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1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2B-0025-02

随着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地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而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課程改革的关键因素。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教学的主体,提升其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构建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先进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

核心素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想,将教育作为学生知识获取和情志成长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新兴数学教学理念,通过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经验积累中不断总结和思考,从而形成相应的数学课程体系,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相关理论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机、知识获取、学习态度和信念等。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数学核心素养需渗透于数学教学课程的设计理念、设置内容等方面。可见,数学核心素养的产生,是构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的关键因素。同时,在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充分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并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推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才能灵活应用数学法则和方法。通过对我国各地师范院校小学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搜集对比各地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设置的资料发现,不同地区的专业课程在内容、难度标准方面都各不相同,甚至一个省份的不同城市的专业课程内容和难度都差距较大,造成不同地区师范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流动性不强,适应程度不等。

二是随意性较强,通过对多所师范学校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发展,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很多小学数学专业的教学内容都是通过汇总数学教师平时的教学经验而得出,导致很多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学的数学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校对小学数学的课程难度定位过高,加入了中学数学的知识点,与小学数学的实际内容切合度不高。

三是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较差。小学数学教师最终的教育阵地在于小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差、自制力不强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已经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不但关系到教学内容,而且更能展示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所以,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培育其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综合教学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很多学校让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单位,学校缺乏管理和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敷衍了事的情况普遍存在,极大影响了学生毕业后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能力。

三、国际上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

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未来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数学素养。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小学教师的重要作用,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战略的核心内容。所以,很多国家小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已经完善和成熟,这为我国小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8年美国针对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发现美国大部分师范学校的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相差甚大,缺乏统一的标准,与我国当前的情况十分相似。当时,美国教育机构针对此情况收集了全美80所师范院校的教师课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并且,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突出小学教师教育的实用性和基础性,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从而增强教师在就职前的教学能力发展。

四、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制定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统一标准

针对我国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存在随意性的情况,应由教育部门制定统一的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标准,并且组建一支由教研人员、基层小学数学教师等组成的调研队伍,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特征和知识重点,筛选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再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提供设置小学数学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向和指导。

由于制定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标准,将作为以后小学数学教师职前培训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其操作性,将标准细化,并且针对每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比如,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知识和技能部分,分别说明与小学数学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备的具体技能,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从而促使其在编制教学方案、传授知识时能够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设置结合实际需求

在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设置的课程内容很多都融入了高级数学的知识,与小学数学的关联度较差。高级数学的设置虽然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就职前的理论知识水平,扩展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视野,但是如果脱离了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难以推进。所以,设置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时,要合理分配高级数学比重,紧密结合小学数学需求。

(三)强化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2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数学 紧张度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增强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减少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可如今许多教师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整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一张接着一张放映,图文并茂,十分精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轻松,课本都不用看,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看上去很成功。但是由于学生课堂轻松的学习态度,难免会影响注意力,学生很难把握重点,“四基”教学目标很难达成。最后,只能以牺牲学生的课后可怜的一点时间,以“软”的或“硬”的大量作业来祢补。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只能在课堂内完成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学生的课后作业量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而要在45分钟内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笔者认为需要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紧张度”,使学生在课堂上要紧张,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形成积极的求知欲。

需要说明的一点的是,这里的“紧张”不是让学生畏惧,而是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益的,能促进学生积极求知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紧张一般有助于全身精力的动员和注意力的集中。它可以对活动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可以起抑制作用,使活动作用失调,从而妨碍活动的正常进行。”

有效数学课堂教学需要适度提高课堂教学的紧张度,还有两点原因。

第一,它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课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阵地。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包括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课堂45分钟内学生学习节奏紧凑,效率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需要适度的紧张。

第二,它是培养现实社会人才的需要。现实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节奏快,效率高。现实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要适应紧张的节奏,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思想懒惰、做事拖拉、不思进取、缺乏竞争。课堂教学需要在适度紧张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素质。

如何适当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紧张度呢?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1.课堂教学的引入,即设计问题情境。“对事物的强烈需求,对重要生活事件的紧张期待,会产生紧张物注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受性急剧提高,思想清晰、情绪高涨、精力集中、行为反应快”。通过合理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思想上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产生潜意识的紧张情绪。从而,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任务。

例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教师:一个圆形茶几玻璃打碎后只留下一块残片,现在要制作同样大小的圆盘,请同学们思考,用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但不知如何解决)

教师启发:从圆盘的残片中可启发得到哪些部分?

学生答:可以得到圆的一段弧。

教师:那么有残片上的一段弧是否可以确定这个圆的半径呢?请大家思考,并可以互相讨论。

(同学们议论纷纷,进入想解决但无法解决的情境)

教师:已知有一段弧,只要找到这段弧的圆心,就可以知道它的半径,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由已知弧去确定弧的圆心问题。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两个问题:(1)圆弧上的点有什么特点?(2)由弧上的一个点能否确定它的圆心?两个点呢?三个点呢?这样,就为学生“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创设了思维情境。

2.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注重安排学习任务的“难度”。要分层次提要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后进生“吃好”,又要让优秀生“吃饱”,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反馈测试结果)等心理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在提问、讨论、检查学习效果时,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说。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既让优秀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又让后进生完成了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各类学生的求知欲都能被调动起来。

3.强化课堂训练。这是适度提高课堂紧张度的有效措施,由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在下课前十分钟要当堂检查学习效果,学生必然会在无意识中形成学习的心理压力,也就是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课堂训练的设计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学什么就练什么。训练内容的难易要适度,不宜过难或太简单。因为用于训练的时间有限,内容过难,学生就不容易在课堂内完成,且容易挫伤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使学生形成“学也学不会”的定向思维,学生的紧张度反而下降,课堂训练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太简单了,优秀生会感到“不学也会”,不容易调动优秀生的积极性,不宜形成课堂的“紧张度”。

总之,习题的编排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注重处理好教学中的细节。提高课堂“紧张度”,细节出成效。细节的处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环节设计要紧凑,避免课堂松懈;(2)应用教学媒体时避免“花样”“热闹”,注重实用、有效;(3)教学方法要灵活,力求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4)教师语言要亲切而有力度,应批评就批评,应表扬就表扬;(5)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巡视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这些细节,保持课堂上学生适度的紧张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上的“紧张度”有利于“减负增效”,但“严厉”不一定能让学生适度地紧张,我们应该带着一颗爱心去探索课堂教学中的“紧张度”。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新课标改革下,教师们努力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关于情境教学

自从实施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以来,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正确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好的融入其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有枯燥的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有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以及技能。但是,某些教师过于重视教学情境,较机械的将课堂与动画片融入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

1.2关于合作学习

在一次五年级的课堂上,有一位教师在讲授小数和整数混合运算时,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了3次,占用了课堂25分钟。而没有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的同时,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帮助。

1.3关于自主探究

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不能说明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针对一些学习内容是不需要进行探究的。例如,有一个教师给学生讲授了数学的加法知识后,就要求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之前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又怎么能进行自主的探究思考呢?这样的教学是不合理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2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出发点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技能的不断提高,而且还要求加强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的培养,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所以,要让学生加强对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认识,认识到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渗透。通过正确的数学知识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充分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3针对学生思维活动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学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有研究者表明,学生的参与包括行为、情感和思维认知参与。要想实现思维认知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最少应当使活动具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这就必须考虑到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选择。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的营造一个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迅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2)是合作学习。合作学生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运用不恰当,就会增加时间成本,做无用功。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学习的内容必须有合作的必要性,通过个体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合作学习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小组安排要符合学生特点,合理的进行安排,职责明确; 学习的最终成果以及交流方式都要有一定的反馈信息;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要适当的向课外延伸,也就是合作学习不能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上,而应当将这种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使该种技能和意识得到一定的强化。

(3)自主探究性学习。新课标体制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的关系,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4使教学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性环节,教师应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的评价活动,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指标。发展性评价注重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对合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自信心等方面。现代教学评价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活动,评价内容具有综合性、全方位的特征,而且将定性和定量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所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而且还能使学生准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认真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利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表达。

5结语

新课标改革体制下,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一个适合教学内容的氛围,使学生融入情境,对教学内容认真的思考和自主性探究,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林俊.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视野[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Z1):22-24.

[2] 吴晓红,郑毓信.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素养问题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52-55.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4

【摘 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听讲习惯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对小学生有着过高或过严的要求,一般教学人员都会为小学生的课堂听讲习惯不佳而感到不是滋味。如果做些比较科学的思考,是完全可以去形成小学生的倾听习惯的。本文作者的相关思考还是极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 倾听习惯;课堂效益;策略思考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人人多能得到发展,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小学生则更应当去逐步趋于学习习惯良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关于小学生倾听习惯形成方面不够成熟的思考和比较肤浅的做法,期求得到方家之教正。

一、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教师首先必须树好样子

这可能被人认为是个题外话,可笔者却这么以为,因为从自身和他人的课堂发现:我们教师首先不去树好倾听学生的样子,那么学生也完全会反其道而行之的。事实上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倾听学生的样子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注意倾听充满智慧的发挥和语言,可忧的是对那些毫无价值的语言可以说是置之不理,好一点的是听到一点甚至一半就来个拦腰切断。应当说后者不是我们教师比较理想的行为,更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行为。我们数学课堂所必需追求的行为应当是不管可听与否,我们都应当要严肃认真的听,而且要听进去。严格意义讲,不管是智力超群还是智慧平平者,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同样应当受到尊重,对于一些智力低下的孩童,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语无伦次、吞吞吐吐就要么不让他们发言,要么不让他们把话去说完。有这样一个教学故事:老师要懂的同学和不懂的同学分别在前后不同时间里举手,其中却有一同学始终都没举手。了解其原因,该生慢条斯理的说:叫懂的同学举手时,我不懂;叫不懂的同学举手时我懂了。老师不语了,这样的不语难道对我们就没有启迪意义?应当说肯定是有的。如果该教师再补充这样一句:有同学在别人懂时你没懂,可后来又懂了的?恐怕该同学就会立马举手的。因此,教师课堂的语言是重要的,倾听一切学生的行为良好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课堂首先必须利于学生

在我们平时数学课堂里,其预设的数学教学目标多半比较狭窄,尤其未曾比较理想地涉猎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其教学的内容也比较过于的单调,好多的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未曾能够比较考虑到我们学生的终身受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的课堂就变成了一些学生所不大愿意参与的课堂,小学生不愿参与的课堂,又何谈倾听行为和倾听良好习惯的培养?所以,在我们诸多的数学课堂里,小学生课堂中开小差的比比皆是。老师要么就是甩教鞭,要么就是对开小差学生来个突然袭击,要么就是来个集体性的组织教学。殊不知这都不利于孩童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反而有损孩子们的形象。对此,我们必须构建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课堂,构建利于小学生智力发挥和潜能挖掘的课堂。请看一位老师的这段教学情节: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号和“>”号,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去进入新授,而是自己编了一则故事,这故事运用童话的形式告诉小学生数学王国内0——9十个小兄弟之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混乱局面,然后告诉小学生是“<”和“>”以及“=”这样三位大臣具体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吵闹局面。一个个学生对此颇感兴趣,除去老师讲故事时的倾听外,还因此而进入自主探究三位“大臣”解决混乱局面的积极思维状态。更值得称道的是:当小学生具体陈述解决方法的时候,无论多么顽皮的学生都在比较理想地克制自己,因为他们急于需要了解的是解决混乱局面的具体途径。

三、形成小学生倾听习惯互动首先必须惠及全体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十分爱动的,这是小学生的天性。依据小学生的行为规律,我们则必须思考怎样借助这样的特征去培养学生培养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一般都喜欢让小学生去操作和实践,小学生所操纵和实践的内容一般都与小学生的生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往往能够从过多的操作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真知灼见。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小学生毕竟还是十分年幼无知的,不等于所操作和实践的内容就能完全让他们所能够真正意义上去领悟。还十分需要他们自己去思考、辨别、辩论,思考是个性的行为,辩论则是集体的行为,辩论则是辨别的基础,辨别则是辩论的升华,小学生学习数学也完全有着智慧的升腾。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去进行先操作后互动,并使得互动能够惠及所有学生,则获取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先是量出不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分别求出内角和;又让学生将一个正方形沿一对角线进行对折,推出其内角和的度数;最后让学生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折叠,进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这样的过程主要是促使我们所有的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数学课堂里做到了人人都有事去做,但不可能完全去促使我们的小学生就能完全都产生比较正确的感悟。于是就让学生去进行课堂辩论,小学生在辩论时令笔者所欣慰的是,孩子们的一双双耳朵都张得非常之大,可想这些孩子他们已经在操作中产生诸多的疑惑,他们都想在同伴的交流中去获取。

总而言之,为学生树样子,让学生去探求,课堂上的有效互动都能比较理想地揪住小学生的心理,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真正地进入注意、兴趣、期待、追求的积极状态,也只有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时真正进入这样的状态,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够因学生的倾听而产生积极的课堂学习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小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案例与反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韦钰.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习兴趣在促进学生智慧中起着重大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小学数学学习生活化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必须将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小学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让数学学习生活化,让日常生活数学化。如何让小学数学学习生活化呢?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小学数学学习绝对不是在做无用功,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运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绝不是简单的“计算”,更不是单纯机械的“做题”。要做到这点,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为考试而教的做法,要将小学数学的概念、公式以及小学数学的一切问题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生活的历练与经验来理解学习小学数学。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尽量运用小学数学知识以及小学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并加以解决。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本人设计了以下程序:① 让学生通过实物直观认识表面积的含义;② 出示例1:做一个长9厘米,宽7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③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求至少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④分组讨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⑤ 交流汇报。

我们在学生分组讨论中就可以发现有的小组直接根据表面积的含义,逐一求出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再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有的小组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积相等的特征,分别求出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再把三者加起来乘以2。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一方面让各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全体同学通过分析、比较、选取出最佳的解题方案。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并从中找出最佳解题思路,把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善于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

二、课堂教学实效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让课程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体系下,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充分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有效教学在农村学校里,很多老师发现明明准备很充分的一堂课,上起来也觉得得心应手,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应该能理解的却理解得不透彻,应该能掌握的却丢三落四。老师的预想与学生的收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就是农村教学常有的一种怪异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老师未能充分了解农村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思维能力,以自己的主观臆测来安排教学所达到的结果。

农村学生见识面窄、视野不开阔、小学生本身主观能动性不强,课堂学习依赖性比较高。小学数学老师特别是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小学数学老师如果以自身的经验或者站在城市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结果就会导致这种教学预想与结果不成比例的现象出现。

2.灵活安排课堂教学进程有效教学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预设性教学。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备课的时候,把一切可能遇到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准备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切按照备课时候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按部就班,环环相扣,如舞台演出一样,一切按照剧本来进行,决不允许节外生枝,更不容许旁逸斜出。这种课堂看起来精准到位,实际上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因为就在这种严密死板的教学安排下,许多闪耀的思想火花被浇灭,许多可贵的奇思妙想被忽视。新课程改革一样要求老师必须备好课,安排好教学过程,上课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教学思路来安排教学进程。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一名具有创新观念的教育工作者,在预设性的课堂教学中,允许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老师不一致,或是与自己的教学安排有出入的时候,老师应当以尊重的态度认真对待学生的发现,即使最后证明学生的想法有问题,课堂上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质疑,灵活安排课堂教学进程,绝不因为学生意外的打扰与自己教学的预先安排有冲突而扼杀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创见。因此,我们农村小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带着不应有的先人为主的观念忽视农村学生在课堂上闪耀出来的思想火花。

小学数学课程体系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提高 教学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已逐步走进学校和课堂教学,多媒体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信息量大而先进、动态视频生动诱人、音响效果极富感情等独特优势,丰富、充实了教学内容,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这样不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官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而且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理解分析、讨论探究、掌握和运用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开发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潜能。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熟悉教材而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 在每节课的导入阶段,能否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产生疑问,并乐于参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慢放、加速变化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等优势,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效益。

二、活用多媒体,巧妙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教具直观演示,教师有时也很难示范清楚,这样就使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产生矛盾。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其独有的鲜明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具体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展现给学生,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变化的细节,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表象,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知识形成过程,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寓教于乐,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场景和突出实际操作过程,使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研究、综合概括、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练习密度,注重应用。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练习、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对于一个班40多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况且平时只依靠小黑板、试卷、作业等传统的练习形式,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倦不做作业。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绘图、解决问题等),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人机对话即时作出反应(对的:笑声、掌声、好表情,错的:流泪、爆炸声),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和表现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此外,多媒体练习还能克服教材内容和时间的有限性,增大课堂练习的容量,使学生在40分钟内能接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练习题。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练习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达到“帮困扶优”的目的。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设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寓教于乐,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全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初探》 蒋守彬《教学研究 》2005年第28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