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1

1、压力表在整个量程中连杆移动和角度的大小与指针在刻度盘上偏转角度的大小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指针在全量程中转动的角度,应与刻度盘上所刻角度的大小相等,即以270度最佳,否则,中间刻度的两侧示值将出现快慢变化的不同,产生非线性误差。

2、改变连杆与扇形齿轮间夹角的大小,可以调整非线性误差。调小连杆与扇形齿轮间夹角,指针在前半部分刻度走得快,指针在后半部分走得慢。如果调大连杆与扇形齿轮间夹角,则正好相反。

3、顺时针转机芯,刻度盘前半部分指针走得慢,刻度后半部分指针走得快;逆时针转动机芯,刻度前半部分走得快,刻度后半部分走得慢。

4、如果调整示值调整螺钉的位置可以调整线性误差。示值调节螺钉往下移,指针走得慢;示值调节螺钉往上移,指针走得快。

5、自由端向左移,刻度前半部分指针走得快,刻度后半部分走得慢;自由端向右移,刻度前半部分指针走得慢,刻度后半部分走得快。指针处于最大量程时所产生的误差,一般是因为初始角过小,未到满量程时连杆已被拉足,限制了自由端位移的变化量,一般采用移自由端的方法解决,具体移动的方向,则与上面方法相反。

2、依据变化规律对压力表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1、被检表示值先快后慢不同 “先快后慢不同”是指校验中所产生的误差,不是随着压力的增大成比例的增加或减少,而是由正值逐步趋向负值或由负值逐步趋向正值,因此被称为非线性误差或曲线性误差。这种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全行程中指针的转角大于或小于刻度盘上的标度角,调整的方法是变更连杆与扇形齿轮间的夹角。示值先快后慢时,逆时针方向旋转机芯或将自由端向外移,扩大连杆与扇形齿轮间的夹角;示值先慢后快,则调整方法相反。如果当机芯安装不正,刻度盘偏斜,指针轴不在弹簧管圆弧中心,也会出现这种快慢不同的现象,就应松开机芯固定螺钉,适当调整机芯位置或微动刻度盘来解决。

2、被检表误差总是增大或减小一个固定值。 被检表随压力的增大,误差也等量地增大或减小,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指针读数总是与标准示值相差某一个固定值。这种误差是由于指针安装不正确而引起的示值误差,只需重新调整指针的安装位置就可以消除。

3、仅在某一点超差。 指针停在该刻度上,检查各零件配合情况,传动轴孔是否受阻,连杆是否灵活,啮牙啮合点有无受损、异物,如有加以排除,如果某点出现正误差时,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啮牙磨损造成的,只需更换零部件即可排除。

4、被检表误差成比例地增大或减小。 产生这种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传动比发生了变化,只需移动一下示值螺钉就能消除。被检表误差逐渐增大时,将示值螺钉往下移,扩大扇形齿轮短臂的臂长,将传动比调低。误差逐渐减小时,应将示值调节螺钉往上移,缩小扇形齿轮短臂的臂长,将传动比调高,这样误差也就排除了。

5、指针不回零位或达不到最大量程。 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游丝没有足够盘紧或张大,有的是因为使用时间太长刚性不足,当游丝接近零或最大量程时缺少弹性,失去了控制指针的能力。⑵ 机芯固定位置不当,连杆与扇形齿轮间夹角太小,应该变机芯位置或增大啮合齿数。⑶ 连杆太短,导致初始角太小,传动机构受到限制,指针走不到零位和最大量程。⑷ 传动比过小,指针达不到满度,应缩小扇形齿轮短臂的长度。经反复调试示值不成比例变化,则应判断为弹簧管产生变形无法修理,需换新零件。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2

一、国际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研究必要性

施工现场是一个相对复杂多变的人-机-环境系统,几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相互影响来决定最终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开展的工程项目建设不但是国内的,逐渐趋向国际化,涌现出更多国际范围内的工程项目。此类工程项目建设与国内项目相比,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更难以进行,受不同国家法律以及规定影响,现场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稳定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国际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工程项目建设获取的经济效益在不断增加,但是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依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受工程建设所具特点影响,施工现场一般都是露天作业,现场环境相对复杂,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主要为农民工,其安全生产意识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以及自我防护能力。再加上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对现场安全管理缺乏责任,无论是财力、人力还是物力,投入明显不足,致使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问题日益严峻,为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效益不断提升,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研究。

二、工程项目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的研究,首先应当明确工程项目现场存在哪些危险源,通过辨别这些危险源,从而采取对应措施。

1.危险源辨识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法。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参考先例以及有经验借鉴等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处理过程中,具有直接、灵活的特点。一方面,经验法。实质就是对照有关规定、检查表等,依靠专业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先例经验以及专业判断能力主观的确定危险源并评价其危险性的一种方法。为降低分析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可以采取专家头脑风暴的方式来相互影响,争取能够更清晰全面的辨识危险源。另一方面,类比法。实质是通过利用相同或者类似工程相关资料,来对本工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类推和分析等。项目工程中发生事故原因、类别以及伤害方式等,都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通过类比法推断出的危险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可以缩短危险源辨识到施工之间的时间。

系统分析法。主要应用于相对复杂、涉及面广、目标要求高等工程项目危险源识别中,主要就是将先前工程经验与规律用凶工程理念进行规范,利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来进行危险源辨识。

2.危险源辨识手段

现场观察。对施工现场内布置、安全设施防护、安全隐患以及人员状态等进行观察发现确定危险源。要求观察人员熟练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方面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等知识,具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

资料观察。查阅项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技术方案等资料进行危险源辨识,重点对地质、环境、施工环节、水电气路以及施工安全布置等内容进行查阅。

外部信息搜集。通过网络来搜集类似企业、项目等研究文献中获取信息,更好的确定本项目工程特点以及注意事项。此种方式,要避免受资料信息误导,对于失真、确实的资料要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

询问沟通。对于长期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人员,不但经历了多个项目中各种非正常情况,这样有助于危险源的辨识。因此,需要加强与资深工作人员的交流共同,认真询问安全施工看法。

安全检查表。全面利用施工安全检查表,逐项对施工现场进行系统、标准安全检查。以表格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现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积累,以此作为新项目管理中的参考资料,有利于有效识别危险源。

图1 施工前危险源辨识

图2 施工中危险源辨识

图3 事故中危险源辨识

三、国际工程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研究

在对国际工程项目现场安全全过程管理时,主要采取OHSAS系统,保证项目施工全过程满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对现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提高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质量。

1.管理计划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以及危险控制计划。判断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判断是否会对现场安全造成影响。主要流程就是按照危险源总清单与项目特点进行结合来判断危险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将评价结果填入辨识评价清单内。通过确定风险等级与程度,来确定下一步具体工作。如果是初级危险源,只需要加强对其管理,并做好控制;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如果是中高级危险源,必须要制定解决措施,并与清单一起上报给企业,由专人对危险源等级进行复核,制定相应解决措施。

法律法规要求。确定工程施工现场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并提供获得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途径。主要就是工程相关国家基础、特定以及业务范围之内的法律法规,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现场安全进行管理控制,对于存在不符合现状的内容进行更改。另外,要做好国家内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不断提高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此外,针对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而造成的工程项目现场安全事故,应当明确责任人,让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以形成警戒,从而减少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的满足工程项目建设需求。

2.计划实施

首先,确定计划实施参与的人员与部门,保证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系能力。另外,还需要做好各管理人员的培训能力,以满足国际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其管理意识与能力。其次,做好信息的交流沟通。通过对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以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研究与整理,根据其内容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传递,以便于更详细准确的对信息进行处理。对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及时进行管理。然后,将资料、记录文件化。对现场有关的各种资料、表格以及记录等进行整理,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认识变动造成的管理工作脱节现象的发生。最后,做好系统运行管理。做好施工现场化学品搬运、易燃易爆物品防火、事故预防措施完善以及事件事故处理措施等。对于存在的重要风险源要进行识别以及分析后,结合工程特点来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保证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3

一、我厂生产本安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工作还不够务实,在生产和检修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比较多,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

(二)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工作繁忙,员工一天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与机械设备打交道。因此,对本安体系建设上的认识还不高,本安体系的培训工作还不够深入、不够扎实、不够到到位,在很多环节上还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闭环系统。

(三)还有一个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四)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

(五)处理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工作是机械检修厂经常要面对的事情,机修的检修工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我厂在正确对待危险源辨识工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强化与员工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使全体员工员懂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在生产和检修环节违规违章的操作以及一些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还有就是选择一个适合我们这种厂的安全管理模式,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不但能够使我们厂发展下去,还能很好的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针对我厂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工作之余必须要强化本安体系的学习和宣传,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基层为单位制定小组进行分配、本部门的体系培训计划,编制培训课件,请有关专家编制本安知识题库,按时对与会人员本安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随机测试,有效促进本安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本安体系应用水平。

(三)原则上来说像我们这种下属厂建立监督管理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厂在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因此,必须要严格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给予严惩,对于那些在安全方面做的好的事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进一步加强管理者的安全生产关注度,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四)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信息的交流,不能及时的处理在生产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信息系统改进,立足目前我厂的实际条件,积极引进先进信息管理技术、有关的软硬件资源。

(五)机械维修厂存在很多的危险源,如何去处理好危险源辨识工作是做好本安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关系着本安体系的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处理危险源辨识工作的方法策略。

三、危险源辨识工作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危险源分类

1、化学危险源:包括可燃气体、液体、易燃性物质混合后产生的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职业中毒事故。

2、物理危险源:包括高温、射线、震动等危险源。可能发生中暑、放射伤害等事故。

3、机械危险源:包括动力、制造、传输装置、起重机械、机动车辆、通道等危险源。可能发生挤压、打击、吊物坠落、碰撞压伤

4、电气危险源:包括电气机器配线等危险源。可能发生触电、火灾事故。

5、建筑设施危险源:包括房屋、厂房危险源。可能发生倒塌、下沉事故。

(二)危险源辨识的具体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大步骤:

1、危险因素调查。

2、确定危险源

3、危险源的评价

4、危险源分级

5、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使危险源发生事故后损失最小化。

(三)确定了危险源就要积极对其进行防范控制,应采取现代化和传统的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干预。

1、在安全系统中主要因素是人,要加强员工思想保证、能力保证和制度保证等方面着手展开工作。树立安全理念,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从岗位培训抓起,以达到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

2、改变结构设计,尽可能避免或消除隐患;减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险区域,实现环境条件最佳化。

(四)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对于根源危险源的辨识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对系统中的能量物质或载体进行分析或测试确定其特性;二是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弄清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危险源类型,然后到实际中去发现这些类型的危险源。

2、收集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

我们要进行危险源辨识,我们首先应收集与本组织的活动、人员、设施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由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进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依据。

3、正确选用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如现场访谈/观察、头脑风暴、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SCL)、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组织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

对于我们这样的机械检修厂来说我认为,现场访谈/观察、安全检查表是两种较好的方法。现场访谈/观察依赖于实践经验,而安全检查表则是系统的理论总结,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危险源辨识得既快又全。

4、注意辨识的充分性和正确处理

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可以借鉴本单位和同行业以往发生的事故、行业的规定、一些作业文件的安全注意事项、较为成熟的安全检查表或安全评价表的内容。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还应及时识别或更新危险源。

还有就是由于我们这种机械检修企业的危险源一般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人为的失误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危险源的工作我们就必须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培养他们的业务能力,对他们进行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他们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维修知识,同时要培养他们诊断故障和处理故障的能力。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紧跟时代,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机械管理与维修的专业人才。

总之,开展危险源辨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因为危险源辨识让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都明白了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所要控制的对象,起到了预先防范的作用,这也为安全生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4

1.坚持依法治理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法律规范各种经营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依法治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我国原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过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加快安全生产立法,建立健全完整的、适应的法律体系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监察的重要作用,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和规范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是监督的主要对象,检查的重点应放在企业是否很好地执行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上。企业的法人代表重视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坚持了“安全第一”,资金投入、机构、人员满足需要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是能够搞好的。为此,还应推行企业法人安全管理资格证制度。

2.合理运用经济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追求效益最大化决定了企业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安全生产投入大,效益又不是短期就可以见到的。不重视安全生产同发生事故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但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讲,也存在着偶然性,概率不高,事故损失多少不定,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尝到了甜头,利益的驱使使其更加重了侥幸心理、冒险心理,在安全上不愿意投入。因此,违反安全法律法规后,应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制裁,且应保证这种制裁结果的损失大于安全投入,即使不发生事故,在经济上也是划不来的,消除利益的驱动力。

3.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版权所有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伴随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也包括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我们应该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安全技术,如危险的辨识与评价、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等等。特别要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生产,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4.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5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并探讨了安全风险识别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风险管理 防范

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①临时性强,工地的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及一些建筑物都具有临时性;②流动性大,项目部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便迁至另一个工地;③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平面布置以及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都不一样;各个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条件、作业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动;④人员组成复杂,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分包单位的,他们的工种、文化程度及专业素养也不同;⑤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及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施工。以上的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的安全风险也较大,因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如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过程中,因为结构失稳导致坍塌、倒塌意外,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物料提升机安装或运行过程中造成意外;高空作业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运过程中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以及撞击人员等事故;焊接、金属切割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事故或局部火灾;工程拆除、人工挖孔及隧道凿进等爆破,由于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建筑及设施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气体中毒或人员窒息事故。

2.3 工地饮食卫生条件差,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识别

3.1 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识别。施工企业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如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的识别,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卫生队负责职业病方面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运输物资部门负责车辆交通、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识别。以上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做好审核工作。

3.2 注意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分别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3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这3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信息加以考查和识别,并紧密结合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所有的设施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保证对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3.3 合理采用科学地识别方法。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事故树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现场访谈、观察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采用适当的辨识方法,如可采用现场访谈和观察、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危险源辨识工作既迅速又全面地开展。

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过去30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很多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伤亡事故。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眼下最紧迫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国际法律法规和相关惯例,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4.2 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利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安全事故的危害,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

4.3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建筑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相关人才,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

4.4 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结构混乱,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把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各种劳保用品,设立专人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对防护用品进行细心的保养;此外,还应对高层建筑施工、临边作业及洞口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4.5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降低了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后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5)

法律法规辨识方法范文6

Abstrac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compliance evaluation.

Office area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exist many error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office area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liance evaluation in the office area.

关键词: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Key Words:Environmental factors; hazard;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合规性评价的过程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收集、整理及传递;评价输入材料的提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实施等。其中,每个过程均是针对办公区域现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的。因此,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是进行合规性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1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首先按照组织机构、活动类型、产品类型划分作业类别,根据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全面辨识环境因素、危险源并评价,然后按作业活动类别列出清单。

2 办公区域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方法

2.1 分类过细

办公区域环境因素包括纸张、笔、复写纸、胶带、订书针、一次性茶杯、包装物、职工午餐泔水……等的使用或消耗,在识别的过程中不必分项列出,可以进行归类合并,例如规并为办公用品的使用、生活垃圾的排放等。

电脑、照明灯具漏电伤人;各类电气插座、插头、开关、线路老化、受潮、破损;用电线路、设备短路或过载;电源接线板随地拖放浸水;非电工人员自行安装修理用/带电器具等危险因素可归并为漏电保护设备失效。

2.2 列入不必要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办域涉及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较少,影响后果也较小,不必为了追求篇幅而列入不必要的或发生可能性较小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例如:档案资料纸张散发有害气体、废纸丢弃、废日光灯管的排放、废笔的排放、废文件夹的排放等,造成的环境影响微乎其微。

在企业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旧计算器的废弃、废硒鼓的排放、废打印机的排放、废电脑显示器的排放等环境因素几乎不存在。

柜子松动、搬重物(书柜等)不稳、已知传染病未隔离、环境卫生不良、办公室照明灯坏了未及时更换等发生的概率较小或不会造成较大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后果。

2.3 错误区分环境因素、危险源

部分生产活动,即有环境影响、又有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就应根据其后果影响程序区分。例如:墨粉的污染、计算机房电磁辐射、变压器室电磁辐射、吸烟烟雾、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杀虫剂的使用等,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危害应是对人的健康损害,属于职业健康安全范畴。

3 针对环境因素、危险源的合规性评价输入材料

与企业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运行活动资料,如环境监测报告、平面消防疏散图、有害固废处置等数据,对不明确的及时进行调查。

员工工伤事故信息等资料、五险等福利制度的执行信息。

员工体检情况、意外伤害互助保险情况、女职工特殊问题保护等相关信息。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 注意事项

4.1 执行人员应提高认识,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工作业务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做到有效实施和监督执行。不断查找学习改进和持续发展的突破点。

4.2真实、及时、具体的收集记录和证据。日常工作记录、总结评价和考核应充分,证实证据的支撑性材料应完善。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中,详细的文字记录十分重要。

4.3 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要连贯,必须进行有效封闭。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的事情需要追溯,有些不能完成的事情不应写入制度建设中。

5 结论

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制度的合规性评价,找出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制定的预防方案和纠正措施有的放矢,使预防工作高效实用。合规性评价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控制企业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参考文献:

[1] 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S].

[2] 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