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1
关键词:价值链 期货公司 商业模式
2011年中国证监会《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开启国内期货业三项创新业务之一的投资咨询业务,目前已有十多家公司取得了开展该业务的资格。投资咨询业务的开展将从根本上改变期货行业以往依靠单一的经纪业务收费的商业模式,要求期货公司变革商业模式。
期货公司商业模式变革的现实基础
(一)行业发展:量变到质变
中国期货行业自1988年起步,经历孕育、试点、整顿等过程,尤其是经过2000年以来的规范发展,已经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转型阶段。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期货市场。从上市品种方面来看,期货交易品种由2000年的6个逐步增加到2011年9月底的26个,2010年4月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更是将中国期货上市品种由商品期货扩展到国际期货市场主流的金融期货,甲醇、白银、债券等品种也将陆续推出。从成交情况来看,近年来中国期货交易规模年增长率超过50%,超过国际市场20%的增长率;2011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491993270手,累计成交额为66981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1%和13.65%。无论从上市品种来看,还是从成交情况来看,中国期货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并为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亟需实现向质的提升转型。
(二)市场竞争:同质到异质
首先,网点竞争由单一的数量竞争逐步向数量竞争和质量竞争两种方向分化,典型表现是一批有实力的前瞻性公司逐步建立庞大的营销团队来扩展自身竞争力。其次,资源竞争由立足自身资源竞争逐步向立足自身资源竞争和整合自身及股东资源竞争两种方向分化。一是,产业公司控股或参股的期货公司,利用股东及集团的金属、农产品等上、中、下游企业资源,在品种的采购、生产、流通、交割各环节都发挥“协调作战”的作用,进而整合期货市场资源和现货市场资源。二是,券商控股或参股的期货公司,初期以IB点作为客户联系和服务的纽带,随后共享研究资源、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等,并逐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创新应用。再次,竞争手段由单一价格竞争向价格竞争主导和增值服务竞争主导两个方向分化。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行业平均佣金水平几乎触底,一些期货公司处于亏损和亏损边缘上,迫使部分期货公司另辟蹊径,向增值服务竞争转型。
(三)客户需求:一般到专业
首先,随着期货投资者的逐步成长,客户的需求也逐步由一般的咨询服务向策略建议、交易习惯诊断等专业升级。其次,期货行业的发展和期货市场政策的放开促使投资者结构逐步优化,法人客户尤其是产业客户和机构客户逐步增多。客户结构的优化也促使客户需求由一般化向专业化转变。一方面,产业客户通常有套保组织架构设计、套保策略设计、交割服务、套保风控策略等更加专业化的套保需求。另一方面,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客户的逐步加入,势必对期货公司的研发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提出更高的专业需求。再者,从风险偏好的角度来看,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一般会促使投资者逐步分化为风险规避者、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偏好者三类,对应于期货市场中的套利者、套保者和投机者。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要不同的咨询服务、交易策略建议、风险控制措施等,进而使得客户需求从一般化向专业化转变。
(四)业务内容:单项到综合
投资咨询业务的开展改变了期货行业依靠单项的经纪业务收费模式,或将给期货行业创造出新的盈利增长点,走向传统经纪业务和新兴咨询业务综合收费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传统经纪业务和新兴咨询业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传统经纪业务的优势可以为新兴咨询业务的开展奠定广泛的客户基础,尤其是较高比例的机构和产业客户,进而高效率地促进新兴咨询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新兴咨询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扩张可以提升客户服务品质,既有助于留住既有的优质经纪业务客户,也有助于吸引新客户,扩大经纪业务客户群,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机构和产业客户占比,优化期货公司客户结构。此外,投资咨询业务的开展一方面将使期货公司原有的大量研究及增值服务的价值显化,改善期货公司的收入结构;另一方面,将使期货公司原有的大量研究及增值服务更加专业化和高品质化。在证监会开启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上述多重潜在收益,势必要求重构商业模式,一改以往仅靠营销诱导的经纪业务收费模式。
期货公司商业模式变革的方向
根据价值链理论,期货行业价值链包括研究开发、经纪和营销服务三项基本活动,以及法律服务、网络管理等支持活动,进而可以将期货公司未来可以选择的商业模式划分为营销主导型、研究主导型和两端并重型三类(见图1)。值得注意的是,在期货行业量的积累阶段,期货公司基本上都采用经纪主导型商业模式,以手续费为主要竞争手段,以营销服务和研究开发为辅助竞争手段,展开同质竞争。在这种模式下,期货公司仅仅将营销视为一种开发客户的手段,并不试图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进行品牌宣传等活动。因此,这种商业模式只可视为一种过渡模式,在新时代势必需要向其他三种模式转变。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2
来自全世界的初创企业齐聚一堂,讨论融入区块链的业务,然而这些业务将远不止于,颠覆各行各业并为他们的投资者赚钱.
有些企业家相信他们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还将解决全人类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结束世界饥饿。
OSA DC首席运营官 Alex Zdrilko说:“大多数人仅仅认为区块链只是资本,炒作背后的推动力量,而这项技术在金融领域之外还有更多的潜能。比如说OSA,我们相信它将帮助零售商大幅减少浪费,并利用省下的数十亿资金,来填饱本来会要挨饿的数百万人的肚子。”
注:OSA DC(一个收集和分析零售商数据的人工智能驱动型平台)
在与东欧零售商一起开展的试点项目中提供他们的技术后,Alex Zdrilko 和他的同事正在向投资者和区块链企业家同行,推介他们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全球接纳。
项目推介中还包括一个,得到许多行业专家赞同的论点——区块链将使各行各业解决其低效率的方式发生结构性转变,并将赋能所有国家与其公民一起解决包括犯罪、贫穷和饥饿在内的重复性问题。
由于其绝对透明性、提升的安全措施,以及存储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上的数据不易破坏,专注于零售的 OSA DC 平台许诺,通过减少产品浪费(超过“保质期”、必须丢弃的食品),为食品杂货零售行业,每年节省至少1000亿美元。
Alex Zdrilko 设计了 OSA DC 平台的人工智能大脑,它监测整个商场,供应链的易变质食品库存,识别出即将过保质期的产品,并自动在整个商场打折销售这些产品,从而将浪费降至最低。
然后,在易变质食品过保质期之前,若它们仍未售出,则可捐赠给面向穷人和营养不良者的当地避难所和食品项目。
Alex Zdrilko 说道:“想象一下各种可能性,借助区块链技术,再也不会丢弃一瓶牛奶、一颗生菜、甚至一片面包了,这一切只需要商场和他们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一起拥有这项神奇、透明、高效和智能的技术。”可以说很完美了。
除了帮助商场从产品浪费损失中节省超过 1000 亿美元以外,Alex Zdrilko 还许诺区块链技术,将为该行业的零售商,每年再额外节省因天天奋力摆脱的断货问题,引起的 4000 亿美元损失,这项斗争是由确保每一个商场的供应,满足顾客需求,这一始终波动的挑战引起的。
通过利用 OSA DC 平台背后的人工智能大脑等智能来管理库存,商场将确保产品永不“断货”。平台还将为零售顾客赋予,他们在街坊杂货店,从来没有获得过的数据,包括产品的制作或加工地点、添加了什么防腐剂,以及除了失效日期以外,消费者还将掌握有关其原料和营养成分的一切数据。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表的一份题为“有目的的创新:在加速食品系统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角色”的报告中,综述了食品分销中的低效率,包括供应链中消费者和零售商每年造成的、占全球食品产量将近三分之一的损失,大致相当于 13 亿吨食品!!!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3
2001年12月,著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 托夫勒就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说道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齐,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
体验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商家有了更大的市场机会和赚钱的新空间。有人说,体验营销是21世纪营销战中最有力的秘密武器,它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最有力。
在中国,发达地区、青少年族群和高收入市场已经步A体验消费时代。君不见,DIY(Do IT Y0uRsELF――自己做)在许多都市青年人的眼中, 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星巴克咖啡在小资一族中极具魅力且发展迅速?小资味道的体验。
为什么球迷们非要不惜代价赶至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现场?――现场刺激的体验。
为什么大卫科皮菲尔的梦幻魔术席卷中国各大城市9――梦想成真的体验。
为什么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在中国能让年青一族随之又感又动而赢取市场?――酷和Q的体验。
为什么企业教练(coucHING)一类的培训课程能在中国赚大钱?――互动激励的体验。
为什么电子游戏使人如醉如狂?――虚拟成功的体验。
抓住体验消费,开展体验营销已经成为中国营销创新的重要课题。在新闻及娱乐业、服务业、旅游业、培训业、网络和高科技业,及其他专业服务、金融服务、零售业等领域,体验消费将是主流消费之一,而体验营销无疑将成为主流解决方案的新焦点。
“环球嘉年华”上海飓风
“环球嘉年华”是一项世界性巡回活动,旨在将狂欢撒遍世界各地。
欧洲历史最久的游乐园经营家族Stevens家族的第三代掌门Wilham F.Stevens,将家族的“嘉年华”品牌发展成为与迪斯尼、环球影城并列的世界三大娱乐晶牌之一。2001年William及在商界具有丰富经验的汉斯・罗达成(Hans Lodders)与香港金海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香港汇翔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环球嘉年华”,专业经营巡回式游乐场。迄今,“环球嘉年华”已经先后在巴黎、伦敦、吉隆坡、新加坡、迪拜、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游历,所到之处,均在当地掀起阵阵旋风。
“环球嘉年华”2003年进人中国内地,先后在上海举办夏季版和秋季版。夏季版自6月27日开园,到7月27日结束,平均每天游客量达到4.3万,共吸引130万人次客流,并创下了人均消费约100元、营业额总计突破1.3个亿的商业奇迹。秋季版于9月12日亮相,到10月26日结束。累计共创造2.2亿的营业额和215万人次的客流。环球嘉年华的火爆,凸显出中国一个消费潜力惊人的游乐市场,带给我们巨大的震动!
一、娱乐市场的新卖点:体验极限刺激
在上海“环球嘉年华”活动举办期间,只要一走出二号线地铁陆家嘴站,就能听到阵阵忽远忽近的狂呼尖叫声;顺着兴奋的人流快步前行,在东方明珠塔旁边用水泥浇铸的3.5万平方米临时场地上,集中了最彻底的发泄、最惊险的挑战、最肆意的欢乐!
巨大的摩天轮在旋转,跳楼机一次次“惨烈”地坠落,旋转木马、空中秋千、超级飞盘等游艺设备隆隆作响,震耳欲聋的快节奏音乐和高分贝的尖叫声不绝于耳。这里有全世界造价最昂贵的急速大风车(全球仅3台),有世界上惟一的大怪兽游艺机,有好莱坞电影道具制作专家设计的特别效果,视觉、触觉全方位出击,让你领受真正的诡异。全场最惨烈叫声的源头是一个叫G-Force的游艺机,坐在类似风车叶片的巨大“手臂”一端作大直径回转。长臂能在4.5秒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每小时96公里……
集体狂欢、尖叫呕吐,痛并快乐到令人瞠目。这究竟是怎样的娱乐,一夜风靡,一枝独秀?创始人汉斯・罗达成解释说:天差地别在“心理”――创建“嘉年华”,我的理念就一条,体验极限刺激。有记者问,打乒乓也体验一种刺激,为何难像“嘉年华”瞬间人山人海沸腾?对此汉斯・罗达成的回答是:作为休闲娱乐,“尝”和“赏”都是享受,但一到市场运作,个中的界线丝毫不可含糊。“嘉年华”从一开始就定位“尝”,“尝”相比“赏”,不需专门技艺和时间累积,瞬间获得极度刺激便享受了极度,人见人爱。“嘉年华”审时度势,锁定的是大众体验而非精英体验。
二、制胜战略:创新商业模式
娱乐消费行为的两大特点是消费者的“喜新厌旧”以及重复性消费的有限性。前者往往使得娱乐场所要花大量资金更新设施和项目,后者客观上需要经营者不断创造新的消费流来维持一定的市场容量。如果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亏损就在情理之中。据有关资料反映,中国的游乐业70%亏损、20%持平,能够盈利的仅有10%左右。就是全世界鼎鼎大名的迪斯尼乐园,除日本的那个,每年的总亏损高达4亿美元!但迪斯尼通过晶牌特许经营和发展品牌衍生产品的商业模式,创造了大得惊人的相关产业,电影、电视、图书、服装、玩具…一一年收入250多亿美元!
“环球嘉年华”是通过另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了娱乐消费行为的两大特点问题,简单地说是“巡回移动”加“低成本运作”。
香港汇翔有限公司只有20多个正式员工,几乎所有设备,连同工作人员都是临时雇用的。公司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小游艺机运营商组织起来,达成利益分配等约定,一方出设备、技术,一方全力包装、营销,联手打造品牌。低成本的运作达到了资源配置的经济性,走“移动”之路,逐财富而游,把世界各城市的人气、经济实力、对大型游乐场的新鲜感等当做自己的资源,从而获得利润,铸造品牌。“移动”的模式也回避了固定游乐场前期投入巨大的风险。“环球嘉年华”游乐场的土地、设备都是暂时租用的,灵活的业态大大减少了场地和设施维护的费用,有效营销创新 使用代币
来源,本文作者整理压缩了成本,也能更快更换最新设备,或是根据不同受众搭配不同的游戏组合,使每一次“嘉年华”都是独一无二的。游乐行业季节性很强,移动游乐场巡回各地,回避了严寒酷暑等不利天气的冲击。
三、制胜战术:创新营销设计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环球嘉年华专门请上海的索尼亚公司做了5次市场凋研,对消费群体、消费层次研究得非常透彻。环球嘉年华的所有项目挤在3.5万平方米内,灯光迷乱、音乐狂野,作为奖品的毛绒玩具重重叠叠、铺天盖地,加上游客的欢笑、尖叫,营造出一种无可比拟的狂欢气氛。让人感叹的是,每个摊位的排列密度,都是为最大限度地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
上海环球嘉年华真正难得一见的世界级游艺设备只有三四个而已,把旋转木马、儿童滑梯等等所有的游艺设备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个。而面对每天数万人的流量,可以想像环球嘉年华靠这些设备赚到的钱非常有限。相对而言,类似中国庙会上常有的“软游艺”项目遍布嘉年华会场,花样繁多。这些项目参加一次至少花费20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与大多数“硬游艺”设备基本是一样的。环球嘉年华的“软游艺”和“硬游艺”,无论从现金流量还是从利润率来看,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这正是环球嘉年华巧妙的营销设计――通过“硬游艺”吸引游客,通过“高价贩卖毛绒玩具”获取品牌(迪斯尼许可的品牌玩具)和环境气氛等虚拟附加价值的回报。在表1中,笔者总结了环球嘉年华基于消费者行为而做出的重要营销设计。
第5种消费者价值与体验营销
一、第5种消费者价值
消费者价值(PUV)是营销关注的核心,向顾客提供何种价值是企业制胜的基本问题。传统的教科书列举了4种消费者价值,即功能利益、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和个人价值。
今天,价值的观念正在变革,“消费者体验”已成为第5种消费者价值,即消费者购买和追求的是体验价值。非常不同的是,管理者必须改变创造价值的方式,与消费者共创价值。即消费者开始成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
体验营销的高境界是把握消费者的“体验消费”机理,创建“体验品牌”。“体验晶牌”与“功能晶牌”、“象征晶牌”的差别(见表2)。
二、体验营销的策略
营销教科书早已强调,不仅是卖牛排,更是卖煎牛排时的咝咝声!
中国古代就有茶艺,即注重和贩卖喝茶过程的现场体验,使人念念不忘、意境升华。
体育营销即以体验为本。有人说,看足球最给人以各种丰富体验乃至极端体验,任何人,只要看球赛10分钟,必从中体验到某些东西,或欲望、或搏杀、或悲情、或勇猛、或速度、或力量、或狡诈、或性感、或宏大、或激情、或狂欢、或排兵布阵之智慧、或放纵和发泄……
策略1: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
可以从以下4个层次人手:
物质层次:追求产品的质量与功能、质感,在质量和功能的满足中感受体验的满足;
形象层次:追求产品的外观与设计,从外形上寻找体验的满足;
服务层次:脱离产品具体的形与质的束缚,追求消费内在功能,通过服务完成消费过程,在享受服务中实现体验的满足;
象征层次:追求消费的形与质以及具体的功能束缚,直接实现消费的本质:满足与象征,在人们消费的过程中,有很多并不属于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或者说是一种心理体验。
策略2.以事件营销强化消费者体验
事件策划的指南是: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和互动是策划重点。
例如,2003年新天酒业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一场为期两个月的“体验风暴”活动。
策略3:运用互联网推行体验行销
互联网网络环境可以推动消费者体验价值更充分地展现。借助网络,企业既可持续了解客户的想法和需求,又可在进行的价值交换中与客户更紧密及时互动。消费者则有更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互动,网上QQ和电子游戏的极其火爆就是证明。
策略4:以体验打动消费者的广告策略――共鸣论
共鸣论(Resonance)主张在广告中述说目标对象珍贵的、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感受,以唤起并激发其内心深处的回忆,同时赋予品牌特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建立目标对象的联想,通过广告与生活经历的共鸣作用而产生效果和震撼。其策略要点是:
该策略最适合消费类产品或服务,在拟定广告主题内容前,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目标消费者的典型生活经历:
常选择目标对象所盛行的生活方式及深层体验加以模仿;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4
iPhone虽然很美,但是距离完美还相差很远。例如,它不仅价格很贵,而且只能局限于AT&T狭小的EDGE网络;如果在美国以外使用,数据通信的费用更是惊人;其系统的封闭性限制了开发者在其中开发新的应用,却激起了许多黑客攻击探秘的欲望。虽然上述问题已经有所缓解,如价格有所降低,软件有所改善,但是Apple公司通过封闭性围堵来赚取超额利润的思路肯定不会改变。
谁将与iPhone争锋?许多人把目光转向了呼之欲出的Google gPhone。人们猜测,虽然在市场上的轰动效应有可能相提并论,但在设计理念和市场战略上,gPhone和iPhone显然是南辕北辙。iPhone讲究的是设计上的时尚感,主攻的是利润比较丰厚的高端市场,而gPhone将会追求技术上的开放,价格上也会平民化。
很少有人关注iPhone采用了什么软件平台、什么技术,而gPhone的技术色彩将会十分浓厚,如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J2ME中间件层和Flash/Ajax展示层以及由Google收购的Skia公司开发的某种矢量图形技术。这样的软件架构正是风险投资家Simeon Simeonov所描述的最理想的手机技术架构。技术派的人士总是认为,完美的手机平台应该是越开放越好,应该成为“自由经济”的推动力,而不是垄断经济的急先锋。就像是Google所营造的环境那样,让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在充分的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
完美难界定
对于不同的人,完美显然有不同的定义。对于电信公司,完美手机应该能够将用户门号与手机锁定并且从用户那里收取到高额服务费。虽然手机用户和手机开发者对于完美手机的定义也不相同,但是开放与自由选择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值得注意的是,iPhone显然不是开放的典范,但可以作为完美手机的重要参照系。循着这个思路,如果我们从技术架构来看,在各类手机软件平台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Linux了。
Linux有可能成为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BI研究机构指出,到2012年,智能手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75%。在此期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将达到3.31亿,其中基于Linux的手机份额将达到31%。
Apple公司在手机市场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这与技术特性关系并不密切,更多得益于Apple公司与电信公司、媒体公司的商业合作。这种极为封闭的商业模式为Apple公司赚得了远高于竞争对手的利润。据报道,西班牙电信公司的分支机构02从iPhene用户那里收到的费用有40%付给了Apple公司。Apple公司与迪斯尼公司在内容方面的合作使他们在这个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是,Apple公司的这些做法已经遭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这也使得这种商业模式面临更大的挑战。相比之下,Linux的开放性使得用户在内容上拥有更多的自,而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则不容易获得超额利润。
对于软件开发者,他们最在意的是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软件模块去指挥硬件完成自己期望的功能。对于用户,他们最在意的则是手机拥有足够的容量和速度,可以不受限制地完成各种期望的工作,享受到各种期望的服务。从这个角度,完美的手机其实应该具有最好的灵活性,可以自由地添加或者删除许多功能模块。
另外,完美手机应该非常便于操控。iPhone的触摸屏备受推崇,但是没有Treo那样便于单手操作。另外,在手机的正面还应该配有激光投影镜头,当手机放在桌上时可以在桌面上投射出标准尺寸的键盘并且读取用户击键动作。对于手机开发制造商,最大的挑战其实并不在于实现这些功能,而是在于让手机具备所有这些功能的同时不至于使其体积和重量超过笔记本电脑,而电池却只能支撑30分钟。
Linux承载最后的希望
完美手机应该是一台小型的电脑,它应该像普通PC那样,只预装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装配各种不同的功能。显然,让手机像PC那样灵活方便地安装和卸载功能模块并不容易。从商业上,电信运营商对用户使用方式的制约可能是最大的障碍。但从技术上,手机应用软件与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互操作性却是最大的问题――一种手机应用软件无法正常地在所有手机上运行。这个问题使许多用户看到一些喜欢的应用却被兼容性所困扰。受影响的还有软件开发商,它们必须为不同的手机开发不同版本的应用软件。
Symbian最初也是由担心微软会垄断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几家厂商组建的,但最近Symbian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已经引起了运营商的担忧,特别是手机龙头Nokia的势力谁也不敢小觑。从目前形势来看,Linux几乎是阻止微软、Nokia垄断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后机会了。但是,Linux所特有的优势――自由的选择却给标准化带来了挑战。而Linux发展的统一规范应该管理到什么程度,也非常值得关注。不过显而易见的是,Linux目前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制约集权,而是促进统一规范的建立,使其有能力与微软的Windows Mobile、Nokia支持的Symbian以及Apple相抗衡。LiMo基金会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成立的。
LiMo基金会旨在通过一个均衡、透明的过程来构建开放的移动软件平台,包括提供API接口规范、架构体系、开放源代码参考、基于参考工具组件的源代码更新和第三方软件参考规范等。最近,LiMo基金会进一步扩大,新增加的核心成员包括Aplix、Celunite、LG电子、McAfee和Wind River。
如果从市场竞争格局的角度去观察Linux,显然应该去看那些手机产业巨头,但如果从技术的层面观察手机Linux平台的发展趋势,就应该特别注意一下LiMo基金会中那些专业的Linux平台厂商。Wind River是LiMo基金会的首个商用级Linux平台和工具供应商,另一个重要的手机Linux平台提供商MontaVista也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了LiMo。LiMo基金会的创建厂商及核心成员将共同开发一个集成了高级开发工具的开放移动Linux平台系统,其他工作计划还包括减少移动Linux中发展的断裂和扩展移动Linux开发者合作体系等。
设计完美手机的捷径
标准化、互操作性当然是Linux作为手机软件平台所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但是这显然不是问题的全部。从整体上看,快速启动能力、占用最小存储空间、独具特色的功能以及产品快速上市,这些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以Wind River为例,其最近的高性能商业级Linux版本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基本问题,并将通过LiMo基金会成为手机Linux平台的新标准。新的Wind River Linux基于2.6.21 Linux kernel,而且提供了64位应用支持,包括对于Kernel和应用空间的交叉调试工具。64位环境正在成为嵌入式Linux的主流,该版本的恰好顺应了这一趋势。
对于单核手机这类消费电子产品,要同时支持基带协议和流媒体等终端用户应用,这些都需要非常强的实时性。即便是在成本和上市时间的极端压力之下,这种实时性也是不能打任何折扣的。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5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及贯彻实施后,财政部又陆续出台了准则讲解、应用指南、解释公告等,不断完善准则体系。但是综合梳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后,不难发现整个准则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值得改进之处。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比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准则在会计计量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为此,经过多年讨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7月了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从计量角度讲,讨论稿厘清了计量目标、计量基础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许多基本概念,对完善我国会计准则计量相关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分析我国现行准则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2013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新的概念框架计量讨论稿,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改进我国会计计量的建议。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会计计量规范存在的问题
回顾我国的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准则讲解和应用指南之后,发现我国会计计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计量目标不明确
目标指导具体规定。以概念框架为例,美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起点,目标进而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同样,计量目标是会计计量的基础概念,是解决会计计量问题的关键起点。
在讨论计量目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争。受托责任观指财务报告应反映管理者对交托的资源的保管责任或受托责任的实施成果,以便所有者能够对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进行评估;决策有用观指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主体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对于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授信人做出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是有用的。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分散,投资者实际上为委托人,需要根据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决定继续维持受托关系还是更换受托人,即决定继续投资还是退出投资,因此决策有用观包含受托责任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概念框架都将决策有用观作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词。
决策有用观下报表的主要使用者为投资者和债权人。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存在矛盾。投资者希望采用市场价值方式对主体进行计量,这样更能够反映其投资价值;债权人则期望采用历史成本对主体进行计量,从而以最稳妥的方式反映该主体的偿债能力,提高债权人的保障系数。我国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还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由于国有企业产权属于全体人民,政府和公众需要对企业拥有知情权,政府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满足监管要求。不同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存在差异,所以概念框架应明确计量目标,确定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的优先顺序,并确定对资产和负债计量的要点。
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都未提及会计计量目标,这就容易导致无法厘清应当采用何种计量基础,并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何种计量基础。
(二)具体准则中的计量基础缺乏在基本准则中的理论依据
该问题是目前我国会计计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基本准则中仅规定了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这五种计量基础,但在具体准则中应用到的计量基础远远不只这五种,比如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了摊余成本法,对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对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进行计量时采用名义价值1元作为成本,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融资租入资产初始确认的金额为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对存货进行后续计量时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上述列举的计量基础均在具体准则中得到应用,但却无法在基本准则中找到理论依据。
此外基本准则也未说明何时采用何种计量基础,这就导致具体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异。以现值为例,在不同情况下,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大不相同:当采用带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付款支付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长期应付款的现值,折现过程中采用的折现率为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延期付款债务特定风险的利率,实质上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在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时,采用的利率为当前市场利率;在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过程中采用的是租赁合同承租人的内含利率;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计算资产减值准备时中采用的折现率为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通常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作为依据。还比如对于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基础,现行准则中规定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等,但为何这几类资产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必须采用成本模式?以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为例,企业持有的目的都是通过资产的消耗来获取未来经济利益,但是固定资产必须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生物资产在存在活跃交易市场并能合理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准则体系中并没有解释为何在估算现值时采用不同的折现率以及为何公允价值在不同准则之间运用不一致。
(三)资产和负债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标准不一致
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部分。初始计量过程中,现行准则体系规定根据资产和负债取得的方式确定入账价值。对于后续计量,我国基本准则未对何时应用何种计量基础做出具体规范。例如若软件技术开发公司开发软件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但由于专利技术属于无形资产,即使能够获得公允价值也只能采用成 本法进行后续计量;而对于同样是用于出售的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公允价值可以获得,现行准则允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专利技术和投资性房地产持有目的相同但在后续计量方法却并不一致。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确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基础时越来越多的考虑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中规定主体应该根据商业模式和合同现金流流入的方式确定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基础采用摊余成本或是公允价值。该准则未对商业模式做出明确的定义,但列举了大量商业模式案例。商业模式即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根据商业模式确定企业的后续计量基础使得主体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更相关。而我国准则在确定后续计量基础过程中完全未考虑商业模式的因素。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指引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逐渐无法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多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指导公允价值的应用,FASB和IASB分别于2006年6月、2011年5月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层级、估值技术等基本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公允价值在计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6年新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被广泛引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公允价值不易从公开市场上获得。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资产无法在市场上获得公开的报价,导致尽管准则允许某些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仍然鲜有企业愿意采用。例如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允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有883家,共有27家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为3.06%,比例较低;其二,存在某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操纵利润的现象。例如根据福建水泥的公开披露,2009年其将持有的兴业银行股票划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报告期的上半年以均价27.642元/股卖出兴业银行股票423万股,扣除交易税费后实际获得收益11181.075万元,获得投资收益11181.075万元,后又多次进行买卖兴业股票的操作。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公司在2009年扭亏为盈。这个案例充分表明市场价值的波动可能导致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企业利润波动异常,不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2014年1月28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加以明晰,明确公允价值属于退出价格(exit price),要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participant)而非主体角度(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ity)进行估计,同时加强了对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该准则在2014年7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公允价值准则应用指南》也即将,进一步增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至此我国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指引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但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的计量质量仍然有待观察。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讨论稿中计量部分介绍
2013年7月IASB了概念框架其余部分讨论稿,预计在2015年新的概念框架定稿。新的讨论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量的概念和应用加以明确:
(一)讨论稿明确了计量目标
讨论稿说明计量目标由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共同决定。财务报告目标为:“提供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而且所提供信息应有助于现有或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做出是否向主体提供资源的决策。这要求报告主体提供关于主体的经济资源、要求权信息,以及主体运用资源效率和效果的信息。”财务报告目标决定了计量目标为:提供有助于如实反映所有关于主体的经济资源、要求权的信息以及主体管理层运用资源效率和效果的信息。
为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有用基础,这种有用基础被称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两个基本特征为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相关性指会计信息应该与投资者的决策相关。仅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或者仅使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基础都无法提供与决策最相关的信息,所以财务报表不能采用单一的计量基础。相关性还决定了资产的计量基础应反映其如何为主体带来未来现金流量,负债的计量基础应反映主体未来如何清算或履行义务。由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如实反映并不要求主体完全无误的反映信息,但要避免在记录信息过程中出现会计不匹配。
增进的质量特征对计量目标的影响包括:可理解性要求主体不轻易改变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只有当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资产和负债影响现金流量方式发生变化时才做出调整。可比性要求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尽可能少的计量基础。成本效益约束要求采用某一计量基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其成本。
(二)讨论稿将现有计量基础进行梳理后分为三大类
讨论稿将准则中存在的多种计量基础进行梳理,把所有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使得具体准则中应用到的计量基础基本都能从概念框架中找到理论依据。这三类分别是:(1)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包括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如剥夺价值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如摊余成本、在初始成本基础上进行摊销、折旧和减值等;(2)现行市场价格(包括公允价值),该类还包括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或者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等计量方式;(3)其他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即当成本或现行市场价格不能提供充分相关的信息,或者被计量单位没有发生成本或取得收益,或者获取现行市场价格成本过高时,主体应采用的计量方法。此类方法主要包括采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收租赁款和租赁债务的减值处理、非金融资产的减值以及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养老金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等。
(三)讨论稿区分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讨论稿规定资产或负债初始入账金额依取得资产或负债的方式分别确定。在等价交换中,交易双方既不属于关联方交易,也没有面临财务困境,资产和负债按支付或取得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在不等价交换中,当交易双方为关联方或者交易一方处于财务困境时,如果初始计量采用支付对价 的公允价值,那么后续计量过程中可能产生非交易损益,因此这种情况下根据交易性质确定入账金额;如果该交易属于与权益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则在权益中确认公允价值的差额;如果交易中存在隐含交易部分并可以被识别(如提供额外服务等),则在报表中确认隐含交易金额;如果交易一方因处于财务困境低价出售资产,交易另一方应该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收益或损失;如果支付的对价为主体自身权益工具,则采用交易对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该权益工具。
在非交换交易中(政府补助或者法律诉讼等),如果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为零,那么后续计量将发生不必要的变化,所以此类资产和负债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应该保持一致。内部构建的资产亦是如此。
(四)讨论稿区分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
根据计量目标,资产应该根据其为主体提供现金流量方式,即按照持有资产的意图来选择后续计量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5种情况:
1.为使用而持有的资产。这种情况包括为生产、购买、销售以及办公而持有的资产。这些资产应该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进行后续计量,原因如下:首先成本法应用较为简单,其次以成本为基础的折旧和减值处理方式能够反映资产获取现金流的方式及其变化,最后主体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所以现行市场价格对报表使用者来说并不相关。讨论稿着重说明了为何对意图出售的存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第一,因为出售存货过程中卖方需要积极的寻找信用条件符合要求的买方;第二,重复发生的销售信息有助于估计未来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量,过去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信息具有预测价值,而现行市场价格不能提供类似信息;第三,很难确定存货的市场价格,因为销售存货过程中会发生大量交易成本。
2.为出售而持有的资产。持有该类资产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为出售,所以现行脱手价格(exit price)更相关,如某些金融资产和标准化合约的远期合同。对于某些正在修建或者已经修建完成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具有独特性,现行市场价格不易获得,但因持有该类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历史信息并不相关,所以仍然采用现行市场价格(一般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进行计量。
3.为获取现金流持有的资产。这类资产包括借款、债券和其他应收款等金融资产。有效利率和可收回性是影响该类资产经济价值的两项重要因素。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能够提供有效信息,所以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但是对于那些现金流波动较大的资产、特别是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如套期保值产品,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可能出现会计不匹配,此时应该采用公允价值或者以现金流为基础的计量。
4.为他人使用而持有的资产。这类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知识产权、收取过路费的权利等,持有该类资产获取现金流的主要方式为收取使用权租金。该类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既来源于现有合同现金流又来源于未来合同现金流,现行市场价格反映了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因此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当无法获得现行市场价格时,采用基于现金流的方法计量。
5.无法确定使用用途的资产。有些情况下主体很难确定资产具体使用用途,这时可以根据当前的活动(商业模式)、计划、战略来评估资产最可能实现的方式。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对相似或相同资产的处理不一致。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按照资产最佳使用用途计量。最佳使用用途与资产的实际使用用途可能不同,但按照资产的最佳用途计量能够保证主体对相似或相同资产采用同种计量方式。讨论稿给出的另外一种选择是在主要财务报表中采用一种方法,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另外一种方法,或者在资产负债表中采用一种方法在损益表中采用另一种方法,二者之间的差额在其他综合收益表中反映。
讨论稿将负债分为没有明确合同条款和存在明确合同条款两类,前者主要指来源于诉讼或者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承担的义务,该类负债无法获得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信息,因此采用基于现金流的方法进行后续计量;后者指来源于合同、法规或监管的负债,这类负债结算金额确定或者计算结算金额的方法固定。讨论稿根据结算方式列示三种计量方法。第一,以现金或者以其他资产结算。大部分负债以此种方式结算,因为负债并不能轻易转移,所以采用成本法,但是衍生金融工具采用现行市场价格;第二,对于能够转移的负债,采用现行市场价格;第三对于以提供服务或支付第三方提供服务方式偿还的负债,如果提供的服务为循环发生的,则采用成本法(因为过去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信息),如果支付第三方提供服务,则现行市场价格更相关。此外合同条款明确,但现金流流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负债采用基于现金流的方法计量。
(五)讨论稿说明在应用其他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计算现值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基于现金流量估计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时需要考虑现金流量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承担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以及非流动性等其他因素。在计量特别是后续计量过程中讨论稿提出需要考虑是站在主体角度还是市场参与者角度进行计量。某些情况下如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应该站在主体角度,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估算意图销售的产品价值时则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在估计某些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时讨论稿提出需要考虑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因为主体的信用风险可能会影响主体未来清偿负债的金额,这也符合计量目标中对负债计量的要求,即负债应该反映进行结算时需要偿还的金额。
(六)对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计量部分的评论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现行概念框架计量部分内容较为单薄,仅仅说明了什么是计量,并对四种计量基础(分别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价值(结算价值)、以及现值)进行定义,对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作用有限。
新的概念框架计量讨论稿内容更为丰满,厘清了会计计量中部分基础概念,明确了计量目标,将所有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就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分别进行了讨论,能够较好的发挥指引具体准则制定的作用。但是讨论稿中计量部分仍有改进空间。首先,讨论稿中存在多处规定过于模糊。例如当对不能确定用用途的资产进行计量时,讨论稿提出的处理方法包括:按照资产的最佳用途进行计量、按照资产最可能用途计量、在资产负债表和综合收益表中采用不同计 量方法。这种模糊性为制定准则提供了过多的选择空间,不利于不同报表之间的可比性。其次,虽然全部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但是未对这些常用计量基础的概念和定义加以明晰。比如在其他基于现金流量的计量中提到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没有说明可变现净值的定义以及应用前提。笔者认为对于这些经常用到的计量基础,可以更加详细的解释说明,使得前后概念框架能够顺利衔接。第三,对于公允价值和现行市场价格的应用应该更加审慎。讨论稿中多处用到现行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特别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中,不论是否可以获得公允价值信息,均不采用成本方式计量。讨论稿给出的解释是投资性房地产是为了出售获取现金流。但是投资性房地产如果不能获取公允价值信息,而运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估算方法误差很大,需要大量主观判断,这时如果强制采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方式,并不能保证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以准则应该具有普适性,考虑到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审慎使用现行市场价格。
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念框架讨论稿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启示
(一)完善基本准则中计量的基本概念,明确计量目标
IASB在最新的概念框架讨论稿中已经明确了会计计量目标这一会计计量最基本问题:会计计量目标为实现财务报告目标,提供能够满足投资者决策的信息。
我国基本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表述为: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投资人和债权人均需要预测主体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不确定性,以便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和借款决策。同时,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进行,改革红利的释放,对国有企业绩效的评价也将越来越市场化,所以满足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一般也能够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如果按照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的表述,资产的计量基础反映其如何为主体带来未来现金流量,负债的计量基础反映主体未来如何清算或履行义务,则据此编制的财务报告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符合财务报告目标,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IASB的经验值得借鉴。
(二)在基本准则中对计量基础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使其更具指导意义
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将所有的计量基础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以现行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计量以及其他根据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虽然在具体表述上讨论稿未对这三大类计量基础进行明确的定义,但分类方法值得借鉴。如前文所述,基本准则中论述的会计计量基础仅有五种,但在实务中运用的远远不止这五种,比如使用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重估价等。若要对每个计量基础都进行定义难度较大,首先无法穷尽所有计量基础,其次主体经济事项过于复杂,无法列举出每种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因此像IASB讨论稿将计量基础在概念框架中分大类、再在具体准则中对应用的计量基础进行具体定义分析的方法比较切实可行。
该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对各大类计量基础按照定标准进行定义总结,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具体准则的应用。IASB讨论稿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板。
(三)区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确定初始计量基础和后续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
IASB概念框架讨论稿对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进行了区分。对于等价交易,不论取得方式如何,资产或负债的入账价值均为取得时候的公允价值;对于非等价交易,要在初始计量中确认非等价部分。初始计量标准得到规范。
对于后续计量,讨论稿根据资产带来现金流的方式不同,这与上述讨论的计量目标相一致:资产应该反映其带来现金流量的方式。这与最新修改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在逻辑上保持了一致性。IFRS 9规定在确定金融工具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是摊余成本计量时需要首先对金融工具进行商业模式测试和合同现金流流入方式。按照资产带来现金流流入方式的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最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对主体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当然不可否认,该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利于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因为对于同一资产,不同主体的使用目的不同可能导致计量金额不同,不利于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同时该方法存在管理层操纵的可能性,也不利于审计证据的获取。
我国可以对计量基础的应用前提进行有选择性的借鉴,不过多的引入公允价值以及有可能会被管理层意图操纵的条款。
(四)加强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指引
虽然我国已经公允价值准则,与国际以及美国准则基本趋同,《公允价值准则应用指南》也在即,但是对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世界会计实务界范围内仍属难题。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够高,不易获得资产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获得市场报价,市场报价可能也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内在价值且波动性较大,而采用估值技术时需要估计的主观因素过多,也可能与实际公允价值相背离。
商业模式基本问题范文6
市场作为连接商品生产与销售的交易纽带,是服务业发展的最早形态之一。商品交易是商品货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被马克思称为“惊险的跳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趋势,尤其是作为特定商品的专业化批发市场,成为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会聚之地,既为本地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流通渠道,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产业链条延伸至加工、配套、流通等环节,形成了全链条协作,又在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城市与市场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是一项庞杂而专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在市场的规划建设及布局发展上,却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可循。
1科学的规划是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南针
市场发展规划既是对市场未来发展所做的预测性计划,又是指导市场沿着既定的方向,不偏离发展轨道的控制性约束。在市场规划的编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市场发展前景、人口规模、区位优势、地理交通等综合因素,合理布局各类市场的位置和建设规模,保证市场的发展阶段与居民及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相适应,业态的设置和消费力能容纳的市场规模既不可太过超前,带来资源的闲置,也不能滞后于市场需求,造成资源的浪费。
市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综合性发展规划和专业市场发展规划。综合性规划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居民需求实际,对主要发展的市场类型、发展定位、空间布局等进行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商超、农副产品、日用消费等各类市场的规模和区域布局,控制总量扩张,限制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无优势市场的发展,做到定位准确,特色突出,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差别竞争力。专业发展规划是对专业市场的发展进行详细规划,对市场需求、发展规模等作出科学预测,明确预期目标和发展措施,指导各专业市场合理布局,科学发展。尤其是对大型商业网点,要根据市场容纳数量和网点辐射范围,对发展数量、规模等进行严格控制,既要符合便民利民的消费原则,又要防止因过度竞争等掠夺性开发破坏商业环境。
2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大型市场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市场的发展,如同一个规模庞大、事务繁杂的企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就难以驾驭市场在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单体专业化市场仅靠其自发发展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分散经营也缺乏引导和运营机制,在市场形势把握、市场战略实施上处于劣势。因此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成立市场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市场组织的主体地位,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让市场主体在市场大潮中成长、发展,按公司化要求进行市场建设,以市场化运作赚取市场利润。
对组团发展的市场群,由于各市场(商业街)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如果彼此之间发展定位模糊,经营产品同质,容易造成行业的分散,不能形成集聚效应。而通过成立市场(行业)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各市场(商业街)的发展定位,有效引导资源的定向集中,调节市场资源的统一配置,使不同行业的同类网点各归其位。同时管理机构对经营业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倡导诚信经营,营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3 因市制宜的发展模式是市场繁荣发展的发动机
再好的规划市场,如果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就只能是一座矗立的风景,失去了市场建设的意义。商业模式的选择,如同战场上的兵法一样,只有适路才能赢得胜利。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在城市CBD,同业的集聚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以商流吸引人流对人流形成商流的反鉴。
市场发展模式,外显为行业构成,内化为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价值。在模式基本固化为批发贸易的前提下,品质管理决定了市场的前景。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的市场,对其进行技术化、信息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技术化严控品质管理,以信息化提高交易效率,才是现代市场建设的要求。
4 高效的服务平台是市场提高交易效益的加速器
市场交易环节众多,市场信息千变万化,如何让市场参与者的交易程序化繁为简,从烦琐的市场信息中过滤出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来提供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集中,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价格、供求、品质等市场信息变化也能及时地反映在信息平台上,给参与者决策提供信息指导。
对木材、钢材等以大宗货物交易为主的专业化市场,涉及海关、工商、税务、商检等多个领域,审批服务环节的分散容易造成服务低效率。而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税务、海关、金融、商检等功能进行整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就可以缩短审批流程,实现“进得一家门,办结天下事”。
5 充裕的资金是市场发展壮大的新鲜血液
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市场的启动培育,都需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任何的要素投入,都将以资金作为媒介,物化为各类价值形式。在市场启动初期,仅靠当地资金是不够的,必须走出去,加大商业招商力度。市场招商,不单是引进经营业户,也是对外来经营理念的兼收并蓄,活跃当地商业氛围。坚持个体招商与群体招商相结合的方式,借鉴温州商品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运作模式,突出市场的整体推介启动,拓宽资金利用渠道,引进外地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快市场启动步伐。
大型市场的启动,由于受资金瓶颈、商业习惯、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积累。从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放水养鱼”是一种很好的启动模式,即在市场启动期,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等降低市场经营成本,吸引商户落户经营,逐渐形成一种“蓄水池”效应,慢慢凝聚人气商气。因此,对大型市场的启动,前期需要以强力的资金注入为动力,逐步培育、形成市场。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应积极开辟融资渠道,通过引进市场运营主体、争取各级市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等弥补资金不足,为市场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军果,刘振华,张均良.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 现代管理科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