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成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成效

风险管理成效范文1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费风险;构成要素;风险管理;全过程管理;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2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2

1 概述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需要像其他企业一样参与竞争,而其最终是否能够赢得胜利、扩大市场,与其营销效果有着密切关联。所以,对于电力营销中存在的电费风险,企业必须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管理来控制其不利影响。

2 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电费风险

2.1 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来讲,电费风险主要由下述四项要素构成:第一,安全风险;第二,业务拓展风险;第三,现场服务风险;第四,自动化系统风险。在这四项要素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第二项要素,其指的是源于合同签订以及项目审核等关键环节的风险,与管理工作关联紧密。

总体来看,影响电费风险的因素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依次为核算、抄表、收费、欠费、专业管理。其中,核算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电费核算结果存在不准的可能性;抄表的影响作用表现为所抄数据与真实情况可能存在误差;收费的影响作用表现在电费回收时效性比较差的时候,电费存在难以回收的可能性;欠费的影响作用表现为部分用户存在故意拖欠电费的可能性;专业管理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企业在制度及人力因素的影响下,存在电费损失的可能性。

2.2 分析方法

电力营销方面的电费风险具有风险源多、类型单一等特点,极易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现实中就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以便确定科学的应对之策。通常来讲,我国企业进行电费风险分析时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层次法;第二,风险图法;第三,模糊综合法;第四,情景法;第五,ISM模型法。考虑到用户能够带来的损失程度有所差异,在风险分析及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也要以客户特点为依据进行群体划分,之后再确定分析办法。

2.3 管理建议

鉴于电力营销过程中存在较高的电费风险,企业在现阶段的工作中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减轻电费风险对自身效益的威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就必须要了解电费风险的成因,以便确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下述三项建议,以供电力企业参考:

2.3.1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出于降低电费风险的考虑,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针对这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制度不完善以及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却普遍存在,致使不少企业的风险管理陷入了效率低下的困境。所以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有效防控电费风险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和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而提高此项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以上做法不仅是电力企业提高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方式,还是企业适应当前市场形势的必然要求。

电费回收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回收不及时以及不完全的局面却长期存在。电力企业要想冲出此种束缚,就必须从内部入手,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来为实现有效的电费风险管理打下基础。同时这样做还可以起到强化企业风险防线的作用,提高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但在落实的过程中,企业需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构成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管控体系。

2.3.2 优化内控机制,保证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当前阶段,企业对于电费风险的管理普遍都有明确要求,但由于内控方面稍显不足,不少要求都没有得到规范贯彻。为了改变此种局面,企业就要重视对内控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加强督促以及摊派责任等方式,为管理要求的执行和落实提供保障。为此,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风险管控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保证管理人员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第二,借助一定的激励手段,激发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履行好岗位责任。同时,对于管理人员,则要给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创造性,探索更加合乎实际、更加高效的管理路径;第三,企业应强调电费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而增强相关人员规避风险的意识;第四,企业应注重对内控批准制进行完善,并对电费指标实施量化管理,保证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清晰;第五,规范进行人员考核,尤其是负责电费回收工作的员工,必须对其业绩进行综合评价;第六,对电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加强岗位之间的联系,促使相关人员互助合作,进而形成互相监督与制约的管理

局面。

2.3.3 加大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控制力度,并尽量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目前,我国不少地区的电力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电费回收难度大。此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缴费方式单一,不能适应用户需求;但另一方面与部分用户素质低下也有关系。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也应根据回收难的成因差异,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对于缴费方式单一造成的电费回收难问题,企业应明确当前缴费方式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并通过增加缴费渠道等方式,为用户缴费提供方便,进而减小电费回收中的阻力。这种做法有助于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用户在享受到人性化电力服务的前提下,在缴费的时候也会更愿意配合。在具体做法上,电力企业可以尝试与银行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选项。企业也可尝试借助网络终端来实现电费回收,以减少回收不及时等问题。第二,对于用户素质等原因导致的电费回收难问题,企业应根据用户类型确定处理方式。如果是个人故意拖欠,企业可通过暂时停止供电等方式,督促其尽快补缴相关费用。如果拖欠电费的单位属于特殊企业,且国家明令禁止对其限电,企业就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以减少自身的损失。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该用户不遵守缴费规定的证据,并对其欠费情况进行反映,尽量争取政府部门对自身的理解,之后借助政府的影响力来督促这些单位按时缴费。也就是说,对于危害到自身利益的用户,电力企业也必须借助一定的维权手段,来保证自己的正当利益。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减少损失、扩大经济利益,更是一家企业争取生存权利的必要之举。另外,国家也应正视电力市场中的乱象,并尽快建立援助机制,以维护供电和用电的秩序。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核算以及抄表等工作环节都会对数据产生影响,电费面临着很高的回收风险。结合电力企业的收入构成来讲,如果电费难以回收,那么企业的经营运转也将陷入困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就要注重对电费风险实施系统管理。鉴于当前的风险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本文建议企业将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内控机制、加大对电费回收工作的控制力度作为下一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对具体的实现策略做了分别阐述,希望可为电力企业改善电费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易文.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电费回收[J].大众用电,2016,(6).

[2] 叶礼洪.新常态下电费回收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3).

[3] 黄筱璁.垫付电费行为法律风险及管控措施[J].广西电业,2016,(5).

[4] 吴昊.如何化解居民电费回收风险[J].科技风,2016,(5).

风险管理成效范文2

1 营销稽查工作现状

1.1 稽查工作业务量庞大

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专业点多、面广,而且具体的业务内容也比较繁杂,仅靠资源有限的稽查工作难以达到对所有工作环节全面而系统的稽查。因此,稽查人员需要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解,以合理安排稽查资源。但是现有的稽查理论、工具,不能给予稽查人员在面对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提升的稽查范围时,提供科学、详细的方向,但谈不上对重大风险点进行深挖和分析,最后往往沦为走形式完成任务。

1.2 存在少量“两张皮”现象

稽查整改建议好坏的重要标志是稽查能否被落实并产生预期的效果,如果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措施,使问题与建议形成两张皮,这样的稽查建议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破坏稽查形象,降低稽查质量,有时还会造成误导和损失。

1.3 稽查整改不够彻底

传统的稽查整改跟踪,往往只停留在问题表面的整改,未能举一反三地对问题根源整改情况进行分析、确证。另外,对收集到的问题整改信息,缺乏科学评估整改效果的理论工具,难以起到有效评价稽查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往往出现屡查屡错、屡改屡错的现象。

2 应用风险管理理论的解决思路

本文通过风险管理中的核心理论、工具,解决在营销稽查全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缺陷与不足。首先,通过风险导向理论,明确稽查事项侧重点,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稽查效果又能提高稽查效率的全新方式。另外,将风险应对策略理论创新性地应用在问题建议方面,以避免稽查建议与问题两张皮的情况。最后,针对营销稽查工作闭环中的稽查跟踪,借助剩余风险理论工具,科学分析问题整改成效,防止问题整改走过场。

3 风险理论在稽查实践中的应用

3.1稽查实施——风险导向理论

风险导向理论,要求稽查人员对被稽查单位进行稽查前,首先要识别和评价被稽查单位的营销风险情况,然后再以风险为导向选择稽查策略,以指导稽查实施。因此,在稽查实施阶段应用风险单项理论,需要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明确稽查实施策略共三个步骤。

3.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对通过业务流程梳理、指标分析等方法,经过分析、归纳,梳理出各个风险点。风险识别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深入识别营销业务各个风险点的基础上,才能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制定稽查策略提供基础风险信息。

目前,稽查人员在稽查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思想、方法,没能很好的将具有潜在风险的营销业务、异常营销现象或历史事故进行分析、梳理,造成风险点错漏、风险识别不够全面等情况[2]。

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业务流程法、指标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法等[3]。在开展营销稽查识别风险时,可单独使用上述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交互使用各种方法:

(1)业务流程法,是指根据不同的营销业务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状况信息的方法[4]。这种方法比较简洁和直观,易于发现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因素。比如在对业扩报装业务进行稽查前,可利用业务流程法识别出各流程环节的风险。

(2)指标分析法,是指稽查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市场营销服务各类核心指标进行因素分解,以挖掘影响核心指标的关键风险事件。比如抄表差错率指标[5],计算公式为:当年电费回收率=(实际到账的当年电费 / 当年应收电费)* 100%[6]。

(3)历史事故分析法,是指通过调研、分析企业或行业已发生的典型历史营销事故,对引起历史事故的风险动因进行分解分析,以判断、提炼出未来稽查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风险范围。

3.1.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从可能性和影响两个角度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把各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由大到小进行划分[7],为稽查人员以风险为导向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点制定、实施稽查策略。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稽查人员可以根据风险后果和风险发生概率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1)当风险概率一定时,风险后果越严重,则营销风险值越高。风险后果可以从经济、社会、人身安全等若干方面考虑[8]。如“重要客户未配备应急电源或应急电源无法及时启动,供电局应急发电装置配置不足或无法及时接入”事件,该风险为重大风险,主要从社会效益考虑,会造成重要客户停电、甚至长时间停电无法恢复,在全省及以上范围产生不良影响。

(2)当风险后果一定时,风险概率越高,则营销风险值也越高。风险概率在这里是指“营销服务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营销服务业务发生数量有极大的关系。如抄核收业务,一个地市局是数以千万计的业务量即使单件事项的风险后果只是微弱或一般的营销差错,但当业务量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使营销风险值飙高。比如收费方面,若是收费员每天挪用一点零碎电费或错收一户电费,久而久之,电费损失积少成多,严重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由收集整理

3.1.3 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查策略

基于上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结果,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各风险点的稽查策略,如稽查形式、稽查方法等,以达到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升稽查效率和效果(如表4所示)。

3.2 稽查建议—风险应对理论

风险应对策略就是指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排序后,根据风险程度、风险性质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营销稽查问题作为历史风险事件,可根据风险应对策略理论,提出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共三种整改建议。

(1)风险控制,是指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环境、条件等,来达到减轻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目的[9]。一般来说,营销服务各类制度、业务指导书等规范执行类问题建议都是常见的风险控制类建议。

(2)风险承担,是指企业经过成本效益权衡后主动承担风险。如技术线损的问题建议,因为损耗的电量较少,带来的风险也较少,若要控制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产进行电网架构的改造,因此可采取风险承担策略类建议,对此问题不投入资源进行控制。

(3)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合同、契约等方式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企业对转以后的风险不再拥有所有权。比如计量设备技术层面高科技的问题建议,电网企业自身技术能力不足,此时可采取风险转移策略,问题整改落实职责通过技术外包合同形式转移给电科院等外部技术单位。

3.3 稽查跟踪—剩余风险理论

剩余风险是指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或风险加以实施控制、整改后的风险水平[10]。

稽查人员在评价问题整改效果时,可以运用剩余风险理论,分别对问题事实和问题根源进行全面评价,从未来剩余风险角度来衡量问题的整改情况,以避免稽查问题屡改屡犯的情况。及时问题整改跟踪,有利于客观评价问题整改效果,并及时督促、推进问题整改往正确方向发展。按照分析、评估后的剩余风险程度,可以将稽查整改效果分为“有效整改”、“有限整改”以及“无效整改”共三种情况。有效整改,为经过稽查跟踪证明,整改单位已完成整改措施,原稽查问题所揭示的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的,剩余风险较小且可以接受。有限整改,为经过稽查跟踪证明,整改单位已采取整改措施,原稽查问题所揭示的风险已得到一定控制或降低,但是剩余风险较大、不可接受。无效整改,为经过稽查跟踪证明,整改单位已采取或未采取整改措施,原稽查问题所揭示的风险没有得到控制,剩余风险没有明显下降。

风险管理成效范文3

关键词:展会筹备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不同的风险可能只存在于项目的某一阶段,因此风险的承担者也只在特定的时间内才承担这些风险。由于项目风险管理是用来减轻或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其真正价值只有在未来才能体现出来,有可能用于风险管理的投入在将来会抵消甚至多于风险造成的损失。项目风险的评估要随着项目进度的变化而变化。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系统,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对展会筹备工作进行计划与控制,可将过程化繁为简,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分为六个阶段: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二、展会筹备过程的风险分析

(一)风险识别、风险的特征

(1)发生概率低,一旦发生危害极大

展会筹备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一旦发生损失极大。若筹备期间正值流感严重期,大面积的集聚将不会被允许,因此必然使准备工作推后,这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每一次展会的筹备期间,如何控制风险,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是各主办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

(2)情况复杂,有效控制难

由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难准确预测何时发生风险、发生何种风险、发生风险的危害性,从而想要及时控制风险就更加困难。

(二)风险分析SWOT方法

SWOT分析法的基准点是对企业内部环境之优劣的分析,在了解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判明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对环境作出准确的判断,继而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借用到展会风险管理中进行项目战略决策和系统分析。

表一V区是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是最理想的匹配,存在的项目风险较小,可通过两种方式强化组织内部的优势:一是通过找出最佳的资源组合来获得竞争优势;二是通过提供资源来强化、扩展已有的竞争优势。如某主办方已经打造出品牌展会,并且某一时期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也跟品牌展会的主题相契合,那么选择主题风险出现的概率将很小。

Ⅵ区是外部机会与内部劣势相匹配,可通过两种方式权衡对机会的取舍:一是加强投资,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开拓机会;二是放弃机会给对手。如主题选择为某一时期的热点话题,但主办方本身没有足够的人才筹备展会,那么可以在筹备时招聘所需人才,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否则放弃筹备展会。

Ⅶ区是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可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重新构建组织资源获得竟争优势,将威胁转为机会;二是采取防守战略,抓住其它象限中有前景的机会。如某主办方拥有品牌展会,但正巧同一时期举办此展会的单位非常多,那么则可放弃此主题,选择另外一个紧贴社会、新颖的主题。

Ⅷ区是与外部威胁与内部劣势相匹配,是最糟糕的匹配,存在的项目风险最大,也存在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主动进取,争取领先;二是主动放弃。

三、展会筹备过程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展会筹备方案

完善的展会筹备方案,是风险应对的最佳措施。展会主题确定后,策划人员就应开始制定展会的筹备方案,做好展前的各项组织和准备工作,使筹备工作按计划进行,对每一个小细节进行规划和描述,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减轻风险

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一个好的展会主题是展会成功举办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选择展会主题时应遵循创新型原则,创造性的思维,是整场展会创造性的基础,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展会的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同时也要考虑时代因素,一场展会的主题应尽量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就是市场因素,选择的主题应能够吸引大量的参会者,并且具有独特性;为降低筹备过程中的社会环境风险,政府应明确自己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不应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展会的组织工作,以免产生展会垄断假象形成政府垄断而非市场垄断,挫伤社会力量举办会议的积极性,同时可能掩盖会展产业的真正需求。

(三)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的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用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大小。展会的主题及策划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但正像律师、设计师等职业一样,展会策划人员的活动过程中也包含着风险,他们工作中的失误,会给参会者及其他相关方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展前融资今后将越来越普遍。然而,融资的信用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今后展会的数量越来越多、举办展会的单位越复杂,则展前融资的信用风险就会越凸现。所以,开办展前融资信用保险,将能为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助一臂之力。

一场展会举办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会筹备过程中组织者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展会组织者,一定要重视风险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减小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使整场展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起静等.会展项目管理[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风险管理成效范文4

关键词: 《风险管理》实践教学两个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当前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单纯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更是如此。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加强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管理》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其本质也是一门管理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里面临的各种风险,然后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对风险进行衡量和评估,最后依据科学理论做出最优的决策方案。所以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把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应用到企业中。因此,风险管理课程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认识性和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来探讨了《风险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风险管理》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是社会的主要支柱,大量创造社会财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着科技进步。然而,很多企业就像蜜蜂一样,虽然勤劳地寻花采蜜,却只有很短暂的生命周期。2003年经理世界年会提供了这样的数据,“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约为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以前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三株、秦池、太阳神、亚细亚、飞龙等,有的各领两三年,有的消失得更为迅速。实际上,即使在企业竞争力最强的美国,也有平均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仅仅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可见,风险管理对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都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风险管理形势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呼唤加强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风险管理无论从建章立法还是从理论实务都处于国际落后地位。更为严峻的是,我国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无法满足对风险管理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人才缺乏,是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事故损失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一形势,我们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风险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让学生能从专业的角度开展风险诊断、风险评估、风险审计、意外或责任调查、危机处置等实际工作,参与企业、政府决策,从而有效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转嫁,减少风险损失,促进决策目标的实际。所以要解决目前人才缺乏的问题,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风险管理》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

“走进企业”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大量引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案例,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让学生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有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要走出校门,真正走进企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两种方式也正是《风险管理》在具体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

(一)认识性实践活动

认识性实践活动即案例教学。一位哲学家说过:智者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聪明者从自己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愚者则永不懂得从经验中学习。在《风险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从众多的企业中学习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那我们就是智者,同时,案例教学也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案例教学研究加强对理论的运用

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学习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利用教学案例研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形式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而用不同的理论来审视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有200多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样一件事情,然后让学生自己来结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很好地把理论所学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最后老师总结一下整个原因,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教学,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利用案例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案例教学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不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例如在风险识别环节的讲授中,所有的方法都介绍完了之后,给同学们一个橡胶公司的案例,简单介绍这家公司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们讨论该公司的面临的风险。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风险,一方面把各种方法应用到实践了,另一方面方法掌握得如何教师也就心中有数了。所以说利用案例教学可以总结教学经验。

(二)操作性实践活动

有了上述认识性的实践活动,接下来学生就应该真正进行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走进企业。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接触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为自己将来毕业成为企业的合格劳动者做准备。老师要提前与实习单位联系好,确定好什么时间去企业,重点让学生参观学习哪些内容。学生在走进企业的活动中,重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利用流程图来识别企业的风险,当真正走进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才有可能画出正确的流程图;还有风险衡量,学生可以搜集企业过去若干年的针对某一风险的损失资料,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衡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自己动手、动脑,针对企业里的风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把风险管理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最后请企业有关的专家和学生一起座谈,学生提出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专家围绕本企业风险管理的情况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受益匪浅,解决许多问题,也能了解到企业到底是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在一些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投融资决策、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等,涵盖了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安排到各项业务运作流程和操作等各个层面,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风险管理》课程要进行实践教学,从认识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过渡到操作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玉叶.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5,(8).

[2]张惠英.对高校《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阚春燕.高职《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4]罗志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会展管理》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风险管理成效范文5

化学注入水泥浆裂缝结构的形成空隙附近通过地下水浸出的影响,由于有离子的交换,沉淀聚合分解反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济南地下水污染,使得水质恶化。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也使浅层地下水和济南深层地下水串层污染发生。济南地层中主要是灰岩岩溶发育,当地的洞穴分布(不均的大小洞穴),填充物不统一,长期地铁运营振动加剧的会导致岩溶塌陷,破坏土体结构的平衡。

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1足够的科学理论的记录,建立环境风险防范计划

在建设济南地铁之前,应进行彻底的地质调查工作,并做出充分的理论准备。拟议的济南设计地铁线,以避免环境风险的出现或不适合该地区的建设的试验段施工前,应对地铁建设的安全隐患提高认识,并采取行动适当解决这一隐患,为后续地铁建设的科研工作做好铺垫。

2采用高科技的技术,合理的科学评估

鉴于济南市复杂的地质条件,在修筑地铁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施工方法,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地下施工过程。还应考虑和区分不同类型的环境危害和施工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程风险的分类。在现有的风险评估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济南的特点,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综合性的,实际的风险等级标准的规定。

3健全地铁环境信息,减少施工损失

为了确保数据和信息的风险监控和响应时间,对新建的地铁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应创建一个地铁安全风险的管理信息平台,有利于快速和有效的安全风险分析,迅速的做出控制和管理决策。

4加强研究和监测工作

风险管理成效范文6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水利施工;施工工序;机械设备;施工人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12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64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优势作用,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工程,对我国工业、农业以及人民的基本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只有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予以充分重视,并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功能,确保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可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控制,不仅能发挥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人民服务。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可以看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将风险管理研究作为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有效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增强我国中小型水电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1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

在我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比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1 工程规模小,施工质量较差

在我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各项施工流程虽符合施工要求和相关标准,但由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任务以及施工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导致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不合理、不规范,在不同程度上简化施工程序,滥用施工技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较差,未能符合国家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给工程建设以及后期使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2 机械设备使用少,利用率不高

相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而言,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较小,施工方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不重视,设备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运行的优势,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施工效率低,施工质量未达到相应的标准。除此之外,部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标段的施工方,由不同施工单位组成,多方施工的现象就导致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缺乏连贯性,频繁发生权责不明的现象,责任纠纷较多。还有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进行施工,导致施工设备和相关器材被长期闲置,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建筑企业的施工资源。

1.3 工程工期短,工程造价小

从规模方面来说,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具有规模小的特点,这就使得工程施工中的单价消耗较小,施工工期也随之变短。因此,在工程造价环节,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预算的难度,容易导致工程中资金不合理的使用,无限延长施工时间,给施工方造成极大的不便。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施工技术的具体方案设置不合理,难以实现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由于工程造价小,尤其是在工程建设和监管费用的投入上,缺乏预算意识,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出现较为频繁的资金拖欠现象,无形中也影响了整个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2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措施

基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并结合丰富的施工经验,从施工工序、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 施工工序对施工风险管理的影响

针对一项水利工程来说,施工工序对施工风险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相关施工数据的分析和检测。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快速地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以达到施工项目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项目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之前,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的相关项目进行仔细检查,并提供相应的检查标准,为施工方提供真实准确的施工依据。在检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风险管理施工的相关标准,参照具体施工要求和施工图,明确中小型水利水电施工合同中的具体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检查和验收,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来进行工作。在制定相关施工工序的流程时,主要采取框图形式,确保相关信息准确、直观、形象地进行展示,需要注意的是,确保施工程序与相关的检查记录、工作报表相匹配。

2.2 机械设备对施工风险管理的影响

机械设备的使用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问题。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能够确保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能保障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符合相应的施工要求。因此,在选择施工设备时,需要考虑机械设备的相关性能、施工方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结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以及相关的施工方法等多个方面。此外,还要坚持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结合相关的实际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选择方式,才能实现机械设备的实用性、便捷性以及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施工与施工设备的有机统一。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中使用的设备进行测评,将相关的审查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施工合同中选择的施工设备与现实施工中使用的施工设备一致。一旦出现不一致的现象,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将相关的施工设备进行及时更换,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设备使用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监督施工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养护,确保技术操作人员按照相关的设备标准进行操作,实现相应的施工要求。针对施工中出现部分设备老化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提前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并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只有在检查合格的基础之上才能投入使用,以此来更好地实现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3 施工人员对施工风险管理的影响

施工人员作为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主体和核心,能够大大影响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由于施工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者,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施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增强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于施工方来说,首先要转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理念,对施工质量意识进行大力宣传,将质量和安全根植于施工人员的心中。除了施工技术的核心人员外,一些施工参与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施工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拥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同时,还要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充分重视影响施工质量的多种因素,积极做好相关统筹工作,在项目施工中做好经验积累,切实有效地提升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水平。一般来说,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组织能力,要积极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安全意识,以此来确保相关标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4 施工材料对施工风险管理的影响

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施工中会用到的相关建筑物料以及结构配件等,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有着极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施工方必须要确保施工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关施工合同的内容对施工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和严格验收,在此基础上确保施工材料的各项手续齐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部分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确保工程在施工中不存在缺少施工材料的现象。水利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定期检查以及不定期抽查,在承包方无资格对相关施工材料进行检查时,可以利用有检查资格的第三方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建筑材料的安全和可靠。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第三方检查机构的检查费用需要由承包方来承担。

2.5 施工环境对施工风险管理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施工环境对水利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天气气候、地理条件等。这些具体因素主要表现为:恶劣的天气环境不适合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如果硬要施工就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气候因素主要表现为温度的上升和降低,温度的变化对水泥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地理条件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河道存在泥沙淤积,这就需要施工方在施工之前对河道中的泥沙进行处理,否则就会对整个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对河道进行疏浚施工,施工方需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水下管道的铺设位置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确保施工位置的准确性。以上这些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施工人员需要提高重视度,根据水利工程的相关实际情况及特点进行控制和管理,尽量将这类不良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结语

总之,在我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风险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我国工业、农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可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服务。因此,施工方需要不断加强对水利施工风险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整体功能,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此外,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在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影响施工风险管理的多种因素,积极做好相关统筹规划工作,在项目施工工作中做好经验积累,切实有效地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浅析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