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会计角色;就业前景;市场饱和;注册会计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38-02

1 前 言

裹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貌似充斥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当刚背上书包迈入小学的孩子说出“等价交换”时也并不会感到惊讶。虽然等号两边不一定会有人民币的出现,但一定都是象征货币的符号。而人们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似乎也越来越愿意和钱打交道,无论是充当消费者、生意人,还是工作角色。这样一来,会计这个职业也就慢慢地炙手可热了。其实,从古至今,会计行业永远都处于商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大到成千上万名员工,小到三五个创业伙伴,都不能缺少一个管钱理财的人,而且,这个角色的作用既可以普通到人们常常忽视他们,也可以重大到关乎企业能否立足于竞争市场,充当这个角色的人物数量也可以从一个到一群不等,这样的一系列职位包括出纳、财务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等。然而,蛋糕越来越大的同时,分蛋糕的人也与日俱增,且分蛋糕吃的人的增长速度甚至要大于蛋糕做大的速度。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会计行业的就业率显然已经不像曾经那样可观,这将是我们每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

我们不否认会计职业的重要性,但也不能逃避该职业市场的饱和度,这样的利弊难以权衡,它与这个社会日益变动的状态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学习精细程度密不可分,所以,会计就业问题是整个市场与我们自身双方面所决定的,是来自不同本体的不同因素所支撑起的大框架。

2 会计的职业定位及市场需求

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充当一个人人敬畏却又人人向往的关键角色。首先,对于会计角色这个词语要有一个大致的定义。我国较早研究会计角色问题的学者是王开田教授,在他发表的《现代会计角色论》中尝试把会计角色界定为:会计行为主体在特定的跨级主体内所处的社会地位,应享有权利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行为模式。之后又有学者从制度变迁、公司治理和会计政策等方面研究了会计角色的演变、形成、定位和内容等问题。综合来讲,会计角色是人们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功能要求,是由会计工作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会计的具体行为表现、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是社会角色中的职业角色而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历史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即会计在不同的场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这个偌大的竞争残酷的浑浊的市场中,会计角色是由会计职业中的各个岗位来填充的,不同的岗位演绎了不同的会计角色,造就了不同的会计人群。会计岗位的种类除了我们日常熟识的出纳、稽核岗位,还有资本、基金核算岗位,收入、支出、债务债权岗位,总账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级别更高的有会计机构负责人岗位以及总会计师岗位。此外,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多重岗位的提供使会计专业人员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会计岗位的人员越来越多,但同时也由市场管理体制的变化带来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项管理体制不断地变革,单位财务工作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实行专业化集中管理是大势所趋,而会计岗位的轮换就是会计委派制的一个延伸,它可以是在同一单位让会计人员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财务工作的做法,也可以是会计人员在各单位之间定期进行岗位交换的做法。在现代企业中,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更大的范围,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以来,会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者会计人员兼业务岗位,或者在岗人员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亲属关系,或者一人从事多个不相容的会计岗位的情况,以致部门财务工作产生如下负面影响:首先,会计人员对财务工作产生不满和倦怠情绪;其次,会计业务水平跟不上,虽然管理层一直以来都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但只强调主办会计的培训,一般会计缺乏全面专业技能,会计人员一有变动就有些措手不及,如车购税人员划转时,大量主办会计划转了,财务工作青黄不接,财务管理深受其苦;最后,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经济案件,大多直接或间接地与财务人员脱不了干系,会计职场的弊端如此也就慢慢地显露出来。尽管如此,依然有更多的人渴望踏入这趟水,这就出现了会计市场一窝蜂的状况,各路人马奔波于做账、审核的旋涡中乐此不疲,导致就业市场日渐趋于饱和。也许行走在大街上的十个人中,就有八九个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中的小会计,这样看来,也许会计行业的空缺真的越来越少,当有一天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其余无法就业的会计人员就只能一面虎视眈眈地觊觎别人的职位,一面寻思着如何转行,而这些人的现在也许就是仍在学校学习会计专业的我们的未来。尽管市场在水深火热的经济环境中仍不断壮大着,但壮大的速率只会逐渐减小,最后达到零之后,维持平衡状态。而新进人员的浪潮却在蓬勃发展,他们对每一个会计职位都如饥似渴,当表示市场壮大的曲线和表示求职者增长曲线以不同的斜率同时上升时,总会有一个交点,交点处,二者相等,市场饱和,但这个稳定的时代早已是离我们远去的20世纪几十年代的时候了。而现在的状况处于交点的右方,于会计职位而言,供不应求,所以,自热而然有很多人没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会计专业就业难也成为一种说法。

再将目光转回自己身上,无论在家人或是朋友眼中,从事会计总是一项兼稳定的职业和可观的收入于一身的行业。会计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它已经渐渐地上升到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参与决策,参与制定公司战略方案的高度上,未来还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至于我们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型,大概分布在三个领域中: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财务部门或是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若可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不论于谁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从助理会计师起,进而努力考取注册会计师证,进一步的发展可以通过考取注册评估师或审计师资格来获得;若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则是最适合会计专业发挥专长的地方,记录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公司预算、运营评估、成本管理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专业知识,要精益求精,彻底掌握;若想要拥有更稳定的铁饭碗,则可以考虑进入政府机构,从事会计或审计的工作,对政府机关的财务状况进行核查,同时要求我们考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或是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这些与职称相关的考试都会对我们在职场上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选择会计,就必须接受需要一路考试来获取职称的事实。当然,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会计越老越吃香,因为老会计的经验是可贵的,是后来者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的,而经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处理日常业务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经验只能是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慢慢积累下来的。对于在校生而言,目前只能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有关职称的会计考试,使得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虽然表面上市场正趋于它的饱和状态,满大街的会计人员一把一把抓,但真正的会计高级人才的稀缺也是目前就业市场的一个特点,比如: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当下会计职场的一个缺口,因此,它不仅是一个热门职业,而且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巨大,就业前景是十分光明的。当前的就业状况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而注册会计师就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这些毕业学生在就业时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

目前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加以应用。会计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手艺,它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类学科,会计培养人才的方式是纵向培养,从基础会计到高级财务会计一条线,使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逐层深入。但凡事都要学精、学细,学会一门学科并不困难,但要学好一门学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往往容易停留在“会”的层面上而不愿意继续深钻,所以只能和一大群人去争去抢那平凡的有限的几个职位;但当我们能够站在一门学科的顶尖处来俯瞰脚下的一切时,将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大门向我们敞开。所以,当我们抱怨就业前景不好时,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去眺望。

3 结 论

会计就业前景究竟好不好,虽与市场有关,但市场的状况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所以,只有让自己更强大,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开田. 现代会计角色论[J]. 会计研究,1998(2).

[2]许家林. 论会计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J]. 会计师(理论),2007(2).

[3]乔世震. 会计案例[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4]颜洪玉. 新时期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中国市场,2011(14).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2

Key words: accounting courses;teaching goal;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97-03

0 引言

经济学大类专业是目前财经类乃至综合类大学中几乎均要开设的专业,而会计系列课程无疑是该专业必须设置的课程。会计系列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部分院校也称为《财务会计》课程,下文统称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这些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是为了将学生从对财务知识懵懂无知的高中毕业生状态快速引入能熟练操作财务岗位、合理进行职业判断、正确进行会计实务处理的高度,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的愿景。但是目前很多院校不能做到会计系列课程由某位老师持续担任,从而容易在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在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出现重复或遗漏。从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出发探讨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1 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

教学目标是指师生通过教学互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评价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它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布局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和影响学生就业前景的关键因素。

1.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学类专业都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往往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但是部分非财务管理和非会计专业等的学生在后续不一定继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从就业的角度而言,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不一定从事财务会计岗位,所以授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受众的学习目的。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凭证、账簿和报表之间的关系,穿插介绍常见实务处理,最后在学生真正理解会计分录和三大书面载体真实涵义的基础上再提炼会计理论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定义,同时能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的《会计基础》科目。

1.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往往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在会计系列课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它既是前期《基础会计》课程中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也是后期《高级财务会计》实务操作的铺垫。《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运用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熟练进行常见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读上市公司的年报及其附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难度和深度基本达到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水平。

1.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往往是会计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在浙江树人大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则作为专业选修课。它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五学期选择的“财务会计方向”模块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而对于选择另一模块――“公司理财”方向模块的学生则不作要求。所以该课程的开设其实是为了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做指导性的规划,选择会计模块的学生较倾向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岗位。鉴于这些前提,《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掌握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基础上熟练灵活掌握一些特殊经济业务、特殊经营方式和特殊时期的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为学生从初中级会计师走向注册会计师做准备,同时通过课程学习能引导学生从核算型人才转向管理型人才,课堂教学难度和深度基本达到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科目水平。

2 教学内容的有效编排

会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编排应和上述教学目标相吻合。在面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以及在不同宏观环境前提下适时作出相应的微调。

2.1 《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综观不同版本的《基础会计》教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包括会计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基础、会计计量属性等);会计等式及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2.1.1 注重实践性

参加《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学生不一定是将来要从事财务岗位的学生,他们的培养计划中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会计岗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补充专业知识,为他们就业提供一个专业技能。所以教学过程应着重围绕会计书面载体的形成,指导学生熟悉报表的项目数据和最初的原始凭证之间的关系,讲授如何根据常见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操作,而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课时。

2.1.2 贴近现实性

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今天,拥有几张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无疑是必要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所以基础会计课程讲授内容在所选教材的基础上,应同时关注当时会计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会计知识,讲课中尽量穿插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和考试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课件,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1.3 关注连贯性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较易重复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章节,当然讲述方法显著不同。比如基础会计中借贷记账法运用的讲解旨在从资金的筹集、采购、生产、销售、利润计算及利润分配等环节分别举例从而加强学生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尽管这些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还会再次涉及,但是基础会计课程中又是不可或缺,所以讲解的深度和难度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作为会计系列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讲解中对于上述内容不易讲得过深过细,只需注重常规,无需涉及特例。有些几乎没有难度的内容可以放在基础会计课程中,以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有更宽裕的课时,比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有些基础会计课程暂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则可以放在后续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解,比如固定资产增值税的问题,财产清查中涉及坏账准备的处理等。

2.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系列课程中教学内容最庞大,安排课时量最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本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不同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多在绪论的基础上,依次安排货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财务报告等章节。确定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时,宜把握以下原则:

2.2.1 强调普适性

《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的经济业务应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安排的教学内容旨在能解决企业的常见问题。无论从资金筹集还是到资金运用,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购买债券,无论是采购设备还是销售商品,涉及到的经济事项和业务无疑是很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日常的问题,所以这些教学内容的分析必须讲得透彻和实际,强调的是普遍适用性,而非高大上。

2.2.2 突出实用性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基础会计》有很大的区别,它的顺序基本是从报表出发,依次讲授的是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再次讲授的是利润表的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显然这样编排的用意既能和会计具体准则相吻合,也突出了教学目标――最终为了指导学生完成基本报表的编制。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时时关注各个章节和报表之间的关系,能将会计分录与报表项目有机联系,通俗而言,把报表比作一个拼图的话,那么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应该是拼图中的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在如今急功近利的高校学习中,教师有义务时刻给学生灌输这个观念,以便扭转学生将财务会计的学习停滞在背诵分录的怪圈中。

2.2.3 重视连贯性

这一点和上述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安排方面的用意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在许多教学内容的讲解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弹性,讲解与否、讲解的深度和难度和前期《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以及后期《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章节往往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难度最大、预备课时量最多的章节。这个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几乎很少涉及,但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必须作为重点,而且其中涉及企业合并和权益法的内容和后续的《高级财务会计》的企业合并及合并报表编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授课教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必须提到这个深层关系,提醒学生企业合并对后期的影响以及成本法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2.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级财务会计》的重要特征是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延伸。它在讲解绪论的基础上主要涉及的是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业务、仅在某类企业中存在的特殊业务、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业务、一些特殊经营行业的业务等。综观各个版本的教材多有差异,但也有共有的教学内容,一般主要包括: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业务、租赁、所得税和物价变动会计等。而对于课时量,各个高校也有不同的设置,总体而言多为每周2-3个课时,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2.3.1 实务和理论的并重

《高级财务会计》的讲解内容已经突破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中多次提到的四大假设和信息质量要求,讲解中应有所提示。该课程涉及的经济业务尽管多有特殊性,但也不是罕见,在上市公司案例中多有出现,所以讲授中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导入实际案例,并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将看似深奥的讲授知识点予以落地。

2.3.2 温故知新,循序渐进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有部分章节是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加深,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利润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所得税;比如《中级财务会计》中的固定资产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的租赁,等等。所以在涉及这部分知识点时,授课教师需耐心指导学生对旧知识予以温习,了解两门专业课程知识点之间的交叉和重叠,提升分析问题的高度,逐步加深对复杂事项的理解,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2.3.3 精讲甚于泛讲

一般高校培养计划中分配给《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量和这门课程自身的内容和难度并不是很匹配,所以笔者认为选择教学内容和讲解方法时应注重 “精”,抛弃“泛”,即授课内容不在于章节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是否消化。尤其是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编制这些章节,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因为这些内容较突出的体现了前后课程的连贯也较典型的呈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运用,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理解的重要提升,也是进行案例教学非常适合的内容。授课教师针对这些内容应不遗余力的分配更多课时和精力讲授,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不可点到为止。

3 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桥梁,它不应该是固化的而应该是灵活变通、与时俱进的。笔者在浙江树人大学一直担任会计系列课程的讲授,且已经完成了数轮从《基础会计》到《中级财务会计》再到《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完整讲解,体会如下:

3.1 《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操性重于理论性

《基础会计》课程作为敲门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一定程度上比卷面考察更为重要。在综合能力评定时,应加重实操所占比重,期末考试中应尽可能改变考核方式,缩小卷面答题所占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的分值。比如,期末测试时,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套较为基本的,却能体现某企业一个月完整业务的原始凭证,并脱离课本上的业务表述,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科目汇总表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体现课程的专业性,也能杜绝学生考前临阵磨枪的尴尬。

3.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习题和实践并重性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知识点繁多,不能照搬《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模式。它的教学过程需要习题操练和实践操练的并重。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手段依附于三个载体:习题库、案例库和手工模拟实训。习题库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是非题等客观题题库,涵盖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所有章节和知识点,且对所有题目指明涉及的知识点和难度系数,学生平时可以进入相关校园内网进行操练,教师可以在期中和期末时设定参数和时间安排学生网上考试。案例库主要是考察学生搜集、分析案例的能力,题目预设并每轮修订,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上交案例汇报作业并在课堂上演讲,小组相互提问,教师打分作为学生最后综合评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给予专门的学分和课时,实质上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延伸,它是以一套完整而有一定难度的工业企业资料为模板,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套手工资料,并以此作为后续会计电算化实训的素材。总体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做题、做账、做案例的多面手。

3.3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案例讨论式优于理论讲解式

《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类似于专题式,每个专题的选取角度和讲解深度都关系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每个专题的讲解前授课教师都应导入目前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案例研究的兴趣;讲解后,授课教师应布置搜集和分析案例的任务,比如在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编制章节,笔者要求学生案例讨论的内容要求是“分析文稿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选题依据;②合并动因分析;③合并方法;④合并事项分析;⑤结论;⑥附录,包含小组讨论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小组活动方式等,可根据本组特色有所创新。”《高级财务会计》的授课对象一般为高年级的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以案例讨论的要求不可过细,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案例汇报的效果。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教学计划;会计学;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299-02

引言

会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会计学教育也在蓬勃发展中。据统计,目前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583所左右。从国内知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会计学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94%。该报告同时也显示会计学专业也是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达到前十位的专业之一,失业人数达到了0.73万。高薪职业像财务分析师、个人理财顾问、信用分析师、信贷面谈员和办事员、贷款顾问等所对应的专业也包括会计学专业。毋庸置疑,因为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都需要会计和财务人员,因此会计学专业相对其他本科专业来讲就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但从上述调查来看,失业的会计学毕业生也不在少数。这与全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比较多,会计学毕业生较多不无关系。因此,如何在众多承办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中脱颖而出,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下工夫了。本文通过对国内开设会计学专业较有特色的若干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分析,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给出独立学院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的几点建议。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计划制定探讨

本文对财政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下属的中国会计视野网站联合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2011年度最佳会计院系”中位居前十的十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给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几点建议。

从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来看,大部分院校都针对自己的生源情况和学校层次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北京大学就希望通过“研究型学习+参与式讨论+团队化实践”的模式,培养学生具备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和财务管理者的基础素质;熟练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卓越的财会工作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辅助决策能力以及战略领导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东北财经大学则指出广义的会计学专业(含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会计、审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审计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奠定较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为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经济管理、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技能,拓宽知识面,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前,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定级考试,取得计算机操作证书。政治思想过硬,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学生毕业后,能分别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那么,针对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为本科三批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具备较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结合合办学校本部的特点以及生源特点等来制定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比如笔者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的校本部北京科技大学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所以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师资,结合招收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笔者建议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和基层生产一线,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人才。业务规格指定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税务、经济学和工商管理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受到过专门的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素质和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财务会计尤其是工商业企业会计实务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会计、企业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所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能力;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企业常用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等从事业务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在课程设置方面:

1.从和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关系来看,通过调查发现国内绝大多数财经大学都开设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英国注册会计师(ACCA)等专业方向。通过和组织这些考试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使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不仅学好相关的学位课程,还针对考试的相关要求和科目进行专门的培养。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可以尝试通过承办实验班挑选英文水平专业水平较高,有志于向国际化发展,家庭条件可以负担的起这些考试费用的同学参加国际合作办学的国外注册会计师班。通过此举,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出有一定水平的会计人才。

2.独立学院的会计学专业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突出实践性的办学特点。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就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和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包括在大二学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的会计手工实训,在大三要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课程,在大四要进行的会计综合大演练。除此之外,还有在学习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每门课程之后,利用网中网软件操作平台进行的模拟实训过程。所有这些,都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上手开始从事相关的出纳,会计等工作。

3.从课程设置的时间安排来看。鉴于学生考证考研工作的需要,建议将部分专业课提早开设。比如在大一大二开设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课程;在大二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1和中级财务会计2,财务管理课程,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务。这样考研相关的基础课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的相关课程在大二就能够学习完毕。也在大三开设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收概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课程。这些专业课程为学生在大四和毕业之后报名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三开设高级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财务会计理论,资产评估,投资学,国际金融等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1.笔者认为,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结合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等的需要,学校可以对相对应的专业课诸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开设附加的讨论课、习题课,采用专门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习题探讨等方式进行,当然这些课程主要以学生自行组织为主,教师只起到辅导答疑的作用。

2.建议开展小班教学,增加选修课范围,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专业教育。既实施通才教育,又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之后,真正学有所长,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然,这就需要学校在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无论是实施个性化教育,还是增加选修课的范围,都需要一方面扩充师资的数量,另一方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生的模式,值得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教学计划也要随着实践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以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亦骏.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特点浅析[J].财会月刊:理论,2008,(1):92-94.

[2] 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设想[J].会计之友,2008,(1):69-70.

[3] 鹿丽,田丽娟.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2007,(3):69-70.

[4] http://news.省略/focus/collegelist/index.shtml.

Study on the Draft and Implement of Accounting Teaching Pla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WU T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College,Tianjin 301830,China)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信息;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270-02

一、高职教育学生就业信息调查情况

1.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确定调查对象为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调查范围如下: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承德旅游学院等已就业毕业生中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率达到85%。涉及四所院校的旅游管理、财务会计、文秘、新闻传播、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资产评估、园林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外贸英语等专业,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主要内容:已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内容主要为毕业生就业观念、现从事何种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工作满意度、职务、收入等内容,以及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学生对自己专业就业前景的评价趋平,没有大起大落。45.73%的学生选一般,不很乐观;31.24%的学生选较好;只有15.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看好,很有潜力;7.92%的学生对前途没有信心选很糟糕;0.45%的学生放弃回答。(2)对于学生的职业兴趣,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经商)、从事本专业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出国留学、专升本、其他等七个方面调查。在7个备选选项中,第一位置:94人选从事本专业工作,占了总人数的23.04%;第二位置:83人选自主创业(经商),占20.34%;第三位置:62人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占15.20%;第四位置:59人选专升本,占14.46%;第五位置:55人选出国留学,占13.48%;第六位置:35人选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占8.58%;第七位置:20人选其他,占4.9%。(3)学生择业的主要原因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薪水不再是首选条件,大学生们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其中65人选优厚的薪金条件,占总数的15.93%;120人选效益好,工作稳定,占29.41%;85人选能为个人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占20.83%;135人选重视能力,个人能发挥积极作用,自我价值能得到体现,占33.09%;3人未选,占0.74%。(4)就业率统计:80.04%的毕业生都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半年尚未就业,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岗位,或是在跳槽观望,还有少数学生在继续接受专升本等各类教育。(5)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统计:所有就业的学生中,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的只占一小部分,有24.9%;大部分的学生只是觉得一般,这种情况占了58.07%,10.4%的学生对目前的工作持否定态度;6.63%的学生不愿对此问题作明确的答复。

2.根据第二手资料调查显示:(1)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如下:计算机类20.6%;管理类15.6%;英语、文秘类13.5%;工程技术类13.4%;财经类12.1%;师范、体育和艺术类8.8%;制造业2.7%;政法类2.6%;医药类2.0%;其他8.7%。(2)专业就业率统计:旅游管理97%;财务会计84.25%;文秘91%;新闻传播89%;机械制造和自动化82%;资产评估85%;园林规划与设计89%;电子商务83%;计算机应用与维护86%;外贸英语89%。(3)企业需求情况如下:计算机类11.0%;管理类12.0%;英语、文秘类7.1%;工程技术类35.9%;财经类6.9%;师范、体育和艺术类4.4%;制造业18.7%;政法类0.8%;医药类3.2%。

二、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首先,广大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出击,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联系,推销自己,同时注意学习就业知识和择业技巧、注重“包装”自己。其次,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注重单位的地理位置、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而更侧重于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不再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关注自己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由过去在就业中求稳的观念转为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最后,就业渠道多元化,毕业生不仅通过学校获得就业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而且也充分利用外校、及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大会来落实就业去向。部分人还借助于家长、校友、同学及老师的推荐,来获取就业信息,签订就业协议。

总之,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其就业领域拓宽,就业渠道增多。许多毕业生在择业中仍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期望第一份工作具有技术性强、能够充分发挥智力和权利的特点。如希望毕业后就能成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策划人员等,而这与眼下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显然是不符合的。企业所需要大学生具备勇于创新、踏实、合作、乐于参与竞争等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对于“自我定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对自身弱点的判断: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这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变得更理性是总体趋势。

三、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一)对高职教育的思考

1.部分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所设专业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毕业出来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似乎什么都学过,什么岗位都适合,但事实上没有什么特长,因此在人才市场上不受欢迎。学生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不管对社会,对学校,还是对学生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浪费。这种情况务必引起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教育教学不规范,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有些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着缺师资、缺设备的情况。有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别是二级学院、民办学院,合格全职的教师很少,大部分课程需要外聘教师或请代课教师,这些外聘教师或代课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高校聘请,本身工作较忙,通常是上课才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短,学生有问题往往很难找到老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很难对这些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只能听之任之。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实践基地缺乏,实验设备、仪器陈旧,图书资料又少又旧,办学条件差,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职业岗位技能低,动手能力差,适应性差,在人才竞争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大减少。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同时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这些学校如果不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教学上狠下工夫,使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一技之长,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其发展前景将是令人忧虑的。

(二)对高职教育的建议

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责无旁贷。不能片面追求毛入学率,在努力扩大生源,扩大招生的情况下,还应当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宏观调控。定期检查,定期公布社会需求信息及目前的办学状态,对一些专业申请有所限制,一些专业申请有所放开。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及社会需求,进行恰当的专业设置。还需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监督管理,应规定学费的投入比例,不允许一些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偷工减料”。

2.规范课程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分委员会,负责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的建设。同时,对申报这一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格进行审核,防止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某些专业的趋利行为发生。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估制度,不仅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对任课教师的资格进行相应的评估。

3.允许大型企业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型企业拥有一流的实践基地,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企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举办面向社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同时,也可与现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4.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绝大多数停留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很少,研究生层次的还没有。职业教育还停留在过去一次教育定终生的观念中,这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选择一批办得比较好的专业举办本科层次或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优秀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使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5.学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自觉接受评估,与评估专家一起共同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进。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使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较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深造。

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势在必行。所以,要改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即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终身化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突出职业特色的思想观念,并积极实践。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刘京,尹隽.丽水非师范类高职高专生就业调查报告[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字:会计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人事部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表明,今后几年最为走俏的十大专业中就有会计专业。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都需要会计,2015十大最好就业前景专业排行榜就有经济类专业,尤其是金融、财会类毕业生,他们掌握着现代管理学、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预测、决策、控制、抗风险、投资、融资、经营管理的能力。总之,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有较多的选择,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会计、审计、税务等工作外,从业领域还有很多(金融、保险、证券)。但就目前来看,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毕业生的就业起薪相对较低,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尚较差,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5%的未就业毕业生除个别自主业外,大多数都是不愿意就业或就业后自动离岗。

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贯彻新的职教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校企深度融合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修德教育,强化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培养"毕业即可上岗、上岗即可工作"的,可从事商业、工业、房地产开发业、酒店服务业等行业财务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课程,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会计特色专业建设,应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的创新,形成以"代账公司"为关键点,彻底解开会计专业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会计业务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融合体。课程教学内容与代账公司业务两条主线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打破沿用了五十多年的按会计要素设置课程的框架,重构以商业、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业、服务业这四大行业为主线,以企业经济业务为基础,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摒弃原来的以会计账务处理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会计专业培养的重点由会计业务操作技能转变为以行业会计核算特点为主线的包括核算流程、业务处理原则与方法在内的会计方法能力,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取消一直沿用了五十多年的理论教学加课程实训的模式,取消课程实训,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一、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两年理论教学,最后一年顶岗实习。以代账公司为实践平台,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突出的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对实际经济业务的模拟,强化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与代账公司的实际业务处理紧密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融合。

二、构建特色教学体系

构建以商业、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业、服务业等四个行业为主线、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财务与会计岗位分工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如下:

三、打造特色教学团队

大多院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双师结构不尽合理,职称结构呈哑铃型分布,高级职称多,助教多,中间讲师阶层力量薄弱。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部分教师(包括老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照本宣科的现象时有发生。年轻教师大部分是"双不足"的情况,既缺少会计业务实践经验,又缺少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而直接从企业引进具有企业一线实战经验的会计师难度很大。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是通过落实导师制和助教制度,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快速提高她们的实践能力,考取会计师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其具有双师资格;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充实到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中;从合作企业中,选聘兼职教师,以达到完全覆盖专业主干课程的合理状态。

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专业,只有办成自己的风格,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实现专业建设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于长湖.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142~143.

[2]卢春霞,范小荣.广州城建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 .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3]葛锦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要义--以中等职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 .交通职业教育,2011,(04).

[4]李冠瑛.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2).

作者简介:

张正环,女,(1973.9--),黑龙江海伦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郭亚琴,女,(1972.6--),黑龙江牡丹江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注:论文属课题论文)

1、课题类别: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

财务会计类就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 高职 人才 适应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量的人才需求,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也是百花齐放,像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既具有其它普通大专院校的共性,也具有其“职业技术”的特殊性,为企事业单位最大量的用人空间输送各种人才,就业前景空前广阔。为此,高职院校如何能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正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严竣问题,也是促进高职教育能稳步,持续和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并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一、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的第一课,首先必须明白:“我来这里干什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心态非常复杂而混乱,或好高骛远,或踌躇满志,或得过且过,或悲观失望,情绪极不稳定。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清楚地知道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懂得掌握职业技术,专业技能的重要意义,认识社会各个领域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和渴望,使他们看到广阔的就业前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的科学性、适应性、实用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含教学时数安排)及教材选用,与其它非高职大专院校相比,大体上都是沿用或大同小异的,教材选用更是版本甚多、五花八门。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方面的科学性,适应性以及实用性。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的问题上,笔者拟有如下几点建议:

(1)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不宜过分追求该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的全面系统,要认真考虑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突出社会需求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核心价值”。要多倾听专业、学科带头人(专家)的意见,全面收集已就业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有价值信息,综合研究后作出判断,制订方案。尽量避免“闭门造车”和沿用传统模式。

(2)目前,教材选择可谓“花多眼乱”,版本甚多。我们要从实事求是的观点出发,力求把教材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综合筛选。尤其不要被那些“庙大、衔头大,名气大”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切要以“能为我所用”作为依归,力求做到“有自知之明”。要尊重专业、学科带头人(专家)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把工作做到实处。

(3)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各学科专业要逐步自编教材,使用自编教材,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是稳步、持续发展的基石。尤其是那些专业的“核心内容教材”要尽快组织力量实施。另一方面,也可检验和考察自身的师资力量水平以及学院的综合能力。

三、“三观”教育必须贯穿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称三观),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三观”教育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教育战线,尤其是大专院校的使命感更加强烈。所以,当我们回首这十多年的高职院校教育时,深感“立品为先”和“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挣钱”(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培养,任重而道远。“三观”教育必须要贯穿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到每一堂课上,而不能把它视为仅仅是某些有关职能部门的事。

四、强化健全人格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大专院校相比,虽有自身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弱项。例如学生入学时相当一部份人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理论基础较差,这将会给今后的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我们必须有此自知之明。作为学院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强化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必要时还可成立专门的机构,或聘请资深的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士,举办各级各类的专题讲座,形成广泛的舆论氛围,让正气充满校园,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各专业、学科、班级和学生的社团组织要积极配合,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大造舆论,弘扬正气,打击邪恶和低俗,使校园成为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群体。

五、重视“就业指导”的实践教学

学生毕业后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优劣,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水平,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更是学校社会形象的标签。为此,作为“就业指导”这一环节,拟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就业指导”不应把之观为仅仅是毕业前夕必修课公共课,而应把它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应播下这颗“种子”。俗话说:“入山想着出山路”就是这个道理。

(2)建立毕业生的就业档案和就业实习回访制度,以科学的态度分析研究每一时期的就业情况,使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到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中来,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目标。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就业讲座,要组织实习生做好实结,达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感同身受、“资源”共享的目的。

(3)就业指导力求切合实际、杜绝“假、大、空”。对就业形势和地区差异行业差异要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既不要“一叶障目”,也不要“草木皆兵”。学院的相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把就业工作做到实处。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刻课题,关乎学院的生存和稳步、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探索,但只要我们 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认清形势,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那么,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一定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肖芍芳. 外包与生产率和就业. 国际经贸探索 出版社 2012 第28期(月刊)

[2]王荣博. 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德育工作 大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