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1

[关键词]钢铁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原燃料,资源消耗型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19-01

一、引言

近年来,钢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不少企业取得了比较客观的成绩,获得了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最近几年,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而钢铁产品的价格却持续走低,直接降低了钢铁行业的利润水平,这样就对整个钢铁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困难。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整个钢铁行业对原料、燃料以及能源的消耗非常严重,因此钢铁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钢铁企业不能十分有效地控制自身的生产成本,优化产品的结构和层次,将会很快被市场所淘汰。因此,笔者认为,搞好生产经营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消耗费用,是提高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

二、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特征

我们要研究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对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特征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总结。相比其他行业而言,钢铁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第一,原料、燃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对生产成本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

钢铁企业属于资源消耗型行业,炼钢、炼铁等前期工序所需要的原料、燃料的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而且价格变化比较灵活。例如,炼铁所需要的精矿粉、球团矿、铁矿石以及焦炭等原燃料,其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比较昂贵,运费比较高,而且价格波动非常大,给炼铁工序的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如,炼钢所需要的铁合金料、萤石等,价格波动也比较大,电炉炼钢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因此受到煤炭资源价格和质量的影响。

第二,副产品回收与消化、能源单耗等因素影响着钢铁企业成本核算。

钢铁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一般会有副产品或者剩余物资的回收,例如:烧结的返矿,炼铁的煤气和水渣,炼钢的废钢渣,轧钢的冷料等。在这些回收物资中,有些是要进行循环耗用的资源,例如烧结返矿和炼钢的废钢渣等,在核算时要求按多种方法分离副产品成本,在成本核算上要求冲减上道工序(产出工序)成本,增加下道工序(耗用工序)成本,这一点需要引起财务成本控制的重视。

第三,冶金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以及盈利水平。

冶金企业的产出品是钢材,例如:圆钢,棒线材,扁钢材,板材等。这些产品流入市场,被应用于汽车制造、船舶生产、航天航空、建筑建材等各个行业领域,因此其质量必须得到保证。钢铁企业的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引起质量异议,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困难和阻力,最终导致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

第四,设备因素是影响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一项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冶金企业的设备维护维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伴随着钢铁企业的自始至终,无论生产期间的设备维护、保养以及预防性维修,还是停产期间的定期检修和设备技改大中修等工程类项目,都说明设备管理是钢铁企业成本控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要有充分的认识,我认为要做好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需要从预算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预算控制和价格控制也是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两个基本内容

第一,做好钢铁企业预算控制,促进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优化。

预算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其一,把成本费用按其性质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其二,根据企业上年度指标完成情况,或者冶金行业的整体经济状况,制定出本年度的成本预算;其三,在成本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单耗定额对变动费用进行考核控制,而对于固定费用,则要按照企业内部的分厂、车间或者工段等层次进行总量的控制。

第二,做好冶金行业价格控制,促进冶金行业成本控制的改善。

无论对哪一类企业或者行业,其产品的价格控制是责任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钢铁行业以及企业内部的价值流动非常频繁,因此无论是行业内部、企业之间、还是企业内部,都需要制定合理的转移价格,避免产品价值流动给财务成本控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企业经营而言,通过调整内部转移价格,根据不同的质量指标,进行相应的加减价,就可以控制各分厂或车间的内部利润,从而提高分厂或车间人员的成本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对策分析

以上,通过对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笔者对搞好钢铁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对策进行了总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钢铁企业要因地制宜,有效控制大宗原燃料的成本和质量。

钢铁企业在建设、搬迁、兼并和改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进行地质、环境、交通等因素的考察,为控制大宗原燃料的成本打好基础。原燃料成本在钢铁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非常之大,基本上占到七八成以上的比例,因此其成本和质量的控制乃是财务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冶金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基础要素。钢铁企业要专门设立原燃料成本核算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相应的分管小组,必须设置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严抓原燃料的成本关、质量关。

第二,钢铁企业要优化冶炼生产工艺,降低冶炼环节的生产成本。

对于本企业来说,从原燃料供应到钢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铁前和钢后两个阶段。对于铁前阶段,除了原料配比环节、烧结配比存在多品种以外,其他的一般都是单品种核算;而对于钢后阶段而言,从最初的炼钢工艺开始,就必须按照要求分钢种进行成本核算,有许多企业还要求分炉号、规格、技术标准等等。笔者认为,这种细化的工作,既是成本分配问题,也是管理控制问题,对于降低冶炼环节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帮助和监督作用。

第三,钢铁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物流带来的成本影响。

由于本企业的生产流程比较长,钢材产成品的生产过程依次经历了原料供应、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以及热处理等工序,各生产工段之间的内部物资流动非常频繁。例如,内燃机出牵引铁水罐车对铁水的倒运,钢水包的吊运和倒运,钢材的装运,等等。从财务的角度看,内部物资流动必然伴随着价值的流动,也就会带来一些看不见的价值流动和转移。因此,钢铁企业内部的价值流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财务要控制好物流成本,这也是做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领域。

五、结束语

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搞好冶金企业成本控制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对于本钢铁企业而言,只有重视基础管理工作,抓住企业管理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企业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有效借助适用于中国钢铁企业实际和特色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正确可靠的数据,使本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本企业在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子先,余瑜。钢铁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钢铁。2004年07期

[2] 冯宇。探讨钢铁企业信息化与成本管理模式之转变[J]。冶金管理。2006年11期

[3] 卜彦峰。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9年09期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2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推动我国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现代化工业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优化企业经营模式,降低产品的市场成本。从本质上来说,工业企业运营的最终需求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成本核算的深入管理与控制则直接关系到企业最终利益的多少。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因此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完善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成本核算 管理 控制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竞争甚是激烈,一个企业要想获得优势,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对于企业与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成本管理控制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与规模的大小。换句话说,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下面就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在实际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策略。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切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企业成本发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详细来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内容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企业为经营活动所支付的一些隐性成本,也就是企业发生一切经济活动所耗费的成本总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部门制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可以为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等职能服务[1]。

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是对企业经营战略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是成本预算管理的事后控制管理,能够为后期产品价格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一般来说,成本核算管理控制要坚持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一致性、重要性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工业企业所进行的所有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成本核算数据的分析,获得产品在市场上反应状况,进而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控制包括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生产成本核算、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

二、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对象及范围的确定存在偏差

成本核算对象及范围的确定是做好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核算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实际成本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也是支撑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活动的根本。如果成本核算对象及范围在确定过程中存在偏差,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也会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也会失去意义,科学决策将会失去有力的支撑。

2.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操作标准缺乏灵活性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经营理念的工业企业的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操作标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着一些成本不能准确归入核算体系的现象,导致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成本混淆、不同类别成本被划分到一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成本的真实反映。

三、深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策略

1.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意识

强化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意识,是深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基础和前提,必须要将成本管理控制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到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在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作用,敢于面对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管是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成本核算会计人员都需要强化自身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要求企业经营决策者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控制的重视程度,带领全体职工实现科学的成本管理。

2.改善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活动必须要建立在企业内部有效的成本核算之上,要想完善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必须要改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改进控制方法。明确成本核算的范围与对象,对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析整理,根据不同的对象以及实际情况将成本对象进行适当的变动分类。科学合理的将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分类,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之后的数据会计分析提供充分的支持。另外,对于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具备上述所说的基本原则之外,还要注意与工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衔接,采取灵活多样的成本核算方法。

3.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体系

在工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成本核算监督体系,实现对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首先,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进行监控记录,加强对原始记录、原始凭证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加强对数据资源获取渠道的标准化、专业化设定,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保证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最后还要调动全体职工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明确各职能部门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人人负责的成本控制体系。除此之外,成本核算管理也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保证内部成本核算体系与国际市场经济的大体走向趋于一致。

总体来说,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支撑。完善成本核算管理,需要企业加强对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不断改进成本核算管理方法。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控制措施

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

1、 施工项目管理

1.1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

(2)、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

(3)、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4)、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1.2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技术系统。它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

(2)、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

(3)、经济系统。它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

2、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以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起指导作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对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也称“三全”管理。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分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偏差,也来不及纠正。

(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处理,即PDCA循环。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证,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2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1)合同方面:依据施工图,承包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在变更的分项工程,及时申报。

(2)、技术方面:首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布置,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创造条件;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活动,尽可能的扩大成本控制的范围和深度。

(3)质量和安全方面: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减少和消灭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4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成本控制;竞争优势

所谓价值链成本控制是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由产品价值链企业全员参与,各个作业中心全面负责,通过作业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在确保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增加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化、复合型成本控制过程。

一、与传统成本控制的比较

(一)成本控制观的比较

1.不同的成本动因观

传统成本控制的成本动因主要是数量动因,如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主要就是根据数量动因,即“传统成本管理对制造费用是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通常是生产工时),将之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成本动因则包括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的多动因观。因此,其成本控制范围和效果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2.不同的成本控制范围

传统成本控制着重于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相应忽视产品设计、采购、销售等过程的成本控制,没有涉及企业成本发生的全过程,仅以产品生产成本本身控制为主,较少从整个企业系统的角度探讨引发成本形成的动因及降低成本的途径。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范围则既涉及到企业内部也涉及到企业外部,既涉及到物质资源也涉及到非物质资源的耗费,既涉及到直接成本也涉及到间接成本。因此,其成本控制的思路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不同的成本控制思路

传统成本观念下的成本控制思路主要表现为成本降低和成本节省。如标准成本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制定成本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成本,通过事后的比较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将发生的成本支出。”降低成本是其唯一的目标。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思路则大不柏同,它既重视成本的节省但更注重成本避免,既重视成本避免更重视成本的投入,即追求的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成本投入足够化和价值提供的成本耗费的最低化。因此,其成本控制的程序和具体方法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成本控制程序的比较

1.出发点不同

传统成本控制以成本为控制的重点,控制点集中于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主要是“降低或克服一些小必要的浪费”,而没有着手消除产生无效成本的原凶,从而难以人幅度地降低成奉。而且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产前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无能为力。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提供,所以其控制标准的制定也就不只涉及到制定产品成本控制的标准或允许达到的成本目标,更关心的是成本投入和成本耗费是否足够和合理,从而为其后的价值链成本控制奠定目标基础。

2.控制的标准不同

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体现在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正常的标准成本”,是现时可达到的标准,这种标准是机械的、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零缺陷“的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价值翻造和价值提供,所以其控制的标准就应该是基于价值创造的足够的资源投入成本和基于价值提供的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成本,因而其控制的标准既表现为成本动因控制标准也表现为成本控制标准,以利其后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既能获取竞争优势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控制的基本思路不同

传统成夺控制的基夺思路是:运用各种方法,事先预定各种成本项目的成本限额。按照限额开支,事后再把实际开支与限额开支进行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对差异进行追踪分析以便提高限额或减少耗材。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是:价值链定位——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控制——价值链优化。

(三)成本控制方法的比较

传统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成本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定额成本控制、预算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控制和成本的优化控制等。传统成本控制基本遵守制定标准——核算成本——计算差异——控制差异这一成本控制程序。”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控制方法则非常灵活,既包括会计的方法也包括非会计的方法,既包括经济的方法也包括工程技术的方法,既包括管理的方法也包括非管理的方法,既有战略控制的方法也有战术改进的方法。所以,价值链成本控制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业务模式。

1.控制的策略不同

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各职能领域是自治的,缺乏充分的交流,当某一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提出一项计划和要求时,不得不跨过本身的职能领域请示其他相关部门,这样导致一些不相关的预算,使成本不可控。而价值链成本控制方法的基本策略是一切按价值创造和提供来衡量,因而没有一个人为的“控制标准”,企业-二切价值创造活动均按是否创造和提供价值来进行控制。

2.控制的具体方式不同

传统成本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其成本控制的方式主要是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方法和围绕责任中心进行责任成本的控制,具体来说,如节能降耗、防止事故、比价采购原材料或设备等。但这两种方法仅仅立足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只单纯着眼于降低成本,基本上是一种生产导向型的成本控制模式。而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策略,其控制的具体方式则要灵活得多。

3.控制的主要手段不同

基于传统成本控制的出发点和策略,其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比价采购法、材料切割限额法、制造费用限额控制法等,所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控制”,即利用一切手段将成本压至最低,或一切手段的采用均要有利于管住成本,不使成本超过事先制订的标准。”其次,传统成本控制建立在落后的信息处理方式下,控制效率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没有充分利用Internet,EDT等信息技术手段,致使信息不全、不准确、信息管理不集中,且信息传递不及时。在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成本控制只能是事后的分析和控制,面不能利用实时信息对企业产品研发、采购、仓储、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全部活动进行实时控制与分析。因此这种成本控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基于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出发点和策略,其控制的手段则要灵活得多。如,建立ERE系统、CIMS等有效的综合控制系统;建立内部市场化的综合控制体系;建立价值网络、虚拟价值链等控制网络等等。

二、与作业成本控制的比较

(一)成本控制观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建立在“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两个前提之上,具有“二维”观念:一是“成本分配观”(CostAssignmentView),它可以概括为: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二是“过程观”(ProcessAnalysisView),它可以概括为:经营过程分析——作业——持续改善。由此可见,作业成本计算着眼于分析成本产生的原因。

1.视角不同

作业成本控制的视角是:作业成本控制是立足于作业,分析作业的成本动因,形成基于作业的成本控制观。作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不是直接成本和产品成本的控制,而是涉及到了对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多成本观的控制,涉及到通过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控制等。它虽然也强调成本动因分析,但其初衷是为了准确地分配成本。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视角是:基于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分析,以及各单元价值链和各价值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哪些单元价值链该加强,哪些价值活动该加强,哪些驱动因素该加强,哪些驱动因素该减弱,从而寻找打造和增强竞争优势的途径。

2.范围不同

作业成本控制由传统的以“产品成本”为中心的控制和以“管理成本”为中心的控制转向以“作业成本”为中心的控制,溯本求源,从引起成本发生的本原人手解决成本为何发生的问题。它是一种多动因的成本控制,其控制的范围一直追溯到产品的设计活动,甚至市场调研,下推到顾客服务活动。然而,这条成本控制链并不涉及或直接涉及其它企业,而是从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基本活动来进行成本控制的。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则是,首先从价值创造出发,包括整个创造顾客价值的产业价值链都纳入其成本控制的视角;其次是从价值提供出发,进行主要包括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提供活动的成本控制。

3.层次不同

作业成本控箭以作业为控制重点,控制点集中于过程和团队。作业成本控制重视对产品设计工作的改进,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并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注重过程控制,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反映,对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在线控制。可见,作业成本控制的层次主要是作业层次的成本控制。而价值链成本控制则不同,其成本控制的层次涉及到企业内外等不同的层次。

(二)成本控制程序的比较

1.切入点不同

作业成本控制的切人点是从确定目标作业开始的,即确定欲控制成本的作业或者成本控制的目标作业。当然,确定目标作业是从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以及重点作业开始的,而并非同时对所有作业进行分析控制。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切人点是企业价值链分析,包括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内部价值链分析。

2.分析重点不同

作业成本控制的分析重点是:作业成本法将形成产品的各项作业作为责任和控制中心,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建立最优的动态的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分析重点是:价值活动成本驱动因素分析,从而确定控制的重点和目标。

3.控制思路不同

作业成本控制的控制思路是:识别作业链——确定作业中心——分配资源成本到成本库——计算作业成本——分配作业成本至产品,从而计算出最终的产品成本。在此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取得关于产品的财务信息和关于作业的非财务信息,并在确定哪些作业为增值作业、哪些作监为非增值作业的基础上优化作业链,从而使成本降低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控制思路是:首先,通过成本驱动因素分析,确定重点动因控制其资源投入。其此,根据成本动因分析控制价值链成本形成过程。

(三)成本控制方法的比较

1.控制主客体不同

根据成本的可控性,作业成本控制的主体就是作业活动主体,即基于企业作业链的各作业中心的主体单位,它可能是一个具体工作单位,也可能包括几个工作单位。其控制的客体就是作业成本控制的具体对象,即各作业中心的作业及其成本。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主体是指价值链主体及其价值活动主体,即企业或者虚拟价值链和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其控制的客体则是指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具体对象,即成本驱动因素,以及价值链及其价值活动。

2.控制的角度不同

作业成本控制的视角首先是基于作业中心的各项作业的成本,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其次,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而价值链成本控制的视角首先是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以决定该价值活动是否必要及其投入是否足够。其次是价值链及其价值活动。从而确定各单元价值链之间的优化以及各价值活动之问的优化。

3.控制的特点不同

就作业成本控制的实质来看,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①基于财务信息的成本控制。主要指运用ABC法通过“作业评价与控制子系统”提供作业水平上的各类作业成本信息,从而据以对成本进行控制。②基于非财务信息的作业控制。主要指通过“作业改进子系统”,基于作业成本控制系统提供的诸如作业量、成本动因等非财务信息,以改进作业方式及过程的方法取得成本的实质性节约和作业质量的提高。而价值链成本控制则基于不同于以往的成本控制的价值链成本控制观。根据控制的视角、范围、主体、层次等的不同而灵活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控制方法和多元化的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乐艳芬等.成本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燕.价值链下的作业成本控制[J].财会通讯,2007,(8).

[3]罗绍德.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7,(1)

[4]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35-250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5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当前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企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紧随时代脚步进行改进创新,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从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控制的现状出发,探讨企业的成本控制的现状以及对于成本控制的现状改进的措施。

一、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控制内涵

生产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的管理领导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行为。成本控制得当,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我们的成本控制必须建立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为了控制成本,而偷工减料,损坏客户的利益,这样只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砸企业的招牌,毁企业的口碑。所以说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要以全局思想和战略思想作为指导,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首先生产企业根据具体经营情况制定生成本标准,然后按照一定原则,采取各种办法,对企业运行中产生的劳动消耗进行实时监控。

成本控制是一切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它为企业决策、计划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情况下,积极推动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如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加强各项管理工作等,也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制度,各部门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同时,促使各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二、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现状

现代企业中的成本控制多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变动成本法实施应面向未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而产生的。从理论上说,其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和进行业绩评价,促使企业重视销售环节,做到以销定产。但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众多生产企业对成本控制不够重视,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意识比较薄弱。导致不少生产企业错误的认为成本控制的内容就是控制生产成本。这种看法是对成本控制的一个误解。事实上,成本控制包括很多方面,绝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成本这一个环节。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有些企业忽略了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致使企业难以有效的权衡成本经济性和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并且也缺乏了对资源配置研究和应用的重视。

(二)成本开支缺乏总体规划

成本开发缺乏整体的规划,主要体现在:成本支出未花费在企业最需要花费的地方,如购置资产和设备不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从而导致企业资源闲置和浪费;在新产品开发时,不注重市场调查,盲目投资,导致所开发的产品不适销对路,市场开发成本过高。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在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中,资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1)货币资金管理不科学所谓货币资金,就是指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停留在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货币资金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所以对于货币资金,我们更应该谨慎保管。但是目前,众多生产企业在货币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这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发挥。货币资金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2)存货管理不规范。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储存一定的资产,而这被储存的各种资产,就是存货。如果存货过多,那么就会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这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3)应收账款比重过大,加大了企业的坏帐风险。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会利用到商业信用这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比重过大,这样必然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坏账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威胁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加强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树立战略成本控制思想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企业成本的概念也突破了生产经营成本的局限,它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引入时发生的成本、产品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废弃成本,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生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成本的控制过程之中,需要将生产成本理论贯穿于其中,以强调生产经营中的价值耗费基础的传统成本思想,已远远不适应战略管理环境的需要,树立战略成本思想的,着眼于长远,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

(二)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将成本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从而建立合理、科学、适合公司发展的成本控制制度,以便应对企业发展需要。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就是其管理手段。因此,必须采用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可以保障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公正、有效。基于此,我们要不断的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

(三)加强资金运用管理

1、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任何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拥有足够的在资金,只有有了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够持续经营运作下去,才能够不断的产生效益,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与此同时,货币资金也是整个企业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范文6

【关键词】建设结构;成本控制;建设设计

住宅已经成为当下建筑行业中的经济重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民生问题的重点,如何有效提高住宅的建设质量、降低住宅建设的成本投入就成为住宅建设商们所重点探讨的问题,对稳定国内房价、增强国内经济综合发展力量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诚然建筑设计是一个建筑物的核心灵魂,良好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加快建设过程的速度、提升建筑加工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框架能够使建设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使建筑的经济利益产出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建筑设计和住宅造价控制的现状以及常见的问题

(一)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整体意识。当下的建筑行业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建筑设计和造价控制的整体观念不强,我们就当下建设工作的一般流程来看,可以将建设工作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工程项目的规划、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程项目的审核,其中工程项目的规划中包括了工程内容的决策以及工程项目的设计者两个阶段,而往往投资商所认为的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仅仅是限于工程项目规划这一阶段,导致为了降低成本投入以及加强对建设造价的控制而缩减设计投入预算、控制设计项目等内容,这就导致建筑工程从一开始就产生的严重偏差与质量隐患。然而造价成本控制是要贯穿于建筑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建设内容的确立、建设工程图纸的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中,相对于降低成本而言,造价控制的重点是放在控制这一主题上。

(二)施工建设全阶段对设计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对建设设计的成本投入大概仅占建设总费用的百分之一不到,然而建筑设计的影响对贯穿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始终,严重的则会影响到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建筑设计这一重要内容却普遍得不到开发商们的重视,常常一眼带过,对建设结构、设计结构审查力度不够,没有科学完整的审核流程,施工者与设计之间没有有效的交流,审核结构这一重要工作内容没有工程的管理者、施工代表到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对设计图纸产生不可靠、不安全性,使设计图纸无法更切合、更细致的满足建设工作的需要,设计图纸的设计结果无法完全地表现出设计意图,而且建筑设计图根本无法发挥出其有的建筑造价控制作用。

二、如何加强建筑设计对住宅造价的控制力

(一)正确选定建筑的结构。建筑结构是一个建筑的脊梁,在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定建筑的结构有助于使建筑工程得到更优质的建设结果,使建设投入成本、建设过程中的变更成本、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维修维护成本等得到大大地降低。一般而言,住宅建筑的结构可以分为竖直方向架构体系和水平方向架构体系,竖直方向架构体系包括了建筑的框架架构、砌体的架构、剪力墙的架构以及异性材料的架构等等一系列内容;而水平方向的住宅架构主要强调住宅的梁结构框架和板结构框架。在设计过程中对建设环境、建设材料等进行综合考量,决不能让建筑的设计者闭门造车,要结合以往的建设施工经验以及对建设环境、住宅设计结果总要求、住宅使用总要求等建设使用中的各个方面要求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努力达到最佳的投入成本控制的目的。住宅建筑架构的确立是住宅设计和建造过程的最基本内容,是利用建筑设计来达到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的第一步。

(二)通过对建筑施工环境的考察,选择最适合的形式。住宅的基础形式在工程的总造价中占有重要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一之多,所以选择合理的住宅基础形式是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并且,选择合理的住宅基础形式有利于缩短工程周期,使工程的进展更快捷、有效。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对于在软土地上打地基的高层或小高层建筑,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的形式,并且它的基础住宅形式应使用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在选择打地基时用的木桩形状时,可以根据筏板的厚度及基础梁截面的尺寸对桩的影响,通过选择承重力较强的单桩型号和轴线布置形式,减少直接受力,从而达到对基础负荷降低的目的。

(三)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建筑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上部结构体系,确定组成构件。建筑单位在建筑过程中是否能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有着深远的影响,合理的选择上部结构的用料,可以在方案的设计上对总工程的成本控制起到重要作用。而构建的截面材料,由于上部的使用功能不同也会有所差别。无梁式结构在建筑过程中不易受层高限制,因此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但是建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另外,还有一类上部结构被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它的产生是为了控制楼层的实际高度,能接受的跨越长度有9米之多,将楼盖的跨度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并被广泛使用,但同时所需要的建筑成本也很昂贵。

三、总结:

总之,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中,根据建筑业的工作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使用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的住宅结构设计图,将严重影响建筑施工时的工程造价成本,并且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工程造价中的关键作用,根据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图选择合理的住宅形式,才能有效的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配置完美的结合,使建筑行业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中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爽.从建筑结构设计看住宅造价成本的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1).

[2]苏彩云,谢斌.论建筑结构方案优化对成本控制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3]王运夫.建筑结构设计比选和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0(06).

[4]徐伟佳.浅析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04) 下文依据以往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气象水文工作中的业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