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1

一、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问题分析

1.受传统体制制约下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处在传统管理体制与新型管理体制交替的阶段,由于新型管理体制是由传统制度演变而来,因此现代金融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改进。传统的金融管理制度是受政府间接或直接干预和影响的,但政府不会直接承受或不承受任何金融经济带来的风险。因此,银行的信贷活动是受市场经济影响的,从而导致各大小企业是否能够通过银行的贷款要靠政府来决定,所以增大了我国金融企业管理的风险。而随着经济体系的变革,我国金融企业的管理制度也有了改变,并加上私人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成立,促使金融行业产权多元化趋势的形成。但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系依然受到国家的影响,也制约了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变革。

2.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需求不足

我国金融体制的变迁是受国家影响的,而金融体制的改革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而银行在改革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这些成本的补充需要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提供。而当政府能够对银行的金融损失或风险提供部分承担时,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还是缺乏一定的建立原因。只有在国家提供大量成本支持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够有足够的后背力量而推动其进行改革。因此,在没有市场经济需求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是很难进行改革和建立的。

3.国内金融资源匮乏

国家金融资源的缺乏直接影响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产权制度供给不足。由于金融产权制度的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贷关系的混乱,加上企业效率的收效低,导致其占用银行大量资金不还,不仅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贷款记录,从而也加大了金融经济的风险。

(2)信用制度供给不足。对于存款,银行必须在到期之日将另一方的本金和利息一并支付还清;而对于贷款,在到期之日存在另一方无法偿还的风险。因此,导致了银行存贷款制度的不均衡,造成了银行和企业都不承担责任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国家金融经济的安全

(3)货币制度供给不足。银行利率制度的不均衡,银行考虑企业的利率承受能力并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将利率水平放低,从而造成了企业大量借钱、花钱而不还钱的情况发生,导致银行大量的呆账出现[1]。

(4)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金融监管制度还延续着传统的结算手段,而随着日益更新的电子、信息化技术,导致金融监管内部制度的不均衡,而其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便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导致金融经济的不安全。

(5)金融组织制度供给不足。金融组织制度供给不足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的混乱,而且会导致市场交易的失调,从而影响投机资金的存活。

4.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于市场的发展

由于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变革,各种金融创新业务层出不穷,而且产生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2]。而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一直落后于金融市场的变革,加上金融风险与市场的不确定性、资金损失、量化工具的缺乏和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后等,导致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加大。

二、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对策分析

1.优化金融制度环境

在金融组织制度上加强银行所有制的多样化,并将一些国外成熟的金融管理制度和理念运用进来;并加强货币市场的规范性,将其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统一;并不断的加强货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改进信贷政策与利率的使用情况;并不断完善金融的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及体系,促进其从机构性向功能性的过渡;并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法规的建立,创建并开放一些金融危机处理的措施;而且加强人们自由兑换外币的使用率,从而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使用率。

2.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及各种创新制度的出现,更增加了金融活动的不稳定性。又由于20世界90年代一些金融危机的出现,更加强了我国金融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要加强风险、评估部门的工作责任心,完善其管理制度,并要求管理人员合理的安排银行的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等运营情况;其次是加强信贷的风险管理制度,创建客户经理、加强信贷的责任制,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管理制度;第三是加强并完善金融管理的经营规章管理制度,促进工作人员的纪律性与风险防范的操作;最后是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规划工作,创造并研究银行新的盈利空间的,提高银行的市场风险防范能力[3]。

3.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创新

为了提高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使其遇到风险时能够及时、准确的衡量并进行监测和控制,因此,要在风险管理体制上、交易工具的制度上及金融监管的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逐年提升,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逐步受到了社会的重视。通过对电力行业风险管控工作的高度重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为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

电力企业的稳定生产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所以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并且有效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管理中的问题

(一)风险预防工作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电力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只要实施“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制定过程中,多以自身实际情况和经验作为理论依据,所以在风险预防过程中没有综合其他企业的经验,造成了实际工作中被动预防状态,这样的风险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也不适用于企业的现代化风险管理,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前瞻性,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超出经验的故障发生就会无法冷静判断处理。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领导没有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会脱离实际情况,也不利于领导的先进管理思想有效传达给员工,上下沟通不顺畅,造成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障碍,不利于生产环节中进行风险规避工作[1]。

(二)责任划分不科学

在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企业没有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划分,工作责任制度不明确,安风要素责任人只由部门、班组部分人员担任,未能达到“全员、全业务、全过程”参与,造成了风险管理工作混乱,具体工作没有落实到人,出现具体故障时,无法寻找到具体的工作责任人,在风险预防工作中也没有办法有效开展,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风险管控工作顺利实施。

(三)评估系统不完善

在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包含了电力安全生产、电力运输、电力资源营销三个环节组成,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不能仅限于生产环节,在电力资源运输和营销的过程都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电力企业没有及时制定动态管理制度,在电力企业运营环节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科学管控,造成了职责划分不详细、不科学,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人员责任划分,再出现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更好的风险预估,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到了电力生产工作环节中,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排查电力安全风险问题,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二、使用方法

(一)建立风险管理理念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中,提出如何立足当前,把安风体系核心思想推广到“全员、全业务、全过程”,通过重视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无论是对管理者和普通基层工作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有效将风险管理理念有效融入到电力生产过程中,实施科学的风险管控办法,制定严谨的风险管控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监督管理促进风险管控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效减少电力生产活动中生产风险问题。实现持续改进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从而实现提高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把安风体系建设真正融入工作中。

(二)搭建完善管理体系

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包含风险项目识别、风险程度衡量、风险预估评估、风险处理等等[3]。风险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全局观培养,全面开展风险管控培训工作。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制定科学严明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具体执行方法,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保障风险管理具体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通过协调电力企业各部分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配合,能够有效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通过科学监管工作内容有效提高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控意识,通过抽查管理能够有效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了电力生产工作效率提高,保证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重视实际应用

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风险管理的实施,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力,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量。电力企业通过将安全生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依据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能够积极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要经常与员工进行紧密沟通,通过与普通基层工作人员沟通能够快速解决实际工作环境中在的问题,精准掌握电力生产过程,有效掌握电力安全生产的整个环节,制定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运营风险。

(四)消化责任

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领导者要掌握电力生产管理环节,制定科学的电力生产制度流程,细化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通过明确生产部门和监管部门之间具体的工作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效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环节中的风险管控效率。

(五)重视风险管理持续性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环节中,要结合实际生a管理环境和生产进度制定不同的风险管控制度,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转,依据可持续性发展观进行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保障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电力需求。通过有效执行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有意识的进行可持续性风险管理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训,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有序进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民生等工作内容,所以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生产水平,所以依据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结合风险管理的环节管控,能够有效控制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兰.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31):170-171.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策略

“提质增效”已经成为了当前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话题,而在“提质增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因此,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总体相对薄弱

在先前我国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各行各业的企业总体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发展机会较多,总体的利润也较为丰厚,导致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如何发展投入了非常多的经历,总体的发展也较为粗放,对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重视程度也相对较差。但是在进入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后,该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市场的总体需求,需要企业全面增强自身风险管理意识,若企业仍旧沿用这种粗放式的发展理念,仍旧秉持这种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威胁。

(二)企业内部实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相伴相生的就是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传统粗放式发展历史的影响下,企业所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总体也较为粗放,主要表现为:其一,很多企业内部并没有设定出专门的风险管理控制部门,但是在当前这个信息极度发展的时代,企业在整个市场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出现出陡增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其总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是其可能出现较大风险的可能性也最大,非常有必要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来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出更多的数据支撑。其二,当前很多企业在自身经营的过程中,风险全面评估工作较为匮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能够准确帮助企业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更为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策略。其三,多数企业内部并没有设定出必要的控制监督机制,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自身发展是较为重要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没有认识到在风险管理制度中,控制监督制度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内制定的各项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监管与控制作用。

二、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针对当前很多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够到位的情况,全面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与领导者首先认识到企业当前所处环境的变化,转变自身传统的发展观念,坚定不移的走精细型发展战略,而做好风险管理是精细型发展中必要走的道路之一。其次,在企业内部通过宣传、开会、培训等方式让强化风险管理逐步的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特别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生产的每个环节,让员工能够清楚认识到在自身的工作中,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因素,这对于较好增强员工的对于风险的控制意识是非常关键的。长此以往,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均能够在自身的工作与生活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将发现的风险及时上报。

(二)全面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针对当前很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全面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对于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运行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首先对自身当前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漏洞,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细分,这对于从体系的层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企业风险出现的概率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可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氛围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个部分,其中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为:企业发展战略风险、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风险及企业日常运营的组织风险等;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等。对于这些风险,企业均应当采取针对新策略从整个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针对性采取策略进行控制。此外,这个过程中,对企业风险控制监管部分需进行针对性的完善,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风险控制工作均有专门的人员实施,特别是对于整个过程中第一责任人与具体责任人进行明确,从而更好提升企业内部从事风险管理控制人员参与到整个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的实际效能发挥到最大。

(三)强化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人员的培训

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均需要技术人员来执行,因此,企业结合自身工作需求全面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形成周期性培训加不定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一些对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控制效果有着较好作用的理念及措施等及时的传授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培训的方式应针对性加入实践培训的内容,更好保证整个培训的效果,必要情况下还需加入对应的考核工作。

结束语

综上分析,当前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旧较为显著,给整个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为了更好获得市场生存空间,提升自身的总体发展活力,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策略全面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翕然.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能源集团企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4):63-67.

[2]袁琳,张伟华.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5,(05):35-41+94.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小额借款 风险 管理 控制

当前,小额贷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在具体运营和操作层面始终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何控制和降低金融风险,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叙述了小额贷款的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小额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是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机构不健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完善、信贷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等造成的。

首先,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管理机构至少应包含贷款调查部门、贷款审查审批部门和贷款审计部门。贷款调查部门负责对贷款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做好与客户关系的维护与贷后管理。贷款审查审批部门负责对业务部门和调查部门提交的贷款进行审查。贷款审计部门则负责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审计与监督,并向领导反馈审计结果。但当前一些贷款公司在管理机构上设置不合理或不健全,人员配置也不完善,导致贷款流程不完善,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法,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导致贷款管理混乱,贷款风险高。

再次,信贷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一方面,存在信贷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差,有索要回扣、收受贿赂等现象。另一方面,一部分信贷评估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学习不够,分析、评估能力差,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贷款风险。

(二)流动性金融风险

抵御风险能力与公司资金流动性水平直接相关。由于制度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当发生金融风险时无法扩大资金来弥补资金空缺,容易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在小额贷款发展的历程中,常常遇到借款人资不抵债、或躲避债务的现象。一方面,这是由于小、微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经营不善或为了贷款而对资产实力进行造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额贷款公司对贷款人的债务信息掌握不全面,不能及时根据贷款人的债务偿还能力或资产实力调整贷款发放。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可能导致的金融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前的法律环境及金融环境下,随时面临可能被改制转型的风险,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如果经济发展萎缩则贷款难以安全回笼的风险就会提升。

二、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客户风险分析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制定合理、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抗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含贷款业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办法、贷款调查评估办法、贷后管理制度、违规处罚制度等。

同时,要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认真分析借款人的诚信情况、经营能力及经营情况、资本情况、抵押质押财产价值与性能等,确定是否有按期偿还的能力,确保贷款安全回笼。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小额贷款公司信息不对称性,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全面监测市场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各项活动、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公司自身流动性水平及运营情况,并对信息指标、参数加以量化分析,从而促进风险控制方案的制订。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需要设置专门的金融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通过对信息流加以分析、整合、匹配和分类,对新的政策、法规等加以有效收集。同时,加强对资产流动性、风险备付金比率、短期贷款比率等的分析,促进资金回笼,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指标,有效对风险进行预控。

(三)找准市场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要抓住“小”这一特性,遵循“小额、分散、安全”原则,为各类小微和个体业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不能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滥发贷款,从而增加金融风险。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可积极设立基层营业网点,支持多种经营,使公司的投资多样化、分散化,减少各种贷款的关联性,从而优化贷款结构,分散风险点。

(四)严格程序,健全制约机制

严格办贷程序,首先要做到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不能将其流于形式,切实提高放款质量。贷款基本制度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三性原则”包括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原则是确保贷款资金实现安全和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坚持贷款面谈制度对申请人的还款意愿从细节上进行把握。同时,严格执行贷款调查岗位责任制,通过健全制约机制提高贷款质量。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5

第一条为探索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根据《建筑法》、《保险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建设部《关于推进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工作的意见》,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称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工程保险制度和工程风险控制制度。

工程保险制度,是指工程参建单位通过与保险公司订立建设工程保险合同,将建设工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约定责任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进行转移,根据合同约定由保险公司对损失进行赔偿的制度。

工程风险控制制度,是指工程参建单位和保险公司及其委托的风险管理机构为降低和避免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对建设工程实施安全质量监管和对事故预防预控的制度。

第三条按照“共同投保、共同保障、共同控制、相互制衡”的原则实施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

共同投保,即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共同投保建设工程保险,确保工程建设和竣工后一段时期内的安全质量事故和缺陷损失能获得经济补偿。

共同保障,即由保险公司及其委托的风险管理机构共同对建设工程进行安全质量风险管理,共同保障工程安全和质量,并按保险合同约定对出险给予及时理赔。

共同控制,即共同投保单位和共同保障单位,共同参与建设工程现场安全质量风险控制。

相互制衡,即引入保险制度,通过经济手段将部分的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监督管理责任转移至保险公司和风险管理机构,对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安全和质量控制行为形成第三方制衡机制,互相制约,共同规范市场。

第四条选择本市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或者政府主导的公共建设工程开展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试点,通过政府工程的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其他建设工程参与试点。

第五条**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设交通委)、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局负责本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试点的综合管理,并成立**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具体负责试点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工作。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试点工作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支持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减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对试点企业给与必要的扶持政策。

第二章风险管理参与主体

第七条由建设单位牵头,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组成共同投保体投保建设工程保险。

第八条经认定的保险公司可以参与建设工程风险管理试点。

对于投资大、风险大、行业特殊、理赔要求高的工程可由几家试点保险公司实施共同承保。

第九条风险管理机构受保险公司委托,对建设工程潜在的安全和质量事故损失风险因素实施辨识、评估、控制、处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减少和避免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参与风险管理制度试点的风险管理机构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备甲级监理资质;

(二)具备施工图审图资格;

(三)具备工程检测资格。

试点期间,尚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可以以监理公司为主采取委托形式联合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审图机构和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工程风险管理。

鼓励现有的工程监理、设计审图、检测等机构通过改组、合并等方式发展成为风险管理机构。

经认定的风险管理机构可以参与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试点。

第十条安全质量鉴定机构负责鉴定建设工程保险期内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和保险责任事故。

经认定的安全质量鉴定机构,不得与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试点项目参与各方存在任何隶属或者关联关系,单位的员工也不能在安全质量鉴定机构中兼职。

第十一条试点企业在办理认定手续时,资料齐全的,予以当场办理。

第三章工程保险制度

第十二条本指导意见所称的建设工程保险,包括建筑和安装工程一切险、人身伤害险、工程质量保修保险等三个险种。

建筑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是指共同投保体单位将工程建设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的工程本体的物质损失和约定责任范围内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的经济行为。

人身伤害保险,是指共同投保体单位将项目从业人员在直接从事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因意外事故导致人身伤亡引起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及将与承保工程直接相关的外来从业人员因住院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转移给保险公司的经济行为。凡已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险的,人身伤害险保险费率按比例降低。

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保险,是指共同投保体单位将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质量隐患在工程竣工满一年后引发的质量缺陷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的经济行为。工程质量保修保险不设置免赔额。保险期从竣工满一年后开始起算,最低保险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10年;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险期限由双方约定。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方案设计评审后,建设单位根据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偿付能力、信誉水平、类似工程保险经验、风险管理服务水平、基本费率,通过比选等方式自主选择试点保险公司,并签订保险意向书。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确定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单位后,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中介机构等具有风险评价能力的单位实施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并出具风险评价报告。

风险评价包括共同投保体风险评价和工程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所确定的共同投保体风险系数和工程风险系数作为确定工程建设保险费率浮动依据。

第十五条风险评价完成后,由共同投保体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应包括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费及费率、保险期限、被保险人义务、风险控制、保险理赔等主要内容。

第十六条建设工程保险采取浮动费率机制,在基本费率的基础上根据共同投保体风险系数和工程风险系数实行相应浮动。

第十七条工程建设保险费=建设工程合同价×[建筑与安装工程一切险基本费率+人身伤害险基本费率+质量保修保险基本费率]×(共投体风险系数×65%+工程风险系数×35%)+附加风险管理费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不再预留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修金)。

已投保设计职业责任险的设计单位,在实行工程建设保险和风险管理时按具体工程情况适当减少保费。

第十九条建设工程保险的保险费根据共同投保体成员的责任实行分担制,其中建筑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建设单位一般分担80%左右,设计单位一般分担20%左右。人身伤害险,建设单位一般分担30%左右,施工承包单位一般分担70%左右。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保险,建设单位一般分担20%左右,施工承包单位一般分担80%左右。附加风险管理费全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同时,应提供保单、保费付款凭证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证明等资料。

第二十一条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以统一理赔标准、缩短理赔周期的原则进行建设工程保险理赔。

第四章工程风险控制制度

第二十二条共同投保体成员应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有关合同的要求,对工程安全质量风险进行自控和预防,并积极配合风险管理机构的现场风险控制工作。

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应委托风险管理机构,对工程现场进行风险控制。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比选等方式选定风险管理机构,并与风险管理机构签订风险管理委托合同。

第二十四条风险管理机构的风险控制应从项目初步设计起贯穿到竣工后满一年止的工程建设全过程。

风险管理机构根据工程具体特点,以建设工程保险合同和风险管理委托合同为依据,编制风险管理大纲、各阶段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和程序、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的预控和预警工作。

风险管理机构对初步设计进行风险指导和质量预控,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并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

风险管理机构建立风险预防清单,确定风险控制对策,及时建立视像监控平台和信息处理平台等技术监控手段,通过现场跟踪管理,实现风险动态管理和节点控制。

风险管理机构认为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或者可能产生工程安全和质量隐患的,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正。对影响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质量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未经风险管理机构签字认可,不得在工程上使用。

风险管理机构出具的工程评估报告,应当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必备资料。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未提交工程评估报告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风险管理费按下列公式计算:

风险管理费=设计阶段质量风险管理费+施工阶段和竣工后一年的安全质量风险管理费

设计阶段质量风险管理费,施工阶段和竣工后一年的安全质量风险管理费,试点阶段参照**建监协字(20**)第20号《关于工程建设监理费**市行业指导价标准的通知》中设计、施工、保修三个阶段的监理取费标准再增加10%安全管理费。

第五章各方义务和责任

第二十六条共同投保体成员应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试点工程中,建设单位可以不再委托监理机构实施工程监理。

共同投保体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建设工程保险费。

在发生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事故时,共同投保体应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建设工程在竣工后一年内出现质量缺陷的,由施工承包单位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施工承包单位承担。

第二十七条保险公司对合同约定的建设工程保险责任负有经济赔偿义务。

保险公司收到共同投保体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及时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对应理赔的金额超过500万元的重大赔案,在赔偿限额内应及时预付赔款。

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委托合同向风险管理机构支付风险管理费。

保险公司应制定工程防灾防损制度、事故应急预案、重大损失报告制度、预付赔款制度和保险理赔绿色通道制度。

保险公司应对建设工程保险单独核算,对出险和赔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市建设工程风险管理试点工作推进小组上报当年的赔付情况。

第二十八条风险管理机构应对工程安全质量承担监督和控制责任。

在风险发生时,风险管理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对已发生和还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风险管理机构不按照委托合同约定履行风险控制义务,给保险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检测机构应对工程现场检测对象负责,加强对现场材料和重要试块、试件的现场取样,对样本的生产厂家和代表性进行确认。

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范文6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风险管理的体制性差异较大。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所需的法律体系以及市场调控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反观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银行一般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运作规范,具有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些体制优势使得国外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第二,风险管理机制上的差距比较明显。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其中包括:一、风险甄别系统。用于分析风险来源及成因,区分风险类别及危害性程度;二、风险报险系统。主要进行风险预警,传递风险信息并建立风险资料库;三、风险决策系统。确立、行使风险管理原则,制定风险指标以及避险策略等职能;四、风险避险系统。具体实施风险规避行为,对风险进行再分配或转移;五、全程监控系统。对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理和控制,并做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外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重要体现。而这一点正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当前,国内银行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的问题。

    第三,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方面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第四,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大部分的产值都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这就导致了银行业竞争不充分。由于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企业融资需求主要还是通过间接融资来进行,这就使得银行的资产运作空间十分狭窄。而资产结构的单一化必然会导致银行的资产质量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第一,强化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内部机制不健全、风险测量工作落后、资产损失率高、抗风险能力弱化,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亟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根据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资产风险测量统计工作始终未能制度化。要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不仅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存在工作量过大、成本过高、外部评级资料缺乏等现实挑战,对于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测量方面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此,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风险计量水平是当前建立健全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虽然风险评级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风险计量则是最近20年以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市场风险计量到信用风险计量,乃至操作风险计量;从早期的零售业务信用评分到公司客户违约率的测算,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思想正是来自于这些风险管理技术。新协议三大支柱的核心是鼓励更多的银行投资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正规化、系统化地进行风险管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将是银行主导型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新协议,在技术选择上应该以建立内部评级法为目标。

    第二,强化金融监管

    通过金融当局的监督管理,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安全是新资本协议的重要要求。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监管当局必须在强化合规性监管的同时重视安全性监管,逐步强化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强化对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及资本金的要求;其次,要对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进行监督,严格监管纪律,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第三,要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制定综合配套政策,使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最后,要强化监管当局对银行安全性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自主决定对风险管理不合格银行的处罚,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