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号召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作为文化产业、文化演出市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音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演唱会市场又在整个音乐市场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徐春晖和姜楠(2007年)在文化学刊中提出:作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市场模式,演出市场有着自身维持生存发展机制的独特产业链条,即由演出艺术生产机构、演出行业中介机构或剧场管理经营机构,加上必不可少的价值实现实体即直接与间接的观众和听众群体,共同构成了从艺术创作生产、市场营销和演出,直至价值转变和实现的产业链条。
现在正处于传统的音乐市场产业链已经走向末路,新的产业链还未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与唱片业的萧条相反,国内和国外的演唱会市场正在爆炸式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演出市场近年来的井喷现象中,明显存在着国家法律和地方政策不配套、硬件设施不配套、重复浪费资源、票务市场混乱、缺乏创新的演出形式、部分演出上座率过低、缺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招商引资渠道不开放等问题。
目前我国文化演出产业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缺少商业模式的思考与设计,国内对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也缺乏归纳与理论研究,本文试图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文化演出产业之企业分析理论。
彭健(2009年)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提出,国内演出按照商业模式不同目前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定义为票房型演出:演出收入主要依靠票房,演出主体即投资者是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收入模型是投资回收型。
第二类定义为赞助型演出:演出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或企业赞助,演出主体是政府与企业,文艺团体或演出企业是演出服务供应商,盈利模式是委托服务型。
本课题试图在总结实践经验,归纳企业发展、行业升级阻碍及其应对办法的基础上,引导出文化演出市场之企业发展与盈利分析理论和信息时代电子商务引领下的文化演出行业标准化生产研究。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宏观上带动了演出市场的活跃与繁荣,而唱片业的没落同时在微观上又推动了演唱会市场的新发展。我们要清醒认识演唱会市场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我国演出市场的实践经验,摸清其发展规律,把握住其发展脉络,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实用方案,促进中国演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演唱会市场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等,从解决现存问题、整合文化演出资源、创新商业模式的多个角度下手,以达到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维护演出行业发展和盈利的最终目的。
二、针对文化产业中演唱会市场的研究趋势
在产业经济学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商家开始并已经注意到演出行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结合演唱会市场对文化产业影响的研究将不断涌现。同时,中国幅员辽阔,文化演出资源丰富,演出种类繁多。信息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类别细分化、模式创新化等将成为今后研究的必然趋势。如已有的《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和《中小城市演出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都预示着对演出市场和相关产业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细致,也相信更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观点将会被提出。
对文化演出行业的深入研究将指导我国文化演出行业中的优秀企业改革创新,为持币观望的投资人提供全新的投资领域,为困境中找寻方向的唱片业和广告服务业提供业务转型的理论支持。
三、中国演唱会产业存在的问题
国内演出产业现有商业模式的经营难题主要来自市场风险、筹资困难和市场混乱。
1、票房型演出的市场风险:
首先是消费者问题。除北京、上海、杭州等少数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外,国内大部分城市居民对演出的消费力不足,演出消费习惯没有形成。
其次是生产者问题。我国演出产业起步晚,成熟度低。产业上下游:投资商、创作者、表演团体或个人、商、经纪人、设备供应商、表演场所、票务系统、销售推广公司、文艺类媒介等整个价值链耗散,缺少整合,竞争混乱,没有服务标准、质量监督、行业规范。
2、赞助型演出的筹资难题:
赞助型演出的筹资难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资助机制、资助文化、演出如何满足资助人利益需求。
以社会资助机制问题而言,我国对艺术捐助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税收政策,没有形成荣誉机制,只能依靠市场自我调节。
在资助文化方面,我国艺术捐助的文化与经济基础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内的企业与富豪赞助演出需要实现政治或商业的“利益需求”。
在演出如何满足资助人利益需求方面,目前的演出模式普遍对客户形象塑造的实际回报非常有限,多数不能满足赞助者的“利益需求”,导致赞助者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3、此外,在文化演出项目的操作上,由于企业一次性投资小,风险小,进入门槛低,国内暂时还没有规范演出市场的相关规定出台,导致企业一拥而上造成过度竞争,演出市场鱼龙混杂,泡沫严重,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不但不利于演出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伤害了国内演出市场和演出赞助商。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演唱会市场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与现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等,从解决现存问题、整合文化演出资源、创新商业模式的多个角度下手,以达到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维护演出行业发展和盈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健.文化演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5):94-97.
[2]徐春晖,姜楠.中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J].文化学刊,2007(04):71-75.
[3]蒋伟,钟睿.关于开展全国演出场所信息普查的思考[J].艺术科技,2009,(02):12.
[4]张弛.中演公司在国内演出市场上的营销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
[5]蒋伟,任慧,白石磊.全国剧场信息普查系统[J].艺术科技,2007,(04):21-24.
[6]卢爱芹,王红艳,尹宏浩.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分析[J].商业时代,2009(25):101-102.
[7]陈桂龙.演出运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J].文化月刊,2003,(07):14-17.
[8]施华.论传媒商业模式的创新[J].新闻前哨,2009,(09):78-79.
[9]张朝霞,金鑫,王琛.演出经营与管理[M].第一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0]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2-165.
[11]菲利普•利特勒.营销管理:分析、策划、执行和控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49.
[12]孙秋霞.中国演出市场发展与展望[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7(4):17-19.
[13]俞玮,继亭.我国内地音乐文化类演出市场浅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48.
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2
怎样从失败中汲取精华,摆脱失败的阴影,走向成功?总结之后再出发,相信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没有计划周全,没弄清赢利点在哪儿,也没有作充分的市场分析,更没有构建必需的营销团队。创业初期过于铺张、不计成本……这是33岁的安娜创业失败经历和创业三年收获的经验教训。
她说,自己在关店之后,渐渐明白,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先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和商业运营经验,有了一定的资金、客户资源或者独特的商业模式后,再寻求创业,那样失败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创业投资陌生行业
创业当年,安娜29岁,是一名工作稳定的白领。因为觉得工作压力大,她一心想着开家自己的公司,“再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她的创业出发点,代表了众多年轻白领的想法,只是她更有行动力,说干就干。
4年后,第一次创业失败,20万元积蓄打了水漂。“这辈子我再也不想做特产行业了。”
安娜说,当时创业就是想大赚一把,没想到一下子就亏了20多万元。“自己没有经验,当时的一股激情却变成了如今的后悔莫及。”
安娜说,投资陌生行业是她栽跟头的关键原因,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经过商。“当时做特产在郑州还没有几家,加上进货渠道稳定,就觉得自己一定可以。但是这个事情不是想干就能干成的。做生意不仅要有人脉,而且还要懂得里面的行道,但是我一窍不通啊。”她想着只要努力打拼就能有收获,一味勇往直前。
2009年年初,安娜的特产店就这样盲目地在陇海路上开张了。
贪大求全 不给自己留后路
也许是因为前期投入的资金过大,忽略了一些资金上的细节。“一开始创业总想给人们留下个好印象吧,从选址到装修,再到办公用品我都要选择最好的,认为大钱都花了,何必在乎这些小钱。”她说。
安娜当时租赁的门面房面积达120平方米,店铺的租金每个月就要将近9000元。租下这个店后,她就着手开始装修,“心气高,对装修的要求也高,觉得自己做就要做个有档次的店,装修费和设备配置费用就花了3万多元。”
现在安娜说,其实做个特产行业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面积,只要够展示自己独特的产品就好了。“当时做生意的钱都是东拼西凑的,一个工薪族怎么会有那么多存款,想着生意独一门,很快就能把本钱赚回来。俗话说得好,开店容易守店难,一旦项目启动起来,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很多时候都是拆东墙补西墙。”
为了扩大知名度,一年内,安娜又在郑州市区内开了三家类似规模的特产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产品的知名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加速了创业泡沫的破灭。
贪大求全,这几乎是很多创业投资者的共性,殊不知种种危机就蛰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发。安娜说,凡事都应留有余力,应有防风险意识,手中应有充足的资金,不至于满盘皆输。
大量投入只为吸引眼球
“为了打开知名度,我不停地在本地一些媒体投放广告,但是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安娜说,这么做是为了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她的产品。
“生意结束后,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销售。不赚钱的生意就不是生意。没有销售,就没有业务。”安娜说,先吸引眼球,之后再寻找盈利,这种创业最初的态度是有问题的。
招聘员工只看个人能力
创业就像是一条行驶的大船,有掌舵的,也要有划船的。安娜说,招聘员工就像组成家庭。“当初我认为高薪就能找到好的员工,但是实际上发现,这些员工根本就不会为你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他们没有和你坐在同一条船上。”
安娜说,当时她只考虑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忽略了整个销售团队的建立,没有培养大家的凝聚力,所以员工的更替速度很快。这也就变相地增加了成本投入。“新员工就像潜在客户一样,如果经营者无法清楚地将愿景和价值观传达给他们,就很难说服他们与公司站在一起,踏上新的冒险旅途。”
经验总结:创业之初不能盲目
虽然这次安娜的初次创业失败了,但她发觉自己更加成熟了,通过这次创业她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1.创业初期,创业者不要贪大,要细化市场,而不要被想象中的虚假的大市场冲昏头脑。 切忌一意孤行,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忠告,不要一味追求新奇,在没有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创业,这会导致血本无归。
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3
“爸爸天天打飞的。”肖昭恩的孩子如此评价他。
1973年出生的肖昭恩在福建安溪西坪的老茶园里长大,身边是屹立了600多年的土墙房子。过着安静乡村生活的他从来没有想过,长大后会在某一天里跑遍广州、上海、郑州和北京四个城市的机场。
这一切始于他随着哥哥一起,在厦门飞机场附近开了第一家小餐厅,那大概是在1995年。从一家餐厅开始,肖昭恩的生意扩展到土特产、餐饮、图书和便利店。地域上,也从厦门机场,蔓延到福州、广州、乌鲁木齐、北京、香港、上海等城市的机场,店面超过200家,经营面积达2万平方米。
现在,肖昭恩担任总经理的广州逸臣,已经成为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机场商业连锁公司,每年为超过5800万旅客提供商业服务。
在商务旅客飞增,中国民航业大发展、各地开建机场的时候,国外有着深厚资本实力和管理经验的SSP集团看到商机杀奔而来。SSP的看家本领是聚集各家品牌商,在机场拿下店面,通过合理布局,最终实现销售业绩提升和最大化。这一套做法在欧洲行之有效,但在国内却显得不接地气。
但逸臣公司在经营探索中找到了在国内的生存之道。国内机场有着国外机场难望项背的客流。在肖氏兄弟的共同努力下,逸臣获得高速生长。
“当初确实也没有什么很宏大的战略,只是觉得这个市场很有发展潜力,只想专注下来用心做好一件事,近20年我们确实也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件事。”肖昭恩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第一桶金
1995年的时候,坐飞机还是一件奢侈行为,坐飞机的都是有钱人,消费能力也很强。那时候商品没像现在这么发达,航空公司为吸引乘客,甚至会赠送飞机模型等礼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肖昭恩兄弟的经商之旅开始划出一条向上的弧线。
不过,第一桶金的到来有着极大的运气成分。在1996年,厦门机场建成了一个新候机楼,肖昭恩兄弟去投标,以特许经营许可方式拿到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店铺,开了一个小咖啡厅,就在5号登机口边上。本来预计要靠慢慢经营积累口碑和业务量,却因为台湾的飞弹而急剧增加。
1996年是台湾大选之年,李登辉与大陆关系紧张,引发了多次军事演习,航班经常因此延误,滞留的乘客也没有更多地方可去。这时,开在登机口边上的小咖啡厅生意变得格外好。肖昭恩说,第一桶金就这么到来了。
“说起来是命。”事过近20年,肖昭恩还是觉得其中有上天眷顾成分。
首个店面的意外红火,增强了肖氏兄弟信心,他们开始自觉地想着卖更多东西、开更多店。因为之前开过茶叶店,他们把茶叶也带进机场店,由此延伸到各种地方土特产,居然也卖得不错,后来又拓展到书刊。
这些生意说起来并没有太多的秘密,进来的商品卖给旅客,扣除机场租地成本、人工成本后就是利润。
难得的是肖氏兄弟对此中商机的先行把握。坐飞机的人属于高端、高净值人群,机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聚拢渠道,肖氏兄弟要做的是满足他们在机场的特定购物需求。在厦门尝到甜头后,肖氏兄弟很快瞄上了同在福建的福州机场,找到机会进驻,开始复制厦门经验。
“觉得方向对了,找方向是很关键。”肖昭恩回忆说,幸运的是这一方法在福州机场同样成功。
此后,他们留意到全国的机场侯机楼新建和改造,并找机会进入。为此,肖氏兄弟最远到过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在那里开店并实现盈利。除了2003年因为非典特殊事件亏了不少钱外,其他年份都还顺风顺水。
2005年之后,逸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国家4万亿计划出来之后,“铁公基”项目全面铺开,各地大量建设机场,客流量出现爆炸式增长。肖昭恩总结:“2008年之后,东西进去基本上都很好卖,可以说是遍地捡钱的时代。”
当然,嗅到此中商机的不止逸臣一家。各种类型餐饮店不甘落后,比如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肯德基的母公司甚至新创了一个中式快餐东方既白进入机场。除餐饮之外,奢侈品店、书刊连锁店、便利店、免税店也纷涌而至。机场商业领域由蓝海向红海转变,如何在竞争中守住并胜出,成为肖氏兄弟需要考虑的新问题。
机场生意经
肖昭恩表示,逸臣现有商业模式可简要概括为“拿地+运营”。
“拿地”即从机场商业管理公司处取得航站楼特定区域的特许经营权,“运营”即根据公司商业规划,结合经营区域所在位置,确定经营业态,装修后开展经营。
这其中要害,在于机场管理者招商方式将店面发包出去,在一整段时间内有条款约束,哪怕经营业绩差也不可以中途退租。换句话说承租人以一定价格投中标之后,哪怕亏也得继续经营直到合同结束,不允许转租。签下长期合约,需要投标者做好提前预判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尽管如此,近年来全国的机场每年的客流量都是百分之十几递增。与此相应的,机场场地租金也越来越高。增加经营难度的地方还不止这些。虽然每家机场都是招标,但是每个机场都下放到地方,各个地方规定的准入门槛、游戏规则设计都不一样。肖昭恩经常泡在机场,琢磨商旅人士的消费需求、习惯。SSP虽然挟着大量资本进入,不过引来的都是在国外受欢迎品牌,但这些餐饮服务国内很多旅客并不接受。
肖昭恩看到的是中国各地区之间餐饮消费习惯的差异。广西人爱吃米粉,东北人爱吃面食,到了北京,又是一番景象。面对这些,只能去适应,而不能急着去引领新消费,盲目地照搬引进往往吃力不讨好。
2009年时候,在上海虹桥新候机楼招标之战中,逸臣成功入驻。这得益于逸臣在此前的经营能力及业内取得的口碑,终获得机场招标评委及管理方的认可。
肖昭恩长期观察各地的客流人量、人均消费习惯。他发现,全国机场里,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的机场是商家必争之地。北京的人出行,主要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这些人的消费能量最大,人均消费水平居于全国首位。上海的人出行坐东航,广州的人更偏爱南航。他还留意到坐飞机的人中,坐在前排头等舱的人更爱看书,坐在后面经济舱的打游戏居多。
很多旅客对机场里的服务质量印象很差,贵而不好是他们基本一致的印象。对此,肖昭恩说他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困局,虽然机场商业特别是餐饮受到一此条件限制如:不允许生火爆炒、不允许带一些管制性工具进场。这样一来,做好菜品会有一定难度,但是他们正在加大投入以改变这种局面,如在广州开建中央厨房,统一加工和配送。
服务层面,肖昭恩坚持直营连锁店为主。为了统一服务标准,逸臣旗下开始有意识地统一了面馆品牌形象,都叫唯忆面馆,现在已经开了20多家。还有十多家卖米饭为主的乐稻品牌,也已经实现服务和形象的统一。
在肖昭恩看来,直营店不但是直接的利润来源,还是信息的来源,能够保持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消费者需求特点,为公司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了这些,就便于操作管理,及时准确地执行公司的营销理念和政策。
当然,对于那些招标而来的场地,肖昭恩有时也会引来加盟方,一起合作减成本。他判断的依据之一是每个星期看各个店面汇报上来的关键指标:翻台率、进店率、人员转化率,人均消费。营业额多少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看增量变化。
近两年,场地租金、销售成本及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人才梯队跟不上经营规模的扩展速度,逸臣开始有意识地与星巴克、麦当劳、真功夫等品牌合作经营。但最终能否合作成功,也常受到租金制约。
目前,逸臣的收入中,餐饮部分占六七成,余下是商业零售和书刊销售。逸臣85%的门店属于直营店。逸臣也同一些品牌合作,有国外的迪士尼,也有本地比较大的品牌,比如真功夫、周黑鸭、自然派等品牌。
不过,让逸臣不安的因素也开始出现。比如书店,机场外的书店经营或多或少出现衰退,但是机场内书店却越来越多,不是逸臣在扩展,而受到了像中信、汇智光华这些公司的冲击。特别是中信书店,借着出版社优势,网点和规模突进,超过了逸臣。
近些年,逸臣开始走出机场,在高铁车站布局,首选了高铁郑州东站,其次是杭州站。“主要选择大枢纽。”肖昭恩说。
当然,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渠道为王,进入高铁站也不能让逸臣建立牢固的壁垒。逸臣还需要找到新办法面对竞争加剧的局面。
“机场+”概念
肖昭恩留意到,移动互联网非常有可能蕴含着改变当前机场商业格局的力量,并为此积极地做着准备。
在他看来,未来乘坐飞机出行,将会更便捷,更加移动化。他为此已经在做一些前期工作,打算搭建平台,并在组织团队。前期细分领域锁定了服务业、金融业甚至媒体公司。
肖昭恩认为,机场是一些商旅人士高频次出现的场所,而且它是唯一性渡口,必经之地。围绕着这些,从订票、去机场、候机、登机、接机等环节中,机场商业连锁店可以成为一个中间服务端口,嵌入机场O2O。
比如,逸臣可以与出行服务类App、打车租车类App、酒店旅游服务和金融理财服务类App合作。“最简单的,逸臣可以通过这些App送优惠,比如可以到书店买书打些折扣。在面馆里吃面,我可以随着滴滴打车加送一颗卤蛋。或者吃一碗面,送一份20元的商业险。”肖昭恩说,“在出行闭环里,把这些东西连接起来,就是我的新商业模式”。
由此推演开来,机场商业连锁店甚至可以变成网上购物的收货店。而未来,通过“互联网+”,机场商业连锁店还可以实现按消费者口味提前做好饭菜,到店即可带走或者食用。到时,驻店入口价值将会最大限度提炼出来。
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4
一、陇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基础网络通信服务趋于完善
近年来,陇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网络通信服务体系,目前,通讯网络已经基本覆盖县域人口居住区,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网络满足了各类用户对数据通信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助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发展速度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县入驻C2C第三方平台电商户300余户,注册专业电子商务企业6户,涌现出了陕西脸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陇县众鑫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优秀典型电商企业 2016年前半年,全县电子商务营销额达 320万元。
3、组织领导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县委、县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陇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和《陇县鼓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暂行办法》,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并由县财政列资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运行。同时,政府网站开设“农村淘宝”专栏,推介电商企业和电商“明星”,起到了宣传和示范引领效应。
4、发展环境持续不断得到优化
建立健全了行业监管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发挥公安、市场监管 、供销、商务等部门在电子商务及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监管职能,对电商企业、网店经营等从业人员加强了管理,从而维护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运转,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
二、陇县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思路不清,对电子商务认知度不高
在调研中看到,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对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所知甚少,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低,在这种现状使农村电子商务普及较为困难。一是认知度不高。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大氛围尚未形成,仅有的几户电商也普遍面临着经营思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压力大、人才不足等困境。二是电子商务观念普遍较为滞后 。目前,农产品销售仍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多数农民对电子商务不了解,对电商在产品销售、生产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清楚,在观念上觉得电子商务目不可及,离自己的现实生活虚拟而遥远,和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关系不大,甚至觉得自己对电子商务的不可控,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不可预期的损失和风险,所以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农业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实体交易之中,对电子商务为本公司将会带来的效益持怀疑观望态度,对于农业电子商务浅尝辄止,参与度低。
2、缺乏完整的配套体系
物流、仓储、网络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物流配送局限性大。陇县目前物流配送网络只延伸到县城,只有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设有网点,绝大部分村庄距乡镇网点较远。物流配送不便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物流配送成本偏高。农特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保鲜、防破损要求高。由于包装费用大,物流运输服务费偏高。高成本低收益导致农村?商单店利润低,经营户积极性低落,店铺逐步走向衰退。三是农产品仓储条件受限。农产品网上交易多数为现货销售,产品注重的是鲜活。如果物流过程中缺乏冷储配套设施,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损失,也容易引起交易纠纷。而陇县冷贮设施和条件及技术及其缺乏,导致鲜活农特产品网上销售率极低。四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网络信号差、速度慢,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
3、运营成本大,技术人才匮乏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一是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陇县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大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个体户,因其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较少,经营利润较低,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状态,难以发展壮大。运营的高成本成为一些农业商户进入电商渠道的拦路虎。二是缺乏技术支持。电子商务是新兴产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支撑。陇县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管理者、从业者的知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陇县众鑫、盛源等农商企业都从事了网上销售,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网店销售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同时,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给予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也不高,使得电商人才留不住流失严重。
4、地方特产知名度不高
农特产品缺乏形成品牌意识,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导致农村电子商务的规模和比重较低。比如陇县的核桃、辣椒、土蜂蜜、苹果等土特产及马勺脸谱、皮影、虎头帽、老虎枕等手工艺品深受省内外游客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长期只能在本地零散销售,难以通过电商平台创造出效益。
三、对策和建议
1、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首先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增强农业企业和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让“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提高农业企业和群众的参与度。二是要运用“互联网+”积极打造“互?网技术+商业模式+创新思想”三位一体的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打造一批示范店、示范企业,引领村民加入到电子商务销售行列,让他们在增收的同时,开拓视野,提高认识,从而促进域内电子商务良性循环发展。同时,要把思路放长远,规划放长远,利用县域农特产品资源优势的推介和网上销售,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换代助力。
2、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民电子商务意识
一是制定宣传培训计划,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宣传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树立全民“要做电子商务、敢做电子商务、做好电子商务”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就业创业。二是要大力引导大学生村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开展网上创业,在兴办实体店的同时开拓网店市场,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三是要树立一批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典型并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创业氛围,为推动全县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3、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
一是整合陇县县域特色农产品,建立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商标;强化陇县地域品牌意识,形成“陇县”品牌体系,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引入国际化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通过新媒体加大营销力度,提高“陇县”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培育名优品牌,提高地方网货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以乳品为主的工业品研发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产品,使陇州社火脸谱、皮影、布艺、小吃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入电商市场。三是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和销售实际,做好苹果、核桃、辣椒、西洋参、蜂蜜、奶粉、刺绣、脸谱等产品筛选,积极策划包装,加强宣传推介,扩大产品知名度。同时,加大食品、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特产品质量上乘、安全放心 。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一是要加快农村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增强网络宽带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要建立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农业网站,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持。利用网站收集、整理农业数据,用现代化科学理念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农资农具购买,用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5
后起之秀李权龙,1993年出生在河南省荥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跟中国许多年轻的创业家来说,他在起跑线上的先天优势是不充足的,甚至没有优势,可谓是“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现实的残酷让李权龙早早地背井离乡、独自闯荡,他凭借自己满腔“闯出名堂”的激情,与一双如鹰眼的洞察力,几度风雨与春秋,早已抹去当初满脸的彷徨神情,而今举手投足之间,无论霸气的创业理念还是如火如荼的创业实践,都让他通过自己的魅力征服市场合作伙伴和团队创业小伙伴,实现佰送商城发展的战略目标,回馈社会,恩泽万民!
桃李芬芳,跃过金龙门,赢得第一桶金
“互联网+”思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为中国青年创业家创造提供了张弛的广阔天地,成全自己的创业梦想,又迫使传统行业不得不迅速转型,走进电商O2O营销时代。在企业管理培训五年职业生涯中,不仅获得“桃李芬芳”的美好,而且让自己的修养和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其他人眼里,这样的收入已经是令人垂延,可李权龙不这样想,他想去更为广阔的天地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2014年,利用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局,李权龙找到农村电商这个巨大商机,李权龙分析:“电商在一线、二线城市已经被马云、马化腾等互联网巨头占据市场,没有分一杯羹的机会,与其抗衡无疑是以卵击石,这不是光明大道,而农村、农商和农民国之根基领域中电商却没有得到普及,农村经济滞后、农商信息不对称、农民购物难等问题,就是自己看中的“大蛋糕”,于是,佰送商城应运而生,为了赢得核心竞争力,李权龙创新运营模式,首创“中国免费体验式购物平台”与“360行跨界联合”理念,与合伙人冯永前成立“买多少、送多少”的佰送商城,一跃过龙门,赢得人生第一桶金。
权益共享,同甘共苦,共赢累累硕果
“蛋糕越做越大”,那么如何做到和保持稳定呢?李权龙借鉴马云创业经验,“不能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李权龙真挚地说,“这是我们佰送商城全体成员一条心、一条路,同心协力共同创造的,最离不开的还是支持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各地分公司合伙人和消费者们”。佰送商城新颖的商业模式,秉承客户至上的运营理念,佰送启动三个月便迅速占满河南市场,河南周边5省也相继成立分公司,随着公司和团队规模日益扩大,李权龙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们要打造农村电商,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互联网的便利快捷,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分公司帮助农村市场实现扩大销售渠道,激励农村消费者通过佰送商城实体店进行在线购物,还可以直接享受买就送值礼品,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特产通过佰送商城线上渠道销售到全国市场,真正解决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满足农村生活需求“。
地方特产的商业模式范文6
柏思远:洲际酒店集团在使用高科技方面一直走在酒店业前沿,Pad 2010年三月上市后,我们率先成为第一家推出iPad礼宾应用程序的国际酒店集团。客人在入住洲际酒店及度假村前可以通过使用Pad的FaoeTime视频聊天功能直接和礼宾部员工视频对话、咨询旅行路线,也可以在装置了FaoeTime的iPhone4、PodTouch设备以及Mac电脑上使用这一服务。
在节能环保方面,我们“绿色节能”网络系统能帮助管理层更加效地测量和管理能源消耗。初期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最多可节能25%。据估计若集团旗下4000多家酒店均使用,酒店业主可节省高达两亿美元的资金。此外名为“创新酒店”的网络虚拟技术展示了一个使用新型绿色科技的未来酒店。客人们可以就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提出建议,而洲际酒店集团将在“绿色节能”网络系统中收纳实施这些建议。与早期假日酒店相比,现已投入运营或还在建设中的200家新建假日酒店减少了30%的建筑-材料,运营所消耗的能量也将减少20%。
BT:以您在北美、澳洲多年从业经验来看,中国高端酒店市场目前还有哪些空白未填补?
柏思远:MICE(会议、奖励旅行、大型会议活动和展览)将是今后几年中国酒店市场的一个业务发展热点,特别是随着北京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加上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中国作为MICE举办地点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这些积极因素都将促进中国高端酒店市场的发展。
BT:您认为现代中国商务人士对星级酒店的要求出现了哪些变化?
柏思远:中国高端商务人士在积极寻觅属于自己的国际酒店品牌,这是一种心理优势变化的过程。过去外国旅客到中国来,会选择入住他们熟悉的国际酒店品牌。为进一步融入中国酒店市场,洲际酒店集团在为中国旅客量身定做一个全新的高档酒店品牌,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推出并计划在中国市场成功后把:A4"-中国酒店品牌推向海外。今年三月洲际酒店集团董事会主席魏博韬(David Webster)在访问上海时表示,这个全新品牌的定位是“与中国旅客一起成长,让他们对品牌感到舒适和信赖,就像外国人来到中国发现他们熟悉的洲际酒店品牌一样。” BT:洲际定义的“奢华”是什么概念? 柏思远洲际以“知行天下”的气度,网罗当地知识界权威,让住客可以像当地人一样品味每个日出日落下的平常岁月。
BT:自从您2005年加入如家以来,集团不断扩张直到上市美国。您觉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有哪些?
孙:主要有三个成功要素:第一是我们很幸运生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第二我们有领先的商业模式。如家的成功,抓住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住宿需求:舍去奢华酒店设施,仅需要“一夜安睡”的品牌酒店服务。第三是我们有一支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强大团队。商业模式可以模仿,惟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能持续执行战略的团队以及它背后的文化是无法模仿的。
BT: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中端商务连锁酒店市场?还有哪些商机待开发?
孙:目前国内三星、四星级酒店有上万家,但是市场分散、没有规模较大较强的品牌,整体顾客营销平台没有很好整合。和颐酒店是如家在酒店产业发展的又一次探索。从市场需求来看不同客户群对于住宿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中高端商务酒店市场就像中国经济型酒店当年发展的初期,消费者需求不断在提高,商务人士对酒店的使用方式和旅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如家的和颐品牌将最贴切地满足这部分客人需要,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
BT:在环保方面,如家进行了哪方面改革?成效如何?
孙:从环保角度来说,我们这8年来一直在关注对能源、资源的利用节约。包括在平时日常管理中,都体现了一种能够尽可能少地去利用某种资源的想法。如家于2010年5月份推出了自己的绿色环保洗漱用品,就像超市塑料袋套装概念一样。我们希望用一种鼓励的方式,首先把这些东西规整在一个套装当中。如果你不使用的话可以给你一定的奖励,并不是说我把以前的用户习惯很垄断地取消掉,毕竟习惯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改变的。到目前为止,大约有50万人次的客户已经发送使用套装。我们最近又提出了“早睡一小时,低碳享健康”的活动,只要大家参与“义捐小积分,汇成绿未来”的公益活动,就会为新疆和田红柳中和碳项目捐赠积分。
BT,您如何看待商务连锁酒店个性化、精品化趋势?未来如家会在风格上有何变化? 孙:中国酒店业会更加细分,其中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朝个性化、精品化发展的方向。精品酒店是独特产品和专属氛围的体验经济在酒店业的体现。酒店业的硬件和软件其实一直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当年工业革命时是如此,现在信息革命也是如此,因为科学技术和顾客需求决定了产品类型及服务方式。我们已经推出了和颐酒店,该品牌未来将会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在马睿的领导下,铂尔曼作为雅高的战略性高端品牌,于2008年初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并得到了快速的扩张。截至今年4月,共有10家铂尔曼酒店和度假村开业,该品牌也正式进驻台湾市场:与此同时,马睿也选择对雅高皇冠上的明珠一索菲特品牌进行战略性提升,将该品牌打造为法式奢华的代名词。马睿在品牌战略上的成就,令雅高集团放心地于今年3月将宜必思品牌交托其掌舵。此前宜必思品牌运作相对独立于雅高大中华团队。
BT:你如何看待作为行业领导者随之而来的责任?
马睿:雅高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家酒店,必须展现自身的责任,显然不是每家酒店集团都处于这样的位置。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其中包括社区责任感,我们必须对当地文化、传统加以了解,进而向客人传达这种文化和传统。当然,这亦包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馈当地社区。股东回报当然对我们很重要,但在此之上的,是对我们的雇员、对我们所处社区的责任。此外,我们亦专注于解决环境问题,发起了诺富特品牌的绿色认证,并参与了拒绝食用鱼翅运动。这一切都奠基于教育之上一教育我们的员工,然后传达这一讯息给我们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