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1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核心素养载体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离不开作为指导性纲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改革也将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对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而言,是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简称数媒)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体教学体系中,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升华,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拓展对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培养尤为重要[2]。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剖析了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女子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与模式进行了研究。
1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二级学科,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艺术专业的相结合的跨学科专业。一部分课程是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艺术专业的与数字媒体相关性较大的课程,一部分是与传媒类相关性较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素养要求的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特别是平面设计技术、动画技术、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等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也应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趋势,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经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以下现实问题。在培养模式上,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对数字媒体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学习要求相对较高,专业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大多课程内容依靠课堂授课的方式完成。在交叉学科的融合方面,传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各学科相关的内容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方面没有明确的主线,即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在实践教学方面,传统数字媒体主要以课内实践与集中实践为主,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创新素养的提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出现了校园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的内涵与必要性
改革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最终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实践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新媒体应用发展下的数字媒体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一个完备的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要兼顾基础性知识的培养,还要兼顾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学生专项技能的提升,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单一的课程模型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要。如果学生仅仅以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仅以完成课程实践为目标,一方面不能好地融合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不利于提高专业的专项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将难以满足现在社会对数字媒体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岗位职业的要求。
2.2专业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科交叉性,使得国内外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有所区别,对应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如美国哈佛大学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主要开设计算机技术方向的视觉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类课程[3]。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数字媒体相关的电脑动画系,以动画技术为主要方向,重点培养动画制作和数字艺术方面的人才[3]。国内的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动画和游戏等方面的人才。如福建师范大学的数媒专业不仅培养游戏设计和动画创作等方面的人才,还在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有所发展[4]。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各不相同。此外,不同学校师资情况、学生的性别结构、学生的生源情况也所区别。基于此,制定适合学校以及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3专业实践技能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来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基本目标。专业实践技能是本专业相关岗位的考核内容,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混为一谈,没有突出和强调培养过程中的专业实践操作,无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单一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2.4自主创新实践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结合一定的创新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应地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拓展和延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形成适应当代终身发展的关键品质。因此,创新培养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实践体系的重构与人才培养
3.1层次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重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层次化的实践课体系,可以逐步、进阶式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重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专业方向集中实训、创新实践和综合实践四大部分构成。课内实践是对理论课程的辅助,能从实践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专业方向集中实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项技能,是对专业方向技能的强化。创新实践是对专业教学实践的补充和延伸,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3.2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
本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均为女生,因此,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本院制定了适合女性发展的数字动画技术与影视后期制作两个专业发展方向,并为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了课程群。如数字动画技术方向包括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课程,影视后期制作方向包括音视频处理、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等课程。大一、大二以基础素质培养培养为主,包括全校性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从大三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多元的专业培养方向,一方面顺应了女生的特色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特定的方向上更专业。
3.3多模式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多种模式结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是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培养环节,主要包括校内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与校外同行业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可以通过引入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进校讲学,或者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使学生能直接与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此外,学生也可以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工作环境,锻炼实践能力,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现就业的无缝连接。多模式的培养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有助于专业实践技能贴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更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3.4多样化的创新活动
在重构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实践学分,通过完成创新实践学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实践活动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去。实践创新活动可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类型的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通过校级或省级实训平台进行申报,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创新性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学科竞赛以专业学科竞赛为主,其他类型竞赛为辅,可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等级别。科学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可以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专业水平。其他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的素养,加深对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从而引导今后的职业规划。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2
关键词:质量监控体系;订单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118-02
在实践教学中,订单培养模式是一个崭新的培养模式,因为它的优势显著,所以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订单培养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因此订单培养是针对毕业班学生就业而设立的强化型的课程,它主要由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三个部分来组织教学。
订单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就是希望保证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如实践环境复杂、实践教学过程复杂、涉及面过广、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太强等。由于订单培养模式具有的特殊性,订单培养的教学质量成为我们首要关注的内容。前教育部长周济指出:“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模式,这都是不变的目标。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成为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必要。
一、订单培养模式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上存在的问题1.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许多的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合作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沟通。导致了教师对订单单位人才需求的具体技能要求了解不足,而订单单位对学校实际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了解也不深入,没有很好地掌握合作院校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实践课程教学的情况。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订单单位并不能全程监控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大部分的订单单位关注的只是培养的主导方向,并没有深入培养的细微环节中去进行监督和督促。有些订单培养单位甚至并不重视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就容易造成订单培养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管的缺失。高职院校同时也并未通过措施来促进订单单位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中来。
因此双方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并不成体系,而是互为独立,关心的只是自己所涉及的部分,这样容易造成培养过程的脱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就业岗位的需求。
2.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订单培养模式推广后,我们发现订单培养模式下成长的毕业生,在走进工作岗位以后并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求,并没有达到订单培养所预期的“零过渡”的目标。虽然和建立订单培养的初期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就是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相关的,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没有适应行业的要求,教授的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订单培养单位的老师进入学校进行教学也受到了时间和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所以,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3.高职学生对订单培养的认识有偏差
学生认为如果进入了订单培养的班级,就不用再担心就业问题,因此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降低。进入企业后又无法实现“零过渡”,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学校与企业又没有重视学生认识方面的教育,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如何让企业方深入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场所单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单一的局面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否则,将无法适应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带来的变化,也无法有效地监控与保障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人才定位应该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应该是非常具体、清晰、具有单一性的。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也是非常清晰的,即熟练地掌握核心技术、职业道德、基本综合素质。三个方面都明确地指向企业的现实需求,防止学生学无所用。高职院校与订单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
(1)高职院校要对合作企业的技术岗位进行深度的调研,以准确了解,达成共识。完成这项工作主要是要安排专业老师走访企业,与企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充分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特别是需要准确了解企业技术岗位对核心技能技术的要求,以及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在收集到相关资料后,应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充分研究、修订和制订符合市场需求和订单企业需求的培养目标。
(2)学校应该和企业方组织召开教学指导专题研讨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出合理的定位。专题研讨会的重点应该是研究人才培养的现实适应性。明确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岗位、岗位需要的技能等问题,保证订单式培养过程的正确性。明确的定位是订单式培养的重中之重,如果定位偏离,对企业来说将没有合适的人才,对学校而言就是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公信度及社会声誉都会受到严重损害。注重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发展的根本,那么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则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在订单培养模式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应该从源头做起,所以订单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的头等任务就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后,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将这个过程作为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措施,以确保毕业生入职与订单企业岗位需求实现平稳过渡。
2.整合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新的订单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课程的比例、课程的内容、课时、技能技术教师配备、实践教学条件等因素。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围绕订单式培养的特色――企业核心技术来进行设置,让学生通过新的课程体系掌握硬本领,形成就业核心竞争力。
订单培养式课程的设置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要求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实习;②要求根据企业技术岗位的核心技术设置课程;③要压缩和精简理论知识课程,增加专业技术操作课程的课时量;④对原有的实践课程要进行实质性的转变,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践技能技术操作课程;⑤改革公共基础课程,但是要将企业用工所需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作为课程的重点。
在课程的整合和调整方面,专业课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因此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施课程整合的核心内容,必须严格把关。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调研、讨论,论证新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才能实施。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订单企业直接参与教学,深入教学,使订单培养教学不只是形式。参照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的合作模式,学生入校后由企业和教研室直接管理,聘请订单单位的老师全程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从第二学年开始,订单单位每期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现状,接受最新的企业技术。
建立校企网络化教学平台和评价平台,让订单单位真正意义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同时还建立了淘汰制,如果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无法端正学习态度,订单单位可以不予使用,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4.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教学过程的监控,建立快速、准确的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将教学检查和通过其他途径所获得的企业、教师、社会的反馈信息,分类整理,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商讨解决方法,跟踪反馈结果,合理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出有效的方案并应用于教学。
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对订单培养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学生来填写专门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为了避免学生对老师的不了解,要求每位老师都挂牌上岗,并且在教学场所悬挂老师的情况介绍,同时还要将“教学质量评价表”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项目对应起来;在学生群体中选聘学生信息评价反馈负责人,学生负责人应该要选择责任心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学生信息评价反馈责任人的主要责任就是: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填写好“教学质量评价表”并及时交给学院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室,让学校能及时地监控教学和调整教学。
5.成立专门的监督评估小组,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针对订单培养班级,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校方领导、企业领导、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组成。由监督评估小组来监控订单式培养的整个教学过程,并作出监督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总结
订单式培养作为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定向培养包分配工作的模式,又不同于市场经济时代自由择业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是对常规的教学管理机制的一个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针对不同的合作企业的合作要求、不同行业的行业要求,进行多层次的探讨,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5):49―50.
[2]米海敏,王淑平,郭胜.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0).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3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实践教学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12B17。
引 言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突出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质培养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而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任何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增设了工程实践环节,但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各院校普遍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效果不甚理想,具体表现为“体系不全,缺乏管理,考核不力”。因此,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加强实践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把突出理论教学向“实践引领理论”教学过渡,是软件工程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于各院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生源素质等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对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产业和社会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将工作过程引入到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交替循环地使学生在模拟和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锻炼,以工作质量来评价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和合格的“职业人”。
我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用“一个目标,三个培养阶段、多个实践环节”加以概括。
(1)一个教学目标
以把学生造就成“懂理论、能动手、会实践、敢创新、善管理、高素质”软件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工程化改造,优化调整课程体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全面体现关键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思想,逐步形成理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均衡发展,更好地适应了软件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2)三个培养阶段
按照阶梯理论和软件工程思想及学生学习规律,将学生学习阶段划分为程序阶段、程序系统阶段和项目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通过C语言、数据结构课程的讲解和课程设计,使学生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掌握基本算法,能够编写小型控制台应用程序。
程序系统阶段,通过Java语言、C#、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程课程的讲解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同时学会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技巧和使用工程化思想开发小型桌面软件。
项目阶段,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Oracle数据库、Web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课程的讲解,最终通过学生项目分组协作开发实现目前主流Web应用程序开发,培养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开发能力。
(3)多个实践环节
根据学生学习阶段和不同课程内容,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为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多个实践环节。
除课内上机外,根据三个阶段软件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主干课程按开课顺序均匀分布到每个学期并安排了课程设计或大作业,在二年级后学生每学期还开设校内项目实训环节,邀请企业IT工程师共同商定实训题目,制订实训计划,实训中模拟企业实际开发流程和规范,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担当辅导教师,指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
实践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实践考核和评价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估,从而促进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考核方法,其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能力的考核。
课内实践、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个人能力,偏重于业务能力可考核,可以从学习态度、完成质量,编码规范等方面考核。
项目实践、工程实训成绩既要考核学生个人业务能力还要考核职业综合素质,可以增加自我学习能力、工作主动性、职业规范、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考核。
考核中总成绩可以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个人业务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可定义明细项目,并采用不同的分数权重,最终得到一个总的实践分数。这种考核结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每个实践环节中提交的作品,要组织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学生参与,考核同时也是实践质量的评价会,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解、交流、软件演示及行业专家对作品的点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进一步提高职业兴趣。每次评出的优秀作品要分类保存,教师在做专业教育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使新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可谓一举多得。
结 论
实践教学是培养复合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依据工程化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并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学生职业态度和关键业务能力培养初见成效。新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改革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林,周佳男.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物业,2010,(05) .
[2]陈伟珍,邓岐杏.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1,(2).
[3]张运波,陈明锐.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4]徐玲,张小洪,文俊浩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14):137-139 .
[5]杨红云,孙爱珍,何火娇等.“双导师制”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4).
[6]董跃华,杨书新,李淑芝.软件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03).
[7]吕海东,葛日波.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24).
[8]高安芹,牟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4
新工业革命日新月异的技术与产业革新,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顺应时代的需要,构建了以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微制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如智能化生产、新能源技术、3D打印技术、生物电子、纳米技术等创新技术的进步及融合发展,将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要想在这一场革命中取得先机,将倚重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学生是人才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而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课堂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设置的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锻炼,学了知识不知怎么用,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去尝试创业了。本文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谈谈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三创”能力的探索。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目录,按一级学科名称更名而形成的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实践教学一直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结合我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素质、能力的创新、创造、创业“三创”精神为宗旨,以实际的工程能力、研发能力训练为核心与主线,以我院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场所为依托,对实验、设计、实习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构建多维平台,形成了有利于提高学生“三创”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1.1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华大学电气学院有全院共享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2400平方米,实验设备1786台(套),仪器设备总值1058.4076万元,包含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PLC实验室、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嵌入式与DSP实验室、电机网络实验室、现场总线网络实验室、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CAD机房,共12个实验室。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实验室还有变压器模型室、30MW汽轮发电机、火力发电厂模型室、电机系统综合实验室、工厂供电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高电压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室、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18万元实验室面积达1425平方米,实验设备109套。在新增设备的计划中,加重了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和体现电气工程技术最新发展的实验设备的配置,引入了智能化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风光互补发电测控实训系统、电机与变压器维修实训系统、电力系统教学仿真系统等设备。同时,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专业基础课实验进行重组、整合和更新设计,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并且使部分实际操作实验与计算机仿真实验之间的内容交叉融合;还增开了专门的综合实验课,如电机与控制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气工程综合实验等。通过开放实验室、综合性实践、参加有关的全国性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设计体系构建
设计包括穿插在各个学期的课程设计和大四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我校电气专业开设了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电气应用与PLC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设计,并可打破课程界限,精心安排设计内容来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为例,通过改革创新研究,将电力系统分析、信号与系统、电气工程基础、单片机原理、计算机仿真等多个课程的知识应用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对这些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在专业中的作用及课程间的联系有个系统的认识。否则,在学生脑海里这些课程都像散落的珠子一样,好像互不关联,通过设计,就把它们串成了串。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做实物的尽量要求学生做出实物。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毕业设计开展得好,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实践动手、产品研发、团队协作和职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毕业设计的进行首先要选好题,选题来源可以是教师的横向和纵向课题,或者是实验室建设或设备改进的课题;也可以是电力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问题或相关开发项目。为了让毕业设计更好地与学生的工作实际相联系,我专业加大了设计选题中工程应用型题目的比例。一方面,聘请电力有关方面的专家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或根据电力相关企事业的工程实际提取现场数据、技术精心安排设计内容,使与工程实际接轨;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加强用科研服务社会,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毕业设计选题中,使学生接触电力行业的前沿技术。同时如果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想去校外电力相关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只要在该单位有相应指导资质的高工等,我们都会允许,并会在校内再配一位校内导师,在设计的内容、工作量、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的规范和质量进一步按学校的要求进行把关,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客观性和规范性。经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参加工作后能更快地进入角色,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1.3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习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观念,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了让学生实习效果更好,要尽量盘活社会中可用的教育资源,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把社会中的专家请进来,我们的教师也要走入社会中,为学生进入电力企事业单位学习和实践牵线搭桥。尤其是衡阳地区的电力相关企事业单位,如衡阳电业局、特变电工、金杯电缆、大唐耒阳发电厂、耒中水电站、酃湖变电站等。创建多功能的校外实习、产学研和创业实训基地(如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公司等电气专业相关单位),通过到电力有关企事业单位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在岗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项目设计、开发与管理,在实训中感受创业文化。如我专业与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联合办学。我专业的实习教学包含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习完公共基础课和必备专业基础课后,开始其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的实践教学,是专业课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触电气工程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扩大知识面、短时间获得大量新信息的极好机会。通过参观厂、矿、企事业等一线工作单位,了解本专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对本专业在大学四年中将要学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专业思想,热爱电气专业,增加对本专业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我校电气专业认识实习主要有衡阳廖家湾220KV智能变电站、耒中水电站等地进行。生产实习是在学习完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开始专业课学习期间进行的实践教学,也是专业课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熟悉电厂典型工艺的生产过程、原理、流程、设备及正常生产的操作方法,了解典型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与工作方式;从生产角度和市场需求出发,进一步加深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我校电气专业生产实习曾在秦山核电站、广州黄埔电厂、葛洲坝水电站、大唐洛阳热电厂等地进行。现在主要是在我们专业的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大唐耒阳发电厂进行。
1.4构建多维平台提高“三创”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三创”(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鼓励本系教师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科研水平,并加强校企合作,努力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还选派了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创业导师专业培训,以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创业。近五年,进行省级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3项,校内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5项;主持参与纵横向课题多项。教师中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2人,湖南省监理工程师8人。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专业把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所有的专业课学习当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知识,还没具体开始专业学习,开设了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让学生对电气专业前沿及基础理论有感性而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初步认识;二年级以后学生就逐步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其中二年级以实验或专业课程拓展训练等实践课程为主;三、四年级可以进行专业实习、校内外实训或申请学生创业园入驻项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二年级以后就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老鼠”比赛、节能减排大赛、飞思卡尔小车赛和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科技活动、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另外,也可以申报项目,如“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电气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研究。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活动、项目研究时,鼓励学生跨学科、年级、专业组成创新科研团队,一般是3~5人组成,由学生自行立项申请,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查阅文献、选题、开题、调研、收集分析资料、创新设计、申请专利、、形成总结报告等任务,相互之间扬长避短、同心协力进行科研创新。通过以上措施,近五年,学生多人次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等奖项,成绩名列湖南省高校前茅。学生申请专利多项,获得授权专利7项,其中第一发明人获得2项,申请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5项。
2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了更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团队素质和创新、创造、创业“三创”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巩佳伟.理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0-172.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5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指标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大学教育的本质,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须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研究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学生必须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具备综合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系统化原则。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做到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型,并贯穿于全部学习过程。大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特点更突出。在大学基础教育阶段,大类内部的专业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基础实践教学内容,但专业实践教学,各个专业具有其各自的特色,所以每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明显具有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系统,使得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线”。
3.整体优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大学的素质提高需要有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与之适应。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不应仅仅考虑其中一个方面,而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条件和实施因素,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
4.规范化原则。在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规范的考核标准。
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才有可能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要求
1.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大学实践教学内容应抓住核心、突出重点,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研训练,教会学生探求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实践教学的方法应个性化。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做到实践教学的个性化,使具有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3.实践教学构架要立体化。本科实践教学无疑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但对本科实践教学来说,重要的是在设计各教学环节时要紧密围绕实践教学目标统筹设计,相互贯通,使实践教学立体化。一是在时间上要全程化,从大学一年级贯穿到大学四年级,做到大学四年实践环节不断线;二是在层面上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诸如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科研能力锻炼等不同的层次上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三是实践教学形式要多元化。如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市场调查、社会分析、模拟分析等。四、实践教学要综合化,不论是任何形式的实践教学,都应从单一化转化为综合化,以提高创造能力的成效度。
三、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
科学的、系统的、综合的、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社会活动实践项目,包括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军事训练、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读书报告等,同时也包含各种社团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各种艺术展演活动等。
第二部分为实验教学内容,指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如每一门理论课程所含的课内课外实验、上机操作等,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
第三部分为实习教学,包括各种工程训练、工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学年论文、专业综合实践等。
第四部分为毕业论文(设计),这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专业研究阶段的实习过程。这部分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性质和实践过程。
第五部分为创新实践,包括各种大奖赛、科学研究项目、科技活动,如国家现行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
四、结束语
本论文解决了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为国内高校实践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范文6
[摘 要]本文比较了车辆工程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和新教学法间的差异,结论表明:转变实践教学理念,制订可行性教学方案,是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经之路。从课程实验教学设置、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学生创新与实践四个方面介绍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表明,该体系在笔者所在学校人才培养中效果显著,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车辆工程;实践教学理念;可行性教学方案;实践教学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51
[中图分类号]U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1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车辆工程专业所依托的汽车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涉及十大领域,其中过半领域都与车辆工程相关。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车辆工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宽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能力对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推动复合应用、培养创新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领域的交叉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虽然给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也为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由于学生专业兴趣、知识结构、个人能力不同,应当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配置,在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领域和实践模式,这样才能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潜能。
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理念,确保科研与育人相结合,教学与科研互动。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和特色,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以建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2 传统实践教学与新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教材过时。目前,绝大部分教材的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果落后,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2)内容重复。实验教材与专业课程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各自独立,相互封闭,难以达到循序渐进、前后贯通、由表及里的教学目标。
(3)实验脱节。进行的专业课教学实验多在高年级,受升学就业影响,难以被学生重视,且实验教学学时难以保障。
(4)O备落后。高校实验仪器的精度难以与零部件生产商相同步,设备更新度难以与整车厂相衔接,实验室师资配置相对薄弱。
基于此,转变实践教学理念,制订可行性教学方案,是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经之路。车辆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改革可在下面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1)试验内容模块化。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将实验项目任务划分为基础实验技能、专业实验技能和综合实验技能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再划分为若干个实验模块,构建实验室总体规划。
(2)试验目标系统化。实验课程独立于理论课程,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指导-引导-探索”模式的目标教学法。根据实验目标,将实验内容从基础性引导到设计性,最后再到目标性。
(3)资源利用最大化。科学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资源,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将相互关联的仪器设备集中使用,便于维护和管理。
(4)辅助教学信息化。使用多媒体技术和仿真软件,使学生全面了解试验装备的运行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试验技能的同时,降低试验损耗和成本。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3.1 课程实验教学设置
课程实验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任务安排上,可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用以保证学生掌握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选修课用以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可分为验证类和创新类,验证类用以保证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创新类用以验证学生的创新思路在工程上的应用。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作为教学单位,其实验室装备主要用于基础教学,如图1所示;汽车工程研究院作为科研单位,其实验室装备主要用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如图2所示。
3.2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对实习教学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江苏大学形成校内自建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共享共建基地三种模式。在校内自建基地方面,除了机电总厂(基础工程训练中心)和江大驾校外,江苏大学下还新建了9个研究所,开展诸如汽车节能与环保、轮胎与车用橡胶制品、发动机、专用车及传动技术、振动噪声、汽车轻量化与安全技术、综合交通与物流规划、智能交通以及交通安全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与多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涵盖车辆、电气、材料、销售多个行业,使学生身临工作环境。在共享共建基地建设方面,与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南京汽车集团、徐工集团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校内建立企业工程研究中心,校外建立研究生科研工作站,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助推了学校的发展。
3.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接受工程师素质训练,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江苏大学采取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每名老师指导1-2名学生,以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及解题的独立性。选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企业项目。题目设计难度适中,知识面覆盖度广,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和已签订工作岗位的情况自由选择,最大限度使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每年聘请部分在生产设计一线的资深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给学生进行示范。毕业设计采取自评、互评和答辩组专家集体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证学生的设计得到公正的鉴定和评价。
3.4 学生创新与实践
江苏大学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计划,协助学业导师申请发明专利,撰写高水平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近年来,学校积极参加了节能减排大赛、中国大学生汽车设计创意大赛、东方红农装大赛等活动,成绩喜人。强调在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沟通与协调,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方面,有效设计“讲授、学习、实践、创新”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强化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方面,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施新的“3+1”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并在实施中不断创新,既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科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使校企达到双赢。
4 结 论
本文着重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涉及课程实验教学设置、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学生创新与实践四方面。实践表明,该体系在江苏大学人才培养中效果显著,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养、创新与实践及合作f调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经过几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已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统一规划,构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试验教学体系。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中,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新的考核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学生的工程素养。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了学生就业和行业发展,为车辆工程学科贡献了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探索,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准,林慕义,贺敬良.构建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2]何彦廷,丁学用,孙文福.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三亚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5(31).
[3]王吉忠,高志彬,王丰元.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及研究生培养探析――以车辆工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