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模仿壁垒;技术创新;品牌效应;价值链改造

商业模式作为管理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早期处于概念和要素分类的研究阶段,如今已经转向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以不同于常规的战略,指导企业的运营并获得成功。而商业模式一旦被竞争对手大量模仿复制,公司利润空间将缩减,达不到期望的效果。面对被模仿的风险,企业该如何应对?建立模仿壁垒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关于商业模式模仿壁垒的研究比较匮乏,对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该如何建立模仿壁垒的探讨待于深入。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借由案例研究的方法,本文还进一步验证了策略的可操作性,以期为企业避免该风险。

一、文献综述

对于商业模式的概念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总的来说,商业模式应描述出企业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准确表达企业的战略定位、运营特点和收益机制,清晰地反映出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易机制。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是企业的一种盈利方式。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创新。最近十年,通过学者和企业家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大量商业模式创新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在创新动力研究方面,从要素推动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动力包括技术、知识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会等;从竞争理论的观点出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是期望改变行业前景,摆脱竞争及经营压力。

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实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还在于如何在短期内避免被竞争对手模仿赶超。理论界已经有学者针对商业模式复制理论发表了见解。Whiter和Szulansk(2001)认为复制并不是简单的方案重复使用,而是由复制者创造性地复制方案或者商业模式。他们提出 “Arrow core”,且以此作为描述复制一个特定的商业模式的理想权重。“Arrow core”确定了模式中可被复制且值得被复制的特性,并描述了这些特性是如何产生的。

如今,关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针对如何建立商业模式模仿壁垒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因此,本文将以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如何防止自身的商业模式被模仿为切入点,制定建立模仿壁垒的策略;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策略具体实施的可行性,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

二、建立模仿壁垒的策略

(一)通过技术创新建立模仿壁垒

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建立市场的标准。然而“标准”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一旦成功,企业将筑起一道技术屏障,获得利润保护机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市场标准是指居于主导地位的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与商品的基础特性相关;也指一种标准产品,可以用来判断同类产品的好坏。企业建立了市场标准后,将获得其掌控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特有的技术标准是一个动态过程,具体地,如图1所示。首先,企业应重视新技术的研发,率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迅速地获得市场的支持。同时企业也面临威胁:市场对技术的接受程度越高,技术被模仿的难度越低。这是归因于技术的特性以及市场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企业接下来应凭借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标准框架,筑起一道技术屏障。这样一来,不仅来保护了自己的技术不被侵犯,保护了利润,而且使要想进入的其他企业,迫于政府强制手段的压力,必须先获得该技术的专业认证。如此看来,企业得到市场标准的掌控权,相当于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将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些利润又将被投入下一轮的研发中,一个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形成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以防止自身商业模式被快速模仿为动力,与政府合作,构建标准框架并通过认证体系,逐步对同行施加压力,完成技术壁垒的建立。

(二)通过树立并强化品牌效应建立模仿壁垒

品牌效应是企业价值在商业社会中的延续,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商品定位、经营模式、产品的消费族群和利润回报。企业获得品牌效应,将为其带来辽阔的市场。以买方为战略中心,为其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上的进一步突破,帮助企业能够很快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忠实的拥戴者。当某一品牌被买方充分信任,并被确信只有它能提供自身所需的价值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将很难抢夺其客户,抢占其市场份额。如果强行模仿,对手将付出巨额成本的代价。权衡成本与收益后,这使得很多竞争对手徘徊于利润大门之外。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后续措施强化品牌形象,如:广告代言和公益宣传等,扩大影响范围。同时,企业可以选择性的赞助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以此树立企业形象,起到强化品牌的作用。在具体实施该策略前,企业应根据自身商业模式特点把握好宣传、强化的力度。

(三)通过价值链改造建立模仿壁垒

迈克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理论,并指出构成企业的基本活动(如计划、生产、销售、交货)和辅助活动可以表示成价值链的形式;对价值链上的相应环节进行重组就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因此,进行价值链的改造是建立模仿壁垒的首要任务。找到待转变的价值链环节,在不减少利润的前提下,增加或者重组相应的价值链,改变原有的价值链。这要求企业要考虑从购买原材料直至售后的各个环节。如企业在采购原材料阶段可以考虑联合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筑高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在设计研发阶段,通过申请专利,以法律手段阻碍竞争者模仿;在生产阶段,外包非核心部分,从而全力自主生产核心部件;在售后阶,考虑买方的需求,为其提供价值上的飞跃,获得品牌口碑及拥护者。总的来说,价值链的改造可以降低商业模式被模仿的威胁。

三、案例验证

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雅昌)是中国印刷行很有名气的企业。用制作艺术品的态度进行艺术品印刷,凭借这种严谨的态度,它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尤其是“拍卖图录”印刷市场,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当印刷企业普遍开始落寞时,雅昌的成功与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雅昌凭借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利润不断增长,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由此可见,雅昌的商业模式的壁垒构建地很成功。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研究雅昌模仿壁垒的构建。

(一)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印刷行业可谓是“暴利”行业,许多企业扎堆“挣快钱”。随着市场的饱和,竞争愈演愈烈,大多数企业沉浸在一片红海中,经营状况堪忧。然而,雅昌却不在其列。从一开始,它就没有“扎堆”,而是选择攻克最难的印刷技术环节,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立足于市场。在进入艺术印刷领域后,更是精益求精,将现有技术完善的同时,仍继续研发新的技术,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印刷服务。2005年,雅昌率先了“雅昌COLOR”――行业内首个色彩标准。此举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雅昌成为中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应用研究基地。

雅昌在艺术印刷市场上建立了标准,逐步成为了行业的领导者,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及良好的业界声誉。

(二)强化企业形象

雅昌凭借其高品质的印刷,树立了企业形象,并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强化了企业形象。雅昌为4000余位艺术家制作了数字化全集,建设了艺术家个人数字资产管理库。此举,被赞为“建立艺术家的‘瑞士银行’”,避免了相当麻烦的作品鉴定环节的同时,也为后人保存了珍贵的艺术品。“艺术家公益榜”――1949年以来,全球华人艺术家向中国范围内公共艺术机构捐赠藏品的信息征集、数据采集与,让世人了解并感谢热心公益的艺术家。这也是雅昌倡导并实施的。

雅昌,不仅代表了高品质的印刷服务,成为质量的象征,同时也为社会做着贡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雅昌的企业形象是保护其商业模式的一道高大的屏障。

(三)建立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及艺术网站

印刷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价值链大体由采购、研发、印刷、订单交付构成。这条价值链的普遍性使得行业竞争环境激烈。雅昌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成为行业老大,离不开其创新的价值链。如图2所示,实线为普通价值链,虚线为雅昌增加的环节。对于印刷后的资料,许多企业将之视为废弃物处理,然而雅昌将其“变废为宝”。基于多年的资料存储以及印刷经验,雅昌建立了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创办“雅昌艺术网”。凭借着数据库的存在,雅昌进行再一次的印刷时可以避免许多繁琐复杂且成本很高的步骤,如:数据的采集、反复修正等,将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其增值服务――雅昌艺术网,更是成为其第二大主营业务,不仅宣传了公司,而且创造了价值。网站为客户提供各种需要的信息,如艺术品行情指数、拍卖指数等,其对客户的影响力相当大。客户想要在网站上做预展就需要先在雅昌进行印刷。这又促进了印刷业务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其他企业要想模仿雅昌创新的模式,首先要拥有如此资源丰富的数据库。

(四)案例小结

通过上述对雅昌案例的研究,了解了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它是如何在商业模式创新时,进行模仿壁垒的建立,详细总结如表1所示。

四、研究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企业如何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建立模仿壁垒,阻止同行竞争者的模仿,避免自身利益的损害。基于文献研究,本文提出了三种建立模仿壁垒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市场标准;通过树立并强化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应;改造价值链实现再创造,改变成本结构,建新的利润增长点。

研究贡献在于针对目前商业模式模仿壁垒的研究比较匮乏的现状,对企业建立模仿壁垒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概述,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成果进行了补充。本研究提供的三种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不足在于所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个数较少,在结论的普遍性方面略显不足。文中三种策略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若要使用本研究结论,需持谨慎态度。

参考文献:

[1]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04).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3]成文,王迎军,高嘉勇,等.商业模式理论演化[J].管理学报,2014(03).

[4]Timmer P.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1998 (02).

[5]Rappa M.A. The Utility Business Model and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Services[J].IBM System Journal,2004(01).

[6]Magretta J.Why Business Models M

att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05).

[7]刁玉柱.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视角与研究观点评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4).

[8]Winter,S.G.,Szulanski,G.Replication

as Strateg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

[9]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07).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2

这里头短兵相接的是“乐淘”和“好乐买”两家企业。5月30日,好乐买CEO李树斌称,C轮融资引入腾讯,因为“腾讯是流量最大的入口”。话音刚落,乐淘已抢先发动“流量进攻”,其于6月1日在“访客量超3亿/人”的百度首页启动“乐淘小脚丫”公益活动,联手百度向山区儿童捐赠6.省略数据显示,乐淘排名246,位列中国鞋类B2C市场流量第一,而好乐买的排名为459。

谁能笑到最后?谁能坐稳行业头把交椅?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据了解,在2011年以前,乐淘很少打广告,主要靠活动以及PR等营销方式进行推广。这种手笔跟Zappos很像。Zappos也不做广告,主要是通过回头客和口碑传播,迅速成长为美国最大的鞋类电子商务网站。

从今年4月开始,乐淘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品牌攻坚战”,“前不久推出的大猩猩视频短片,一周被播放了2亿次;六一当天在百度首页启动‘乐淘小脚丫’公益广告活动,乐淘网由此一天预计可新增一两百万独立访问用户,所以事先已将服务器扩容。”乐淘网运营副总裁陈虎告诉南都记者,在此之前,仅有英特尔曾于2009年在百度首页上打过广告。

相比之下,好乐买去年已有2000万元大手笔投向广告,其CEO李树斌透露今年的营销投入将追加到1亿元左右。这种高推高打的广告轰炸也许会给电商带来“财务不健康”的内伤,但在“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互联网江湖,“烧钱圈地”也是情理之中。

事实上,陈虎也承认,乐淘的营销战略调整与“外部竞争有关”。“只是,乐淘的广告战术都是围绕‘快乐营销’这一基调来推进,可以产生的效果有两方面:一是拉动销售业绩;二是圈住‘乐购一族’,强化品牌形象。”

言下之意,规模是最大的变数,而文化传播则是最后的一锤。而乐淘ECO毕胜在“乐淘小脚丫”公益活动的新闻会上表示,随着乐淘公司的发展,每年捐赠的童鞋数量也会有所提升,就算以后不以公司名义捐赠,个人也将把这项公益事业继续下去。希望通过乐淘人的努力,联合有爱心的人士、志愿者,让每个孩子都穿上属于自己的鞋子。

模式之战

这是一场貌似眼球争夺的战役,实际上却是众多资本力量在背后博弈。

截至目前,乐淘和好乐买均完成三轮融资,乐淘是总计约3亿元人民币,好乐买则拿下约5.6亿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

简单从融资数据来看,好乐买手头握有的资金似乎更为充裕。实际上,好乐买采用的是买断的商业模式,好处是可以压低上游供货商的产品价格,弊端是前期铺货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并且必须自行担负消化库存的风险。而乐淘采用的是网上卖场模式,乐淘和供货商的后台系统是对接在一起的,供货商货品全部存放在乐淘各地仓库中,不存在缺货、假货问题。而先销售后结算,乐淘无需提供买货资金,最大程度地规避了库存积压风险。这意味着,“乐淘光是在预付货款、在仓和在途商品资金占压方面,节省的流动资金就有两个亿。”陈虎坦言。

进一步说,买货或是不买货,其实彰显的是电商企业的互联网操控能力。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表示,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投资者很容易被规模打动,当市场出现强有力的竞争者,有了选择余地的时候,投资者就会对商业模式变得异常挑剔。

业界视点:大局未定消费体验决定未来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3

1.2011年,协会将加强与各地方政府的合作,主办一系列展会。除了继续与山东威海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国家发改委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主办“2011中韩(威海)中小投资创业项目及连锁加盟博览会”外,山东文登市政府也向协会发出了主办活动的邀请。

2.2011年3月,协会将与南昌市政府、中国医药保健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医药保健产业博览会暨中国医药保健连锁经营企业品牌管理论坛”。

3.2011年9月,协会将与广西省政府、东盟10国相关协会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零售供货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东盟中小创业项目及连锁加盟投资峰会”。

4.2011年11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世界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主办、协会协办“2011中国美业文化时尚周”。

5.2011年4月和11月,协会还将继续主办“中国特许经营品牌论坛”,力争将这一活动打造成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行业普遍认同的权威盛会。

6.配合北京石景山区宣传部、石景山区旅游局协办“2011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

二、为推动连锁企业招商加盟,创建知名品牌,鼓励创业投资者依托连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进行创业创新,协会联合国家基金会发起成立中国特许经营行业创业基金

创业基金的目的:将基金用于创业与再就业的培训及其组织相关活动,通过公益活动带动连锁企业的招商加盟工作,实现连锁企业与创业者的共同发展和双赢。

三、为规范行业秩序,树立知名品牌,推动中国特许经营行业长久健康地发展,有效保护加盟商、消费者的权益,制订并出台中国特许经营行业标准

标准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与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一个标准带来一个名牌,一个标准赢得一个市场,一个标准改变一种生活。新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检测标准的问题,由于过去三聚氰胺的含量检测应该没有被列入奶粉检测标准之中,如今,新的检测标准已经出台,为奶粉安全保驾护航。

从全球经济形势看,标准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是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法宝。标准的竞争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评估各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创新能力的标志。

为此,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协会培训认证委员会主任李维华博士率先提出制定中国特许经营行业标准。目前,基本完成了标准制订的前期工作,这将是中国特许经营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意义非常重大。适时召开新闻会,同时将在全行业试行推广,希望广大的企业积极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完善行业的标准体系。为中国特许经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中国特许经营行业跨跃式的发展。

四、为了推动建立诚信的行业环境,树立特许经营诚信品牌,开展中国特许经营品牌推介活动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品牌建设带动科技和管理创新,提升特许经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以品牌建设带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提升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2011年协会将联合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媒体机构、加盟商等,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定等方式,在全国开展中国特许经营诚信品牌推介及评选活动,并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和音像制品。

五、加强国内外特许经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国际性考察、学术研讨等相关活动

为加强特许经营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特许经营企业先进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推进国内特许经营行业的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协会将于2011年组织一系列赴国外考察、学术研讨等相关活动。计划在2011年5月赴台湾举办“两岸养生康体行业连锁交流与合作”主题考察活动。

六、针对特许经营行业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举办各种实战特训课程。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4

[关键词]公益营销 内涵 特点 作用 风险 企业效益

一、公益营销的内涵

公益营销作为一种理论,其内涵也诸如其他理论一样众说纷纭,但究其本质,可以简单理解为与公益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公益组织的权威性、公益性资源,构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同的营销平台,形成一种能够促进市场销售的营销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总的来说,公益营销就是以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营销行为。这一定义突出了公益营销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营销行为。当然,提及公益营销,人们往往会走入事件营销与慈善活动的误区。因此,要想把握公益营销的深刻内涵,需要了解其与事件营销及慈善活动的不同。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关注,以求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从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事件营销只是单纯地从某一重大事件出发开展营销活动,让其成为新闻而产生广告效应,而公益营销一般侧重于与某些公益组织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具有持久性。

而所谓慈善活动,是指为改善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而发起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其生活水平,而公益营销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的开展公益活动,而是通过这些活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一种口碑效应,从而推动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

由此可见,企业开展公益营销需要从公益的角度出发,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尽管公益营销离不开慈善公益,但其真正目的还是为企业谋取利益。因此,在开展公益活动时,企业需充分考虑自身利益,通过各种方式来优化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统一发展的格局,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二、公益营销的特点

公益营销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营销理念,其特点虽复杂却不难把握,可以简单归纳为公益性与营销性。

公益营销的公益性主要是从客观角度来看的,要求立足于公益。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又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密不可分。由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等特点,以及社会上拜金、逐利等风气的兴起,一些企业为谋求私利而忽略其社会责任。因而,企业实施该战略,就必须立足于公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例如开展公益赞助以及无偿捐款等活动。当然,企业开展这些活动需要长期坚持。这是因为公益营销并不是一件件单独的公益活动的叠加,而是具有相关特征的公益活动的连续与延伸。“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使企业在社会大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短期的公益活动在当时可能会产生很大反响,但最终却只能在商海中成为一个过去式。

三、公益营销的作用

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较为时新的理念,尽管它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既然越来越为企业人所重视,就必然有着其他营销理念及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了解公益营销所具有的作用,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和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公益营销的作用主要体现着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公益营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公益营销的前提和基础,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否又与企业的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进行公益营销,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企业通过为社会和人民提供公益性的帮助和服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这就致使人们对企业的形象有一种良好的认知,给企业带来广泛的口碑效应。也因此,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第二, 公益营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长足的发展。

企业开展公益营销,必然会有一笔巨大的资本投入,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成功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远远超过企业最初的投入。在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王老吉企业“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成为风行全国的口号。面对灾难,王老吉企业本着企业的良心与责任,为灾区人民无偿捐款一个亿。无可否认,一个亿,这是一笔巨大的投入。然而,在此行为之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王老吉热”。为回应王老吉企业的这一公益行为,国人纷纷购买王老吉产品,使得王老吉产品的销量显著上升,为王老吉企业赢得了“品牌英雄”的荣誉,使其最终实现了名利双收。由此可见,正确运用公益营销战略,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 公益营销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在经济发展之初,企业更多看重的是其经济效益,因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社会效益,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公益营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了解公益营销所具有的巨大作用的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其所存在的风险。公益营销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道德认知风险。从实践上可知,公益营销整体上将会使消费者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但是由于媒体的发展及其他因素,一些人对此持有反对抵触的心理。公益营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轰动效益,再加上舆论媒体的大肆渲染,使其被冠之以炒作的嫌疑,人们往往会怀疑企业的动机。而社会上又的确存在这样的事实,例如一些企业的“诈捐”行为。这就使得公益营销具有一定得道德认知风险。因此,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这一风险,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规避和弱化。

第二、 资金投入风险。公益营销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由于公益营销是一种长期行为,其资金的投入很难在短时间为企业带来效益,又由于公益营销是企业与一些公益组织进行合作,存在合作风险,这就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投入风险。所以,企业在开展公益营销活动时,要对企业的资金投入进行安全合理的规划,同时要尽量选择与一些诚信的公益组织合作,由此来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风险。

第三、 法律风险。由于公益营销的本质是一种营销活动,这就必然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企业过分夸大其公益性,在无形之中对民众形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另外,一些企业着重通过公益、口碑来开展营销,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产品质量,利用民众的道德认知而诱导其购买一些劣质、不安全的产品。这些行为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存在着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应当把握公益营销的范围和尺度,规范自身行为,充分重视产品的质量。

总之,企业在实施公益营销战略时要运用好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任何一种战略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同样,公益营销战略的实施也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立足于企业的总体,首先要考虑其是否适合实施公益营销战略。如果企业忽略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盲目地效仿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最终将会使企业遭受重大挫折。当然,如果企业具有实施公益营销的能力,就应当充分把握公益营销的内涵、特点、作用、风险以及其他因素,制定出正确的公益营销策划,并创造有利条件将其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此,公益营销战略的实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企业应通过实践所反馈的信息对其加以改进,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的营销目的,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乔·马尔科尼.公益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秦双兰等,探究国内体育用品品牌营销之策略,中国商贸,2011年8期

[3]陈千行,企业CSRC及主要处理方式,商场现代化,2009年32期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5

摘要:我们都曾陷入过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时毫无准备,扰乱了工作学习计划而无计可施的困境;或为在炎炎夏日往返教室寝室,汗流浃背却无遮阳之伞而暗自苦恼。校园公益伞这一创新型构想的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本文从“爱心公益伞”项目的运营模式、团队设计、可复制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在伞的制作、租借、管理、折旧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设想,并结合民意调查,实地考察项目的可行性。爱心公益伞项目的实施可有效解决人们“望天兴叹”的窘迫,让师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 :爱心公益伞;创新性;公益项目;校园

一、项目概述

针对近年来由于天气的突发变化,经常会突然间下起倾盆大雨,而我们却不能随时随地将伞带在身边,只能选择冒雨前行的困窘,我们构想出了校园爱心公益伞计划,让下雨不再成为困扰我们出行的因素,使爱心公益伞遍布校园,真正让大家体会到爱心满溢的愉悦。

我们的目标群体是那些没有带伞的学生和老师,我们将通过租赁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爱心伞,解决他们因为下雨带来的不便。事实上,这个现象在社会上也是较为普遍的。每逢一场暴雨降临,许多没有带伞的人总是选择在地铁站、公交站等地避雨,这不仅造成了这些公共场所的拥挤和不便,也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使社会运行效率降低。因此,我们首先以本学校作为基础试点进行爱心公益伞的项目实施,若试点成功便可将其逐步推广到全社会。

二、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

以往曾有类似的项目实施过,但大多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先从过去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项目的实施,不盲目追求进度,要保持整个实施计划的逐步推进。

前几年在上海的地铁站里曾经进行过类似的公益伞租借活动,但根据地铁运营方的数据显示,短短两年时间里最初的2万把雨伞最终只剩下约600把可用,其他的早已不知去向或因其他的人为原因已经损毁。究其原因,活动在举办时,举办方对雨伞的租借并未收取押金,仅需登记借伞人的姓名、手机号、预计归还日期等基本信息,这样就给那些贪图小利之人以可趁之机。他们领取到伞之后由于路途远、不方便等原因迟迟不愿归还,甚至有些人将其再次售卖,这一切都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同时没有强制力的约束督促他们及时归还雨伞。

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去参照。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是国内迄今最为成功的一个公益项目。杭州市民可以通过市民卡、公交卡等进行自行车的租借。因为公交卡本身有押金费且市民卡采用实名登记制度,这就使得市民不还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此外,杭州采取的是无人化借还车管理,极大程度地减少了管理成本。在租金方面,采取了如下方案:1小时内免费;1小时至2小时(含),收费1元;2小时至3小时(含),收费2元;超过3小时以上,按每小时3元计费(不足1小时的按1小时计)。

这种收费方式在帮助短途旅客节省步行时间的同时,也督促了他们还车的积极性,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进行分析、归纳、整合,总结出爱心公益伞项目可能遇到的几大问题:一是伞的制作成本过高;二是伞的管理成本过高;三是伞的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四是伞的折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资金负担;五是该公益项目能否实现收支平衡是该项目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项目的创新性

1.伞的制作

针对伞的制作成本过高问题,我们通过和伞的制造商合作,向他们讲述我们的使用意图以及公益的商业模式,请其为我们制作一批爱心公益伞,同时我们同意在伞上印出该广告厂商的logo或宣传标语作为回报。通过双方的合作,我们不仅解决了伞的来源问题,而且该制造商也成功地宣传了自己的品牌。

2.伞的“无人化”租借

针对伞的管理成本过大的问题,我们采用“无人化”租借的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在校园试点期间,我们可以在各个教学楼的底楼安放2-3台借伞机用于伞的出租和回收,这个机器的设计可以借鉴杭州公用自行车的做法,实现无人化,从而降低人工成本。若推广到社会上,可以将此机器安置于地铁站以及大型的商业中心或者超市,其目的就在于让老百姓能够方便地借伞、还伞。

3.伞的安全性

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有人在取伞之后便不愿归还。对此,我们想到了如下的保障方案。在校园内,学生通过刷一卡通来借伞,这样相当于实名制借伞,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归还。在社会上,人们通过交通卡借伞,或者推出一张新的借伞卡。两者相比较,由于交通卡的普及程度较高,且交通卡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押金,可以避免伞丢失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交通卡更为适用。

4.伞的流动性

如果人们长期取用伞而不归还,由于伞的总数是一定的,这样便陷入了伞的流动性困境,我们可以对那些不能如期归还伞的人采取一定的收费制度。

我们可以对那些借伞超过规定期限的用户收取一定的租赁费。比如:1周以下:免费;1周至2周:1元;2周及以上:2元/周。这样便可以有效地督促人们来还伞以提高伞的流动性,同时也会获得一些额外的收益以补充本项目的资金运营。

5.广告位招商

为了维持这个公益项目的持续运转,实现收支平衡,我们可以通过出售伞上面的广告位来获取资金支持。对于推广到其他各高校的雨伞,我们可以引进周边商家一些富有区域特色的广告;对于推广到社会上的雨伞,我们可以引进一些知名企业的广告。

6.伞的折旧

由于伞的重复使用,其折旧是必然存在的,我们需要对此进行考虑。如果我们要定期对伞进行清理,还需要考虑相关的清理费用。当伞在使用年限报废后(一般为一年),我们可以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由旧伞变新伞,使大家不至于因为对旧伞的质量情况不满意而产生厌恶或对我们此项活动不满。

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的运营模式

(1)成本方面。①我们通过与伞的制造商合作,请他们为我们制作一批广告伞(伞上印有广告厂商的logo 和宣传标语)。通过向他们说明我们的使用意图、公益运作模式以及他们与我们合作后能够实现的赢利,我们希望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地获得这批伞,由此可以降低伞的制作成本。②我们通过无人化租借的方式,以机器代替人力,降低了人力成本。③我们通过与广告商合作共同宣传爱心公益伞,从而降低了我们独自承担的宣传成本。

(2)营运资金方面。①公司通过出售伞上面的广告位来维持基本运转,对于推广到各高校的伞,可以引进周边商家的富有区域特色的广告;对于推广到社会上的伞,可以引进那些知名大企业的广告。②

公司还可以对那些借伞超过一个星期的用户收取一定的租赁费。比如:1周以下:免费;1周至2周:1元;2周及以上:2元/周。这样可以有效地督促人们去还伞,也加快了伞的流通性。

公益事业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是很难维持正常运转的。我们团队的这个项目,主要就是通过降低成本并凭借广告收入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并由此逐步将整个项目推广到全社会。

2.项目的团队设计

项目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校园,一方面因为同为学生,我们比较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因此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公益项目也比较感兴趣,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工作热情。

安排1-2人主要负责分别与伞及伞架的制造商洽谈合作事宜;2人负责进行爱心公益伞的校园推广;1-2人负责与广告商联系合作事宜;1人管理财务并且管理员工及志愿者。

由于校园里存在许多相应的部门,如宣传部、公益推广部、志愿者部,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做免费宣传;且校园的范围相对社会来讲较小,因此本项目在校园里实行时所需的团队成员不多,大致为6-8人。项目的校园团队要求不是很高,有利于普及推广。

3.项目的可复制性

基于本项目为公益项目而非商业项目,因此可复制性越高对于公益的推广程度就越大。

在学校方面,我们通过先在本校进行试点,吸取经验和教训,然后再将本校的发展模式复制到其他学校开展(只在广告商以及租借使用的卡上做些许改动)。考虑到多数高校的管理运作模式都很相似,因此复制发展模式的效果应该不成问题。

在社会方面,我们可以把上海作为第一站。作为全国交通最为便捷的上海,我们可以将租借点设在地铁站出入口。对于有地铁的地区,我们便可以复制这种模式;而对于更多的没有地铁的省市,我们需要做出调整。首先,可以发展长三角的各大城市,把租借点分布在那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广场、小区以及体育场等地,尽可能地覆盖最多的人群。若在长三角各大城市能获得成功,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全国的各大城市。

五、项目的总结分析

综合我们的研究与调查,我们发现校园爱心公益伞的可行性还是比较高的。

理由如下:

1.近几年公益项目在中国发展十分迅猛

尤其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的公益事业迈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更多人的目光开始聚焦于公益领域,大批热血青年也开始了各自的公益创业之路。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的数亿爱心捐赠开启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公益元年,中国慈善已迈入公益时代。

以往人们谈到公益,或许只是想着去帮助那些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这是人道公益,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主流的社会公益思想也慢慢传入中国。社会公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扶危济困、拯救苍生等扶领域,更多地是以志同道合的广泛兴趣为基础激发的公益活动。例如,科学普及、见识扩展、社交促进、沟通锻炼等等。兴趣社会化的公益将会是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爱心公益伞这个项目正好符合了公益事业前进的方向,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校园对于公益项目的支持也将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因素

在上海,各个高校都有对公益活动进行支持的惯例。以本校为例,我校师生连续15年走进大别山腹地支教助学,帮助了许多大山中的孩子;我校外青夜校的活动使那些外来务工青年学到了许多他们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也让他们有机会能接触到一些高等教育。此外,2011年底,我校在创业园区成立了瞻远公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虚拟),从事物物交换等公益活动。2012年下半年,我校还批准成立了融益书屋的项目,让课本实现循环再利用。

这一件件事例无不说明了校园对于公益事业的支持态度。爱心公益伞的项目若实现,必将会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

当然,外部因素良好的情况下,内部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上文中也详细介绍了校园爱心公益伞的运营模式。

通过与伞的制造商、广告商合作,以及提出实行“无人化租伞”、“实名制租伞”等创新性构想,我们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爱心公益伞项目重蹈以前失败的可能性。而且,该项目的可复制性也表明,一旦在本校试点成功,在其他高校复制成功的可能性将非常大,前景十分宽广。

公益活动的商业模式范文6

潘海东认为,wiki在未来可能会有三种盈利模式: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基于wiki技术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现在很热的SaaS模式;开源软件的模式,也就是软件免费、服务收费;以及面向互联网用户的传统广告模式。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广告模式,吸引与上下游相关的以及与内容相关的广告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潘海东说。“事实上,与其他互联网模式相比,wiki对于用户来说针对性更强,对广告主来讲投放的广告也会更有针对性。”

“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今后会更多地推广内容广告,这样的广告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与传统互联网模式下的广告有着本质的区别。内容广告不但是用户主动发起的,而且看到的东西都是跟文章内容相关的。可以说,内容广告是未来wiki的发展方向。”潘海东进一步解释说。

开源软件让用户免费使用然后收取服务费,这是一种已经被证实了的很好的商业模式,所以互动在线也希望能够成功应用这种模式。“希望通过将我们的维基系统开源,也就是免费并开放源代码,让更多的人和企业接触到维基,比如鼓励公共网站开设维基频道,或者将其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协同办公平台。”潘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