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方案

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方案范文1

伍佳佳,2012年2月考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分配到总编室工作,2015 年调入新成立的频道编辑部,任部门副主任至今,兼任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第三支部组织委员。截至目前,“拆二代办养老院”等新闻作品在全国获得较大影响。先后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集体),湖北网络宣传好作品奖,湖北日报传媒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月度好新闻奖,荆楚网好稿奖二等奖等多项;2014年获得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最佳新锐奖、2015年获得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明星人物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先进个人”称号。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在多平台交互使用中,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累积过程。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关联危机发生,而电信诈骗就是最为严重的一类。打击电信诈骗,一直被认为是公安机关的使命,然而,在愈打愈烈的情况下,有必要跳出传统的逻辑分析框架,重新厘清电信诈骗与信息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变单一主体破解难题的狭隘空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治理模式,从而形成“安全为人民,安全靠人民”的良性社会生态。

[关键词]电信诈骗 社会化治理 信息安全 全民参与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电信网诈骗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如何根除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成为当前一道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一、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进、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在这个庞杂的系统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及时予以疏导、缝合。在传统的观念里,社会治理政府主导是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不断涌现,单靠线性管理模式很难快速给出有效应对方案。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治理模式。

1.电信诈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理模式的多元。

电信诈骗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用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其借助的是电信、互联网等技术,在实名制还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其手段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它有别于普通的诈骗,普通诈骗的受害方与施害方是可视或者可识别的。电信诈骗既关涉电信企业,又与银行有一定的黏度,受害人一旦报案,又牵涉到公安机关。假若受害人身份特殊,譬如学生,又牵涉了教育部门。因此,电信诈骗是一种关乎全民的社会化结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2.多主体合作是治理电信诈骗的最佳选择。

多主体合作共治是当代公共治理理论中较为核心的机制建构与制度设计。具体就电信诈骗而言,其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一行动或者决策失效。电信诈骗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紧密相连,需要专门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侦查办法、防骗宣传、舆论监督等共同作用。而关联主体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快速补位,使得失序的社会关系逐渐回归本位。

多主体合作需要价值观的引导与重塑,需要构建利益趋同的参与机制,需要共享治理成果。电信诈骗作为全社会识别度较高的问题,亟需整合社会资源,多主体互动,以实现社会秩序良好。

二、电信诈骗社会化治理的体系构建

合作协商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治理主体由政府 “本位”向多元转化。电信诈骗作为社会治理中的特定问题,除国家和政府外,还应吸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群体等力量共同参与。这种新型的社会联动关系,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将其统一。构建这样的内容体系,至少需要符合三大要素。

1.全民参与: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这份民意调查,不难看出,民众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度空前,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而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也旨在呼吁全民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除了民众参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参与。早在2015年6月,国务院建立由公安部牵头,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3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多部门参与的形式,高效,且能形成惊人威慑力。

此外,媒体也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将电信诈骗作为一项长期的报道工程来建设。遇到重大电信诈骗案件,要做好议程设置,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再者,与电信诈骗相关的企业,因业务原因,天然掌握用户信息,更应积极参与到保护个人信息的行列中来。

2.成果共享:治理电信诈骗的终极目标。

任何治理体系的构建,落脚点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要全民共享,切忌人为制造壁垒。否则,会损害到因共同的目标形成的利益联盟。利益共享的更高层级是服务增效。具体就治理电信诈骗而言,无论是政府部门,电信企业,银行等,在协助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提高服务水准,提升技术安全级别。以民生为向度的服务供给,是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路径。

譬如银监会与公安部研究制定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就明确要求公安机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已查明的冻结资金及时返还受害群众,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返还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这就是典型的成果共享。

三、电信诈骗社会化治理的实践推进

电信诈骗是社会“顽疾”,治理起来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社会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去推进。除了理论上行之有效的体系构建之外,还需要从技术、管理、立法和舆论监督等多个具体层面着手。

1.技术引领:大数据、实名认证等实时反馈。

电信诈骗寄生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那么,回归到技术本身,能否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来阻断已经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监管难题都是依托技术进步才找到了解决之道。治理电信诈骗,离不开以信息化治理为基础的技术支撑。

譬如,据广州日报报道,中国移动内蒙古有限公司研发了“诈骗电话预警系统”,当用户接听或拨打疑似涉骗号码时,用户的手机屏幕就会同步显示该号码已被标记为诈骗电话,提醒用户谨慎接听。这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从侧面打击电信诈骗,见效快、成本低、效率高。

再者,电信、银行等,要加快推进实名认证。进一步完善身份信息和证件核验技术手段。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深化实名认证,让多重验证聚力,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实名制只是准入,之后还需要企业引入并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此外,还需要不断升级业务系统,防止黑客攻击。

2.法律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无缝衔接。

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有必要针对电信诈骗,构建立法、执法、司法三位一体的法律框架体系。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尽早推出《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类别,保护措施等。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来保护个人信息,赋予其行政处罚权。同时,将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纳入各级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围,并制定配套的民事赔偿制度等。立法、执法、司法无缝衔接,才能确保与电信诈骗相关的违法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舆论监督:媒体作为与公众参与合力推动。

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还需要引入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理应时刻以民生为本。电信诈骗作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媒体作为社会的“眼睛”,要敢于对于个别政府部门不作为,电信企业、银行等不作为,予以曝光,督促其积极作为,共同给力,解决民生顽疾。

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就电信诈骗中的热点,做好议程设置。此外,可以设计专门的防骗APP,开辟专门的通道,收集线索。还可以开辟举报平台,政风行风热线,鼓励公众参与。在传播方式上,可以采取分类传播,定向传播,譬如,可以与高校合作,社区合作,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防骗报道、防骗常识等。还可以及时引导舆论,避免因个别案例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

治理电信诈骗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化治理模式,必然会得到有效解决。只是在这个寻求解决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参与,达成共识。

注释:

[1]谢宗晓、林润辉、王兴起:《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多重中介方法》,《管理科学》2013年3期

[2]林元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4期

[3]王菲菲:《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兼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新闻前哨》2010年1期

[4]章海宁:《关于网络通讯中信息安全的保障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13期

[5]葛磊:《电信诈骗罪立法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12年2期

[6]谢连觯骸兜缧耪┢的防控体系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网友热议】

高霞:徐玉玉事件侧面凸显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存在漏洞。该事件之所以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其准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贫困家庭,其生命的陨落,引起广泛的同情。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能够从这一事件中看到切实的社会管理、公民教育、福利供给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综合措施,不断加以完善。

李欢:电信诈骗、骚扰、推销是信息时代的切肤之痛,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有的人警惕性强,置之不理,而有的人因为疏忽,上当受骗。徐玉玉事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社交平台痛陈遭遇,要求彻查电信诈骗,肃清通讯环境,这对于信息安全相关措施、政策法规的出台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杨虹磊:电话诈骗案发生后,一些专家总是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诚然,个人防范固然重要,但如果本可以从源头上就堵住电信诈骗,问题就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因此,单纯的呼吁人们提高警惕来应付日益多变的各类诈骗,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也会进一步稀释社会信任度。所以,面对屡禁不绝,越来越猖獗的电话诈骗案,需要制定法律,来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和规约。

李克伟:如果说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高人们警惕心和识骗防骗能力,形成长效机制,可让电话骚扰、电信诈骗无机可乘,那杜绝提供平台载体,斩断依附于电信平台的各种灰色“利益链条”,避免电话骚扰诈骗恣意横行,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唯有建章立制,依法确立电信企业兜底责任,对电话骚扰诈骗造成的消费者损害,进行违约赔偿或者连带责任先行赔付,甚至依法进行刑事追责,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促动效应,倒逼电信企业提升自律、服务和质量意识,堵住电信运营管理“漏洞”,进而有效防范电信骚扰诈骗愈演愈烈,有效保障人们的正常通讯权利,维护好健康安全有序的通信消费环境。

景纯:徐玉玉事件虽然是发生在山东省,但是湖北的媒体也应该紧跟热点,结合本地实际,采访本地受骗者案例,再找专家给予指导,或者通过深度报道做调查和对策,或者通过微信、微博、专版等形式介绍防骗知识。纸媒可以宣传一些网络安全典型,做防骗知识小贴士等;网媒可以通过访谈、漫画、动画、H5等形式提醒大众提高安全意识。如果可行的话,也可以开发防骗APP。

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方案范文2

第一部分   启动篇

支行从来都没有停止追求更好为客户服务,更好回报社会的脚步。从成功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单位起,支行就开始筹划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努力创建“星级网点”称号。分支行领导高度重视,由分行零售业务部牵头,支行分管行长主抓,全行上下统一思路,明确要求,积极行动,通力协作,阿明早就安排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各项要求迅速有效地开展创建活动。期望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全行的公众服务水平。

在创建工作启动伊始,分行分管行长要求支行首先对各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将制度规范作为创建工作的先导,要求将对特殊群体的特色服务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践行银行的社会责任,为社保养老金发放与个人助学助业、消费贷款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对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网点家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员工关怀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另外分行领导明确将为创建工作的人员和经费提供专项匹配,并进行专项绩效考核。

为将创建星级网点工作的诸多细节落到实处,支行分管领导多次实地到网点指导工作,落实各项政策,解决各种难题。网点定期召开员工创建工作碰头会,讨论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系列措施,有力的支持了支行顺利开展“星级网点”创建工作。

                第二部分   制度篇   

在创建的过程中,支行反复梳理行业、系统和分支行的各项制度,完善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理念的框架,为服务的细化、优化指明了方向。

在创建的过程中,支行以中国银行业协会“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评价标准”为指导,完善和规范了《支行文明规范服务工作制度》《支行营业网点员工关爱制度》等制度文件。

在组织员工对现有制度惊醒认真学习、严格执行的同时,支行鼓励员工通过发现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现有制度上不断细化,改进创新,挑战自我。经过网点员工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支行岗位联动响应服务机制》、《支行弹性窗口细则》、《支行营业物品摆放制度》等一系列操作规范,指导员工日常文明服务。

作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单位,支行在服务好普通客户之外,关爱特殊客户群体,为其量身定制了《支行特殊客户业务办理流程》及《支行公平对待消费者规定》。通过上述制度建设,支行在为特殊客户服务时有章可循,用完整的流程指引,为特殊客户群体提供更规范周到的服务。

为达到“制度指导服务,服务体现制度”的效果,支行在工作中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柜面服务制度是否人性化、是否符合客户需求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客户对各项服务的满意程度、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在服务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中,提升客户满意度,让服务质量走上了新的台阶。

                第三部分   环境篇

为给客户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体验,支行充分注重人性化设计及合理化的功能分区。普通客户区以整洁温馨为主设计理念。除按照上级行要求设置咨询引导区、现金服务区、非现金服务区、低柜理财区、客户等候区、自助服务区、电子设备体验区外,还特别设置了公众教育区、爱心专柜、便民服务柜、无障碍通道等特殊服务设施,设置了导盲犬允许进入的标识,并配置了导盲犬口罩。贵宾区则重在客户的舒适体验和私密体验,设有贵宾休息区、贵宾理财室、贵宾业务专柜等。

在此基础上,支行还从细节入手,着力打造更舒适、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长期以来柜面上的各种电线极大地影响了整洁美观,为彻底解决这问题,请专人将营业区域电子机具的管线进行了巧妙安全的归置,将原来杂乱的电线整理得清爽有序。

在金融产品宣传体验上,支行以智能互动桌面的新颖形式供客户了解农行的各项业务。

良好的内务环境是体现服务水平的一面镜子。支行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物品摆放习惯。在每日的大堂经理巡检中,不仅要求落实硬件的一日三巡检,还对员工的仪容仪表、服务用语、微笑服务等进行巡检,使每位员工从思想上的习惯过渡到行动上的自然。通过这系列的工作措施落实,使营业大厅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在今年省分行对重点联系网点进行的每个月一次的神秘人检查中,我行的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得到90分以上的高分。

在软件服务方面,支行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和服务技能,现有持AFP/CFP双证理财师1名,大堂经理和爱心专柜柜员要求熟悉手语,且能提供双语服务。

                 第四部分   服务篇

“想您所想,尽我所能”,这是支行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每一位员工以此作为服务工作的座右铭,并将之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

一、注重公众需求,提高服务品质

    在创建星级网点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支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各种措施,使文明规范服务不断纵深发展,在系统内和同业间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同时还根据自身情况和客户结构及业务种类,提出“快捷通”、“悉心爱”“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三大特色服务,“快捷通”是指服务渠道快速便捷通畅,支行通过完善自助服务设施、增设爱心专柜、改造无障碍通道、安装紧急求助呼叫器、建立弹性排班制度、开设快速业务通道等措施建立起针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业务需求的快捷通畅的业务办理渠道,使每一位不同需求的客户都能最快最顺畅的办理完所需业务;“悉心爱”是指在服务中践行“舒心、安心、贴心、暖心”的四心服务,让客户时刻感受我们的用心和关心,提升客户的服务满意度;“青年文明号服务卡”是支行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在客户有特殊情况需要上门服务时候发放给客户,旨在从细节着手,为客户提供更多便利。这一系列有着支行“青年文明号”特色的服务措施一经推出,即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肯定,使我们的服务在专业化、特色化方面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在支行浓厚的服务文化感染下,每一位员工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工作。当您办理取现业务时,高柜柜员会很自然地给询问您是否需要袋子,然后给您递上装钞袋;当您需要帮助时,一抬起头,迎接您的便是大堂经理自然亲切的“您好,请问我有什么能帮到您”。他们那看似简单重复却始终满含激情的服务,将这“想您所想,尽我所能”的服务理念,延伸到每一位客户,每一个角落。

   二、推己及人,关爱特殊群体客户

   近年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支行多次感受到了特殊人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独立办理金融业务的难处。为此,支行推出了方便盲人办理金融业务的“助盲卡”、我们对员工培训手语沟通技巧。还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客户群体,专门建立了相应的服务机制,疏理了基础业务办理流程,设立了爱心专柜,一切硬件、软件都围绕如何更好地为特殊人群服务的主题。

   三、心系社保客户,温暖贴心服务

   支行作为南充社保行,老年客户较多,但支行坚持服务“因需而生、因需而变”的理念,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社保老年客户中常有行动不便、生病住院的老年客户需要办理如存单遗失、密码重置等只能由本人办理的业务,支行总是及时安排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尽职尽责的为客户解决燃眉之急。

   支行还担负南充市农行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的职责,要为全市客户提供社会保障卡业务支持。同时每月为顺庆区社保局批量开新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卡,为让新退休人员及时拿到自己的退休工资,对公柜员和主管在白天工作忙碌来不及开卡的情况下,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加班加点的做,有的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

     社保金融服务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公众服务事业,也许这些客户无法为客户经理的营销业绩提供支撑,但从他们那满意的笑容中,诚挚的谢意里,我们却收获了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这是服务的升华,也是支行的宝贵财富。

四、发展助业贷款,助力客户致富

    支行积极履行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积极配合顺庆支行个贷中心,通过向符合信贷条件的个人客户发放个人助业贷款支持客户事业发展。支行贵宾客户唐先生是多家餐饮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我行合作多年,针对其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支行积极协调个贷中心,在落实足值担保后,快速为其发放了个人助业贷款,帮助其度过资金难关。同时针对其日常闲散资金专门定制了短期理财方案,让客户钱真正动起来。在我行大力支持下,唐先生资产近年迅速发展,今年又在支行网点附近开设新店,生意日渐兴隆,在我行存款也在增加。2015年上半年,支行共计发放个人助业贷款110余笔,发放金额5000余万元,有力的支撑了农行客户的事业发展。

五、突发事件显温情,紧急时刻现品质

突发事件是对网点日常经营管理的一大考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是优质文明服务的重要内容。为此,支行制定了专门的办法,要求员工按照快速高效、积极稳妥、协作配合等原则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并对网点负责人、大堂经理、保安等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为的就是紧急时刻显现出对客户的温情和服务品质。

为切实加强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支行对突发地震灾害、洪讯灾害、客户人身疾病灾害、暴力恐怖等情形进行了预案演练,做到防灾减害不是空喊口号,真正落在实处。

            第五部分   社会责任篇

长期以来,支行以金融知识普及推广为己任,在公众金融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建立公众教育长效机制

“金融知识万里行,心伴客户行万里!”,支行作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和“学雷锋银行”形成了一套持续为公众提供全方位 金融知识普及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公众教育区,支行配备了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读物,大堂经理还专门着重为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反假币、防短信诈骗等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的“学雷锋,颂真情”进社区、进校园金融服务宣传活动、“反洗钱宣传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智行无疆、慧泽无限”电子银行进市场体验活动等,得到了公众的一致称赞。    

   二、致力于力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支行积极贯彻落实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管理的“四公开”原则,确保银行服务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客户可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金融服务。网点放置了介绍柜面类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纸质手册,并通过宣传单页、电子滚动屏、自助终端设备等方式对服务的内容、方式、功能、效果进行公示。

为了更好地开展风险提示工作,支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公众的信息反馈,将消费者容易发生的风险细分为恶意欺诈、理解误区和操作风险等各种类别,并有针对性的对各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进行了宣传教育。针对恶意欺诈类的风险,支行多次组织了包括“信用卡风险防范”、“假钞识别”、“警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等在内的专项宣传,提醒公众防范金融诈骗,免遭非法集资等不法活动的侵害。针对由于理解误区引起的风险,采取讲解与释疑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向客户及潜在客户详尽地讲解各种产品的主要风险点,另一方面对客户的疑问进行一对一的详细解答,确保客户清楚自身的权利义务。针对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营 业部将各种风险提示小手册,例如:“对公业务办理流程”、“对私业务办理流程”等印制成册,广泛摆放在大堂、宣传栏等各处以便客户取阅,同时大堂经理、柜台人员也会主动地提示客户注意操作风险防范。  

三、投身社会公益,热心慈善事业

    支行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组织、参与了无偿献血、助老扶孤等多项公益活动,造成了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支行青年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到南部县定水镇部分村社实地调研,自发筹款为留守老人购买了备耕亟需的尿素肥25袋,共1.25吨。

此外,支行积极开展“文明环保”宣传活动。2014年植树节,支行青年员工自发利用业余时间到西山植树造林,用自己的行动向民众宣传文明、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也在员工内形成了倡导文明、倡导环保的的良好氛围。

             第六部分   团队建设篇

一直以来,支行都以“以满意的员工,服务满意的客户”这句话为导向,尽力为员工搭建实现自我价值、展示抱负的平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一、改善工作环境,让员工工作舒心

在工作环境方面,支行配备了专门的维修人员,定期对灯光、空调等常用设备等 进行检修,落实了后台服务保障机制。支行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体活动使员工能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在缓解工作压力的同时增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为使员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支行每半年邀请心理专家为员工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压力和职业心理健康困扰,让员工打开“心结”踏实工作,远离亚健康。

二、落实休假制度,让员工劳逸结合

支行按照银行业协会的统一部署,精心准备、合理安排,调整劳动组合,实行形式多样的休假方式,健全员工轮休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强制休假制度,按照《支行休假与考勤实施细则》、《支行员工强制休假制度》的规定,遵守劳动法规,不随意延长员工工作时间,保护员工休息、休假权利。

三、规划职业生涯,助力员工成长

职业生涯培训方面,为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业务知识精通、操作技能熟练的复合型人才,支行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业务技能、服务规范等培训,对中老年员工开展网银、手机银行等新产品培训,并在新老员工间开展 “结对子”传帮带学习,提升了团队整体素质。并通过评选服务明星、营销明星的形式,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和提供晋升机会。

            第七篇   展望篇

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方案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保险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57-04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成员,包括美国国际集团(AIG)、德国安联(ALLIANZ)、瑞士再保险(SR)、FGIC、MBIA和AMBAC等在内的世界保险业巨头,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国保险业作为开放力度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使我国保险业及保险监管机构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对近几年中国保险行业的权威统计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几大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及目前保险市场的现状,总结出我国保险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表现。同时,结合海南省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海南省保险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危机的几点对策建议。

二、我国保险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下滑较快

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主营业务造成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2007年第三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保费收入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涨势惊人。但是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这种趋势出现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到2008年第四季度,保费收入呈直线下滑趋势(见图1)。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经过一系列地传导后开始逐渐显现。

(二)投资收益大幅度下降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保险公司股票投资出现不同程度的浮亏,使得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增加,进而导致保险公司2008年净利润大幅减少。其中,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2008年投资收益同比下降69.6%;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同比下降60.92%;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投资受到重创,投资回报及投资业务净利润均有所下降,对富通股票投资计提减值准备227.9亿元。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2.4%,前三个季度平均收益率持续下降,仅为2.1%,股市下跌是导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

(三)退保风险不断加大

在美国保险行业遭遇金融危机后,退保现象普遍出现。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恐慌也传播到了中国。美国国际集团(AIG)遭受严重破产危险的第三天,尽管AIG的各个分部均承诺会保障客户保单,但香港、澳门等地仍有不少民众要求退保。从产品看,投连险存在着较大的退保风险。投连险是一种新形式的终身寿险产品,其集保障和投资于一体。在投资方面,保险公司运用投保人支付的保费进行投资,以获得收益。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内外股市普遍下跌,A股市场跌幅也很大。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未来投资收益预期降低,从而可能要求退保。

三、海南省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海南省保险业发展现状

1950年7月1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口分公司的成立拉开了海南省保险业发展的序幕。[1]1979年9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口分公司再次在海口成立,到1987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分公司下属的分支机构已达18个。在此期间,海南省保险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87年全部业务的承保额已达46.8亿元,保费收入4634万元。1988年海南建省后,香港民安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在海南省设立了分公司。1996年8月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分设成为财产和人寿两个保险公司。随后,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和天安保险公司相继进入了海南省保险市场。为了适应保险业发展的需要,1994年8月成立了海南省保险同业工会,1998年7月成立了海南省保险学会。2001年中国保监会海口特派员办事处(现已更名为中国保监会海南监管局)正式设立。

自2003年以来,海南省保费收入由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6亿元(见表1)。截至2008年底,海南省共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15家,下辖各类分支机构280家,省内保险公司总资产55.50亿元,比年初增长25.82%;各类专业保险中介机构41家;保险兼业机构1503家;保险营销员人数8265人,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二)海南省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保费规模相对较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排名中,海南省的保费规模仅高于宁夏和青海。而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保费规模过小,保险覆盖面不广,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些都是海南省保险业面临的重大问题。[2]

2.保险业务发展不平衡。海南省有18个市县,但80%以上的保险业务集中在海口、三亚两个城市,其余16个市县的保险业务占比不到20%,而海南省80%的人口居住在海口三亚以外的地区。这样造成海南省其它地区保险的覆盖率非常低,严重阻碍了保险业的整体发展。[3]

3.保险营销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全国范围内,保险营销员的素质是一直是投保人重视的问题。海南省由于教育相对落后、人才培养缓慢,加上地方经济不够发达、吸引外来人才存在劣势等因素,导致海南省保险业人力资源匮乏、保险队伍的结构欠合理。同时,由于整个保险业市场不够规范,监督也不够严格,在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保险销售人员会通过误导、欺骗消费者来推销保险产品,以提高自己的业绩。

四、金融危机对海南省保险业的影响

(一)保费收入震荡下降

2008年,海南省的保费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后,开始逐渐减少。2008年11、12月份,保费收入分别下降至17067.5万和19353万,与2007年同期相持平。海南省保费收入的减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保障产品的购买力下降。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引发出口受阻、失业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对保险的需求同步降低。承保业务是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经济衰退导致保险公司主营业务下滑的现象开始逐渐显现。金融危机下保障产品销量下滑以及资本市场的低迷,使得海南省各保险公司的总收益下降。

2.对理财产品投资期望降低。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保险业的投资回报率大幅度降低,分红、投连、万能等理财型产品的销售都受到了一定影响。2008年上半年股市由牛市转为熊市时,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在寿险新增保费中占到79%,但这是受2007年股指快速上涨惯性的影响所致。随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股市大跌,投资收益明显减少,各保险公司投连险账户大幅缩水,直接影响其销售情况,进而影响到万能、分红等理财产品。由于金融危机造成投资预期不确定,消费者开始倾向于购买国库券或者选择存银行等低风险的理财方式。

3.出口贸易减少引起对保险需求的降低。保险业起源于航运业,进出口贸易需求是促进国际航运业发展的关键。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特别是海上运输保险是目前海南省财产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对海南省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欧美市场的需求降低,海南省纺织、汽车、服装、橡胶、海产品等产品的出口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进而使得对于海上保险的需求降低。如何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有效降低因海上保险需求量下降带来的业务规模缩小,成为海南省保险业特别是财产险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4]

4.旅游业受损导致投保人数减少。海南省的保费收入较大部分来自于游客的旅游保险。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国内游客大幅度下降。经济不景气使得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加上对未来经济情况预期的不确定,更多潜在旅客选择不旅游或者推迟旅游计划,这对海南省保险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从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到金融危机对海南省保费收入的影响,与全国的保费收入情况相类似,人身险保费收入出现较明显下滑,财产险保费收入相对比较平稳。

(二)保费收入同比增幅放缓

2004-2005年,海南省的保费增长远慢于全国保费增幅的平均水平。从2006年开始,海南省保险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平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增长水平。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南省保险业规模发展的增幅减慢,同比增长率再次低于全国水平(见图3)。

(三)居民对保险行业信心下滑

由于金融危机引起股市大幅下跌,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证券投资大幅受损,保险公司出现大额浮亏,这让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了质疑。特别是美国保险业集体受创,不少公司陷入危机甚至倒闭,更加重了海南省居民“保险公司不保险”的印象。

由于保险产品销售的特殊性和保险理赔手续复杂,加上一些营销人员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不少保险公司及人的声誉已经严重受损。此次保险公司普遍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保险公司形象受损加剧,进一步打击了公众对保险业的信心。

五、海南省保险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一)稳健经营,注重主营业务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保险业受到的影响之所以不如欧美国家严重,与我国保险业尚未放开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的限制有直接关系。但是,金融危机也已经对我国保险业进行了深刻的风险警示。保险行业的本质是保障,该功能是其他金融工具无法代替的。保险公司继续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时,投资策略上应该更加的谨慎,强调保险投资策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而避免盲目的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海外扩张。

对于海南省的各大保险公司,由于资金量有限和国内总公司的限制,对外投资相对较少。且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条件下,“走出去”的设想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海南省保险业应该牢牢抓住保险主营业务这条主线。

1.进一步开拓海南省农村保险市场。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应该开发适合海南省特殊经济情况的新险种,将保险业务向农村普及。保险公司应组织人员开展农村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当前农民需求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设计出适应农村个人和家庭购买的新险种,以确保产品适销对路,为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提供条件。针对当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最关心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费及意外灾祸尽快设计农村版的养老金保险、疾病医疗保险、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系列险种。在费率厘定、保障范围等方面,力求贴近农民群众。在产品推广、保单设计方面力求通俗化,以通俗易懂、投保简单的产品为重点,方便农村消费者购买。

2.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保险服务内容少、范围窄、手段单一,应该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在服务方式与手段上积极由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入到行业内部的各个服务环节,在职权范围内改善和创新行业每个具体环节的服务功能。从印制投保建议书,到制定投保计划,到分析客户人险财保的综合实际情况,到实际落实投保,每个环节都要慎重考虑和精细设计。通过对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让保险行业真正得到投保人的好评。

3.加强宣传活动,树立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良好形象。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保险业务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关注和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侵害消费者利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如销售误导、假冒保险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或诈骗活动、伪造或者变造保单等。另一方面,要对于保险行业保障民生、分散风险的基本功能进行积极宣传。消除投资者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的误解和不信任,树立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

4.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保险业务。一是通过立法推动旅游保险的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商业保险手段是解决旅客出险后一系列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各国通行做法。海南省可以考虑用立法规定进岛旅客必须购买最低保额以上保险。二是在省政府的主导下,由旅游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相关单位加以实施。三是保险公司应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保险产品。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并鼓励旅游保险多渠道销售,例如通过网络、电话等新型方式销售,通过旅行社销售,在机场、火车站、港口销售等。[5]

(二)加快发展保险业的信用评估体系

保险业的信用评估,是由具有国家主管部门认定资质的信用评估中介机构,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参照国际通行的评估标准,通过对影响保险公司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测算,来全面考察保险公司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综合能力和信任程度,并客观、公正地评定其信用等级的中介行为。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比较弱小,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而海南省的信用评估机构则是处于起步开始阶段,相比其他省份更为落后。需要在海南省建立保险信用评价体系,对保险主体合规经营、同业守信、真实透明、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借助社会信用评估力量,利用保险监管信息资料,准确分析投保人、保险人、中介人信用状况。同时,要强化失信惩戒机制,针对保险人和中介机构误导欺骗客户的行为,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同时,对于信用评估机构,也需要引入适当的竞争环境,促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有效地预警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市场风险控制的核心部门。[6]

(三)加强监管力度、改善监管质量

1.海南省保险监管机构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保持对保险业务的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完善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保险市场行为的检查力度,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大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力度,完善保险市场风险防范的机制;推动保险经纪人提高技术水平,规范保险经纪行为;加大对保险市场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和欺诈误导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对前台业务适度放松,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营造海南省保险业良好的环境。

2.加大保险监管机构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监管机构的管理水平,改善监管质量。随着保险业务日趋复杂化,保险产品种类日益多样化和保险市场的细分化,对保险监管机构的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将是较大的考验。海南省的保险监管机构应该建立全方位的自我培训机制,形成严肃的学习氛围。通过人才引进,较快的提高保险监管机构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并快速推进海南省保险监管的科学发展。

3.建立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导向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海南省保险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与此同时,矛盾也日益显现。随着投保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投诉逐年增加。保险监管机构应该及时倾听广大投保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建立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导向的长效机制,着力保护好广大保险消费者利益。

(四)不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

从次贷到次债,从美国到全球,次贷利益关系链的形成及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发展,暴露出美国金融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其他国家追随美国模式、参与次贷利益分配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7]笔者认为海南省保险业的发展应当避免盲目追随发达国家的模式。

海南省保险业发展起点低、基础薄,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模式对于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海南省保险业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不能将国外的理论、技术生搬硬套。一是要加大学习和研究的力度,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监管政策、产品服务、经营理念和技术等,也要弄清楚其内在弊端,采用扬弃的方式应用到海南省保险业发展的实际中来。二是要充分尊重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和保险市场的特殊环境,扬长避短,在学习借鉴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一套适合于海南省保险业发展的先进模式。三是要积极引进并培养一大批适合海南省保险业发展情况的人才。通过人才战略,把整个海南省的保险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汉尧.海南省保险业发展战略[J].保险研究,2005(8).

[2]王小平.2009年海南省保险工作会议新闻稿[EB/OL]. .

[3]王小平.2005年海南省保险工作的重点[J].海南金融,2005(4).

[4]徐美芳.次贷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和启示[J].上海保险,2008(8).

[5]王小平.发挥保险业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