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1

【关键词】温州农村 移动电子商务 应用模式

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

(一)基于位置服务的O2O应用模式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位置服务的O2O应用模式可以把线下商机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搜索、筛选、体验和享受服务,商家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及时分析营销数据、掌握用户满意度,更好地调整营销策略。

(二)APP商业应用

目前,用手机和ipad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上网习惯也逐渐从PC机转向移动终端。从应用现状分析,大多数电商平台在传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APP客户端。APP的商业应用已经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微信营销应用模式

电子商务进驻微信,是一个崭新的营销模式。商家可以通过漂流瓶、摇一摇、位置签名、二维码、开放平台、公众平台、语音信息、图文信息等方式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使营销更加精准,并且可以与用户实现互动。微信营销应用也促使了微商新群体的产生,这种模式将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四)移动支付应用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让用户进行移动消费更加的便捷。移动支付主要以手机为载体,相较于PC端,手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安全性更高,再加之它的移动性和及时性,移动支付应用已成为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温州农村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淘宝村产业集聚模式

主要依托产业优势,进行淘宝村镇建设。以永嘉和瓯海最为典型,已建设淘宝村9个。以永嘉桥下镇西岙村为例,依托桥下的教玩具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全村经营网店600多家。

(二)资源整合模式

把松散的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提供商集合在一起,为农产品统一标准后进行平台销售,例如温州绿色食尚网、泰顺农特产网等。另一种资源整合模式就是将地方特产依托知名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例如淘宝生态农业温州馆、1号店特产中国永嘉馆等。

(三)品牌化发展模式

以农产品品牌化运作为特色,自建网站(例如华忠水产网)或在知名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例如藤桥禽业)进行销售。

三、温州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探讨

在分析温州农村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将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融入其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淘宝村类似的产业集聚模式中,主要是进行淘宝网店的建设。在PC端网店建设的同时,需要做好手机店铺的建设,并借助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建立更加便利的购物环境;在资源整合和品牌化发展模式中,可以在传统电子商务销售的基础上,引入APP客户端销售、微信营销和微分销等模式,实现传统电商与移动电商的全面融合。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是电子商务注入移动因子后存在环境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以上模式基础上,需要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辅助、农民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应用模式。下面综合农产品交易和农民网络个人消费,对温州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进行探讨。

(一)政府部门支持和引导

加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做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农村电子商务“更”移动的特点,加强移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考虑到农产品的特殊性,政府需要做好引导,从田间到餐桌需要制订根据地方土特产行业生产和加工标准,设置源头追溯机制,引导平台运营的企业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建设移动追溯平台,在初期需要政府进行资金的扶植。

(二)企业主导

政府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像淘宝、京东等大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开发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力,同时温州地区的本地电商企业例如温州绿色食尚网、温都猫等电商网站也要根据本地特点,积极主导农村电商市场,创新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同时传统农类企业需要“触电”,并且向移动化发展深入。

(三)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辅助

要发展农村的移动电子商务,需要电信、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加快建设农村地区的无线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移动终端上网速度。移动电子商务深入发展,需要加强移动软件的开发与服务,离不开软件提供商的辅助服务。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0日

一、引言

“互联网+农村市场=新市场”,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激发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潜力,淘宝村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字,过去三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不过比例依然很低。2014年农村网购市场达到1,800亿元以上,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继续缩小与城市网购规模之间的差距。

电商下乡对农村城市化发展,为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将“电子商务、全民服务、党建政务和创业孵化、互联网+”有机结合;怎样为村民、居民解决网上购物的支付、物流配送和其他增值服务;怎样做到整合全省农副产品及地域特色旅游,打通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通道;怎样引导现有产业尤其是农村现有的业态进行信息化、电商化升级改造、实现农产品线下展示、线上交易、产销对接等功能,对河北省农村电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上看“南快北慢”。政府出台了《2015年河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工作规划》相关政策,制定了每个示范县(市)至少建设1个县级电商配送中心,每个行政村(500人以上)建设1个电子商务网点,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30%以上的整体目标。截至2015年6月末,河北省65个县共建设电商平台133个,涉及网商21,754家,从业人员82,418人,共发生交易1,500多万笔,涉及金额56.04亿元。从分布情况来看,有19个县电子商务仍属空白,7个县虽存在电商平台或网商但并未开展相关业务获得收益,在其余已发生业务的39个县,仅有11个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过亿元,基本集中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等南部城市。相对的,河北省北部仅有承德市滦平、隆化、平泉三地交易额过亿元。北部城市张家口仅有康保、沽源两县电子商务有所发展,且均处于初创阶段,交易量不大,以产品网络销售为主要发展方向。河北省新农村经济建设促进会张习术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医疗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能快速走进农村,“可以说电子商务在农村大有可为。”

(二)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和农产品的特殊性,比较而言,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多,主要有以下问题:

1、政策问题。在发展明显滞后的农村搞电商,省政府的作为十分重要。当前农村电商有政策,但方向重点偏差大,仅停留在平台思维上。面临“高速路”太多问题,“车辆通行量”首当其冲,也不能把扶持重点只放在电商园区、企业招商上,而轻视草根电商创业。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创建适宜电子商务成长和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软环境,建设相关配套体系,如电子货币、银行电子支付系统。

2、网络和物流等基础设施问题。当前绝大多数农村网络信号不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城市来说还很落后。想致富先修路,物流问题是农资电商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真正问题,许多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开设到县城,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尚存在问题。完善的物流体系和配送速度才是农资电商最先应解决的问题。

3、品牌问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品牌化需面对面地检验产品质量,且需更高的辨识度和品质保证。河北省的乡镇仍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省内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少得可怕,难以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以阜平大枣为例,当地规模化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组织货源非常困难,品牌难以树立。设立“互联网+农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以及农村居民,建立起电商卖家与供货农户的收益分享机制,引进QS认证,整合资源,运用各县村特色农产品,开创新品牌。

4、标准与安全问题。如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完善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和监督;如何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指导和规范,建立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如何引导对售出前农产品进行初步的清理筛选、质量分级、保鲜包装等处理,这些问题迫在眉睫。且Internet自身的开放环境决定了电子商务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病毒、黑客攻击、网上支付、信息安全、信用问题等这一系列都会对电子商务产生影响,影响农村电商经济的发展,面对此难题要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树立安全意识,规范交易活动。

5、电商人才问题。目前,大多数农村人口主要是老人和儿童,而电商主要是年轻人在搞,缺乏年轻人意味着缺乏相应的电商人才,这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因素。加强技术型电商人才培养,即懂得“如何做”电商,能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商务型电商人才,即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

三、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现行模式与创新模式

(一)现行模式。2015年12月,河北省提出到2016年底在全省实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渠道及行政村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吹响了全省电商进军农村市场的号角,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村电商的CtoGtoB(农户+政府+企业)模式,实现了从卖到买、从自发形成到政府推动的转变、从粗放到精细、从个体为主到企业参与、从商品到品牌、从由产品到服务的转变。就目前而言,河北省电子商务市场仍是以网络交易平台为主的市场结构,但不排除今后向复合型电子商务市场结构转变的可能性。

(二)创新模式

1、一体化模式。推动农产品 “三网合一”即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全面涉农数据库等的集技术等等。其中物流配送技术衔接了信息流、商流、营销流,并且采用直销、直供、分销、预售等新型的农村农产品流通模式。提升河北省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水平。强化数据挖掘,整合语音服务、网络服务和电子移动性商务三为一体的模式。(图1)

2、A2A模式。提升农村信息技术水平,切实享受到互联网上的高质量信息。要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实地研究与优化农业信息与网络技术。加强特色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跨平台数据库、远程诊断技术的应用,为农民共享价值高的信息提供保障,该模式是将一个区域的农产品供求信息聚集,向另一个区域销售或求购,用信息平台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这种分销体系实现A2A农产品电子商务。(图2)

3、平台服务模式。应用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系统,促进河北省特色农产品流通管理模式创新。要协调统筹农业物流的科学规划与逐期建设工作,实现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发展务必要对其开展中长期设计和建设,扶持涉农组织自建电商平台要主动扶持更多的涉农组织、涉农中介自主、联合组建商务网站。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拓宽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市场。统筹基础资源,构建便捷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在县域与乡镇村等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农户间形成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便捷地实现农村政务公开,同时可提供管理信息、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生活信息等信息服务。

四、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培养大量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建立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互联网意识。

(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和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和法规,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加强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邮政等各部门及电商、快递等各相关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的共享衔接,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

(三)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力度。河北省建设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对于促进地方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规范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采集、上传等工作,增加网站的实用性、时效信息,促进网站上档升级,省级政府也应该努力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传统4P向4C的跨越。4C以方便和沟通顾客为主,营销是一对一和交互式的,顾客可以参与到公司的营销活动中来,增强主动性,引导个性消费复归;而4P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媒体或工具与顾客进行沟通和联系,促销成本很高,其沟通方式是强势推销而非软推销,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4P理论这种仅仅考虑商家自身的利益的理论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而4C更加注重顾客的利益,因此农村电商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实现4P向4C的跨越。

(五)农企合作开发特色产品扶持优势品牌并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生产环节,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质量控制是向自有品牌创建迈进的关键;监管环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控制应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来监督执行,改善农村及涉农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状况;政策服务环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引进与培训。规范电商市场秩序,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与典型案例推广,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氛围。

五、结论

发展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电子商务对于正在向信息化、科技化社会迈进的农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河北省经济发展进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济作物销售以及就业难题的缓解提供了用武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各行各业均发生变革。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在传统经济模式之外,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电子商务。尤其是近几年,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迅速渗透到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乎我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党的十以来,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取得的成就斐然,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仍存不足,诸多短板尚需补齐。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注入了新的动能,以电子商务作为跳板,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给人民生活提供了快捷、便利,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而言,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为农户提供了全新的销售方式,打破了传统农村经济规模小、地域性等方面的限制,为推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尽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围绕解决“三农”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农业农村政策,旨在实现“惠农富农强农”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稳中有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尚存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乡差距大。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做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甚至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第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比较落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力水平较低,表现在:分散型为主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特色农业不突出;销售途径比较单一,多数依靠自产自销,无法实现市场化运作。第三,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出现老龄化、女性化现象。近年,农业人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情况与日俱增,致使耕地出现闲置,甚至荒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村人才短缺严重。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现今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必将淘汰传统的农业模式。但是,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形势不容乐观,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缺乏使用现代知识、技术改变现状的能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的意义

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现代物流业,颠覆了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一方面,能够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进步,盘活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广大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全方位调整,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方式,为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打开了新的通道。

(一)利于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信息不畅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引入电子商务模式,将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也会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以分散为主,自产自销,与现代市场脱节,信息闭塞。电子商务利于农民获取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通过电商平台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供需情况,合理调整产品种类、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二)升级落后生产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传统农村经济以小生产形式为主,小作坊是典型的生产单位,而现代经济是以大市场为核心。农村电子商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集约型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之后,农业生产销售成本减少,实现效益增加。

(三)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生活水平普遍优于农村,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开始转变思想,学习使用新科技、新技术改变自身落后的状态,提高生活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和瓶颈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日趋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催化剂。农村经济发展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着实存在问题和瓶颈。

(一)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政策支持较弱

2015年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指导意见。随后,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举措。可以肯定的是,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就目前看,政策仍不健全,尤其是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缺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现代电子商务经济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首先,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是现代电子商务经济的基本保障;其次,交通设施不尽完善,农村地区的铁路、公路运输网尚未形成;最后,广大农村地区的自来水、电力、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且不均衡,这也成为限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

不可否认,我国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靠天吃饭的传统思想仍存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小农经济占主体,农业优质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受制于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起不到引领地区经济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开放程度不高,规模小,不规范,吸引不到外部投资,限制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四)乡村人才短缺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在互联网迅速进入农村家庭中后,多数人只是将其作为新的娱乐方式,鲜有将其作为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现代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需要一定的门槛,即电脑的基础操作和产品分析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民倾向于选择更为直接简单的面对面交易模式。同时,由于进城务工创收快,农村大量青年劳力流失,而电子商务涉及的产品定位、包装、宣传、销售、物流等环节缺少人力资源进行学习和运作,致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受阻。

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严重,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仍落后,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人才短缺等。为切实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着手解决这些相关问题。

(一)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保障

完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关于政策支持,主要有两点。第一,针对发展较好的、典型地区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第二,结合本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合理统筹规划,制定事宜本地区的相关制度、规范,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标准,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基于此,各地政府需要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政策引导,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为了实现物流业务进村,必须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将县级、村级公路建设列为重点,形成发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第二,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形成完备的网络通信体系,实现网络畅通,确保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顺利运行。

(三)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充分合理开发农村资源,使农村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资源得以充分使用,实现资源变效益。与此同时,在发展经济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发资源不忘环境保护。

(四)鼓励电商人才投身农村电商,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亟待解决,可尝试以下途径。第一,加大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通过当地政府的宣传,出台优惠政策和技术支持,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第二,搭建电子商务培训平台,邀请相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户自身的电子商务知识。第三,完善人才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以更优的政策吸引青年电商人才,带动农村电商经济发展。

(五)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阻碍农村电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的滞后性。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各级政府应对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给予支持,帮助获得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实现科学决策。搭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产需冲突,避免盲目生产,借助相关信息拓宽销售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品牌对于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农村电子商务切不可忽视品牌的培养,尤其是极具地域风情的特色品牌。因此,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树立品牌,提升产品网上知名度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增加农村企业效益,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连续三十年保持每年近10%的高速增长,扶贫工作也取得重要成就,仅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的目标。同时,在2016年有428个贫困县为电商扶贫试点,其中261个被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自1984年首次提及信息减贫,到如今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时代下,“信息减贫”已成为扶贫重要方式。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新时代下扶贫方式更应该是以电子商务为助力的信息扶贫方式。陕西省咸阳市武功h电商发展、商洛市山阳县电商扶贫、甘肃省陇南市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足以说明农村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存在可行性。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要是运用互联网销售这种网络交易方式,打破地区市场限制,整合优势资源,增加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扶贫绩效。[1]邵占鹏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高效推进农村新型化建设。[2]桂学文从多个方面研究和测度了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3]无论是推进城镇建设,还是促进经济发展,均表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精准扶贫中起到些许作用。张彤将电商扶贫的主要内容分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买、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民自主创业就业。[4]张岩提出电商扶贫的模式包含个体经营、合作社运营、农村企业带动以及公共机构主导四种模式。[5]汪向东将电商扶贫归纳为“拓通道”、“强支点”、“育网军”、“强体系”、“优环境”的“十五字诀”。[6]林广毅系统分析了农村电商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产业及贫困家庭三者关系。[7]

政府主导的电商扶贫已经开始,并且自下而上的电商扶贫的实践也早已开始,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那么,支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哪些作用?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农村发展?本文基于这些问题探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理论、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述电子商务对精准扶贫的作用及其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基本理论

电子商务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网络经济,具有虚拟性、广泛性、高效性、集成性、互动性、协调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注意力经济也是电子商务独有特点,以最大限度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可培养潜在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未来商业利益。[8]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出发,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交易过程的完成涉及到信息、流通、监督等成本,当农村建立电子商务以后,农民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市场信息沟通便捷迅速,中间流通环节减少,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交易成本不断减少,农民可获取最大利润。

反贫困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典型代表就是极化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理论等。极化涓滴效应是极化效应转向涓滴效应的创新,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吸收落后地区劳动力,同时也会向落后地区涓滴先进理念,诸如技术、观念等引导落后地区发展。文雁兵提出以包容性增长理论为主的减贫策略,即将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策略和考虑到贫困个体自生能力与社会流动自下而上的策略相结合。[9]

可持续生计理论是将生计资本划分为人力、自然、物质以及金融和社会这五种资本类型,解释了农户在市场、制度政策以及自然因素等造成的风险性环境中,如何利用所具有的资源去提升生计水平;其目的在于寻找适合本地情况、合理发挥本地资源效应、符合当地人意愿的有效扶贫措施。厄普霍夫认为农村发展及农民生计改善的主要资源在于农民自身,建议通过政府外在力量将“农村穷人的勤劳、智慧、自力更生和潜在能力有效地调动起来”。[10]贫困个体自生能力是扶贫工作中的内生力量,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是外生力量,仅靠外生力量达不到扶贫效果,需要内生力量共同作用。

如图1所示,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经济增长理论与可持续生计理论结合,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贫困区域经济的同时,又因有专门为贫困群体开设的技能培训促使贫困个体自身反贫意识与能力提高,区域自上而下经济发展与个体自下而上反贫意识结合达到扶贫目的。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根本目的是在掌握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基础上,对扶贫资源进行整合与精准化配置,实现对扶贫对象动态化管理、精确化扶持。[11]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的特点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如下作用,如图2,市场导向作用、资源整合作用、电商赋能作用以及动力激励作用。

市场在产业扶贫开发中具有关键作用,贫困地区的产业开发往往受限于本地市场,因而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与传统扶贫模式相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针对的就是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的不足和限制。利用电子商务对接广域大市场的方式,突破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的局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脱贫,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资源整合,表现在突破资源地域、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线下线上资源,一旦有了订单,强大的网络功能迅速凝结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整合本地已有和缺乏资源。电商赋能作用则表现在提供对接市场的能力和提升贫困个体的能力上,打破贫困地区与外界交流壁垒、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就业机会。

以往的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尽管取得有效扶贫成果,但却不能从本质上脱贫,究其原因则是贫困主体对政府产生依赖,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真正参与其中。而在自下而上发展而起来的农村电子商务中,贫困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电商扶贫中,在此当中贫困户不仅是贫困主体,也是反贫困主体,获得的经济效益,刺激其产生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脱贫减贫动力。当一部分贫困个体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摘掉贫困帽时,另一部分贫困个体会依据这模式来探索自身发展模式。即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对贫困人口产生动力激励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构成及其作用机制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主要是解决农村地区参与市场问题,将市场的驱动作用通过以互联网为主的电商平台发挥出来,核心是实现增收创收和人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交易过程涉及到交易本体、交易主体、交易载体以及市场因素这些必要要素。交易本体是一切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交易主体即完成交易过程的买卖双方;交易载体指电子商务平台或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的线上平台、订单确定后的支付体系、订单完成后货物流转的物流体系等;市场因素则是这一系列交易完成的前提:市场需要本体,主体供给本体。这些要素形成的电商扶贫体系对实现收入增长、利润增长、并实现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还有精神层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个扶贫方式中,贫困家庭不仅是贫困主体也是扶贫主体的积极参与者,故起着主要作用,一旦自身积极性解决,其他问题在政府或者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也得以解决;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聚n的市场因素起着帮助农民参与市场,完成交易和获得成长的作用;而贫困主体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市场交易之后,解决了经济贫困、文化贫困和精神贫困,才是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这一机制实现的根本目标。[12]如图3所示,简单来说,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关键要素即市场和动力,电商的发展使得贫困地区“难入市”的问题得以解决,经济得以增长,整体贫困状态得以改善;贫困个体居于其中受到影响,一方面是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发展,激发其积极主动性,主动参与扶贫活动,滋生内生动力。

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减贫脱贫途径

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的实行首先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电子商务产业的带动,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释放产业红利;其次电商精准扶贫可以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还有助于缩小城市与农村的信息鸿沟,为农村地区带去互联网产业的活力。[13]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如图4所示,即微观(贫困个体)、中观(农村产业)以及宏观(农村城镇化建设)来说明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减贫脱贫的途径。

微观层面,即从贫困家庭个体来说。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目的就是使贫困户增加收入,摘掉贫困帽。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影响收入。收入包含就业得到的收入,和其他收入,如出租房屋、私有物等。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故可向贫困人口提供诸多就业机会;另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环境也可为贫困人口中能力较好的个体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微观层面上,为贫困个体增加了就业机会、多样化收入渠道。

中观层面,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可以消解贫困地区“孤岛效应”以及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难入市”问题,可实现“工业产品下乡”和“农业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将农村单一产业结构转变为复式结构化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效促进农村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以及这三种产业在农村的重组渗透;同时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电商发展带动实体产业,形成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变的新型模式。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流通过程的结合,布下以电子商务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格局。

宏观层面,主要从电子商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电子商务加快人口集聚、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方面,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同时也将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农村传播,互联网消费的便捷方式逐渐被农民所重视,生产生活上均可使得城乡差距缩小。同时,城镇电子商务园区的建立能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产业聚集势必促进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必然会导致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又会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除此之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是我国农村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电子商务在其网状结构的分布式配合下,改变传统的城市空间布局,让广大农村有机会以较低成本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让大量农民在本地就可以实现就业和创业,实现就地城镇化,分担了大城市的压力,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状态。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业影响

贫困地区多数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总体水平共同决定的,前提是买卖双方处于完全信息公开的条件下进行交易的理想状态。“蛛网定律”表示,当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生产时,经济中就会出现一种周期性波动。[14]当某种产品在第一期中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第二期必定生产增加,价格下降;由于第二期价格下降,生产减少,又引起价格上升;再引起第三期生产增加,价格又下降。简单来说,就是农业生产中信息不对称,当市场中急需这一产品时,由于价格高昂,农户纷纷种植,待到收获之时,又因市场供给量过大,导致价格下降,使其不仅得不到收益,反而造成成本损失。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农户可以在极大的空间中寻找市场,无畏于时间和地域限制,做到供需双方及时沟通,并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能够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服务业影响

在农业经济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小手工业者开始游离出来,开始服务于生活和生产。所产生的服务业就像社会的一个大蓄水池或缓冲区,它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许多就业岗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形成了以一个服务种群的协同扩张新态势,在享受集聚优势的同时,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影响

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将传统的商务流程中的资金流、信息流通过网络传输,重新定义了传统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经济运行方式。将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电子商务介入农业生产,可以帮助生产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减少信息成本。另一方面,供需双方在网上通过集体采购、招标等手段可降低生产成本。除此之外,网络覆盖面广,买卖双方可直接对接,剔除了传统交易模式的中间商环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二是规范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提升产品竞争力度。因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作用,可将现实中分散的农产品集中交易,农产品的聚集一定范围内能突出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农产品的优势,提高竞争力度,带动自身所在的贫困地区经济,促进周围村庄发展。

三是形成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通过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区别于传统分销商、经销商的商品流通方式,通过快速供给信息,及时获得需求信息,在网络上实现营销和支付,保证了各地农产品销路畅通、供销协调。从生产过程来看,市场信息丰富,解决销售困难问题。从流通过程来看,迎合市场需求,出现买u双方一对一接触。

结束语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特征和反贫困理论中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相结合从政府和个体两个层面助力精准扶贫。在此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其市场导向、资源整合、电商赋能、动力激励作用,带动农村贫困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对贫困主体提供各种帮扶,让其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实现收入增加;并通过农村电商打破贫困地区封闭状态,促进农村市场环境的改善,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当地居民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购买上获得更多的选择、更大的实惠,实现生产生活成本降低以及条件改善;更重要的是让贫困主体通过相关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积极参与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降低农产品生产的风险,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马合肥.精准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J].法制与社会,2016,(01):215+217.

[2]邵占鹏.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0-25+122-123.

[3]桂学文.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测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张彤.试分析“互联网+”电商扶贫模式[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1):36-37+40.

[5]张岩,王小志.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58-59.

[6]汪向东.电商扶贫15字诀[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23):46-47.

[7]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8]屈莉莉.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9]文雁兵.包容性增长减贫策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5,(04):82-90.

[10][美]诺曼・厄普霍夫等著.成功之源―对第三世界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M].汪立华等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11]刘牧.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2]周海琴.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民反贫困的机理和效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1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17-21.

[14]张基温等.电子商务原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9.

作者简介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5

关键词:绿色技能;市场经济;贵州农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88-2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使得我国经济总值持续上升,但是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下,为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使经济能长远的发展,应遵循经济可持续发展额理念。在我国众多学者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下,提出了绿色技能的理念,只有坚持和掌握绿色技能,才能构建出绿色经济的发展环境,进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从绿色技能的角度,对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 APEC下绿色技能的重要作用

1.1 绿色技能的内涵

在明确绿色技能内涵之前,应先了解绿色工作。绿色工作主要是在绿色经济环境下开展的,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降低对能源的消耗、限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大规模的开展绿色工作,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绿色技能是促成绿色工作开展的指南针,绿色技能实质上是现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新型的理念,在对绿色技能的属性研究后得知,绿色技能也称为可持续发展技能,指的是通过劳动力的付出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进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绿色技能是一种专业的技能,主要表现在从事绿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价值、知识理念上。

1.2 绿色技能的效能

将绿色技能应用到市场经济中,能适应当今时展的环境,同时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整体方向。基于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对资源消耗量较大,对生态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绿色技能提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保障了经济的长远发展,属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能将科学领域中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时期,将绿色技能引入其中,能在先进技术的指引下,使经济向更好方向发展。

2 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经营和发展现状

现阶段,贵州地区正在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其中京东、淘宝、阿里巴巴均在各个乡镇建立了电子商务的产业园区。其中京东产业的建立,标志着贵州省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功能逐渐完善,提高了该乡镇区域电商发展的综合实力。而阿里巴巴和淘宝产业基地的建设,不仅开启了乡镇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提升了乡镇电子商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这为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经营和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乡镇电子商务实际经营和发展中,由于产业园在建立后,缺乏很多优秀的人才,对电子上商务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足,平台的建设力度和实际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APEC绿色技能视角下优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

3.1 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

贵州省乡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对绿色技能理念的深入了解,这是由于绿色技能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将绿色技能应用到电子商务的经营中,根据其主旨理论,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以电子商务平台努力搭建成以贵州商业网为重点,建设具有综合的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加快现有电子商务产业园分类发展的步伐,将实体经济中具有引导性的企业和发展项目融入电子商务产业园中,进而达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强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另外,在绿色技能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应加快对新型建材、绿色农产品和新型医药等传统实体经济模式的整改,进而建成一批具有纵向发展类型的电子商务发平台,提升其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趋势下,贵州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中,还要加快建立跨省的交易平台,进而在贵州省内建立起集采购和营销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为全省内的农村实体经济创设较好的发展平台,降低实体经济在经营和发展对资源的耗费,以此实现绿色经济模式的发展。

3.2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系

为了最大化的发展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为更多的商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完成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平台的建设之后,应完善该种模式的发展体系,这不仅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经济绿色发展的需要。基于电子商务的开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节省商家在经营中耗费的资金,在实际发展中,首先对现有的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建立健全乡镇地区物流配送的体系,实施一个乡镇一网店的发展计划,改善实体终端网络,增强各个乡镇物流配送以及仓储的能力,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起对接电商的发展平台,同是还应该构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实施关注互联网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动态,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协作。充分的利用贵州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网的信息和交易平台,完善自身的预警体系,不定期的探索农产品旅游产品的营销形势,拓宽农产品和旅游产品信息和营销的渠道。再者,为了落实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保障贵州乡村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应打造电子商务品牌,对广大电子商务企业宣传树立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品牌发展的经营战略,通过对自身品牌商品网络零售体系的完善,使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形成“贵州产”的品牌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市场中的影响力。

3.3 壮大电子商务主体的发展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展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应积极的培育乡村电子商务大规模的企业,加快对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努力培养乡镇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建立贵州省乡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乡镇电子商务的研究院,进而实现电子商务主体发展的壮大。在绿色技能理论的指引下,将先进技术融入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在实际的工作中,一方面应对乡村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并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产业人才的培训机制,开展职业技能与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电子商务培训,进而突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技术人才的困境,全省内乡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应成立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研究院,进而推动构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而促进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建设,全面的提高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

4 结论

绿色技能指的是通过劳动力的付出来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绿色技能是一种专业的技能,主要表现在从事绿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术、价值、知识的理念上,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为乡村商家对农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交易平台,为了推动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笔者从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壮大电子商务主体的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望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能为贵州省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献力,进而促进贵州省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 考 文 献

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模式范文6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据统计全省涉农网站近10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市(地)、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共有专兼职信息人员12000余名。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农村网民数量达52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25%,黑龙江省网民达47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2.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模式

1.GtoB、GtoC模式,即政府商务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及各地、市、县农业信息网,由政府部门、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主办,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交易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

2.BtoB模式,即涉农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中国大米网,采用BtoB模式,是中国米业第一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止网企业、米业包装信息、网上短信等服务。

3.Bto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二是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如:中国伊春农产品网上大市场、肇东农产品大市场等。

4.BtoB+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北大荒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网上销售服务;再如北大荒粮食交易电子市场网通过电子订单交易、电子现货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多种交易方式和按期交收、提前交收、协议交收等多种交收方式,最大限度地满易商的个性化要求。

5.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的电子交易市场,它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如:中国农贸交易网是由齐齐哈尔市北方公交集团和中国网库联合创办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它为广大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出售优质农产品的高效通道。

三、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交易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由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降低了网上交易成功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虽然黑龙江省建立了1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和为交易服务的比较少;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涉农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抽象、缺乏吸引力,使得本来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农民难以迅速在庞大的网络中搜索到交易信息;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极为严格,影响农产品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不了解交易对方的背景以及信用状况,担心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拿不到货款,购买者担心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黑龙江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为使农村“能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黑龙江省现已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