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办公自动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逐渐由应试教育向教学转变。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正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为教学目的,采取师生模拟实验的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技巧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在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想在教学当中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其实施之关键。办公自动化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帮助人们处理繁杂信息的辅助系统。因而,“办公自动化”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换言之,学生要具有技能、知识的组合能力,即在组合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选择在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上学期阶段开设,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所以,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广、更新、更深,能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而现有出版的办公自动化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技术成分过于浓厚,不能满足现实的办公需求。因此,经过我们多次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重组教学内容,自编了一本内部实践教程,本教程采用模拟办公情境的方式,将软件知识结合到硬件设备中综合运用。
2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我校加强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组合优化教学,投资构建了两个办公自动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流实践环境,包括: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于一身的四位一体机,投影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电话机,碎纸机等包含了现代化办公环境中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数常见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1)采用“模拟办公情境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疑问:现在学的这个以后什么时候用?学生的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在课堂中适当地采用“模拟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做到“精讲细练”;而对于书上重要而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要通过实例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知识本身比较庞大,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及情境模拟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成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社会对人才的创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贯穿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之中。此外,要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来热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实践与操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4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不懂得合作,单打独斗的人是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实践课堂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最有优势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几个学生分成一组,为每组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最后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几何;数学教学;图形;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在《几何画板》上画出的图形与黑板或草稿纸上的图形不同,是动态的并可保持设定的几何关系不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动态中观察几何规律的黑板,其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构造、变换(平移、旋转、缩放、反射)等可以构造出较为复杂的图形.以下是本人认为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作用.
(一) 运用几何画板,突出概念形成
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体系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而不少学生对概念的形成,有些不是易于理解,一些老师的通常做法是叫学生死记硬背,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在展示问题时,适度运用《几何画板》,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让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明白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运用几何画板,化解教学难点
在几何定理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材的课本一般都是直截了当的给出了发现的结果,隐去了数学家们曲折的探索、分析、归纳、猜想等发现过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给学生注入定理过程,却不能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环境和思维条件.作为教师,如果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再现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讨与发现活动,对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帮助.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正是首选,其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使信息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建立深刻的表象,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在电脑上把课前制作的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切移动并拼成一个平角(可恢复成三角形)的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内角和为(如下图一).接着向学生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同样运用《几何画板》,先用“线段工具”绘制三角形,再者选择“度量”|“角度”命令,在画板上出现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选择“数据”|“计算”功能,将三个内角相加起来,最后拖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使三角形不断变化.观察发现,无论三个内角的度数如何变化,三个内角和始终是.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三)运用几何画板,提高课堂效率
“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是素质教育向教师提出的新的具体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要绘画图形、解题板书、演示操作等,用到较多的小黑板、模型等辅助设备,特别是在演示图形的变换时,黑板上的板书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有些图形、演示操作并不直观明显.而几何画板集声、文、图、像、动画于一体,资源整合、操作简易、交互性强,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概念.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练习:一是“找角”,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会指出哪些不是角,但不一定清楚怎么把它变成角,当用鼠标点击,不是角的图形时,它们能自动变形,变成角,让学生直观地看清演变过程,从而理解角是由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有利于学困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四)运用几何画板,培养空间想象
空间概念是由长度、密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的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发明创造.而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和图形的现实意义,初步体验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
(五)运用几何画板,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数,是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学习成功的前奏.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新知的动力.同时,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注意力保持差,兴趣持续时间不长,其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数量和抽象概括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如果教师只是详尽讲解概念让学生慢慢咀嚼消化,这样的数学课堂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强大的动态变化功能,一流的交互功能,能以浓缩的形态给学生提供数学背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屏幕上显示课前制作好的课件:树形、正五边形、三角形,先让同学们判断它们是否对称,然后点击按钮使图形自动对折或旋转回答学生判断得正确与否,明明看似不对称的却吻合,学生不时发出感叹声,同时学生们不自觉地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剪刀和纸,自己制作起来,还有许多同学制作出了屏幕上没有的形状,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发挥想象.
(六)运用几何画板,展示数学之美
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3
《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几何软件。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具体的感性信息的呈现,使学生不在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它,而是能够更有实感的去把握它。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通过把《几何画板》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了几何的抽象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现将教学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学生在借助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借助《几何画板》的辅助教学,我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平行线的概念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对于“同一平面”教师可列举正方体两条不在同一平面的棱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对于“不相交”,传统采用的判断方法是延长一段后看两条直线是否不相交,但事实上延长一段后不相交并不代表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这是学生常要质疑的问题。为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空间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我先在屏幕上构造一组平行线,由学生任意拖动其中一条直线。由于《几何画板》保证几何图形在变化过程中仍保持几何目标之间恒定关系,所以在拖动一条直线的过程中,仍能和另一条直线保持平行的关系,所以不管学生如何拖动,两条直线永不相交,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管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然后再进一步教学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纸上画平行线的方法,并教学用该方法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形成结果的的生动教学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激活兴趣点,让学生有兴趣地讨论、思考,学生不仅在能力上而且在情感上都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几何画板》这一工具恰能适当弥补这方面的问题。通过平移、旋转、缩放、分割、表面展开以及翻折等多方位、多视角呈现几何图形,使抽象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易于理解,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呆板的静态图象,而是充满活力的动态图象。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节课时,首先在带有网格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构造一个动态的点,并显示这个点的坐标,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一画面吸引,教师由此引出本节主题,再用点、线工具构造出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并显示特殊点的坐标,通过平移这些图形,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达到解决教学难点的目的。并可把相应内容设置为不同颜色。这样色彩鲜艳,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4
用《几何画板》进行研究性学习要遵循“问题──研究──交流──反思”的认知规律,主要有教师引导式、学生自主研究式、小组合作研究式等具体方式.
1.教师引导式
教师引导式就是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方式.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式研究性学习方式以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观察为主,把培养学生探求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探求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时,是在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是在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时候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的地方,也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最佳时候.
2.学生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究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体,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猜想、讨论问题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学生通过利用《几何画板》自主设计探究活动方案,通过积极主动的探求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掌握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研究的成就感,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的热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研究式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标准的理解,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因此,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与交流互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这个理念,在研究性学习中积极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活动是主线.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告诉学生合作是在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要遵守如下规则:小组成员要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捕捉的信息;别人已经讲过的不再重复;注意听别人发言,不懂的马上问;在小组内要充分交流;整理小组合作结果,准备全班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的重难点,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中实施学生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和培养了学生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
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
初中学习是学生由小学教育走向高中教育的过渡阶段,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教学任务,而班级管理是整个初中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变动的形态,是教师依据计划的教学目标,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整个班级学生,合理对班级的所有资源进行重组和调控。现阶段,随着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教育行业被广泛关注,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弊端,这些问题急需被解决,从而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一、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班级管理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知识,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实行相应的管理方法。实现有效并科学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不利的影响因素,造成初中班级管理的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刻板化知识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的总体成绩,就出现班级管理的侧重化,重视学科的课本知识教学,一味地向学生施加固定的学科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从而造成学生知识的片面性。这样的班级管理,阻碍了学生自身知识的全面化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性格的个性化培养,使学生陷入单一的知识体系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学校完善教学制度,促进学生知识全面发展,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2.严格的班级课堂管理
有的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会时时刻刻、尽职尽责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以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教育的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际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化,在狭小的班级中,不仅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教师教学效率的低下。这种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纠正教师的这种错误教学思想,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开展开放但不放纵的班级管理形式,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造,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使学生健康个性地融入班级中。
3.片面单一的教学方法
现在很多教师都是常年从事教育教学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就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学生行为和教育方法做出判断,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或者班级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都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化和班级问题的复杂多样化,比如,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教师就罚这几个学生抄课文或者背单词。只是用单一陈旧的方法来开展班级管理,容易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班级科学化的管理,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和效用。
二、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开展班级管理主要有三个目的,分别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有利于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治自理。因此,需要解决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要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开展班级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实行班级严格的纪律和保证学生的完全服从,但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加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所有潜能得以被开发。
2.树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姿态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班级,在现代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的性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尽情发展和使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使学生在整个班级中树立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姿态。实行一系列的制度,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完善班级管理系统,保证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3.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实行班干部轮换任职的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整个班级进行管理,学会同他人交流和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体系,因为学生是教育学习的主体,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相应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阐述如何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化,能够完善初中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科学化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对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新形式的制度,在班级管理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献英.浅谈初中班级管理[J].神州:上旬刊,2012(02).
班级的学习计划范文6
关 键 词 特色办学;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特色课程;特色学校;国家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5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纵深化,呼唤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特色发展,创特色学校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大举措,《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由此,全国各地相继开始了特色办学的探索,笔者基于文化的视角,就特色办学的策略进行了有益探讨。
一、特色办学的概念辨析
在进行特色办学这一主题的探讨之前,首先应将其与办学特色这一概念进行区分,以便于理清思考的逻辑前提。
办学特色中的办学,是指一个过程,既指从无到有,建立一所学校的过程,又指维持学校正常运行、发展所有行为的总和。何谓特色?顾明远先生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简单而言特色是指与众不同,不同凡响,不是平平常常,而是有自己本身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则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风彩、风格”。将特色二字拆开来理解,“‘特’即独特之意,相对于多样性的角度而言;‘色’指物品的质量,表_出色之意,是从质的方面来说的。合在一起便可解释为‘独特出色’,具有优秀、独特及出众之意”[1]。办学特色即“一所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有个性的风貌和风格”[2]。办学特色具有稳定性、发展动态性、独特性和优质性,既可以体现为办学中的某个方面,如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科研特色或学校文化特色,也可以是整体特色。
特色办学是指立足本校实际,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深挖自身特色,从而有特色地办学,着眼点在办学实践上,是以办学的过程及如何让学校形成特色为主要追求目标。特色办学以实践探索和管理为导向,特色办学的学校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特色办学的最终指向是特色学校。
特色办学的重点在办学上,办学特色的重点在特色上,以特色的形成和表现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点为特色,办学特色以历史文化传承、办学理念创新和学校文化生成为导向。“特色办学一般是从整体着眼,以实践和管理为导向,关注办学特色的具体实践过程,一般体现为学校的整体运行过程,是全校的整体上的特色”[3]。
由上述可知,特色办学和办学特色属于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特色办学需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先于特色办学,特色是在坚持特色办学中形成的。一所学校只有坚持特色办学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办学特色是特色办学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办学是办学特色的最终指向和目标追求。
二、构建基于学校文化的特色课程
特色办学的终极价值是培养有个性的、具体鲜活的人。学校文化和特色课程则是学校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手段。如果说作为隐性课程的学校文化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那么显性的特色课程则是有目的地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因此,特色课程与学校文化之间应是相互观照、携手共进的关系。
(一)学校文化的传承以特色课程为载体
学校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功能,也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持续不断、有明确计划和促使人的社会化。学校是经过过滤后、净化了的社会,学校文化需要从人类文化中筛选、检索、加工之后,才得以形成和延续,这种功能就需要通过课程和教材来选择。同理,特色文化也是从学校文化中筛选有特色的优良的学校文化,它也需要特色课程来传承和保存。因此,从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来说,特色课程是学校文化实现培养有个性的具体的人的载体。
从学校文化的结构来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都是为课程文化服务的,在共同的育人理想中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范式的课程文化才是学校文化系统的核心层。课程文化的特色决定了学校中各行为主体的文化特色,从而最终决定了学校文化的特色。这是因为,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基于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文化决定了学校文化的主题。学校的课程文化往往也主导了一个学校的个性,亦即学校特色。尤其是在当前实施的三级课程管理,学校有了更大的课程选择、组织、开发和实施权,也就意味着课程在学校个性建设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特色课程是学校文化实现育人功能的载体。