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1

关键词:商业零售 促销活动 风险 审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促销已成为商业零售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促销活动的零售企业几乎无法长久生存,而不能切实有效促销的零售企业更难以谋求长足发展。常见的商业零售企业促销,大多是迎合消费者心理,围绕商品价格而进行的打折、买赠、降价、特价、返券、抽奖等形式。所涉及的业务环节包括促销活动策划、促销活动宣传、促销活动现场管理、促销活动账务及税务处理等。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涉及到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税务风险、经营风险。内部审计需关注,在促销活动的各业务环节,是否有效控制、规避上述风险。

一、促销活动策划

1、审计须关注以下法律风险:

(1)促销活动方案是否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是否将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是否侵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活动场所(如店外促销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

(3)是否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及保证良好的购物秩序,防止因促销活动造成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疾病传播、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2、审计必须关注在促销方案制定中,企业是否通过以下方式一定程度地规避经营风险:

(1)市场调查:制定促销活动计划前是否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并在促销计划中制定相应的应对竞争对手的措施;

(2)明确促销目标:是否明确如费用投入、客流、销售、毛利、下单率、VIP销售占比等指标;

(3)相关部门参与初步制定促销方案:促销方案是否有其他必要的部门参与、研究,对促销方式的选择、促销资源的分配等进行研究;

(4)财务测算以修订促销方案:财务依据初步的促销方案所作的预估数据及初步谈判情况,进行销售、毛利、费用等测算,以修订促销方案。

审计人员需明确,不同的促销方式对业务的影响情况(如下表),以适当评估促销方式的选择是否契合企业的促销目标。

3、该环节的税收筹划选择:当顾客同样的消费额度,即企业等量的现金流入,由于销售方式的不同,税负差异较大,带来的实际收益也有较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捆绑销售、折扣销售、买赠(实物或券)、返现。

二、促销活动宣传及准备

1、法律法规风险:审计必须关注,企业在促销活动宣传时,是否违反国家五部委颁发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以下规定:

(1)《办法》第六条规定:零售商不得使用含糊、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图片或者影像。不得以保留最终解释权为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2)《办法》第七条规定:零售商应在经营场所显着位置明示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商品范围,以及相关限制性条件。对不参加促销活动的柜台或商品,应当明示,并不得宣称全场促销。促销活动在明示期限内不得变更促销内容。

(3)《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的,应当明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连锁企业所属多家店铺同时开展限量促销活动的,应当明示各店铺促销商品的具体数量。限量促销的,促销商品售完后应及时明示。

(4)《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零售商开展积分优惠卡促销活动的,应当事先明示获得积分的方式、积分有效时间、可以获得的购物优惠等相关内容。

(5)《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零售商不得虚构清仓、拆迁、停业、歇业、转行等事由开展促销活动。

2、经营风险:该环节主要存在宣传效果不佳、宣传成本失控、活动准备不充分所带来的经营风险。针对内控环节,审计需关注以下方面:

(1)媒体宣传:媒体宣传方式是否适当、前期宣传效果是否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广告商的选择是否适当、价格是否合理、是否适当监播;

(2)宣传物资、促销礼品:品项选择是否适当、采购流程是否符合内控要求、是否适当验收;

(3)是否适当备货:一般重大活动,如店庆活动,活动预算基本占到全年销售的1/10左右,应在活动前一个月进行商品准备,商品准备金额为为平时销售金额的4—5倍;而一般的促销活动,应提前2周开始货品准备,商品准备金额约为平时销售额的2倍。

三、促销活动现场管理

1、法律法规风险:内审需关注是否违反国家五部委颁发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以下规定:

《办法》第十条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应当明码标价,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识醒目。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明示的费用。

《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

《 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得降低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赠品。

《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零售商不得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或者为消费者退换货设置障碍。

2、经营风险:该环节主要存在赠品赠券发放失控、非法仿制赠券储值卡等被冒用、销售价格失控、收银效率低下、退货处理不适当等风险。

(1)赠券管理:对赠券的流向是否有相关管控措施、赠券的印制防伪及识别机制是否适当、赠券的派发是否符合活动条件、是否能有效规避相关人员如收银员、营业员、黄牛等私自积点积券的舞弊风险;

零售企业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控制积分/返券的流向以确保利润:

限定时间长短:根据预估销售,限定指定专柜的收券或收积分时间,一般重点专柜或特殊品类的收券,收积分时间不超过2小时;(例如化妆品,手机,知名珠宝,女装,体育等)

限定时间段:有可能收取大量积分和券的重点品牌及特殊品类,一般将收券时间定在开门后或闭店前,既控制了收券,积分的量,又能起到集客的效果。

限定收券及收积分的额度:重点品牌及特殊品类为了保证利润,在收券时往往采取同额度收券或限定额度收券;(例如100元商品只收50元积分或券)。

限定收券及收积分的货品:只允许专柜内的正价货品参加收取积分和收券。

(2)赠品发放:派发控制是否适当,包括赠品发放是否符合既定条件、是否附收银小票,贵重赠品是否有签收等;

(3)销售价格:是否有对销售价格进行核查的机制以防销售价格失控;

(4)收银管理:收银台数及分布是否能满足活动需求、能否有效识别各类现金券、卡等;

(5)销售退货:是否对应退回相关赠品赠券。

四、促销活动账务及税务处理

内审需重点关注促销活动的账务及税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如:

打折:按我国现行税法,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复核相关规定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急症增值税和所得税。

买赠:按我国现行税法,商业企业将外购货物赠送他人,应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由于是非公益性捐赠,赠送支出不得享受在所得税前列支的优惠。

捆绑销售:即“加量不加价”方式,与“买赠”相比,因不涉及赠送,既可以避免视同销售征税,又避免了代付个人所得税。

参考文献:

[1]王昕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北方经济,2010年5期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2

深挖客户高端需求,提升高端顾问专业服务价值,客户高端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投资理财、企业运营、特殊需求。帮助解决客户的切身利益问题,是体现私人银行价值的核心。一是从短期到长期。要深入挖掘客户深层次理财需求,对接高收益的长期理财产品,既可提高客户收益率,长时间绑定客户资金,又能提高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并节省客户频繁周转投资占用的时间与精力。对于客户短期投资理财需求,主要通过营销网上银行和银行卡业务,实现自助交易来解决。二是从高管到企业。对于身为企业高管的贵宾客户,要深入挖掘其企业金融需求,实现公私联动营销,零售业务批发做。要继续推进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群体拓展,将此类目标客户尽快纳入农行服务渠道,是抢占未来潜在客户市场、实现高管服务与公司业务联动的战略举措,全行对此务必高度重视。上市公司限售股股东高管提前消费的信贷需求、股票减持过程中的税务筹划需求,可对接省行已推出的综合服务方案。企业高管分红的投资理财需求,可制作高端投资理财产品及服务方案,积极向企业宣讲。上市公司股票增发,可联系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定制,参与增发项目,实现法人部门需求与私人银行供给的有效联接。三是从个人到家族。要深入挖掘客户家族金融与非金融需求,努力提供家族“管家式”服务。对于高端客户投资移民、子女出国留学等需求,可提供私人银行跨境金融服务“、留学宝”产品套餐服务等;家族财富的分割、传承,可提供私人银行法律事务咨询服务,以及财富保全顾问服务。

做好产品多元化的宣传工作,联系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和枣庄报社等媒体优势,投放流动字幕、语音广告和图片等形式的宣传物料提高产品知名度;印制宣传品,摆放、张贴海报与宣传折页,通过门楣LED、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财产品宣传;通过户外广告、流动媒体及宣传横幅全方位营造销售氛围;通过产品宣讲、网站理财专栏、产品知识和营销技能培训以及内网理财咨询做好内部员工产品的宣传营销工作。

开展公私联动式营销,进一步完善公私部门间的横向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门间协同作战能力。经营行零售部门与对公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梳理并建立具有公私联动潜力的对公客户、高端个人客户名单,逐户制定公私联动营销方案,加强考核,对成功实现公私联动营销的个人、对公客户经理分别给予奖励;探索建立公私联动营销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照名单分析营销情况,解决营销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研究落实下一阶段营销目标和措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营销对公客户中的促进作用,实现零售业务与对公业务的良性互动;在签订对公客户合作协议时配套签订零售业务服务协议,对高速公路、石油、通讯、电力等集团性、系统性单位的个人客户,制定批量营销与服务方案,实现抓住一个系统、网罗一批客户。联合公司和机构部门,开展工资、第三方存管等专项营销活动,盘活存款源头;与保险、基金、证券、移动、高校等高端客户资源丰富的机构建立战略联盟,互利、互惠、强化合作,扩大个人存款客户基础。

开展“集群”式客户的整体营销。以电子产品和理财产品为支撑,以“产品包”的形式,实施对“集群”式客户的整体营销。同时将电子银行服务区建设与贵宾理财中心改造紧密结合,把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为集交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渠道间的协同效应。实施系列联动营销,持续提升网点综合营销能力。认真分析个人贷款、储蓄存款、基金、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产品的不同功能及相互间的关联性,积极向客户实施交叉营销,以促进网点零售业务的全面发展。

此外,还须积极开展个人与公司业务联动营销,筛选对公目标客户,上门举办理财沙龙和产品讲座,跟进营销网银、银行卡以及基金、理财、黄金等产品,提高产品渗透率和营销效果。(1).提升存量客户。仔细研究行业类客户的特征,加大对我行现有资产类客户的挖掘力度,以我行“个人贷款存贷通”产品为抓手,从存量资产业务客户中拓展负债业务。(2).抓源头业务拓展。加大对财政类、市直单位、集团客户、垄断行业、优质企业等工资业务营销力度,研究制订行政企事业单位及优质行业工资考核办法,抢抓存款源头,拓宽个人存款增长基础。(3).实施产品营销。以理财产品作为争夺存款的工具,达到吸引客户、巩固客户的目的;通过引导客户在季末等特定日期赎回理财产品,拉动考核关键时点存款的快速增加。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3

关键词:零售市场 业态格局 规模格局 政策选择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 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 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 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 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 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 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 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 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3.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2(6)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4

关键词:商场;会计处理

各大商场为了促进销售额得到有效提升,每逢节假日均会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关促销活动。促销活动的开展可有效增加商场客流量,促进商场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增加商场销售收入。促销手段的选择和设计均对商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阶段,在各大商场运营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促销手段主要有商品折扣、满额立减、多倍积分等。这些促销手段的相应会计处理方式对商场经济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几种常用促销手段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折扣促销的会计处理

折扣促销也可称为打折促销,其为现代市场上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有效促销方式。折扣促销具体指的是在特定的经营时期以及市场范围之内,以商品原价作为主要根据对让利系数进行明确,对商品实施减价销售的方式。折扣促销的实质表现为商业折扣,也就是企业为了使该种商品的销售得到有效增加而将该类商品价格进行扣除。因此,折扣促销的实施不会对该类商品的销售收入计量产生影响。

例如,某商场在周末将一套茶具进行打折销售。该套茶具的购进价格为400元,销售价为1200元。促销期间打7折进行销售(增值税率为17%)。按照税法规定,选择折扣手段进行销售时,需将折扣额、销售金额同时开在相同票据上。在此例子中,确认销售的进而为840元(含税)。该促销手段的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销售该商品需缴纳的增值税=840/(1+17%)*17%=122.05元。

借:库存现金8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17.95(840-122.05)

应交税费122.05

对商品成本进行结转时,应在入库成本中将进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400/(1+17%)*17%=58.12元,库存商品的具体价格为341.88元(400-58.12)。

借:主营业务成本341.88

贷:库存商品341.88

在商业折扣中,收入来入账是已经将折扣进行除折多得的实际成交价格,其不会影响到会计处理核算。

二、满额立减促销的会计处理

满额立减也可称为满减,其指的是当消费者的消费金额达到一定数值时,可在商品原价上将部分价款减免的一种促销手段。销售额、满减额均反映在相同销售发票上,因此,实施会计处理时将其看做“商业折扣”,因此“满减”实质上也是折扣促销。

例如,某超市在母亲节开展“满200减60”的满额立减促销活动出售一款奶粉(增值税率为17%)。该奶粉的销售价格为46.8元/袋,其成本价为27.0元/袋。月末进行结账时发现,该月消费者1次购买5袋奶粉的次数总共为200次,该奶粉的月销售量为1千袋。其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借:库存现金32760

贷:主营业务收入28000[(46.8*

1000)-(1000*46.8)/200*60]/(1+17%)

应交税费 4760(28000*17%)

同时对商品的销售成本进行结转:

借:主营业务的成本为27000

贷:库存商品为 27000

经过相应的计算,营业税金及附加=4760*(7%+3%)=476,企业利润=28000-27000-476=524,企业净利润=524*(1-25%)=393,净利润率=393/28000=1.4%。

三、购物送券的会计处理

购物送券指的是一次性消费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商场可赠送一定金额的赠券。如“满200元送40元”也就是顾客在购买某种商品时,当其消费金额达到200元时,商场便送价值为40元的购物券。所送的购物券可在下次购物中使用,其可直接抵顶现金。

例如,某商场为了提高销售收入,在中秋节对某种月饼开展“满100元送30元赠券”的购物送券促销活动。如果顾客一次购买该种月饼的金额达580元时,其便可获得5*30元=150元的购物券。顾客下一次购物时购买价值为170元的商品,其可直接使用面值为150元的购物券直接抵顶150元的现金,只需再补给现金20元。商场在开具发票时注明:交款方式为赠券150元,现金20元。因为顾客在进行第二次消费时赠券的金额和销售额同时反映在相同一种发票上,因此会计处理将其视为“商业折扣”。在开展促销活动期间,该商场总共发出购物券245张,实际收回的张数也为245张。那么,消费者在购买该种月饼时能够享受到的折扣为(580+30)/(580+170)=0.81折。“购物送券”发出时的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借:库存现金为24500

贷:主营业务的收入15000

其他应付款7060

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和附加) 2440

进行成本结转时

借:主营业务的成本 14000

贷:库存商品14000

该商场“购物送券”收回时的会计处理具体表现如下:

借:其他应付款7060

贷:主营业务的收入6000

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1060

实施成本结转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4073(7060/23.4*13.5)

贷:库存商品4073

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440+1060)*(3%+7%)=346

企业利润为15000+6000-14000-4073-346=2581

企业净利润为2581*(1-25%)=1935.8

净利润率为1935.8/25000=7.7%

四、多倍积分促销的会计处理

奖励积分指的是商场其进行商品销售或者提供劳务时,同时给予顾客一定的积分数额,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顾客可将积分进行兑换,进而享受折扣或免费的商品或者服务。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化,各商场为了培养固定的消费群,均积极发展商场会员,且会员可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惠。

例如,国庆期间,某商场为刺激消费,对某种商品实行高倍积分活动,即20积分活动。在活动期间,只要会员客户购买此类商品便可得到与该商品相应价格的20积分。该商场会员积分的规则是100元可抵顶1元人民币。在活动期间,该种商品的销售额为60万元,所产生的相应奖励积分为2000万积分,2000万积分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该种促销手段的会计处理表现如下:

借:库存现金6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1.28(60-20-8.72)

应交税金为8.72(60/1.17*17%)

递延收益为20

将60万元商品对应的成本进行结转,将该种商品的成本假设为其原价的65%,则会计处理表现如下:

借:库存商品为

33.33(60*65%/1.17)

贷:主营业务的成本为33.33

五、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零售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各大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刺激消费,均充分利用各节假日,通过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来促进商品的销售额得到有效提升。科学选择促销手段不仅可促进商场销售额得到有效增长,同时还可促进企业收益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美荣.论商场在联营模式下商品促销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商业会计,2013 (01).

[2]汪榜江.企业促销方案的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2015(16).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5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

营改增指的是营业税改增值税,将过去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使得重复纳税h节得以减少,对于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营改增也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营改增会对房地产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税务风险。因此,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识别营改增带来的税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才能够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

一、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降低行业整体税负

营改增实施之后,单从表面税率看房地产行业的整体税负大幅提升。实际上“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只对增值额部分纳税,房地产行业拥有建筑业、现代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上游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取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要缴税就会很少;如果企业做好了项目开发成本筹划,在建设过程中将某些细节成本平摊,确保实现平均抵消,在某些时点甚至无须缴纳增值税,可以降低整体税负压力。企业税负得到降低之后,价格优势就能够进一步凸显。

营改增之后,进一步的完善了我国的增值税纳税体系,纳税人在购买服务类业务的时候,能够进行相应的抵扣。税收在最终消费之前,各个环节中都是环环相扣的。纳税人只需要对增值部分进行缴纳,避免了重复征税的情况,因而使行业消费者的负担得以减轻。在这样的情况下,需求得到更大的刺激,从而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在房地产企业当中,可将施工合同转变为提供劳务、购买原材料等业务,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降低建筑成本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合理收入。

(二)规范财务管理

“营改增”后只有规范的账务处理才能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因而对于企业财务税收管理具有规范作用。在营业税时代是对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会计核算模式较为简单,但是增值税采用的是抵扣模式,会计核算体系涉及科目多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产生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有助于纳税申报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如果房地产企业做好这些方面的核算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更为合理的纳税规划。财务管理水平更高、管理更加规范、税收负担水平将更低。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营改增”过渡期内一个纳税主体有老项目和新项目的不同计税方式并存,这也对企业内部管控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二、营改增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

(一)税务风险职能部门不完善

很多房地产企业虽然设置了税收管理人员,但是没有建立专门的税收管理岗位、税务管理职能部门。税收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也仅仅是报税,不具有税务风险管理职能。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人员兼职,在税收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所欠缺,因而不能很好的防范税务风险。

(二)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一些房地产企业营改增的进程较慢,企业缺乏风险危机意识。很多企业仍然采用过去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企业管理层和执行人员缺乏应有的纳税观念,税收遵从意识也比较低,通常只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给予关注,但对税务风险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使得企业容易面临税务风险。

(三)税务风险内部防控制度不建全

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传递交流税务信息,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对税收政策的变化难以及时掌握。同时,房地产企业大都缺乏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税务风险的评价、控制、应对、评估、识别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所以,很多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后仍然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

三、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

(一)规范业务流程与合同签订

在房地产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当中,如系统数据传递、会计核算、发票、销售、采购等流程当中,对潜在财税风险控制要素、控制点进行识别和发现,同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工具进行管理,基于对财税风险的降低和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全面改造业务流程。对于过渡期合同,应当进行有效树立,对各种不同完工状态进行区分,并对相应的增值税政策进行选择。对于过渡期合同中的纳税义务时点、发票开具和取得要求、增值税税负承担主体、交易价格等内容,应当与合同签订方进行详细的探讨,对相应补充协议进行签署和确认。此外,对于现有的合同模版,应当根据营改增后的税收政策,进行相应的修改,并且在合同当中对服务内容、不含税价、对应增值税额等进行详细标注,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二)完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应当站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角度,详细的分析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税务风险进行更好的规避。在房地产企业中,税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事前管理中,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设,对风险管理企业文化进行建立,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完善[3]。在事中管理中,要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综合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准确评估风险,针对不同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在事后管理中,应对信息系统进行建立,确保沟通顺畅,全面评估和监督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持续有效的进行税务风险管理。

(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体系

房地产企业应当确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目标,遵循监督与配合、全面性、合法性的原则,明确税收政策、行业特点,基于业务角度与战略角度,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分析、识别,同时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对员工进行专门的涉税培训,并对税务风险进行动态的评估和管理,更加有效的对税务风险进行规避、降低和防范,确保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四)提高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意识

在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文化至关重要。因此,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治理层应当树立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和防范意识,营造税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确保财务人员能够诚信纳税、遵纪守法,使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个人直接利益产生相关联,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应当对可以抵扣和部分可抵扣的进项税业务进行明确,优化完善税收筹划工作,对虚开发票风险进行防范,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加强抵扣凭证和发票管理,从而更好的防范税务风险。

四、结论

在过去我国的税收体系中,营业税是一种主要的税负形式,但是由于会产生重复征税等问题,不利于整体税收的优化和完善,因此,国家通过营改增的方式,对收税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也面临着新的税务风险。对此,企业应对这些税务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确保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燕, 杜丽娅, 刘琴. “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及风险管控的研究[J]. 山西农经, 2016(11):85-85.

零售业的税务筹划范文6

论文摘要:指出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其一是狠抓税收管理;其二是狠抓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到如此繁荣的今天,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已严肃地摆在财会人员面前,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其一狠抓税收管理;其二,狠抓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1.狠抓税收管理

对于国家来讲,税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调节收人分配、调节经济和稳定经济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讲,税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狠抓税收管理。

企业纳税不仅包括商品劳务税、财产及其他税,而且更主要的是企业所得税。税务局对企业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检查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之前如果不对原始凭证、会计凭证、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和分析,就很容易在检查中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财会人员当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二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人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根据国务院令第13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第六条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项目,是指与纳税人取得收人有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而成本、费用和损失是牵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方方面面的较大范畴,下面列举几年来人们在企业所得税检查中容易出现的、容易忽视的和不够明确的问题。

1.1关于电子计算机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

电力企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依据是经财政部批准的1993年7月1日颁发的由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制定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而电子计算机的固定资产折旧提取正是按此目录中“电子计算机折旧年限为4年,年折旧率为25%"的规定计算提取的。

但税务局在对企业的所得税检查中认为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其依据是国家税务局国税发200084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按此规定计算的年折旧率为20%,而企业为25%,差异为5%。这样,税务局认为企业当年多提5%的固定资产折旧,多进成本,应补交企业所得税。

笔者认为必须紧紧抓住《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的“第二十五条除另有规定者外……’,这句话,因为电力企业正是属于“另有规定”,即前文所说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

1.2关于“应计未计项目”的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现,开具日期为上年的费用发票,在上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期后拿到财资部门报销。根据国家税务局国税发[1997]191号文《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679号)《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规定的‘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1.3关于一些费用的问题

每年11月份前后要订阅并支付次年的报纸杂志费,每年末要支付本年末两个月及下年初两个月的采暖费,每年末要交纳次年的汽车养路费,每年要预付次年的保险费。为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我们应将当年订阅并支付次年的报纸杂志费、当年预付次年的保险费、当年交纳次年的养路费、当年交纳次年初两个月的采暖费在当年挂“待摊费用”,在次年列人“生产费用”的有关项下。

1.4关于培训费的问题

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由教育培训部门在限额内掌握使用,故培训费应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但工作中常举办为期很短的会议式培训,主办方经常把住宿费、会议费、培训费笼统地开具摘要为“培训费”的发票,报销时没有列人“职工教育经费”,而是列人“生产费用”的别的项下。这样,在税务检查中,由于“职工教育经费”年末余额为零,检查人员认为列人“生产费用’,别的项下的培训费是多列成本费用,应补交企业所得税。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就应该督促当事人在开具发票时把住宿费、会议费与培训费分开,将住宿费、会议费列人“生产费用”的有关项目下,培训费列人“职工教育经费”。

1.5关于发票问题

要审核发票开据方的性质是否与其所开具发票的性质相符,具体判断时,根据发票开具方的名称作出初步认定或据发票开具方税务登记证上的有关“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确定及代替发票的各类收据是否套印“国家税务局监制”章或“xx省财政厅票据专用章”等。要严格审核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开具发票的合法性,因为报销方和审核方都是内部单位的人员,在审核中往往容易忽视,有的无任何套印的章,只盖有单位的“财务专用章”,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如一位经办人员取得了一张盖有地税稽查分局章的有关地税征收业务发票,经查实是地税稽查分局为完成稽查任务而开具的发票.这是不符合规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发现用“其他服务业”的发票开出摘要为“xx材料”的属于零售业内容的发票,这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1.6关于“非货币易”问题

在“非货币易”问题上,会计应当明确: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其中存货又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企业应在非货币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相关资产和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1.7关于“债务,组”问题

“债务重组”是当今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

债务重组的方式: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组合进行的混合重组。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其中存货又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企业应在非货币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相关资产和按公允价值购买另一方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1.7关于“债务,组”问题

“债务重组”是当今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

债务重组的方式: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组合进行的混合重组。

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人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

1.8关于铁路运费进项税抵扣的规定

铁路运费进项税的抵扣,企业按铁路运输发票上注明的“运费”的7%计算抵扣。根据新规定,国家税务局国税函2003970号文件:中国铁路包裹快运公司(简称中铁快运)为客户提供运输劳务,属于铁路运输企业。因此,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取得的《中国铁路小件货物快运运单》列明的铁路快运包干费、超重费、到付运费和转运费,可按7%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狠抓会计基础工作建设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香港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说:“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提供会计信息,为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服务。会计工作是重要的经济管理手段,它对于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经济效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没有会计业的规范发展,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崩溃”。

刽十基础工作建设需要我们做非常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建立和完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务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要做到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来管人,用内控制度来管理财会部门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具体应包括该岗位的工作权限、程序、标准和奖惩,如出纳、成本核算、电费核算、工程核算、资产管理、报表管理、税收管理、财务稽核、综合管理等岗位责任制,使会计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超级秘书网

2.2严把两关

严把审核关:就是要检查原始凭证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如果凭证传递到稽核岗才发现有误,再去找经办人员纠正.会计工作就会被动。

严把稽核关:稽核在会计部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一张凭证都要经过稽校员稽核,所以稽核人员不仅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而且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之中。另外,针对一些较特殊和较前卫的问题要请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进行账务处理。

2.3努力成为正的A级企业纳税人

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要求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法、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的情况来评估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信用等级共分4级,采用百分制进行考评。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在60分以下20分以上的为C级,在20分以下的、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为D级。不同级别纳税人享受不同的待遇:A级纳税人可获得统一定制的证书,并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公告;B级纳税人可享受法定检查之外的当年税务检查、税务登记年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年检以及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简化手续和程序的待遇;而C级纳税人将被税务机关列人年度检查计划的重点,同时在发票领取等方面受到严格控制;D级纳税人不但要受到与C级纳税人同样的监管,还可被税务机关依照税法和行政法规收缴、停售发票或停止出口退(免)税权。

目前,税务部门正在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进行之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税法和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按照税法来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为成为A级纳税人莫定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良好的运行环境。

2.4企业要进行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