高被汇报的投资。此外,中影星美精心策划,在纪念卡或纪念光盘上做广告,或利用游客的收藏心里,可以带来一定的额外收入,充分展示院线的良好形象。

中影星美电影院线的发展目标之一是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宽带网络技术,将单纯的电影娱乐转化为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综合商务推进体系,并建设在中国境内覆盖面最广、受众群体最多、经营规模最大、传输内容最丰富、播映质量最好的电影院线管理公司。目前,院线内数字银幕总数已达31块,数字票房位居全国院线之首,并且继续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

三、中影星美的核心竞争力

中影星美从2002年组建,可谓是在市场上白手起家。四年的竞争,在2007-2008年连续摘得全国院线冠军。2009年虽然退居其次,其增长幅度依然惊人。2010年中影星美以12亿左右成绩,为国内第二条票房超过10亿的院线。

中影星美的骄人成绩来自于其核心的竞争力和核心的资源。核心竞争实力表现在院线的两个优势:崇尚服务与创新管理,再加上中影星美品牌,这些对新影院,尤其是新进入电影门槛的影院投资者有较强的吸附力。核心的资源表现在院线股东不断新建影院,截至2008年,仅星美集团开发的新影院就有10余家,资产连接的影院票房占院线中票房近40%。院线始终保持规模扩张与业绩同步增长,也就保持了对影院投资商的强劲吸引能力。核心竞争力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中影集团的品牌,吸引了

各方的加盟者,也使之成为目前国内最能吸引合作者的三大院线之一。其二,院线的两大股东发展的系列新影院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中影国际”和“星美国际”两大系列电影,在院线占30%,但是票房占的比例超过43%,且还有持续上升的势头。最后,院线不断强化的自身改革,对旗下影院的全方位服务与专业化指导,极大地增加了对影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2011-2015年中国影院行业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j] 2010.12:5~7

[2]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09-2010年中国电影行业研究报告[r].

[3] 祁勇,浅析中国数字院线的发展现状.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10:8~11

[4] 王伯政,试析院线的市场竞争力. [j] 2008.第5期5:8~11

[5] 刘斯斯,院线终端制胜电影产业,[m] 2010.3:23~30

[6] 李召阳,电影院线的品牌化走向探讨[m].山东艺术学院.2009.7:32~36

[7] 向勇 刘静 罗蔓,我国电影网络院线发展模式研究_基于_2011电影网络院线发行联盟_分析广告大观理论版[j] 2011.6:5~9

商业模式原理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独立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J.Pia8ct)。后经多位教育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使其得到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即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李克东,1998)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资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

如何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因此,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关系到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国内各独立学院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这说明实践教学体现了独立学院特色教育,是独立学院专业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手段。然而目前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还尚未成熟,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仍不十分规范,关于实践教学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管理与评价规范也没有建立。就实践教学而言,实训内容与学生功能需要错位,实训课时分布不合理,实训教材的滞后,学校配套的实训软环境匮乏,加之学校奖罚措施不明,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由此引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教学质量事实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突出培养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技能”为主,构建符合独立学院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为人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研究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企业、行业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也关系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各独立学院各专业是否能够创出品牌、办出特色。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在此提出“四位一体”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采取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项到综合的递进式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为提高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提供了保障。

第一模块:商务英语基础课程单项技能实践。该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一学年,即专业认知实训和英语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学校提供的语言实验室、语言学习软件平台、商务实训室等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写作、进出口贸易单证制作等单项技能的实践操练。针对单证制作中的实践操作部分,因其实践技能要求较高我们可以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讲解操作。针对英语语音、语调和日常交际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特别是英语听说基本策略和技巧这些方面,以培养学生具有使用工作语言――英语进行一般生活交际对话的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商务英语学生的单项技能,还有助于他们为获得相关的英语等级证书、bec证书、单证员证书、报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等打下牢固的基础,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进军外贸企业不可或缺的敲门砖。

第二模块:综合技能实践。该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二学年,通过现场教学、进行仿真训练和实战训练,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针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进出口贸易实务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挑选出的部分教学任务安排在企业进行现场模拟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人员共同指导授课,这样既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又容易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商务翻译、市场营销等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的特点,我们也可以邀请企业一线人员走进课堂,结合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对相关内容融会贯通。我们还可利用校内商务实训室,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仿真的商务模拟实训,然后再安排学生到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现场实习,在真实企业、行业环境下以检验在校内商务模拟实训“仿真”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成效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三模块:实践基地模式。该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实践基地模式是实践教学模式中最重要、份量最重的模式,它是指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由独立学院或外语系出面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任务和特点,考虑相关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在校外建立的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践环境,并实行“理论问题―方案设计―实践应用―实践总结”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此种模式要求考虑几个重要环节。第一,学校必须明确学科实践教学任务,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实践基地;第二,学校必须与实践基地搞好沟通,让实践基地相关人员领会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要求,以便双方协作配合,出色完成所承担的实践任务;第三,必须对任课教师的实践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基地的配合情况做好宏观调控和监督;第四,必须做好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第四模块:毕业实习。该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在此期间,学生到相关企业行业进行实习。学生只有经过到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实习,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的相关制度规章制度和深厚的文化蕴含,在岗位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将在校三年时间内应知应会的商务英语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现场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加深、细化和熟练。通过参加和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深化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生可以利用毕业实习这一生产性实践活动时间,积极听取企业一线人员的建议完成毕业离校前的一些具体任务,如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校内教师可以不定期地深入企业一线检查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解答学生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消除学生的某些不健康想法。该实践环节是毕业生尽早地学会角色转变,调整毕业心态,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四位一体”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成功实施的保障

1.保障体系政策导向直接关系到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以及实践教学的质量。

我们需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使学校领导及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生命线。

2.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大量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为了保障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实施,我们需要大量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要想找到和企业的利益平衡点,就得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得给企业一些其他的实惠或好处,促使企业积极参与。为了实现学校、企业和行业多方的共赢,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政、行、校、企”四方需要联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协调部门间的利害关系。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劳动力资源制定长远的发展运营规划。鉴于未来的就业职业岗位的考虑,学生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学习活动也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获得相应的技能,同时企业的目标利益也不受影响,还满足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

3.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质量,必须建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评估、实验课程评估、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评选、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考察和监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在此方面,我校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4.加大投入,加快校内外实训软硬件设施建设

独立学院要想营造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仿真环境,就必须加大在这发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不仅要招标建设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仿真商务实训室,还要购买模拟真实商务活动的教学软件。眼下,实践教学还不能完全实现校外实践基地化,而且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单项技能和专项技能也不必到校外实践基地操练, 因此校内实训室软、硬件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同时,校外实践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的扩展,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单位接触,建立良好的企业人脉关系,双方协商签订长期接纳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合同,逐步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企业、行业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当然制约实践教学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管理机制的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成效的评定考核等,加强校内“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等。构建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四位一体”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基金项目:2012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独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立项编号 2012JK1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2]Kar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um,1982.

[3]王莉艳等.论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

[4]曲中林.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05,(3).

[5]顾力平.依靠产学结合促进告知教育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36).

商业模式原理范文5

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研究型人才。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录取分数在普通本科与普通专科之间,因此这批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适当的引导下仍然能学有所成。另外,独立学院由于学费较高,因此学生和家长对知识的实用性有更高的期待。因此,独立学院不能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而需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另外,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较广,因此现有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多样化的需求。加之独立院校学生个性更加突出,个体意识更加强,性格特长更具多元化。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备独特竞争优势更容易让他们获得用人单位认可,从独立学院的角度出发,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更能提高学生的有效就业率,增加本校在就业市场的好评度与知名度。

因此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人才显得更为合适。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按母体学校的模式运作,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亦不可避免地存在母体院校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有限的考虑,使得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的课程体系明显体现出专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仅将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事实上,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较为广泛,不分情况的进行专才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多样化的就业能力的培养。[2]

(二)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等,在教学模式上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讲授。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是启发式、讨论式的。陈旧而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

(三)重理论,轻实践。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实践资源更为缺乏,导致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环节更显薄弱,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加上独立学院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较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培养出来的多是理论功底不扎实、实践能力又不突出的毕业生,不是工商管理教育应该培养的职业经理人。[3]

三、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方案探讨

结合独立学院及其生源的特点,面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因材施教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不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并且能有利于达成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人才。

因材施教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并不是彻底反对现有的专才教育,而是反对不顾学生兴趣、特征的对其进行专才教育。个性化培养主张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适合自己的某方面突出地发展创新潜能。高校要树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教育观念,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责任意识,为具有不同兴趣、爰好与个性的大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成长环境和成才之路。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个性化培养可以参照以下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逐步构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

(一)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与优势。首先,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必须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爰好放到突出位置。具有强烈兴趣的人能以苦作乐,激发潜能。其次,要通过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树立自信与强烈的自我意识,持续发现自身优势。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获得认可是人的一项高层次的需求。当学生受到的鼓励较多时,便会更有动力维持已有优势并发现自身新的优势。兴趣和优势的发掘为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区分教师专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从事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技能,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学科、多门类相结合的综合性师资队伍,教师专长领域应涵盖经济、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另外,为了满足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在专业研究领域,教师应该各具所长。所以在引进教师时,要注意与现有教师的专业互补性。另外要通过鼓励学习与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精通性。

(三)实施师生互选的导师制。在区分人才特长与教师特长的基础上,依据“个性化”原则开展导师制,既重视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也尊重教师的专长的个性化。由于独立学院专职教师人数相对于全体学生数目一般比较少,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到导师制当中并不现实。可以在学生自愿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本系老师的专业研究领域的区别,实施师生互选的导师制,由导师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4]

(四)实行学分制培养方案。学分制的实施,不仅是用学分计算学习量的教学管理手段的变革,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学生选课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能力,使得不同的兴趣、爰好、特长得到相应的有区别的发展。

(五)通过各种方式扩充选修课容量,压缩必修课容量。选修课是学分制下学生个性化修读方案的重要组成。在独立学院较为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可以结合对选修课的重新界定、修订选修学分认定规则,扩大选修课课程资源。比如:修读本系其他专业的课程取得的学分,可计为院级选修课学分;修读其他系的课程取得的学分,可计为公选课学分等。这样不仅提高了现有课程的效益,丰富了课程资源,更从政策上保障了学分制度下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有效执行。[51

(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打造形式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另一方面,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学模式不能再局限于单一化的课堂讲授型教学,应该结合同学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向其提供多种企业实践的机会,广泛的校企合作能够为同学们创造多样化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同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增强实践能力。再者,校企合作也能为工商管理专业老师提供深入了解企业、研究管理的机会,能更好的满足师生互选导师制对老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同学们个性化的专业指导需求。

(七)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补充内容。实行“教师挂牌上课开学初,将同头课程所涉及的授课教师和授课地点公布,学生在开学一周内可任意选听开课教师的课程,然后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自主选择该课程主讲教师;少数优秀学生可以在入学一年后改选专业;在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大类基础理论课中,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者前期专业课成绩,结合自身意愿,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计划以及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更为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论教学方式。

(八)改革对学生的考评方式,以促成实践教学立体平台的形成,使以上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应在学分制的前提下对考评方式进行改革,规定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需要修完一定学分的实践课程,而实践学分可以通过参与各类课外实训、学科竞赛和校企合作项目等多样化的方式获得该学分。

四、结论

面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矛盾,促成培养目标的达成。依据上文的探讨,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可以概括为:

一个定位,将独立学院工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有着独特就业优势的应用性人才,保证各项培养活动始终目标明确。

商业模式原理范文6

这一年,大连万达开始实施其商业房地产战略,组建大洋百货,并与沃尔玛、欧倍德、百安居、肯德基、百脑汇等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签订联合发展协议,相继在南京、沈阳、南昌、济南、青岛、长春、天津等商业黄金地段投资开发商业地产。号称中国家居第一品牌的南方香江集团,犹如一匹令人咋舌的黑马,突然杀入商业房地产领域,自4月开发山东聊城光彩大市场项目大获全胜后,迅速开发安庆、南昌、景德镇等项目,一年内连克多个大盘,渐显省城和二级城市“通吃”的王者之气。声名显赫的新希望集团也不甘人后,12月,新希望与主业做房地产的中国银泰在上海宣布,共同成组建“银太百货”,与原乐购高管团队连手打造的“乐客多”大型连锁购物中心也将成立,银太百货与乐客多结成“策略联盟,”由重庆起步,逐渐向全国抢滩商业地产。如今,全国各地已是追随者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二、三级城市都纷纷开发商业步行街、购物广场甚至Shopping Mall等。商业房地产在2002年底迅速升温,成为各地开发商追捧的市场热点。

房地产市场何以掀起商业地产开发潮?最关键的原因是商业房地产利润丰厚,通常可以卖到同地块住宅物业的3~4倍,更有甚者卖到住宅的10倍!因此,在房地产进入“微利时代” (王石语),不少房地产做成“房地惨”时,开发商为寻求新的利润源,纷纷谋求企业由住宅开发向商业开发转型,这是正常的为利益驱动的企业行为;其次,我国现有商业业态相对落后(特别是二级以下城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国际零售、家居、餐饮、娱乐业巨头大举进军内地市场,一些新业态的出现推动了国内商业的发展,而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快速扩张,城市规划中对新型商业布局留下了余地。因而,目前掀起的商业房地产热潮顺应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需要。第三,众多城市居民有投资商铺的强烈需求。长期以来,我国民间投资渠道狭窄,储蓄存款利率低,投资股市风险大,投资中心商圈的商铺则普遍认为是分险小、回报快、增值大的理财手段。全国各地到处煽情的广告词“一铺养三代”,的确切中了许多市民的投资心理。

然而显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商业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更有其自身规律,高利润从来都是与高风险相伴。作为特殊的物业,商业地产更凸律和独特的赢利模式。如若开发商缺乏对商业规律的认识,缺乏对商业房地产运作模式的掌握,毫无疑问将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那么,什么是商业房地产(以下讨论的商业房地产范畴特指商铺,不包括写字楼和酒店)的“运作模式”?根据我们的实践,这种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本文以地级市商业房地产开发为例,具体阐述如下:

一、拿地应尽可能在城市中心商圈,最差也应在中心商圈边缘,并处于与次级商圈过渡地带。

因为中心商圈商铺的租金定为城市最高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积聚和放大财富的示范效应,投资者自然趋之若鹜。虽说中心商圈地价偏高甚至很高,但一般地说,地级城市的地价因素对此类项目的利润形成只构成一般敏感而非高度敏感(也有少数城市中心商圈地价过高而对利润高度敏感,如安庆和萍乡地价达500~600万元/亩)。据2002年8月作者在北京某投资公司参与河南某市宾馆土地挂牌出让过程中,对该项目所作的敏感性分析显示,在地价为200万元左右时,各敏感性因素对项目利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平均售价变化±1%,影响利润±2.92%;建筑密度变化±1%,影响利润±1.56%;销售率变化±1%,影响利润±1.25%,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相同,其变化±1%,影响利润-+0.94%。其中,平均售价的敏感性比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高3.1倍,比销售率高2.3倍,比建筑密度高1.9倍;建筑密度的敏感性比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高1.66倍,比销售率高1.3倍;销售率的敏感性比地价和单位建筑成本高1.33倍(引自拙文《××购物广场项目敏感性因素分析》)。

所购土地还必须有足够规模,使得项目有足够大的营业面积成为旗舰店,便于建成运营后,或自成中心商圈,或与原有商业地产形成猗角,相互支撑,共同构筑核心商圈。根据经验,一般地说,购物中心项目占地面积应在15~30亩,商业步行街项目占地则应更大些。

二、做一个好的商业规划,特别注意引进新业态和设计好项目的业态组合。

本文论及的开发项目的商业规划,是指通过对项目地商业现状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后,对项目本身的业态选择、业态组合、分布和面积占比,业种选择、分布和面积占比,对商铺划分、建筑形态、区域和楼层功能、人流导向系统、项目环境及配套设施等进行预先设定,用以指导项目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为招商和营销策划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认为,商业规划集中体现出开发商对商业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在做商业规划时,要特别注意引进新业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新业态如便利店,专卖店、超市、大卖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等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这些新业态以其全新的商业理念和蓬勃的生机,冲击着我国旧有商业格局,使之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革。在地级市商业开发中引进新业态,可以强力冲击原有商业格局,为项目今后的开业运营成功奠定基础,还可引起市民的高度关注和兴趣,为售楼炒作提供重要题材。

其次,要注意业态组合。业态组合科学合理,可使项目增加靓丽的卖点,有力促进楼盘销售,还可使项目建成后聚集人气,形成商气,确保项目开业兴旺。

因此,针对项目地原有商业业态状况引进新的业态并进行恰当组合,将提升项目的商业竞争力,促使项目成为新的商业热点和新的商业中心(拙文《地级市单体商业房地产项目业态组合初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三、通过招商,引进众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和品牌,颠覆旧有商业格局。

“招商先行”是作者参与成功开发河南某购物广场项目的重要手段。该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即以免一年租金、送装修等各种方式与国美电器公司达成初步协议,并通过系列硬广告、新闻会和软性宣传文章,将“国美”即将入驻的信息导播给广大市民,甚至造成部分市民在国美开张前大半年就开始持币待购“国美”电器。开发商由此为项目争得大量“眼球”,也挖掘出非常好的卖点,结果租赁给国美和周邻的商铺不仅提高了卖价,销售也非常顺利。

四、注意引入商业物业和统一运营管理概念,对项目精心包装。

精心包装项目,是房地产项目营销的常见手法。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业主购买商铺为的是获取长期稳定和较高的投资回报。黄金商圈商铺的租金高则高矣,但他还担心这种收入不能稳定而持久,因此,引入商业物业管理和统一运营管理概念进行项目包装,就是针对投资者的疑虑并为其释放投资风险、解除后顾之忧的“利器”。

从开发商角度看,对项目开业后进行物业管理和统一运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说,商业房地产项目总会有部分商铺如最高楼层或位置较偏的商铺不能售罄而成为自留物业,项目配套设施部分如电梯、扶梯、中央空调、管理用房、未公摊的面积、室外公共用地、停车场等也不能出售,这其中有些可以转为开发商的固定资产。通过良好的物业管理和有创意的运营管理,项目开业后生意火爆,使得商铺租金上升和转让费提高,那么这部分固定资产也肯定升值。此时,开发商可谓进退皆宜:进,可有稳定的租金收入,增加优良资产比重(这对有上市公司背景或银企关系好的开发商犹为重要);退,可将其抵押融资,以增加开发商现金流,还可选择其它稳妥而可行的“撤退”方案全身而退。至于物业管理和运营的成本则完全可以收回,并不增加开发商的压力。

五、通过系列硬广告和软性文章进行宣传,通过事件营销进行造势,让该项目的开发成为当地市民关注的热点,并形成良好的口碑,“筑坝蓄水”。

应该说,这些内容已属于营销策划的范畴,本文不赘述。但以作者亲历多个商业盘所积累的实操经验来看,此招非常有效,真所谓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六、通过适当划分商铺面积来控制“总价”,推出短期租赁政策,尽量降低投资门坎,使项目积聚大量的潜在客群。

商铺价格高的特征决定了商铺销售更易受“总价论”的制约。因此,适当划小商铺面积来控制“总价”,是制定商业规划和营销政策时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此举不仅可降低投资门坎,吸呐更多的潜在客户前来投资商铺,还可提高售价,增加单位开发面积收益。

推出商铺租赁政策有一石二鸟的作用:

1、通过短期租赁(如一年),可以降低业主的首付,从而数倍放大目标消费群体;

2、部分业主出于对黄金商圈的推崇,对于购买商铺的长远收益已有期盼,但担心投资的前期收益,通过短期租赁,则可打消其顾虑,坚定购铺的信心。

当然,推出商铺租赁政策必须注意:

1、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政策,所有对外的正式文件和广告、宣传材料等,均不得出现“返租”字样;

2、为避免今后长期运营所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租赁期限原则上不宜太 长,但具体年限应视业态选择和招商成果而定。

3、如需为引进百货业态或大型超市业态提供大卖场,则该商铺的租赁合同要精心设计,避免留下后遗症。

七、开盘

有人曾说过:房地产营销是“无缺陷”营销。当我们切实做好前述流程的各项工作,同时做好工程规划、建筑设计,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处理好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总之整合好开发商所有的资源时,“金日开盘”自然也就能为开发商赚得“满盘满钵”了。

本文讨论的商业房地产开发模式虽以地级城市为例进行阐述,但其原则同样适合省会一类大城市,只不过在这类大城市操盘,商业竞争更为激烈,进行房地产开发必须更为规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