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元认知能力 措施

元认知理论是西方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它能够协调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在教学情境之上的认知活动对学生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有重要影响,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加强生物教学课堂效果有现实意义。[1]

1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是指从自我意识角度出发,对自身能力、目标以及任务等方面的认识,元认知对自身的认知活动具有监控和调节的作用,元认知也可以称为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在思维活动中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通过相关工作者大量研究以及得出的结论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与记忆、理解能力无关, 而是与学生是否调节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灵活选择有效学习方式等有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和元认知能力。[2]

2结合生物教学,介绍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介绍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首先应向学生介绍元认知的一般知识,这样易于学生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元认知的基础,介绍元认知知识,教师应将元认知的知识分成三大组成、相互关系以及元认知发展三大部分,并分别为学生讲义,在讲授元认知知识之前应先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元认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应结合生物教学介绍元认知知识,教师应根据高中生物学的特点、各章节的教材特点以及学习目标,整理相关生物学方面的元认知知识,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应制定相关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认为,适合生物教学的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种,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理解。[3]

3根据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

良好的学习常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力保证,根据元认知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学习常规有重要意义,笔者制定以下学习常规,以供参考。

3.1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学习计划的制定应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于生物学习计划,每周、每节课都要制定好,并且制定好计划后,要根据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如果出现变化,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另外制定学习计划一定要合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3.2预习

教师在讲解新课之前,应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上课的前一天或者数天,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预习新课的任务,如果教师没有布置,学生也要主动预习新课,预习目的主要是通过独立地阅读教材,做到对教材内容和思路的初步理解,并在预习过程中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内容打好基础,并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重点听讲。

3.3上课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提高注意力,保证课上的学习效率,因此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在上课之前,学生应准备好书本和学习用品,并保持安静,同时应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在讲课时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并对重点难点的地方及时的做好标记,对于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向老师提出,同时敢于提出新问题,开拓自己的新思路。

3.4作业

作业对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有重要作用,将当天学习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写作业之前,学生一定要对当天学习的知识复习一遍,提高学生做题的熟练度,同时要独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应先思考,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可以请老师进行辅导,另外完成作业后还要仔细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马虎的地方,养成一个负责认真的态度。[4]

3.5复习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知识的运用,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形成知识链条,因此学生应做到当天学习的知识当天进行复习,一方面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有不懂的地方应做上记号,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另外完成一个单元的课程后,学生还要进行单元复习,将各知识要点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5]

3.6实验课

实验课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形象能力以及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因此学生在做试验前,首先应明确目的要求、试验原理以及试验方法等,并了解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功能方法,在做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和了解,记录好试验数据,并根据相关数据,写好试验报告。

结论:

元认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培养元认知能力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能力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结合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特点,从制定学习计划、预习、上课、作业、复习以及实验课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加强生物教学的效率,笔者相信通过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不断探讨,对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推广元认知教学方法,从而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新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1.

[2]董熠婷.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杨兴田.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9.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高中重要科目之一的生物,也要顺应这一趋势进行教学改革。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以及生长发育与繁殖,是研究不同生物体的变异、遗传、进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研究不同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规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创新的角度入手,积极的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的特征

1.主动性

自主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要求,自主性就是学生可以自觉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在教师或家长的强制要求下才进行学习。自主性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在不需要任何人提醒或是强迫的情况下,可以自觉主动的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学习计划的要求自觉主动、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如可以自觉地进行预习、复习,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反思性

反思性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才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学习中还要不断的与周围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积极地吸取同学们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

3.独立性

独立性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灵魂和关键,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尽量的加强独立性,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能够独立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独立的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自主学习

1.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过多的将精力放在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改革上,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重视学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充分的利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立足于课堂,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的发生过程,改变知识构架体系。自主学习是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关于一个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充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答案本身,重要的是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进行积极地引导。

3.发挥教师在引导自主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起到主导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特点,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的进行了解,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进行指导与点拨,从而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自主性。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安排,要对每个教学任务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培养其自信、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小组的讨论,引导全班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们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养成了好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更是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好的基础。

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从而为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为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创造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培养能力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做到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好地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志强.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索[J].金色年华(下),2010(08)

[2]胡安芬.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04)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生物 新方法

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根本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例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指导教学,并将这一思想贯彻到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因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多地将时间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自我的调配下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转变,可以说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大新的突破,为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本人学习的自觉性都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纵观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我们可以发现整体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课程标准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课程进行探究式教学,提供高中生的生物学素养,增强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学方法上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而才能进一步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一、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推进,互动式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学生的亲睐。一方面,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了课堂教学,与老师进行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互动式教学可以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便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发展。一般的互动教学方式可以采取老师课前将学生分组,学生自己准备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的方式。

2.依靠信息技术。当今各行各业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对于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亦不例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它不仅能像传统教学一样进行概念、公式等的展示,还具有许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功能,比如说进行PPT演示、视屏播放等。由于语言的抽象性,对从细胞到生物圈的结构组成、生命活动、生态关系等具体概念的描述显得苍白乏力。

二、新课标下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存在形式主义。由于互动式教学的推广时间还不是很长,加上互动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查找资料以及演讲等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很多生物老师并没有在课堂上真正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多时候只是采取形式主义,组织部分优等生配合老师的互动式教学。

2.没有因材施教。现在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定制不同的学习计划,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很小,各自的特长能力没有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其他方面。此外,教学中还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有限、学生缺乏整理归纳能力以及未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导致学生不知道研究方向等问题。

三、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新方法

1.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合理且有效的教学,首先要改变老师和学生的传统教学观念,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放弃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另一方面,学生应该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其次,要巧妙设置问题,生物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多提出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当遇到生物学的难题时,老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实验室或者分组讨论等方式一步步得出答案。另外,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既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有兴趣去解决它,也不能难度太大,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构建恰当的学习氛围。要开展探究式教学,构建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差异化培养学生。高中学生可塑性强,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差异化培养学生。例如针对高中一年的学生,因为教学内容是细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显微观察,让学生熟悉操作实验器材,让他们在实验的乐趣中掌握知识;高中二年时,教学内容是稳态与环境,内容相对抽象,要求学生较强的理解思维能力。教学应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教学目的,在教授完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外,可以增加一些课外相关知识的学习;而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学目的主要是知识的复习和应用,老师在帮助学生完成以前所学生物知识的整理复习的基础上,可以讲解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3.其他方面。高中生物教学还应注意科学利用信息化设备,不仅利用电脑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借助Internet,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比如基因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将细胞的结构展示给学生。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效果评价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要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检验合作学习效果呢?

1.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1做好生物课堂合作学习设计

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自觉不自觉地以权威自居,因而课堂上不由自主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教学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生物课程教学规律和合作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为合作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具体来说,生物合作教学设计的要点集中在教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堂评价三方面。在教学前,教师要做的是:明确学习任务、教学目的,认真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效果检测表,就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准备好应对措施;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有:将课程目标合理分解,合理划分合作小组,布置合作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重要问题、生物课题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让各小组代表展示学生合作学习成果或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合作学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并对学生合作学习表现、成绩进行客观评价,最后进行重点问题讲解总结,鼓励学生共同进步。

1.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组织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坚持组内互补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个人差异合理进行分组合作教学。以此为指导,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生物课题研究和团队合作,挖掘学生潜力。如在“模拟尿糖的检测”试验中,教师可以“组内异质”或“组间同质”为合作基础,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结为一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对,进行团队合作实验。然后教师对学习小组的交流活动进行辅助和监控,积极为学生解答问题,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对教与学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1.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合作学习中,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努力,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所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掌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积极鼓励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师德感化学生。其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积极通过情境创设、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再次,教师要通过及时、积极、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在小组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学习难点进行重点讲解,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结合高中生物新课标要求,合作学习教学应用效果要满足三个条件。

2.1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中加强交流与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通常首先就合作学习在生物课教学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合作学习制度,并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以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样,生物合作学习效果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为检测标准。

2.2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通过生物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排斥心理,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教学改革方式中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教学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但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始终是衡量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目标。此外,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实践意识是衡量合作学习效果的定性标准。

2.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为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发挥个人主动性的机会,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成为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51-0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教学当中,生物学科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主要强调实验能力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现一些抽象的概念,化静为动,拓宽及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是集图形、文本、视频、音频等于一体,且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等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把课本中原本死板的生物概念和原理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生物知识。同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变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策略

2.1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和优化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固定和刻板,往往都是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然后总结归纳。整个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并不密切,使得本应该充满科学性、探究性的趣味课堂变得没有生机,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

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后,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的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生物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给传统、朴素的教学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交流中来。教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员,而是把学生带入奇妙的生物科学世界中的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节奏和重点,对学生探讨的信息要及时总结和反馈。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进行思维。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难以想象的微观生物世界或实验现象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过程模拟来实现,同时给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不断被激发,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3)信息技术辅助,轻松突破生物教学中的重难点。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媒体资源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应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需要和学生的认识过程调整侧重点。对知识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有着严密逻辑体系又是高度概括的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解,往往使学生不容易彻底、清晰地理解;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设计为相应的动态画面,动静协调,音像同步,简要的文字解说便能化难为易,取得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4)利用网络资源,最大化教学资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并明确指出:“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以其极强的交互性和模拟功能显示出它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包括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提高教学效率。

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与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这些信息也应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建立资料库,设计出阅读分析题。利用网络拓展教学资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生物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2.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模式和多种能力的养成

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后,促使学生从单一的接受走向强调信息互动和人际互动的合作互动学习中来,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师生平等参与。利用信息技术,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促进不同知识掌握水平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和相互提高。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生物现象进行形象直观的多重表征,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优化生物认识结构。在动态展现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互联网资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资料图片,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可以轻松实现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3 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与高中生物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避免网络教育流于形式,注重使用效率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也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掌握,如Windows的基本操作、下载所需信息资料的技能等。为避免网络教育流于形式,要加强学生对使用搜索引擎、熟悉查询路径和方法的训练,能够快速准确地从网络中获得所需资料。合理安排网络课堂,加强组织、督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使学生提高使用网络课堂的效率。

3.2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适时性和有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年龄层次和文化水平,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佳效果。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应根据生物的发展、所用教材的需要及各专业的要求,及时调整、更新课件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得到发挥,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要正确看待,合理安排。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只有充分发扬现代信息技术的有利作用,其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才会更有效、更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元正.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疑难问题教学的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0(6):28-30.

[2]王常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8(13):114-115.

[3]韩永梅.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的和谐整合[J].中国科技博览,2010(1):47.

高中生物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 农村高中 生物教学生活化 信息技术 地方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在生物教学生活化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怎样在农村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相比城镇高中,对于农村高中来说,田野、树林、草地、池塘、河流等为学习生物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能使学生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信息技术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与在城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在农村,只有合理地将利用地方资源与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生活化,达到教学最优化。我结合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如何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较其他学科更为迫切。

1.信息技术使得微观生物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

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或者会片面理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无限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例如: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的教学,我先演示色彩逼真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全形,给学生们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通过图形中细胞质基质部分的闪动和色彩显示,让学生们正确地区分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接着逐一演示和局部特写放大各个细胞器,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和对主体探究的过程,掌握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线粒体”为例,我将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闪动、放大,并由外到内将其各个部分分别进行定格特写和重复演示等技术处理,同时提出探究问题:线粒体的形态如何?结构如何?其内膜有什么特点?内膜的结构与其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让学生通过积极探究、自主发现,理解并真正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微观结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教学效果为传统教具所无法取代。

2.信息技术能弥补实验室条件的局限,使得生物抽象的运动过程直观“可见”。

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都是运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向学生展示交互性的动态过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生物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全过程等,这种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基因的表达”这一节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性强,实验不易操作,难以实际观察等原因,教师可以考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模拟逼真,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顺利地从宏观生物的性状过渡到微观领域的基因和蛋白质,并能进一步领会到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接着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由“基因转录成mRNA,再由mRNA翻译的过程”,完整再现微观世界的基因表达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基因控制蛋白质产生的过程,顺利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大大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

3.信息技术使得生物课堂得以延伸,能弥补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全部直观地观察到,但是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生物学科中,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能在瞬息间表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热带雨林的丰富资源,海底世界的奇妙,南极北极的生物,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整合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的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是用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的,我们提倡用信息技术将生物教学“活化”,但不是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有做到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科学化、合理化运用。在农村,许多东西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并且学生所学知识也能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生产中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特别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实用化。

1.根据具体内容和现实条件选择是否运用信息技术。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或都必须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高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能够看得懂,或通过自学能掌握的,或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已经具备的,或只需教师做简单的指导便能融会贯通的,或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能观察到的。如在讲到生物固氮一节时,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田间,亲自查看豆科植物根瘤的多少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这些在城镇中学是无法实现的,只能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这些知识根本用不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而像一些微观的现象或暂时观察不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再现。如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进行的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来演示。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中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加上课本中有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过早,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教师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合成过程,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再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个体发育和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等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也都能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使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其生理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再现情境,巩固学生的学习过程。

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地处农村,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更容易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如果某些实验能在现实条件下完成,建议只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增加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提高学习效率。如:植物的向光性,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各小组自己种几株小麦幼苗,并准备火柴杆、不透光的纸盒、剪刀,采用空白对照、 条件对照、相互对照、标准对照等方法进行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好实验记录,并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结论;之后以多媒体动态地再现植物向光性实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吸引力,活化、生活化、社会化课堂教学。又如动物的个体发育,我将其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亲自观察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蛙卵在农村极为常见,因此每位学生都可以亲自做这个实验),并记录每个变化阶段的时间,形成观察日记,最后带到课堂上交流。之后我通过动画模拟再现了蛙卵发育为蝌蚪的过程,再用录像显示蝌蚪的变态发育,验证了学生的实践观察结果,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3.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获取知识。

在农村高中参考书籍有限的情况下,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使得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如在课堂学习“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教学中,我布置一个“吸烟与癌症”的课后探究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检索相关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再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各自的优缺点。这个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教材、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师生等多个方面。但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摆正学生、教师、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立足本校、本地区特点,处理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巧妙地将利用地方资源与使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就能让课堂教学精彩有效,就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础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4.

[2]李宏春,吴华希.谈高中生物教学的媒体优化[J].中学生物学,2008,(24)3.

[3]何克抗,吴娟,赵兴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创新试验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